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東漢以后,齊、魯、韓三家先后亡失,僅存《毛詩外傳》。毛詩盛行于東漢以后,并流傳至今。
①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
②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詩歌305首
④《詩經(jīng)》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
⑤《詩經(jīng)》是按《風》《雅》《頌》三部分編輯的
⑥漢代傳授《詩經(jīng)》的有齊、魯、韓、毛四家
A.①⑥②⑤③④B.②④①⑥⑤③
C.③④①⑤②⑥D(zhuǎn).④①②③⑤⑥
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為詩歌體制,“賦、比、興”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
B.《詩經(jīng)》原稱《詩》,它是“五經(jīng)”之一,“五經(jīng)”是指《易》《書》《詩》《禮》《樂》。
C.七言律詩屬于近體詩范疇,其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子數(shù)整齊劃一。全詩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
D.在古代,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往往會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處。各個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還會取一個稱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文氏”即文姓。
3.根據(jù)語境,依次填入下面語段中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詩經(jīng)》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故鄉(xiāng)。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詩經(jīng)》的傳唱,使原本遙遠的地域變得可以想象,可以親切地感知。_______,因此說,_______。
①這當然不利于人們建立地理意義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乃至更早,《詩經(jīng)》就為凝聚我們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當時,由于相距遙遠,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圍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詩經(jīng)》在當時各國之間,締造了寶貴的文化親緣
⑤齊國的海,宋國的河,秦晉的高山,他鄉(xiāng)豐富的物產(chǎn)、奇異的風情,都因《詩經(jīng)》的描繪而進入人們視野
A.①②③⑤④
B.②③⑤④①
C.①③②⑤④
D.②③①⑤④
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詩的總起?!安裳讲裳讲善饋怼钡母杪?,亦可稱之為勞作的前奏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對采摘過程的細膩觀察。從一顆一顆地拾取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謂一路辛勞,反映出當時的勞動婦女身負沉重的壓迫。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對收工時滿載而歸的敘寫。此間有收獲的滿足,有對自身力量的欣賞,亦有與自然相融的愉悅。
D.《芣苢》一詩,將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自然地吟唱出來。從節(jié)奏、意境、韻味等方面,顯示出相當高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5.下列詩句與“憫農(nóng)館”里展示的勞動場景,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①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②種密移疏綠毯平,行間清淺縠紋生
③分疇翠浪走云陣,刺水綠針抽稻芽
④陰陰阡陌桑麻暗,軋軋房櫳機杼鳴
A.①織布②插秧③車水④打稻
B.①織布②車水③插秧④打稻
C.①打稻②插秧③車水④織布
D.①打稻②車水③插秧④織布
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是( )
①薄言采之(助詞,無實義)②薄言掇之(選?。圪囉兄T孫替老人(依靠,依賴)④急炊大餅償饑乏(賠償)⑤多博村酤勞苦辛(求?。拶x詩憐汝足精神(愛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為詩歌體制,“賦、比、興”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
B.《詩經(jīng)》原稱《詩》,它是“五經(jīng)”之一,“五經(jīng)”是指《易》《書》《詩》《禮》《樂》。
C.七言律詩屬于近體詩范疇,其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子數(shù)整齊劃一。全詩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
D.在古代,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往往會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處。各個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還會取一個稱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拔氖稀奔次男铡?br>【課內(nèi)閱讀】
一、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二、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從題中選出對詩歌理解有誤的兩項( )
A.本詩采用了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了一群勞動婦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詩結(jié)構上的主要特點是重章疊句,在看起來很單調(diào)的不斷重疊中,產(chǎn)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huán)的音樂感。
C.詩歌通過采、有、掇、捋、袺、襭等動詞的變換生動的表現(xiàn)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
D.第三、五句重復第一句,第四、六句又重復第二句,只改動一個字,在意義上與前句沒有變化。
E.這是一曲勞動歡歌,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課外閱讀】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④,在城闕⑤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選自《詩經(jīng)·鄭風》)
注: ①子衿:你的衣領。子,古代對男子的美稱,這里指“你”。衿,衣領。②嗣:接續(xù),繼續(xù)。③佩:佩玉的帶子。④挑兮達兮:獨自徘徊的樣子。⑤城闕:城門兩邊的樓臺。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可望穿秋水,卻不見人影,濃濃的愛意不由轉(zhuǎn)化為惆悵與幽怨。
B.詩中表現(xiàn)女主人公的動作行為僅用“往”“見”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畫她的心理活動上。
C.全詩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女主人公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在城樓上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
D.全詩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焦灼萬分的情狀如在目前。這種藝術效果得益于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
2.詩歌前兩章采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這種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選自《詩經(jīng)·鄘風》)
1.這首詩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A.排比、頂真B.擬人、夸張C.比喻、擬人D.頂真、反問
2.《相鼠》一詩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片段寫作】
我”“夕陽”“河水”“遠山”四個意象為必要元素,描寫一個場景,表達一種情感。要求:①有心理描寫;②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③有意境;④150字左右。
12 芣苢
【基礎練習】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東漢以后,齊、魯、韓三家先后亡失,僅存《毛詩外傳》。毛詩盛行于東漢以后,并流傳至今。
①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
②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詩歌305首
④《詩經(jīng)》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
⑤《詩經(jīng)》是按《風》《雅》《頌》三部分編輯的
⑥漢代傳授《詩經(jīng)》的有齊、魯、韓、毛四家
A.①⑥②⑤③④B.②④①⑥⑤③
C.③④①⑤②⑥D(zhuǎn).④①②③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此類題目要在快速閱讀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體內(nèi)容的基礎上,結(jié)合具體語境,根據(jù)上下文的句子結(jié)構、邏輯順序等來分析推理、判斷。從語段橫線后的“東漢以后,齊、魯、韓三家先后亡失”來看,橫線處的最后一空應填⑥,據(jù)此排除A項、B項;正因為《詩經(jīng)》“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詩歌305首”,才會有“詩三百”的稱謂,故③應在④前,據(jù)此排除D項。故選C。
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為詩歌體制,“賦、比、興”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
B.《詩經(jīng)》原稱《詩》,它是“五經(jīng)”之一,“五經(jīng)”是指《易》《書》《詩》《禮》《樂》。
C.七言律詩屬于近體詩范疇,其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子數(shù)整齊劃一。全詩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
D.在古代,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往往會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處。各個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還會取一個稱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拔氖稀奔次男?。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錯誤的一項”,然后根據(jù)課內(nèi)所學和課外積累辨析正誤。B項,“‘五經(jīng)’是指《易》《書》《詩》《禮》《樂》”錯誤,《樂》應為《春秋》。故選B。
3.根據(jù)語境,依次填入下面語段中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詩經(jīng)》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故鄉(xiāng)。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詩經(jīng)》的傳唱,使原本遙遠的地域變得可以想象,可以親切地感知。_______,因此說,_______。
①這當然不利于人們建立地理意義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乃至更早,《詩經(jīng)》就為凝聚我們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當時,由于相距遙遠,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圍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詩經(jīng)》在當時各國之間,締造了寶貴的文化親緣
⑤齊國的海,宋國的河,秦晉的高山,他鄉(xiāng)豐富的物產(chǎn)、奇異的風情,都因《詩經(jīng)》的描繪而進入人們視野
A.①②③⑤④
B.②③⑤④①
C.①③②⑤④
D.②③①⑤④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語句連貫的能力。本題,③的“在當時”指代的是②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①的“這”指代的是③的“相距遙遠,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圍都是非常有限的”。④與⑤比較,作為收束語,④更恰當。分析可知正確的排序是:②③①⑤④。故選D。
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詩的總起?!安裳讲裳讲善饋怼钡母杪暎嗫煞Q之為勞作的前奏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對采摘過程的細膩觀察。從一顆一顆地拾取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謂一路辛勞,反映出當時的勞動婦女身負沉重的壓迫。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對收工時滿載而歸的敘寫。此間有收獲的滿足,有對自身力量的欣賞,亦有與自然相融的愉悅。
D.《芣苢》一詩,將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自然地吟唱出來。從節(jié)奏、意境、韻味等方面,顯示出相當高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本題的題干要求選出“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棥保缓笠⒁饬私庠姼璧膭?chuàng)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本題中,B項,“反映出當時的勞動婦女身負沉重的壓迫”于文無據(jù),主觀猜測。故選B。
5.下列詩句與“憫農(nóng)館”里展示的勞動場景,對應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①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②種密移疏綠毯平,行間清淺縠紋生
③分疇翠浪走云陣,刺水綠針抽稻芽
④陰陰阡陌桑麻暗,軋軋房櫳機杼鳴
A.①織布②插秧③車水④打稻
B.①織布②車水③插秧④打稻
C.①打稻②插秧③車水④織布
D.①打稻②車水③插秧④織布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了解句意,然后抓住詩句中具有代表性的關鍵信息,辨析所描繪的勞動場景。也可用排除法選出正確的選項。①中“連枷”是脫粒用的農(nóng)具,這句話意思是,場院內(nèi)聲音如輕雷鳴響,一夜農(nóng)民揮舞連枷打稻子一直響到天亮。所以①對應的勞動場景是“打稻”。 ②中“縠紋”常用以喻水的波紋,這句話意思是,疏密之間種下的水稻像一片綠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紋蕩漾。所以②對應的勞動場景是“插秧”。③中“疇”是田地之義,“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這句話描寫了古代用水車灌溉稻田的情景,對應的勞動場景是“車水”。 ④中“機杼”指織布機,所以對應的勞動場景為“織布”。故選C。
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是( )
①薄言采之(助詞,無實義)②薄言掇之(選?。圪囉兄T孫替老人(依靠,依賴)④急炊大餅償饑乏(賠償)⑤多博村酤勞苦辛(求?。拶x詩憐汝足精神(愛憐)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②“薄言掇之”意思是“一片一片摘下來”,“掇”意思是拾取。④“急炊大餅償饑乏”意思是“趕緊做好大餅給外孫吃以補償他的饑餓困乏”,“償”意思是“補償”。⑥“賦詩憐汝足精神”意思是“寫下這首詩來贊揚外孫不辭勞苦的精神”,“憐”意思是“贊揚”。②④⑥中加點字翻譯錯誤。故選B。
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為詩歌體制,“賦、比、興”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
B.《詩經(jīng)》原稱《詩》,它是“五經(jīng)”之一,“五經(jīng)”是指《易》《書》《詩》《禮》《樂》。
C.七言律詩屬于近體詩范疇,其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子數(shù)整齊劃一。全詩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
D.在古代,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往往會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處。各個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還會取一個稱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拔氖稀奔次男铡?br>【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錯誤的一項”,然后根據(jù)課內(nèi)所學和課外積累辨析正誤。B項,“‘五經(jīng)’是指《易》《書》《詩》《禮》《樂》”錯誤,《樂》應為《春秋》。故選B。
【課內(nèi)閱讀】
一、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答案】1.賦
2.“采”“有”“掇”“捋”“袺”“襭”六個動詞的變換運用是其特點,其余文字均無改變,全詩在重章復沓中表達情緒與情感。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明確詩中所運用的手法,然后要結(jié)合詩句進行具體分析,最后指出這種手法的藝術效果?!对娊?jīng)》使用的手法可以概括為賦比興三種。賦,鋪陳、排比。詩歌將一連串內(nèi)容緊密關聯(lián)的景觀物象、事態(tài)現(xiàn)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jié)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比,比喻。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征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jié)兩種形式。詩歌描寫了婦女采芣苢的情景,用三節(jié)表現(xiàn)她們的動作,屬于賦的形式。
2.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明確詩中所運用的手法,然后要結(jié)合詩句進行具體分析,最后指出這種手法的藝術效果。本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動詞是不斷變化的,生動地表現(xiàn)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而其余全部是重疊,所以采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全詩在重章復沓中表達情緒與情感。
二、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從題中選出對詩歌理解有誤的兩項( )
A.本詩采用了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了一群勞動婦女采芣苢的情景。
B.全詩結(jié)構上的主要特點是重章疊句,在看起來很單調(diào)的不斷重疊中,產(chǎn)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huán)的音樂感。
C.詩歌通過采、有、掇、捋、袺、襭等動詞的變換生動的表現(xiàn)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
D.第三、五句重復第一句,第四、六句又重復第二句,只改動一個字,在意義上與前句沒有變化。
E.這是一曲勞動歡歌,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答案】1.A D
2.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xiàn)出來的。
【解析】1.此題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題中,A項,“采用了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錯誤,“比興”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而詩歌開篇就寫“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即采芣苢,并未由“他物”引出,所以不是“比興”手法。D項,“在意義上與前句沒有變化”錯誤,“采、有、掇、捋、袺、襭”,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表現(xiàn)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故選AD。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內(nèi)容及表達技巧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具體的手法,然后詩歌的內(nèi)容解釋,然后分析藝術效果。此題要求分析這首詩是如何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動過程的,詩歌第一章,其實只說了兩句話:采芣苢,采到了。這還罷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復,只改動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動詞。也就是說,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斷變化的,其余全是重疊,這確實是很特別的。但這種看起來很單調(diào)的重疊,卻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斷重疊中,產(chǎn)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huán)的音樂感。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又表現(xiàn)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詩中完全沒有寫采芣苢的人,令人讀起來卻能夠明白地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jié)奏中傳達出來。
【課外閱讀】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④,在城闕⑤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選自《詩經(jīng)·鄭風》)
注: ①子衿:你的衣領。子,古代對男子的美稱,這里指“你”。衿,衣領。②嗣:接續(xù),繼續(xù)。③佩:佩玉的帶子。④挑兮達兮:獨自徘徊的樣子。⑤城闕:城門兩邊的樓臺。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可望穿秋水,卻不見人影,濃濃的愛意不由轉(zhuǎn)化為惆悵與幽怨。
B.詩中表現(xiàn)女主人公的動作行為僅用“往”“見”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畫她的心理活動上。
C.全詩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女主人公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在城樓上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
D.全詩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焦灼萬分的情狀如在目前。這種藝術效果得益于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
2.詩歌前兩章采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這種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答案】1.B
2.(1)特點:前兩章句式重復,語句大體相同,只是在關鍵處變換了個別詞語——“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來”。
(2)作用:①內(nèi)容上,“我心”和“我思”的變換顯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斷深入,“不嗣音”和“不來”的變換寫出了戀人既杳無音信,又不見蹤影;②情感上,女主人公反復詠唱,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之假設與“子寧”之反問對舉,情感在回旋中漸次加強,可以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③形式上,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鑒賞詩歌語言、形象以及技巧的能力。B項,“僅用‘往’‘見’二字”錯誤,從詩中來看,詩中表現(xiàn)女主人公的動作行為應是“僅用‘挑’‘達’二字”。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技巧的能力。從本詩來看,詩歌前兩章使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這兩章的句式重復,語句大體上是相同的,只是換了“子衿”和“子佩”,“我心”和“我思”,“不嗣音”和“不來”這些詞語。從作用來看,這首詩主要表達了相思之情,“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zhuǎn)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tài),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就在這些反復的詠嘆之中表現(xiàn)出來;從內(nèi)容來看,先是“我心”,再是“我思”,表現(xiàn)出情感的遞增,先是“不嗣音”,這是說戀人沒有音信,再是“不來”,這是說不見戀人影蹤,程度上加深;同時,重章疊句在形式上構成回環(huán)往復,讓詩歌有音樂美和節(jié)奏感。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選自《詩經(jīng)·鄘風》)
1.這首詩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A.排比、頂真B.擬人、夸張C.比喻、擬人D.頂真、反問
2.《相鼠》一詩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D
2.詩人以老鼠與人進行對比,指斥無道統(tǒng)治者連老鼠都不如,諷刺了茍且無恥的無道統(tǒng)治者,表達了對其的憎恨和詛咒。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把握修辭手法的能力。從詩中來看,“……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人而無禮。人而無禮……”運用了頂真的手法,頂真,用前面結(jié)尾的詞語或句子做下文的起頭; “不死何為”“不死何俟”“胡不遄死”運用了反問的修辭。詩中沒有使用排比、擬人、夸張、比喻等修辭。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断嗍蟆愤x擇丑陋、狡黠、偷竊成性的老鼠與統(tǒng)治者作對比,第一章“無儀”,指外表,第二章“無止”,指內(nèi)心,第三章“無禮”,指行為,作者從這三個方面將老鼠與統(tǒng)治者進行比較,老鼠本就丑陋狡黠,結(jié)果這些統(tǒng)治者連老鼠都不如,公然判定那些寡廉鮮恥的統(tǒng)治者連老鼠也不如。詩人以辛辣的語言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茍且無恥,大膽地詛咒他們該死,毫不掩飾對他們的憎恨??忌鷩@這些來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即可。
【片段寫作】
我”“夕陽”“河水”“遠山”四個意象為必要元素,描寫一個場景,表達一種情感。要求:①有心理描寫;②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③有意境;④150字左右。
【參考例文】
夕陽西下,柔和的光芒籠罩著將暮未暮的世界,天地蒼茫而祥和;河水平緩而安靜地流淌,不發(fā)出一絲聲響,河面卻閃爍著紅寶石般的粼粼波光;遠山如黛,蜿蜒起伏,它們正一個接一個地向我輕聲道別,然后慢慢隱沒于黑暗之中。坐在這金色斜暉里,望著眼前無限美好的河山、大地和天空,我的內(nèi)心安寧而愉悅:生命如此美好!
【寫作指導】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微寫作的要求,如本題“以‘我’‘夕陽’‘河水’‘遠山’四個意象為必要元素,描寫一個場景,表達一種情感”“有心理描寫”“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有意境”“150字左右”,然后思考這個場景中“我”“夕陽”“河水”“遠山”各自的情態(tài)以及要體現(xiàn)什么意境,再抓住這些進行擬寫。從題干的提示來看,這個場景中有人,即“我”,而且要對“我”的心理進行描寫,這心理顯然是由眼前所見的景而引發(fā)出來的;有景,如“夕陽”“河水”“遠山”,“夕陽”的色彩、光線,“河水”的流淌情狀以及河面的光澤,“遠山”的情態(tài),等等,這些應該借助描寫展現(xiàn)出來。

相關試卷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2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紅燭 *峨日朵雪峰之側(cè) *致云雀)2.2 紅燭課時作業(y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2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紅燭 *峨日朵雪峰之側(cè) *致云雀)2.2 紅燭課時作業(yè),共33頁。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2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紅燭 *峨日朵雪峰之側(cè) *致云雀)2.1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隨堂練習題: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一單元2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紅燭 *峨日朵雪峰之側(cè) *致云雀)2.1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隨堂練習題,共22頁。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 沁園春 長沙鞏固練習: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 沁園春 長沙鞏固練習,共16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6.1 芣苢優(yōu)秀同步達標檢測題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6.1 芣苢優(yōu)秀同步達標檢測題

高中語文8.2 登高達標測試

高中語文8.2 登高達標測試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二單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鞏固練習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二單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鞏固練習

高中2.2 紅燭課后練習題

高中2.2 紅燭課后練習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電子課本

6.1 芣苢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