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jié)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
一、教材分析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是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細胞》第一章《認識生物》的開篇內容。它以學生熟悉的周邊環(huán)境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觀察和認識生物的多樣性,開啟對生物學的學習之旅。
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對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后續(xù)章節(jié)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核心素養(yǎng)目標
1、通過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錄能力,使其能夠準確描述所觀察到的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
2、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科學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觀察和探究過程中,體驗生命的奧秘和神奇,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關愛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描述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
(2)歸納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學難點
(1)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
(2)理解生物具有應激性、生長、繁殖等特征。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生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已經(jīng)對一些生物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于生物的概念和特征還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需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和直觀的教學手段來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知識。
此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生物,但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生物的特征和相互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生物入手,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五、教學建議
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身邊的生物現(xiàn)象,通過實例分析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概念和特征。
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觀察或觀看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親身體驗觀察生物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得出結論,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逐漸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多媒體課件,包括各種生物的圖片、視頻資料等。
(2)觀察記錄表、放大鏡、望遠鏡等觀察工具。
(3)提前選擇適合學生觀察的校園或周邊環(huán)境地點。
2、學生準備
(1)預習本節(jié)課內容。
(2)準備筆和筆記本。
七、教學過程
八、板書設計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
生物的種類
生物的特征
生活需要營養(yǎng)
能進行呼吸
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
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能生長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
九、教學反思
在《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實地觀察和自主探究來認識生物的多樣性和基本特征。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本節(jié)課有以下優(yōu)點:
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周邊環(huán)境入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和積極性,能夠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多樣化,采用了實地觀察、小組討論、匯報交流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征,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對具體生物的分析和討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特征,并能夠運用這些特征來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
然而,本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在實地觀察環(huán)節(jié),由于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注意力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可能沒有觀察到一些重要的生物特征或現(xiàn)象。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在觀察前給予學生更詳細的指導,或者在觀察過程中對個別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在時間把控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本節(jié)課的內容較多,在討論和匯報環(huán)節(jié)花費的時間較長,導致后面的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部分有些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能夠順利完成。
在教學評價方面,雖然我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了及時的評價和反饋,但評價方式還比較單一。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互評等,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我深刻認識到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和改進的過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2節(jié)《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細胞》第一章《認識生物》的第二節(jié)內容。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一節(jié)《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對生物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細化。
教材首先通過列舉常見的生命現(xiàn)象,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動物的捕食等,引導學生思考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從而引出生物的特征這一主題。接著,教材詳細闡述了生物具有的七個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些特征是生物區(qū)別于非生物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習生物學的基礎。
本節(jié)教材內容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通過對生物特征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生命現(xiàn)象,理解生命的本質,為后續(xù)學習生物學的各個領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核心素養(yǎng)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不同生物的生命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使其能夠準確描述生物的特征,并運用這些特征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
2、引導學生關注生命現(xiàn)象,體驗生命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并掌握生物的七個基本特征。
(2)能夠運用生物的特征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
教學難點:
(1)理解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2)理解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生物學科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已經(jīng)對一些生物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于生物的特征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喜歡觀察和探索新鮮事物,但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需要借助具體的實例和直觀的教學手段來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引導他們觀察身邊的生物現(xiàn)象,通過分析和討論,逐步歸納總結出生物的特征。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教學建議
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豐富多彩的生物圖片、視頻等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加強對小組活動的指導和監(jiān)控,確保討論和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3、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觀察和分析身邊的生物現(xiàn)象,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進行評價,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多媒體課件,包括各種生物的圖片、視頻資料,以及與生物特征相關的動畫演示等。
2、準備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實物,如植物、動物、石頭、水等,用于課堂演示和學生觀察。
3、設計觀察記錄表、小組討論問題等教學資料。
學生準備:
預習本節(jié)課內容,收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生物資料。
七、教學過程
八、板書設計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生物能進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九、教學反思
《生物的特征》這節(jié)課是七年級生物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對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為后續(xù)的生物學學習奠定了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究,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一)優(yōu)點
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重點突出,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對生物七個基本特征的詳細講解和實例分析,讓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多樣,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了豐富的圖片、視頻和動畫資料,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生動,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實驗演示和課堂練習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在講解每個生物特征時,都先讓學生觀察相關的圖片、視頻或實驗現(xiàn)象,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歸納。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過渡自然。從導入新課到講授新課、課堂小結、課堂練習和小組討論,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緊密相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二)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部分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生物特征方面存在困難,但我沒有及時給予針對性的輔導和幫助,導致這部分學生在課堂練習和小組討論中表現(xiàn)不夠積極。
在時間分配上不夠合理。在講解生物的某些特征時,花費的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的課堂練習和小組討論時間略顯緊張,有些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思考和發(fā)言。
在教學語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精煉和生動。部分講解內容略顯枯燥,語言表達不夠簡潔明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氛圍。
(三)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采取個別輔導、小組互助等方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對于重點和難點內容,可以適當放慢講解速度,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討論的時間,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同時,要注意控制課堂節(jié)奏,避免出現(xiàn)前松后緊的情況。
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注重語言的精煉、生動和趣味性。在備課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語言,多運用一些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通過對《生物的特征》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生物學的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成長。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5 分鐘)
1. 播放一段展示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的視頻,包括森林、草原、海洋、沙漠等,視頻中呈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生物。
2. 視頻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在視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生物?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你還知道哪些生活在我們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
通過播放生動的自然景觀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生物的多樣性,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 ——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
實地觀察(20 分鐘)
1. 將學生帶到提前選定的校園或周邊環(huán)境地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地觀察。在觀察前,教師強調觀察的注意事項:
- 注意安全,不要離開老師指定的區(qū)域。
- 愛護環(huán)境,不要隨意破壞植物和傷害動物。
- 仔細觀察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可以使用放大鏡、望遠鏡等工具輔助觀察。
- 將觀察到的生物記錄在觀察記錄表中。
2. 學生進行實地觀察,教師巡視各小組,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讓學生走出教室,親身體驗觀察生物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教師的指導和強調注意事項,確保學生能夠安全、有序地進行觀察。
觀察記錄與匯報(15 分鐘)
1. 觀察結束后,學生回到教室,各小組整理觀察記錄,并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匯報。匯報內容包括:
- 觀察到的生物種類。
- 對每種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的描述。
- 在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有趣現(xiàn)象或問題。
2. 其他小組的學生認真傾聽匯報,并可以提出問題或補充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通過小組匯報和交流,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觀察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從其他小組的匯報中獲取更多的信息,拓寬自己的視野。
生物的特征(20 分鐘)
1. 結合學生的觀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觀察到的這些生物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2. 展示教材中列舉的生物圖片,如人、貓、狗、向日葵、仙人掌、草履蟲等,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思考以下問題:
- 它們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嗎?是怎樣獲得營養(yǎng)的?
- 它們都能進行呼吸嗎?是怎樣進行呼吸的?
- 它們都能排出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嗎?是怎樣排出廢物的?
- 它們都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嗎?請舉例說明。
- 它們都能生長和繁殖嗎?請舉例說明。
3.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小組選擇 2 - 3 種生物,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4. 小組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和歸納,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 生物能進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
-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以學生的觀察體驗為基礎,引導學生思考生物的共同特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展示多種生物圖片,讓學生從不同的生物中尋找共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組討論和匯報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10 分鐘)
1. 展示一些常見的物體,如石頭、水、空氣、機器人、玩具熊等,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說明理由。
2. 教師對學生的判斷進行點評和糾正,進一步強調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
通過讓學生判斷常見物體是否為生物,加深學生對生物特征的理解,提高學生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的能力。
課堂小結(5 分鐘)
1.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區(qū)分生物與非生物。
2. 提問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生物有了哪些新的認識?你在觀察生物的過程中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鞏固所學內容。同時,通過提問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和反思能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3 分鐘)
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圖片,如鮮花、綠草、小狗、機器人、石頭等,讓學生觀察并思考: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引導學生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題 —— 生物的特征。
通過展示圖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發(fā)學生對生物與非生物區(qū)別的思考,從而順利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25 分鐘)
1.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動物捕食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植物和動物獲取營養(yǎng)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講解: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從外界獲得水、無機鹽等無機物,從而獲取營養(yǎng);動物則通過捕食其他生物來獲取營養(yǎng)。
舉例:讓學生列舉一些自己知道的生物獲取營養(yǎng)的例子,如牛吃草、人吃飯等。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這一特征,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加深學生對這一特征的理解和記憶。
2. 生物能進行呼吸
展示人呼吸、魚鰓呼吸等圖片或視頻,提問:這些生物是怎樣進行呼吸的?
講解:生物能夠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一過程就是呼吸。不同的生物呼吸方式可能不同,如人通過肺進行呼吸,魚通過鰓進行呼吸。
實驗演示:在教室中放置一杯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吹氣,觀察石灰水的變化。解釋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視頻和實驗演示,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生物呼吸的現(xiàn)象和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3. 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
展示人出汗、排尿、植物落葉等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講解:生物在生活過程中,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廢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生物能夠通過不同的方式將這些廢物排出體外,從而維持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舉例: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還知道哪些生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如狗通過排尿和排便排出廢物等。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多種生物排出廢物的圖片和視頻,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這一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特征。
4.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展示含羞草受到觸碰后葉片合攏、獵豹追捕羚羊等圖片或視頻,提問:這些生物的反應說明了什么?
講解:生物能夠對外界的各種刺激作出有規(guī)律的反應,這種反應叫做應激性。應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能夠幫助生物適應環(huán)境,維持生存。
實驗演示:用鉛筆輕輕觸碰蝸牛的觸角,觀察蝸牛的反應。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片、視頻和實驗演示,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5.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展示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開花結果以及動物繁殖后代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生物的什么特征?
講解:生物具有生長和繁殖的能力。生物能夠由小長大,發(fā)育到一定階段后,就會通過繁殖產(chǎn)生后代,使物種得以延續(xù)。
舉例:讓學生列舉一些自己觀察到的生物生長和繁殖的例子,如小雞破殼而出、蠶寶寶結繭等。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生物生長和繁殖的全過程,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生物這一重要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生命現(xiàn)象的感悟能力。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6. 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展示一些親子之間外貌相似的圖片和一些同一種生物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的圖片,如一對雙胞胎和一群毛色不同的貓,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講解: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舉例:讓學生說說自己和父母在外貌、性格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感受遺傳和變異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和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特性,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生活現(xiàn)象的能力。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展示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和細菌細胞的結構模式圖,講解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大多數(shù)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但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細胞結構模式圖,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細胞的基本結構,從而理解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一特征。同時,介紹病毒的特殊結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通過多媒體展示、講解、舉例、實驗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詳細闡述生物的七個基本特征,讓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每個特征的講解都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課堂小結(5 分鐘)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生物的七個特征,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每個特征的具體內容,并舉例說明。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完善,強調生物的特征是判斷一個物體是否為生物的重要依據(jù)。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脈絡,鞏固所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記憶。
課堂練習(10 分鐘)
1. 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圖片或描述一些現(xiàn)象,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說明理由。
2. 給出一些關于生物特征的選擇題和填空題,讓學生進行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例如:
(1)下列不屬于生物特征的是( )
A. 生物都能進行呼吸 B. 生物都能排出身體內產(chǎn)生的廢物
C. 生物都能運動 D. 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
(2)“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這句話反映了生物的( )特征。
A. 生長 B. 遺傳 C. 變異 D. 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3)生物能夠由小長大,這是因為生物具有( )的特征。
3. 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提問,互相檢查對生物特征的掌握情況。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生物特征的理解和運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
小組討論(7 分鐘)
1.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你認為機器人是生物嗎?為什么?
2.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fā)言,闡述小組的討論結果。
3. 教師對各小組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生物的特征。
通過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討論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加深對生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相關教案

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教學設計及反思: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頁。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二節(jié) 生物的特征教案: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二節(jié) 生物的特征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特征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初中人教版(2024)第二節(jié) 生物的特征教案

初中人教版(2024)第二節(jié) 生物的特征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第一章 認識生物第一節(jié)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教學設計及反思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第一章 認識生物第一節(jié) 觀察周邊環(huán)境中的生物教學設計及反思

初中第1章 認識生物和生物學教學設計

初中第1章 認識生物和生物學教學設計

生物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教案

生物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教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電子課本 新教材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版本: 人教版(2024)

年級: 七年級上冊(2024)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