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C \ "1-3" \h \u \l "_Tc14538" 題型一 彈力的有無及方向的判斷 PAGEREF _Tc14538 \h 1
\l "_Tc24510" 題型二 彈力分析的“四類模型”問題 PAGEREF _Tc24510 \h 2
\l "_Tc2053" 題型三 “活結(jié)”和“死結(jié)”與“動桿”和“定桿”問題 PAGEREF _Tc2053 \h 4
\l "_Tc18359" 類型1 “活結(jié)”和“死結(jié)”問題 PAGEREF _Tc18359 \h 4
\l "_Tc28480" 類型2 “動桿”和“定桿”問題 PAGEREF _Tc28480 \h 6
\l "_Tc21566" 題型四 靜摩擦力的分析 PAGEREF _Tc21566 \h 7
\l "_Tc9257" 題型五 滑動摩擦力的分析 PAGEREF _Tc9257 \h 9
\l "_Tc17061" 題型六 摩擦力的突變問題 PAGEREF _Tc17061 \h 11
\l "_Tc23464" 類型1 “靜—靜”突變 PAGEREF _Tc23464 \h 11
\l "_Tc5549" 類型2 “靜—動”突變 PAGEREF _Tc5549 \h 11
\l "_Tc28963" 類型3 “動—靜”突變 PAGEREF _Tc28963 \h 12
\l "_Tc14370" 類型4 “動—動”突變 PAGEREF _Tc14370 \h 13
\l "_Tc13617" 題型七 力的合成與分解 PAGEREF _Tc13617 \h 13
\l "_Tc27987" 題型八 力合成與分解思想的重要應(yīng)用——木楔問題 PAGEREF _Tc27987 \h 15
題型一 彈力的有無及方向的判斷
【解題指導(dǎo)】1.彈力有無的判斷方法
(1)條件法:根據(jù)彈力產(chǎn)生條件——物體是否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
(2)假設(shè)法:假設(shè)兩個物體間不存在彈力,看物體能否保持原有的狀態(tài),若運動狀態(tài)不變,則此處沒有彈力;若運動狀態(tài)改變,則此處一定有彈力.
(3)狀態(tài)法: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或共點力平衡條件判斷彈力是否存在.
2.接觸面上的彈力方向判斷
【例1】(2022·重慶市萬州南京中學(xué)高三月考)如圖所示,靜止的小球m分別與一個物體(或面)接觸,各接觸面光滑,A圖中細繩沿豎直方向,則小球m受到兩個彈力的是( )
【例2】如圖所示,一傾角為45°的斜面固定于墻角,為使一光滑的鐵球靜止于圖示位置,需加一水平力F,且F通過球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鐵球一定受墻面水平向左的彈力
B.鐵球可能受墻面水平向左的彈力
C.鐵球一定受斜面通過鐵球的重心的彈力
D.鐵球可能受斜面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彈力
【例3】如圖所示,小車內(nèi)沿豎直方向的一根輕質(zhì)彈簧和一條與豎直方向成α角的細繩拴接一小球。當(dāng)小車與小球相對靜止,一起在水平面上運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細繩一定對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B.輕彈簧一定對小球有彈力的作用
C.細繩不一定對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輕彈簧對小球一定有彈力
D.細繩不一定對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輕彈簧對小球也不一定有彈力
題型二 彈力分析的“四類模型”問題
1.輕繩、輕桿、彈性繩和輕彈簧的比較
2.計算彈力大小的三種方法
(1)根據(jù)胡克定律進行求解。
(2)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進行求解。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進行求解。
【例1】(2022·河南鄭州模擬)如圖所示,水平直桿OP右端固定于豎直墻上的O點,長為L=2 m的輕繩一端固定于直桿P點,另一端固定于墻上O點正下方的Q點,OP長為d=1.2 m,重為8 N的鉤碼用質(zhì)量不計的光滑掛鉤掛在輕繩上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輕繩的彈力大小為( )
A.10 N B.8 N
C.6 N D.5 N
【例2】(多選)如圖所示是鍛煉身體用的拉力器,并列裝有四根相同的彈簧,每根彈簧的自然長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們拉長至1.6 m,則( )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為300 N
B.每根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為150 N
C.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125 N/m
D.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500 N/m
【例3】.(2022·福建三明市質(zhì)檢)如圖所示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車,固定在小車上的支架的斜桿與豎直桿的夾角為θ,在斜桿下端固定有質(zhì)量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為g?,F(xiàn)使小車以加速度a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桿對小球的彈力一定豎直向上
B.桿對小球的彈力一定沿桿向上
C.桿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為mg
D.桿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為F=eq \r((mg)2+(ma)2)
【例4】(多選)橡皮筋具有與彈簧類似的性質(zhì),如圖所示,一條質(zhì)量不計的橡皮筋豎直懸掛,勁度系數(shù)k=100 N/m,橡皮筋上端安裝有拉力傳感器測量橡皮筋的彈力。當(dāng)下端懸掛一個鉤碼,靜止時拉力傳感器讀數(shù)為10 N,現(xiàn)將一個完全相同的鉤碼輕輕掛在第一個鉤碼的下方,取g=10 m/s2,則( )
A.懸掛第二個鉤碼的瞬間,拉力傳感器的讀數(shù)仍為10 N
B.懸掛第二個鉤碼的瞬間,鉤碼間的彈力大小是20 N
C.懸掛第二個鉤碼后,拉力傳感器的讀數(shù)恒為20 N
D.懸掛第二個鉤碼后,鉤碼運動速度最大時下降的高度為10 cm
題型三 “活結(jié)”和“死結(jié)”與“動桿”和“定桿”問題
類型1 “活結(jié)”和“死結(jié)”問題
1.活結(jié):當(dāng)繩繞過光滑的滑輪或掛鉤時,由于滑輪或掛鉤對繩無約束,因此繩上的力是相等的,即滑輪只改變力的方向不改變力的大小。
2.死結(jié):若結(jié)點不是滑輪或掛鉤,而是固定點時,稱為“死結(jié)”結(jié)點,此時兩側(cè)繩上的彈力不一定相等。
【例1】(2022·遼寧葫蘆島市模擬)如圖所示,細繩一端固定在A點,跨過與A等高的光滑定滑輪B后在另一端懸掛一個沙桶Q.現(xiàn)有另一個沙桶P通過光滑輕質(zhì)掛鉤掛在AB之間,穩(wěn)定后掛鉤下降至C點,∠ACB=1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只增加Q桶內(nèi)的沙子,再次平衡后C點位置不變
B.若只增加P桶內(nèi)的沙子,再次平衡后C點位置不變
C.若在兩桶內(nèi)增加相同質(zhì)量的沙子,再次平衡后C點位置不變
D.若在兩桶內(nèi)增加相同質(zhì)量的沙子,再次平衡后沙桶Q位置上升
【例2】.(2022·天津市南開區(qū)高三模擬)如圖為汽車的機械式手剎(駐車器)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結(jié)構(gòu)對稱.當(dāng)向上拉動手剎拉桿時,手剎拉索(不可伸縮)就會拉緊,拉索OD、OC分別作用于兩邊輪子的制動器,從而實現(xiàn)駐車的目的.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當(dāng)OD、OC兩拉索夾角為60°時,三根拉索的拉力大小相等
B.拉動手剎拉桿時,拉索AO上拉力總比拉索OD和OC中任何一個拉力大
C.若在AO上施加一恒力,OD、OC兩拉索夾角越小,拉索OD、OC拉力越大
D.若保持OD、OC兩拉索拉力不變,OD、OC兩拉索越短,拉動拉索AO越省力
【例3】如圖所示,一不可伸長的輕繩左端固定于O點,右端跨過位于O′點的光滑定滑輪懸掛一質(zhì)量為1 kg的物體,OO′段水平,O、O′間的距離為1.6 m,繩上套一可沿繩自由滑動的輕環(huán),現(xiàn)在輕環(huán)上懸掛一鉤碼(圖中未畫出),平衡后,物體上升0.4 m,物體未碰到定滑輪。則鉤碼的質(zhì)量為(sin 53°=0.8,cs 53°=0.6)( )
A.1.2 kg B.1.6 kg
C.eq \r(2) kg D.eq \f(\r(2),2) kg
【例4】.如圖所示,一個輕質(zhì)環(huán)扣與細線l1、l2連接(l1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專題2.1重力、彈力、摩擦力(原卷版+解析),共5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重力,彈力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2.1重力、彈力、摩擦力(原卷版+解析),共5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重力,彈力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熱點題型歸類訓(xùn)練專題03彈力、摩擦力以及力的合成與分解(原卷版+解析),共5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彈力的有無及方向的判斷,彈力分析的“四類模型”問題,靜摩擦力的分析,滑動摩擦力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