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考·跨學(xué)科·體教融合】(2024·四川遂寧·中考真題)為深化體教融合發(fā)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2024年4月29日,四川省學(xué)生(青少年)田徑冠軍賽在遂寧市安居區(qū)隆重舉行,比賽現(xiàn)場精彩紛呈。關(guān)于運動會中涉及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現(xiàn)場觀眾的吶喊聲是由聲帶振動產(chǎn)生的
B.現(xiàn)場加油助威聲“震耳欲聾”是指聲音的音調(diào)高
C.運動員加速沖刺時運動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改變
D.運動員手中擲出的鉛球在空中能繼續(xù)運動是由于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答案】A
【解析】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現(xiàn)場觀眾的吶喊聲是由聲帶振動產(chǎn)生的,故A正確;
B.現(xiàn)場加油助威聲“震耳欲聾”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B錯誤;
C.運動員加速沖刺時,速度發(fā)生變化,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故C錯誤;
D.運動員手中擲出的鉛球在空中能繼續(xù)運動是由于鉛球具有慣性,但慣性不是力,故D錯誤。
故選A。
2.【科學(xué)態(tài)度與責(zé)任·科技創(chuàng)新】(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如圖是我國低真空、磁懸浮高速列車在試驗線上行駛的情形。運行管道做成低真空,主要是為了減小列車所受( )
A.浮力B.重力C.阻力D.支持力
【答案】C
【解析】列車在真空管道中行駛時,列車與空氣間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列車受到的阻力很小,列車可以高速運行,所以運行管道做成低真空,主要是為了減小列車所受阻力。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3.【跨學(xué)科·生活實踐】(2024·四川內(nèi)江·中考真題)某同學(xué)練習(xí)排球墊球時,排球離開胳膊后能夠繼續(xù)向上運動,是因為排球具有 ,排球的重力為2.7N,在豎直上升的過程中,某時刻所受空氣阻力大小為0.5N,方向豎直向下,此時排球所受合力大小為 N。
【答案】 慣性 3.2
【解析】[1] 排球離開胳膊后繼續(xù)向上運動是因為它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2] 在豎直上升的過程中,空氣阻力和重力均豎直向下,則合力為
4.【新中考·實驗創(chuàng)新】(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同學(xué)們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實驗方案。小張同學(xué)認(rèn)為乙方案更合理,理由是乙方案中使用小車時 對實驗的影響更小,可以忽略不計。實驗中同學(xué)們認(rèn)定小車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所依據(jù)的現(xiàn)象是小車 。
【答案】 摩擦力 靜止
【解析】[1]乙裝置更加合理,是因為將木塊改為小車,將滑動摩擦力變?yōu)闈L動摩擦力,大大減小了摩擦,減小了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2]當(dāng)小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小車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可以認(rèn)定小車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
5.【新中考·生活情景】(2024·四川達州·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小明同學(xué)在體育課上進行豎直爬桿訓(xùn)練,雙腳離地靜止時,手握得越緊,小明與桿之間的摩擦力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勻速上爬過程中小明受到豎直的摩擦力 (選填“向上”或“向下”);勻速下滑時小明的機械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 不變 向上 減小
【解析】[1]小明同學(xué)在體育課上進行豎直爬桿訓(xùn)練,雙腳離地靜止時,小明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手握得越緊,小明與桿之間的摩擦力不變。
[2] 小明勻速上爬過程中,小明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重力方向豎直向下,所以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
[3]勻速下滑時,質(zhì)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高度減小,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
6.【新中考·地方特色·傳統(tǒng)文化】(2024·江西·中考真題)贛劇是江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如圖所示,某贛劇演員在水平舞臺上站立不動時,她受到的重力與舞臺對她的支持力是一對 ,其中重力的方向是 。
【答案】 平衡力 豎直向下
【解析】[1][2]演員站立不動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舞臺對她豎直向上的支持力,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在同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
7.【新中考·跨學(xué)科·模型建構(gòu)】(2024·山西·中考真題)雜技在我國歷史悠久,是力量與柔韌完美結(jié)合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如左圖所示,是雜技演員正在表演的情景。請你在右圖中畫出演員A被托舉且靜止時受力的示意圖。
【答案】
【解析】演員A被托舉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因此受平衡力,所以演員A受到的重力與演員B對她的支持力平衡,如圖所示:
考點1 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
1.【時事熱點·民族自豪感】(2024·重慶·中考真題)“備戰(zhàn)奧運,再創(chuàng)輝煌”,對圖中的運動員刻苦訓(xùn)練的情境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時對杠鈴做了功
B.運動員射出的箭受到慣性作用而繼續(xù)飛行
C.運動員擊打網(wǎng)球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tài)
D.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后一直處于平衡狀態(tài)
【答案】C
【解析】A.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時,有力而無距離,對杠鈴不做功,故A錯誤;
B.運動員射出的箭由于具有慣性而繼續(xù)飛行,慣性不能說受到,故B錯誤;
C.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運動員擊打網(wǎng)球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tài),故C正確;
D.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后不是一直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并非一直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D錯誤。
故選C。
2.【跨學(xué)科實踐·地方特色】(2024·貴州·中考真題)“貴州村超”足球賽精彩紛呈。比賽中,足球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飛向球門。此過程中對足球分析正確的是( )
A.相對球門靜止B.運動狀態(tài)改變C.慣性逐漸消失D.受平衡力作用
【答案】B
【解析】A.足球飛向球門,以球門為參照物,足球的位置不斷改變,則足球相對球門是運動的,故A錯誤;
BD.足球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說明足球的運動路徑是曲線,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確,D錯誤;
C.慣性是物體的屬性,足球在任何時候都有慣性,慣性不會消失,故C錯誤。
故選B。
3.(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題)如圖所示,是小慧同學(xué)擲實心球的場景,圖中虛線表示球的運動軌跡,球從a點上升到最高點b后下落到地面c點,然后繼續(xù)運動到d點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球從a點上升到b點,是因為受到慣性作用
B.球在b點受到的合力為零
C.球從b點下落到c點,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
D.球最終到d點停止,說明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答案】C
【解析】A.慣性不是力,不能表述為受到慣性作用,故A錯誤;
B.球在b點只受到重力作用,所以球在b點受到的合力不為零,故B錯誤;
C.球從b點下落到c點,球的速度增大,球的運動方向不斷改變,所以球的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故C正確;
D.球最終到d點停止,是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越來越小,所以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D錯誤。
故選C。
4.(2023·江蘇蘇州·中考真題)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緊的氣球,管中裝有適量水,處于豎直靜止?fàn)顟B(tài)(圖甲)。手握管子突然 (向上/向下)運動時,氣球突然變大(圖乙),此時手對管子豎直向上的力 (大于/等于/小于)管子總重,該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由于 具有慣性。

【答案】 向上 大于 水
【解析】[1]手握管子突然向上運動時,由于慣性,管內(nèi)水保持原來狀態(tài)靜止,但相對管子向下運動,進入氣球,所以氣球突然變大。
[2]管子突然向上運動時,由力與運動關(guān)系知,管子所受合力向上,故此時手對管子豎直向上的力大于管子總重。
[3]手握管子突然向上運動時,氣球突然變大。管子受力運動,管內(nèi)水保持原來狀態(tài)靜止,該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由于水具有慣性。
5.(2023·山西·中考真題)在小偉創(chuàng)作的一部科幻小說中,描述了這樣的場景:為了探索未知世界,小偉駕駛宇宙飛船翱翔在沒有星系、沒有星云,空蕩蕩的一望無際的宇宙空間。請你展開想象,假如燃料燃盡,飛船將會 。你的理由是 。(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以燃料燃盡時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見解析
【解析】[1][2]宇宙空間空蕩蕩的,沒有空氣,沒有重力,燃料燃盡,飛船所受的外力為0,將會以此時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6.(2023·寧夏·中考真題)2022年11月1日4時27分,夢天實驗艙與空間站組合體順利實現(xiàn)交會對接(空間站組合體由問天實驗艙和天和核心艙組成),中國空間站主體結(jié)構(gòu)組裝完成。為了調(diào)整對接時的飛行姿態(tài),對接過程設(shè)置了四個停泊點,如圖,夢天實驗艙進入停泊點后,相對于組合體是 的(選填“運動”或“靜止”);夢天實驗艙在最后一個19米停泊點向組合體靠攏時,發(fā)動機噴氣口應(yīng)向 (選填“前”或“后”)噴氣,待發(fā)動機短暫工作后,便可依靠 繼續(xù)向組合體運動;夢天實驗艙從19米停泊點到與組合體對接口接觸,用時約90秒,此過程夢天實驗艙相對于組合體的平均速度是 m/s。(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答案】 靜止 后 慣性 0.21
【解析】[1]夢天實驗艙進入停泊點后,相對于組合體,夢天實驗艙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是靜止的。
[2]夢天實驗艙在最后一個19米停泊點向組合體靠攏時,即要加速靠近組合體,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發(fā)動機噴氣口應(yīng)向后噴氣。
[3]發(fā)動機短暫工作后停止噴氣,組合體仍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由于組合體具有慣性。
[4]根據(jù)速度公式求出夢天實驗艙相對于組合體的平均速度
7.(2023·江蘇鹽城·中考真題)小明在賽道上測量冰壺向前滑行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時,彈簧測力計應(yīng)拉著冰壺沿 方向做 直線運動;比賽時運動員刷冰,冰面熔化,冰壺受到的摩擦力 。
【答案】 水平 勻速 減小
【解析】[1][2]測量冰壺向前滑行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時,必須拉力與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平衡,彈簧測力計應(yīng)拉著冰壺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3]比賽時運動員刷冰,冰面熔化,使得接觸面分離,冰壺受到的摩擦力減小。
8.(2023·四川綿陽·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實驗中,在木塊上放一個砝碼,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和砝碼一起在長木板上滑動。當(dāng)木塊和砝碼一起勻速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是3N,此時木塊受到長木板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是 N,砝碼 (選填“受”或“不受”)木塊的靜摩擦力作用。
【答案】 3 不受
【解析】[1]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長木板對它的滑動摩擦力,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因此,此時木塊受到長木板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是3N。
[2]砝碼隨木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砝碼相對于木塊沒有相對滑動的趨勢,所以砝碼不受木塊的靜摩擦力作用。
9.(2022·貴州貴陽·中考真題)小芳從地面跨步到上行的自動扶梯時,身體適當(dāng)前傾,這是為了防止由于 而摔倒。如圖所示,她倚靠在扶梯側(cè)壁固定不動的護欄板上,護欄板會對她施加與電梯運行方向 (選填“相同”或“相反”)的摩擦力,使她有向后跌倒的危險。同學(xué)們乘坐自動扶梯時,嚴(yán)禁倚靠電梯!
【答案】 慣性 相反
【解析】[1]小芳上扶梯前,以一定的速度向前運動,腳踏上電梯前的速度較小,踏上電梯時,腳隨電梯快速運動,而人的上身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低速運動,此時它容易后仰,因此小芳上扶梯時,身體適當(dāng)前傾,這是為了防止由于慣性而摔倒。
[2]小芳倚靠在扶梯側(cè)壁固定不動的護欄板上,她隨扶梯一起上升,護欄板會對她施加與電梯運行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10.(2022·江蘇蘇州·中考真題)小明暑假外出旅游。他到火車站乘坐復(fù)興號列車,進入車廂時,發(fā)現(xiàn)旁邊停著一列和諧號列車。
(1)坐到座位上后,透過車窗只能看到和諧號列車,發(fā)現(xiàn)它動了,據(jù)此判斷: ;
A.一定是和諧號運動了 B.一定是復(fù)興號運動了 C.可能是兩車都運動了
(2)列車在平直軌道上向西行駛,小明發(fā)現(xiàn)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變?yōu)閳D示情形,此時茶杯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
(3)行駛過程中,復(fù)興號列車以68m/s的速度駛?cè)腴L1000m的平直隧道,復(fù)興號在進入隧道時鳴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護路工人聽到鳴笛的時間為 s。(空氣中聲速340m/s)
【答案】 C 向西 4
【解析】(1)[1]坐到座位上后,看到和諧號列車動了,說明和諧號和復(fù)興號之間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有以下三種可能:①復(fù)興號列車運動了,而和諧號沒動;②復(fù)興號列車沒動,而和諧號運動了;③兩車都運動,但運動的速度不同。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列車在平直軌道上向西行駛,小明發(fā)現(xiàn)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變?yōu)閳D示情形,故列車向西加速運動,此時茶杯相對于桌面有向東運動的趨勢,所以摩擦力向西。
(3)[3]鳴笛開頭的聲音到達隧道另一頭所用的時間為
5s內(nèi)火車在隧道內(nèi)行駛的距離為
s2=v車t2=68m/s×5s=340m
鳴笛末尾的聲音在隧道內(nèi)傳播的時間為
在隧道另一頭的工人能聽到鳴笛聲的時間為
考點2 平衡力和二力平衡
11.【中考新考法·物理模型】(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如圖所示,大小適中的實心木球,球面有兩個小孔在某條直徑的兩端,兩孔在球內(nèi)相通。用一根比孔細的繩子穿過兩孔,在豎直方向上用手拉繩的兩端,球會靜止在繩上,減小拉力球會向下運動。對此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球靜止時,繩兩端的拉力是平衡力
B.通過拉力的調(diào)節(jié),球可以勻速下滑
C.繩子下端突然松手,球就勻速下滑
D.通過手的運動和拉力調(diào)節(jié),球不可能從繩的下端移到上端
【答案】B
【解析】A.對繩子進行受力分析,繩子受到向上的拉力F1,球?qū)K的向下的摩擦力,繩子的重力,與向下的拉力F2,所以
所以,不是平衡力,故A錯誤;
B.球靜止在繩上,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時球受到繩子對他豎直向上的摩擦力等于豎直向下的重力,當(dāng)通過拉力的調(diào)節(jié),只有使其豎直向上的摩擦力等于豎直向下的重力,球可以勻速下滑,故B正確;
C.繩子下端突然松手,球會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滑,故C錯誤;
D.通過手的運動和拉力調(diào)節(jié),使小球由于慣性可以從繩的下端移到上端,故D錯誤。
故選B。
12.(2023·江蘇無錫·中考真題)如圖所示,用手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彈簧發(fā)生了彈性形變。關(guān)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B.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C.發(fā)生形變后的彈簧對手指產(chǎn)生彈力
D.手對彈簧的拉力和彈簧對手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D
【解析】A.用手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即用力使彈簧形狀改變,所以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于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伸長量與彈簧受到拉力成正比,所以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對彈簧有力的作用,所以發(fā)生形變后的彈簧對手指產(chǎn)生彈力,故C正確,不會符合題意;
D.手對彈簧的拉力的受力物體是彈簧,彈簧對手的拉力的受力物體是手,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3.(2023·湖南岳陽·中考真題)把卡片放在瓶口上面,再將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靜止。用手指使勁彈一下卡片,卡片飛出去,但扣子卻落入了瓶中。關(guān)于這個游戲說法正確的是( )
A.扣子靜止時對卡片的壓力與扣子受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用光滑的扣子是為了增大扣子與卡片之間的摩擦力
C.卡片被彈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D.扣子不隨卡片飛出是因為扣子沒有受到慣性
【答案】C
【解析】A.扣子靜止時對卡片的壓力與扣子受的支持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A錯誤;
B.用光滑的扣子是為了減小扣子與卡片之間的摩擦力,故B錯誤;
C.卡片受到了 力的作用,由靜止變?yōu)檫\動被彈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C正確;
D.扣子不隨卡片飛出是因為扣子沒有受到彈力,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fàn)顟B(tài),所以掉入瓶中,故D錯誤。
故選C。
14.(2023·山東濰坊·中考真題)5月8日,在2023年世界泳聯(lián)跳水世界杯蒙特利爾站的女子單人十米跳臺決賽中,中國選手全紅嬋奪得冠軍。圖示為其參加比賽時的分解動作示意圖。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對全紅嬋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在跳臺靜止時,只受到重力作用B.到達最高點時,受到平衡力作用
C.從最高點到入水前的過程中,慣性不變D.入水過程中,所受浮力方向取決于入水的角度
【答案】C
【解析】A.靜止的物體受力平衡,在跳臺靜止時,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且相互平衡,故A錯誤;
B.從離開跳板到最高點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她只受到重力作用,因而受力不平衡;故B錯誤;
C.慣性的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從最高點到入水前的過程中,質(zhì)量大小不變,則慣性不變,故C正確;
D.浮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上,入水過程中,所受浮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上,與入水的角度無關(guān),故D錯誤。
故選C。
15.(2023·山東威?!ぶ锌颊骖})國家倡導(dǎo)全民健身,威海建設(shè)了許多體育主題公園。下列運動項目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描述正確的是( )
A.打羽毛球——羽毛球運動到最高點時,羽毛球受力不平衡
B.打籃球——投籃時籃球劃過一條弧線,因為籃球受到重力作用
C.踢足球——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滾越慢,因為足球的慣性越來越小
D.引體向上——手握單杠身體向上運動時,手對單杠的拉力大于單杠對手的拉力
【答案】AB
【解析】A.羽毛球運動到最高點時,羽毛球只受重力作用,羽毛球受力不平衡,故A正確;
B.投籃時,籃球脫離人的手后由于慣性向前運動,又因為籃球受到重力作用,因此籃球的運動軌跡是一條弧線,故B正確;
C.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滾越慢,是因為受到阻力,慣性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故慣性大小不變,故C錯誤;
D.手握單杠身體向上運動時,手對單杠的拉力與單杠對手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錯誤。
故選AB。
考點3 力與運動關(guān)系的實驗探究
16.(2023·貴州·中考真題)汽車在通過起伏路段的凸起路面時,經(jīng)驗豐富的司機往往慢速平穩(wěn)適過。若快速通過會讓乘客有“騰飛”的感覺,且安全隱患很大,這一現(xiàn)象是因為凸起路面與車之間豎直方向的相互作用力在變大嗎?
小明猜想:汽車通過凸起路面時的速度越大,可能路面與車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越大。
為了探究這一問題他選用小球(模擬小車)、軌道、弧面支架(模擬凸起路面)、電子秤等器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先測小球靜止時對電子秤的 (選填“壓力”或“摩擦力”)來反映小球與弧面頂部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他將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電子秤上時,示數(shù)為0.17kg,則力F= N(g取10N/kg)。
(2)在秤上安放弧面支架并調(diào)零,將小球從軌道的A點由靜止釋放,沿軌道經(jīng)弧面運動到右側(cè)軌道,記錄小球通過弧面頂部O點時小球與弧面的作用力F,再依次將小球從高于A點的B、C、D點由靜止釋放,目的是逐次增大小球通過O點時的 ,各次實驗F的大小記錄如表,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小明的猜想 (選填“成立”或“不成立”)。
(3)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推理:若小球速度足夠大,通過弧面頂部時,電子秤的示數(shù)將顯示 kg。進一步推理:當(dāng)汽車通過凸起路面頂部的速度足夠大,若路面前方突發(fā)狀況,結(jié)合本實驗判斷是否可以緊急剎車避讓并說明理由: 。
【答案】 壓力 1.7 速度 不成立 0 不可以,理由:壓力減小為0,摩擦力減小為0,不能改變汽車的運動狀態(tài)
【解析】(1)[1]電子秤顯示了上方壓力的大小引起的示數(shù)變化,先測出小球靜止時對電子秤的壓力來反映小球與弧面頂部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
[2]他將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電子秤上時,示數(shù)為0.17kg,壓力等于物體質(zhì)量等于示數(shù)時受到的重力
F=G=mg=0.17kg×10N/kg=1.7N
(2)[3]依次將小球從高于A點的B、C、D點由靜止釋放,由于小球釋放位置升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增大,下滑后獲得動能增大,速度逐漸變大,故目的是逐次增大小球通過O點時的速度。
[4]從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速度越大,電子秤而對應(yīng)的示數(shù)逐步減小,說明壓力逐漸減小,因而小明的猜想不成立。
(3)[5] [6]根據(jù)上述實驗知,速度越大,路面與車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越小,當(dāng)速度足夠大時,相互作用力減小為0,則壓力為0,顯示的示數(shù)為0。因而汽車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為0,不可以緊急剎車避讓,容易出現(xiàn)危險。
17.(2023·四川內(nèi)江·中考真題)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取A、B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讓它們互相鉤掛在一起。
實驗一:用兩只手水平向左右兩邊拉A和B;
實驗二:固定B,用手水平向左拉A;
如圖所示,當(dāng)彈簧測力計均靜止時,觀察彈簧測力計所顯示的拉力大小,則:
(1)由圖可知,所選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 N;
(2)彈簧測力計A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力為 N;
(3)在第一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A顯示的是B對A的作用力F1,彈簧測力計B顯示的是A對B的作用力F2,這兩個相互作用力的關(guān)系是F1 F2(選填“”或“=”);
(4)如果每只手的拉力均相同,那么,在兩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 0.1 0 = 相等
【解析】(1)[1]由圖可知,1N里面有10個小格,每小格代表0.1N,則所選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N。
(2)[2]由于彈簧測力計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在豎直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合力為0N。
(3)[3]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對A有力的作用的同時,A對B也有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符合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要求,因此這兩個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1=F2。
(4)[4]每只手的拉力均相同,故兩次實驗手對A的拉力相等;由于A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是平衡力作用,即手對A的拉力大小等于B對A的拉力大小,故兩次實驗B對A的拉力大小相等。根據(jù)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A對B的拉力大小等于B對A的拉力大小,則A對B的拉力大小相等,即在兩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相等。
18.(2022·江西·中考真題)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xué),某同學(xué)在媽媽的協(xié)助下,利用家中物品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器材】晾衣架兩個、相同的礦泉水瓶若干、小卡片若干、細線、水、剪刀等。
【設(shè)計實驗】如圖1所示
(1)將小卡片兩側(cè)各系一根細線,再把細線的另一端分別穿過晾衣架;
(2)將兩個礦泉水瓶分別綁在細線兩端,請媽媽用兩手各提起一個晾農(nóng)架,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小卡片的受力及運動情況。
【進行實驗】
(1)如圖1所示,提起兩個裝有水量不等的礦泉水瓶;
(2)如圖2所示,提起兩個裝有水量相等的礦泉水瓶,再將其中一只手逐漸放低,使小卡片傾斜至如圖3所示;
(3)用剪刀把圖3中的小卡片從中間剪斷;
(4)更換小卡片,重新組裝,如圖4所示,使小卡片扭轉(zhuǎn)一定的角度。
請將表格中①的內(nèi)容補充到橫線上:① ;
【結(jié)論】上述實驗表明,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必須大小 ,方向相反,并作用在 上;
【交流與評估】
(1)本實驗中的晾衣架起到了改變拉力的 的作用,它類似于簡單機械中的 ;
(2)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剪刀,它受到的 力和 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 否 相等 同一條直線 方向 定滑輪 重 支持
【解析】[1]由實驗步驟(4)可知,此時兩繩子對小卡片的拉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故可知表格中①的內(nèi)容應(yīng)填否。
[2][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只有實驗步驟(2)中小卡片才能保持靜止,故可知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1)[4][5]由圖中可知,晾衣架將變繩子對小卡片水平方向的拉力變成了豎直方向上,所以晾衣架起到了改變拉力的方向的作用,故可知它類似與簡單機械中的定滑輪。
(2)[6][7]由受力分析可知,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剪刀,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桌面的支持力,剪刀在這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受力平衡狀態(tài),故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
19.(2022·遼寧大連·中考真題)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rèn)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和科學(xué)家的研究歷程來判斷這個觀點是否正確。
(1)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上移動的距離。再分別換用棉布和木板表面進行兩次實驗,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 相同;
②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 。
(2)十六世紀(jì)末,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jié)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因此,物體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如圖是伽利略的實驗和推理示意圖,屬于推理的是 (選填“甲”或“乙);
(3)后來,笛卡爾進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觀點: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它將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十七世紀(jì)初,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笛卡爾的觀點有什么不足?
(4)上述實驗及科學(xué)家研究成果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將正確說法前的字母填寫在橫線上)
A.科學(xué)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
B.科學(xué)推理是科學(xué)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數(shù)人認(rèn)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觀點
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zhì)疑,科學(xué)家觀點不可以質(zhì)疑
【答案】 速度 越遠 不需要 甲 見解析 B
【解析】(1)①[1]每次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小車不變、斜面的狀況不變,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同。
②[2]由三次實驗可以看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長,速度減小的越慢。
(2)[3]伽利略已通過類似實驗和推理得出結(jié)論:如果運動的物體沒有阻力的影響,它將在水平面上一直運動下去;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4]屬于推理的是甲圖,讓小球從斜面的左端自由滾下,如果小球不受阻力,每次它都能滾上與起始時同樣的高度,如果斜面變成水平面,小球?qū)⒃谒矫嫔弦恢边\動下去。
(3)[5]笛卡爾的觀點只總結(jié)出了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沒有說明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時,處于哪種狀態(tài)。牛頓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4)[6]A .科學(xué)定律不一定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來驗證,故A不符合題意;
B.科學(xué)推理是科學(xué)研究的方法之一,牛頓第一定律就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chǔ)上推理得出的,故B符合題意;
C.大多數(shù)人認(rèn)同的觀點不一定就是正確的觀點,真理有時在少數(shù)人手里,故C不符合題意;
D.普通人觀點可以質(zhì)疑,科學(xué)家觀點也可以質(zhì)疑,質(zhì)疑求證才能促進事物的發(fā)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釋放位置
A
B
C
D
F/N
1.56
1.51
1.47
1.38
實驗步驟
小卡片所受二力情況
小卡片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
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大小
方向
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1)

不等
相反


(2)

相等
相反


(3)

——
——
——

(4)

相等
相反


相關(guān)試卷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9 電與磁(解析版):

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9 電與磁(解析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模型建立】,【活動實踐】,【跨學(xué)科實踐】,端流入螺線管的,利用大頭針可以說明一些物理知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9 電與磁(解析版):

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9 電與磁(解析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模型建立】,【活動實踐】,【跨學(xué)科實踐】,端流入螺線管的,利用大頭針可以說明一些物理知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1 浮力(解析版):

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1 浮力(解析版),共3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物理觀念·日常生活情景】,【實驗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物理觀念·科技情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0 壓力和壓強(解析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0 壓力和壓強(解析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9 運動和力(原卷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9 運動和力(原卷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7 質(zhì)量與密度(解析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7 質(zhì)量與密度(解析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6 機械運動(解析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6 機械運動(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rèn)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