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預習導學
自主梳理
1.反應熱:在 條件下,化學反應體系 稱為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
2.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實驗,為了保證 ,采用稍過量的NaOH溶液。當鹽酸與氫氧化鈉混合后,密切關注溫度變化,將 記為反應后體系的溫度。計算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的公式是 。
3.在25℃和101kPa下,強酸的稀溶液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 時,放出57.3kJ的熱量。
4.內能是體系內物質的各種能量的總和,受 等影響。
5.焓是與 有關的物理量,符號為 。
6.在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其反應熱等于 ,用符號 表示,常用的單位是 。
7.當反應體系放熱時其焓 ,ΔH ;當反應體系吸熱時其焓 ,ΔH 。
8.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等溫 向環(huán)境釋放或從環(huán)境吸收的熱量
2.鹽酸完全被中和最高溫度Q=(mg十m:)?c?(t2-t
3.1 ml H,O
4.溫度、壓強和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
5.內能H
6.反應的焓變 ΔH kJ/ml
7.減?。?增大>0
8.化學鍵斷裂和形成時的能量變化
預習檢測
1.下列關于內能和內能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內能是體系內物質所含的能量總和
B.內能只與物質的種類、數(shù)量以及聚集狀態(tài)有關
C.系統(tǒng)的內能可以通過實驗測得
D.內能變化就是反應熱
【答案】A
【解析】A.內能是指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具有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一切物體都有內能,故A正確;
B.內能大小除了與物質的種類、數(shù)量以及聚集狀態(tài)有關外,還與體系的溫度和壓強有關,故B錯誤;
C.系統(tǒng)內能的絕對值無法直接獲得,實驗的方法可以測出內能的變化,故C錯誤;
D.反應過程中體系沒有做功時,反應熱才能等于內能的變化,故D錯誤;
故選A。
2.下列關于內能和焓變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過程中內能的變化等于焓變
B.氣態(tài)水和液態(tài)水所具有的內能一定不相同
C.一個化學反應都有且只有一個相對應的焓變
D.可逆反應的正反應和逆反應的焓變:ΔH正=-ΔH逆
【答案】D
【解析】A.等壓條件下,體系只做體積功時,化學反應的反應熱等于反應的焓變,A項錯誤;
B.等質量的氣態(tài)水和液態(tài)水所具有的內能一定不相同,不限定水的質量則不能比較二者內能的大小,B項錯誤;
C.同一化學反應,若反應的溫度、壓強不同或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不同,則焓變不同,C項錯誤;
D.可逆反應的正反應和逆反應的物質變化相反,所以能量變化相反,即焓變數(shù)值相等、符號相反,D項正確;
故選D。
3.下列關于ΔH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任何條件下,化學反應的焓變都等于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B.ΔH>0時反應放熱,ΔH0時反應吸熱,ΔHa>c,A錯誤;
B.中和熱指的是強酸強堿的稀溶液完全反應生成1ml水所放出的熱量,B錯誤;
C.測定中和熱時,酸堿混合要迅速,否則熱量容易散失,造成測定結果不準確,C正確;
D.鐵制攪拌器導熱,會使熱量散失快,實驗中的玻璃攪拌器不可換成鐵制攪拌器,D錯誤;
答案選C。
探究提升
?環(huán)節(jié)一 反應熱及其測定
【情景材料】
中和反應熱的測定
1.實驗目的
通過一定量的酸、堿溶液在反應前后溫度的變化,計算反應放出的熱量,由此求得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簡稱中和熱)。
2.實驗裝置(簡易量熱計)
3.實驗步驟
(1)反應物溫度的測量。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l·L-1鹽酸,打開杯蓋,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插入溫度計,測量并記錄鹽酸的溫度。用水把溫度計上的酸沖洗干凈,擦干備用。
②用另一個量筒量取50 mL 0.55 ml·L-1 NaOH溶液,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NaOH溶液的溫度。
(2)反應后體系溫度的測量。
打開杯蓋,將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熱計的內筒,立即蓋上杯蓋,插入溫度計,用攪拌器勻速攪拌。密切關注溫度變化,將最高溫度記為反應后體系的溫度(t2)。
(3)重復上述步驟(1)至步驟(2)兩次。
4.數(shù)據(jù)處理
(1)取鹽酸溫度和NaOH溶液溫度的平均值記為反應前體系的溫度(t1)。計算溫度差(t2-t1)。
(2)取三次測量所得溫度差的平均值作為計算依據(jù)。
(3)根據(jù)溫度差和比熱容等計算反應熱。
為了計算簡便,可以近似地認為實驗所用酸、堿稀溶液的密度、比熱容與水的相同,并忽略量熱計的比熱容,則:
50 mL 0.50 ml·L-1 鹽酸的質量m1=50 g,50 mL 0.55 ml·L-1 NaOH溶液的質量m2=50 g。
②反應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熱容c=4.18 J/(g·℃),50 mL 0.50 ml·L-1鹽酸與50 mL 0.55 ml·L-1 NaOH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時放出的熱量為: 。
生成1 ml H2O時放出的熱量為 。
【問題探究】
1.實驗裝置中,內筒與外殼間填充大量泡沫塑料的目的是什么?
2.實驗中使用0.55 ml·L-1 NaOH溶液與0.50 ml·L-1鹽酸反應,而不是選用0.50 ml·L-1 NaOH溶液的原因是什么?
3.能否用銅質攪拌器代替玻璃攪拌器?
4.實驗過程中能否用醋酸代替鹽酸,或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若代替對實驗結果會造成什么影響?
5.酸、堿混合時,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迅速倒入量熱計的內筒中而不能緩慢分多次倒入?
6.若改用100 mL 0.50 ml·L-1鹽酸與100 mL 0.55 ml·L-1 NaOH溶液混合,所測中和熱的數(shù)值是否為本實驗結果的2倍?
【答案】
4.(3)② (m1+m2)·c·(t2-t1)=0.418(t2-t1)kJ ③ eq \f(0.418(t2-t1),0.025) kJ
1.泡沫塑料起保溫、隔熱作用,目的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熱量的損失。
2.堿稍過量的原因是保證鹽酸完全被中和。
3.不能,原因是金屬銅傳熱快,實驗過程中會造成熱量損失。
4.不能;弱酸、弱堿電離吸收熱量,會使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
5.本實驗的關鍵是盡可能減少熱量散失,若動作遲緩或分多次倒入,會使熱量損失導致實驗產生誤差。
6.否;中和熱是指在稀溶液中強酸與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l H2O時的反應熱,其數(shù)值與反應物的量的多少無關,故所測結果應與本次實驗結果基本相同。
要點歸納
1.中和熱
(1)概念:在25 ℃和101 kPa下,強酸的稀溶液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l水時所放出的熱量。
(2)數(shù)值:57.3 kJ·ml-1。
2.中和熱的測定(以NaOH溶液與鹽酸反應為例)
(1)測定步驟
(2)數(shù)據(jù)處理
中和熱= eq \f((m1+m2)·c·(t2-t1)×10-3,n(H2O)) kJ·ml-1,其中(m1+m2)表示溶液質量,c為比熱容,c=4.18 J/(g·℃)。
(3)誤差分析
看實驗中有哪些因素能使(t2-t1)出現(xiàn)誤差。若(t2-t1)偏大,則中和熱數(shù)值偏大;若(t2-t1)偏小,則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
【注意問題】
①實驗中要用強酸、強堿的稀溶液(0.1~0.5 ml·L-1)。
②操作時動作要快,盡量減少熱量的損失,使用絕熱裝置,避免熱量散發(fā)到反應體系外。
③測量鹽酸的溫度后,要將溫度計上的酸沖洗干凈后,再測量NaOH溶液的溫度,避免酸、堿在溫度計的表面反應放熱而影響測量結果。
④讀取的中和反應的溫度(t2)是反應混合液的最高溫度。
⑤測定中和熱不能用弱酸或弱堿,因為弱酸、弱堿電離時吸收熱量而會使測量數(shù)值偏低。
⑥中和熱的數(shù)值是57.3 kJ·ml-1,測定時與強酸、強堿的用量無關。
典例精講
【例1】已知強酸稀溶液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時的反應熱,下列反應放熱為的是
A.含的稀硫酸與足量稀溶液反應
B.稀鹽酸與稀溶液反應生成
C.稀鹽酸與稀氨水反應生成
D.稀溶液與濃硫酸反應生成
【答案】B
【解析】A.含的稀硫酸,即2mlH+參與反應放出的熱量是中和熱的兩倍,A項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與稀溶液反應生成放出的熱量是,B項符合題意;
C.一水合氨是弱堿,與鹽酸反應生成時放出的熱量小于,C項不符合題意;
D.濃硫酸溶于水放熱,與稀溶液反應生成時放出的熱量大于,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B。
【例2】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放出的熱量可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燒杯間的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固定燒杯的位置
B.如果沒有玻璃攪拌器,酸堿混合后可用溫度計輕輕攪拌
C.完成一次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實驗,溫度計需要使用2次分別用于測混合液的初始溫度和反應最高溫度
D.由于實驗過程中有熱量的散失,所以測得的中和反應△H比理論值要大
【答案】D
【解析】A.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選項A錯誤;
B.溫度計為計量儀器,不能用于攪拌,選項B錯誤;
C.中和熱的測定中,需要測出反應前酸溶液的溫度,測反應前堿溶液的溫度,混合反應后測最高溫度,所以總共需要測量3次,選項C錯誤;
D.中和熱△H是負值,由于實驗過程中有熱量的散失,所以測得的中和熱△H比理論值要大,選項D正確;
答案選D。
【例3】下列關于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等量的鹽酸或醋酸時,反應熱相同
B.為了保證反應充分,將NaOH溶液分多次加入酸中
C.實驗時使用金屬攪拌棒,則測定的反應熱的數(shù)值偏小
D.根據(jù)反應前后的溫差和比熱容即可計算反應熱
【答案】C
【解析】A.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時,醋酸屬于弱電解質,電離過程應該吸收熱量,所以所測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數(shù)值偏小,故用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等量的鹽酸或醋酸時,反應熱不相同,A錯誤;
B.為了保證熱量不流失,將NaOH溶液一次快速加入酸中,B錯誤;
C.實驗時使用金屬攪拌棒,金屬導熱,會導致熱量損失,則測定的反應熱的數(shù)值偏小,C正確;
D.根據(jù)比熱容公式進行計算:Q=cm△t,再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由Q來求反應熱,D錯誤;
答案選C。
?環(huán)節(jié)二 反應熱與焓變
【情境材料】
純凈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靜地燃燒,發(fā)出蒼白色火焰,反應生成的氣體是HCl,它在空氣中與水蒸氣結合形成白霧。下面是反應H2(g)+Cl2(g)===2HCl(g)的能量變化示意圖:
【問題探究】
1.斷裂1 ml H—H、1 ml Cl—Cl吸收的總能量是多少?形成2 ml H—Cl放出的能量是多少?由此判斷該反應的ΔH是多少?
2.根據(jù)圖示中數(shù)據(jù)判斷2HCl(g)===H2(g)+Cl2(g)的焓變ΔH是多少?與問題1中的ΔH相比,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3.H2(g)和Cl2(g)在光照條件下也可以發(fā)生上述反應,那么該反應的ΔH是否發(fā)生變化?為什么?
【答案】
1.斷鍵吸收的總能量為436 kJ+243 kJ=679 kJ。形成化學鍵放出的總能量為431 kJ×2=862 kJ。故H2(g)+Cl2(g)===2HCl(g)反應放出的熱量為862 kJ-679 kJ=183 kJ,即反應的 ΔH=-183 kJ·ml-1。
2.ΔH=斷裂化學鍵吸收的總能量-形成化學鍵放出的總能量=(431 kJ·ml-1×2)-(436 kJ·ml-1+243 kJ·ml-1)=+183 kJ·ml-1。正、逆反應的焓變(ΔH)數(shù)值相等,符號相反。
3.焓變不發(fā)生變化,ΔH仍為-183 kJ·ml-1;因為化學反應的焓變與反應條件無關。
要點歸納
1.反應熱和焓變的關系
2.焓變產生的微觀原因
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舊化學鍵斷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學鍵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化學鍵斷裂和形成時的能量變化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3.焓變產生的宏觀原因
從物質內能角度分析,若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轉化為生成物時放出熱量,則為放熱反應,反應的ΔH的符號為“-”;反之,則為吸熱反應,反應的ΔH的符號為“+”。如下圖所示為化學變化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4.計算焓變的兩種方法
(1)宏觀角度計算:ΔH=生成物總焓-反應物總焓。
(2)微觀角度計算:ΔH=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可以簡單記憶為反應熱(ΔH)等于反應物斷鍵吸熱與生成物成鍵放熱的代數(shù)和,吸熱取“+”值,放熱取“-”值。
(1)焓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焓變研究的對象是某一個化學變化過程。
(2)當反應物總焓(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焓(總能量)時,ΔH0。
(3)正、逆反應的ΔH數(shù)值相等,但符號相反。
(4)可逆反應的反應熱(ΔH)是指反應物完全轉化成生成物時的理論數(shù)據(jù)。
(5)物質本身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如石墨轉化成金剛石是吸熱反應(ΔH>0),則金剛石的能量更高,故石墨的穩(wěn)定性大于金剛石的穩(wěn)定性。
典例精講
【例4】下列變化過程中 ΔH<0的是
A.電解Al2O3得到Al和O2B.HCl分解為H2和Cl2
C.鎂與稀鹽酸反應D.Ba(OH)2·8H2O與NH4Cl晶體混合反應
【答案】C
【解析】A.電解Al2O3得到Al和O2是吸熱反應,ΔH>0,故A不選;
B.HCl分解為H2和Cl2是吸熱反應,ΔH>0,故B不選;
C.鎂與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ΔH0,故D不選;
故選C。
【例5】能正確表示該反應焓變示意圖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碳和水蒸氣反應屬于吸熱反應,生成物總能量大于反應物總能量,結合物質狀態(tài)碳是固體、其余物質均為氣態(tài),故選D。
【例6】根據(jù)如圖所示的N2(g)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情況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O(g)分解為N2(g)和O2(g)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B.2 ml O原子結合生成O2(g)時需要吸收498 kJ能量
C.1 ml NO(g)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1264 kJ能量
D.2 ml N(g)和2 ml O(g)的總能量為1444 kJ
【答案】A
【解析】A.N2(g)+O2(g)=2NO(g)的焓變?yōu)椋摲磻獮槲鼰岱磻?,則NO(g)分解為N2(g)和O2(g)的反應是放熱反應,A正確;
B.成鍵放出能量,2 ml O原子結合生成O2(g)時需要放出498 kJ能量,B錯誤;
C.1 ml NO(g)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632 kJ能量,C錯誤;
D.946 kJ和498 kJ分別是1 ml N2(g)和1 ml O2(g)分子中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2 ml N(g)和2 ml O(g)的總能量不能確定,D錯誤;
答案選A。
04
課堂總結
0503
強化訓練
1.(2022秋·四川雅安·高二統(tǒng)考期末)下列有關能源與能量的說法錯誤的是
A.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碳中和”的實現(xiàn)
B.電能是一種典型的二次能源
C.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都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
D.氫能是一種新能源,具有熱值高、資源豐富等優(yōu)點
【答案】C
【解析】A.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可以減少化石能源的開采與使用,因而可以降低CO2的產生與排放,故有利于“碳中和”的實現(xiàn),A正確;
B.電能是以其它形式的能源轉化形成的能源,因此一種典型的二次能源,B正確;
C.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有的會轉化為電能、光能,因此不是都轉化為熱能,C錯誤;
D.氫能是一種新能源,由于其燃燒產生大量熱,燃燒產物是水霧污染,且水又可以作為轉化未氫氣的原料,因此具有熱值高、資源豐富等優(yōu)點,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C。
2.(2022秋·江蘇蘇州·高二常熟中學??计谥校┫铝姓f法正確的是
A.反應熱是1ml物質參加反應時的能量變化
B.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C.任何條件下,化學反應的焓變都等于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D.在一定條件下,某一化學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由生成物與反應物能量的相對大小來決定
【答案】D
【解析】A.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當反應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溫度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稱為化學反應的反應熱,A錯誤;
B.吸熱反應不一定需要加熱,如氫氧化鋇和氯化銨反應為吸熱反應,不需要加熱,B錯誤;
C.焓是內能有關的物理量,恒壓條件下的反應熱又稱為“焓變”,C錯誤;
D.在一定條件下,某一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取決于反應物和生成物總能量的相對大小,若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為放熱反應,反之為吸熱反應,D正確;
答案選D。
3.(2022秋·陜西渭南·高二統(tǒng)考期末)下列有關能量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NaHCO3與鹽酸反應屬于放熱反應
B.動物體內葡萄糖被氧化成CO,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
C.需要加熱才能進行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D.同溫同壓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H不同
【答案】B
【解析】A.NaHCO3與鹽酸反應屬于吸熱反應,A錯誤;
B.動物體內葡萄糖被氧化成CO,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使化學能轉化為熱能,B正確;
C.反應條件是否需要加熱與反應類型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無關,需要加熱才能進行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木炭的燃燒屬于放熱反應,但木炭要燃燒首先溫度要達到木炭的著火點,C錯誤;
D.反應熱與物質具有的總能量有關,與反應條件無關,同溫同壓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H相同,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B。
4.下列反應的能量變化與示意圖相符的是
A.NaOH溶液與稀鹽酸的反應B.Ba(OH)2·8H2O與NH4Cl反應
C.木炭的燃燒D.鈉與水反應
【答案】B
【解析】A.NaOH溶液與稀鹽酸的反應是一個焓減即放熱反應,A不合題意;
B.Ba(OH)2·8H2O與NH4Cl反應是一個焓增即吸熱反應,B符合題意;
C.木炭的燃燒是一個焓減即放熱反應,C不合題意;
D.鈉與水反應是一個焓減即放熱反應,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B。
5.(2023秋·海南·高二統(tǒng)考期末)已知在101kPa和一定溫度下,由指定單質生成1 ml純物質的熱效應,稱為該物質的標準生成熱(),指定單質的標準生成熱為0,幾種物質的標準生成熱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下列幾種固體物質中,最小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由幾種物質的標準生成熱數(shù)據(jù)可知鹵化鈉中NaF的標準生成熱最小,總能量最低也最穩(wěn)定。當離子帶的電荷相同的時候,鍵長越短,離子鍵越強,同主族從上到下半徑越來越大,氟離子的半徑最小離子鍵最強形成的物質最穩(wěn)定。推知鹵化鈣中CaF2的標準生成熱最小,故選A。
6.(2023春·安徽·高二校聯(lián)考開學考試)圖表示有關反應的反應過程與能量變化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比穩(wěn)定
C.D.轉化為是吸熱過程
【答案】C
【解析】A.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為放熱反應,,A正確;
B.物質的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比穩(wěn)定,B正確;
C.兩個反應均為放熱反應,焓變均小于0,根據(jù)縱坐標分析,絕對值大于的絕對值,,C錯誤;
D.能量低于,轉化為是吸熱過程,D正確;
故選C。
7.(2022秋·天津河北·高二統(tǒng)考期末)反應X+Y=M+N的能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X、Y的總能量一定低于M、N的總能量
C.因為該反應為吸熱反應,故一定要加熱才可發(fā)生
D.斷裂X、Y的化學鍵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M、N的化學鍵所放出的能量
【答案】B
【解析】A.X+Y=M+N為吸熱反應,說明反應物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總能量,但X的能量不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不一定低于N的,選項A錯誤;
B.X+Y=M+N為吸熱反應,說明反應物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總能量,因此X、Y的總能量一定低于M、N的總能量,選項B正確;
C.反應是否需要加熱與反應是放熱反應或吸熱反應沒有關系,有些吸熱反應不一定需要加熱,選項C錯誤;
D.ΔH=反應物的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學鍵形成釋放的能量,由于X+Y=M+N為吸熱反應,這說明斷裂X、Y的化學鍵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M、N的化學鍵所放出的能量,選項D錯誤;
答案選B。
8.(2021秋·四川成都·高二??茧A段練習)中和熱測定實驗中,用50mL0.50ml/L鹽酸和50mL0.55ml/LNaOH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改用25mL 0.50ml/L鹽酸跟25mL 0.55 ml/L NaOH溶液進行反應,求出的中和熱數(shù)值和原來相同
B.酸堿混合時,量筒中NaOH溶液應多次緩慢倒入小燒杯中,不斷用玻璃棒攪拌
C.裝置中的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熱量損失
D.實驗中應記錄測量出反應過程中的最高溫度
【答案】B
【解析】A.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改用25mL 0.50ml/L鹽酸跟25mL 0.55 ml/L 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生成水的物質的量少,所放出的熱量少,但中和熱是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l水時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中和熱數(shù)值相等,故A正確;
B.在中和熱的測定過程中,酸堿混合時要迅速,量筒中NaOH溶液應一次快速倒入小燒杯中,并且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攪拌不斷攪拌,故B錯誤;
C.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做好保溫工作,實驗中,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熱量損失,故C正確;
D.中和熱的測定中,要測定酸堿中和反應中放出的熱量,計算過程需要溫度差,則實驗中應記錄反應前酸和堿的溫度以及反應后的最高溫度,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9.(2022秋·福建泉州·高二泉州五中校考期中)為了測定酸堿反應的中和熱,計算時至少需要的數(shù)據(jù)是
①酸溶液的濃度和體積 ②堿溶液的濃度和體積
③水的比熱容 ④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單位:g)
⑤生成水的物質的量 ⑥反應前后溫度變化
⑦操作所需的時間
A.③④⑤⑥B.③④⑤⑦C.①③⑥D.全部
【答案】A
【解析】由反應熱的計算公式可知,酸堿反應的中和熱計算時,至少需要的數(shù)據(jù)有:比熱容c、酸的濃度和體積、堿的濃度和體積,反應前后溫度變化△T,然后計算出反應后溶液的質量、生成水的物質的量;
故選A。
10.(2022春·河南濮陽·高二??茧A段練習)已知:NaHSO4+NaOH=Na2SO4+H2O △H=-57.3 kJ·ml-1,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說法正確的是
A.稀鹽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的中和熱為 ?H=-57.3 kJ/ml
B.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鋇溶液的中和熱為 ?H=-57.3 kJ/ml
C.稀鹽酸和氨水溶液的中和熱為 ?H=-57.3 kJ/ml
D.稀醋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的中和熱為?H=-57.3 kJ/ml
【答案】A
【解析】已知:NaHSO4+NaOH=Na2SO4+H2O △H=-57.3 kJ·ml-1,中和熱是強酸與強堿在稀溶液中發(fā)生反應,每產生1 ml H2O放出的熱量,該反應的實質是H++OH-=H2O △H=-57.3 kJ·ml-1。
A.稀鹽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反應實質為:H++OH-=H2O,故中和熱為 ?H=-57.3 kJ/ml,A正確;
B.稀硫酸和稀氫氧化鋇溶液混合,除反應產生H2O,還產生BaSO4沉淀,離子結合形成沉淀會放出熱量,反應放出熱量越多,則反應熱就越小,則其中和熱為 ?H<-57.3 kJ/ml,B錯誤;
C.氨水中的NH3?H2O是弱電解質,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OH-需吸收熱量,則稀鹽酸和氨水溶液的中和熱為 ?H>-57.3 kJ/ml,C錯誤;
D.醋酸是弱酸,主要以電解質分子存在,其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H+的過程會吸收熱量,導致反應過程中放出熱量減少,則稀醋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的中和熱?H>-57.3 kJ/ml,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A。
11.(2021秋·四川成都·高二??计谥校娝岷蛷妷A的稀溶液的中和熱可表示為:H+(aq)+OH-(aq)=H2O(l) ΔH=-57.3 kJ/ml
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Q1 kJ/ml
H2SO4(濃)+NaOH(aq)=Na2SO4(aq)+H2O(l) ΔH=-Q2 kJ/ml
HNO3(aq)+KOH(aq)=KNO3(aq)+H2O(l) ΔH=-Q3 kJ/ml
上述反應均為溶液中的反應,則Q1、Q2、Q3的絕對值大小的關系為
A.Q1=Q2=Q3B.Q2>Q1>Q3C.Q2>Q3>Q1D.Q2=Q3>Q1
【答案】C
【解析】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的熱效應:H+(aq)十OH-(aq)=H2O△H=-57.3kJ/ml,醋酸的電離吸熱,放出的熱量Q1小于57.3kJ;濃硫酸溶于水放熱,放出的熱量Q2大于57.3kJ;稀硝酸為稀的強酸,放出的熱量Q3為57.3kJ,則Q1、Q2、Q3的絕對值大小的關系為Q2>Q3>Q1,答案選C。
12.(2022秋·黑龍江大慶·高二肇州縣第二中學??茧A段練習)下列有關中和熱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表示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②準確測量中和熱的一次實驗過程中,至少測定2次溫度
③測量中和熱的實驗過程中,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材料若用銅代替,則測量出的中和熱偏大
④的稀溶液和含的稀溶液反應的反應熱
⑤中和熱測定:用鹽酸和溶液進行實驗,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時,仰視取液,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
⑥中和熱測定實驗中為減少熱量散失,NaOH溶液應分多次倒入量熱計中
⑦用溫度計測定鹽酸溶液起始溫度后未洗滌,直接測定氫氧化鈉的溫度會導致測得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
A.①③④⑥B.③④⑤⑦C.①③⑤⑦D.②③④⑥
【答案】B
【解析】①表示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①錯誤;②測量中和熱的一次實驗過程中,至少測量3次溫度,②錯誤;③測量中和熱的實驗過程中,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材料若用銅代替,因為熱量損失,測得的熱量減少,根據(jù),則測量出的中和熱偏大,故③正確;④的稀溶液和含的稀溶液反應,有生成,實際放出的熱量大于114.6kJ,反應熱,④正確;⑤仰視取液,NaOH溶液的體積偏大,因體積變大導致測定溫度時,溫度變化較小,根據(jù),熱量偏少,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⑤正確;⑥中和熱測定實驗中為減少熱量散失,NaOH溶液應一次倒入量熱計中,⑥錯誤;⑦用溫度計測定鹽酸溶液起始溫度后未洗滌,直接測定氫氧化鈉的溫度,因為鹽酸與NaOH反應,使得偏小,根據(jù),中和熱數(shù)值偏小,⑦正確;綜上③④⑤⑦正確,故選B。
13.(2021·高二課時練習)已知H2(g)+O2(g)===H2O(g),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下圖,問:
(1)a、b、c分別代表什么意義?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
(2)該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__________。ΔH大于零還是小于零?________
(3)若已知2H2(g)+O2(g)===2H2O(g) ΔH1=-Q1
2H2(g)+O2(g)===2H2O(l) ΔH2=-Q2
則ΔH1______ΔH2,Q1______Q2(填“>”、“

相關學案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二節(jié) 反應熱的計算優(yōu)質學案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二節(jié) 反應熱的計算優(yōu)質學案設計,文件包含第03講13反應熱的計算教師版-2024年高中化學同步精品講義選擇性必修一docx、第03講13反應熱的計算學生版-2024年高中化學同步精品講義選擇性必修一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學案及答案: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學案及答案,文件包含第01講11物質的分類教師版-2024年高中化學同步精品講義必修一docx、第01講11物質的分類學生版-2024年高中化學同步精品講義必修一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第01講 反應熱 焓變-新高二化學暑假銜接講義(人教版):

這是一份第01講 反應熱 焓變-新高二化學暑假銜接講義(人教版),文件包含第01講反應熱焓變-教師版新高二化學暑假銜接人教版docx、第01講反應熱焓變-學生版新高二化學暑假銜接人教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5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jié) 反應熱精品學案及答案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jié) 反應熱精品學案及答案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jié) 反應熱學案及答案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jié) 反應熱學案及答案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jié) 反應熱學案及答案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jié) 反應熱學案及答案

第01講 焓變 反應熱-【暑假自學課】2022年新高二化學暑假精品課(人教版選修4)

第01講 焓變 反應熱-【暑假自學課】2022年新高二化學暑假精品課(人教版選修4)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電子課本

第一節(jié) 反應熱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選擇性必修1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