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知道,試探電荷的電勢能不僅與電場有關(guān),還與試探電荷的種類和電荷量多少有關(guān)。我們曾經(jīng)用試探電荷所受靜電力與其電荷量之比定義了描述電場性質(zhì)的一個物理量——電場強度,本節(jié)將用試探電荷的電勢能與其電荷量之比來定義描述電場性質(zhì)的另一個物理量——電勢.
如圖 2-5 所示,在一電場強度為 E 的勻強電場中,取 B 點為零電勢能點,若一個帶正電的試探電荷 q? 沿電場線從 A點移動到 B 點,A 點與 B 點的距離為 d,靜電力做的功 W?= q?Ed,由電勢能的定義可知,q?在 A 點的電勢能為 q?Ed ;同理可知,帶不同電荷量的正電荷 q?在 A點的電勢能為 q?Ed。顯然,不同電荷在同一點的電勢能不同,但電勢能與試探電荷的電荷量之比不變.
可見,電荷在電場中某點的電勢能與其電荷量之比與該電荷無關(guān),只與電場本身有關(guān)。理論和實驗表明,從勻強電場得出的這個結(jié)論對非勻強電場也適用.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勢的單位是伏特,符號為 V,1 V = 1 J/C。電勢是標(biāo)量。電勢和電場強度都是反映電場性質(zhì)的物理量。 與電勢能一樣,首先要規(guī)定電場中電勢為零的位置( 零電勢點 ),然后才能確定各點的電勢值。通常選距離場源電荷無窮遠處為零電勢點。在實際問題中,也常常選地球為零電勢點。
如圖 2-6 所示,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為 30 N/C,A、B、C 是電場中同一條電場線上的三個點,相鄰兩個點的距離均為 10 cm。
(1)以 C 點為零電勢點,求 A、B 兩點的電勢;
(2)A、B、C 三點中哪個點的電勢最高?哪個點的
電勢最低?
確定電場中某點的電勢,可先求出試探電荷 +q 由該點移動到零電勢點靜電力所做的功,再根據(jù)電勢的定義求出電勢.
已知 E = 30 N/C,A、B 間距離 d? = 0.1 m,B、C 間距離 d? = 0.1 m。
(1)以 C 點為零電勢點,正電荷 q 從 A 點或 B 點
沿電場線移動距離 d 到 C 點,靜電力做正功,有
由計算結(jié)果可知,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逐漸降低。這個結(jié)論在一般情況下也成立嗎?為什么?
上述問題中,若以 B 點為零電勢點,A、C 兩點的電勢又為多少?試比較 A、B、C 三點電勢的高低。
我們把電場中電勢相等的點構(gòu)成的面稱為等勢面(equiptential surface)。物理學(xué)中既用電場線形象地描繪電場,也用等勢面描繪電場。為了使等勢面能反映電場的強弱,通常使相鄰兩等勢面電勢的差值相等,等勢面密的地方電場較強,等勢面疏的地方電場較弱。
例如,在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等勢面是一系列以點電荷為球心的同心球面( 圖 2-7),離球心近的地方比離球心遠的地方等勢面密,電場強。圖 2-8 是幾種電場的等勢面和電場線分布示意圖。
因為同一電荷在等勢面上任意兩點的電勢能相等,所以電荷在等勢面上移動時靜電力不做功。這表明,等勢面與電場線處處垂直。若不垂直,電場強度沿等勢面有分量,對應(yīng)的靜電力也就有沿等勢面的分量,電荷在等勢面上移動時靜電力要做功,該電荷的電勢能會變化,那么這個面就不是等勢面了。
電場線與等勢面垂直,方向由電勢高的等勢面指向電勢低的等勢面。根據(jù)電場線與等勢面的關(guān)系,可由等勢面確定電場線。在實際應(yīng)用中,由于電勢容易測量,通常是先測出電場中電勢相等的各點,畫出電場中的等勢面,然后根據(jù)電場線與等勢面垂直畫出電場線,從而對電場的電場強度和電勢的分布有直觀、定性的了解。
1. 某同學(xué)認為,電場中某點電勢的高低只與產(chǎn)生電場的電荷和該點在電場中的位置有關(guān)。這種看法正確嗎?為什么?
2. 推理說明:選擇無窮遠處為零電勢點位置時,正點電荷產(chǎn)生的電場中任意一點的電勢都是正值,負點電荷產(chǎn)生的電場中任意一點的電勢都是負值。
4. 對以點電荷為球心、r 為半徑的球面上的各點,具有的相等物理量是
A. 電勢 B. 電場強度
C. 同一電荷所受的靜電力 D. 同一電荷具有的電勢能
6.若選擇地面為零“ 重力勢 ”位置,用類似電場中定義電勢的方式,推導(dǎo)出重力場中“ 重力勢 ”的表達式,并對此式作出解釋。
這是一份魯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冊第2節(jié) 電勢與等勢面評課課件ppt,共1頁。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魯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冊第2節(jié) 電勢與等勢面獲獎?wù)n件ppt,共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6Ed,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等勢面,典型電場的等勢面,點電荷電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魯科版 (2019)第2節(jié) 電勢與等勢面完美版ppt課件,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梳理深化,沿線降低,等勢面,思考與交流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