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逆向教學設計”
“逆向教學設計”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先確定單元學習活動,再開發(fā)評價標準。“逆向設計”來自對基于理解學習的教學程序的逆向推斷。將教學設計確定為三個教學階段:在階段一中確認預期的學習結果,階段二中設計評價學習結果的證據,階段三中設計學習經驗和教學活動。三者形成教學目標決定教學評價、教學評價引導教學活動的因果回歸關聯(lián)。
教學背景分析
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
八年級上冊核心主題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程”,本單元主題為“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課文核心主題為“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于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也使中國的革命任務發(fā)生變化,變?yōu)榉吹鄯捶饨p重任務。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民主革命的開端,具有重大的轉折意義。
同時,本課位于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上承中國古代史晚清時期,下啟近代史,具有承上啟下作用。因此筆者結合課標要求,將本課核心概念聚焦于“故步自封導致鴉片戰(zhàn)爭失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針對生源中等的八年級學生。八年級的學生處于活潑、好奇的階段,學生通過七年級古代史的學習,學生對歷史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具有一定分析、概括、思辨能力;學生經過七下第三單元的學期,了解到世界形勢巨變,清君故步自封,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也具一定探索意識,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初步了解鴉片戰(zhàn)爭。這些儲備為本課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由于本課容量較大,部分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生對鴉片戰(zhàn)爭的認知具有局限性。本課必須立足于教材,補充細節(jié)同時激發(fā)學生深度思考。
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等鴉片戰(zhàn)爭中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初步認識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圍繞“鴉片戰(zhàn)爭”的基本問題】
①英國為什么要走私鴉片?林則徐為什么要禁煙?
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
③鴉片戰(zhàn)爭過程?體現了中國人什么精神?
④鴉片戰(zhàn)爭結果如何?《南京條約》的內容?
⑤鴉片戰(zhàn)爭造成什么影響?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⑥鴉片戰(zhàn)爭中國為何失敗?你從中獲得什么啟示?
【學習目標】
①通過概括教材史料、傾聽講解,結合情境小組討論,總結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②通過傾聽講解,研讀史料感悟英雄精神。(家國情懷)
③通過研讀史料及教材、分析具體情境并討論,概括《南京條約》內容,獨立解釋條約影響、區(qū)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歷史解釋、史料實證、時空觀念)
④通過史料研讀和比較,說出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及啟示。(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評價證據】
①英國為什么要走私鴉片?林則徐為什么要禁煙?(從教材中歸納)
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說出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直接、根本原因)
③鴉片戰(zhàn)爭過程?體現了中國人什么精神?(概括精神)
④鴉片戰(zhàn)爭結果如何?《南京條約》的內容?(完成表格)
⑤鴉片戰(zhàn)爭造成什么影響?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究情境并作答、分類)
⑥鴉片戰(zhàn)爭中國為何失???你從中獲得什么啟示?(說出中英雙方實力對比,小論文完成課后作業(yè))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及影響
教學難點
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
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
(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
(二)教學方法
講述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史料分析法等
板書設計
鴉片戰(zhàn)爭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通過學生預習學案由林則徐介紹導入新課]
設問: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要問問大家這是誰?(學生:林則徐)(備注:括號內為師生互動快答,后同)在你們的預習學案,其實有很多同學對林則徐做出了介紹[展示作業(yè)]。通過你們作業(yè),老師發(fā)現在林則徐眾多的豐功偉績當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受命于道光皇帝主持了虎門銷煙。事后,道光皇帝也大力贊揚他,然而不久之后,本該受到嘉獎的林則徐卻被流放到新疆,為什么會這樣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下第1課 《鴉片戰(zhàn)爭》。
1.作業(yè)講評,訂正。
通過預習作業(yè)的講評,形成認識沖突,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因封閉而戰(zhàn):背景
因閉關而戰(zhàn)
過渡:在說到鴉片戰(zhàn)爭以前,老師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林則徐虎門禁煙的煙和我們的標題中的鴉片之間是什么關系?什么是鴉片?(他們是同一樣東西,鴉片俗稱大煙)大家知道鴉片是從什么植物里面提取出來的嗎?罌粟。罌粟果實里的汁水晾干,就形成鴉片。
設問1:而我們來看教材P3這幅圖,你會發(fā)現英國往中國運輸的鴉片在數量上有什么特點?
預設:①數量大;②逐年激增
設問2:總而言之就是多。同學們還能在教材上再找一個對應的證據去證明這一特點嗎?(教材P3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倉庫圖)其實,這幅圖除了可以證明鴉片的多,還能提取別的信息?,F在請你結合這幅圖或者你所學到的課外知識,思考下為何英國能夠生產大量鴉片?
預設:這時候東印度公司的管理非常規(guī)范化,說明英國已展開工業(yè)革命。英國開展工業(yè)革命并成為頭號工業(yè)強國,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設問3:為此,英國為了將所生產的鴉片賣出,獲得暴利,它大量地走私鴉片,那么走私鴉片對中國又會產生什么影響呢?結合教材P4材料研讀思考一下。
預設:影響:①白銀大量外流,造成財政危機;②導致政治腐敗,危及國家統(tǒng)治;③摧殘國人的體質;④摧殘國人的精神。
設問4: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得出鴉片是百害無利的。(沒錯,它是毒品。)英國人知道嗎?(知道)既然如此,他們?yōu)槭裁床蛔稣涃I賣呢?教材哪一段告訴你?
預設:教材P2第一段內容
講述:其實,中國英國一直在持續(xù)進行貿易,但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當時清朝大量向英國出口茶葉、生絲,我們都知道這些東西英國人非常喜歡。然而清朝人卻不從英國買東西,為什么呢?來看一下這幅圖當時中國經濟體系叫什么?(小農經濟)他的特點是?(自給自足)也就是說自己種東西自己吃,自己織的衣服自己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它并不需要大量購買外面東西,那么我們來看看這個表格體現了當時中國處于一種怎樣的情況?(中國賣出的遠多于買進的,中國處于出超地位。)
英國來中國賣東西賣不出,反而買了一大堆,這種虧本生意英國是堅決不接受的,因此他想找一個中國自己沒有的,又能長期向中國人出口的。找來找去,終于找到了一個東西——鴉片。然而吸食鴉片剛才你們也說了,百害無利。更要命的是這種惡習在當時風靡社會,下到門口的大爺,上到政府軍官通通都在抽大煙。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當時有一個人叫林則徐,他對道光帝說:“皇上啊,這樣不行,再這么下去,我們就沒有打仗的士兵了。不,我們是連打仗的錢都沒有了?!钡拦饣实垡宦?,有道理,[指著學生]就說:“既然如此,那就派你去消滅這些鴉片吧。”1839年林則徐轟轟烈烈地上演了虎門銷煙。英國政府知道此事后,斥責林則徐嚇壞了英國商人,隨后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
設問5:【小組討論】接下來,請結合教材P5猜猜英國人聽到虎門銷煙第一反應是什么?他們對銷煙持什么態(tài)度?
預設:[開放性回答]示例:①他們可能生氣,英國利益受損,所以他們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②他們可能開心,終于找到借口打開中國國門。
追問:所以,孩子們,假如沒有虎門銷煙,鴉片戰(zhàn)爭會爆發(fā)嗎?
預設:會。因為英國人的根本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㈤T銷煙僅是導火線。
過渡:就這樣林則徐被道光帝流放,成為了清政府軟弱妥協(xié)與英國逐利的犧牲品。
1.通過教師問題引導、閱讀教材史料,概括鴉片走私的特點和背景、危害。認識到鴉片走私是非法的。
2.通過教師講述理解“出超”概念,了解鴉片走私的背景,并認識到晚清時期小農經濟具有封閉性。
3.通過小組討論,分析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 。
結合材料,聯(lián)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
回憶、聯(lián)系新舊知識,培育分析問題能力,了解晚清時代背景。
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及辨析能力。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
二、因封閉而敗:過程
因封閉而敗
[教師講述戰(zhàn)爭過程,建議重點補充關天培細節(jié)]
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當時英國想攻打廣州城。而虎門(今東莞)是廣州的門戶,因此,英軍認為突破虎門勢在必行。道光帝為此任免關天培為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也非常重視,曾多次操練演習。等到真正的戰(zhàn)斗時,卻又是另外一幅場景。敵軍炮火兇猛,炮彈頻頻落入炮臺,清軍被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在長時間的炮擊下,清軍喪失了還擊能力,炮臺失陷,盡管關天培奮力抵抗,但最終仍英勇戰(zhàn)死。
那么問題來了是清軍沒有火炮嗎?有的,只不過清軍繼承的是“年事已高”——明朝的“紅夷大炮”,沿襲的是舊的機制。而彼時英國已進行工業(yè)革命,各種新式火器層出不窮。清政府長期閉關自守,使得人們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因此在面對英國艦隊的強大攻勢時,只能被動挨打。
設問1:同學們結合老師剛才給你們所講的及教材第5頁相關史事告訴老師,你從中能夠感受到中國人民是怎樣的精神。
預設:英勇無畏。
過渡:我們前面也說過了,鴉片是毒品,鴉片戰(zhàn)爭,是英國為了獲利而發(fā)起的一場戰(zhàn)爭。所以,對于我們而言,我們去抵抗英國是正義的。那么,擁有著正義的立場和英勇的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夠勝利嗎?(不是)為什么呢?(學生:我們輸了,還簽訂了《南京條約》)
設問2: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第五頁的圖。概括南京條約的內容,影響和特點。
預設:
①;
②特點:屈辱、不平等。
總結過渡:可以說,南京條約是一條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利用地圖,通過教師講述,感悟、概括英雄精神。
通過問題引導,形成認知沖突,翻閱教材,提取相關事件。
3.結合形勢圖,提取相關信息,概括《南極條約》的內容,并分析其影響和特點。
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和概括材料能力,感悟英雄精神,培養(yǎng)家國情懷。
培養(yǎng)史料實證素養(yǎng)
培養(yǎng)讀圖能力,概括歸納、分析能力。
三、封閉之門打開否:影響
三、封閉之門打開否?
設問1:【小組討論】面對這樣一份條約,猜一猜,如果是清政府,他可能最在意條約哪一內容,為什么?
預設:五口通商。鴉片戰(zhàn)爭雖然擊碎了天朝的威嚴,但“天朝上國”的觀念卻不能隨之更換。在清政府看來,原先的"夷人"能去的地方只有一個地方。一口通商的廣州;他居住的范圍也是有限的,商管;交易的商人也是指定的行商。而現在這些限制通通沒有了,那“我大天朝”又怎樣去管理這一些"夷人"呢?
設問2:而這一條約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后果,我們來看一下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農產品的出口情況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預設:中國社會自然經濟遭到破壞。
設問3:【小組討論】今天的你覺得對中國危害最大的是條約哪一內容?為什么?
預設:(此處為開放性回答)高階思維的回答貫通古今,結合現實,例如:割香港島,破壞了我國領土主權,損害國家尊嚴,造成了現今香港一些社會問題等。
設問3:在《南京條約》簽訂以后,中國社會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看教材P7,這里有一個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什么叫“半殖民”?什么叫“半封建”?請你結合條約內容思考下哪一內容可能造成這一局面?
預設:半封建:內容④;半殖民地:內容①③④。
設問4:這是何等切膚之痛!又為何如此?!為何居于正義一方的英勇中國人卻無法取勝?
預設:①英國:經濟上,英國已完成工業(yè)革命,處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生產力發(fā)達;政治上,政治制度先進;軍事上,軍備優(yōu)良,戰(zhàn)爭準備充分。
②清朝:中國處于封建社會末期,政治腐敗,經濟落后,軍備廢弛,戰(zhàn)爭領導者清朝統(tǒng)治集團戰(zhàn)和不定,作戰(zhàn)組織指揮不力。
過渡:[與學生一起口述思維導圖]學到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到一開始英國想要打開中國市場,借口虎門銷煙發(fā)動起了鴉片戰(zhàn)爭,中國被炮轟開了國門,以失敗告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開始變?yōu)榱税胫趁竦匕敕饨ㄉ鐣?br>追問: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因為清政府制度腐朽,堅持“天朝上國”的觀念,故步自封、閉關鎖國,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然而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林則徐卻曾發(fā)表過這樣一翻言論:議和之后,都門仍復恬嬉,大有雨過忘雷之意。(學生:清政府并沒有改變)
1.聯(lián)系七年級知識,通過小組討論,史料分析探究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
2.貫通古今,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探究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
3.通過分類,理解“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社會”的概念。
3.通過回憶,聯(lián)系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復述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
4.通過口述思維導圖,小結、記憶本課內容。
5.通過史料知道鴉片戰(zhàn)爭后社會狀況。
培育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素養(yǎng),培養(yǎng)分析能力。
培養(yǎng)時空觀念、家國情懷等素養(yǎng),激發(fā)深度思考。
。
引導知識結構化。
培養(yǎng)分析概括史料能力。
課堂小結
作業(yè):我們不禁要思考。在鴉片戰(zhàn)爭中,我們挨打僅僅是因為落后嗎?中國的封閉之門真的被炮轟開了嗎?這一個問題留給你們課后以小論文形式交作業(yè)。
升華:而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老師。只想要用柏克的一句話結束掉今天的課堂:一個民族最大的遺憾并不是無知,而是封閉通往真知的大門。
1.反思、感悟
培養(yǎng)辯證客觀分析問題及史料實證的能力素養(yǎng)。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參考書籍:①季洪旭《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學設計》;②任世江《初中歷史課程“點——線”解析》;③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1.本課是筆者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逆向教學設計”新理念的一次嘗試,目標及評價任務較為明確,極大提高筆者備課效率。
2.本課針對教學重點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設置兩組小組討論:①猜猜英國人聽到虎門銷煙第一反應是什么?他們對銷煙持什么態(tài)度?假如沒有虎門銷煙,鴉片戰(zhàn)爭會爆發(fā)嗎?②面對這樣一份條約,猜一猜,如果是清政府,他可能最在意條約哪一內容,為什么?今天的你覺得對中國危害最大的是條約哪一內容?為什么?提高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貫通古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析能力。
3.本課立意較高,同時基于大概念引領下,貫穿七年級內容,課堂材料研讀大部分取之于教材,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嚴格落實國家“雙減”政策。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教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導入新課,影響,小結,課堂練習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1課 鴉片戰(zhàn)爭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當堂演練,課后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課 鴉片戰(zhàn)爭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