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Fe 56 Cu-64 Zn-6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2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36 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用 2B 鉛筆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1.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天然氣用作燃料
B.氮氣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稀有氣體用作電光源
D.碳酸氫鈉用作治療胃酸過多癥
2.了解防災減災知識有利于保護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加油站、煤粉廠等場所應嚴禁煙火
B.生活中常用水來滅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一旦發(fā)生火災,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并撥打火警電話119
D.森林發(fā)生火災,可在大火蔓延的線路上砍掉一片樹林設置隔離帶來滅火
3.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詩詞和諺語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木已成舟”與“鐵杵成針”都屬于化學變化
B.“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體現了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C.“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wěn)定
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體現了物質的狀態(tài)不同,物理性質不同
4.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飲用運動飲料補充鈉、鉀等元素
B.服用補鐵劑治療骨質疏松癥
C.缺鋅會影響青少年生長發(fā)育
D.汞、鎘屬于對人體有害的元素
5.對下列事實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通過氣味區(qū)別氮氣和氨氣——分子是運動的,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
B.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狀態(tài)變化,分子大小隨之變化
C.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壓強增大,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
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速率加快
6.化學觀念是化學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列從不同化學觀念角度對CO和CO2的認識錯誤的是( )
A.元素觀:CO和CO2都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B.分類觀:CO和CO2都屬于氧化物
C.變化觀:CO和CO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D.結構觀: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化學性質相似
7.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某興趣小組利用氧氣傳感器來檢測足量紅磷燃燒過程中氧氣的含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a點時容器內氮氣體積分數為85%
B.容器內物質總質量:b點>c點
C.氧氣有剩余,說明物質燃燒時氧氣必須達到一定濃度
D.此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為18%
8.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都離不開水。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十分豐富 B.工業(yè)污水未處理可以排放
C.冰和水的共存物屬于混合物 D.用肥皂水鑒別硬水和軟水
9.密閉容器內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甲是生成物
B.反應后乙物質的質量分數是18%
C.該化學反應中甲、乙兩物質的質量比是14:3
D.物質丁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10.實驗小組用傳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
B.30s時,溶液中溶質為HCl和NaCl
C.60s時,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
D.該實驗是將稀鹽酸加入稀NaOH溶液
11.如圖所示為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表示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轉化),下列選項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
12.Cu-Zn合金中加入200 g 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得到溶液200.1g和固體19.9g。合金中Cu的質量分數是( )
A.32.5%B.43.0%C.67.5%D.75%
二、選擇填充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對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用2B 鉛筆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13.中國科學院參與完成的“鎂離子電池”項目榮獲2022年國標“鎂未來技術獎”。元素周期表中鎂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鎂離子符號是Mg2+
B.鎂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為12
C.鎂原子的質子數是12
D.鎂屬于非金屬元素
14.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a g,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一定溫度下的濾液(不飽和)和濾渣,分別向濾液和濾渣中加入適量稀鹽酸,均無明顯現象。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濾液的顏色為淺綠色
B.濾液中的溶質只有Zn(NO3)2
C.濾渣質量一定大于a g
D.濾渣中一定有單質Ag和單質Fe
15.夏季下雨之前,天氣悶熱,水中的含氧量降低,養(yǎng)魚池中的魚往往會浮出水面。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氧氣的溶解度會隨壓強的減小而減小
B.氧氣的溶解度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為了增加養(yǎng)魚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養(yǎng)魚池中通入空氣
D.為了增加養(yǎng)魚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養(yǎng)魚池的水噴向空中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化學方程式每個3分,其余每空2分,共21分)
16.火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當時可能成為吞噬生命的惡魔?;卮鹣铝袉栴}:
(1)將一根火柴頭豎直向上,另一根火柴頭斜向下(如圖1所示),火柴在哪種情況下更容易熄滅 (填編號)。
(2)CH4在空氣中燃燒的能量轉化形式主要是化學能轉化為 能。
(3)2022夏天,高溫肆虐,瀘縣龍貫山火災牽動全縣人的心。消防戰(zhàn)士在火場周圍砍伐隔離帶,并根據風向,逆向點火成功??撤ジ綦x帶和逆向點火的目的是 。
17.細節(jié)決定成敗,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是決定實驗成功的關鍵。請回答下列問題:
(1)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步驟包括溶解、過濾、蒸發(fā)、計算產率。蒸發(fā)操作時,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 ;
(2)用6%的氯化鈉溶液配制50g3%的氯化鈉溶液,若量取6%的氯化鈉溶液時仰視讀數。則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響”)。
18.乙醇常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乙炔(化學式為C2H2)也可用作燃料,當氧氣不足時,乙炔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若一定質量的乙炔燃燒生成了3.3g二氧化碳、0.9g水和m g一氧化碳,則m的數值為 。
19.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按要求填空。
(1)t3℃時,將80g甲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g。
(2)將t3℃時甲、乙、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3)t3℃時,將125g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應再加入 g丙才能恰好達到飽和狀態(tài)。
四、應用與推理(本大題共2小題,化學方程式每個3分,其余每空2分,共14分)
20.圖1是關于氫氧化鈉化學性質的思維導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性質①,將無色酚酞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溶液呈 色。
(2)性質②,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圖2表示該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曲線,n點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
(3)依據性質③,除去硫酸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化學方程式為 。
(4)性質④,將氫氧化鈉固體和某種鹽混合研磨,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推測這種鹽可能是 。
21.目前世界上80%的原生銅是使用火法冶煉生產。以輝銅礦(主要成分為Cu2S)為原料,煉銅的主要流程如圖所示。
(1)粉碎輝銅礦的目的是 。
(2)吹煉爐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包括2小題,化學方程式每個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22.如圖是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的相關裝置。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用裝置B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
(2)若用裝置E(正放)收集氧氣,驗滿的實驗操作是 。
(3)若用A、E、F裝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管口正確的連接順序是 (填管口序號)。
(4)裝置C中明顯的一處錯誤是 。
(5)裝置A與改正后的裝置C相比,其優(yōu)點是 。
23.我國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為與相當。實現碳中和人人有責,讓我們從衣食住行點滴做起,節(jié)約能源,低碳生活。學習小組開展“低碳行動”實踐活動,聚焦主要物質二氧化碳,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與轉化過程如下:
探究活動一: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設計與實驗】同學們取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完成如下實驗操作。
【解釋與結論】
分析對比實驗Ⅰ、Ⅱ、Ⅲ,得出的結論是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二氧化碳與水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變紅。
(1)實驗Ⅳ的目的是 。
(2)分析對比實驗Ⅲ和Ⅳ,得出的結論是 。
(3)寫出實驗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探究活動二:探究二氧化碳與堿溶液的反應。
【設計與實驗】同學們取氫氧化鈣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
【解釋與結論】
(4)實驗①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得到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論;實驗②中觀察到無明顯現象,得到二氧化碳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論。
【反思與評價】
(5)有同學認為實驗②得出的實驗結論不合理,他認為無明顯現象并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不發(fā)生化學反應,于是設計了以下三個實驗方案,證明二氧化碳是否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方案有 。
選項
甲
乙
丙
丁
A
NaOH
H2SO4
Zn
CuSO4
B
Ca(OH)2
HCl
NaOH
CaCO3
C
Na2CO3
Ca(OH)2
H2SO4
BaCl2
D
C
O2
CO
CuO
實驗操作
實驗Ⅰ
實驗Ⅱ
實驗Ⅲ
實驗Ⅳ
實驗現象
紫色紙條不變色
紫色紙條不變色
紫色紙條變紅色
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
方案一
在兩個相同的軟塑料瓶中擠滿二氧化碳,分別加入等量的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振蕩,觀察現象。
方案二
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滴加幾滴無色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方案三
向一瓶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滴加足量稀鹽酸,觀察現象。
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題:化學(武漢卷)(學生用),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根據如圖回答問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題:化學(湖北卷)(學生用),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分類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關于下列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題:化學(河北卷)(學生用),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