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準確把握作品思想情感,感受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力的愛國熱情,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 2. 了解詞意,學習辛棄疾豪放詞風,弄懂全詞中引用的各種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3. 賞析藝術技巧,理解本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
登臨赤壁,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fā),少年得志的 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東坡自然會生發(fā)無限的感慨,今天我們來學習繼蘇軾后的 另一位豪放詞派的代表——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會作何感想呢?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 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他曾參加抗金義軍,后投歸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顯示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與誠摯的愛國情懷。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成就極高,與蘇軾并稱“蘇辛”。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辛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者。
本詞寫于1205年作者在鎮(zhèn)江任知府時,此時的作者已經66歲。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執(zhí)政的韓侂胄意欲以北伐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棄疾任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毗鄰戰(zhàn)爭的前線,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棄疾到任后為北伐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他不同意韓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張。韓侂胄聽不進辛棄疾的勸告,后來就把他調離了鎮(zhèn)江。這首詞從某種意義上說,相當于是給韓侂胄的一封“諫書”。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北固亭:《讀史方輿紀要》:“北固山在鎮(zhèn)江城北一里,下臨長江,三面濱水,回嶺斗絕,勢最險固。即所謂北固樓,亦曰北固亭。(南梁)大同十年,(梁)武帝改名北顧亭。”蓋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詞人向四周遠眺大好河山,緬懷曾經在京口建都的孫權?!坝⑿蹮o覓孫仲謀處”是倒裝句式,既音韻和諧,又強調了英雄。 這表達了詞人對孫權的贊嘆、仰慕和懷念,對統(tǒng)治者的指責,以及想抗金報國,收復中原失地的強烈愿望。 只是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人物再無處可尋了。
提問:詞人開篇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起筆,有何意圖?
這兩句詞寫詞人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英雄人物乃至“舞榭歌臺”都杳無蹤跡了,慨嘆江山依舊,英雄(帝王)不再,暗含無人可御外侮之意。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舞榭歌臺”是太平氣象的象征。孫權處在群雄紛爭的時代,而吳國能出現太平氣象,是因為他能確保自己的國土不受外敵侵犯?!帮L流”,指孫權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樹,這里引申為孫權的遺跡?!坝甏蝻L吹”,指的是歷史的風雨,自孫權以后,京口一帶屢遭兵燹。到辛棄疾時已將近千年,當年孫權的風流余韻已蕩然無存。 詞人慨嘆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孫權,又為當前的時局擔憂,忠義之心耿如日月。
提問:“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具有什么深刻的內涵?有什么作用?
(1)這句話的意思是,孫權的風流余韻現已不復存在?!拔栝扛枧_”是承平氣象的象征。孫權以區(qū)區(qū)江東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的國土不受外侵,并拓域開疆,造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使吳國出現承平氣象?!帮L流”指孫權的才略及其建樹,這里引申為孫權的遺跡?!坝甏蝻L吹”指歷史風雨,自孫權以后,京口一帶屢遭戰(zhàn)火,到辛棄疾時已將近千年,孫權當年的風流余韻已蕩然無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時勢消沉之意。(2)作用:這幾句話突出了蕭颯、凄涼之象,筆調轉為哀婉、舒緩,詞人慨嘆眼前之景象,表達了他對孫權的崇拜和對當前時局的擔憂。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傳說當年劉裕就曾居住在京口的普通街巷之中。東晉時,劉裕就是從這里起兵去平定桓玄之亂,又率軍北伐,戰(zhàn)勝鮮卑等軍事力量,掃平中原,建立于南朝劉宋王朝。 劉裕騎著戰(zhàn)馬,拿著武器,馳騁沙場,指揮千軍萬馬,銳不可擋的氣勢如猛虎下山。(而自己空有抱負,沒有機會。)
提問:本詞上片寫到了孫權和劉裕,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詳寫了誰?為什么?
從京口起步,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
詳寫了劉裕,他出身貧賤,卻能夠建功立業(yè),體現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能表達詞人對英雄的仰慕。
(1)孫權和劉裕都是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詞人通過寫這兩位英雄人物,表達了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抒發(fā)了自己的愛國熱情。(2)詳寫了劉裕。詞人寫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闡明了“事在人為”的道理,也表達了詞人對英雄的仰慕之情。對比當年劉義隆草率北伐兵敗的慘痛事實,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上闕: 借孫權和劉裕兩個歷史上英雄人物事跡隱約諷刺南宋政權的無能,表達自己抗敵救國的熱情。
刺南宋茍安 嘆英雄無覓
慕英雄業(yè)績 表抗金決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此三句詞人總結了歷史上輕敵誤國的教訓,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倉促北伐、一敗涂地的史實,告誡韓侂胄不可草率用兵,反映了詞人正確的戰(zhàn)略思想。(后韓果兵敗被誅)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詞作由前面的懷古轉而傷今。詞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顧中原,回憶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騎渡江南來效命的往事,不勝嘆惋!而在金占區(qū)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異族皇帝佛貍祠前迎神賽會,熱鬧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識模糊,更添詞人之悲嘆。
嘆朝廷無能 悲百姓松懈
后世的人們把歷史上的入侵者的行宮誤以為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廟,春秋祭祀。時代已沖洗掉民族恥辱的意義。
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恢復中原,再過幾十年,恐怕南宋朝廷也會在歷史上消失,淪陷區(qū)百姓久而久之也會安于異族的統(tǒng)治。
想到這些,辛棄疾對南歸后的四十三年的經歷感到不堪回首。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登高望遠,引出了對43年前的一段經歷的回憶:在他22歲時,曾經穿越戰(zhàn)火紛飛的揚州古道,奔馳南下。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提問:詞的下片,詞人先寫“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又寫“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把回憶中揚州一帶的戰(zhàn)火和眼前佛貍祠的紅火兩個場景放在一起的意圖是什么?
憶往事,北方抗金,戰(zhàn)火紛飛;現如今,英雄已老,壯志難酬,怎不傷感?
現如今,佛貍祠下,江北百姓,迎神賽會,安于異族統(tǒng)治,令人不滿。
“四十三年”三句,是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傷感油然而生?!胺鹭傡粝隆眱删洌瑥木拺淹轮谢氐窖矍艾F實。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詞人運用這個典故表明統(tǒng)治者如不迅速謀求恢復,淪陷已久的江北各地百姓就會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朝臣民。這表達了詞人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明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抒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
借廉頗的典故,抒發(fā)了詞人老而彌堅、抗敵之志不衰的報國之情和老大無成、壯志難酬的憤慨。愛國之情,忠義之氣,溢于言表!
提問:有人說“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話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說是悲情怨語,說說你的理解。
詞人以廉頗自比,既有渴求他人來問,洋溢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沒人來問,空有滿腔愛國豪情,卻連遭貶斥、壯志難酬的悲憤。用此典故明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志,抒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憤。
下闋: 通過引述歷史故事,回憶當年烽火,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不思恢復中原的不滿,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從這首詞中,你讀出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提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請簡要回答。
本詞的上片主要通過對英雄人物的懷想與仰慕,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宏偉志愿,同時又流露出一種“時不我與,英雄難覓”的隱傷之情。 下片諷刺了當朝者冒進輕敵的思想,抒發(fā)了對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敗,亦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苦悶。
提問:這首詞中,哪些句子點明古人古事?這些典故分別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孫權,字仲謀(2)人道寄奴曾住--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3)元嘉草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元嘉年間草率北伐(4)佛貍祠下--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名佛貍 (5)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趙國名將廉頗
志在統(tǒng)一中國,有英雄業(yè)績
對英雄業(yè)績的仰慕,恢復中原的雄心壯志
為恢復中原北伐,氣吞萬里
對想草率北伐的韓侂胄的警告
入侵者卻受后世百姓祭祀
對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復中原的不滿
趙王派使者探望廉頗極力表現
提問:結合全詞看,這些典故有哪些特點?①典故多。全詞雙調104 字,上片兩處用典,下片四處用典。②內容有側重。上片典故所及側重“人”——曾在京口建功立業(yè)的歷史人物;下片典故所及側重“事”——與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有關的歷史事件。③感情有側重。上片典故側重體現感慨、深沉的情感;下片典故側重體現暗諷、慷慨和悲憤的情結。
提問:從表情達意看,詞中的典故有哪些作用?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①典中塑形象?!皯{誰問”一句展現了廉頗雖老思用的場面,一位須發(fā)皆白、忠心依舊、雄心不已的老將形象躍然紙上。以典塑人,以人明志,形象而深刻。②典中生意境?!扒Ч沤健奔葘嵵妇┛谥剑蔡撝柑煜轮?;既寫出了江山多嬌之美,又含英雄豪邁之氣。因典生境,境中隱情,自然生動。③典中寄情理。典中含“情”,因情用典。如上片表現英雄不再的感慨和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之情,下片則表現慷慨中的失望和悲憤中的希望。④增強感染力。以內容特定的典故來表情達意,不僅簡省精練,還可曲盡其妙,體現了詞的精練性和含蓄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提問:辛詞長于用典,《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用了很多典故,是否有堆砌之嫌?
(觀點一)沒有堆砌之嫌。詞中典故不在于多少,關鍵在于運用是否恰當。這首詞中所用的典故除了末了廉頗一事之外,其余都是有關鎮(zhèn)江的史實、眼前風光的,是“京口北固亭懷古”這個題目應有的內容,和一般辭章家用典故不同;況且,他用的這些典故都和這首詞的思想感情緊密聯系。就藝術手法來說,環(huán)繞作品的思想內容而使用許多典故,以加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正是這首詞的長處。(觀點二)有堆砌之嫌。辛棄疾作詞好用典故,導致詞作不易讀懂,本詞僅有百余字,但寫到了孫權、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五個歷史人物,有“掉書袋”之嫌,在歷史上就有人(岳珂)給他指出過。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中運用了四組對比,使詞豐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試結合詞句內容,完成下表。
用劉裕的“氣吞萬里如虎”與其子劉義隆的“贏得倉皇北顧”相比,這是以歷史上的英主與庸才相比
用以針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用廉頗的遭讒尚有趙王派人聘問與自己的冷落處境相比
抒發(fā)憂國憂民的感慨,感嘆由于統(tǒng)治者的長期“和戎”媚敵,把人們的民族感情都沖淡了
1.借古諷今,理隱事中。2.用典貼切,寓意深遠。3.善用對比,詞豐意曲。
本詞借古諷今,表達了對孫、劉功業(yè)的贊揚、向往,對南宋統(tǒng)治者草率用兵和不思收復中原的諷刺、不滿,表現了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
這是一份中職第五單元課外古代詩詞誦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教學ppt課件,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下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課件pptx、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下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第二單元四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精品備課教學ppt課件,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1課時,教學過程,疏通詞意,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英雄的流風余韻,兵強馬壯,詞牌名,祭祀時的鼓聲,敗逃中回頭北望,不堪哪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四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說課ppt課件,共1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