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了解《史記》及作者司馬遷相關(guān)知識。
2. 掌握課文中有關(guān)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學(xué)習(xí)藺、廉二人顧全大局、以國事為重的優(yōu)良品質(zhì)。
4.學(xué)習(xí)本文通過典型事例和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品質(zhì)的協(xié)作方法。
重難點:
1.歸納文中重點詞語、語法現(xiàn)象和特殊句式;學(xué)習(xí)辨析詞義,判斷文言特殊語法現(xiàn)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賞文中個性化的對話描寫。
教學(xué)方法:誦讀法、歸納法、“引導(dǎo)—探究”學(xué)習(xí)法。
課時安排:四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圖片激趣,引入新課
出示圖片,說說圖片講了什么故事。 你知道這個故事源于那本書?
二、介紹作者、作品、故事背景
1.介紹作者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 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 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馬談是一位博學(xué)多聞的學(xué)者,任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司馬遷少年時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歲以后,司馬遷遍游祖國南北,考察風(fēng)土人情、文物古跡、搜集史料、研究社會,為他以后創(chuàng)作《史記》準備了豐富的材料。
元封三年(前108), 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敗投降了匈奴,他因為替李陵辯解,觸怒了漢武帝,被迫入獄,受到了宮刑。他在獄中完成了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
2.介紹作品——《史記》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時期近三千年的歷史。共130篇,包括下列五種體裁:本紀(12),按年代記敘帝王言行和政績;世家(30),記敘諸侯國的興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跡;列傳(70):記敘各類名人的生平和事跡;表(10),按年代譜列各時期重大事件;書(8),記錄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其中,本紀、世家和列傳都屬于傳記文。魯迅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br>3.人物介紹
(1)廉頗
戰(zhàn)國后期趙國名將。生卒年不詳。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廉頗率軍攻齊獲勝,趙惠文王封其為上卿。曾居功驕傲,對出身低微、資歷甚淺的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后知藺相如顧全大局,確有相才,遂負荊請罪,結(jié)成生死之交,協(xié)力抗秦,傳為美談。廉頗為將剛勇,用兵持重,多次率軍擊敗齊、魏等國。五十五年,秦、趙長平之戰(zhàn),廉頗為趙軍主將,作戰(zhàn)失利后,秦軍勢盛,遠離國土鑒于秦不能久戰(zhàn),即固壘堅守,阻止了秦軍的進攻。
后趙孝成王中秦離間計,以趙括代廉頗為主將,改變廉頗戰(zhàn)法,終致趙軍慘敗。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廉頗率軍擊敗攻趙的燕軍,受封信平君 。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志,出奔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后趙國屢遭秦軍攻擊,擬再任廉頗為將抗秦。廉頗亦急欲歸國效力,因權(quán)臣作梗,未能遂愿。后居楚,憂慮而亡。
(2)藺相如
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索“和氏璧”,宦官繆賢推薦手下門客藺相如出使。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爭,完璧歸趙,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
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趙國,約會趙王在澠池與秦王相見,他又隨趙王同行,在筵席上,沒有使趙王受屈辱,大長了趙國的志氣,大滅了秦國的威風(fēng),因功得任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結(jié)果使廉很不高興。
為避免和廉頗相爭而誤了國事,他每次出門,避讓廉頗,常常裝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頗排地位高低,最后使廉頗很受感動,十分慚愧,兩人結(jié)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使秦國長時期內(nèi)不敢出兵攻打趙國。
公元前259年,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孝成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zhàn)。秦軍屢次挑戰(zhàn)。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壁w孝成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
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diào)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yīng)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后來,趙括果然慘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幾乎滅亡,幸得五國出兵相救,藺相如大約在這一個時期去世。
三、背景介紹
1.出示戰(zhàn)國形式圖。(戰(zhàn)國七雄,秦國最強。對付楚國,無暇顧趙。)
戰(zhàn)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后期,秦、楚、趙、魏、燕、韓、齊“七雄”并峙,秦國的力量最為強大。它要統(tǒng)一中國,采取了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連橫”策略。趙國是北方的一個大國,西臨強秦,在秦國對其他國家的不斷攻伐中,首當其沖,自然十分重視軍事外交的措施。課文所講的秦趙兩國之間,趙國國內(nèi)將相之間的矛盾沖突,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展開的。
2.課文故事發(fā)生時的戰(zhàn)國形勢、歷史條件
合縱連橫:戰(zhàn)國時弱國聯(lián)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隨從強國去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代表人物張儀、范雎。
戰(zhàn)國后期,秦最強大。合縱指齊、楚、燕、趙、魏、韓等國聯(lián)合抗秦;連衡是指這些國家中的某些國跟著秦國進攻其他國家。代表人物公孫衍、蘇秦。
戰(zhàn)國末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等七國中,它南邊的楚國和西北的趙國,實力比秦稍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時,秦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雖也虎視耽耽,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斗爭取得勝利的客觀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勢,機智勇敢地進行斗爭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初讀課文、字詞正音
繆mù公 避匿nì 繆mià賢 湯鑊huò 雖駑 nú 肉袒tǎn
盆缶fǒu 召有司案àn圖 澠池miǎn 詐zhà詳yán 列觀guàn
左右皆靡mǐ舍相如廣成傳zhuàn 禮節(jié)甚倨jù 秦王不懌yì
使其從者衣yì褐hè 持其璧睨nì柱 可予不fǒu 遺wèi趙王書
五、解析課文
(一)閱讀課文第1至2段。
1.學(xué)生對照注釋看課文,查閱工具書,將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師生共同疏通,明確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3.提問:
①文章開頭與一般傳記寫法相同,介紹了廉頗、藺相如的身份地位。從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看,文章以記述藺相如為主,為什么開篇對廉頗介紹的比較詳細而對藺相如介紹的比較簡略?且將廉頗置于藺相如之前?
明確:介紹廉頗較詳,介紹藺相如極為簡略。一個是戰(zhàn)功赫赫、地位顯貴、天下聞名的良將,一個是地位卑微、不為人知的小小食客。通過對比 ,為下文廉頗自恃功高而鄙視藺相如的出身埋下伏筆,為后面兩人矛盾的產(chǎn)生做了鋪墊。
②“為宦者令繆賢舍人”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舍人地位低微,況為宦者令舍人乎!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愛國的品質(zhì)作了反襯: 出身低賤,但品格崇高,才能出眾。又,為藺相如被薦使秦設(shè)伏。)
(二)閱讀課文第3段
1.疏通文段,掌握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2.①概括第3段大意。
(故事緣起)
②本段寫趙國君臣議而不決,“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睘楸径侮P(guān)鍵句,分析這一句話的作用。
(烘托相如膽識,為相如出場作鋪墊)
(三)閱讀課文第4---5段
1.疏通文段,掌握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2.從來史筆求簡。試比較下面兩組話,說說哪一種寫法好?
a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蓖鯁枺骸焙我灾?”對曰:”臣嘗有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b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勇而有謀,宜可使?!?
(分析:b的寫法不好,①用b的寫法,則繆賢敢于薦舍人去充當使者、趙王同意召見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視國家大事為兒戲,不符合史家選材原則。另外,作者借繆賢之口,讓讀者初步了解到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這樣,通過側(cè)面描寫突出了藺相如的為人性格和智勇雙全,為下文張本。)
3.齊讀第5段:
5段: 寫藺相如奉璧出使 。通過對形勢的分析,并主動出使秦國,從正面表現(xiàn)其智謀和勇氣。
①教師將藺相如的對策語連貫起來朗讀一遍,然后帶領(lǐng)同學(xué)分析它的特點。
(見事深刻、決斷明確——真乃快人快語;對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②聯(lián)系上文說說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場上的特點。
(設(shè)伏——陪襯——虛寫——一出場便不同凡響。)
(四)整理前五段詞語。 ①通假字:斧質(zhì)(鑕)可予不(否)奉(捧)璧
②古代慣用語:“見”用于表示被動(徒見欺)/“于”也用于表示被動(幸于趙王)
(四)講析課文6---13節(jié)
1.疏通文段,掌握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2.梳理“完璧歸趙”故事情節(jié)
開端(3-5):強秦索璧→趙王 求使 →繆賢舉藺 →奉璧出使
經(jīng)過(6-10) :獻璧取璧 →歸璧于趙→廷斥秦王
結(jié)果(11-13):畢禮而歸 →拜上大夫
3.提問:
(1)在“完璧歸趙”這一故事中,作者花了大量筆墨描敘了藺相如與秦王斗爭的過程。在“完璧歸趙”的欺詐與反欺詐斗爭中,表現(xiàn)了藺相如怎樣的思想性格?
(足智多謀、勇敢和不畏強暴)
(2)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注意其細節(jié)描寫:
①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怒發(fā)上沖冠”運用了夸張手法,十分生動地形容出了藺相如的憤怒。)
②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一個“睨“字就把那種與璧同存亡的堅決神態(tài)勾勒出來,也有著不把秦王放在眼里的懾人氣勢。)
③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視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喪而又無可奈何的樣子,秦王和群臣在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詞窮、無計可施、不知所措的尷尬情態(tài)躍然紙上。)
(五)講析課文14---16節(jié)(“澠池會”)
1.疏通文段,掌握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2.思考探究:
①澠池會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舉行的?
(“其后,秦伐趙……殺二萬人”。補充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在戰(zhàn)后有舉行雙方國君會晤的慣例。)
這樣的背景說明了什么?
(趙是以戰(zhàn)敗國身份與會。)
②秦王為什么主動提出舉行這次會晤?趙王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懷好意,借會晤取得戰(zhàn)場上沒有取得的東西,所以趙王畏秦詐騙。)
補充史實:秦一向以詐和力制服諸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為好會”為名騙魏主將公子卬來會,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將,大敗。前313年,張儀以獻地六百里誘使楚懷王與齊斷交。齊楚斷交后,張儀改為獻地六里。
③澠池相會一方面突出了藺相如臨危不懼、從容應(yīng)對的機智和勇敢,另一方面也寫到了廉頗。說一說表現(xiàn)了廉頗怎樣的思想性格?
(足智多謀、有膽有識。a 正是廉頗“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以軍事力量作后盾,挫敗了秦方以武力相脅的陰謀。表現(xiàn)了他的勇敢和不畏強暴。b廉頗考慮到澠池會的最壞結(jié)果:秦方扣留趙王。以“請立太子為王”擊破秦的陰謀。說明他足智多謀謹慎持重,有長遠眼光)
(六)講解第17至21段(“廉藺交歡”)
①指出這部分要求背誦,然后齊讀。
②劃分本部分層次,為誦讀作準備。
(廉頗“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諫→廉頗“負荊”)
③在你看來,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話?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國家之急”是指什么說的?(強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說的?(“兩虎共斗”)
④誦讀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明人李贄評相如“引車避匿”一事說:“節(jié)節(jié)見相如智勇俱妙?!痹嚱Y(jié)合這段話說說“妙”在什么地方。
(相如深知廉頗公忠體國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國家之急”相許,足見其胸襟闊大,如此方能使廉頗頓悟已非。)
⑤廉頗始而“宣惡言”,聞藺相如語即“肉袒負荊”,“至藺相如門謝罪”,這前后對比說明了什么?
(說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聽了藺相如的那一番話后,十分感愧,立即從計較個人得失的立場轉(zhuǎn)到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確立場上來,表現(xiàn)了廉頗公忠體國、勇于改過的精神。
六、討論歸納人物思想性格。
本文通過對比體現(xiàn)人物性格:
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強暴、胸懷坦蕩、忠君愛國;(蘇軾:“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廉 頗:目光長遠、有勇有謀、以國為重、勇于改過
七、分析文章選材特點。
1.文章寫的是合傳。兩個人物一生事跡很多,在紛繁龐雜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的?
明確:作者緊緊圍繞主旨,從廉藺二人一生紛繁的材料中,從不同的側(cè)面選取了既分別突出兩人功績又與兩人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三件事。這三件事既有獨立性,又有連貫性,情節(jié)相當完整,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兩件反映秦趙兩國之間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國內(nèi)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發(fā)展中得以體現(xiàn)。選材是相當?shù)湫偷摹?
2.作者對于已選材料又是怎樣精當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shù)模?
明確:作者根據(jù)主旨的需要,對于已選材料,分別采取了明寫、暗寫、詳寫、略寫的方法。明寫者詳,暗寫者略。
表現(xiàn)在人物描寫上,作者以藺相如為主,詳寫、明寫;以廉頗為輔,略寫、暗寫。但文中都能做到各盡其妙,使廉、藺二人的性格同樣鮮明、突出?!巴觇禋w趙”完全寫藺相如,主要表現(xiàn)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的胸懷和智勇雙全的品質(zhì)?!皾瞥叵鄷痹攲懱A相如,主要表現(xiàn)他的機智果敢;略寫廉頗,表現(xiàn)他參與決策,勇而有謀,以軍事力量支持藺相如外交斗爭的愛國行動。“將相交歡”合寫兩人,還是以藺相如為主,通過藺相如的先國后私,廉頗的勇于改過,把兩人的思想統(tǒng)一到愛國這一基本點和共同點上。
在事件經(jīng)過的敘述上也有詳略之分。如“完璧歸趙”部分,對秦決策寫得詳,入秦經(jīng)過寫得略;對秦斗爭寫得詳,斗爭結(jié)果寫得略。
八、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明確:以藺相如為例,作者運用了多種文學(xué)手段刻畫人物形象。
①側(cè)面描寫。如繆賢推薦藺相如,從他的推薦中,可見藺相如的膽識與智謀。
②正面描寫。如直接描寫藺相如的語言、行動、表情和神態(tài)。在正面描寫時,有時集中筆力寫一個人;有時同時寫兩個人,通過對照,表現(xiàn)藺相如;有時用環(huán)境氣氛烘托,如藺相如獻璧時,秦王“傳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萬歲”,顯示了秦廷的威嚴氣氛,烘托出藺相如不為威勢所懾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③對比映襯,相輔相成。文章一開始作者對廉頗與藺相如在身份、地位上進行強烈的對比:“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于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宦者令繆賢舍人也”。使二人身份一高一低、一貴一賤,從而造成強烈的反差,緊接下來作者又用趙國君臣對秦國欺詐性的來信“計未定”,來襯托藺相如的智謀過人;在“完璧歸趙”一節(jié)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貪婪與欺詐來反襯藺相如的機智與勇敢;在“澠池會”一節(jié)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色厲內(nèi)荏,窘態(tài)畢露來反襯藺相如的大智大勇。
(2)個性化的對話描寫。
在三個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對話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節(jié)干脆由對話來表達,許多對話形象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們?nèi)缏勂渎?,如見其人。先說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陳詞,有時語氣平和,謙恭有禮,使對方放松警惕;有時直言斥責(zé),有理有據(jù),雄辯折人;有時堅決表態(tài),分析利害,暗示對方;有時怒不可遏,咄咄逼人??傊?,詞鋒犀利,剛?cè)峒媸?,而又輕重恰當,充分表現(xiàn)了他是一個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有智有勇,長于辭令的外交家。再說廉頗,在將相交歡事件中,他先前說的這一番話,表現(xiàn)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狹窄,非常符合武將廉頗的性格特點,后來寫他知過改過,負荊請罪時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語言不多,坦誠直率,可敬可愛。
(解說:對話描寫的分析,宜以學(xué)生為主,教師必要時適當點撥。)
九、課后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xí);
2.找出文中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并加以歸納整理;
3.背誦最后五段。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四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精品教案及反思,共10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背誦古詩詞,引入新課,介紹作者,初讀感知,分析用典,分析詩人情感,歸納詩詞主旨,寫作特色分析,課后作業(y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chǔ)模塊 下冊古詩詞誦讀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精品教學(xué)設(shè)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dǎo)入,講授新課,寫作手法賞析,詩歌主題探究,本課小結(jié),作業(y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晨昏諾日朗一等獎教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詩歌導(dǎo)入新課,介紹諾日朗瀑布,介紹作者,基礎(chǔ)知識積累,評味研讀,深入探究,文本概括,寫法分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