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語文基礎知識與語言表達
第三章 媒體文閱讀閱讀
本章考查的內容基本都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知識,只要學生認真復習、勤于思考,基本能夠掌握。 1.明確重點,注重積累 語文基礎知識部分的試題考查的范圍非常廣泛,學生需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在復習時要重點關注易讀錯、易寫錯、易混淆、難理解的詞語,有效利用本書知識清單部分對重點字詞的總結進行查漏補缺。此外,還要對錯題進行整理,及時復習鞏固。 2.掌握方法,強化練習 在對基礎知識進行積累的同時,還要不斷通過做練習題逐步找到解題方法,提升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如要熟悉病句類型、標點使用規(guī)范、常見修辭手法的特點及其作用等,將各種類型的典型例句、易錯試題等進行歸類整理,反復讀,找語感,強化對語境的感知與理解。
第一章語文基礎知識與語言表達9.詩歌賞析(古/現(xiàn)代)
舊題型:閱讀下面詩歌,完成題目。長干曲四首(其一)崔 顥(hà)君家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答案】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清新明快,猶如民歌。用白描的手法向我們敘述了劃船女子找話頭與男子攀談的畫面?!昂翁幾 薄霸跈M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形式,采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樸實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題型: (2022·浙江單考單招生)對下列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靜 處景 耕一個老人坐在門前的小板凳上,瞇一會兒貓也趁機,瞇一會兒時光也跟著,瞇一會兒群山,稍微向后,移動了一下A.詩歌運用擬人、反復等手法,將一個普通的日常生活片段,表現(xiàn)得生動可感,內涵豐富。B.詩歌的三個“瞇一會兒”,主語從“老人”“小貓”切換到“時光”,由實人虛,轉換巧妙,足堪玩味。C.詩歌最后一句為點睛之筆,將“靜”的群山寫“動”,與前文中的“靜”形成鮮明的對比,言近旨遠,極具張力。D.詩歌的形象生動、跳躍,語言樸實無華。全詩深沉、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村孤獨老人的同情與關愛之意。
題型: (2022·浙江單考單招生)對下列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靜 處景 耕一個老人坐在門前的小板凳上,瞇一會兒貓也趁機,瞇一會兒時光也跟著,瞇一會兒群山,稍微向后,移動了一下A.詩歌運用擬人、反復等手法,將一個普通的日常生活片段,表現(xiàn)得生動可感,內涵豐富。B.詩歌的三個“瞇一會兒”,主語從“老人”“小貓”切換到“時光”,由實人虛,轉換巧妙,足堪玩味。C.詩歌最后一句為點睛之筆,將“靜”的群山寫“動”,與前文中的“靜”形成鮮明的對比,言近旨遠,極具張力。D.詩歌的形象生動、跳躍,語言樸實無華。全詩深沉、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村孤獨老人的同情與關愛之意
[試題答案] D[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詩歌的鑒賞能力。D項中分析“全詩深沉、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村孤獨老人的同情與關愛之意”有誤,應該是“全詩深沉、含蓄地表達了在現(xiàn)實社會中,無論是誰都有需要靜下來思考或做事的時候,沉靜、寧謐的時光是寶貴而可愛的”
分析2018—2023年真題考情可知,本章知識點主要考查詩歌鑒賞,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并能做初步的評價以及鑒賞的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職考中,考查形式都為材料式語境,題型均為選擇題,分值 3分,考情穩(wěn)定。同時古代詩、現(xiàn)代詩都有出現(xiàn),近幾年以現(xiàn)代詩為主,重點考查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效果、詩歌語言、詩歌內容、詩歌情感、詩歌意境等,難度中等。
現(xiàn)代詩歌又稱新詩,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繼承發(fā)揚民歌和中國古典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借鑒吸收西方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手法而逐漸發(fā)展形成的詩歌。具有形式自由、韻律靈活、自然清新等特點。
現(xiàn)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形式上采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涵是開放,內容上的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xiàn)新思想。古代詩歌語言凝練,內涵豐富。“詩”者皆為感于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xiàn),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
鑒賞詩歌,可以通過分析詩歌意象(帶有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景象或事物)的個性特征,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社會意義。詩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人物形象(詩中塑造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事物形象(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只有準確把握詩歌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人抒發(fā)的情感,進而理解詩歌的主題。
古人是先見到景象,后抒發(fā)情感,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出現(xiàn)。現(xiàn)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思路是用意象去說話,更主動的尋找恰當?shù)囊庀?,來表現(xiàn)出內心世界的思想情感。
一、意,即“為什么寫”,主體是“情”與“理”。二、象,即“寫了什么”,物、景、人、事。三、法,即“怎么寫的”,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
寫作是從立“意”出發(fā),到選材(選“象”),再用“法”。閱讀是從定“象”,確定文章寫了什么物、景、人、事;再定“意”,確定文章的思想和感情;再確定“法”。
象,即“寫了什么”詩歌中的“象”大致有四類:物、景、人、事。其中景和物是最主要的“象”,詩人往往將自我情感借助客觀的景和物表現(xiàn)出來,因而被稱為“意象”,主要的意象又構成了詩歌的“意境”。
景物形象,一是指浸染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自然景物;二是指詠物詩中,詩人托物言志的物象(如松、竹、梅等),這些物象往往寄托著詩人的情感、志向、人格等。這些含有詩人主觀情感的景物形象,即詩歌鑒賞中的“意象”。就古典詩詞而言,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客觀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
“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在詩歌中往往依靠意象或是意象群來表現(xiàn)自己的主觀感受,組合成為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意境”。以意象為突破口,對詩歌進行多維解讀,是鑒賞詩歌中景物形象的方法之一。近年來的高職考雖沒有直接鑒賞意象的主觀題,卻將其滲透于客觀題的選項之中,無論哪一種命題思路,都關涉意象(景與物)、意境、情感三個方面。
1. 關注色彩,分析情感詩人在描繪意象時常用色彩來暗示自我的心境,因此,詩歌的色彩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鑒賞詩歌時要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一般而言,暖色——熱烈活潑、積極向上、意氣風發(fā);冷色——冷漠低沉、消極頹唐、孤寂凄涼。(1)用明麗的色彩表達樂景喜情。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保ǘ鸥Α督^句》)用“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畫,傳達出詩人無比歡快的心情。(2)用暗淡的色彩暗示愁緒哀情。如“殘燈無焰影幢幢chuáng chuáng,此夕聞君謫九江。”(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燈光昏暗,且搖曳不定,襯托出詩人內心的滿腹愁思。
(3)用冷暖色的對比營造明麗的意境。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保ò拙右住稇浗稀罚┯盟{綠的江水映襯出日下的江花,顯得鮮明亮麗,明艷迷人,冷暖色彩對比極為強烈,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江南美景圖。(4)用明麗的色彩表達愁緒哀情。如“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保ㄊY捷《一剪梅》)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兩種植物明麗的色彩變化來具體表現(xiàn)時光流逝之快,渲染春愁,給人一種傷感之情。
3. 察其隱喻,探其所指這種情況主要表現(xiàn)在詠物詩中。詠物詩的最大特點是托物言志,詩人常借自然界中某物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操,其所詠之物的特征與所言之志必有一定的相似點,才能達到自然與人之性情的溝通和諧,這個相似點便是理解意象的關鍵。例如,同樣是竹,即使出于同一人(鄭板橋)之手,所寄托的心志也不盡相同。
第一首,詩人抓住竹子即使身處惡劣環(huán)境也表現(xiàn)出堅韌頑強、生命力旺盛的特點,隱喻自己耿直傲岸的性格與強勁的風骨。第二首則抓住竹子枝繁葉茂卻不開花、不惹蜂撩蝶的特點,表現(xiàn)出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性。所以,解讀一首詩的意象,必須把它放在整首詩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綜合分析,望文生義,就只能停留在表象甚至理解錯誤。
竹 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三)事物形象的鑒賞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的詩,往往在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中寄寓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詩中所描繪的形象往往既是物的形象,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它不僅具有物的特點,而且還具有人的品性。詩歌中,詩人常常選取一些常見意象來表達特定的含義,比如意象“柳”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李白的“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保ā秳趧谕ぁ罚┱媲械貙懗隽嗽娙苏哿蛣e朋友的離愁和深情厚誼;岑參的“可憐汾上柳,相見也依依。”(《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抒發(fā)了詩人重返舊地時戀戀不舍、依依惜別的情懷。
在中國詩歌中,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詩人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分析詩歌可以從這些事物的特有內涵入手。1. 冰雪——忠貞、高尚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應念嶺海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又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保ㄍ醪g《芙蓉樓送辛漸》)——我的心像晶瑩的玉壺中的冰一樣高潔如故。“冰心”喻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 月——離愁別緒、思鄉(xiāng)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保ɡ畎住鹅o夜思》)——望月思鄉(xiāng)異常感傷。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保ɡ铎稀队菝廊恕罚滤脊蕠?,表現(xiàn)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3. 柳樹——惜別古典詩詞中“柳”跟離別、相思之情的聯(lián)系最為密切,或許是柳枝柔長的特征與人們離別相思之情的纏綿有相通之處,而“柳”又是“留”(挽留)的諧音,故漢代人就已有“折柳贈別”(《三輔黃圖》)的風俗習慣,用柳來表現(xiàn)離別的相思之作更是不勝枚舉。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保馈队炅剽彙罚?br/>4. 菊花——堅貞高潔以菊花喻堅貞高潔的品質。菊花作為傲霜之花,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如“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5. 梅花——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百花爛漫,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保ㄍ醢彩睹坊ā罚獕敲坊ú粦謬篮?傲然獨放,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于艱難、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為國家強盛而不畏排擠和打擊的人。
6. 松——堅貞高潔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如“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保ɡ畎住顿涰f侍御黃裳》)——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7. 蓮——表達愛情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保铣瘶犯段髦耷罚吧徸印奔础皯z子”,“清”即“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純潔的愛情。
8. 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雨打梧桐”表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凄婉孤單的景況,抒發(fā)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烘托了蕭瑟、冷寂的氛圍。
在現(xiàn)代詩歌閱讀中,遇到孤蓬、楊柳、簫聲、流水、飛鳥、浮萍等意象時,可以從古詩的角度將其理解為離愁別想、孤獨寂寞等思緒的代表。
1. 知人論世,關注背景近年來高職考中的詩詞都注明了作者,考查的多為接近主流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品,這就為考生理解、把握詩歌的主旨提供了條件。而關注作者所處的時代,揣摩詩歌的寫作背景,分析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則為綜合理解詩歌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對于高職考,初步鑒賞詩歌形象,需要理清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旨與詩歌形象的關系。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時注意以下幾點:熟悉詩歌常見的創(chuàng)作題材,整體把握詩歌的形象和創(chuàng)作方向;了解古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心理和文化背景,分析揣摩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
二、意,即“為什么寫”:“情”與“理”
2. 熟悉題材,揣摩心理(1)山水田園詩。山水詩源于南朝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以唐代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為代表。這類詩歌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抒發(fā)詩人熱愛自然、追求自由、不滿現(xiàn)實、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表現(xiàn)詩人閑適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質樸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表達技巧。
(2)邊塞詩。邊塞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多與戰(zhàn)爭有聯(lián)系,或歌頌官兵殺敵報國、不畏艱辛的愛國情懷,或描寫將士和親人之間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諷刺、勸諫熱衷拓邊開土、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代表詩人有唐代的王昌齡《出塞》《從軍行》、高適《塞下曲》、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
(3)送別詩。送別詩是古詩中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激勵勸勉,或表達深情厚誼,或寄托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因為送別詩常與登山臨水相聯(lián)系,多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常見的意象有長亭、南浦(pǔ)、楊柳、美酒,此外還有殘陽、西風、秋蟬、鷓鴣、春風、秋月、落葉、殘紅、細雨、江水、蘭舟等。
(4)詠物詩。詠物詩是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xiàn)人文思想的詩歌。詩中所詠之“物”往往與詩人的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詩人通過對事物的描摹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現(xiàn)生活的情趣。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比擬等。
(5)詠史懷古詩。詠史懷古詩一般以歷史陳跡、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感慨歲月的瞬息變化,或表達朝代興替之感。主要特點是常用典故,借古傷今、借古諷今,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6)記游詩。記游詩又稱行旅詩、羈旅詩,或描述個人游歷的見聞感受,或表現(xiàn)思親懷鄉(xiāng)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類詩歌離不開對山水景物的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游詩”。常見的意象有明月、鴻雁、家書、夢境等。
(7)詠懷詩。詠懷詩是抒發(fā)情懷、寄托抱負的詩歌。其特點是即事抒懷,即通過對具體事件的敘述,抒發(fā)詩人對現(xiàn)實世界的體悟,對生命存在的思考,對個體生命的把握,對未來人生的設計與追求等情懷。常用的手法有比興、象征、聯(lián)想等。(8)諷喻詩。諷喻詩是以嘲諷或勸喻的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tài)炎涼,表達人民或正直人士呼聲的詩歌。諷喻詩以其現(xiàn)實性和戰(zhàn)斗性深受人民的喜愛。常用的手法有敘事、議論、比喻等。(9)哲理詩。哲理詩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寄寓或闡發(fā)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
(9)哲理詩。哲理詩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寄寓或闡發(fā)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的詩句也富有哲理,給人啟示,如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棄疾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
現(xiàn)代詩歌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現(xiàn)代詩的首要主題是現(xiàn)實主義常見的主題:鄉(xiāng)愁、友情、愛國主義、追古思今、城市發(fā)展、人事變遷、親情……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藝術手法。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手法三種。表達方式分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說明)表現(xiàn)手法有虛實結合、用典、聯(lián)想、想象、襯托(烘托)、渲染、象征、對比、抑揚、照應、動靜結合、正面(側面)描寫、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雙關、起興、對比等。
(一)表達方式1. 記敘。即記敘人物的經(jīng)歷或事情發(fā)生、發(fā)展(或變化)的過程。2. 描寫。即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huán)境所進行的具體描繪和刻畫。3.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4. 議論。對人、事、物的好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發(fā)表的意見。
(二)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分為抒情手法和描寫手法。1. 抒情手法。(景和情、物與情、景與人、物與人的關系)(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2)間接抒情。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諷今(借史抒情)。
2. 描寫手法。(1)渲染。指對環(huán)境、景物等多方面的正面描寫,以突出主體形象。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突出了秋江景物的特點,渲染了悲涼的氣氛。(2)烘托。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次要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烘托包括兩種:一是正襯,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二是反襯。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賞心的美景,但感時憂國、思家念親的詩人,樂景襯哀情。
2. 描寫手法。(3)白描。指用最簡潔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保R致遠《天凈沙·秋思》)(4)動靜。一般指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動靜結合,相輔相成。(5)虛實。一般來說,現(xiàn)實為實,想象為虛;現(xiàn)在為實,過去為虛。(6)抑揚。指不從正面平鋪直敘,先從反面著筆,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
(三)修辭方法1. 比喻。根據(jù)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喻另一種事物或情景。2. 比擬。根據(jù)本體事物和擬作事物之間的可擬性,賦予無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為,或者賦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為動作。分為“擬人”和“擬物”兩種。3. 借代。稱人時可用籍貫、官職等來代稱,稱物時可用相關聯(lián)的另一類事物來代稱。4. 夸張。指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進行擴大、縮小或超前描述。5.排比。
(四)常見表現(xiàn)手法的辨析1.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的一種寫作手法。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人們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托物言志(以物言情)是指作者通過描寫某一客觀事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tài)度和對人生的感悟的一種寫作方法。托物言志的“志”專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追求等。
2. 襯托(烘托)與對比襯托(烘托)即用一種事物來陪襯另一種事物,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鮮明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可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是利用事物相似的條件來突出主體;反襯就是主體與襯體條件相反,襯體從反面做背景,襯托主體。如崔護的《題都城南莊》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以“笑”寫“悲”,愈增其悲,此時尋艷不遇的悵惘失意,物在人去的悲苦孤寂,力透紙背。
2. 襯托(烘托)與對比對比就是把不同的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進行比較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用對比的方法,突出矛盾,反差強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痹娖獙⑽羧盏姆笔⒑徒袢盏钠鄾?,通過具體的景物做了鮮明的對比,抒發(fā)了盛衰無常之感。對比還包括動靜對比、虛實對比等。
詩歌多是短小的抒情詩,一首詩的字數(shù)不多,但蘊含的意象卻非常豐富。鑒賞詩歌,就要了解詩歌語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詩家語”,懂得詩歌語言的特點。鑒賞詩歌的語言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對關鍵詞語的品味(含義及表達作用),對關鍵詩句的理解(含義、色彩、情味、效果),賞析詩眼或賞析煉字(品評某個字或詩句的內涵和效果),對整體語言風格的評析(格調、色彩、境界、情味)。
(一)詩歌語言的風格了解詩歌語言的風格有助于把握詩歌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技巧。了解詩歌語言的風格,需要明確詩歌語言風格的專業(yè)術語,明確詩人的語言風格特點。1. 平實質樸語言樸素,不加修飾,不追求辭藻的華麗,直接陳述,顯得真切深刻、質樸無華。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本渚涿靼兹缭?,字字平淡無奇,卻成為千古傳誦之詩。2. 清新雅致用語新穎別致,不落俗套,給人清新美的愉悅之感。如楊萬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生動、細致地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清新自然。
3. 含蓄雋永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隱藏在所寫形象里,含而不露又耐人回味。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痹娙讼胂蠓蚱迗F聚,秉燭夜話,進行心靈的交流,字字含情,卻又不著一個“情”字,情深意遠,表達含蓄。4. 簡潔明快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前兩句僅十個字就寫出了環(huán)境的清冷,勾勒出空曠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后兩句又以十個字突出垂釣老人孤獨傲岸、抗風斗雪的傲然之氣和不屈精神,把詩人在逆境之中雖覺孤獨寂寞,但決不同流合污的氣節(jié)展露無遺。5. 雄渾壯麗氣勢雄渾,意境壯麗。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岑參,在他們的筆下,狼山、大漠,絕域、孤城,奇寒、酷熱,同仇敵愾的憤慨、誓死戍邊的決心,無不顯得雄渾壯麗。
6. 曠達豪放李白是豪放風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蕩,格調昂揚,想象奇特,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保ā秾⑦M酒》),氣勢浩蕩,一瀉千里;“草綠霜已白,日西月復東?!保ā豆棚L》),描繪光陰流逝之快,人事變遷之速,一氣呵成,天衣無縫。宋詞中的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最杰出的代表。7. 沉郁頓挫“沉郁”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杜甫的“三吏”“三別”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沉郁頓挫的力作。8. 慷慨悲壯感慨時代,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
1.看題目。題目往往是詩眼或中心事件;2.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3.看注釋。可以借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4.找意象。詩人選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么形象的描寫刻畫,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5.找關鍵詞(情感語言)、詩眼?!氨薄肮隆薄俺睢薄肮枢l(xiāng)”等詞語能直接表露情感,如“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就能直接表露作者內心的悲愁。6.到詩歌后半部分找中心,一般是先景后情。7.結合題目選項。某些選項有助于我們理解詩歌。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藝術手法。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手法三種。1.表達方式分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
2.表現(xiàn)手法分為抒情手法和描寫手法。 抒情手法。(景和情、物與情、景與人、物與人的關系)(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2)間接抒情。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諷今(借史抒情)。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襯托(烘托)、渲染、正面(側面)描寫、白描等。
表現(xiàn)手法有虛實結合、用典、聯(lián)想、想象、象征、對比、抑揚、照應、動靜結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雙關、起興、對比等。結構形式有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藝術風格有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沉郁、悲慨、婉約等語言特色有清新,平淡(也稱質樸)、絢麗、明快、含蓄、簡潔等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題目。將進酒(節(jié)選)李 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下列對詩句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〢. “黃河之水天上來”指詩人所看見的黃河里的水是從天空上落下來的。B. “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指在高大的廳堂上,明鏡前,因照見白發(fā)而悲傷。C. “莫使金樽空對月”指不要讓手中金色的酒杯空對月亮。D. “烹羊宰牛且為樂”指宰殺烹煮牛羊作為豐盛的酒宴,進而感到快樂。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明確詩歌類別,辨析作品語言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的能力。A項,“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闊景象,絕對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帶有夸張之意。
這是一份專題06 語?。ㄖv)-【中職專用】備戰(zhàn)2024年單考文化招生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浙江適用)課件PPT,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復習指南,命題探究,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定語位置不當,狀語位置不當?shù)葍热?,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5 標點符號(講)-【中職專用】備戰(zhàn)2024年單考文化招生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浙江適用)課件PPT,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復習指南,命題探究,典型例題,它們一定要帶上字行走,不能斷開轉行寫,處理技巧,在末格標出格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4 修辭(練)-【中職專用】備戰(zhàn)2024年單考文化招生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浙江適用),文件包含專題04修辭練-中職專用備戰(zhàn)2024年單考文化招生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浙江適用原卷版docx、專題04修辭練-中職專用備戰(zhàn)2024年單考文化招生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浙江適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