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一 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季節(jié)移動
(2023湖南長沙長郡中學??级?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是一條獨立環(huán)繞副熱帶地區(qū)的強鋒帶,終年在東亞上空活動,常出現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部邊緣,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東亞梅雨的開始和結束與亞洲上空南支西風急流的兩次北跳關系密切。平均而言,這兩次北跳分別發(fā)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對應著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結束。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熱源,冬季成為冷源,受其影響,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會產生季節(jié)性突變。下圖示意1979—2013年平均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南界(a)、北界(b)逐月變化。據此完成1~3題。
1.據圖判斷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 )A.冬季控制范圍小,位置偏北B.北界變化范圍較大,變化速度較快C.夏季控制范圍大,位置偏南D.冬季整體位置偏南
2.受青藏高原影響,推測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的季節(jié)性突變現象可能是( )A.夏季,西風急流向西北突變B.夏季,西風急流向東南突變C.冬季,西風急流向東北突變D.冬季,西風急流向西南突變3.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測2020年亞洲上空南支西風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發(fā)生在( )A.5月下旬B.6月上旬C.7月下旬D.8月上旬
解析 第1題,閱讀材料信息可知,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夏季的控制范圍,以7月為例,約是從南界的35°N到北界的45°N;而冬季的控制范圍,以1月為例,約是從南界的17°N到北界的47°N,所以冬季的控制范圍大于夏季,A、C錯誤。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中心位置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D正確;冬半年東亞副熱帶西風急流南界年內變幅大約是15°~35°,北界年內變幅大約是43°~48°,所以南界變化范圍更大,B錯誤。故選D。
第2題,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會帶動氣壓帶和風帶一年內的周期性運動,而副熱帶西風急流也會隨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出現夏季北移、冬季南撤的空間變化。夏季,青藏高原加熱對流層中高層大氣,從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氣與周圍的空氣形成顯著溫差,受其影響,西風急流北移的同時,向西突變(至100°E附近),A正確,B錯誤。冬季,青藏高原逐漸冷卻,溫差中心向東向南移動,西風急流東退(至120°E附近),C、D錯誤。故選A。第3題,根據材料可知,梅雨的開始和結束與亞洲上空南支西風急流的兩次北跳密切相關,對應著江淮流域梅雨的起始和結束,說明亞洲上空南支西風急流第一次北跳對應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對應梅雨結束。讀題干可知,2020年梅雨結束為8月1日,因此亞洲上空南支西風急流第二次北跳應該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所以選擇7月下旬,C正確,A、B、D錯誤。故選C。
華西雨屏帶,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邊緣,由岷山山脈、邛崍山脈、大相嶺至黃茅埂所構成的狹長地帶,因降水異常豐沛形成了中國內陸地區(qū)的“雨極”。該地受西風冷潮影響。2020年8月,華西雨屏帶持續(xù)降雨,降水量極大,致使樂山城區(qū)被淹,樂山大佛出現“洗腳”景觀。讀華西雨屏帶區(qū)域圖和“大佛洗腳”景觀圖,完成4~5題。
4.推測形成華西雨屏帶的西風冷潮來源于( )A.蒙古—西伯利亞B.東部沿海C.青藏高原D.云貴高原5.形成“大佛洗腳”景觀的主要原因有( )①南海暖濕氣流深入該地?、诘靥幐睙釒Ц邏哼吘墷勖霞永瓰撑瘽駳饬鞅鄙稀、苷舭l(fā)旺盛,水汽充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4題,西伯利亞高壓多出現在冬春季節(jié),與材料中華西雨屏帶出現的時間不符;8月,來源于東部沿海的是溫暖濕潤的東南風,不是西風;青藏高原位于四川西側,夏季青藏高原氣溫低,青藏高原的冷氣流下沉,順地勢下滑,形成西風冷潮;云貴高原位于華西雨屏帶南側,不是西側。第5題,形成“大佛洗腳”景觀的主要原因是東南季風(南海)和西南季風(孟加拉灣)帶來的暖濕氣流深入該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豐富的地形雨;8月,副熱帶高壓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華西雨屏帶位于副熱帶高壓的西側,暖濕的氣流被迫加速沿副熱帶高壓南緣進入該地,帶來豐富降水。①②③正確。
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伴隨著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交往不斷增加。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非洲國家中,馬拉維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該國氣候受某氣壓帶和某風帶交替控制。材料二 左圖為馬拉維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右圖為該國A地降水資料圖。
(1)據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2)運用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較多的原因。(3)根據A、B兩點的地理位置差異,推測B地相較于A地,年降水量差異與雨季長短差異并分析原因。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
12月,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南(或南移),當地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或對流旺盛),降水較多。
降水差異:年降水量較多,雨季較長。原因:B地緯度較低(或離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較大,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間較長;B地位于湖泊西側,(東南)信風經湖泊增濕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較多,雨季較長。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A地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是熱帶草原氣候。第(2)題,圖示A地位于南半球非洲東部赤道附近,12月,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偏南(或南移),當地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或對流旺盛),降水較多。第(3)題,圖中B地緯度較低(或離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較大,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間較長,雨季較長;B地位于湖泊西側,(東南)信風經湖泊增濕,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較多,年降水量較多。
考點二 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和景觀的影響
(2023河南名校高三聯(lián)考)尚奧保護區(qū)處于三種不同氣候類型的交界地帶,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野生動物的活動范圍在此相互覆蓋。在其北部地區(qū),當地村民為了取水而鑿井,并逐漸形成了一個蓄水池塘,這個水塘便成為野生動物的固定飲水地,也成為動物攝影愛好者觀測和拍攝動物行為的絕佳場所。下圖示意肯尼亞西南部地區(qū)。據此完成1~3題。
1.與甲、乙、丙三地氣候類型對應正確的是( )A.甲—熱帶草原氣候 乙—熱帶雨林氣候 丙—裂谷干旱氣候B.甲—熱帶草原氣候 乙—裂谷干旱氣候 丙—熱帶雨林氣候C.甲—熱帶雨林氣候 乙—熱帶草原氣候 丙—裂谷干旱氣候D.甲—熱帶雨林氣候 乙—裂谷干旱氣候 丙—熱帶草原氣候2.圖示區(qū)域內動植物類型異常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勢起伏大B.地處熱帶地區(qū)C.水資源豐富D.受人類干擾少3.保護區(qū)內降水集中在3月底至6月中旬及10月底至12月初。攝影愛好者前往動物觀測點拍攝的最佳月份是(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
解析 第1題,甲地地處東非高原,地勢高,上升氣流弱,降水較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乙地地處低緯,為熱帶,加之地處來自印度洋的濕潤的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受高原、山地抬升,降水豐富,所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丙地地處東非大裂谷谷底,氣候干旱,地表蒸發(fā)旺盛,形成裂谷干旱氣候。故選A。第2題,由材料“尚奧保護區(qū)處于三種不同氣候類型的交界地帶,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野生動物的活動范圍在此相互覆蓋”、圖中緯度和比例尺可知,從西側的東非高原、山嶺到東側的東非大裂谷谷底,在直線距離只有幾十千米范圍內,海拔落差大,氣候多樣(或垂直地帶性顯著),動植物資源豐富,故選A。第3題,由材料“在其北部地區(qū),當地村民為了取水而鑿井,并逐漸形成了一個蓄水池塘,這個水塘便成為野生動物的固定飲水地,也成為動物攝影愛好者觀測和拍攝動物行為的絕佳場所”可知,每到旱季,這個水塘便成為野生動物的固定飲水地,所以拍攝的最佳月份應選在旱季。1—3月太陽直射南半球,太陽太過耀眼,不利于拍攝。故選C。
(2023江蘇徐州模擬)下圖示意世界不同海岸地區(qū)年降水量的緯向變化。據此完成4~5題。
4.最可能代表智利—秘魯西海岸年降水量的曲線是( )A.①B.②C.③D.④5.圖示海岸地區(qū)氣候類型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①沿岸寒流降溫減濕?、谑軚|北信風帶控制?、鄹睙釒Ц邭鈮簬Э刂啤、艿靥幧降氐谋筹L坡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4題,據圖可知,圖中五個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回歸線附近的沿海地區(qū),年降水量極少,可判斷該氣候類型為大陸西海岸附近熱帶沙漠氣候;撒哈拉西海岸受寒流(加那利寒流)影響,年降水量較少,而智利—秘魯西海岸受更強大的秘魯寒流影響,年降水量更少,因此熱帶沙漠氣候在南美大陸西部分布的緯度跨度更大。結合圖中撒哈拉西海岸的降水量,與①②③④降水量曲線對比可知①符合,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5題,由上題可知,圖示五個地區(qū)為回歸線地區(qū)大陸西海岸附近熱帶沙漠氣候,在低緯度大陸西部海區(qū)都有寒流流經,其熱帶沙漠氣候與沿岸寒流降溫減濕(降水少)有關,故①正確;由上題可知,曲線①為智利—秘魯西海岸,受南半球東南信風帶的影響,故②錯誤;熱帶沙漠氣候多位于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都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③正確;僅有部分沙漠地處山地背風坡,④錯誤。由以上可知,①③組合正確,故本題選B。
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新地島位于北冰洋,介于巴倫支海與喀拉海之間,主要由南、北兩大島組成,從東北向西南延伸達1 000千米,多山地,最高點海拔約1 590米。島上未覆冰的地帶是以沼澤為主的苔原植被。這里冬季平均氣溫為-22~-16 ℃,夏季平均氣溫為2~7 ℃,氣候嚴寒,多霧和大風天氣。下圖示意新地島位置和地形。
(1)分析新地島氣候嚴寒,多霧與大風天氣的原因。(2)闡釋新地島沼澤地的形成與氣候的關系。(3)新地島僅有1/4的面積有冰川覆蓋,闡釋其可能的原因。
新地島位于70°N以北,終年接受太陽輻射少,受到寒冷的極地東風影響,氣候嚴寒;受海洋調節(jié),空氣濕度較大,緯度高,氣溫低,水汽易凝結,形成大霧天氣;新地島受極地東風帶控制,周圍為遼闊的海洋,風力強勁。
嚴寒的氣候下凍土廣布、深厚,不利于地表水下滲;島上雖然降水少,但因寒冷,蒸發(fā)微弱,大量地表水積存于淺洼地帶形成沼澤地。
終年在極地東風帶影響下,風力強勁,難以形成降水,降水較少,冰川補給量小;島嶼狹窄,海洋調節(jié)作用較大,夏季氣溫在0 ℃以上,不利于冰川的儲存。
解析 第(1)題,有三個主要的答題方向,一個是氣候嚴寒,二是多霧,三是大風天氣多。氣候嚴寒主要從影響氣候的因素角度來考慮,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大氣環(huán)流、地形等。多霧主要從霧的成因角度來考慮,霧的本質是水汽的凝結,需要有兩個條件,一個是水汽來源豐富,二是冷卻條件豐富。大風天氣多主要從大氣環(huán)流或者溫差角度分析。第(2)題,沼澤地的本質就是積水,積水的條件從收入和支出兩個角度考慮,沼澤地水分收入大于支出,收入主要來源于降水或者地表徑流的匯水以及來自凍土的融化等,支出主要考慮地表徑流流走、蒸發(fā)以及下滲等。該地區(qū)氣候嚴寒不利于蒸發(fā),凍土廣布不利于下滲,地勢低洼不利于排水。第(3)題,冰川的形成是因為常年氣溫低并且水汽來源非常豐富。該島由于受干冷的極地東風帶影響,風力大,降水少,積雪不易留存,冰川補給量小;雖然該地區(qū)緯度高,總體嚴寒,但是因為陸地面積太小,遠遠小于周圍的海洋面積,因此海洋調節(jié)作用較大,夏季氣溫在0 ℃以上,不利于冰川的儲存。
考點三 季風與季風氣候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簡稱西太平洋副高,是一個在西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壓環(huán)流系統(tǒng),其位置和移動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規(guī)律,對我國中東部地區(qū)的天氣、臺風影響深刻。近年來,登陸我國東北地區(qū)的臺風頻次不斷增多,強度不斷增大。下圖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1.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的位置季節(jié)性變化是( )A.冬季最北,夏季最南B.冬季最南,夏季最北C.春季最北,秋季最南D.春季最南,秋季最北2.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下的天氣狀況是( )A.烏云遮日B.冷若冰霜C.風雨交加D.晴空萬里3.近年來,登陸我國東北地區(qū)的臺風頻次增多、強度增大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 )A.勢力偏弱,位置偏東B.勢力偏弱,位置偏南C.勢力偏強,位置偏西D.勢力偏強,位置偏北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的位置,冬季最南,夏季最北,從冬季到夏季向北移動,強度增大;從夏季到冬季則向南移動,強度減弱。第2題,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下的地區(qū),有強烈的下沉氣流,使低層水汽難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萬里的穩(wěn)定天氣,控制時間久了可能出現大范圍的干旱。第3題,影響我國的臺風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南側,并沿著副熱帶高氣壓外圍西部邊緣移動。由于副熱帶高氣壓勢力較弱,西伸北進較弱,其位置偏東,生成于副熱帶高氣壓南側的臺風就沿著偏東的副熱帶高氣壓南緣、西緣移動北上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登陸。
(2023湖南永州一模)下圖示意南亞地區(qū)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氣壓場(單位:百帕)及盛行風向。據此完成4~5題。
4.南亞地區(qū)( )①夏季風比冬季風勢力強?、谙募撅L由東南信風北移形成 ③冬季風比夏季風勢力強?、芏撅L由東北信風南移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與夏季風相比,南亞冬季風與等壓線夾角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轉偏向力較大B.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C.氣流的濕度較小D.風與地表摩擦力較大
解析 第4題,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南亞地區(qū)夏季等壓線比冬季等壓線密集,因此風力較大,夏季風勢力強于冬季風,①正確,③錯誤;南亞地區(qū)夏季吹西南季風的主要成因: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季風,②正確;南亞地區(qū)冬季吹東北季風的原因是海陸熱力差異,④錯誤。因此A正確,排除B、C、D。故選A。第5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轉偏向力大小與當地所處緯度相關,與季節(jié)無關,A錯誤;根據第4題可知,冬季風勢力弱于夏季,冬季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B錯誤;氣流濕度大小對風和等壓線夾角影響較小,C錯誤;冬季時,風與地表摩擦力較大,使其風速減小,與等壓線夾角增大,D正確。故選D。
6.下圖為南亞地區(qū)地形分布圖(圖1)及仰光、孟買氣候圖(圖2),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簡述圖中西南季風的形成原因,并解釋圖1中印度半島中部草原區(qū)的形成原因。
(2)與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相比,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特征。比較氣候圖,指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大陸性的主要表現。
西南季風的形成原因:夏季,南亞大陸增溫形成低氣壓,吸引氣流輻合;又因赤道低氣壓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向右偏轉形成西南風,二者共同影響,形成西南季風。草原區(qū)的形成原因:草原區(qū)的東西兩側有南北向山地,阻擋海洋氣流;處于背風地帶,降水少,蒸發(fā)強,水分條件只能滿足草類生長。
有突出的熱季(3—5月);雨季短,旱季長(雨季比中南半島遲一個月)或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變率大(雨量變化幅度大)?!?br/>(3)分析印度水稻主產區(qū)在6—8月水稻生長的關鍵階段經常出現異常天氣的原因。
印度水稻種植區(qū)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受西南季風影響,一般6—9月為雨季,給農作物生長帶來有利的水分條件;但西南季風通常不穩(wěn)定,風力過強的年份,水稻種植區(qū)降水量過多,會出現澇災,季風勢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過少,會出現旱災,從而影響水稻生長。
這是一份第3單元 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 第1節(jié) 第2講 大氣運動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課件+習題魯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1節(jié)第2講大氣運動pptx、考點規(guī)范練8大氣運動pptx、考點規(guī)范練8大氣運動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7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第4節(jié)第3講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課件魯教版,共5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內容索引,強基礎增分策略,增素能精準突破,研專項前沿命題,考題點睛,圖解如下,技能提升,培優(yōu)演練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第1節(jié)第4講氣壓帶風帶與氣候課件魯教版,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內容索引,強基礎增分策略,增素能精準突破,研專項前沿命題,氣壓帶,亞熱帶氣候類型,溫帶氣候類型,考題點睛,思維流程第1題,第2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