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福建福州一模)熱島強度是指中心城區(qū)比郊區(qū)氣溫高出的數(shù)值大小,單位為攝氏度。蘭州市區(qū)位于黃河河谷之中,周圍群山環(huán)抱。其城市建設速度和擴展速度迅猛,2000年城鎮(zhèn)化率為54.96%,2010年時已經達到62.76%,熱島效應逐漸增強。下圖示意蘭州市某日熱島強度變化統(tǒng)計。讀圖,完成1~3題。
1.關于蘭州該日熱島效應的變化規(guī)律描述正確的是( )A.日出前后最強B.夜間強于白晝C.隨太陽高度變大減弱D.隨太陽高度變小增強
2.推測蘭州熱島效應最強的季節(jié)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從2000年至2010年期間,蘭州城市熱島效應逐漸增強的主要原因是( )①郊區(qū)面積增多?、诔菂^(qū)面積增大 ③郊區(qū)植被較少?、艹菂^(qū)熱源變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1題,由圖可知,蘭州市該日熱島強度最大的時刻是22時左右,22時不是日出前后,A錯誤;如圖所示在白天的熱島強度較低,在12時到14時附近甚至出現(xiàn)負值,而夜間熱島強度普遍較高,夜間強于白晝,B正確;圖示的熱島強度變化呈波動變化,而一天中的太陽高度不會呈現(xiàn)波動變化,所以蘭州該日熱島效應不會隨太陽高度變大減弱,也不會隨太陽高度變小增強,C、D錯誤。故選B。第2題,由上題分析得知蘭州的熱島效應夜間強于白晝,這說明氣溫越低相應的熱島效應越強,蘭州的四個季節(jié)中冬季氣溫最低,所以推測蘭州熱島效應最強的季節(jié)是冬季,D正確,A、B、C錯誤。故選D。第3題,2000年城鎮(zhèn)化率為54.96%,2010年時已經達到62.76%,這說明蘭州的城鎮(zhèn)化在這段時間里發(fā)展迅速,表現(xiàn)為郊區(qū)面積減少,城區(qū)面積擴張,城區(qū)熱源變多,排放的廢熱更多,熱島效應逐漸增強,②④正確,①錯誤;郊區(qū)人口稀少,植被相對較多,③錯誤。故選C。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內蒙古阿拉善高原西部,該沙漠東南部有一常年積水的大型湖泊,湖岸東側湖相沉積物比現(xiàn)代湖面高出數(shù)米。湖泊邊緣生長蘆葦、芨芨草等,湖盆邊緣仍有淡水出露,為今后治理沙漠提供條件。下圖表示5月26日和8月7日該湖表層水溫與該沙漠氣溫日變化。據此完成4~6題。
4.反映5月26日該湖周邊沙漠地帶氣溫日變化曲線的是( )A.①B.②C.③D.④5.8月7日該湖湖濱地區(qū)陸風轉為湖風的時間為( )A.0時前后B.7時前后C.10時前后D.17時前后6.沙漠的治理、自然保護區(qū)的建立對湖區(qū)周邊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可能是( )A.湖陸風減弱B.氣溫日較差增大C.空氣濕度減小D.湖相沉積物出露面積增大
解析 第4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8月份為夏季,5月份為春季,故8月7日該地平均氣溫高于5月26日,沙漠氣溫日較差肯定要大于湖泊。故①③表示8月7日,①表示沙漠,③表示湖泊;②④表示5月26日,②表示沙漠,④表示湖泊。故選B。第5題,據上題分析可知,8月7日主要看①和③兩條線,4時至10時沙漠氣溫低于湖泊,此時沙漠形成高壓,湖泊形成低壓,吹陸風;10時過后,沙漠氣溫高于湖泊,此時沙漠形成低壓,湖泊形成高壓,吹湖風。故陸風轉為湖風的時間出現(xiàn)在10時前后。故選C。第6題,沙漠的治理、自然保護區(qū)的建立使得陸地植被覆蓋率上升,下墊面比熱容變大,從而導致白天和夜晚湖泊和陸地的溫差都變小,氣壓差變小,氣壓梯度力減小,湖陸風減弱,A正確;陸地植被覆蓋率上升,氣溫日較差減小,空氣濕度增大,湖泊水位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漲,湖相沉積物出露面積不會增大,B、C、D錯誤。
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伊犁河谷位于我國新疆西北部(圖1),由于受西風影響,氣候溫和濕潤。每年5—9月以降雨為主,稱之為暖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以降雪為主,稱之為冷季。據多年統(tǒng)計,暖季山區(qū)降水量明顯高于河谷平原區(qū),而冷季山區(qū)和河谷平原區(qū)相差不大。圖2示意暖季和冷季降水量的時空統(tǒng)計。
(1)描述暖季伊犁河谷山區(qū)降水量的日變化特征。
(2)從大氣運動角度分析暖季山區(qū)降水量明顯高于河谷平原的原因。
(3)指出冷季河谷平原主要的降水類型,并簡述其形成過程。
降水量夜晚多于白天;降水量最大值主要在22時前后;降水量最小值主要在13時前后。
山地地形復雜,受山谷風和西風影響,濕潤氣流沿山坡抬升,易形成降水。
鋒面雨。冷季,河谷平原冷空氣聚集,形成冷氣團,與暖濕的西風相遇,暖濕氣流被迫抬升,氣溫降低,易形成降水。
解析 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暖季伊犁河谷山區(qū)降水量最大值主要在22時前后,降水量最小值主要在13時前后,降水量夜晚的數(shù)值明顯大于白天。第(2)題,由于受西風影響,氣候溫和濕潤,山地地形復雜,受山谷風和西風影響,濕潤氣流沿山坡抬升,易形成地形雨,故山區(qū)降水明顯高于河谷平原。第(3)題,冷季氣溫低,冷空氣密度大,河谷平原冷空氣聚集,形成冷氣團,西風從海洋吹來,為暖濕氣團,冷氣團與暖濕的西風相遇,暖濕氣流被迫抬升,氣溫降低,水汽凝結,形成鋒面雨。
考點二 大氣的水平運動
(2023江蘇鎮(zhèn)江實驗中學高三月考)下圖示意北半球某地區(qū)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分布狀況。據此完成1~2題。1.①點的風向是( )A.東北風B.西北風C.東南風D.北風2.②點對應的近地面天氣狀況很可能是( )A.晴朗B.陰雨C.高溫高壓D.低溫高壓
解析 第1題,讀圖根據等壓線數(shù)值判斷出此處為高空氣壓分布情況,確定出水平氣壓梯度力,根據所在半球為北半球,確定最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且沿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右偏,所以①點吹東北風。第2題,②點所在地高空處在高壓脊位置,根據高空和近地面氣壓狀況相反可以得出其近地面為低氣壓,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
湖陸風是發(fā)生在較大湖泊周圍,風向和風速存在明顯日變化的風。圖1為我國西北地區(qū)某湖泊及其西北側五個氣象觀測站的位置,圖2是五個觀測站不同季節(jié)的風速日變化曲線。其中“風速”是與簡化湖岸線垂直方向上的風速分量,正值表示觀測站測到的離岸方向,負值表示向岸方向,全日平均值為全天的平均風速,是認定湖風與陸風的風速標準。據此完成3~4題。
3.關于該地氣象觀測站測到的湖風,描述正確的是( )A.湖風為離岸方向,夜晚以湖風為主B.湖風為向岸方向,夜晚以湖風為主C.湖風為離岸方向,白天以湖風為主D.湖風為向岸方向,白天以湖風為主4.該湖西北側湖陸風強度的季節(jié)變化表現(xiàn)為( )A.春季湖風最弱,陸風最弱B.夏季湖風最強,陸風最強C.秋季湖風最弱,陸風最強D.冬季湖風最強,陸風最弱
解析 第3題,白天陸地氣溫高,氣壓低,湖區(qū)氣溫低,氣壓高,以湖風為主;晚上陸地氣溫低,氣壓高,湖區(qū)氣溫高,氣壓低,以陸風為主。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白天觀測站測到的大多為正值,晚上測到的大多為負值,根據材料信息“正值表示觀測站測到的離岸方向,負值表示向岸方向”可知,白天湖風為離岸方向,晚上陸風為向岸方向。第4題,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白天風速最大的季節(jié)是冬季,風速最小的季節(jié)是夏季;晚上風速最大的季節(jié)是夏季,風速最小的季節(jié)是冬季。據上題分析可知白天吹湖風,晚上吹陸風,所以湖風最強的季節(jié)是冬季,最弱的季節(jié)是夏季;陸風最強的季節(jié)是夏季,最弱的季節(jié)是冬季。
帽狀云是一種在山頂穩(wěn)定氣流和低水汽條件下形成的地形云,主要出現(xiàn)在高海拔地區(qū)的孤立高峰之上。位于青藏高原東緣的四川省最高峰——貢嘎山,因帽狀云多發(fā)已悄然成為中國“戴帽山”的典型。圖1為某攝影師在該山峰西坡附近拍攝到的帽狀云景觀,圖2為貢嘎山地形剖面圖。據此完成5~7題。
5.與東坡相比,攝影師在貢嘎山西坡拍攝到帽狀云的機會更多,主要原因是( )A.西坡風速較小B.東坡日照較少C.西坡降水較少D.東坡坡度較陡6.帽狀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氣溫迅速升高,大氣對流強烈?、趶娏夜蕊L上升,山頂形成云團?、蹚娏疑斤L下沉,導致帽檐下沉 ④高空下沉氣流,阻擋云團擴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帽狀云常出現(xiàn)在( )A.晴朗的白天B.晴朗的夜晚C.陰雨的白天D.陰雨的夜晚
解析 第5題,依據題中材料可知,帽狀云主要出現(xiàn)在高海拔地區(qū)的孤立高峰之上,需要有山頂穩(wěn)定氣流和低水汽兩個條件。貢嘎山為高海拔的孤立山峰,東坡對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形成阻擋作用,西坡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東西兩個方向的氣流都被貢嘎山阻擋,水汽的運動速度在貢嘎山頂減慢,形成穩(wěn)定的高空氣流;貢嘎山位于青藏高原東緣,西側高山多,這些高山對印度洋水汽阻擋作用強,因此貢嘎山西坡降水明顯小于東坡,能夠到達貢嘎山西坡的水汽比東坡要少,在西坡更容易形成低水汽條件,所以攝影師在貢嘎山西坡拍攝到帽狀云的機會更多,C正確;兩側氣流相遇,風速都減慢,A錯誤;帽狀云的形成與日照和坡度關系不大,B、D錯誤。故選C。
第6題,帽狀云的形成主要是谷風上升水汽凝結形成云,然后受到高空下沉氣流影響,周圍氣流很穩(wěn)定,阻止云團的擴散,云像一頂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頂上,形成幾乎靜止不動的帽狀云,②④正確;氣溫迅速升高,大氣對流強烈會使云向上空擴散,不會“戴”在山頂上形成帽狀云,①錯誤;山風下沉,水汽難以凝結,無法形成云,③錯誤。排除A、B、C,故選D。第7題,根據上題可知,帽狀云的形成主要是谷風上升水汽凝結形成的,白天盛行谷風,夜晚盛行山風,B、D錯誤;帽狀云是一種在山頂穩(wěn)定氣流和低水汽條件下形成的地形云,陰雨天水汽重,難形成,晴天易滿足低水汽條件,A正確,C錯誤。故選A。
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綠洲冷島效應”指干旱地區(qū)的綠洲區(qū)域,夏季氣溫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濕度比周邊大的特殊氣象效應。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對河西走廊的某綠洲和沙漠的氣溫觀測發(fā)現(xiàn),在7—8月天氣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會出現(xiàn)“綠洲冷島效應”。下圖示意該綠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溫度的變化。
(1)與6時相比,說明該日15時綠洲和沙漠間近地面風力的變化及其原因。
(2)分析“綠洲冷島效應”對綠洲農業(yè)的有利影響。
風力變大。綠洲和沙漠間地表溫差增大,近地面水平氣壓差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大。
“綠洲冷島效應”導致綠洲氣溫較低,抑制植物蒸騰和土壤水分蒸發(fā),節(jié)約農業(yè)灌溉用水;夜間氣溫低,抑制作物呼吸,減少有機質消耗,有利于提高產量。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與6時相比,該日15時綠洲和沙漠間氣溫差異大,因此綠洲和沙漠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所以風力會變大。第(2)題,“綠洲冷島效應”使綠洲氣溫始終低于附近的沙漠和戈壁,因此有利于減弱地表水分蒸發(fā)和植物的蒸騰作用,保持綠洲地區(qū)的土壤濕度,節(jié)約灌溉用水。夜間綠洲氣溫仍低于沙漠和戈壁,有利于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質消耗,從而增加農作物產量。
這是一份第2單元 從宇宙看地球環(huán)境 第3節(jié) 地球公轉的意義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課件+習題魯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文件包含第3節(jié)地球公轉的意義pptx、考點規(guī)范練6地球公轉的意義pptx、考點規(guī)范練5地球自轉的意義pptx、考點規(guī)范練6地球公轉的意義docx、考點規(guī)范練5地球自轉的意義docx等5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10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第4節(jié)第3講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課件魯教版,共5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內容索引,強基礎增分策略,增素能精準突破,研專項前沿命題,考題點睛,圖解如下,技能提升,培優(yōu)演練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單元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huán)境第4節(jié)第2講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課件魯教版,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內容索引,強基礎增分策略,增素能精準突破,研專項前沿命題,高產田所在地,考題點睛,考點二常見外力地貌,角度一河流地貌,思維流程第1題,第2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