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學生通過給蝸牛建個“家”,觀察蝸牛在“家”中的生活,知道蝸牛要生活在適宜的棲息地中,并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
2.學生知道動物必須生活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
科學探究目標
1.學生能夠較長時間飼養(yǎng)一種動物,并持續(xù)觀察動物的活動。
2.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觀察蝸牛的生命活動。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培養(yǎng)研究小動物的興趣,并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2.培養(yǎng)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觀察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過給蝸牛建個“家”,觀察蝸牛在“家”中的生活,知道蝸牛要生活在適宜的棲息地中,并在棲息地進行各種生命活動。
難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觀察蝸牛的生命活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蝸牛、菜葉、透明盒子、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聚焦問題
1.出示鳥窩、蜂巢、狗窩等圖片。
2.蝸牛的家是什么樣的呢?
3.想一想,要讓蝸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蝸牛的“家”應該是什么樣的?
4.揭示課題:給動物建個“家”
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
探索一:給蝸牛建個“家”
1.提問:蝸牛的“家”應該是什么樣的呢?別急,我們需要了解蝸牛的生活需要什么。
2.出示圖片,提問:你是不是在這些地方找到蝸牛的呢?請你回憶一下,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更容易找到蝸牛?(預設學生的回答:有吃的,有泥土,有伙伴,有水……)
3.進一步討論我們給蝸牛建的“家”應該是怎樣的?(預設學生的回答:能讓蝸牛四處爬;有吃的東西;要保持潮濕;能讓蝸牛生活又不讓它爬出去……)
4.學生在活動手冊上設計蝸牛的“家”,并用數(shù)字標出建“家”的順序。
5.展示自己的設計圖,相互評判并完善自己的設計。
6.小結(jié):我們都是優(yōu)秀的設計師,充分考慮了蝸牛對環(huán)境的要求?,F(xiàn)在就讓我們按自己完善后的設計,給蝸牛建一個“家”吧!建好后,可以將蝸牛輕輕地搬到新“家”,看看它能不能在新“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探索二:觀察蝸牛怎么吃菜葉
1.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蝸牛是怎樣吃菜葉的?
2.播放視頻:蝸牛吃菜葉。
3.用手勢來模仿蝸牛吃菜葉的樣子。
4.組織匯報。讓一名學生向全班同學說一說蝸牛是怎樣吃菜葉的,其他學生補充或質(zhì)疑。
5.介紹蝸牛的“齒舌”。
三、深入研討,建構(gòu)認識
1.觀察蝸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葉等食物,觀察蝸牛是怎樣進食的。
2.給學生一段時間,他們會有新的、有趣的發(fā)現(xiàn),例如蝸牛吃食物時嘴巴和觸角的動作,菜葉上留下了爬過的痕跡、吃過的痕跡等等。
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
1.螞蟻的家什么樣?
2.螞蟻愛吃甜食,我們可以跟著搬運食物的螞蟻找到并觀察它們的家。
【板書設計】
2.4 給動物建個“家”
蝸牛的“家”(班級記錄單)
日期:
(1)能讓蝸牛四處爬。
(2)有愛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濕。
(4)能讓蝸牛生活又不讓它爬出去。
(5)不能被陽光直射。
……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4.給動物建個“家”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資源,注意事項,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一年級下冊4.給動物建個“家”教案,共4頁。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級下冊4.給動物建個“家”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