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實驗藥品】高錳酸鉀【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裝置】反應物狀態(tài)為__________,反應條件為__________,選擇固體加熱制氣裝置。注意:a.裝置中的導管剛露出橡皮塞即可,不可太長,否則不利于氣體的導出。b.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造成試管炸裂。?
【操作步驟】針對反應裝置與排水法組合:按下圖連接儀器→查→裝→定→點→收→移→熄。1.查: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導管__________________,雙手緊握試管,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裝置氣密性好。?2.裝:裝入藥品,并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錳酸鉀粉末隨氣流進入導
3.定:重新固定裝置。4.點:點燃酒精燈開始加熱(要進行預熱)。5.收:收集氣體。應當?shù)鹊絖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再收集氣體,否則收集到的氣體不純。?6.移:將導管移出水面。停止反應時,應先把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熄滅酒精燈,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熄:熄滅酒精燈。
 水槽內的水回流造成試管炸裂 
【檢驗與驗滿】1.檢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該氣體為氧氣。?2.驗滿:排水集氣法的驗滿: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氣體收集滿。?向上排空氣法的驗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氣瓶口,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氣體已集滿。?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復燃 
 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 
【氣體干燥和凈化】如圖,所制取的氧氣中常含有水蒸氣,可用濃硫酸去除。
【氣體體積測量】將氣體從a端通入如圖所示裝置,量筒內水的體積即為生成的氧氣體積,其中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氧氣溶于水,減少測量誤差。而植物油上方原有空氣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用彈簧夾夾住導管出口,向長頸漏斗中加水,
若長頸漏斗中形成穩(wěn)定液柱,說明裝置氣密性好 
 可隨時添加液體藥品 
二、氧氣的性質1.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到發(fā)紅,插入實驗收集到的氧氣中,觀察木炭在氧氣里燃燒的現(xiàn)象,燃燒停止后,取出坩堝鉗,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實驗現(xiàn)象:①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時持續(xù)__________;②木炭在氧氣中______________,并發(fā)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2.點燃系在螺旋狀鐵絲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盡時,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瓶中預先加有少量水)。觀察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鐵絲在氧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問題與交流】1.針對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的裝置,檢驗裝置氣密性時,除了用手緊握的方法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提示:可使用熱毛巾捂住試管;使用針筒往裝置內推氣,松手后,觀察針筒的活塞是否能恢復到原來的位置等。2.如果某同學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氣不純,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中有殘留的氣泡;不等導管口的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就開始收集……3.把紅熱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時,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提示:使瓶內的氧氣充分參加反應。
4.試分析實驗時常常將鐵絲盤成螺旋狀且底端系一根火柴的原因?提示:鐵絲盤成螺旋狀的目的是增大鐵絲的受熱面積,鐵絲底端系一根火柴是利用火柴燃燒放出的熱量預熱并引燃鐵絲。
例:如圖1是初中化學的幾種常用儀器,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1)寫出儀器G的名稱:__________。?(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應選用的儀器是BD和________(填字母),檢驗氧氣已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
(3)用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該原理實驗時應選用的儀器是CD和________(填字母),還缺少的儀器是試管和____________(填儀器名稱),還缺少的用品是____________。?(4)小明為了用圖2裝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氣,裝置接口連接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設計與進行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有如下操作步驟:①加熱;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裝入高錳酸鉀,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⑤從水槽中取出導管;⑥熄滅酒精燈;⑦拆洗儀器清理實驗臺。其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③②①④⑤⑥⑦  B.②③①④⑥⑤⑦C.③②①④⑥⑤⑦  D.②③①④⑤⑥⑦
2.如圖所示,在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實驗中,收集完氧氣后,反應還在繼續(xù)進行。小明認為,這個裝置不能有效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造成了藥品的浪費,請你幫助小明對該實驗裝置加以改進或設計新的簡易實驗裝置解決這個問題。
提示:可從下列用品中選取,也可自選其他儀器。請你至少寫出兩種方案: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長頸漏斗改用分液漏斗 
 將長頸漏斗改用注射器 
◆交流與評估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在制取氧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水槽中水變成紅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管口沒有放棉花,高錳酸鉀粉末沿著導管進入水槽 

相關課件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主題一 第一講 化學學科本質與實驗基本技能 課件:

這是一份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主題一 第一講 化學學科本質與實驗基本技能 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導航,核心腦圖·整合,知識清單·必備,物質的種類不變,分子的種類,化學變化,助燃性,12mL,鋪滿試管底部,用手接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主題一 第三講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課件:

這是一份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主題一 第三講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課件,共2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導航,核心腦圖·整合,知識清單·必備,高頻考點·研析,真題模擬·精練,水和氧氣,成碳酸鋇白色沉淀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主題五 第十講 化學與能源 課件:

這是一份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主題五 第十講 化學與能源 課件,共3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導航,核心腦圖·整合,知識清單·必備,可燃性,空氣或氧氣,足夠大的接觸面積,高頻考點·研析,煤或石油,1∶2,溫室效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實驗8 燃燒條件的探究 課件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實驗8 燃燒條件的探究 課件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實驗7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課件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實驗7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課件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實驗6 常見酸、堿的化學性質 課件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實驗6 常見酸、堿的化學性質 課件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實驗3 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 課件

2024貴州中考一輪復習 人教版化學 教材基礎復習 實驗3 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 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