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
4.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2的黃色圓粒中,只有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是雜合子,其他的都是純合子( )
5.非等位基因的遺傳都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
6.測交和自交都可以用來判斷某一顯性個體的基因型和一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 )
7.一個雜合子自交,若其后代中隱性個體沒有繁殖能力,但能夠正常生長。則F1自交后代中有繁殖能力的個體占5/6;F1自由交配后代中有繁殖能力的個體占8/9.( )
8.不斷提高小麥抗?。@性)品種純度最簡便的方法是自交;鑒定一只白羊(顯性)是否純種的一般方法是測交。( )
9.孟德爾自由組合定律普遍適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藍藻等各種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
10.減Ⅰ后期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隨著精卵細胞的自由結合而自由組合。( )
11.測交后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可反映待測個體所產生的配子類型及其比例。孟德爾雜交實驗F2的3:1性狀分離比一定依賴于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
12.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當I存在時,B、b均不表現深顏色而表現為白色?,F有褐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雜交,產生的F1中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則F2中黑色∶白色為4∶1。( )
13.“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屬于假說內容( )
14.在減數分裂Ⅰ中,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配對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分別向細胞兩極移動。(必修2 P20)( )
15.有性生殖的同一雙親后代必然呈現多樣性,有利于生物適應多變的自然環(huán)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必修2 P27)( )
16.人的精子中有23條染色體,那么人的神經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卵細胞中分別有染色體46、46、23條,染色單體0、92、0條( )
17.細胞內染色體上的基因發(fā)生互換后一定會造成姐妹染色單體上存在等位基因( )
18.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XbXbY(色盲)的兒子。如果異常的原因是夫婦中的一方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發(fā)生了一次差錯之故,則這次差錯一定發(fā)生在父方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過程中。( )
19.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某種變化,使得一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上的基因分別為A、a,則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fā)生的這種變化可能是基因突變,也可能是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 )
20.摩爾根在實驗室培養(yǎng)的雄果蠅中首次發(fā)現了白眼性狀,該性狀來自基因重組( )
21.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同時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別由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所引起。( )
22.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遺傳的特點是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必修2 P37) ( )
23.攜帶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個體一定患遺傳病,不攜帶致病基因的個體一定不患遺傳病( )
24.近親結婚的雙方攜帶的致病基因較其他人多,因此近親結婚會增加后代遺傳病的發(fā)病率( )
25.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交配,子代雌、雄果蠅都表現紅眼,這些雌雄果蠅交配產生的后代中,紅眼雄果蠅占1/4,白眼雄果蠅占1/4,紅眼雌果蠅占1/2。由此可推知眼色和性別表現自由組合( )
26.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中不遵循孟德爾定律,但表現伴性遺傳的特點。 ( )
27.DNA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必修2 P56) ( )
28.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減法原理”。(必修2 P46) ( )
29.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質量較輕的T2噬菌體顆粒,而離心管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腸桿菌。(必修2 P45) ( )
30.格里菲思實驗可以推斷,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的DNA促使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必修2 P43) ( )
31.一條不含32P標記的雙鏈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原料中經過n次復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為2n—2。( )
32.DNA分子復制過程中的解旋在細胞核中進行,復制在細胞質中進行( )
33.每個DNA分子中,都是堿基數=磷酸數=脫氧核苷酸數=脫氧核糖數( )
34.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是DNA,細胞質內的遺傳物質是RNA( )
35.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
36.煙草的遺傳物質為RNA。人體內的核酸含有8 種核苷酸,新冠病毒含4 種核苷酸,噬菌體含4種核苷酸。人體內的遺傳物質含4 種核苷酸。( )
37.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成的長鏈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38.把培養(yǎng)在輕氮(14N)中的大腸桿菌,轉移到含有重氮(15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細胞分裂一次后,再放回14N 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細胞又分裂一次,此時每個大腸桿菌細胞中的DNA 是1/2 輕氮型,1/2 中間型。( )
39.已知某雙鏈DNA分子的一條鏈中(A+C)/(T+G)=0.25,(A+T)/(G+C)=0.25,則同樣是這兩個比例在該DNA分子的另一條鏈中的比值為4與0.25,在整個DNA分子中是1與0.25。( )
40.艾弗里和赫爾希等人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的共同思路是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去觀察它們的作用。( )
41.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DNA分子通過復制,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遞給子代,從而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 ( )
42.細胞膜、細胞質基質中負責轉運氨基酸的載體都是蛋白質。( )
43.少數生物(如一些RNA病毒)的遺傳信息可以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必修2 P69)( )
44.核糖體沿mRNA移動,讀取下一個密碼子,原位點1的tRNA離開核糖體,原位點2的tRNA進入位點1,一個新的攜帶氨基酸的tRNA進入位點2,繼續(xù)肽鏈的合成。(必修2 P68)( )
45.通常,一個mRNA分子可以相繼續(xù)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一條肽鏈的合成。(必修2 P69)( )
46.tRNA的種類很多,但是每種tRNA只能識別并轉運一種氨基酸,一種氨基酸也只能由一種tRNA轉運。(必修2 P67)( )
47.人工制成的CUCUCUCU??????可形成由3種氨基酸構成的多肽鏈。( )
48.翻譯的實質是將mRNA的堿基序列翻譯為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必修2 P66)( )
49.一個DNA分子可以通過轉錄產生多個不同的RNA分子。( )
50.轉錄與DNA復制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且配對的方式相同。( )
51.RNA能在細胞內傳遞遺傳信息,也能攜帶氨基酸。( )
52.一個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轉錄是以基因的一條鏈為模板的。( )
53.生物體的一種性狀有時受到多個基因的影響。( )
54.表觀遺傳時基因中的堿基序列發(fā)生了改變。( )
55.表觀遺傳現象比較少見,還能普遍存在于生物體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 )
56.基因只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
57.衰老細胞內染色質固縮影響DNA復制和轉錄。( )
58.在一個成年人的神經細胞中,只有轉錄與翻譯過程,沒有DNA 的復制過程。( )
59.人體的不同細胞中,mRNA 種類存在差異,但tRNA 種類沒有差異;蛋白質種類存在差異,但是核基因種類沒有差異。( )
60.堿基間的互補配對現象可能發(fā)生在染色體、核糖體、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等結構中。( )
61.某細胞中,所有的mRNA 在還未完成轉錄時,已有核糖體與之結合,并翻譯合成蛋白質,則該細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細胞。( )
62.“中心法則”中DNA復制、RNA逆轉錄的原料相同,但模板不同,DNA轉錄與翻譯無論模板,還是原料均不相同。( )
63.一條DNA 與RNA 的雜交分子,其DNA 單鏈含A、T、G、C 4 種堿基,則該雜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 種,堿基5 種;在非人為控制條件下,該雜交分子一定是在轉錄的過程中形成的。( )
64.抗生素可用于治療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的原因:抗生素通過干擾細菌核糖體的形成,或阻止tRNA與mRNA的結合,來干擾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細菌的生長。( )
65.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表現為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等位基因。(必修2 P83) ( )
66.基因突變產生的等位基因,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從而使種群中出現多種多樣可遺傳的變異類型。(必修2 P112) ( )
67.人類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的判斷只能通過調查的方法,而其他動物和植物可以通過雜交或自交實驗后統計分析的方法( )
68.二倍體西瓜幼苗的基因型為Aa,則用秋水仙素處理后形成的四倍體為純合子( )
69.秋水仙素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不能正常分裂,所以細胞不能分裂,從而使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 )
70.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現在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fā)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
71.人類遺傳病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是生下來就有的疾病( )
72.輻射能損傷DNA的結構,提高基因的突變率。( )
7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但只有真核生物能發(fā)生染色體變異( )
74.生物體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一定能夠遺傳給后代。 ( )
75.人工誘變所引起的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的變異都是有利的。 ( )
76.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1三體綜合征是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
77.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對于各種人類遺傳病的診治和預防都具有重要意義( )
78.人的性染色體變異后XXY三體發(fā)育成男性,但果蠅的XXY三體發(fā)育成雌性,結合人和果蠅的性染色體組成產生的遺傳效應可以判斷,人和果蠅性別決定差異在于人的性別取決于是否含有X染色體,果蠅的性別取決于X染色體數目( )
79.一個家庭中,父親是色覺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控制)患者,母親的表現型正常,他們卻生了一個手指正常但患紅綠色盲的孩子。父親的精子不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
80.鐮刀型細胞貧血癥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
81.四倍體與二倍體雜交,產生三倍體屬于基因重組。( )
82.基因突變一般是微小突變,其對生物體影響較小,而染色體結構變異是較大的變異,其對生物體影響較大( )
83.一般來說,只有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的突變才能通過配子遺傳給下一代( )
84.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細胞的癌變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細胞的凋亡是細胞生存環(huán)境惡化的結果( )
85.原癌基因突變促使細胞癌變,抑癌基因突變抑制細胞癌變( )
86.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無論是同源染色體還是非同源染色體間都可能發(fā)生部分的交叉互換,這種交換屬于基因重組( )
87.人類的所有遺傳病都可用孟德爾定律進行遺傳病分析。( )
88.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tài)、結構、行為等特征?;茄芯可镞M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必修2 P100) ( )
89.DNA分子雜交技術可以比較不同種生物DNA分子的差異,不同生物的DNA分子雜交形成的雜合雙鏈區(qū)越多,說明兩種生物親緣關系越近。______
90.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支持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的說法。( )
91.從以種群為單位,發(fā)展到以生物個體為基本單位,形成了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必修2 P109) ( )
92.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單細胞生物,進行無氧呼吸。( )
93.害蟲會產生抗藥性是因為農藥誘導害蟲產生了抗藥性突變之故。( )
94.假設某植物種群非常大,可以隨機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基因不產生突變??共』騌對感病基因r為完全顯性。現種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開花和結果,而感病植株在開花前全部死亡,則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1/16。( )
95.生殖隔離一定導致形成新物種,不同物種一定存在生殖隔離;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進化一定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 )
96.自然情況下,突變、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都會直接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 )
97.現代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
98.種群中若基因頻率(A、a)不變,則基因型頻率(AA、Aa、aa)也不變。( )
99.某縣城有20000人,男女比例約為1∶1,女性血友病患者有1600人,人群中一正常女性與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為2/7( )
100.新物種形成一定是長期地理隔離后達到生殖隔離( )
必修二《遺傳與進化》
1.“F1的短毛雌兔與長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長毛兔”體現出了性狀分離現象( )
2.“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則測交后代會出現高莖和矮莖兩種性狀,且高莖和矮莖的數量比接近1∶1”屬于演繹推理內容( )
3.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
4.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2的黃色圓粒中,只有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是雜合子,其他的都是純合子( )
5.非等位基因的遺傳都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
6.測交和自交都可以用來判斷某一顯性個體的基因型和一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 )
7.一個雜合子自交,若其后代中隱性個體沒有繁殖能力,但能夠正常生長。則F1自交后代中有繁殖能力的個體占5/6;F1自由交配后代中有繁殖能力的個體占8/9.( )
8.不斷提高小麥抗?。@性)品種純度最簡便的方法是自交;鑒定一只白羊(顯性)是否純種的一般方法是測交。( )
9.孟德爾自由組合定律普遍適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藍藻等各種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
10.減Ⅰ后期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隨著精卵細胞的自由結合而自由組合。( )
11.測交后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可反映待測個體所產生的配子類型及其比例。孟德爾雜交實驗F2的3:1性狀分離比一定依賴于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
12.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當I存在時,B、b均不表現深顏色而表現為白色?,F有褐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雜交,產生的F1中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則F2中黑色∶白色為4∶1。( )
13.“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屬于假說內容( )
14.在減數分裂Ⅰ中,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配對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分別向細胞兩極移動。(必修2 P20)( )
15.有性生殖的同一雙親后代必然呈現多樣性,有利于生物適應多變的自然環(huán)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必修2 P27)( )
16.人的精子中有23條染色體,那么人的神經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卵細胞中分別有染色體46、46、23條,染色單體0、92、0條( )
17.細胞內染色體上的基因發(fā)生互換后一定會造成姐妹染色單體上存在等位基因( )
18.一對表現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XbXbY(色盲)的兒子。如果異常的原因是夫婦中的一方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發(fā)生了一次差錯之故,則這次差錯一定發(fā)生在父方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過程中。( )
19.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某種變化,使得一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上的基因分別為A、a,則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發(fā)生的這種變化可能是基因突變,也可能是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 )
20.摩爾根在實驗室培養(yǎng)的雄果蠅中首次發(fā)現了白眼性狀,該性狀來自基因重組( )
21.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同時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別由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所引起。( )
22.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遺傳的特點是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必修2 P37) ( )
23.攜帶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個體一定患遺傳病,不攜帶致病基因的個體一定不患遺傳病( )
24.近親結婚的雙方攜帶的致病基因較其他人多,因此近親結婚會增加后代遺傳病的發(fā)病率( )
25.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交配,子代雌、雄果蠅都表現紅眼,這些雌雄果蠅交配產生的后代中,紅眼雄果蠅占1/4,白眼雄果蠅占1/4,紅眼雌果蠅占1/2。由此可推知眼色和性別表現自由組合( )
26.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中不遵循孟德爾定律,但表現伴性遺傳的特點。 ( )
27.DNA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必修2 P56) ( )
28.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減法原理”。(必修2 P46) ( )
29.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質量較輕的T2噬菌體顆粒,而離心管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腸桿菌。(必修2 P45) ( )
30.格里菲思實驗可以推斷,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的DNA促使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必修2 P43) ( )
31.一條不含32P標記的雙鏈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原料中經過n次復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為2n—2。( )
32.DNA分子復制過程中的解旋在細胞核中進行,復制在細胞質中進行( )
33.每個DNA分子中,都是堿基數=磷酸數=脫氧核苷酸數=脫氧核糖數( )
34.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是DNA,細胞質內的遺傳物質是RNA( )
35.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
36.煙草的遺傳物質為RNA。人體內的核酸含有8 種核苷酸,新冠病毒含4 種核苷酸,噬菌體含4種核苷酸。人體內的遺傳物質含4 種核苷酸。( )
37.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成的長鏈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38.把培養(yǎng)在輕氮(14N)中的大腸桿菌,轉移到含有重氮(15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細胞分裂一次后,再放回14N 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細胞又分裂一次,此時每個大腸桿菌細胞中的DNA 是1/2 輕氮型,1/2 中間型。( )
39.已知某雙鏈DNA分子的一條鏈中(A+C)/(T+G)=0.25,(A+T)/(G+C)=0.25,則同樣是這兩個比例在該DNA分子的另一條鏈中的比值為4與0.25,在整個DNA分子中是1與0.25。( )
40.艾弗里和赫爾希等人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的共同思路是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去觀察它們的作用。( )
41.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DNA分子通過復制,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遞給子代,從而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 ( )
42.細胞膜、細胞質基質中負責轉運氨基酸的載體都是蛋白質。( )
43.少數生物(如一些RNA病毒)的遺傳信息可以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必修2 P69)( )
44.核糖體沿mRNA移動,讀取下一個密碼子,原位點1的tRNA離開核糖體,原位點2的tRNA進入位點1,一個新的攜帶氨基酸的tRNA進入位點2,繼續(xù)肽鏈的合成。(必修2 P68)( )
45.通常,一個mRNA分子可以相繼續(xù)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一條肽鏈的合成。(必修2 P69)( )
46.tRNA的種類很多,但是每種tRNA只能識別并轉運一種氨基酸,一種氨基酸也只能由一種tRNA轉運。(必修2 P67)( )
47.人工制成的CUCUCUCU??????可形成由3種氨基酸構成的多肽鏈。( )
48.翻譯的實質是將mRNA的堿基序列翻譯為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必修2 P66)( )
49.一個DNA分子可以通過轉錄產生多個不同的RNA分子。( )
50.轉錄與DNA復制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且配對的方式相同。( )
51.RNA能在細胞內傳遞遺傳信息,也能攜帶氨基酸。( )
52.一個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轉錄是以基因的一條鏈為模板的。( )
53.生物體的一種性狀有時受到多個基因的影響。( )
54.表觀遺傳時基因中的堿基序列發(fā)生了改變。( )
55.表觀遺傳現象比較少見,還能普遍存在于生物體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 )
56.基因只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
57.衰老細胞內染色質固縮影響DNA復制和轉錄。( )
58.在一個成年人的神經細胞中,只有轉錄與翻譯過程,沒有DNA 的復制過程。( )
59.人體的不同細胞中,mRNA 種類存在差異,但tRNA 種類沒有差異;蛋白質種類存在差異,但是核基因種類沒有差異。( )
60.堿基間的互補配對現象可能發(fā)生在染色體、核糖體、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等結構中。( )
61.某細胞中,所有的mRNA 在還未完成轉錄時,已有核糖體與之結合,并翻譯合成蛋白質,則該細胞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細胞。( )
62.“中心法則”中DNA復制、RNA逆轉錄的原料相同,但模板不同,DNA轉錄與翻譯無論模板,還是原料均不相同。( )
63.一條DNA 與RNA 的雜交分子,其DNA 單鏈含A、T、G、C 4 種堿基,則該雜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 種,堿基5 種;在非人為控制條件下,該雜交分子一定是在轉錄的過程中形成的。( )
64.抗生素可用于治療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的原因:抗生素通過干擾細菌核糖體的形成,或阻止tRNA與mRNA的結合,來干擾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細菌的生長。( )
65.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表現為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等位基因。(必修2 P83) ( )
66.基因突變產生的等位基因,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從而使種群中出現多種多樣可遺傳的變異類型。(必修2 P112) ( )
67.人類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的判斷只能通過調查的方法,而其他動物和植物可以通過雜交或自交實驗后統計分析的方法( )
68.二倍體西瓜幼苗的基因型為Aa,則用秋水仙素處理后形成的四倍體為純合子( )
69.秋水仙素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不能正常分裂,所以細胞不能分裂,從而使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 )
70.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現在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fā)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
71.人類遺傳病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是生下來就有的疾病( )
72.輻射能損傷DNA的結構,提高基因的突變率。( )
7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但只有真核生物能發(fā)生染色體變異( )
74.生物體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一定能夠遺傳給后代。 ( )
75.人工誘變所引起的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的變異都是有利的。 ( )
76.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1三體綜合征是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
77.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對于各種人類遺傳病的診治和預防都具有重要意義( )
78.人的性染色體變異后XXY三體發(fā)育成男性,但果蠅的XXY三體發(fā)育成雌性,結合人和果蠅的性染色體組成產生的遺傳效應可以判斷,人和果蠅性別決定差異在于人的性別取決于是否含有X染色體,果蠅的性別取決于X染色體數目( )
79.一個家庭中,父親是色覺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控制)患者,母親的表現型正常,他們卻生了一個手指正常但患紅綠色盲的孩子。父親的精子不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
80.鐮刀型細胞貧血癥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
81.四倍體與二倍體雜交,產生三倍體屬于基因重組。( )
82.基因突變一般是微小突變,其對生物體影響較小,而染色體結構變異是較大的變異,其對生物體影響較大( )
83.一般來說,只有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的突變才能通過配子遺傳給下一代( )
84.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細胞的癌變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細胞的凋亡是細胞生存環(huán)境惡化的結果( )
85.原癌基因突變促使細胞癌變,抑癌基因突變抑制細胞癌變( )
86.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無論是同源染色體還是非同源染色體間都可能發(fā)生部分的交叉互換,這種交換屬于基因重組( )
87.人類的所有遺傳病都可用孟德爾定律進行遺傳病分析。( )
88.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tài)、結構、行為等特征?;茄芯可镞M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必修2 P100) ( )
89.DNA分子雜交技術可以比較不同種生物DNA分子的差異,不同生物的DNA分子雜交形成的雜合雙鏈區(qū)越多,說明兩種生物親緣關系越近。______
90.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支持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的說法。( )
91.從以種群為單位,發(fā)展到以生物個體為基本單位,形成了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必修2 P109) ( )
92.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單細胞生物,進行無氧呼吸。( )
93.害蟲會產生抗藥性是因為農藥誘導害蟲產生了抗藥性突變之故。( )
94.假設某植物種群非常大,可以隨機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基因不產生突變??共』騌對感病基因r為完全顯性?,F種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開花和結果,而感病植株在開花前全部死亡,則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1/16。( )
95.生殖隔離一定導致形成新物種,不同物種一定存在生殖隔離;新物種產生一定存在進化,進化一定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 )
96.自然情況下,突變、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都會直接導致基因頻率的改變。( )
97.現代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
98.種群中若基因頻率(A、a)不變,則基因型頻率(AA、Aa、aa)也不變。( )
99.某縣城有20000人,男女比例約為1∶1,女性血友病患者有1600人,人群中一正常女性與一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為2/7( )
100.新物種形成一定是長期地理隔離后達到生殖隔離( )
參考答案:
1.錯誤
【詳解】性狀分離是指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F1的短毛雌兔與長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長毛兔”沒有體現出性狀分離現象,因此該說法錯誤。
2.正確
【詳解】“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則測交后代會出現高莖和矮莖兩種性狀,且高莖和矮莖的數量比接近1∶1”屬于演繹推理內容,正確。
3.錯誤
【詳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錯誤。
4.錯誤
【詳解】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2的黃色圓粒中,YyRr、YYRr、YyRR均為雜合子,該說法錯誤。
5.錯誤
【詳解】 正確的說法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非等位基因,既有非在于非同源染色體的上,也有存在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也就是在同一條染色體上不同位置的基因都是非等位基因;
在同一條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是不能自由組合的,只有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才會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
6.錯誤
【解析】略
7.正確
【解析】略
8.正確
【解析】略
9.錯誤
【解析】略
10.錯誤
【解析】略
11.正確
【解析】略
12.錯誤
【解析】略
13.正確
【解析】略
14.正確
【詳解】在減數分裂Ⅰ中,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配對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分別向細胞兩極移動,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本說法正確。
15.正確
【詳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減數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體組合具有多樣性,導致了不同配子遺傳物質的差異,加上受精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同一雙親的后代必然呈現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有利于生物適應多變的自然環(huán)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體現了有性生殖的優(yōu)越性。
正確。
16.正確
【詳解】人的體細胞中含有46條染色體,精子是經過減數分裂產生的,因此,精子中有23條染色體,那么人的神經細胞作為體細胞,其中含有的染色體數目為46條,染色單體數目為0;初級精母細胞是精原細胞經過DNA復制后產生的,該細胞中含有46條染色體、92條染色單體,卵細胞也是由體細胞經過減數分裂產生的,其中含有的染色體數目為23條、染色單體0條,正確。
17.錯誤
【詳解】若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上存在的是相同基因,則即使發(fā)生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也不會造成姐妹染色單體上存在等位基因,故錯誤。
18.錯誤
【解析】略
19.錯誤
【解析】略
20.錯誤
【詳解】摩爾根在實驗室培養(yǎng)的雄果蠅中首次發(fā)現了白眼性狀,該性狀是在群體中首次觀察到,是新的突變性狀,來自基因突變。故說法錯誤。
21.√
【詳解】基因分離是指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基因自由組合指的是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由此可知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同時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別由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所引起。故正確。
22.正確
【詳解】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特點: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都患病,正常女性的父親和兒子都正常,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也是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
正確。
23.錯誤
【詳解】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一定患遺傳病,如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中Aa個體是正常的;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也有可能患遺傳病,如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故該敘述錯誤。
24.錯誤
【詳解】近親結婚的雙方攜帶的致病基因不一定較其他人多,而是子女中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要比非近親婚配者高得多,這是由于他們來自共同的祖先,往往具有某種共同的基因,因此這句話是錯誤的。
25.錯誤
【解析】略
26.錯誤
【詳解】X和Y是一對性染色體,減數分裂時也會分離,所以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中也遵循孟德爾定律,即上述說法錯誤。
27.正確
【詳解】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精確的模板,這是DNA分子能準確復制的原因之一;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也保證了DNA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本說法正確。
28.正確
【詳解】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減法原理”,其中“加法原理”是人為添加某種影響因素;“減法原理”是人為去除某種因素,本說法正確。
29.正確
【詳解】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需要有攪拌和離心兩個重要過程: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實驗中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T2噬菌體顆粒,而離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腸桿菌。本說法正確。
30.錯誤
【分析】格里菲思實驗可以推斷,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促使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
【詳解】格里菲思通過實驗得出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促使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該說法錯誤。
31.錯誤
【詳解】一條不含32P標記的雙鏈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脫氧核苷酸原料中經過n次復制后,產生的子代DNA的數目為2n個,由于DNA復制過程中的原料帶有32P標記,因而形成的DNA分子中均含有32P,其中只有兩個DNA分子還含有31P,錯誤。
32.錯誤
【詳解】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復制過程主要在細胞核中完成,該過程中的解旋和復制均在細胞核中進行,錯誤。
33.√
【詳解】DNA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DNA是由脫氧核糖核苷酸組成,每分子脫氧核糖核苷酸含有一分子堿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脫氧核糖。每個DNA分子中,都是堿基數=磷酸數=脫氧核苷酸數=脫氧核糖數。故說法正確。
34.錯誤
【詳解】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是DNA,細胞質內的遺傳物質也是DNA(主要存在于線粒體或葉綠體),故說法錯誤。
35.正確
【解析】略
36.錯誤
【解析】略
37.正確
【解析】略
38.正確
【解析】略
39.√
【詳解】由DNA分子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可知,一條鏈上的A與另一條鏈上的T相等,一條鏈上的G與另一條鏈上的C相等,因此DNA分子兩條單鏈上的(A+C)/(T+G)的值互為倒數,兩條單鏈上的(A+T)/(C+G)的值相等,且與雙鏈DNA分子中的該比值相同,在雙鏈DNA分子中(A+C)/(T+G)=1。如果某雙鏈DNA分子的一條鏈中(A+C)/(T+G)=0.25,(A+T)/(G+C)=0.25,則同樣是這兩個比例在該DNA分子的另一條鏈中的比例為4與0.25,在整個DNA分子中是(A+C)/(T+G)=1,整個DNA分子中(A+T)/(G+C)=(A1+T1+A2+T2)÷(G1+G2+C1+C2)=(A1+T1)÷(G1+C1)=(A2+T2)÷(G2+C2)=0.25。正確。
40.√
【分析】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設計思路是:把S型細菌中的物質分開,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就可以證明何種物質是“轉化因子”。
【詳解】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將S型細菌的DNA、蛋白質、糖類、脂質等物質分別與R型細菌混合,然后觀察培養(yǎng)皿中細菌的轉化情況。即實驗設計思路是設法將DNA與蛋白質等物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觀察其作用。正確。
41.√
【詳解】遺傳信息儲存在DNA中,遺傳信息通過親代DNA分子的復制傳遞給子代,從而保持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故上述說法是正確的。
42.錯誤
【詳解】細胞膜上轉運氨基酸的載體是蛋白質,但細胞質基質中負責轉運氨基酸的是tRNA,tRNA屬于核酸。
故錯誤。
43.正確
【詳解】在某些RNA病毒的增殖中,遺傳信息可以從RNA流向RNA,在某些逆轉錄病毒的增殖中,遺傳信息可以從RNA流向DNA。
故正確。
44.正確
【詳解】核糖體與mRNA結合,結合部位會形成2個tRNA的結合位點;然后核糖體沿著mRNA移動,讀取起始密碼子后,第1個tRNA攜帶相應氨基酸,通過與mRNA的堿基發(fā)生互補配對,進入位點1,開始了蛋白質的合成,核糖體沿mRNA移動,讀取下一個密碼子,原位點1的tRNA離開核糖體,原位點2的tRNA進入位點1,一個新的攜帶氨基酸的tRNA進入位點2,繼續(xù)肽鏈的合成。
故正確。
45.錯誤
【詳解】一個mRNA上連接多個核糖體叫做多聚核糖體,多聚核糖體形成可同時進行多條相同肽鏈的合成,可以使少量mRNA能迅速合成較多的蛋白質。
故錯誤。
46.錯誤
【詳解】每種tRNA只能識別并轉運一種氨基酸,但密碼子有簡并性,所以每種氨基酸不一定只由一種tRNA轉運。
故錯誤。
47.錯誤
【詳解】人工制成的CUCUCUCU……這樣的多核苷酸鏈,只能形成2種氨基酸(UCU亮氨酸、CUC絲氨酸)構成的多肽鏈,故錯誤。
48.正確
【詳解】翻譯過程以氨基酸為原料,以轉錄過程產生的mRNA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產生多肽鏈,通過翻譯將mRNA中的堿基序列翻譯為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故正確。
49.正確
【詳解】一個DNA分子上有多個基因,不同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不同,并且每個基因可以發(fā)生多次轉錄,因此一個DNA分子經過轉錄可以形成多個多種mRNA分子,這句話是正確的。
50.錯誤
【詳解】DNA的復制和轉錄所遵循的堿基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DNA復制過程中,存在A-T、G-C;轉錄過程中存在A-U、T-A、G-C,配對方式不完全相同,這句話是錯誤的。
51.正確
【詳解】RNA包括mRNA、tRNA和rRNA三種,其中mRNA能傳遞遺傳信息,tRNA能攜帶氨基酸,故正確。
52.正確
【詳解】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個DNA分子有很多個基因,轉錄時是以基因的一條鏈為模板進行,故正確。
53.正確
【詳解】基因與性狀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生物體的一種性狀有時受到多個基因的影響。故正確。
54.錯誤
【詳解】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fā)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叫做表觀遺傳,故錯誤。
55.錯誤
【詳解】表觀遺傳的現象比較普遍,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和衰老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故錯誤。
56.錯誤
【詳解】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也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進而控制生物性狀。錯誤。
57.正確
【解析】略
58.正確
【解析】略
59.正確
【解析】略
60.正確
【解析】略
61.正確
【解析】略
62.正確
【解析】略
63.錯誤
【解析】略
64.√
【詳解】抗生素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而細胞的生長和蛋白質合成密切相關,蛋白質合成過程為翻譯,在核糖體中以mRNA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以tRNA為轉運工具、以細胞質里游離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蛋白質。無論是抗生素干擾細菌核糖體的形成,還是阻止tRNA與mRNA結合,都能干擾細菌蛋白質合成,從而抑制細菌的生長。正確。
65.正確
【詳解】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表現為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等位基因,如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變成黃色基因,又可以突變成黑色基因。故正確。
66.正確
【詳解】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都屬于可遺傳變異,其中基因突變產生的等位基因,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從而使種群中出現多種多樣可遺傳的變異類型,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本說法正確。
67.正確
【詳解】由于倫理道德等因素的制約,人類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的判斷只能通過調查的方法,而其他動物和植物由于子代數量多等特點,可以通過雜交或自交實驗后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故說法正確。
68.錯誤
【詳解】二倍體西瓜幼苗的基因型為Aa,則用秋水仙素處理后形成的個體是AAaa,含有4個染色體組,屬于四倍體,但它是雜合子,這句話是錯誤的。
69.錯誤
【詳解】著絲粒的分裂與紡錘體無關,紡錘體只起牽引染色體的作用。
70.√
【分析】基因突變有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多害少利性等特點。
【詳解】基因突變的隨機性表現在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如動物的幼年、成年、老年);可以發(fā)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細胞內有多個DNA分子);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即DNA包含多個基因),正確。
【點睛】基因突變的發(fā)生在時間上、在發(fā)生這一突變的個體上、在發(fā)生突變的基因上,都是隨機的。
71.錯誤
【詳解】人類遺傳病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不一定是生下來就有的疾病,比如一些家族性的禿頭癥(遺傳?。?0歲左右才發(fā)病,這句話是錯誤的。
72.正確
【詳解】輻射屬于誘導基因突變的物理因素,通常是通過損傷DNA的結構,提高基因的突變頻率。
故正確。
73.正確
【詳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但只有真核生物有染色體,能發(fā)生染色體變異,正確。
74.錯誤
【詳解】可遺傳變異是指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引起的變異??蛇z傳變異若發(fā)生在體細胞中一般不可遺傳, 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一般可以遺傳, 故生物體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不一定能夠遺傳給后代,所以該說法錯誤。
75.錯誤
【詳解】人工誘變所引起的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大多數是有害的,少數是有利的,
故錯誤。
76.正確
【詳解】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1三體綜合征是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屬于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故正確。
77.×
【分析】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指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中所包含的30億個堿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制人類基因組圖譜,并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的一項基因測序計劃。
【詳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對于絕大多數人類遺傳病的診治和預防都具有重要意義,如單基因遺傳病,但對于細胞質遺傳病、染色體遺傳病意義不大,錯誤。
【點睛】明確人類基因組計劃僅對染色體上的基因進行測定,對于細胞質基因和染色體變異導致的遺傳病意義較小。
78.×
【分析】人和果蠅都是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正常情況下子代的性別與父本傳遞給子代的性染色體相關,如果給的是X即為雌性,給的是Y即為雄性。
【詳解】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人的XXY三體發(fā)育成男性,與Y染色體有關,而果蠅的XXY三體發(fā)育成雌性,與兩個X染色體有關,錯誤。
【點睛】人和果蠅都是二倍體生物,此時多了一條性染色體,說明發(fā)生了染色體變異。
79.×
【分析】分析題意可知,多指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紅綠色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假設控制多指的基因用A表示,色盲基因用Xb表示,則可推知手指正常但紅綠色盲的孩子基因型為aaXbY。
【詳解】根據分析推知這對夫妻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父親的精子不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故錯誤。
80.×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體性狀的兩種途徑:①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直接控制性狀②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近而控制代謝過程,以此來控制性狀。
【詳解】鐮刀型細胞貧血癥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來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錯誤。
【點睛】明確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由于血紅蛋白異常導致紅細胞形態(tài)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是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狀的典型實例。
81.×
【分析】染色體變異包括結構變異(缺失、重復、易位、倒位)和數目變異(個別染色體數目的增減、染色體成倍增減)。
【詳解】具有四個染色體組的四倍體和具有兩個染色體組的二倍體雜交,獲得具有三個染色體組的三倍體的過程,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此題錯誤。
【點睛】基因重組是指生物在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82.錯誤
【詳解】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都是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都對生物體有影響,影響后果各不相同,可能都比較大,也可能都比較小,也可能有大有小。
83.正確
【詳解】一般來說,只有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的突變才能通過配子遺傳給下一代,而體細胞的突變一般不能遺傳,正確。
84.錯誤
【解析】略
85.錯誤
【解析】略
86.錯誤
【分析】基因重組1、概念: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
2、類型:(1)自由組合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2)交叉互換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換而發(fā)生重組。
3、意義:(1)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詳解】非同源染色體間的片段互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故錯誤。
87.錯誤
【解析】略
88.正確
【詳解】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tài)、結構、行為等特征。本說法正確。
89.正確
【解析】略
90.正確
【詳解】密碼子是指mRNA上決定某種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一個密碼子只能編碼一種氨基酸,生物根據遺傳密碼翻譯合成蛋白質。幾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能為生物有共同祖先這一論點提供支持。
故正確。
91.錯誤
【詳解】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本說法錯誤。
92.正確
【解析】略
93.×
【分析】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詳解】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不是農藥誘導產生的,農藥只是起到自然選擇的作用。
故錯誤。
94.正確
【解析】略
95.錯誤
【解析】略
96.錯誤
【解析】略
97.正確
【解析】略
98.×
【分析】基因頻率是在種群基因庫中,某一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蛐皖l率是指某一基因型個體數占種群所有個體數的比例。
【詳解】種群中基因頻率(A、a)不變,基因型頻率可能發(fā)生改變,如Aa自交的子一代中AA占1/4,Aa占1/2,aa占1/4,自交前后基因頻率沒有改變,但基因型頻率(AA、Aa、aa)改變了。錯誤。
99.×
【分析】基因頻率是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群體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頻率可以從基因型頻率來推算。
對于X染色體上的基因,若XA基因頻率為p,則Xa基因頻率為(1-p),則女性中XAXA的基因型頻率為p2,XAXa的基因型頻率為2p(1-p),XaXa的基因型頻率為(1-p)2;男性中XAY的基因型頻率為p,XaY的基因型頻率為(1-p)。
【詳解】血友病是伴X隱性遺傳病,假設由A、a控制,某縣城有20000人,男女比例為1:1,女性血友病患者(XaXa)有1600人,占女性的1600/10000=4/25,則Xa的基因頻率為2/5,XA的基因頻率為3/5,女性中基因型XAXA的占3/5×3/5=9/25,基因型為XAXa的占2×2/5×3/5=12/25。人群中一正常女性的基因型為XAXA:XAXa=3:4,正常女性基因型為XAXa的概率為4/7,與一正常男性(XAY)婚配生出患血友病孩子的概率為4/7×1/4=1/7。錯誤。
【點睛】明確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關系,并可以利用關系進行相互換算。
100.錯
【詳解】新物種形成不一定是通過長期地理隔離后達到生殖隔離,如三倍體西瓜的形成,或爆發(fā)式的物種形成,故說法錯誤。

相關試卷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7變異與進化(原卷版+答案解析):

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7變異與進化(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親二體”,人類9號染色體三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5原因題(原卷版+答案解析):

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5原因題(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0頁。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4遺傳題(原卷版+答案解析):

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4遺傳題(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4遺傳題(原卷版+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4遺傳題(原卷版+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2信息題(原卷版+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2信息題(原卷版+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1情景題(原卷版+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專題1情景題(原卷版+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選擇性必修二《生物與環(huán)境》(原卷版+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知識點挖空專項練習 選擇性必修二《生物與環(huán)境》(原卷版+答案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