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地位和作用
本課位于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二節(jié)第二小節(jié)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在充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體會平行線的第一種判定方法,它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是《相交線與平行線》的重點之一,學習它會為后面的學習平行線性質、三角形、四邊形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石”。同時,本節(jié)學習將為加深“角與平行線”的認識,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思維,并能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運用數(shù)學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及其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學習活動,認識同位角,能在圖中識別出同位角,并掌握“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這一判定。
2、會用三角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歷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的過程,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并能解決一些問題。
2、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人協(xié)作的習慣。
2、初步了解推理論證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及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探索得到直線平行的條件.
難點:同位角的尋找以及在具體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二、學情分析
從認知結構的角度,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和數(shù)學活動經驗,并且對基本幾何圖形有一定的認識,學生已經學了平行線的定義、平行公理及其推論,具備了探究直線平行的條件的基礎,但在邏輯思維和合作交流的意識方面發(fā)展不夠均衡。
三、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
教法:引導——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多媒體電化教學法
學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教學流程: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總結歸納、得出結論——反饋應用、拓展新知——互動交流、談談收獲——布置作業(yè)、反思提煉.
(設計意圖: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知識水平,本節(jié)課我以教學流程六個環(huán)節(jié)的方法進行.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機會,借助小教具和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空間觀念、簡單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1、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回憶可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一問一答的方式,同時也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為新課的學習做準備。)
2、在加工木料時,木工師傅總是利用角尺在木塊上畫平行線,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2)、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出示圖片,三根木條相交成∠1, ∠2,固定木條b、c,轉動木條a , 觀察∠1, ∠2滿足什么條件時直線a與b平行?
思考:
1、∠1、∠2的邊所在的直線是哪些直線?
2、公共直線是哪條?(公共直線就是第三條直線)
3、∠1、∠2可以看成哪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截出的角?
4、∠1、∠2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點?重點強調位置關系
5、圖中還有哪些同位角?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讓學生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驗,建立空間觀念。通過交流,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加強了溝通,個性得到了張揚,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我設置的五個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抽象的數(shù)量關系與直觀的位置關系聯(lián)系起來,降低了難度,從而為同位角概念建立鋪平道路。并對回答問題的學生及時的給予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演示: 從復雜圖形中分解出簡單圖形
同位角的定義:兩直線被第三直線所截構成的八個角中,位于兩直線同一方、且在第三直線同一側的兩個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位置特征:(F形)在截線的同旁;在被截兩直線的同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演示,結合學生的探索、討論、交流的情況,師生互動共同總結歸納得出同位角的定義及特征,并強調注意兩個“同”字。通過找其他的同位角,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加深學生對同位角的理解。刺激學生的原有認識結構,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的激情。)
議一議
你還記得怎樣用移動三角尺的方法畫兩條平行線嗎?試用這種方法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它的平行線. 請說出其中的道理!
方法: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畫。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這種畫法并理解其中的道理,體會“用數(shù)學”的樂趣。)
(3)、總結歸納、得出結論
平行線的判定公理: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梢院喪鰹椋和唤窍嗟龋瑑芍本€平行。
∵ ∠1=∠2 (已知)
∴ a∥b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間合作交流學習,充分調動學生觀察、思考、歸納的積極性,得出正確的結論,讓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概括這一結論,同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反饋應用、知識拓展
1、利用“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解釋引例(木匠畫平行線).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的意義。)
2、看圖填空
(1)∠1和∠9是由直線____、____被直線____所截成的______角;
(2)∠3和 ∠6是由直線____、____被直線____所截成的______角;
(3)由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成的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習題訓練,鞏固所學知識,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
3.如圖,∠1=∠2=55°,∠3等于多少度?直線AB,CD平行嗎?說明你的理由.
(設計思路:本題意在滲透簡單邏輯推理的思想,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學生又一次獲取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變式1:如圖,∠1=∠2=55°,∠3等于多少度?直線AB,CD平行嗎?說明你的理由.
變式2:如圖,∠1=55°,∠2=125°,∠3等于多少度?直線AB,CD平行嗎?說明你的理由.
變式1 變式2
(設計意圖:這是問題3的引伸,引發(fā)學生多角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也為下節(jié)課尋求“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埋下伏筆。)
¤錯 覺:
(設計意圖:探索驗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里運用一組圖形,利用眼睛的錯覺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用移動三角板的方法來檢驗,既鞏固了平行線的畫法,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讓學生明白了“眼見不一定為實”,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5)、互動交流、談談收獲
1、本節(jié)課我學到了什么?
2、我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經歷有何感受?
3、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積極回顧所學新知,提高學習效率,發(fā)揮自我評價作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
(6)、布置作業(yè)、反思提煉
1、必做題
教科書第16頁習題5.2第1、9題。
2、選做題
(1)出示圖1,已知∠1=120°、∠3=60°,判斷直線a與b是否平行?
(2)出示圖2,要使直線,需要添加一個什么條件?你有哪些添法
(設計意圖:作業(yè)分層要求,采用必做題和選做題的方式布置作業(yè),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給基礎好的學生充分的空間,滿足他們的求知欲。)
五、教學評價分析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立足于學生的認識基礎來確定適當?shù)钠瘘c與目標,內容安排從復習平行線的定義出發(fā)到平行線的判定(一)的發(fā)現(xiàn)、論證和運用,逐步展示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層層展開,逐步深入。在教學設計時,利用學具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圖片和動畫,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無處不在,運用數(shù)學無時不有。以動代靜,使課堂氣氛活躍,面向全體學生,給基礎好的學生充分的空間,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同時注重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從數(shù)學角度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并用數(shù)學方法探索、研究和解決,體現(xiàn)《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六、板書設計
平行線的判定(一)
1、同位角的定義:
兩直線被第三直線所截構成的八個角中,位于兩直線同一方、且在第三直線同一側的兩個角,叫做同位角.
2、平行線的判定公理: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梢院喪鰹椋和唤窍嗟?,兩直線平行。
(設計意圖:通過清楚明了、簡單有序的板書,來輔助知識的呈現(xiàn)與回顧,加深學生的印象。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5.2.2 平行線的判定教案,共5頁。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5.2.2 平行線的判定第1課時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復習引入,新知探究,再探新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5.2.2 平行線的判定第2課時教學設計,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