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歷史事件的發(fā)展變化,并有自己的看法。(重點)
2.把握陳勝、吳廣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性格,理解陳勝、吳廣在反對秦王朝暴政斗爭中的重要作用。(重點)
3.分析文章在材料組織、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的特點,欣賞作者的寫作藝術。(難點)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溫故知新:請一名同學來復述文章主要情節(jié)。
請簡要復述《陳涉世家》的內容大意。(要求:1.用現(xiàn)代白話復述;2.復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關鍵之處。)
示例: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發(fā)陳勝、吳廣等900余名戍卒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xiāng)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jù)秦朝法律,過期要斬首。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將尉,發(fā)動起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他們率領軍隊連克大澤鄉(xiāng)和蘄縣,并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二、自主探究,理解內容
(一)析結構
1.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寫陳勝的出身及年輕時的遠大抱負。
第二部分(2):寫陳勝、吳廣謀劃起義并為起義做輿論準備。
第三部分(3):寫陳勝、吳廣發(fā)動起義、勝利進軍及建立政權的過程。
2.熟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語概括文中所寫事件的發(fā)展過程。
(二)說起義
1.農(nóng)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農(nóng)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殘酷的刑法,“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一次征發(fā)就有900人,可見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被逼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2.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主要策略是什么?為什么提出這樣的策略?
“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痹p稱公子扶蘇,以宗法觀念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緒,并爭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統(tǒng)治者內部力量;詐稱深受楚國人民愛戴的名將項燕,以其名義發(fā)動起義,具有號召力。這兩個策略,反映了陳勝對時局的關注和精到的智識。
3.陳勝、吳廣為謀劃起義做了怎樣的輿論準備?有怎樣的作用和效果?
陳勝、吳廣用“魚腹藏書”和“篝火狐鳴”制造陳勝要稱王的輿論,主要作用是“威眾”。效果: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4.從全文看,陳勝、吳廣發(fā)動起義的策略有什么高明之處?
(1)冷靜分析形勢,看到各地蘊蓄著反抗的力量——“天下苦秦久矣”。
(2)利用人心所向,提出正確的策略——“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3)利用鬼神之說,進行輿論造勢——魚腹藏書、狐鳴而呼。
(4)精心策劃發(fā)動起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①用“苦肉計”激起眾怒,“并殺兩 尉”;②召令徒屬,曉以利害,堅定斗志;③為壇而盟,組建隊伍。
(三)說人物
1.第1段主要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請找出相關語句,并說說其作用。
2.請賞析下面這句話。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用借喻的修辭手法,把傭者比作“目光短淺”的燕雀,把自己比作“抱負遠大”的鴻鵠,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陳勝的雄心壯志。
3.結合具體內容分別說說陳勝和吳廣是怎樣的人。
陳勝:少有大志,有遠大的理想和非凡的抱負;擅長謀劃,有驚人的洞察力;考慮問題很周全;機智果敢;有對人心的洞察力和領導智慧;有卓越的組織才能和領導才能。
吳廣:有大志;非常聰慧,是堅定的支持者、卓越的執(zhí)行者;寬厚,有威望;機敏,果斷,富于謀略。
4.陳勝的組織領導才干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①表現(xiàn)在斗爭策略和口號的提出上。當時秦二世剛剛靠搞陰謀上臺,而且矯父命殺了太子扶蘇,這就引發(fā)了秦王朝的內部矛盾,廣大人民對秦王朝也更加不滿。其次,由于秦滅六國過程中楚國受害深重,所以楚人反抗情緒極其強烈,并且把他們的復國希望寄托在楚將項燕身上。陳勝敏銳地抓住了這兩個問題,利用百姓不知道二人存亡這一情況,果斷地提出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策略確實吸引了人心,起了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加反秦武裝斗爭的作用。
②表現(xiàn)在起義的準備和發(fā)動上。在準備過程中,先以置書魚腹的方式樹立陳勝的形象,然后“狐鳴”而呼,把復興楚國的希望跟陳勝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掌控了戍卒的心理,進一步鞏固了陳勝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故意用“苦肉計”激起眾怒,隨后殺死兩尉,表現(xiàn)出陳勝的機智。接著召令徒屬,揭露秦的苛政,鼓舞眾人斗爭的信心,都顯示出陳勝卓越的宣傳鼓動能力。入陳之后,他又召集三老、豪杰,請他們出謀劃策,更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成熟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反秦斗爭的迅猛發(fā)展,和他的倡導是分不開的。
(四)品《史記》
1.陳涉發(fā)動起義前的一段演說,僅有46字,卻慷慨激昂,氣壯山河。試分析其妙處。
敬以尊稱,激發(fā)豪情。
正反對比,剖析利害。
直抒胸臆,堅定信念。
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
2. 文章選材有詳有略,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為什么這樣安排?
詳寫:起義的準備、發(fā)動的過程。
略寫:陳勝少時與人傭耕、起義軍的進攻路線、農(nóng)民政權的建立等。
在詳寫的部分里,重點是寫陳勝的謀劃。這樣有詳有略地寫來,突出了陳勝的非凡才略。
3.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作者善于運用生動簡練的語言,通過富有個性特征的細節(jié)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性格。例如,第1段,作者只用“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茍富貴,無相忘”等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就表現(xiàn)了陳勝擺脫被剝削被壓迫地位的欲求,以及不甘于貧困的反抗精神?!把嗳赴仓欩]之志哉”一句,用借喻和擬人的手法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陳勝的雄心壯志。第2段對話中,“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連用四個“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唆,反而鮮明地表現(xiàn)了他們的斗爭決心。第3段,陳勝、吳廣并殺將尉一段描寫,非常精練,作者運用一連串語氣急促的短句和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形象地寫出了激烈的格斗場面,顯示出陳勝、吳廣的機敏勇敢。后面的“攻”“收”“下”“徇”“皆下之”等敘述,語言簡練、生動,顯示了農(nóng)民起義的浩大聲勢和強大威力。
4.《史記》“不虛美,不隱惡”,實錄史事,但于記事、評論中也包含了作者的褒貶。本文字里行間隱藏了作者對陳勝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①作者有意將出身低微的陳勝列入“世家”,本身就隱藏了其對陳勝特殊歷史貢獻的肯定。
②對陳勝的語言、神態(tài)、行動描寫中也暗含著作者對他的贊賞,雖然不見作者的議論,但褒貶自寓。
5.結合下面的鏈接材料,想一想,陳涉何以被列入“世家”?
【材料】
《史記》中的人物傳記分為三類:本紀、世家、列傳。這是按傳主的地位和影響劃分的。帝王的行事關系到全國的政局,是立國之本,故其傳記稱“本紀”。王侯是一個地區(qū)的實際統(tǒng)治者,世代保有其國,對全國政局有一定的影響,故其傳記稱“世家”。
列傳是為人臣及各方面代表人物立傳。但這僅僅是一個大略的劃分,對于某些歷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慮。陳勝是一個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謂“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起義后雖自立為王,但為時僅六個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為他在秦王朝的嚴酷統(tǒng)治下首先發(fā)難,的確建立了非常之功。司馬遷在這篇傳記的最后寫道:“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長的是,他在傳后全文引用了賈誼所撰《過秦論》來代替自己下贊文,這種不尋常的做法,更足以說明司馬遷所看重的是功業(yè),而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
6.本文是長篇節(jié)選,在結構上具有怎樣的特點?
本文是長篇節(jié)選,但具有相對的完整性。開頭寫陳勝年輕時的抱負,以“鴻鵠之志”引出下文,為“舉大計”設伏;中間寫“舉大計”的過程,從“死國”“死即舉大名”的鼓動、起義策略口號的提出、“大楚興,陳勝王”這一讖語的策劃,都可以看出他的雄才大略;結尾寫起義軍入陳,陳勝被立為王,正是“鴻鵠之志”的實現(xiàn)。如此前后照應,使全篇結構顯得十分嚴謹。
三、課堂小結
本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生動地描述了陳勝、吳廣起義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表達了對農(nóng)民起義的肯定,表現(xiàn)了陳勝的偉大抱負、遠見卓識、非凡謀略和領導才干。
四、拓展延伸
1.古代關于人名的稱謂
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二十歲、女十五歲)取字。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表示禮貌和尊敬。如稱陳勝為陳涉,屈平為屈原,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等。
稱號 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是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后來又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如稱蘇軾為東坡居士,王安石為王半山。
稱謚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
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
稱籍貫 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故而人稱柳河東;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故而人稱王臨川。
稱官名 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蘇軾曾任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賈誼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
2.賞析詩歌
讀陳勝傳
屈大均
閭左稱雄日,漁陽謫戍人。
王侯寧有種?竿木足亡秦。
大義呼豪杰,先聲仗鬼神。
驅除功第一,漢將可誰倫?
【賞析】這是一首懷古詩。詩人用非常簡練的文字,對陳勝一生當中最典型的言行做了高度的評價和概括;用“以史述史”的方式,將一篇《陳涉世家》濃縮在四十個字當中。作者在事件的羅列中突出了普通平民陳勝稱雄天下的壯志,以及不畏強暴反抗秦王朝的精神,而最后一聯(lián)的直抒胸臆更是將陳勝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將作者對陳勝的欽佩表達得淋漓盡致。
五、課后作業(yè)
《史記》長于記人,書中記述了許多各具特點的歷史人物。從廉頗、藺相如、屈原、項羽、張良、韓信、李廣等人中任選一位,借助注釋與工具書閱讀相關的本紀、世家或列傳,了解其生平事跡,領略人物的風采,感受《史記》的寫人藝術。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陳涉世家第1課時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論世,知識鏈接,誦讀課文,疏通文意,文本研讀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陳涉世家第一課時教案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了解司馬遷和《史記》,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再讀課文,疏通文意,基礎積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銜接導入,通讀課文,把握內容,合作探究,深入分析,深入探究,課堂總結,拓展延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