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能夠闡明群落的概念,說出群落水平研究的問題,認同探究視角的重要性。2、能夠闡明群落的物種組成及種間關系,闡明群落是物種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的有機整體。
稻田中生活著多種底棲動物。在稻田中飼養(yǎng)中華絨螯蟹(俗稱“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棲動物和雜草,底棲動物和雜草都會減少。同時,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動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長。
討論:1.河蟹與底棲動物(如螺類)的關系是怎樣的?
河蟹捕食底棲動物,它們之間存在捕食關系;河蟹和某些底棲動物可能還會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與底棲動物的種間關系可能還包括種間競爭。
2.提高河蟹的種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動物種群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河蟹的種群密度增大,會使很多生物種群的數量發(fā)生變化。河蟹會吃掉更多的底棲動物和雜草,導致底棲動物等的數量減少;河蟹的爬行活動對田泥有松動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長,可能會引起以水稻為食物的其他動物的數量增加。
有研究表明,養(yǎng)蟹稻田底棲動物的種類數、密度和多樣性均低于常規(guī)稻田,且放蟹密度越大,降低得越明顯。為保護底棲動物的多樣性,可以在稻田中增加河蟹餌料的投喂量。
視角決定問題——以群落和種群研究為例
種群的數量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
種群的相互關系及其發(fā)展
群落的范圍和邊界如何?
群落中有多少種群?哪些種群占優(yōu)勢?
群落中各個種群分別占據什么位置?
群落中各個種群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怎樣的?
群落具有怎樣的時空結構?
群落的演替情況是怎樣的?
不同的視角研究,問題也是不同的!
研究種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礎。
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地域中________ 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簡稱群落。
注意: ①一個群落必須包括該地域全部的生物; ②各種生物種群通過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1.一個池塘里的全部的魚 ( )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植食性動物 ( )3.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 )
以下描述是否屬于生物群落:
是_____________的重要特征,也是決定___________最重要的因素。
部分物種名錄新疆五針松、新疆冷杉、新疆云杉
部分物種名錄米櫧、木荷、狗脊、芒萁
3.衡量指標:________,即群落中__________的多少。
物種豐富度與物種的種類數目有關,與生物個體數量無關。
我國從東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熱帶地區(qū),單位面積內的物種越豐富。
不同群落的物種組成不同,物種的數目也有差別。
一般來說,環(huán)境條件愈優(yōu)越,群落發(fā)育的時間愈長,生物種的數目愈多,群落的結構也愈復雜。
①隨緯度的增加,物種豐富度逐漸降低;
②隨海拔的升高,物種豐富度逐漸降低;
③隨水深的增加,物種豐富度逐漸降低。
物種豐富度的變化規(guī)律:
4.群落物種組成中的優(yōu)勢種和常見種
對群落的結構和形成有明顯控制作用的植物稱為優(yōu)勢種。
不同群落其物種組成的優(yōu)勢種是不同的。
一些物種雖然在群落中比較 ,但對其他物種的 ,它們就 。
例如武夷山常綠闊葉林中的狗脊、芒萁。
我國東北部的草原群落中優(yōu)勢種隨放牧強度的變化
隨著時間和環(huán)境的變化,原來不占優(yōu)勢的物種可能逐漸變得有優(yōu)勢;原來占優(yōu)勢的物種也可能逐漸失去優(yōu)勢,甚至從群落中消失。
草原群落的優(yōu)勢物種:羊草
正常放牧:糙隱子草占優(yōu)勢
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是固定不變的。
控制放牧強度對于維持草原群落穩(wěn)定、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非常重要。
給畜牧業(yè)生產有什么啟示?
一個群落中的物種不論多少,都不是隨機地簡單集合,而是通過復雜的的種間關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雙方都受益,但分開后,各自也能獨立生活。
——這種關系沒有發(fā)展到“相互依存”
2.原始合作(互惠)的數量坐標圖和營養(yǎng)關系圖:
舉例:??c寄居蟹、鱷魚與牙簽鳥
兩種生物長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豆科植物為根瘤菌提供 ;根瘤菌為豆科植物提供 。
3.互利共生的數量坐標圖和營養(yǎng)關系圖:
二者同時增加、同時減少,分開后至少一方無法獨立生存。
合作是必須的(即:活著時兩者在自然狀態(tài)下不會分開)
★數量上呈現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變化
_____或________生物共同利用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而產生的__________的現象。
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獅和斑鬣狗
3.數量坐標圖和營養(yǎng)關系圖:
生活環(huán)境、生活習性越相近的物種間競爭越激烈。
注意: 競爭激烈程度取決于空間, 食物重疊的范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
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
如翠鳥捕魚、蜥蜴吃蝗蟲
先增加者先減少,是被捕食者;后增加后減少,是捕食者。
“此消彼長”的不同步性波動變化
【討論】螳螂:母吃公是捕食關系嗎?
不是捕食。公螳螂、母螳螂為同一物種,是發(fā)生在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的種內斗爭。
注意: ★同種生物的成體以幼體為食,不是捕食關系,而是種內斗爭。 ★捕食不只是動物之間,動物以草為食,亦是捕食關系。 ★捕食不包括一種生物以非生物為食 (即不包括分解者及綠色植物從土壤吸取營養(yǎng))
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宿主)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中_________并通常對宿主 的現象。
蛔蟲與人、菟絲子與豆科植物、噬菌體和細菌
寄主(宿主)受害,寄生生物受益,分開對寄生生物不利。
注意: 體內寄生真核生物 細胞內沒線粒體
例:判斷下列曲線或者能量圖反應的種間關系:
分析種間關系對群落的影響
資料1.紅尾鴝(qú)和鹟(wēng)都捕食飛蟲,也常常從樹葉及樹冠末梢上啄食昆蟲。在兩種鳥共同生活的地區(qū),紅尾鴝喜歡在疏林和緩坡處活動,而鹟更喜歡選擇密林和陡坡。如果只有一種鳥存在,那么無論紅尾鴝還是鹟,它們覓食生境的范圍都比共存時的更大。
討論1.紅尾鴝和鹟的種間競爭對兩個種群的分布有什么影響?
紅尾鴝和鹟的食性比較相似,種間競爭導致兩個種群的分布范圍縮小,甚至錯開。
資料2.某地海邊潮間帶分布著海星藤壺、貽貝、帽貝、石鱉等動物,海星可以捕食該群落中的其他四種動物,其他四種動物之間無捕食關系。在一個16㎡的實驗樣地中,人為去除該樣地中的所有海星,幾個月后,藤壺在該實驗樣地中占據優(yōu)勢,數量最多;再過一段時間,貽貝成為最終占優(yōu)勢的物種。
討論2. 資料2說明捕食、種間競爭在群落中是怎樣相互聯系的?
海星與其他四種動物存在捕食關系,后四種動物彼此存在種間競爭關系;自然狀態(tài)下,他們可以共存,但人為去除海星之后,其他四種生物之間主要是種間競爭,且占優(yōu)勢的物種隨時間推移而發(fā)生變化。由此可見,捕食會影響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種之間種間競爭的強弱,進而調節(jié)物種的種群密度。
討論3. 除了種間關系,還有哪些影響群落的因素呢?
影響群落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除種間關系外,生物因素還有種內競爭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溫度、水、無機鹽等。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第1節(jié) 群落的結構課文ppt課件,共4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①形成原因,②分類,垂直結構,水平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溫度等,無機鹽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1節(jié) 群落的結構精品ppt課件,共5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水平結構,思考·討論,探究·實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第1節(jié) 群落的結構優(yōu)質課件ppt,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種間關系,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