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八:文言文-《論語》十二章 一、文學(xué)文化常識 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xué)之風(fēng),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號稱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 ⑵《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詳細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也是儒家經(jīng)典巨著?!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北宋宰相趙普),形象的概括了該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 ⑶“四書五經(jīng)”:“四書”:《論語》、《大學(xué)》、《中庸》、《孟子》:“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牢記:“詩書禮易春秋”) 二、朗讀停頓 ⑴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⑷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⑸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⑹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⑻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⑾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⑿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重要字詞解釋及譯文 1.子曰(說):“學(xué)(學(xué)習(xí))而(并且)時(按時)習(xí)(溫習(xí))之(代詞,代前面的知識),不亦(也)說(通“悅”,愉快)乎(語氣詞,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從)遠方來,不亦樂(快樂)乎?人不知(了解)而(卻)不慍(生氣),不亦君子(有才德的人)乎?” 【翻譯】孔子說:“學(xué)習(xí)并時常溫習(xí),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每天)三(多次)?。ǚ词。┪幔ㄎ遥┥怼獮椋ㄌ妫┤酥\(謀劃事情)而不忠(竭盡全力)乎?與朋友交而不信(誠信)乎?傳(老師教授的知識)不習(xí)(溫習(xí))乎?”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謀慮是不是盡心盡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fù)習(xí)過了呢?” 3.子曰:“吾十有(同“又”)五而志(立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立身),四十而不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旨意),六十而耳順(聽從不同的意見),七十而從(跟從)心所欲,不逾(越過)矩(規(guī)矩,法規(guī))。”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時,有志于做學(xué)問;三十歲時有所成就;四十歲,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歲時能吸取各種見解而加以容納;七十歲能隨心所欲,但也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4.子曰:“溫(溫習(xí))故(學(xué)過的知識)而知新(新的理解),可(可以)以(憑借)為(做,擔(dān)任)師矣(語氣詞)?!?【翻譯】孔子說:“溫習(xí)舊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5.子曰:學(xué)(學(xué)習(xí))而(卻)不思(思考)則(就)罔(迷惑),思而不學(xué)則殆(疑惑)。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疑惑?!?6.子曰∶“賢(賢德,品質(zhì)高尚)哉(語氣詞 ?。?,回(顏回)也!一簞(盛飯的用的圓形竹器)食,一瓢(盛水的工具)飲(水),在陋(簡陋)巷,人不堪(忍受)其憂,回也不改其(代詞,指顏回)樂(快樂)。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樂趣。多么高尚啊,顏回!” 7.子曰:“知(知道)之(代詞,指代學(xué)問)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以……為樂趣,名詞意動用法)之者” 【翻譯】孔子說:“懂得某種學(xué)問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把研究這種學(xué)問作為快樂的人?!?8.子曰:“飯(吃)疏食(粗糙的飯食),飲(喝)水(冷水),曲肱(彎著胳膊)而枕之,樂(快樂)亦在其中矣。不義(合乎法度)而富(財富)且貴(地位),于(對)我如(像)浮云?!?【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9.子曰:“三人(幾個人)行必(一定)有我?guī)煟ɡ蠋煟┭桑ㄓ谥?,在其中);擇(選擇)其(代詞,他們的)善者(優(yōu)點)而從(跟從,學(xué)習(xí))之,其不善者(不好的方面)而改(改正)之?!?【翻譯】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而學(xué)習(xí),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10.子在川上(河邊,川,河流)曰:“逝(往,離去)者如斯(代詞,這,指河水)夫(語氣詞),不舍(放棄)晝夜?!?【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11.子曰:“三軍(軍隊)可奪(改變)帥也,匹夫(平民百姓)不可奪志(意志)也?!?【翻譯】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一個人的志向卻不能改變的。” 12.子夏曰:“博(廣泛地)學(xué)(學(xué)習(xí))而(表并列)篤(堅定)志(志向),切(懇切的)問(發(fā)問)而近(當(dāng)前的)思(思考),仁(仁德)在其中矣?!?【翻譯】子夏說:“廣泛學(xué)習(xí)且能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的發(fā)問,思考當(dāng)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四、理解背誦 ⑴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論語》中認為應(yīng)當(dāng)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⑵闡述學(xué)習(xí)與思考關(guān)系的句子是: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⑶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xué)習(xí),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⑷《論語》中讀到學(xué)習(xí)他人優(yōu)點,改正自己缺點的句子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⑸《論語》中闡述學(xué)習(xí)方法的句子:①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②傳不習(xí)乎?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diào)復(fù)習(xí))④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學(xué)思結(jié)合)。闡述學(xué)習(xí)態(tài)度的句子有: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xué)為樂,培養(yǎng)興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謙虛好學(xué)) 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從正面學(xué)習(xí)其經(jīng)驗,又要從反面吸取其教訓(xùn))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間) 闡述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有: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寬以待人)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實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順心而為) ④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⑤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安貧樂道) 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堅守志向) ⑦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xué)仁德) 【文言知識積累】 1.通假字 ⑴不亦說乎 “說”同“悅”,意思是愉快。 ⑵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有”同“又”,意思是古人在兩位數(shù)的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常常加“有”。 2.一詞多義 知&人不知而不慍動詞,了解&溫故而知新動詞,得到 樂&不亦樂乎快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樂趣 之&學(xué)而時習(xí)之代詞,代前面的知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詞,指代學(xué)問 其&擇其善者而從之代詞,他們的&人不堪其憂代詞,那種 為&為人謀而不忠乎介詞,替&可以為師矣動詞,做,擔(dān)任 3.古今異義 ⑴學(xué)而時習(xí)之 (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xí):古義:復(fù)習(xí);今義:學(xué)習(xí)) ⑵不亦君子乎(古義:指有才德的人 今義: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⑶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天;今義:一日)(三:古義:泛指多數(shù),今義:數(shù)詞,三) ⑷溫故而知新 (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 ⑸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yōu)點;今義:善良的人) ⑹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可能,許可) ⑺匹夫不可奪志也(古義:泛指平民百姓 ;今義:無學(xué)識、無智謀的人) 4.詞類活用 ⑴學(xué)而時習(xí)之 (名詞作狀語,按時) ⑵吾日三省吾身 (名詞作狀語,每日) ⑶溫故而知新 (形容詞作名詞,學(xué)過的知識、新的體會) ⑷傳不習(xí)乎 (動詞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⑸飯疏食,飲水 (名詞作動詞,吃飯) ⑹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5.虛詞“而”的用法歸納 ⑴學(xué)而時習(xí)之(表順承) ⑵人不知而不慍(表轉(zhuǎn)折) ⑶為人謀而不忠乎(表轉(zhuǎn)折) ⑷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轉(zhuǎn)折) ⑸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表順承) ⑹溫故而知新(表順承) ⑺學(xué)而不思則罔(表轉(zhuǎn)折) ⑻思而不學(xué)則殆(表轉(zhuǎn)折) ⑼不義而富且貴(表順承) ⑽切問而近思(表順承) 6.由《論語》引申出來的成語積累 ⑴不亦樂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樂的嗎?”現(xiàn)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⑵溫故知新: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xiàn)在。 ⑶三十而立:三十歲便能夠自立于社會。指人開始走向成熟。 ⑷不舍晝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繼日。 ⑸逝者如斯:意思是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⑹匹夫不可奪志:比喻即使對一個普通的人,也不能隨意改變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堅定,不可動搖。 ⑺擇善而從:采納正確的意見或選擇好的方法加以實行。 ⑻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簬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師的人。形容謙虛好學(xué)。 ◆基礎(chǔ)鞏固 一、文言實詞 1. 通假字 (1)不亦說乎 ______同______,意思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______同______,意思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異義 (1)有朋[F]自遠方來 古義:__________ 今義:朋友 (2)飯疏食,飲水 古義:__________ 今義:無色、無味的液體 (3)三軍可奪帥也 古義:__________ 今義:奪取 3. 詞類活用 動詞用作名詞 (1)傳不習(xí)乎 原意:傳授 在文中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2)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原意:快樂 在文中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詞用作動詞 (3)飯疏食,飲水 原意:食物 在文中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詞用作名詞 (4)溫故而知新 原意:舊的 在文中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意:新的 在文中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他重點實詞 (1)學(xué)而時習(xí)之 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習(x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慍 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亦君子乎 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日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人謀而不忠乎 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志[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十而立 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四十而不惑 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五十而知天命 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七十而從心所欲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學(xué)而不思則罔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思而不學(xué)則殆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不堪其憂 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于我如浮云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子在川上曰 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三軍可奪帥也 三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博學(xué)而篤志 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切問而近思 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仁在其中矣 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虛詞 【答案】一、1.(1)說 悅 愉快 (2)有 又 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2.(1)志同道合的人 (2)冷水 (3)改變 3.(1)老師傳授的知識 (2)以……為快樂 (3)吃 (4)學(xué)過的知識 新的理解和體會 4.(1)按時 按時溫習(xí) (2)生氣,惱怒 (3)指有才德的人 (4)每天 泛指多次。一說,實指,即下文所說的三個方面 自我檢查、反省 (5)謀劃事情 竭盡自己的心力 (6)誠信 (7)立志 (8)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9)迷惑,疑惑 (10)命令 (11)順從 (12)越過 法度 (1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4)疑惑 (15)能忍受 (16)喜愛,愛好 (17)像……一樣 (18)好的方面,優(yōu)點 (19)河流 (20)往、離去 代詞,這,指河水 (21)指軍隊 (22)堅定 志向 (23)懇切 (24)仁德 二、1.代詞,它,這里指學(xué)問和事業(yè)。一說,指仁德 代詞,指胳膊 2.介詞,對,對于 3.轉(zhuǎn)折連詞,譯為“卻” 承接連詞,可譯為“就” 并列連詞,可譯為“且” 4.代詞,他的 三、1.學(xué)習(xí)了,然后按時溫習(xí),不是很愉快嗎? 2.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 3.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因此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4.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做老師了。 5.只是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感到疑惑。 6.懂得某種學(xué)問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研究這種學(xué)問為快樂的人。 7.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浮云一樣。 8.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平民百姓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 9.廣泛學(xué)習(xí)且能堅定志向,懇切地發(fā)問求教,多思考當(dāng)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理解性默寫: 1.闡述學(xué)習(xí)與思考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 2.記述要學(xué)習(xí)別人的長處,還要舍棄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3.當(dāng)別人不了解自己時,誤解自己時,孔子認為應(yīng)當(dāng)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 4.強調(diào)只要善于學(xué)習(xí),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 5.曾子每天從哪三個方面反省自己: 6.《論語》中表明復(fù)習(xí)是學(xué)習(xí)的重要方法,且對學(xué)習(xí)者有重要的意義的句子是:___。 7.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的句子是: 9.孔子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的句子是: 10.《論語》中強調(diào)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句子是: 【答案】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8、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9、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真題練習(xí) 3.2020-2021年 青竹湖七上期中考試 (二)文言文閱讀(共 15 分) [甲]①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選自 《十二則》) [乙]匡衡字稚圭guī,勤學(xué)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映光而讀之。邑yì人②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日:“無說《詩》,匡鼎③來;匡說《詩》,解人疑?!?(節(jié)選自《西京雜記》,有改動) [注解]①逮:到,及。②邑人:同縣的人。③匡鼎:“鼎”是匡衡的小名。 翻譯: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xué),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上打洞)鑿穿墻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同鄉(xiāng)有個大戶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傭人卻不求得到報酬。文不識對匡衡的舉動感到奇怪,問他,他說:“我希望能夠讀遍主人家的書?!蔽牟蛔R感到驚嘆,就把書借給他。最終(匡衡)成為了大學(xué)問家??锖饽軌蛑v解《詩經(jīng)》,人們?yōu)樗帉懥艘皇赘柚{說:“沒有人會講解《詩經(jīng)》,請匡鼎來??锒碇v授《詩經(jīng)》,能解除人們的疑問?!?1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 (2 分) A.溫故而.知新【連詞,表順接】/勤學(xué)而.無燭【表轉(zhuǎn)折】 B.不亦說.乎【通“悅”,愉快】/衡能說.《詩》【講授】 C.學(xué)而時.習(xí)之【名作狀語,按時】/時.人為之語曰【當(dāng)時】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詞,它,這里指學(xué)問和事業(yè)】映光而讀之【代詞,書】 12.下列對文中劃線語段的斷句正確的是 ( B )(2 分) A.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B.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C.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D.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 分) 我要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xué)習(xí),如果有也有她們身上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衡乃穿壁引其光,映光而讀之。(3 分) 匡衡就(在墻上打洞)鑿穿墻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 乙文講述了關(guān)于匡衡的哪些事情?同樣是講學(xué)習(xí),乙文告訴我們學(xué)習(xí)要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甲文中的第②句教給我們怎樣的學(xué)習(xí)方法? (5 分) 答;乙文講述了匡衡①鑿開墻壁而借光讀書,②通過傭作不求報酬而讀書。 乙文告訴我們學(xué)習(xí)要有不畏艱難,勤奮刻苦的態(tài)度。 學(xué)習(xí)需要復(fù)習(xí)鞏固,但溫習(xí)不是簡單的重復(fù),而是重在通過融會貫通“舊知”達到“知新”的目的。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