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分)如圖所示的機械是人們在日常生活里常見的,其中能省距離的是( )
A.扳手B.筷子
C.核桃夾D.鉗子
2.(2分)如圖所示的杠桿是平衡的。若如圖乙所示,在支點兩側的物體下方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杠桿( )
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A端上升
C.不能平衡,B端上升D.無法判斷
3.(2分)如圖中的幾種情景中,人做了功的是( )
A.女孩把一箱報刊搬起來
B.學生背著書包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前進
C.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滾動一段距離
D.司機推汽車紋絲不動
4.(2分)對如圖所示幾種簡單機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所表示的裝置中OB是動力臂
B.乙圖所示的裝置F1>F2>F3
C.丙圖所示的汽車方向盤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D.丁圖所示的裝置是一種等臂杠桿
5.(2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做的功越多,則功率就越大
B.越省力的機械,則功率越小
C.在相同的時間內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D.功率越大,則機械效率越大
6.(2分)如圖所示,兩名運動員,甲比乙高,則( )
A.甲做功較多,功率較大
B.乙做功較多,功率較小
C.甲做的功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大
7.(2分)如圖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別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AB=sCD,比較兩種情況下拉力F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
A.AB 段做的功較多
B.CD 段做的功較多
C.AB 段與CD 段做的功一樣多
D.AB 段的功率比CD 段的功率大
8.(2分)如圖所示,輕質杠桿ABO能繞O點自由轉動,若在杠桿末端A點施加一個力提起重物G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
A.省力杠桿B.費力杠桿
C.等臂杠桿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9.(2分)一個滑輪組經改進后提高了機械效率,用它將同一物體勻速提升同樣的高度,改進后與改進前相比( )
A.有用功不變,總功減少
B.有用功減少,總功減少
C.有用功不變,總功不變
D.有用功增加,總功增加
10.(2分)小明用兩個相同的滑輪組成不同的滑輪組(如圖所示),分別將同一物體以相同速度勻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別η1、η2,拉力分別F1、F2。下列關系正確的是(忽略繩重及摩擦)( )
A.F1>F2,η1=η2B.F1<F2,η1>η2
C.F1<F2,η1=η2D.F1>F2,η1<η2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1.(2分)如圖是人們利用簡單機械的情景。使用甲機械的目的是 ,使用乙機械的目的是 。
12.(2分)用一根杠桿去撬動石頭,如果杠桿的動力臂2m,阻力臂0.2m N的石頭。如圖所示,生活中用撬棒撬起大石頭,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 (選填“F上”或“F下”)。
13.(3分)2018年是浠水縣是教育界”創(chuàng)新年”,各學校教室內都建起了讀書一角,如圖所示,則支架會繞 點傾翻。已知AB長40cm,AC長30cm。書架上書的總重力為150N,正好處在AB中點處 N(支架重力不計)。此時這樣放書的書架視為 杠桿(選填“省力”或“費力”“等臂”)。為了安全,書架上放書的位置應盡量 (選填“靠近”或“遠離”)墻壁
14.(3分)小華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著重500N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10s內勻速直線運動了8m J,功率 W;該過程中重力對物體做功是 J。
15.(3分)某同學質量50kg,在20s內做了10個“引體向上”,他每次上升的高度為40cm。該同學的重力是 N,做一個“引體向上”克服重力做功 J,20s內做功的功率為 W。(g取10N/kg)
16.(3分)工人師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運到汽車上,如圖所示,汽車車廂底板高2m,工人做的有用功是 J,該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重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為 N。
17.(4分)某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把重240N的物體提高lm,所用拉力為150N,則該工人克服物體重力做的有用功為 J,總功為 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動滑輪重 N。(不計繩重和摩擦)
三、解答題(本大題6小題,每圖、每空2分,23題8分,24題10分,共50分)
18.(2分)如圖所示,為了讓杠桿靜止在圖中位置,請畫出在A點所施加的最小動力F1及杠桿所受阻力F2的示意圖。
19.(2分)圖中,站在地面上的小華借助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請畫出最省力的繞線方法。
20.(10分)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過程中也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如圖乙所示,杠桿上的刻度均勻,在A點掛4個鉤碼,應在B點掛 個相同的鉤碼。
(3)如圖丙所示,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向下拉,其示數大小將 。
(4)探究過程中必須多次實驗才能得出結論,這是為了 。
21.(8分)學習了功率知識后,小明和小華想比比誰爬樓的功率大,他們設計了方案
(1)測量中所需要的器材有:臺秤(量程足夠大)、米尺和 。
(2)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其中不必要測量的是 (填字母)。
A.人的質量m
B.一樓到三樓的樓梯總長度L
C.一樓到三樓的豎直高度h
D.爬樓所用的時間t
(3)最后計算出爬樓的功率表達式:P= (用以上字母表示)。
(4)經過測量,小明計算出他快速地由一樓跑到三樓,功率與 最相近。
A.5W
B.50W
C.500W
D.5000W
22.(10分)如何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節(jié)約能源呢?為此,同學們進行了“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因素”的實驗探究,用到的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 拉動彈簧測力計,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4次實驗是用圖 所示裝置來完成的;
(3)通過比較1、2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重物上升高度 ;
(4)通過比較1、3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 ;
(5)為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節(jié)約能源,根據以上結論和生活經驗,你建議可采取的措施有 。
A.減輕動滑輪重
B.增加所提物體重
C.機械加潤滑油
D.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23.(8分)中國99A式坦克是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主戰(zhàn)坦克,裝配了一臺功率較大的柴油發(fā)動機可以驅使6×106N的車身,在公路上最快跑到80km/h,在野外的最高車速則有60km/h,99A在水平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144km到達目的地,求:
(1)坦克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
(2)在該演習中坦克牽引力做的功;
(3)在該演習中坦克牽引力的功率。
24.(10分)建筑工地上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900N的重物勻速提升10m,所用的拉力是400N,用時20s。求:
(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工人的功率;
(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用這個滑輪組勻速提升重1200N的物體時,拉力是多少?
2023-2024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20分。每題僅有一個正確答案)
1.(2分)如圖所示的機械是人們在日常生活里常見的,其中能省距離的是( )
A.扳手B.筷子
C.核桃夾D.鉗子
【答案】B
【分析】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解答】解:
A、扳手在使用過程中,是省力杠桿;
B、筷子在使用過程中,是費力杠桿;
C、核桃鉗在使用過程中,是省力杠桿;
D、鉗子在使用過程中,是省力杠桿。
故選:B。
2.(2分)如圖所示的杠桿是平衡的。若如圖乙所示,在支點兩側的物體下方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杠桿( )
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A端上升
C.不能平衡,B端上升D.無法判斷
【答案】B
【分析】甲圖杠桿是平衡的,原因是兩邊的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乙圖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后,分析兩邊的力和力臂的乘積是否還相等,據此判斷乙圖的杠桿是否還平衡。
【解答】解:甲圖杠桿平衡是因為:2G×2L=2G×4L;
乙圖分別加掛一個等重的物體G′后:
左邊:(2G+G′)×6L=2G×2L+G′×4L
右邊:(1G+G′)×4L=5G×4L+G′×4L,
因為G′×6L<G′×4L,
所以:(2G+G′)×2L<(1G+G′)×4L
所以杠桿不能平衡,A端上升;
故選:B。
3.(2分)如圖中的幾種情景中,人做了功的是( )
A.女孩把一箱報刊搬起來
B.學生背著書包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前進
C.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滾動一段距離
D.司機推汽車紋絲不動
【答案】A
【分析】本題要抓住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即力和距離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人將報刊搬起時,距離也向上;故力做功;
B、背書包水平前進,距離水平向前,故力不做功;
C、足球在水平面上滾動,只有距離,故人不做功;
D、人沒有推動汽車,但沒有距離;故D錯誤。
故選:A。
4.(2分)對如圖所示幾種簡單機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所表示的裝置中OB是動力臂
B.乙圖所示的裝置F1>F2>F3
C.丙圖所示的汽車方向盤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D.丁圖所示的裝置是一種等臂杠桿
【答案】C
【分析】(1)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也就是過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
(2)定滑輪的工作特點是:使用定滑輪只能改變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3)由輪和軸組成的,能繞共同的軸線旋轉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
(4)動滑輪的本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使用時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費距離。
【解答】解:A、圖甲所示裝置中OB與力F1的作用線不垂直,不是動力臂;
B、由圖乙可知,定滑輪不能省力1、F2、F3都與物體重力相等,即三種拉法所用拉力一樣大;
C、圖丙的方向盤是一個輪軸,故C正確;
D、圖丁所示的是動滑輪,即省力杠桿。
故選:C。
5.(2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做的功越多,則功率就越大
B.越省力的機械,則功率越小
C.在相同的時間內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D.功率越大,則機械效率越大
【答案】C
【分析】(1)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機械效率是表示利用機械做功時,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大小。
【解答】解:AC、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功率不一定大,C正確;
B、功率大小與機械省力情況無關;
D、機械效率的大小與功率大小無關。
故選:C。
6.(2分)如圖所示,兩名運動員,甲比乙高,則( )
A.甲做功較多,功率較大
B.乙做功較多,功率較小
C.甲做的功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大
【答案】A
【分析】由題知甲比乙高,舉起相同的杠鈴時,舉起的高度大,根據W=Gh分析做功大小,又知道所用時間相同,再利用P=比較功率大小。
【解答】解:兩人舉起的杠鈴質量相同,則杠鈴重相同,
甲比乙高,則舉起的高度:h甲>h乙,
由W=Gh可知,舉起杠鈴做的功:W甲>W乙,
因為舉起杠鈴用的時間相同,
所以根據P=知,做功的功率:P甲>P乙。
綜上分析可知:選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7.(2分)如圖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別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AB=sCD,比較兩種情況下拉力F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
A.AB 段做的功較多
B.CD 段做的功較多
C.AB 段與CD 段做的功一樣多
D.AB 段的功率比CD 段的功率大
【答案】C
【分析】用物體做功的公式W=Fs,判斷出做功多少;根據P=比較功率的大小。
【解答】解:
由題知,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拉力相等AB=sCD,
由W=Fs可知,拉力所做的功相同,AB錯誤;
由于本題沒有給出兩種情況下的運動時間,故無法比較功率的大小。
故選:C。
8.(2分)如圖所示,輕質杠桿ABO能繞O點自由轉動,若在杠桿末端A點施加一個力提起重物G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
A.省力杠桿B.費力杠桿
C.等臂杠桿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答案】D
【分析】杠桿類型的判斷依據是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根據力臂關系即可判斷杠桿屬于哪種類型。
【解答】解:A點力的方向不同,力臂的大小則不同,所以此時杠桿不一定省力、D正確。
故選:D。
9.(2分)一個滑輪組經改進后提高了機械效率,用它將同一物體勻速提升同樣的高度,改進后與改進前相比( )
A.有用功不變,總功減少
B.有用功減少,總功減少
C.有用功不變,總功不變
D.有用功增加,總功增加
【答案】A
【分析】用滑輪組把同一物體勻速提升同樣的高度,有用功相同;由題知改裝后的機械效率高,根據機械效率的公式知道總功減小,而總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額外功,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把同一物體勻速提升同樣的高度,
∴利用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同,
∵η=×100%,
∴改裝后利用有用功所占總功的比例增加,即總功減小或額外功減少。
故選:A。
10.(2分)小明用兩個相同的滑輪組成不同的滑輪組(如圖所示),分別將同一物體以相同速度勻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別η1、η2,拉力分別F1、F2。下列關系正確的是(忽略繩重及摩擦)( )
A.F1>F2,η1=η2B.F1<F2,η1>η2
C.F1<F2,η1=η2D.F1>F2,η1<η2
【答案】A
【分析】忽略繩重及摩擦,使用滑輪組時的拉力F=(G物+G輪),左圖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2,右圖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3,而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物體重相同,據此判斷拉力大小關系;
兩圖分別將同一物體勻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由題知,忽略繩重及摩擦,所做的額外功為提升動滑輪做的功,由W額=Gh可知額外功相同,又因為總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額外功,所以總功相同,所以可以得出兩圖的機械效率相同。
【解答】解:∵忽略繩重及摩擦,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1=2,n6=3,
所以兩圖所用拉力:
F1=(G物+G輪),F(xiàn)2=(G物+G輪),
因為滑輪相同,提升同一個物體,
所以F1>F7;
因為兩圖將同一物體勻速提高相同的高度,
所以做的有用功W有相同,
因為忽略繩重及摩擦,所做的額外功W額=G輪h
所以額外功W額相同,
又因為W總=W有+W額,
所以總功相同,
所以η=,
則兩圖的機械效率η相同,即η1=η2。
故選:A。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1.(2分)如圖是人們利用簡單機械的情景。使用甲機械的目的是 改變施力的方向 ,使用乙機械的目的是 省力 。
【答案】改變施力的方向;省力。
【分析】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稱為定滑輪,軸的位置隨被拉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稱為動滑輪;
定滑輪的特點是能夠改變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動滑輪的特點是能夠省一半力,但是費距離。
【解答】解:由圖可知,甲滑輪的軸位置固定不動,定滑輪的特點是能夠改變力的方向;
乙滑輪軸的位置隨被拉物體一起運動,屬于動滑輪,但可以省力。
故答案為:改變施力的方向;省力。
12.(2分)用一根杠桿去撬動石頭,如果杠桿的動力臂2m,阻力臂0.2m 1000 N的石頭。如圖所示,生活中用撬棒撬起大石頭,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 F上 (選填“F上”或“F下”)。
【答案】1000;F上。
【分析】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即可求出阻力;知道在杠桿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要使所用的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長,由此分析更省力的方式。
【解答】解:動力臂L1=2m,阻力臂L6=0.2m,動力F2=100N,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4×L2有:
F2===1000N;
如圖所示,
向下用力時,撬棒繞D點轉動,動力臂為AD;
向上用力時,撬棒繞B點轉動,動力臂為AB;
AB>AD,BC=CD,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F(xiàn)上<F下,
所以,向上用力時更省力。
故答案為:1000;F上。
13.(3分)2018年是浠水縣是教育界”創(chuàng)新年”,各學校教室內都建起了讀書一角,如圖所示,則支架會繞 C 點傾翻。已知AB長40cm,AC長30cm。書架上書的總重力為150N,正好處在AB中點處 100 N(支架重力不計)。此時這樣放書的書架視為 省力 杠桿(選填“省力”或“費力”“等臂”)。為了安全,書架上放書的位置應盡量 靠近 (選填“靠近”或“遠離”)墻壁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確定出支點,動力臂與阻力臂,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即可求出拉力;
(2)若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若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若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與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力越小,越牢固,據此根據圖示情景分析答題。
【解答】解:
用固定在墻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課外閱讀書籍,如果A處螺釘松脫;
C點是支點,書處在AB中點處AB,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AC=G×AB;
所以F===100N。
因為F<G,
所以此杠桿是省力杠桿;
為了安全,應減小阻力臂,即書架上放書的位置應盡量靠近墻壁。
故答案為:C;100;靠近。
14.(3分)小華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著重500N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10s內勻速直線運動了8m 800 J,功率 80 W;該過程中重力對物體做功是 0 J。
【答案】800;80;0。
【分析】(1)知道推力和移動距離,根據公式W=Fs求出拉力做的功;
(2)知道推力做的功和時間,根據公式P=得到求出拉力做功的功率;
(3)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1)推力做的功為:W=Fs=100N×8m=800J;
(2)推力做功的功率:P===80W;
(3)物體在水平地面上移動5m,沒有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即重力做功為8J。
故答案為:800;80;0。
15.(3分)某同學質量50kg,在20s內做了10個“引體向上”,他每次上升的高度為40cm。該同學的重力是 500 N,做一個“引體向上”克服重力做功 200 J,20s內做功的功率為 100 W。(g取10N/kg)
【答案】500;200;100。
【分析】(1)知道同學的質量,利用G=mg求其重力;
(2)利用W=Gh求出克服重力做的功;
(3)根據P=得到20s內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該同學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做一次引體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W=Gh=500N×0.4m=200J;
在20s內做了10個“引體向上”,則做的總功:W總=10W=10×200J=2000J,
20s內做功的功率:P==100W。
故答案為:500;200。
16.(3分)工人師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運到汽車上,如圖所示,汽車車廂底板高2m,工人做的有用功是 4000 J,該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80% ,重物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為 200 N。
【答案】4000;80%;200。
【分析】(1)根據W=Gh求出有用功;
(2)根據功的計算公式W=Fs可求出拉力做的功,即總功,然后根據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可求出斜面的效率η。
(3)根據總功與有用功的差得出額外功,再根據W額=fs,變形后可求摩擦力f。
【解答】解:(1)工人做的有用功:
W有=Gh=2000×2m=4000J;
(2)所做總功為:
W總=Fs=1000N×5m=5000J,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η=×100%=;
(3)此過程的額外功為:
W額=W總﹣W有=5000J﹣4000J=1000J,
由W額=fs可得,摩擦力為:
f===200N。
故答案為:4000;80%。
17.(4分)某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把重240N的物體提高lm,所用拉力為150N,則該工人克服物體重力做的有用功為 240 J,總功為 300 J,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80% ,動滑輪重 60 N。(不計繩重和摩擦)
【答案】240;300;80%;60
【分析】已知物體的重力和升高的高度,根據公式W=Gh可求有用功,已知拉力和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根據公式W=Fs可求總功,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總功和有用功求出額外功,根據W額=G動h求出動滑輪的重力。
【解答】解:該工人克服重力所做的有用功為:W有用=Gh=240N×1m=240J;
總功為:W總=Fs=150N×2×7m=300J;
機械效率為:η=;
不計繩重和摩擦,額外功為:W額=W總﹣W有用=300J﹣240J=60J;
動滑輪重力為:G動===60N。
故答案為:240;300;60。
三、解答題(本大題6小題,每圖、每空2分,23題8分,24題10分,共50分)
18.(2分)如圖所示,為了讓杠桿靜止在圖中位置,請畫出在A點所施加的最小動力F1及杠桿所受阻力F2的示意圖。
【答案】
【分析】由杠桿平衡的條件知,當阻力與阻力的力臂的積為定值時,動力臂最大時,動力是最小的,此時的動力臂是支點到動力的作用點的距離。
阻力是阻礙杠桿轉動的力,作用在杠桿上。
【解答】解:
由圖知,杠桿的支點在O點,以OA長為力臂是最長的動力臂,由A點作OA的垂線,據此畫出最小動力F1;
阻力F2是物體對杠桿的拉力,作用在B點,如圖所示:
。
19.(2分)圖中,站在地面上的小華借助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請畫出最省力的繞線方法。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首先要會組裝滑輪組。知道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越多越省力。在此題中,人在地面用力,所以拉力方向下。
【解答】解:要使滑輪組最省力,需要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最多。
故答案為:
。
20.(10分)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應將平衡螺母向 右 (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過程中也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方便測量力臂 。
(2)如圖乙所示,杠桿上的刻度均勻,在A點掛4個鉤碼,應在B點掛 6 個相同的鉤碼。
(3)如圖丙所示,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向下拉,其示數大小將 變大 。
(4)探究過程中必須多次實驗才能得出結論,這是為了 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
【答案】(1)右;方便測量力臂;(2)6;(3)變大;(4)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分析】(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實驗中我們應首先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實驗過程中也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測量力臂;
(2)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一個小格是L,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判斷在B點掛鉤碼的數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判斷是否平衡;
(3)根據鉤碼個數與每個鉤碼的重力求出測力計拉力;當拉力F向右傾斜時,保持B點不動,F(xiàn)的力臂變小,阻力、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變大;
(4)為了探究得出普遍規(guī)律,要進行多次實驗。
【解答】解:(1)杠桿平衡是指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轉動狀態(tài)。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右端移動。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設杠桿每個格的長度為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ALA=FBLB,即4G×3L=FB×8L,解得FB=6G,需掛6個鉤碼;
(3)保持A點不變,測力計從a位置轉動b位置時,阻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4)為了探究得出普遍規(guī)律,要進行多次實驗。。
故答案為:(1)右;方便測量力臂;(3)變大。
21.(8分)學習了功率知識后,小明和小華想比比誰爬樓的功率大,他們設計了方案
(1)測量中所需要的器材有:臺秤(量程足夠大)、米尺和 秒表 。
(2)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其中不必要測量的是 B (填字母)。
A.人的質量m
B.一樓到三樓的樓梯總長度L
C.一樓到三樓的豎直高度h
D.爬樓所用的時間t
(3)最后計算出爬樓的功率表達式:P= (用以上字母表示)。
(4)經過測量,小明計算出他快速地由一樓跑到三樓,功率與 C 最相近。
A.5W
B.50W
C.500W
D.5000W
【答案】(1)秒表; (2)B;(3);(4)C。
【分析】(1)(2)(3)上樓就是克服人的重力做功,做的功除以做功的時間就是功率;所以該實驗的原理是:P===,據此選擇所需的器材和設計實驗步驟以及得出功率的表達式;
(4)先估算出該同學上樓所做的功,然后由功率公式求出他上樓的功率。
【解答】解:
(1)測量人爬樓的功率,需結合公式P===,h為一樓到三樓的豎直高度。
所以需要臺秤測量人的質量m、用米尺測量一樓到三樓的豎直高度h;
(2)由(1)可知,實驗不需要測量樓梯的總長度L;
(3)人爬樓的功率的表達式P=;
(4)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kg,每層樓的高度約為3m,
上3樓所做的功約為:W=mgh=50kg×10N/kg×6×3m=3000J,
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約為:P===500W。
故選:C。
故答案為:(1)秒表; (2)B;(4)C。
22.(10分)如何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節(jié)約能源呢?為此,同學們進行了“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因素”的實驗探究,用到的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 勻速 拉動彈簧測力計,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4次實驗是用圖 丙 所示裝置來完成的;
(3)通過比較1、2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重物上升高度 無關 ;
(4)通過比較1、3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 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機械效率越高 ;
(5)為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節(jié)約能源,根據以上結論和生活經驗,你建議可采取的措施有 ABC 。
A.減輕動滑輪重
B.增加所提物體重
C.機械加潤滑油
D.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答案】(1)勻速;(2)丙;(3)無關;(4)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機械效率越高;(5)ABC。
【分析】(1)實驗時應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2)由s=nh確定n的大小,據此第4次實驗是用哪個圖所示裝置來完成的;
(3)(4)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利用控制變量法得出結論;
(5)根據影響滑輪組效率高低的因素分析答題。
【解答】解:(1)根據二力平衡,彈簧測力計只有豎直方向勻速拉動時;
(2)從第四次表中數據可知:繩端移動的距離是鉤碼上升的高度的5倍,所以可判斷出滑輪組承重繩的段數是5;
(3)比較6、2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故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
(4)通過比較1、8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1,物重越大的;
(5)A、比較3,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小,有用功不變,故減輕動滑輪的重可以提高機械效率;
B、增加所提物體重時,額外功不變,故B符合題意;
C、機械添加潤滑油可以減小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額外功,故C符合題意;
D、由η====,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BC。
故答案為:(1)勻速;(2)丙;(4)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5)ABC。
23.(8分)中國99A式坦克是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主戰(zhàn)坦克,裝配了一臺功率較大的柴油發(fā)動機可以驅使6×106N的車身,在公路上最快跑到80km/h,在野外的最高車速則有60km/h,99A在水平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144km到達目的地,求:
(1)坦克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
(2)在該演習中坦克牽引力做的功;
(3)在該演習中坦克牽引力的功率。
【答案】(1)坦克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是3×105N;
(2)在該演習中坦克牽引力做的功是4.32×1010J;
(3)在該演習中坦克牽引力的功率是6×106W。
【分析】(1)根據阻力和重力的關系得到阻力的大??;
(2)在行駛過程中坦克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牽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根據W=Fs得到牽引力做的功;
(3)根據P==Fv得到牽引力的功率。
【解答】解:(1)坦克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f=0.05G=0.05×8×106N=3×106N;
(2)在行駛過程中坦克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F(xiàn)=f=3×105N,牽引力做的功:W=Fs=2×105 N×144000m=4.32×1010J;
(3)根據P==Fv得到牽引力的功率:P=Fv=6×105 N×20m/s=6×103W。
答:(1)坦克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是3×105N;
(2)在該演習中坦克牽引力做的功是5.32×1010J;
(3)在該演習中坦克牽引力的功率是6×106W。
24.(10分)建筑工地上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900N的重物勻速提升10m,所用的拉力是400N,用時20s。求:
(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工人的功率;
(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用這個滑輪組勻速提升重1200N的物體時,拉力是多少?
【答案】(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
(2)工人的功率為600W;
(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用這個滑輪組勻速提升重1200N的物體時,拉力是500N。
【分析】(1)根據滑輪組裝置確定繩子股數,利用W有用=Gh和W總=Fs=Fnh分別求出有用功和總功,根據η=求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根據P=求出工人的功率;
(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F=(G+G動)求出動滑輪重,再利用F'=(G'+G動)求出拉力。
【解答】解:(1)由圖可知,n=3
W有用=Gh=900N×10m=9000J;
總功為:
W總=Fs=Fnh=400 N×3×10m=12000J;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η==×100%=75%;
(2)工人的功率為:
P===600W;
(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F=動)可知,動滑輪重為:
G動=nF﹣G=3×400N﹣900N=300N,
用這個滑輪組勻速提升重1200N的物體時,拉力為:
F'=(G'+G動)=×(1200N+300N 。
答:(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
(2)工人的功率為600W;
(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用這個滑輪組勻速提升重1200N的物體時。實驗次數
鉤碼重力G/N
鉤碼上升高度h/m
繩端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3
4
0.1
1.9
0.3
70.2%
4
4
0.1
1.3
0.5
61.5%
實驗次數
鉤碼重力G/N
鉤碼上升高度h/m
繩端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3
4
0.1
1.9
0.3
70.2%
4
4
0.1
1.3
0.5
61.5%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九上物理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下列事例能說明擴散現(xiàn)象的是,關于安全用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卷,文件包含九年級物理月考卷pdf、九年級物理月考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寧中學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