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2023屆高三下學期三?;瘜W試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國寶文物記載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下列文物主要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選項
A
B
C
D
國寶文物
西周銅盉
清代冰梅紋鳳尾尊
南宋墨龍圖軸
秦朝兵馬俑
A.A B.B C.C D.D
2.氧族元素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元素,下列有關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說法錯誤的是
A.羥基的電子式: B.原子核內(nèi)有46個中子數(shù)的硒原子:
C.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D.的模型:
3.向下列物質(zhì)中加入鹽酸溶液,其成分不發(fā)生改變的是
選項
A
B
C
D
物質(zhì)
家用保鮮膜-聚乙烯
裝修材料-石灰石
焙制糕點-小蘇打
紅色涂料-氧化鐵
A.A B.B C.C D.D
4.研究的綜合利用對構(gòu)建低碳環(huán)保社會有重要意義。下列有關的應用中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利用生產(chǎn)純堿 B.利用制甲酸
C.利用干冰滅火 D.利用制碳酸飲料
5.2023年5月10日,我國天舟六號發(fā)射成功,空間站建設過程中化學學科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核心艙離子推進器用氙氣作為推進劑,氙位于元素周期表0族
B.機械臂用到的鋁合金、鈦合金屬于金屬材料
C.實驗艙采用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砷和鎵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D.宇航服用到的聚酰胺纖維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
6.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其用途。下列生產(chǎn)活動與化學原理均正確且有關聯(lián)的是
選項
生產(chǎn)活動
化學原理
A
石英坩堝可用于加熱固體
熔點高
B
可作食品干燥劑
具有強吸水性
C
可用于抗酸藥物
受熱易分解
D
鈉的化合物可用于制作煙花
鈉元素焰色實驗顯黃色
A.A B.B C.C D.D
7.五一期間,潮汕美食多次登上熱搜,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手捶牛肉丸用到的鐵棒屬于合金,硬度大,熔點低
B.潮陽油浸鱟粿中用到的植物油,能與發(fā)生加成反應
C.糖蔥薄餅用到的麥芽糖為還原性糖,在酸的催化下發(fā)生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D.生腌血蚶時需要在開水中燙半分鐘,此時血蚶中的蛋白質(zhì)會發(fā)生變性
8.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單鈉鹽。下圖為谷氨酸的結(jié)構(gòu)簡式,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谷氨酸能發(fā)生加聚、縮聚反應 B.谷氨酸分子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
C.谷氨酸單鈉能溶于水 D.谷氨酸能與發(fā)生反應
9.加碘食鹽中的碘以碘酸鉀()的形式存在。已知反應:,根據(jù)上述反應,可用試紙和一些常見試劑進行實驗驗證,下列組合能證明食鹽中含有的是
A.乙醇、碘化鉀淀粉試紙 B.水、淀粉、藍色石蕊試紙
C.乙酸、水、碘化鉀淀粉試紙 D.氯水、淀粉、藍色石蕊試紙
10.碘元素在人體內(nèi)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可預防大脖子病。某實驗小組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工藝流程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灼燒時需要用到玻璃棒、酒精燈、三腳架、泥三角、坩堝和坩堝鉗
B.操作①和③均為過濾
C.反應②中離子反應方程式為
D.采用減壓蒸餾,可以降低萃取劑的沸點,便于和的分離
11.尿素可以減少柴油機尾氣氮氧化物的排放,發(fā)生反應:,設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均為非極性分子 B.標況下,含有電子數(shù)
C.中含有鍵數(shù)目為 D.反應過程中生成時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
12.硫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下列有關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往亞硫酸中逐步通入氣體:
B.往溶液中滴加鹽酸:
C.往溶液中通入過量:
D.實驗室利用制備:
13.W、X、Y、Z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總和為25,由這四種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簡單離子半徑:
B.該化合物中X、Y的雜化方式相同
C.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弱酸
D.該化合物的陰離子中各原子最外層均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
14.一種利用微生物或羥基自由基()將苯酚轉(zhuǎn)化為和的原電池-電解池組合裝置如圖所示,已知電極均為惰性電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左池()為原電池,右池()為電解池
B.a(chǎn)極區(qū)工作一段時間后,溶液的變小
C.d極電極反應為
D.每轉(zhuǎn)移2.8mol,該組合裝置產(chǎn)生CO2>13.44L (標準狀況)
15.用下列裝置進行相應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A
B
C
D
實驗目的
制備無水AlCl3固體
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比較NaHCO3和Na2CO3的熱穩(wěn)定性
制備溴苯并驗證有HBr產(chǎn)生
實驗裝置
A.A B.B C.C D.D
16.為研究工業(yè)廢水(含有和Cu2+,且的濃度遠大于Cu2+)中Cu2+的處理方法,某實驗小組用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該廢水的pH(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測得上層清液中銅元素的含量隨pH變化如圖所示:
圖表
查閱資料
存在平衡Ⅰ:
存在平衡Ⅱ: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處理工業(yè)廢水中的Cu2+最佳點應選擇c點
B.bc段:隨pH升高,Cu2+的量增加,平衡Ⅰ正向移動
C.cd段:隨pH升高,增大,再次有Cu(OH)2成
D.d點以后,隨pH升高,銅元素含量下降并保持不變
二、實驗題
17.氯化鐵常用于污水處理、印染工業(yè)、電子工業(yè)等領域。氯化鐵遇水極易發(fā)生水解。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實驗制備氯化鐵并探究其性質(zhì)?;卮鹣铝袉栴}:
Ⅰ.氯化鐵的制備:
(1)如圖為濕法制備的裝置,儀器A的名稱為 ,燒杯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如圖為干法制備的裝置。反應前后都要鼓入氮氣,目的是 。
Ⅱ.氯化鐵的性質(zhì)探究:
(3)查閱資料:氯化鐵在水溶液中分多步水解,生成凈水性能更好的聚合氯化鐵。已知聚合氯化鐵極易溶于水,寫出氯化鐵水解反應的總離子方程式 。
(4)為了探究外界條件對氯化鐵水解平衡的影響,該興趣小組設計實驗方案(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獲得如下數(shù)據(jù):
實驗
溫度/℃
1
10
0
0
0
25
0.74
2
10
90
0
0
25
1.62
3
10
90
0
0
35
1.47
4
10
90
1.17
0
25
x
5
10
90
0
1.42
25
y
①實驗1和實驗2的探究目的是 。實驗2和實驗3說明的水解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②查閱資料,加入強電解質(zhì)后,由于溶液中離子總濃度增大,離子間的相互牽制作用增強,水解離子的活性會改變。該興趣小組同學求助老師利用計算機手持技術得到實驗4和實驗5的結(jié)果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
?。鶕?jù)實驗現(xiàn)象,提出假設:a.氯離子對鐵離子的水解活性有促進作用:b. 。
ⅱ.設計其他簡單實驗證明假設a: (寫出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jié)論)。
(5)已知常溫下,,計算反應的水解常數(shù)為 。
三、工業(yè)流程題
18.碲在冶金工業(yè)中用途廣泛,被譽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的維生素。某精煉銅的陽極泥經(jīng)過處理后的主要成分為等,從中回收碲和膽礬的工藝如下:
已知:①高溫熔燒后的產(chǎn)物為和;
②在酸性條件下會發(fā)生歧化反應;
③元素在酸化和堿浸后分別轉(zhuǎn)化為和兩種易溶于水的鹽。
回答下列問題:
(1)“高溫焙燒”時,從結(jié)構(gòu)的角度分析的產(chǎn)物是而不是的原因為 。
(2)“酸化”時還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其目的是 。
(3)“還原”時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堿浸后銅元素的存在形式為 (寫化學式)。
(5)“電解”制的原理如圖,其中N與電源的 (填“正極”或“負極”)相連:與M相連的惰性電極上發(fā)生電極反應式為 。
(6)膽礬的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膽礬晶體中含有離子鍵、配位鍵、氫鍵等化學鍵 B.膽礬屬于離子晶體
C.的空間結(jié)構(gòu)為正四面體形 D.電負性O>S,第一電離能
(7)的立方晶胞結(jié)構(gòu)如圖。其中的配位數(shù)為 ;已知晶胞邊長為,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則該晶體的密度為 (列出計算式即可)。
四、原理綜合題
19.氫能是人類未來的理想能源之一,氫能利用存在兩大難題:制取和儲存。
Ⅰ.制取氫氣
(1)甲醇水蒸氣催化重整是當前制取清潔能源氫氣的主要方法,其反應機理如下:
反應1:
反應2:
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1可通過如圖所示的反應歷程實現(xiàn)催化重整,則 (用含字母a、b、c的代數(shù)式表示)。
②將一定量的甲醇氣體和水蒸氣混合反應,使用催化劑,測得相同條件下,甲醇的轉(zhuǎn)化率與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變化如圖所示。反應2為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選擇催化劑的作用為 。
(2)乙烷催化裂解也可制備氫氣:催化裂解過程中利用膜反應新技術可以實現(xiàn)邊反應邊分離出生成的氫氣。不同溫度下,乙烷在容積為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催化裂解反應。氫氣移出率不同時,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相同溫度時,、、次增大,則對應的的平衡轉(zhuǎn)化率依次 (答“增大”或“減小”),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后,欲增大單位時間內(nèi)的轉(zhuǎn)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號)。
A.升高溫度????B.通入惰性氣體????C.及時移出????D.加入催化劑
②A點時平衡常數(shù),則 。
Ⅱ.儲存氫氣:硼氫化鈉()是研究最廣泛的儲氫材料之一
(3)在配制溶液時,為防止發(fā)生水解反應,可以加入少量的 (寫化學式)。
(4)中硼原子在成鍵時,能將一個電子激發(fā)進入能級參與形成化學鍵,該過程形成的原子光譜為 光譜(填“吸收”或“發(fā)射”)。
(5)硼氫化鈉()的強堿溶液在催化劑作用下與水反應可獲取氫氣。查閱資料可知:常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易以形式結(jié)晶析出:且化學反應速率與催化劑的接觸面積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測得平均每克催化劑使用量下,的濃度和放氫速率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隨著濃度的增大,放氫速率先增大后減小,其原因可能是 。
五、有機推斷題
20.《中國制造2025》提出重點發(fā)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新藥品。貝諾酯(J)是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藥物,其合成路線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C的熔點161℃,低于其同分異構(gòu)體對羥基苯甲酸(214℃),原因是 。
(2)D中的官能團名稱為 。
(3)反應④中,已知X是一種鹵代烴,其質(zhì)譜檢測結(jié)果如圖,則X的分子式為 。
(4)G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其化學名稱是 。
(5)從A-G經(jīng)歷④⑤⑥三步,而不采用A直接硝化的原因是 。
(6)寫出由H→I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7)已知酚羥基易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參考上述信息,設計以為唯一含苯環(huán)有機原料,制備的合成路線(不需注明反應條件): 。
參考答案:
1.C
【詳解】A.西周信宜銅盉是金屬制品,不是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A不合題意;
B.清代冰梅紋鳳尾尊是瓷器制品,屬于硅酸鹽產(chǎn)品不是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B不合題意;
C.南宋墨龍圖軸是由纖維素制成的紙張和卷軸,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C符合題意;
D.秦朝兵馬俑是陶瓷制品,屬于硅酸鹽產(chǎn)品不是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D
【詳解】A.已知羥基是H2O分子失去一個氫原子剩余部分,故羥基的電子式:,A正確;
B.已知Se是34號元素,且核素的質(zhì)量數(shù)等于質(zhì)子數(shù)+中子數(shù),故原子核內(nèi)有46個中子數(shù)的硒原子表示為:,B正確;
C.已知S是16號元素,故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C正確;
D.SO3中心原子周圍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3+=3,無孤電子對,故SO3的VSEPR模型為平面三角形,D錯誤;
故答案為:D。
3.A
【詳解】A.聚乙烯屬于塑料,耐酸堿腐蝕,不與鹽酸反應,故加入鹽酸中其成分不發(fā)生改變,A符合題意;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能與鹽酸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加入鹽酸后其成分發(fā)生改變,B不合題意;
C.小蘇打是NaHCO3的俗稱,NaHCO3能與鹽酸反應,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故加入鹽酸后其成分發(fā)生改變,C不合題意;
D.Fe2O3能與鹽酸反應,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故加入鹽酸后其成分發(fā)生改變,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A。
4.B
【詳解】A.利用生產(chǎn)純堿涉及的方程式為:NH3+H2O+CO2=NH4HCO3,該反應中各元素化合價不變,故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故A項錯誤;
B.利用制甲酸的過程中二氧化碳生成了甲酸,化合價發(fā)生改變,故該過程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故B項正確;
C.干冰滅火的原因有兩點,首先干冰升華吸熱將溫度降低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其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故C項錯誤;
D.利用制碳酸飲料是利用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故D項錯誤。
故答案選B。
5.D
【詳解】A.氙是稀有氣體元素,故核心艙離子推進器用氙氣作為推進劑,氙位于元素周期表0族,A正確;
B.金屬單質(zhì)和合金均屬于金屬材料,即機械臂用到的鋁合金、鈦合金屬于金屬材料,B正確;
C.實驗艙采用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已知Ga為31號元素,As為33號元素,故砷和鎵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C正確;
D.宇航服用到的聚酰胺纖維是合成纖維,不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D錯誤;
故答案為:D。
6.D
【詳解】A.石英坩堝加熱固體時能與反應生成硅酸鹽,故A錯誤;
B.P2O5與水反應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故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劑,故B錯誤;
C.碳酸氫鈉與鹽酸反應,消耗鹽酸,所以可以用于治療胃酸過多,與其受熱分解的性質(zhì)無關,故C錯誤;
D.鈉元素焰色實驗顯黃色,鈉的化合物可用于制作煙花,故D正確;
故選D。
7.C
【詳解】A.鐵棒屬于合金,合金一般比純金屬硬度大,熔點低,故A項正確;
B.植物油中有碳碳雙鍵,能與加成,故B項正確;
C.麥芽糖為還原性糖,一分子麥芽糖在酸的催化下發(fā)生水解生成兩分子葡萄糖,故C項錯誤;
D.蛋白質(zhì)在高溫下會發(fā)生變性,故D項正確。
故答案選C。
8.A
【詳解】A.谷氨酸中含有羧基和氨基,故能發(fā)生縮聚反應,但分子中不含碳碳雙鍵、碳碳三鍵等故不能發(fā)生加聚反應,A錯誤;
B.同時連有4個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故谷氨酸分子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如圖所示:,B正確;
C.谷氨酸單鈉屬于鈉鹽,且分子中含有羧基、氨基,故能溶于水,C正確;
D.1分子谷氨酸分子中含有2個羧基,則谷氨酸能與發(fā)生反應,D正確;
故答案為:A。
9.C
【分析】食鹽中的碘以碘酸鉀形式存在,根據(jù)反應原理,該反應需要在溶液中進行,需要提供碘離子、氫離子以及檢測碘的淀粉溶液,據(jù)此分析。
【詳解】A.乙醇、碘化鉀淀粉試紙不能提供氫離子以及形成溶液,不能進行驗證,A不選;
B.水、淀粉、藍色石蕊試紙不能提供氫離子和碘離子,不能進行驗證,B不選;
C.可將食鹽用水溶解,淀粉碘化鉀試紙可以提供I-和淀粉,H+可由乙酸來提供,再結(jié)合I2的特性(遇淀粉變藍),則乙酸、水、碘化鉀淀粉試紙可證明食鹽中存在,故C選,
D.氯水、淀粉、藍色石蕊試紙不能提供碘離子,故無法進行檢測,D不選;
答案選C。
10.B
【分析】將還帶灼燒得到海帶灰,經(jīng)過溶解,浸泡得到海帶灰懸濁液,過濾后得到含碘離子的溶液,向其中加入過氧化氫和稀硫酸,碘離子被氧化為碘單質(zhì),得到含碘水溶液,加入進行萃取,得到碘的溶液,再經(jīng)過減壓蒸餾得到單質(zhì)碘;
【詳解】A.灼燒用到的儀器有:坩堝,坩堝鉗,泥三角,三腳架,酒精燈,玻璃棒,A項正確;
B.操作①是過濾得到海帶浸取原液,操作③是將碘的溶液進行萃取,B項錯誤;
C.反應②中是加入過氧化氫和稀硫酸,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zhì),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項正確;
D.減壓蒸餾能夠降低萃取劑的沸點,便于和的分離,D項正確;
答案選B。
11.C
【詳解】A.N2、CO2均為直線形分子,分子中正負電荷中心重合,故均為非極性分子,H2O為V形結(jié)構(gòu),分子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屬于極性分子,A錯誤;
B.已知1分子NO2中含有(7+2×8)=23個電子,故標況下,即=1molNO2中含有電子數(shù)為,B錯誤;
C.已知CO(NH2)2中含有一個C=O雙鍵,其余原子間均為單鍵,即1分子CO(NH2)2中含有1個鍵,故中含有鍵數(shù)目為,C正確;
D.反應中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16mol電子,則反應過程中生成即=1mol時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D錯誤;
故答案為:C。
12.B
【詳解】A.H2SO3是二元弱酸,離子方程式書寫時不能拆,故往亞硫酸中逐步通入氣體,無自由移動的離子參加反應,無離子方程式,其化學方程式為:,A錯誤;
B.往溶液中滴加鹽酸生成SO2、S和NaCl、H2O,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B正確;
C.往溶液中通入過量生成NaHSO3,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錯誤;
D.實驗室利用和70%的濃硫酸反應制備,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D錯誤;
故答案為:B。
13.D
【分析】根據(jù)W、X、Y、Z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總和為25,結(jié)合該四種元素化合物結(jié)構(gòu),其中Z元素簡單陽離子為Z+,推斷Z為Na元素,W為單鍵,則為氫元素,Y形成2個單鍵,推斷為O元素,則Y為B元素,故分析可得W、X、Y、Z分別為H、B、O、Na元素。
【詳解】A.Y的簡單離子為O2-,Z的簡單離子為Na+,O2- 、Na+都有2個電子層,當電子層數(shù)相同,原子序數(shù)越小半徑越大,故離子半徑O2-> Na+,故簡單離子半徑:,故A項正確;
B.Y為氧原子,價電子數(shù)為6,與氫原子、硼原子形成兩個單鍵,故雜化軌道數(shù),故為sp3雜化;X為硼原子,價電子數(shù)為3,與周圍4個氧原子形成4個單鍵,且整個原子團帶兩個單位負電荷,故兩個硼原子均得到1個電子,故雜化軌道數(shù),故為sp3雜化,兩者雜化方式相同,故B項正確;
C.B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H3BO3,H3BO3為一元弱酸,故C項正確;
D.該化合物的陰離子中氫原子最外層是2個電子,未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故D項錯誤。
故答案選D。
14.B
【詳解】A.圖中右側(cè)主要產(chǎn)生羥基自由基(),由H2O產(chǎn)生()非自發(fā)進行。需要通電電解水,所以左池()為原電池,右池()為電解池,故A正確;
B.a(chǎn)極的電極反應式,生成OH-,故pH變大;b極C6H5OH失去電子被氧化成為CO2 ,周圍環(huán)境為NaCl溶液,所以b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生成H+,導致酸性增強,pH變小,故B錯誤;
C.d極是H2O失去電子變成和H+,電極反應為,故C正確;
D.該組合裝置產(chǎn)生CO2的地方為b極和d極區(qū)苯酚被氧化。由B可知b極的電極反應式,b極轉(zhuǎn)移2.8 mol e-、生成0.6mol CO2,d極區(qū)苯酚被氧化的化學方程式為,每轉(zhuǎn)移28mol e- ,生成6mol CO2,即轉(zhuǎn)移2.8mol e-,d極區(qū)生成0.6 mol CO2,則轉(zhuǎn)移28 mol e-,該組合裝置生成1.2molCO2,標準狀況下,該組臺裝置生成CO2的體積為V= n×Vm=1.2mol ×22.4 L/mol=26.88L >13.44L (標準狀況),故D正確;
故答案選B。
15.A
【詳解】A.HCl可抑制鋁離子的水解,可在HCl氣流中加熱制備無水氯化鋁,A正確;
B.圖中保溫不好,導致熱量散失,不能準確測定中和熱,B錯誤;
C.碳酸氫鈉受熱溫度低,可分解生成碳酸鈉,而碳酸鈉加熱不分解,為對比穩(wěn)定性的強弱,小試管中應為碳酸氫鈉,C錯誤;
D.揮發(fā)的溴與硝酸銀溶液反應,不能驗證有HBr產(chǎn)生,D錯誤;
故答案為:A。
16.C
【分析】由圖中信息可知,pH約為9時,上層清液中銅元素的含量(銅濃度)最低,此時反應為Cu2++2OH-=Cu(OH)2↓,隨著pH增大,溶液中c(OH-)增大,在bc段與OH-反應生成NH3?H2O,使得c(NH3?H2O)增大,發(fā)生反應為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使清液中的銅濃度升高;在cd段,隨著c(OH-)增大,反應Cu(OH)2+4NH3?H2O [Cu(NH3)4]2++2OH-+4H2O的平衡逆向移動,則清液中的銅濃度又逐漸降低,當c(OH-)增大到一定值時,可能發(fā)生反應Cu(OH)2+2OH-[Cu(OH)4]2-,清液中的銅元素濃度又可能升高,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A.由題干圖示信息可知,b點對應的溶液中pH約為9時,上層清液中銅元素的含量(銅濃度)最低,故處理工業(yè)廢水中的Cu2+最佳點應選擇b點,A錯誤;
B.由圖可知,b點對應的此時反應為Cu2++2OH-=Cu(OH)2↓,隨著pH增大,溶液中c(OH-)增大,在bc段與OH-反應生成NH3?H2O,使得c(NH3?H2O)增大,發(fā)生反應Ⅰ為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平衡正向移動,使清液中的銅濃度即[Cu(NH3)4]2+升高,而不是Cu2+濃度增大,B錯誤;
C.cd段溶液的堿性較強,上層清液中銅元素的含量隨pH增大而減小,則反應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的平衡逆向移動,再次生成Cu(OH)2沉淀,C正確;
D.d點以后,隨c(OH-)增加,可能發(fā)生反應Cu(OH)2+2OH-[Cu(OH)4]2-,則上層清液中銅元素的含量可能上升,D錯誤;
故答案為:C。
17.(1) 分液漏斗 2FeCl2+Cl2=2FeCl3
(2)反應前排盡空氣,反應后將氯氣趕走
(3)
(4) 探究Fe3+或濃度對水解平衡的影響 吸熱 硫酸根離子對鐵離子的水解活性有抑制作用 向硫酸鐵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鈉固體,若pH減小,說明假設a正確
(5)
【詳解】(1)如圖為濕法制備的裝置,儀器A的名稱為分液漏斗,鐵與鹽酸反應后生成氯化亞鐵,放入燒杯中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鐵,燒杯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Cl2+Cl2=2FeCl3。故答案為:分液漏斗;2FeCl2+Cl2=2FeCl3;
(2)反應前后都要鼓入氮氣,目的是反應前排盡空氣,防止鐵與氧氣反應,反應后將氯氣趕走,防止污染環(huán)境。故答案為:反應前排盡空氣,反應后將氯氣趕走;
(3)氯化鐵在水溶液中分多步水解,生成凈水性能更好的聚合氯化鐵,由此確定水解得到的離子為和氫離子,氯化鐵水解反應的總離子方程式。故答案為:;
(4)①實驗1和實驗2中水的體積不同,探究目的是探究Fe3+或濃度對水解平衡的影響。實驗2和實驗3溫度升高,溶液的pH減小,促進鐵離子的水解,說明的水解是吸熱反應故答案為:探究Fe3+或濃度對水解平衡的影響;吸熱;
②加入強電解質(zhì)后,由于溶液中離子總濃度增大,離子間的相互牽制作用增強,水解離子的活性會改變。由實驗4加入NaCl后溶液的pH變小,實驗5加入硫酸鈉后溶液的pH增大。
?。鶕?jù)實驗現(xiàn)象,提出假設:a.氯離子對鐵離子的水解活性有促進作用:b.硫酸根離子對鐵離子的水解活性有抑制作用。故答案為:硫酸根離子對鐵離子的水解活性有抑制作用;
ⅱ.設計其他簡單實驗證明假設a:向硫酸鐵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鈉固體,若pH減小,說明假設a正確。故答案為:向硫酸鐵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鈉固體,若pH減小,說明假設a正確;
(5)反應的水解常數(shù)為 。故答案為:;。
18.(1)基態(tài)+1價Cu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10,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2)將生成的Cu全部轉(zhuǎn)移至溶液中
(3)TeO2++2SO2+3H2O=2+Te+6H+
(4)
(5) 正極
(6)BC
(7) 4
【分析】高溫熔燒后的產(chǎn)物為和,酸浸后在酸性條件下會發(fā)生歧化反應,反應方程式為:Cu2O+2H+=Cu+Cu2++H2O,元素在酸化轉(zhuǎn)化為,在二氧化硫的作用下被還原為,同時回收溶液中的硫酸銅;元素在堿浸后轉(zhuǎn)化為,焙燒產(chǎn)物不溶于堿也不溶于的鹽溶液,故堿浸后經(jīng)過濾除去,溶液電解后得到。
【詳解】(1)從結(jié)構(gòu)的角度分析此時產(chǎn)物是Cu2O而不是CuO的原因:基態(tài)+1價Cu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10,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故答案為基態(tài)+1價Cu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10,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2)酸化時發(fā)生反應:Cu2O+2H+=Cu+Cu2++H2O,為了將生成的Cu全部轉(zhuǎn)移至溶液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H2O2。故答案為將生成的Cu全部轉(zhuǎn)移至溶液中。
(3)還原時,發(fā)生的離子方程式為TeO2++2SO2+3H2O=2+Te+6H+,故答案為TeO2++2SO2+3H2O=2+Te+6H+。
(4)高溫熔燒后的產(chǎn)物為和,堿浸后不溶于堿也不溶于的鹽溶液,故答案為。
(5)根據(jù)“電解”制Te的裝置圖可知,與M相連的惰性電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 ,所以N與電源的正極相連。故答案為:正極;。
(6)A.膽礬晶體中含有離子鍵、配位鍵等化學鍵,氫鍵不屬于化學鍵,故A項錯誤;
B.膽礬是離子化合物,屬于離子晶體,故B項正確;
C.硫酸根的空間構(gòu)型是正四面體結(jié)構(gòu)。硫原子位于正四面體的中心點上,硫原子以sp3雜化軌道成鍵,硫原子位于四面體的中心位置上,而四個氧原子則位于它的四個頂點,故C項正確,
D.同主族電負性從上到下越來越小,故電負性,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越來越小,故,故D項錯誤;
故答案為BC。
(7)由Cu2Te的立方晶胞結(jié)構(gòu)可知,黑球代表Cu,白球代表Te,所以Te的配位數(shù)為4;已知晶胞參數(shù)為、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值。根據(jù)晶胞體積和晶胞質(zhì)量可知晶體的密度為,故答案為4;。
【點睛】本題以回收碲和膽礬的工藝為載體。體現(xiàn)對化學方程式書寫、化學鍵、電化學、晶胞結(jié)構(gòu)分析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性、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應用性的考查??疾閷W生的理解與辨析、分析與推測和歸納與論證能力。
19.(1) 吸熱 降低反應2的選擇性
(2) 增大 AD 90%
(3)NaOH
(4)吸收
(5)濃度過大,析出了NaBO2晶體覆蓋催化劑表面,減小了NaBH4與催化劑表面接觸面積
【詳解】(1)①由圖可知反應物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總能量,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吸收熱量為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能量差,則;②由圖可知,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CO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增大,說明平衡正向移動,則該反應為吸熱反應;相同溫度下,加入催化劑CO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會降低,說明催化劑不利于反應2的正向進行,所以催化劑會降低反應2的選擇性;
(2)①氫氣的移出率增大,生成物中氫氣濃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動,對應的的平衡轉(zhuǎn)化率依次增大;反應達到平衡后,欲增大單位時間內(nèi)的轉(zhuǎn)化率,即想要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升高溫度或者加入催化劑,所以答案選AD;②A點時乙烷平衡轉(zhuǎn)化率為90%,生成的氫氣總物質(zhì)的量為0.9mol,設平衡體系中氫氣物質(zhì)的量為xmol,平衡常數(shù),解得x=0.09,則氫氣移出率;
(3)屬于強堿弱酸鹽,其水溶液水解后呈堿性,可加入少量NaOH抑制水解;
(4)一個電子激發(fā)進入能級參與形成化學鍵,表示該原子由基態(tài)原子變?yōu)榧ぐl(fā)態(tài)原子,該過程需要吸收能量,所以形成的是吸收光譜;
(5)隨著濃度的增大,放氫速率先增大后減小,其原因可能濃度過大,析出了NaBO2晶體覆蓋催化劑表面,減小了NaBH4與催化劑表面接觸面積;
20.(1)C即鄰羥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而對羥基苯甲酸形成分子間氫鍵
(2)酯基和羧基
(3)CH3I
(4) 對硝基苯酚或者4-硝基苯酚
(5)防止苯酚與硝酸發(fā)生硝化反應時生成三硝基苯酚等副產(chǎn)物
(6)+CH3COOH+H2O
(7)
【分析】由題干合成路線圖可知,由F、H的結(jié)構(gòu)簡式和F到G、G到H的轉(zhuǎn)化條件可知,G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由H、D、J的結(jié)構(gòu)簡式和H到I的轉(zhuǎn)化條件可知,I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7)已知酚羥基易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根據(jù)題干流程圖中A到E轉(zhuǎn)化信息可知,可將先與CH3I反應轉(zhuǎn)化為將羥基保護起來,可以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為:, 和CH3OH發(fā)生酯化反應即可制備,由此確定合成路線,由此分析解題;
【詳解】(1)由題干路線圖中信息可知,C為鄰羥基苯甲酸,能夠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導致沸點降低,而對羥基苯甲酸則只能形成分子間氫鍵,導致沸點升高,故C的熔點161℃,低于其同分異構(gòu)體對羥基苯甲酸(214℃),故答案為:C即鄰羥基苯甲酸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而對羥基苯甲酸形成分子間氫鍵;
(2)由題干路線圖中信息可知,根據(jù)D的結(jié)構(gòu)簡式可知D中的官能團名稱為酯基和羧基,故答案為:酯基和羧基;
(3)由質(zhì)譜圖可知,X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約為142,根據(jù)題干流程可知,X中含有甲基,故反應④中,已知X是一種鹵代烴,在鹵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42-15=127,即為I,則X的分子式為CH3I,故答案為:CH3I;
(4)由分析可知,G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其化學名稱是對硝基苯酚或者4-硝基苯酚,故答案為:;對硝基苯酚或者4-硝基苯酚;
(5)苯酚直接發(fā)生硝化反應將得到三硝基苯酚,故從A-G經(jīng)歷④⑤⑥三步,而不采用A直接硝化的原因是防止苯酚與硝酸發(fā)生硝化反應時生成三硝基苯酚等副產(chǎn)物;
(6)由分析可知,I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結(jié)合流程圖信息可知,由H→I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H3COOH+H2O;
(7)已知酚羥基易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根據(jù)題干流程圖中A到E轉(zhuǎn)化信息可知,可將先與CH3I反應轉(zhuǎn)化為將羥基保護起來,可以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為:, 和CH3OH發(fā)生酯化反應即可制備,由此確定合成路線為:。
這是一份2024屆廣東省汕頭市高三下學期一?;瘜W試題,共8頁。
這是一份2024屆廣東省汕頭市高三下學期一?;瘜W試題,共8頁。
這是一份廣東省汕頭市金山中學2023屇高三下學期三模化學試題(含解析),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工業(yè)流程題,原理綜合題,有機推斷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