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高考化學三年(2021-2023)模擬題匯編-24儀器使用與實驗安全
一、單選題
1.(2023·江西新余·統(tǒng)考二模)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B
C
D
??
??
??
??
檢驗1-溴丙烷和氫氧化鈉的醇溶液反應生成丙烯
除去SO2中的少量
制取并收集少量Cl2
灼燒
A.A B.B C.C D.D
2.(2021·江西·校聯(lián)考一模)下列實驗裝置、操作和原理均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中和滴定
B.中和熱的測定
C.配制1 mol·L-1NaCl溶液時的定容操作
D.苯萃取碘水中I,分出水層后的操作
3.(2022·江西景德鎮(zhèn)·統(tǒng)考二模)下列實驗圖示或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
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
測定中和熱
該裝置可用制備Fe(OH)3
酸式滴定管中還剩余38.40mL的溶液
A.A B.B C.C D.D
二、實驗題
4.(2023·江西鷹潭·統(tǒng)考二模)錸(Re)是一種具有重要軍事戰(zhàn)略意義的金屬。NH4ReO4是制備高純度Re的重要中間體。
I.實驗室制備NH4ReO4的裝置如圖所示。
??
已知:(1)Re2O7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HReO4;HReO4與H2S反應生成Re2S7;
(2)2NH4ReO42NH3↑+H2O+Re2O7
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
(2)反應開始前先向C中三頸燒瓶內加入一定量的Re2O7和水。關閉K2、K3,打開K1、K4,三頸燒瓶內生成Re2S7。關閉K1,打開K2通入N2一段時間,通入N2的目的是 。打開K3,滴入足量H2O2的氨水溶液,生成NH4ReO4;反應結束后從溶液中通過冷卻結晶分離出NH4ReO4。
(3)下列裝置可用作裝置單元X的是 (填標號)。
A.?? B.??
C.?? D.??
II.NH4ReO4的純度測定[M(NH4ReO4)268g/mol]
稱取wgNH4ReO4樣品,加適量水溶解,注入三頸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氣,將樣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mLc1mol?L-1的鹽酸標準溶液吸收,蒸氨結束后取下接收瓶。取吸收液用c2mol?L-1NaOH(稀)標準溶液滴定過剩的HCl,達到終點時消耗V2mLNaOH溶液。
(4)實驗所用的NaOH標準溶液,通常采用間接法配制,即配成近似濃度的溶液,再用基準物標定。不能采用直接法配制的原因是 。
(5)樣品中NH4ReO4的質量分數(shù)為 (填表達式)。
III.高純度錸的制取
(6)高溫下用H2還原NH4ReO4可制得金屬錸,裝置如圖所示:
??
①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為 。
②玻璃管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2023·江西景德鎮(zhèn)·統(tǒng)考二模)CeO2是一種稀土氧化物,在催化劑、電化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要應用。CeO2是淡黃色固體粉末,難溶于水,熔點為2600℃。請回答下列問題:
??
(一)制備CeO2
I.取一定量化學計量比的Ce(NO3)3·6H2O和NaOH分別溶解在5mL和35mL的去離子水中,分別磁力攪拌30min后,再將兩種液體混合,繼續(xù)磁力攪拌30min,形成白色絮狀沉淀[Ce(OH)3]。將混合溶液加熱(并通入O2),在一定溫度下反應一段時間。通過離心方法將Ce(OH)4沉淀分離出來。
Ⅱ.先用水洗滌Ce(OH)4沉淀3次,再用無水乙醇洗滌Ce(OH)4溶液沉淀3次。
Ⅲ.將洗滌后的樣品轉入干燥爐中,在60°C下干燥24h,得到淡黃色粉末CeO2。
(1)盛放NaOH溶液的儀器名稱為 ,無水乙醇的作用是 。
(2)寫出由Ce(OH)3和O2反應制備Ce(OH)4的化學方程式: 。
(3)二口燒瓶中為什么不能加沸石? 。
(二)某樣品中CeO2[M(CeO2)=172.1]純度的測定
稱取mg樣品置于錐形瓶中,加入50mL水及20mL濃硫酸,分批加入H2O2溶液,每次5mL,搖勻,低溫加熱,直至樣品完全溶解。加熱除盡錐形瓶中的H2O2,冷卻后稀釋至250mL,加入5mL10g·L-1AgNO3溶液催化,再加入過量的過硫酸銨[(NH4)2S2O8]溶液,低溫加熱,將Ce3+氧化成Ce4+,當錐形瓶中無氣泡冒出,再煮沸2min。待冷卻后,加入5滴鄰二氨菲-亞鐵指示液,用(NH4)2Fe(SO4)2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cmol·L-1的(NH4)2Fe(SO4)2標準溶液VmL。已知鄰二氮菲與Fe2+可形成紅色配合物,這種離子可示表為[Fe(phen)3]2+。
(4)實驗中分批加入H2O2溶液時,采取低溫加熱的原因是 。
(5)加熱煮沸過程中,(NH4)2S2O8在溶液中反應生成NH4HSO4和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滴定時錐形瓶中過量的(NH4)2S2O8未除盡,則測得的CeO2純度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判斷滴定終點的方法是 。
(6)樣品中CeO2的質量分數(shù)w= (用含有c、V、m的代數(shù)式表示)。
6.(2023·江西新余·統(tǒng)考二模)碳酸乙烯酯( EC)是一種性能優(yōu)良的溶劑和精細化工中間體,是有機化工潛在的基礎原料。EC的熔點為36℃,沸點為243℃,相對密度為1.4259g·cm-3。某課外小組擬用下圖裝置在100 ~120℃下以NY -2作催化劑,環(huán)氧乙烷( EO)和CO2為原料合成EC。
其反應原理為主反應:
副反應:
回答下列問題:
(1)用固體NY-2配制500g 4.8%的NY-2水溶液未用到下列儀器中的 (填儀器名稱)。
(2)控制裝置D中反應溫度的方法是 (填“水浴加熱”或“油浴加熱”)。
(3)用裝置A制備CO2時,應先打開K1和K2,然后 。
(4)將裝置C中的EO導入三頸燒瓶中的操作是 ,繼續(xù)通入 CO2,用攪拌器攪拌,使反應物充分混合。
(5)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但隨著反應進行,從三頸燒瓶中逸出的CO2減少,其可能原因是 。
(6)溫度超過120℃后, EO的轉化率增大,而EC的產(chǎn)率卻減小,其可能原因是 。
(7)計算結果表明,EO的轉化率為91.5% ,EC的選擇性為82% (EC的選擇性=生成EC的物質的量/轉化的EO的物質的量) ,若實驗加入22 g EO,則得到 g EC(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7.(2023·江西南昌·統(tǒng)考三模)四氯化鈦(TiCl4)是無色或淡黃色液體,熔點為-30℃,沸點為136.4℃,極易水解,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有廣泛的用途。在實驗室用鈦鐵礦(FeTiO3)為原料制備TiCl4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原理:)
已知:(1)FeCl3熔點為306℃,沸點為316℃,極易水解;
(2)①;②。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為 。
(2)裝置E中冷凝水應從 (填“a”或“b”)通入。
(3)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該制備裝置不足之處是 。
(5)停止滴加濃鹽酸并關閉止水夾a,將裝置c中所得物質轉移到裝置E中進行相關操作。裝置E的錐形瓶中得到的物質是 。
(6)已知:,測定TiCl4產(chǎn)品純度的實驗如下:
①E裝置相關操作結束后,待錐形瓶中的液體冷卻至室溫,準確稱取14.00gTiCl4產(chǎn)品,置于盛有60.00mL蒸餾水的水解瓶中,蓋塞后搖動至完全水解,過濾后將水解液配成100.00mL溶液。
②取10.00mL溶液于錐形瓶中,加入10.00mL2.900mol/LAgNO3標準溶液。
③加入少許硝基苯用力搖動,使沉淀表面被有機物覆蓋。
④以X溶液為指示劑,用0.1000mol/LKSCN溶液滴定過量的AgNO3溶液,達到滴定終點時共用去10.00mLKSCN溶液。
試劑X為 (用化學式表示),已知產(chǎn)品中雜質不參與反應,根據(jù)以上步驟計算產(chǎn)品中TiCl4的質量分數(shù)為 ;若裝KSCN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所測定TiCl4產(chǎn)品的質量分數(shù)將會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8.(2022·江西景德鎮(zhèn)·統(tǒng)考二模)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氮分子不能作配體形成配合物,直到1965年,化學家Allen偶然制備出了第一個分子氮配合物,震驚了化學界。從此以后,人們對分子氮配合物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利用下圖裝置以X: FeHCIL2(L為一種有機分子)和Z:Na[B(C6H5)4]為原料,在常溫下直接與氮氣反應可以制備分子氮配合物Y: [FeH(N2)L2][B(C6H5)4|。
相關物質的性質
物質
相對分子質量
性質
X:FeHCIL2
504.5
白色固體,易氧化,易溶于有機溶劑
Y:[FeH(N2)L2][B(C6H5)4]
816
橙色晶體,溶液中易氧化,固體較穩(wěn)定,可溶于丙酮,難溶于于石油醚。
Z:Na[B(C6H5)4]
342
白色固體,易水解,易溶于丙酮,難溶于石油醚
(1)組裝好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其目的是 。
(2)向A中加入含X1.5g的120mL的丙酮溶液,B中加入含Z1.5g的50mL的丙酮溶液。儀器A的容積應為 mL(填 250或500)。儀器B的名稱為 。
(3)繼續(xù)通入氮氣,慢慢將B中液體滴入到A中,打開磁力攪拌器攪拌30分鐘,停止通氣,冰水浴冷卻,析出大量橙色晶體,快速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粗產(chǎn)品。寫出生成產(chǎn)品的化學方程式 。
(4)將粗產(chǎn)品溶于丙酮,過濾;將濾液真空蒸發(fā)得橙色固體,用 洗滌橙色固體,干燥、稱量得到產(chǎn)品1.5g。計算本實驗的產(chǎn)率 (用百分數(shù)表示, 保留1位小數(shù))。
(5)人們之所以對分子氮配合物感興趣,是因為某些分子氮配合物可以在常溫常壓下被還原為NH3。簡述該過程的意義 。
9.(2022·江西·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對氨基苯磺酸(磺胺酸)常用作基準試劑、實驗試劑及色譜分析試劑。實驗室常用苯胺制備磺胺酸,其反應原理如下:
+H2SO4+H2O
???????????????成鹽??????????????????脫水轉位
實驗步驟:
I.溶劑惰性化處理
(1)在溶劑汽油中加入適量濃硫酸,充分攪拌后倒入分液漏斗,靜置分層后放出廢液,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須進行的一項操作是 ;將處理過的溶劑水洗至中性后取樣加入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蕩,作用是 。
II.制備對氨基苯磺酸
(2)將60mL經(jīng)惰性化處理的溶劑和0.1mol苯胺加入燒瓶中,滴入濃硫酸使其成鹽。苯胺與濃硫酸配料比為1:1.015,原因是 ;向苯胺中加入濃硫酸的具體操作是 。
(3)待完全成鹽后,將溫度慢慢升至170~175℃,保持6h進行脫水轉位反應,反應溫度不宜太高,原因是 。
(4)反應結束后,過濾,在濾液中加入少量無水亞硫酸鈉,用Na2CO3溶液調節(jié)pH=7~8,過濾,再向濾液中加入少量無水亞硫酸鈉,用稀硫酸酸化至pH=2,寫出加入稀硫酸時涉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將混合物在不斷攪拌下倒入盛有冰水的燒杯中,用少量熱水沖洗燒瓶,洗滌液一并倒入燒杯,用少量熱水沖洗燒瓶的原因是 。
(5)經(jīng)過濾、洗滌烘干處理,所得產(chǎn)品質量為16.61g,則本實驗的產(chǎn)率為 (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0.(2022·江西南昌·統(tǒng)考一模)碳化物衍生碳以其獨特的性能被廣泛應用在超級電容器、催化劑載體等方面。常用氯氣刻蝕法制備,該方法通過高溫氯化2小時在SiC表面制備碳涂層。其方法如下:
(1)裝置B所盛物質為 ,其作用是 。
(2)儀器C的名稱是 ,所盛物質為 。
(3)圓底燒瓶A中為二氧化錳,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溫度為40℃,加熱方式是 ,主要目的是 。
(4)高溫環(huán)境為氬氣與氯氣混合氣氛,隨著溫度的升高,氯氣與SiC反應,將Si原子從SiC中刻蝕掉形成碳層,反應方程式為 。
(5)如果溫度超過1175℃,涂層上的碳結構發(fā)生如下變化:碳→骨架碳→非晶碳→石墨碳,則碳涂層硬度會 (填“逐漸變高”或“逐漸變低”)。
(6)裝置F盛有NaOH溶液用于除氣和回收氬氣,其生成的鹽除了NaCl,還有兩種類別不同的含氧酸鈉鹽 (填化學式)。
11.(2023·江西宜春·校聯(lián)考二模)1,2-二氯乙烷是制備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中間體,在農業(yè)上可用作糧食、谷物的熏蒸劑、土壤消毒劑等。已知其沸點為83.5℃,熔點為-35℃。下圖為實驗室中制備1,2-二氯乙烷的裝置,其中加熱和夾持裝置已略去。裝置A中的無水乙醇的密度約為0.8。
(1)裝置A中還缺少的一種必要儀器是 ,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 ,裝置A中發(fā)生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裝置B中玻璃管d的作用是 。
(3)實驗時A中三頸燒瓶內可能會產(chǎn)生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為吸收該氣體,在裝置B中應加入的最佳試劑為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濃硫酸 B.溶液 C.酸性溶液 D.飽和溶液
(4)D中a、c兩個導氣管進入儀器中的長度不同,其優(yōu)點是 。
(5)實驗結束后收集得到0.21,2-二氯乙烷,則乙醇的利用率為 %(結果用小數(shù)表示)。
三、工業(yè)流程題
12.(2023·江西·統(tǒng)考二模)近日,西湖大學理學院何睿華課題組發(fā)現(xiàn)了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于性的光陰極量子材料——鈦酸鍶。某小組以鈦鐵礦為原料制備鈦酸鍶的流程圖如下:
??
已知幾種物質的主要成分如表所示。
物質
成分
鈦鐵礦
主要成分是FeTiO3,含少量SiO2、Fe3O4等
浸液1
Fe3+、Fe2+、TiO2+、H+、
濾液2
Fe2+、TiO2+、H+、
濾液3
Fe2+、TiO2+、H+、
回答下列問題:
(1)“氣體”分子的電子式為 。
(2)為了提高“焙燒”速率,宜采取的措施有 答一條合理措施即可)。從“濾渣2”中提純鐵粉的物理方法是 。
(3)“濾液2”和“濾液3”中濃度有明顯變化的離子為 (填離子符號)。設計簡單實驗檢驗濾液4含有Fe2+: 。
(4)“熱解”中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用“熱水”而不用常溫水,其目的是 。
(5)在“灼燒”中盛裝H2TiO3的儀器是 (填名稱)。
(6)某鈦鐵礦中含鈦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ω,100kg該鈦鐵礦經(jīng)上述流程最終制得mg鈦酸鍶,則鈦的收率為 %(提示:鈦的收率等于實際鈦產(chǎn)量與理論鈦產(chǎn)量之比)。
13.(2022·江西·校聯(lián)考二模)為充分利用資源,變廢為寶,實驗室里利用廢鐵屑制取摩爾鹽[(NH4)2Fe(SO4)2·6H2O]。某興趣小組以廢鐵屑制得摩爾鹽后,按下列流程制備二水合草酸亞鐵(FeC2O4·2H2O),進一步制備高純度還原鐵粉。
已知:FeC2O4·2H2O難溶于水;H2C2O4易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填標號)。
A.步驟①酸化主要是為了抑制Fe2+水解
B.步驟②發(fā)生的離子反應是:Fe2+ +C2O+2H2O= FeC2O4·2H2O
C.步驟③用冷水洗滌的效果更好
D.步驟③直接烘干可以加快干燥速率
(2)利用下圖裝置,可以完成步驟③中的抽濾和洗滌。抽濾結束,開始洗滌前需 (填“打開”或“關閉”)活塞,理由是 。
步驟③中檢驗沉淀是否洗滌干凈的操作是 。
(3)實現(xiàn)步驟④,必須在 (填儀器名稱)中進行,該步驟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步驟⑤,用H2還原Fe2O3往往混有雜質Fe3O4,原因是 。
(5)稱取某摩爾鹽(M= 392 g/mol)樣品14.00 g,用煮沸后冷卻的蒸餾水配成100 mL溶液;取25.00 mL溶液加入稀硫酸,用0.1000mol/L的KMnO4溶液滴定。
①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15.00 mL KMnO4溶液,該摩爾鹽的純度是 %。
②實驗結果比理論值偏高的可能原因是 (填標號)。
a.滴定管洗凈后直接加入KMnO4溶液
b.滴定過程中有少量樣品溶液濺出
c.配制溶液過程中蒸餾水未煮沸
d.滴定后滴定管尖嘴處氣泡消失
參考答案:
1.B
【詳解】A.乙醇具有揮發(fā)性,乙醇、乙烯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因此無法判斷消去產(chǎn)物為丙烯,選項A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SO2在飽和溶液中溶解度低,且可發(fā)生反應NaHSO3+HCl=NaCl+H2O+SO2↑,所以飽和溶液可用于除去SO2中的HCl,選項B能達到實驗目的;
C.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應該長管進短管出,選項C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灼燒物質應該在坩堝中進行,選項D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答案選B。
2.C
【詳解】A.酸滴定氫氧化鈉溶液時,酸應放在酸式滴定管中,圖示中是堿式滴定管,A錯誤;
B.溫度計的位置不對,應置于溶液中,B錯誤;
C.配制溶液時,濃溶液應稀釋冷卻至室溫后再轉移至容量瓶,定容時,當加蒸餾水距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至刻度線相切,眼睛要平視刻度線,C正確;
D.苯的密度比水小,分層后有機層在上層,應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錯誤;
故選C。
3.A
【分析】根據(jù)實驗目的判斷裝置的選擇正確;根據(jù)裝置的特點判斷液體的體積;
【詳解】A.根據(jù)乙酸乙酯的性質與制備判斷,A正確;
B.中和熱測定中小燒杯和大燒杯的瓶口應該相平,防止熱量損失,故B不正確;
C.制備氫氧化鐵中,鐵應該做陽極,接電源的正極,故C不正確;
D.酸式滴定管中下端沒有刻度,故剩余的溶液體積大于38.40mL,故D不正確;
故選答案A;
【點睛】此題考查實驗裝置的選擇及常見裝置的特點。
4.(1)蒸餾燒瓶
(2)排出多余的H2S氣體
(3)AC
(4)氫氧化鈉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5)%
(6) 無水氯化鈣或五氧化二磷(無水CaCl2或P2O5也可) 2NH4ReO4+7H22Re+2NH3↑+8H2O
【詳解】(1)儀器a為蒸餾燒瓶;
故答案為:蒸餾燒瓶;
(2)通入N2主要是為了排出多余的H2S;
故答案為:排出多余的H2S氣體;
(3)裝置單元X是為了除去多余的H2S,選擇與之反應的物質即可,AC符合;
故答案為:AC;
(4)NaOH標準溶液不能采用直接配制的原因在于NaOH易吸收空氣中的CO2及H2O而很快變質導致濃度不準確;
故答案為:氫氧化鈉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5)依題意有關系:n(NH4+)+n(NaOH)=n(HCl)。故n (NH4ReO4)=n(NH4+)= n(HCl) -n(NaOH)=c1.V×10-3- c2V2×10-3,故w (NH4ReO4)== %;
故答案為:%;
(6)①裝置B為了吸收生成的NH3,故用無水氯化鈣或五氧化二磷;
②由已知可得2NH4ReO42NH3↑+H2O+Re2O7,再由氫氣還原Re2O7:2NH4ReO4+7H22Re+2NH3↑+8H2O;
故答案為:①無水氯化鈣或五氧化二磷;②2NH4ReO4+7H22Re+2NH3↑+8H2O。
5.(1) 恒壓漏斗 除去沉淀表面多余的水分,使沉淀快速干燥
(2)4Ce(OH)3+O2+2H2O=4Ce(OH)4
(3)防止磁子攪拌時帶動沸石打破燒瓶
(4)溫度低,反應速率慢,溫度高,H2O2會分解
(5) 2(NH4)2S2O8+2H2O4NH4HSO4+O2↑ 偏高 滴加最后一滴(或半滴)(NH4)2Fe(SO4)2標準溶液時,溶液顏色變?yōu)榧t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6)
【詳解】(1)由儀器構造可知,盛放NaOH溶液的儀器為恒壓漏斗;乙醇與水混溶且乙醇易揮發(fā),用乙醇可以除去沉淀表面多余的水分,使沉淀快速干燥。
(2)Ce(OH)3與O2反應生成4Ce(OH)4,反應方程式為:4Ce(OH)3+O2+2H2O=4Ce(OH)4。
(3)二口燒瓶中含有磁子,不加沸石的目的是防止磁子攪拌時帶動沸石打破燒瓶。
(4)溫度過低時反應速率太慢,溫度過高時H2O2不穩(wěn)定受熱易分解,都不利于反應進行,因此采用低溫加熱。
(5)加熱煮沸過程中,(NH4)2S2O8在溶液中反應生成NH4HSO4和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4)2S2O8 +2H2O 4NH4HSO4+O2↑,若滴定時錐形瓶中過量的(NH4)2S2O8未除盡,則(NH4)2Fe(SO4)2標準溶液用量偏高,還原Ce4+的用量偏高,最終測得的CeO2純度偏高;判斷滴定終點的方法是滴加最后一滴(或半滴)(NH4)2Fe(SO4)2標準溶液時,溶液顏色變?yōu)榧t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6)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可得關系式:,故樣品中的質量分數(shù)w=。
6.(1)容量瓶
(2)油浴加熱
(3)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稀鹽酸直至浸沒大理石,關閉活塞(合理即可)
(4)打開K3并關閉K2
(5)生成的EC對CO2有溶解作用(合理即可)
(6)溫度超過120℃后副反應加快,導致EC的選擇性降低(合理即可)
(7)33
【分析】利用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制備二氧化碳,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氯化氫,擬用下圖裝置在100 ~120℃下以NY -2作催化劑,環(huán)氧乙烷( EO)和CO2為原料合成EC;
【詳解】(1)用固體NY-2配制500g 4.8%的NY-2水溶液需要用到托盤天平、燒杯、量筒、滴定管;不需要用到容量瓶;答案為容量瓶;
(2)擬用下圖裝置在100 ~120℃下以NY -2作催化劑,環(huán)氧乙烷( EO)和CO2為原料合成EC,故控制裝置D中反應溫度的方法是油浴加熱;
(3)用裝置A制備CO2時,應先打開K1和K2,然后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稀鹽酸直至浸沒大理石,關閉活塞;
(4)將裝置C中的EO導入三頸燒瓶中的操作是打開K3并關閉K2,繼續(xù)通入 CO2,用攪拌器攪拌,使反應物充分混合;
(5)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但隨著反應進行,生成的EC對CO2有溶解作用,故從三頸燒瓶中逸出的CO2減少;
(6)溫度超過120℃后, EO的轉化率增大,而EC的產(chǎn)率卻減小,其可能原因是溫度超過120℃后副反應加快,導致EC的選擇性降低;
(7)若實驗加入22 g EO,轉化的EO的物質的量為,設得到x g EC,則有=82%,解得x=33g。
7.(1)濃硫酸
(2)a
(3)KClO3+6HCl(濃) =KCl+3Cl2↑+3H2O
(4)沒有處理CO、Cl2尾氣;空氣中的水蒸氣會進入D中,使產(chǎn)品發(fā)生水解
(5)TiCl4
(6) Fe(NO3)3 95% 偏小
【分析】由實驗裝置圖可知,裝置A中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共熱反應制備氯氣,裝置B中盛有的濃硫酸用于干燥氯氣,裝置C中氯氣與碳、鈦鐵礦共熱反應得到氯化鐵和氯化鈦的混合物,該制備裝置的缺陷是缺少吸收空氣中水蒸氣進入的裝置,且無尾氣處理裝置,裝置E為分離氯化鐵和氯化鈦的蒸餾裝置。
【詳解】(1)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裝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氣中的水蒸氣,所以盛放的試劑為濃硫酸;
(2)裝置E為蒸餾裝置,冷凝水從從a口進,b口出,達到冷凝導氣的作用,故答案為:a;
(3)裝置A中氯酸鉀與濃鹽酸常溫下發(fā)生歸中反應,生成氯氣、氯化鉀和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KClO3+6HCl(濃) =KCl+3Cl2↑+3H2O;
(4)根據(jù)題給信息知TiCl4極易水解,所以該裝置的不足之處是缺少吸收空氣中水蒸氣進入的裝置,空氣中水蒸氣會進入C中使產(chǎn)品發(fā)生水解,也沒有無尾氣處理裝置,CO與剩余Cl2會污染環(huán)境,故答案為:沒有處理CO、Cl2尾氣;空氣中的水蒸氣會進入D中,使產(chǎn)品發(fā)生水解;
(5)由分析可知,裝置E為分離氯化鐵和氯化鈦的蒸餾裝置,根據(jù)題給FeCl3、TiCl4的沸點可知,蒸餾出來的是TiCl4;
(6)由題意可知,硝酸銀消耗氯離子,過量的硝酸銀用硫氰化鉀滴定,鐵離子可與硫氰化鉀顯紅色,作其指示劑,因銀離子只與硝酸根離子可共存,所以加入的試劑X應為硝酸鐵;
與硫氰化鉀溶液反應的過量硝酸銀的物質的量為0.1000mol?L-1×0.01L=0.001mol,則與溶液中氯離子反應的硝酸銀的物質的量為2.900mol?L-1×0.01L-0.001mol=0.028mol,由TiCl4—4Cl-—4AgNO3可得14.0g產(chǎn)品中TiCl4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95%;
裝KSCN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會導致滴定過量硝酸銀消耗硫氰化鉀溶液體積偏大,使得氯離子的物質的量減小,TiCl4的質量分數(shù)測定結果偏小,故答案為:95%;偏小。
8.(1)排盡裝置內的空氣
(2) 500 恒壓滴液漏斗
(3)FeHClL2+Na[B(C6H5)4]+N2=NaCl+[FeH(N2)L2][B(C6H5)4]
(4) 石油醚 61.8%
(5)可以實現(xiàn)常溫常壓合成氨氣
【詳解】(1)由表格內容可知,反應物X與產(chǎn)物Y均易被氧化,通氮氣可排出裝置中的空氣,防止X和Y被氧化;
(2)三頸瓶中加入的液體體積為120mL+50mL=170mL,瓶中的液體不能超過容積的一半,因此三頸瓶應選用500mL的;由儀器的外觀可知,B是恒壓滴液漏斗;
(3)FeHClL2和Na[B(C6H5)4]與N2反應生成[FeH(N2)L2][B(C6H5)4]和NaCl,方程式為FeHClL2+Na[B(C6H5)4]+N2=NaCl+[FeH(N2)L2][B(C6H5)4];
(4)產(chǎn)物Y難溶于石油醚,可以用石油醚洗滌;n(X)= ≈0.002973mol,n(Y)=n(X)=0.002973mol,m(Y)=0.002973mol×816g/mol=2.426g,產(chǎn)率=×100%≈61.8%;
(5)該過程不需要傳統(tǒng)合成氨的高溫高壓條件,實現(xiàn)了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合成氨氣。
9.(1) 檢漏 證明汽油中含有的不飽和烴已除盡,溶劑為惰性
(2) 適當增大濃硫酸的用量,有利于提高苯胺的利用率 將濃硫酸沿玻璃棒緩緩注入盛有苯胺的燒瓶中,并不斷攪拌
(3)溫度過高時,對氨基苯磺酸會發(fā)生炭化
(4) 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SO3+H2SO4=Na2SO4+H2O+SO2↑ 對氨基苯磺酸易溶于熱水,將附著在燒瓶內壁上的對氨基苯磺酸洗出,有利于提高產(chǎn)率
(5)96.01%
【分析】第(4)小題:反應結束后,需將產(chǎn)品與溶劑分離,此時應降溫,讓溶質結晶析出,然后傾出溶劑。加水,加少量無水亞硫酸鈉,待其溶解后,用Na2CO3溶液調pH= 7~8,讓雜質析出,過濾,棄去濾渣;在濾液中加入少量無水亞硫酸鈉,用稀硫酸酸化至pH= 2,讓對氨基苯磺酸結晶析出,經(jīng)過濾,洗滌,烘干即得產(chǎn)品。
【詳解】(1)分液漏斗用于分離分層的液體,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須進行的一項操作是檢漏;用汽油作溶劑,所含成分不能干擾后續(xù)實驗,所以應去除汽油中的不飽和烴。將處理過的溶劑水洗至中性,需檢驗是否含不飽和烴,取樣后加入酸性KMnO4溶液充分振蕩,作用是:證明汽油中含有的不飽和烴已除盡,溶劑為惰性。答案為:檢漏;證明汽油中含有的不飽和烴已除盡,溶劑為惰性;
(2)苯胺與濃硫酸的反應為可逆反應,硫酸適當過量,可提高苯胺的利用率,所以配料比為1:1.015,原因是:適當增大濃硫酸的用量,有利于提高苯胺的利用率。苯胺與濃硫酸混合,相當于濃硫酸稀釋,所以向苯胺中加入濃硫酸的具體操作是:將濃硫酸沿玻璃棒緩緩注入盛有苯胺的燒瓶中,并不斷攪拌。答案為:適當增大濃硫酸的用量,有利于提高苯胺的利用率;將濃硫酸沿玻璃棒緩緩注入盛有苯胺的燒瓶中,并不斷攪拌;
(3)因為溫度超過215℃時,對氨基苯磺酸會發(fā)生炭化,所以溫度不宜太高,原因是:溫度過高時,對氨基苯磺酸會發(fā)生炭化。答案為:溫度過高時,對氨基苯磺酸會發(fā)生炭化;
(4)反應結束后,濾液中含有Na2CO3和亞硫酸鈉,用稀硫酸酸化至pH=2,與稀硫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SO3+H2SO4=Na2SO4+H2O+SO2↑;對氨基苯磺酸微溶于冷水,在熱水中溶解度較大,所以用少量熱水沖洗燒瓶的原因是:對氨基苯磺酸易溶于熱水,將附著在燒瓶內壁上的對氨基苯磺酸洗出,有利于提高產(chǎn)率。答案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Na2SO3+H2SO4=Na2SO4+H2O+SO2↑;對氨基苯磺酸易溶于熱水,將附著在燒瓶內壁上的對氨基苯磺酸洗出,有利于提高產(chǎn)率;
(5)所得產(chǎn)品質量為16.61g。由反應原理,可建立如下關系式:——,則0.1mol苯胺理論上生成0.1mol對氨基苯磺酸,則本實驗的產(chǎn)率為=96.01%。答案為:96.01%。
【點睛】產(chǎn)率=。
10.(1) 飽和食鹽水 除去HCl氣體
(2) U形管 P2O5
(3)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溫水浴 控制并降低氯氣生成速率
(4)SiC+2Cl2C+SiCl4
(5)逐漸變低
(6)NaClO、Na2SiO3
【分析】本實驗需要用氯氣刻蝕,在SiC表面制備碳涂層,所以裝置A應是利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共熱反應制備氯氣,裝置B中盛放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中混有的HCl氣體,裝置C對氯氣進行干燥,然后和氬氣混合通入裝置B中進行反應,裝置F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尾氣。
【詳解】(1)生成的氯氣中會混有揮發(fā)出來的HCl氣體,需在裝置B中盛放飽和食鹽水除去HCl;
(2)根據(jù)儀器C的結構特點可知其為U形管,用來盛放固體干燥劑干燥氯氣,氯氣會和堿石灰反應,所以可以用P2O5進行干燥;
(3)裝置A中利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共熱反應制備氯氣,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所需溫度低于水的沸點,所以可以采用溫水浴加熱,以便控制并降低氯氣生成速率;
(4)根據(jù)題意可知Cl2會氧化SiC中的C元素生成C單質,根據(jù)原子守恒和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可知,還應有SiCl4生成,化學方程式為SiC+2Cl2C+SiCl4;
(5)石墨的硬度較小,所以碳涂層硬度會逐漸變低;
(6)未反應的氯氣會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NaCl和NaClO,SiCl4在堿性環(huán)境中水解會得到NaCl和Na2SiO3,所以含氧酸鈉鹽為NaClO、Na2SiO3。
11.(1) 溫度計 冷凝回流乙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同時導出生成的乙烯氣體
(2)平衡氣壓
(3)B
(4)有利于、充分混合
(5)57.5
【分析】由實驗目的及裝置圖知,裝置A用于乙醇和濃硫酸加熱制乙烯,裝置B中盛裝NaOH溶液,用于除去乙烯中可能混有的CO2、SO2,裝置D中乙烯與由裝置E制備的氯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氯乙烷(CH2ClCH2Cl)。
【詳解】(1)乙醇和濃硫酸混合加熱至170℃時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乙烯,故裝置A中還缺少的實驗儀器是溫度計;乙醇易揮發(fā),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使乙醇冷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同時導出生成的乙烯氣體;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生成乙烯,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裝置B中將長玻璃管插入液面下并使其與大氣連通,不但可以平衡氣壓,還可以起到防倒吸并監(jiān)控實驗過程中導管是否堵塞的作用。
(3)濃硫酸有強氧化性,在加熱條件下能氧化乙醇生成CO2和有刺激性氣味的SO2,CO2、SO2是酸性氧化物,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故本題答案為B。
(4)由于乙烯和氯氣的密度不同,其中氯氣的密度較大,乙烯的密度較小,則D中Cl2用較短導氣管c,C2H4用較長導氣管a,更有利于Cl2和C2H4充分混合反應。
(5)由,CH2=CH2+Cl2→CH2ClCH2Cl可知,參加反應的乙醇的物質的量為0.2mol,則乙醇的利用率為:。
12.(1)??
(2) 粉碎固體、攪拌等 用強磁鐵吸附鐵粉
(3) Fe2+、 收少量濾液4于試管。滴幾滴酸性KMnO4溶液(或K3Fe(CN)6溶液),溶液褪色(或產(chǎn)生藍色沉淀)
(4) TiO2-+2H2OH2TiO3+2H+ 水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溫、促進平衡右移、提高水解程度
(5)坩堝
(6)
【分析】鈦鐵礦主要成分是FeTiO3,含少量SiO2、Fe3O4,SiO2與硫酸不反應,濾渣1是SiO2,浸液1中含有Fe3+、Fe2+、TiO2+、H+、;浸液1中加鐵粉把Fe3+還原為Fe2+,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得到綠礬晶體,過濾,濾液3加熱水使TiO2+水解為H2TiO3固體,灼燒H2TiO3得到TiO2,TiO2和SrCO3加熱灼燒生成SrTiO3。
【詳解】(1)TiO2和SrCO3加熱灼燒生成SrTiO3和CO2氣體,CO2的電子式為為??;
(2)根據(jù)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為了提高“焙燒”速率,宜采取的措施有粉碎固體、攪拌等。鐵能被磁鐵吸引,從“濾渣2”中提純鐵粉的物理方法是用強磁鐵吸附鐵粉。
(3)“濾液2”中析出硫酸亞鐵晶體得到“濾液3”,所以濃度有明顯變化的離子為Fe2+、。Fe2+與K3Fe(CN)6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淀,取少量濾液4于試管,滴幾滴K3Fe(CN)6溶液,產(chǎn)生藍色沉淀,說明含有Fe2+;
(4)“熱解”中TiO2+水解為H2TiO3,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TiO2-+2H2OH2TiO3+2H+。水解吸熱,用“熱水”而不用常溫水,其目的是升溫、促進平衡右移、提高水解程度。
(5)灼燒應在坩堝中進行,在“灼燒”中盛裝H2TiO3的儀器是坩堝。
(6)某鈦鐵礦中含鈦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ω,100kg該鈦鐵礦經(jīng)上述流程最終制得mg鈦酸鍶,mg鈦酸鍶中鈦元素的質量為 ,則鈦的收率為。
13.(1)A
(2) 打開 防止后續(xù)所加洗滌劑流速過快不能充分洗滌 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少許于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若無白色沉淀,則洗滌干凈
(3) 坩堝 4(FeC2O4·2H2O)+3O22Fe2O3+8CO2+8H2O
(4)還原鐵粉在高溫下易與產(chǎn)物水蒸氣反應生成Fe3O4
(5) 84 ad
【分析】摩爾鹽[(NH4)2Fe(SO4)2·6H2O]酸化溶解后,用稍過量的H2C2O4反應,經(jīng)抽濾、洗滌、干燥等操作得到FeC2O4·2H2O,該物質灼燒時與O2反應得到Fe2O3,F(xiàn)e2O3被還原可制備高純度還原鐵粉。
【詳解】(1)步驟①,F(xiàn)e2+會水解,酸化能抑制其水解,故A正確;步驟②,H2C2O4是弱電解質,不能拆,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Fe2+ +H2C2O4 +2H2O= FeC2O4 ·2H2O↓+2H+ ,故B錯誤;步驟③,根據(jù)已知信息,采用熱水洗滌可提高草酸的溶解度,提升除雜效果,故C錯誤;步驟③,直接烘干會使FeC2O4 ·2H2O脫去結晶水,故D錯誤。
(2)步驟③中抽濾時要關閉活塞進行減壓,洗滌時要打開活塞,防止因減壓導致后續(xù)所加洗滌劑流速過快不能充分洗滌;晶體表面主要附著(NH4)2SO4可溶性雜質,可通過檢驗最后一次洗滌液中是否含有來判斷沉淀是否洗滌干凈,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少許于試管中,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若無白色沉淀,則洗滌干凈
(3)固體灼燒需要在坩堝內進行;FeC2O4 ·2H2O在空氣中灼燒生成Fe2O3、CO2和H2O,反應方程式:4(FeC2O4·2H2O)+3O22Fe2O3+8CO2+8H2O。
(4)步驟⑤若用H2,則制備的還原鐵粉會與產(chǎn)物水蒸氣發(fā)生反應:3Fe+ 4H2O(g) Fe3O4 +4H2。
(5)①根據(jù)離子方程式:5Fe2+ + +8H+=5Fe3+ + Mn2+ +4H2O,可建立如下關系式:5Fe2+ ~ ,則該摩爾鹽的純度是 ×100%= 84%。
②a.滴定管洗凈后直接加入KMnO4溶液,則KMnO4溶液的濃度減小,所用體積偏大,使測定的純度值偏高;
b.滴定過程中有少量樣品溶液濺出,則所用KMnO4溶液的體積偏小,測定結果偏低;
c.配制溶液過程中蒸餾水未煮沸,則溶液中亞鐵離子會被氧氣氧化,導致消耗的KMnO4溶液的體積偏小,測定結果偏低;
d.滴定后滴定管尖嘴處氣泡消失,則讀取KMnO4溶液的體積偏大,測定結果偏高;
故選ad。
這是一份新疆高考化學三年(2021-2023)模擬題匯編-22儀器使用與實驗安全,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工業(yè)流程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疆高考化學三年(2021-2023)模擬題匯編-22儀器使用與實驗安全,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工業(yè)流程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高考化學三年(2021-2023)模擬題匯編-36儀器使用與實驗安全,共2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工業(yè)流程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