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五
古代詩歌鑒賞
考向分析
命題探究 古代詩歌鑒賞是必考題。綜合近三年新高考Ⅰ卷、Ⅱ卷考情可以發(fā) 現(xiàn):①所選詩歌多為名家非名作或非名家的名作。②所選詩歌皆為
唐宋詩詞,唐代的和宋代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幾乎相等。③所選詩歌幾乎全為詩,只有一首宋詞。④所選詩歌題材豐富,涉及贈友、送別、教子等,其共同特征可概括為即景(事)抒情(懷)。⑤設(shè)題重點考查鑒賞表達技巧和評價思想情感,鑒賞形象、語言的題目較少。⑥所設(shè)題目均為單首詩歌的鑒賞,沒有對比鑒賞題
(續(xù)表)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①
高考演練
1.(2022 年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
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
來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孫扶掖,商行賈坐農(nóng)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
為人,日日是人日。
【注釋】人日:舊俗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七日為人日。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 B.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盼農(nóng)桑豐收,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C.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繪當時農(nóng)村的風俗景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隨,全詞并無生硬之感。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A 項“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錯。此句意思是處處是春色,人們還要到南山去尋覓?!翱唷?,形容執(zhí)著地追求,表達出了人們這種尋覓春色的執(zhí)著,不是說詞人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故選 A。
答案:A
(2)詞人在下闋發(fā)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詞的末三句“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發(fā)的感想,是此詞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首先,作者由“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感悟到人應當執(zhí)著地追求幸福和美好?!盁o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是說處處是春色,人們還要到南山去尋覓。詞中的“南山”,大約指的是春光優(yōu)美
之處,這里可以象征幸福、美好。“苦”字表達出了人們這種尋覓春色的執(zhí)著,可以看作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次,作者由人們在人日這一天的祈求豐收、追求幸福的實踐活動,提醒人們,人的實踐和追求對于生活幸福至關(guān)重要,勉勵人們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捌睇溒硇Q”,就是祈求農(nóng)事豐收,點出“村村簫鼓家家笛”這項活動的目的。他們要用這簫鼓和笛聲盡情地表達他們心中的祈求?!吧绦匈Z坐農(nóng)耕織”這一組活動,由商、賈、農(nóng)三種行當?shù)娜宋锝M成,而作者用“行”“坐”
“耕織”三個詞,點明了三種行當人物的特征,語言簡練。在古代,商人們分為行商和坐商兩種。“耕織”則為“農(nóng)”的本業(yè)。當然,這里不一定實寫人日所見,而是作者由人們的祈求而聯(lián)想到的各種自食其力的人所從事的爭取豐收、幸福的實踐活動。再次,作者由“翁前子后孫扶掖”,告訴我們要懂得長幼之序?!拔糖白雍髮O扶掖”正是“來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孫孫。從“翁”“子”“孫”的排列順序中我們可以看到魏了翁對長幼之序極為重視。
答案:①人應當執(zhí)著地追求幸福和美好;②人的實踐和追求對于生活幸福至關(guān)重要,勉勵人們追求不息、生生不止;③要懂得長幼之序,懂得天理人倫等做人的道理。
2.(2022 年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
送 別李 白
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根據(jù)本詩內(nèi)容可知,詩人的友人即將乘船出發(fā),沿水路駛往三峽方向。 B.詩人表示友人將去的地方景色優(yōu)美,而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 C.本詩最后兩句的表達方式,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也曾使用。 D.詩中前后兩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將離別的友人,含義并無不同。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鑒賞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B項“而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錯誤,結(jié)合“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分析,只是說即將去的那里的風景一直為世人所傳頌,友人到了一定會很喜歡,沒有選項中的意思。故選B。
答案:B
(2)本詩是如何表現(xiàn)離愁別緒的?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感情,分析寫作技巧的能力?!帮S颯蘆花復益愁”意思是說在這蘆花被風吹動的颯颯聲中詩人更覺憂愁,寫秋天送別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蕭瑟凄涼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悵哀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傷的氣氛,一派衰敗的景象中,詩人因離別而傷感的情緒濃重,可見友情之深厚,難舍難分。結(jié)尾“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寫遠眺友人的船帆已經(jīng)看不見了,只有日暮下的長江獨自流
淌,以景結(jié)情,委婉含蓄,詩人遠望友人離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視線,可見遙望時間之長久,以杳無蹤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復返的長江水作結(jié),景象中融入了詩人萬般情結(jié),與友人分別后的孤寂、凄冷的心境讓讀者能夠以形象的畫面身臨其境,更加襯托出離愁別緒的濃重,極具感染力。
答案:①寓情于景:詩人送別友人,遇蘆花颯颯作響,離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詩人與友人分別的依依不舍的離情。②以景結(jié)情:詩人以消失不見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長江之景作結(jié),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襯托出離愁別緒的濃重。
【知識儲備】
1.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八類人物形象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2.“詩眼”大致分為兩類
一是表現(xiàn)為一首詩思想的凝聚點,揭示詩的主旨。這是全詩的詩眼,找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詩的中心。如《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主要寫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卻是一個“深”字,以水之深寓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張又恰當?shù)亓髀冻鰧ν魝惽檎x的贊美。所以“深”是詩眼。
二是詩中最精練最傳神的詞語。這是局部的詩眼。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薄皾M”和“壓”就是詩眼。
詩(詞)眼的作用:
(續(xù)表)
(續(xù)表)
3.明確常見的詩歌語言風格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4.古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5.古詩詞中常見的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有四種: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6.古詩詞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7.古代詩歌常見的七種類型
(1)送別懷人詩——多情自古傷離別,一種分別多樣情。
(續(xù)表)
(2)羈旅思鄉(xiāng)詩——他鄉(xiāng)村樹似吾鄉(xiāng),愁煞天涯人斷腸。
(續(xù)表)
(3)邊塞征戰(zhàn)詩——金戈鐵馬征戰(zhàn)事,大漠秋風慷慨情。
(續(xù)表)
(4)山水田園詩——水光山色養(yǎng)性靈,登山觀??傄缜椤?br>(續(xù)表)
(5)詠史懷古詩——歷覽古今通得失,觀景知人論興衰。
(6)詠物言志詩——繪盡天下萬物態(tài),寄寓世間感慨情。
(7)愛情閨怨詩——心有靈犀情無限,明月孤燈夢難圓。
(續(xù)表)
考點一 選擇題
解題指津
1.認真審讀題干
弄清楚要求選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題干上有沒有關(guān)涉詩歌
具體要素的關(guān)鍵詞。
2.明白選項陷阱設(shè)置點
(1)一般來說,越是籠統(tǒng)的說法越不容易錯,越是具體的闡釋
越容易出問題。
(2)具體陷阱設(shè)置點:①意境分析不當;②基礎(chǔ)知識運用錯誤;③意象分析不當;④詞句解釋曲解原意;⑤主題挖掘以偏概全;⑥手法分析張冠李戴。
3.認真審讀選項,做出準確判斷
(1)對每個選項進行信息切分的勾畫圈點,對勾畫到的詞語進行對應分析,比如內(nèi)容(意象、形象及其特點)、主題、結(jié)構(gòu)和語言,以及這四個要素涉及的藝術(shù)手法。
(2)結(jié)合詩歌解讀對照分析。將選項對應原作品相應部分以及
自己對原作品的解讀比較分析是否有誤。
典題示例
(2022 年全國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浦樓低晚照,鄉(xiāng)路隔風煙。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jīng)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chǔ)。 C.頸聯(lián)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 D.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
剖析:A.“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錯。頷聯(lián)用“何用早”來反問,哪里需要早年相交才會相知?由此可以推測兩人不是早年相知相交的。故選 A。
答案:A
考點二 簡答題
微考點一 鑒賞詩歌的形象
一、鑒賞人物形象
解題指津
人物形象“三著眼”及答題模板1.鑒賞人物形象“三著眼”(1)知人論世,關(guān)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xiàn)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fā)其報國無門、不為當?shù)浪刂畱崳驀@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
(2)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3)由表入里,體察寫作意圖。
古人寫詩時,通常用含蓄、雙關(guān)、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實言彼。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有時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進行分析,還要注意體察詩人的寫作意圖,結(jié)合詩人的身世際遇,展開聯(lián)想,正確分析形象的意義或寄托的思想感情。
2.答題模板
形象特點(思想特點+性格特點)+形象分析+形象意義或寄
予的情感。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征(什么形象)。
第二步,分析形象特征(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具體分析詩歌是如何塑
造形象的)。
第三步,明確形象意義(聯(lián)系情感、主旨,分析詩歌塑造形象
的作用或意義)。
典題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 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應夢武林②春。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釋】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本詩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題干問“首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性格”,這是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首聯(lián)中“云?!苯淮硕说奶幘?,即天各一方;“相望”說明二人情深義重;而從詩歌標題來看,蘇轍即將遠赴契丹,面對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詩人豁達的胸襟,哪里會因遠別而淚沾巾!
答案:表現(xiàn)了詩人曠達灑脫、持重隱忍的性格。蘇氏兄弟情誼深重,但詩人遠在杭州,與在京城的蘇轍已是天各一方。化用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詩句,表明這次雖是遠別,詩人也不會作兒女之態(tài),悲傷落淚。
二、鑒賞景物形象
解題指津
鑒賞景物形象“四角度”及答題模板1.鑒賞景物形象“四角度”(1)詩中賞畫。
詩中賞畫,就要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古代許多寫景詩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征。欣賞詩的畫面美,主要從下面四個角度入手:
(2)畫中品詩。
畫中品詩,即由形象畫面的色調(diào),剖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串嬅嫘巍⑸?、動、靜等概括意境,描繪圖景。讀一首詩,首先看它描寫了什么形象,呈現(xiàn)一種怎樣的色調(diào),并由此推及其內(nèi)在的情感。一般而言,色調(diào)明麗、畫面鮮活,詩人的情感就高昂樂觀;色調(diào)陰暗、畫面凄涼,詩人的情感就低沉傷感。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币蛔x詩,就容易抓住詩中營造的清新之美。
(3)緣景明情。
詩歌中的景即意象。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主觀心意與客
觀物象在語言文字中的融合與表現(xiàn)。
①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觀情感與自然客觀物象融合的整體。品味意境
就要借助意象。
②借助意象,體味情感。
詩歌的情與景是水乳交融的。情感的把握,離不開對意象的理解。首先我們要理解意象本身的特點,其次要注意與意象有關(guān)的修飾語,這對把握情感很有幫助。
注:古典詩詞常見意象歸納見本書配套資料《制勝錦囊》。
(4)雙層挖掘。
古代詩詞往往感情深沉,含而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義之下,還可以挖掘到其深層含意,這正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如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從字面看是寫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實質(zhì)是寫心情的輕松和愉悅。
2.答題模板
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描圖景(描繪詩詞中展
現(xiàn)的圖景)+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找意象,組畫面。
描繪時抓住詩詞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第二步,析特點,設(shè)意境。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
闊、蕭瑟凄涼等,應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
第三步,表感情,明作用。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
是不完整的,還應答出為什么感傷。
典題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晉詩,完成后面的題。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節(jié)選)
陶淵明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zhuǎn)欲志長勤。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nóng)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回答本題時抓住“平疇”“遠風”“良苗”“懷新”幾個意象,然后對“平”“遠”“良”“新”等幾個修飾詞展開聯(lián)想,描繪畫面即可。
答案:平曠的田野上,從遠處吹來的微風輕輕拂過禾苗。長
勢良好的禾苗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三、鑒賞事物形象
解題指津
鑒賞事物形象“三注意”及答題模板1.鑒賞事物形象“三注意”
(1)注意特定物象的象征意義。
在閱讀古典詩歌時,對于詩中出現(xiàn)的草木花果、鳥獸蟲魚以及月露風云等物象,我們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這樣,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義。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
野 菊楊萬里
【注釋】①糗糧: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夕餐秋菊
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未與騷人當糗糧①,況隨流俗作重陽。政②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頷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分析詩中野菊的形象要結(jié)合傳統(tǒng)詩歌中的特定意象“菊”的特定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菊花之所以特別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它在百花之后開放,具有耐寒傲霜、不與群芳爭艷的特點。正因為如此,菊花一直被人們用來象征一種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氣質(zhì)和品格。
答案:野菊生長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氣清馨,不因無人欣
賞而自減其香,不為外部環(huán)境而改變內(nèi)心的高潔。
(2)注意時令,辨析物象特征。
古代詩詞中,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往往蘊含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榮的,多流露出喜悅之情;暮春則是感傷、惋惜和留戀;秋冬則是凄清、肅殺和悲涼。同時,把握作品的基調(diào)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與情的結(jié)合點,有助于體味詩歌獨特而深邃的意境。如楊萬里《野菊》中“重陽”一詞就點明了是在秋天,野菊生活的環(huán)境是肅殺、蕭瑟的。
示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
戀處,蘭舟催發(fā)。(柳永《雨霖鈴》)
剖析:開頭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以凄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幕,清秋節(jié)令的“寒蟬”,襯托著“凄切”悲涼的秋景。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惜別的長亭,凄涼的深秋。壯士分別尚且悲傷,更何況是一別可能成永別的戀人呢?“都門”三句寫離別時的心情。設(shè)宴帳中,本欲多“留戀”片刻,怎奈“蘭舟催發(fā)”,這樣的餞別酒,飲起來怎能不“無緒”?欲留不得,欲飲無緒,矛盾至極。
(3)注意表現(xiàn)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詩歌的傳情達意,往往還要借助一定的藝術(shù)手法,如比喻、擬人、借代、雙關(guān)等修辭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達技巧。了解詩歌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對事物形象的把握。如楊萬里《野菊》中就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了一個不因無人欣賞而自減其香,不為外部環(huán)境而改變內(nèi)心的高潔的形象。
2.答題模板
典題示例
(2022 年全國甲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
畫眉鳥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禽
文同
盡日閑窗生好風,一聲初聽下高籠。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
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歐詩以畫眉鳥為直接描寫對象,托物言志,寫詩人聽見畫眉鳥在山林繁花之間千啼百囀,才知道籠中畫眉的叫聲,遠比不上它在山間的自由歌唱那么悅耳動聽。在歐詩中,詩人對畫眉鳥進行正面描寫,通過對比畫眉鳥在“山花紅紫樹高低”和“鎖向金籠”兩種截然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叫聲,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表面寫鳥,實則寫人,抒發(fā)的是詩人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詩雖以畫眉為題,但并未具體地描寫畫眉鳥的形象和叫聲,而
是進行側(cè)面描寫,重點渲染了“公庭事簡人皆散”之后,初聽上去仍在“高籠”中的畫眉鳴聲此時聽起來卻如同置身于“千巖萬壑中”,悠遠空曠,清幽寂靜。文詩通過對比“公庭事簡人皆散”前后對畫眉鳥鳴聲的聽覺感受,烘托出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韻灑落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在公務閑暇時悠然自得的狀態(tài)。 答案:①歐詩中的畫眉鳥寄托了詩人的感情,詩歌表面上是寫鳥,實際上是寫人,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詩中畫眉鳥的鳴叫聲烘托出輕松的氣氛,有助于表現(xiàn)詩人在公務閑暇時悠然自得的狀態(tài)。
誤區(qū)警示
誤區(qū) 1:不懂意象,難賦深情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唐詞,完成后面的題。
夢江南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云斜。
詞中第三、四兩句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誤答:刻畫了一位懷才不遇、寄情山水的主人公形象?!吧皆虏恢睦锸隆币馑际菦]有人知道和了解他,自己只好寄情山水,與山風、山月、山花為伴。
分析:這首詞刻畫了一個滿懷深情盼望丈夫歸來的思婦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現(xiàn)了詞人對不幸婦女的同情,同時也寄寓著詞人遭受統(tǒng)治階級排擠,不受重用的悲涼心情,也是感慨懷才不遇的作品。
正解:刻畫了一位孤獨寂寞又自哀自憐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望月寄相思,而山月無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無從傳遞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飄落,水風全然無知無覺,更無憐惜,依然催落一地華英,暗喻主人公青春消逝卻無人憐的哀怨。
誤區(qū) 2:理解膚淺,牽強附會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
鏡湖女陸 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業(yè)。女兒妝面花樣紅,小傘翻翻亂荷葉。日暮歸來月色新,菱歌縹緲泛煙津。到家更約西鄰女,明日湖橋看賽神。
結(jié)合作品,對作者塑造的“鏡湖女”形象加以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誤答:相貌美麗,勤勞善良的漁家女。
分析:理解膚淺,牽強附會地去湊答案。應該注意以下容易忽視的地方:①鏡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點,如年輕美麗(外貌)、活潑可愛(性格)、熱愛生活(態(tài)度)等。②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寫和敘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淺顯直白的語言使人物形象更具
有生活氣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鏡湖女的清麗等。③對于鏡湖女這樣一個年輕美麗、活潑可愛、熱愛生活的船家女子,我們既可以從“妝面花樣紅”的視覺形象,也可以從“菱歌縹緲”的聽覺角度,還可以從肖像描寫、“亂荷葉”的動作描寫,尤其是“約西鄰女”明日看賽神的敘述,更可以從清麗的景色烘托的角度進行賞析。鑒賞角度雖多,但只有在真正讀懂作品的前提下,才能盡情發(fā)揮。
正解:作品塑造了一位湖邊船家女子的形象,突出了她樂觀積極、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詩中從“妝面花樣紅”的視覺形象,“菱歌縹緲”的聽覺角度,描寫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
微考點二 鑒賞詩歌的語言
一、煉字解題指津
煉字“四角度”及答題模板1.煉字“四角度”(1)修辭角度。
剖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捌啤薄皝怼薄芭比齻€字寫出三種連續(xù)的動態(tài),云破而有月來,月來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隨風搖動、撫弄花影的幽雅姿態(tài)。云橫皓月、風弄花影,構(gòu)成了一幅幽美朦朧的畫面。云、月、花都擬人化了,被賦予豐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時使靜的畫面有了動感。
剖析:“濺”“驚”二字,同屬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用字
新鮮,而且渲染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nèi)心苦痛。
(2)聲韻角度。
古詩詞講究平仄、節(jié)奏、音韻,優(yōu)美的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音韻和諧。
示例1: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杜甫《送韓十四江東省親》) 剖析:“衣”為平聲,“妹”為去聲,“轉(zhuǎn)”為上聲,“力”為入聲。四個出句,四聲皆備,表現(xiàn)了詩人于戰(zhàn)亂中思親而無法尋親的無奈,流露出無家可歸的傷感之情。
剖析:疊詞最具聲韻效果,它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更有強化作用。用疊詞,不但摹景有神,而且音調(diào)抑揚,氣韻流暢。
(3)活用角度。
古人慣于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用作動詞,且一用形
象就鮮活生動,呼之欲出。
剖析:一個“肥”字,既寫出了動態(tài),又寫出了形態(tài)。想那梅子從青青小小的羞澀,到黃黃肥肥的圓甜,那黃中暈紅的豐潤,怎不叫人垂涎!
剖析:“紅”“綠”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變紅,變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zhuǎn)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增強了詩詞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
(4)語境角度。
是否契合語境也是判斷煉字優(yōu)劣的重要依據(jù)。
示例 1:韓愈據(jù)“篤篤篤,清脆的敲門聲,襯托得山里的夜晚更加寂靜”建議賈島選擇“敲”字,傳為佳話,而近人大膽質(zhì)疑:如果是主人,進自家大門何須敲?輕輕推門而入,豈不更見寧謐、和諧、溫情?以語境為據(jù),也不無道理。
示例 2:鄭谷把齊己的《早梅》詩“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中的“數(shù)枝開”改為“一枝開”,因為“數(shù)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開之早,齊己因此拜鄭谷為“一字師”。
2.答題模板
典題示例
(2020 年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
紀村事韋 莊
【注釋】①餉田:到田間送飯。
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數(shù)聲牛上笛,何處餉田①歸。
“數(shù)聲牛上笛”有人覺得“一聲”更佳,你同意嗎?請結(jié)合
詩句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詞語的能力,為煉字題。此類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肯否均可。但作答時理由一定要充分。思維角度有解釋字詞意思,擴展到句中翻譯大體內(nèi)容,結(jié)合詩人的情感分析表達效果,有修辭或者結(jié)構(gòu)特色的話也要點明。首先明確立場、觀點,不同意或者同意,盡量用完整句子。其次結(jié)合藝術(shù)特色分析奇妙處并點明情感效果。
答案:不同意,“數(shù)聲”好?!皵?shù)聲”動靜結(jié)合,突顯了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牧童的悠閑快樂,營造出鄉(xiāng)村熱鬧、輕松、愉悅的氛圍。
同意,“一聲”好?!耙宦暋币詣右r靜,突顯了環(huán)境的寂靜
清幽,營造出鄉(xiāng)村寧靜和諧的氛圍。
二、詩眼解題指津
1.尋找詩眼時,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1)關(guān)注詞語詞性。
①動詞。注重分析詩句中有多重含義的動詞。示例:羌笛何須怨楊柳。
剖析:“怨”是詩眼,因為這個動詞既是羌笛所吹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心境,寫出了邊塞將士生活的艱苦及對朝廷的不滿。
②形容詞。注重分析詩句中有多重意思的形容詞。示例:一片孤城萬仞山。
剖析:“孤”是詩眼,因為這個形容詞寫出了環(huán)境的孤苦、
人的孤苦等。
③詞類活用現(xiàn)象。
示例:春風又綠江南岸。
剖析:“綠”是詩眼,屬于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寫出了春風的重要作用,表現(xiàn)了詩人對春天到來的極度喜悅之情。
(2)關(guān)注詞句位置。
①標題。標題中的某些詞語往往能夠涵蓋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如《聞泉》中的“聞”是詩眼,因為“聞”概括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②詞語。一般來說,五言詩以第三字為眼,七言詩以第五字
為眼。
示例:“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中的詩眼是“歸”和
“下”。
③詩句。詩歌中的抒情句、議論句或以情結(jié)景句等往往體現(xiàn)出詩人的情感,因此,尋找詩歌的詩眼時要關(guān)注這些詩句。 示例:《蜀相》的尾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表達了詩人的情感,是詩歌的詩眼。
2.賞析詩眼時,應關(guān)注以下三點(1)理解詩眼的具體內(nèi)涵。
首先要理解作為“詩眼”的詞語、詩句的意思,以此體會詩眼的意蘊。如王禹偁《日長簡仲咸》中,詩眼是“閑”,首先要理解“閑”的意思,以及“閑”涉及的內(nèi)容等。
(2)把握詩眼的具體手法。從景物與景物的關(guān)系、景物與情感
的關(guān)系、修辭等角度分析詩眼所使用的具體手法等。
示例:“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是詩眼,因為“鬧”運用了通感,將春意寫得有聲有色,寫活了杏花綻放的情景。
(3)體會詩眼的表達效果和情感。從景物特征、畫面特點以及
抒發(fā)情感等角度理解詩眼的表達效果和具體情感。
示例: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一句,其中的“空”是詩眼,因為它流露出作者空有滿腔報國熱忱但直到晚年仍報國無門的悵惘與悲憤之情。
3.答題模板
日長簡仲咸①
典題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
王禹偁
日長何計到黃昏?郡僻官閑晝掩門。子美集開詩世界,伯陽書見道根源。風飄北院花千片,月上東樓酒一樽。不是同年來主郡,此心牢落共誰論。
【注釋】①本詩作于詩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誣告而獲罪被貶謫到商州任團練副使時。仲咸,指馮伉,與王禹偁是同年進士,在商州時屢與王禹偁唱和。簡,書信,這里是寄的意思。 古人評詩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第二句的詩眼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明確指出其詩眼,然后結(jié)合注釋和全詩內(nèi)容進行具體說明。詩人口中說“閑”,正是心中不肯閑之故。結(jié)合詩歌注釋可知,他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因為被人誣陷而獲罪,被貶謫商州。故一“閑”字,凝聚著作者滿腔的不滿、惆悵、苦悶和孤獨。另外,詩歌中“郡僻”“晝掩門”對“閑”字做了進一步渲染,后面三聯(lián)也均承此而來。
答案:詩眼是“閑”?!伴e”為一篇之眼目,“郡僻”“晝掩門”對“閑”字做了進一步渲染,后三聯(lián)也均承此而來。詩人有志改革反被誣告而獲罪,被貶謫到商州,故一“閑”字,凝聚著詩人的不滿、惆悵、苦悶和孤獨。
三、煉句解題指津
賞析語句是與賞析字詞或整首詩相并列的一種題型。這種題型綜合性強、自由度大,它可以從內(nèi)容、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情感等角度賞析,有時可以等同于詞語賞析題、分析表達技巧題或句子情感分析題,但畢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時因賞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題的自由度和難度也較大。
答題模板
典題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
一句的精妙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第一步,釋句意。解釋該句的含意,寫出表達的情感。 第二步,指特點。觀察詩句,指出它在煉字、詞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達技巧方面的特點。本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先點出其修辭手法——比喻,將考生們寫字的聲音比作春蠶嚼桑葉的聲音;再表述這樣寫的作用和表達效果,即生動地寫出考生們應考的情形,以聲音襯托考場的寂靜、莊嚴。
第三步,析作用。點出其對表達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并且根據(jù)該句在全詩中的位置,分析其對全詩所起的結(jié)構(gòu)作用。點出這樣寫所表現(xiàn)出的詩人的情感——看到才華橫溢的考生們內(nèi)心流露出的喜悅之情。
答案:①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nèi)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②動中見靜,越發(fā)顯得考場的莊嚴寂靜。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和惜才愛才之情。
四、語言風格
解題指津
1.“多管齊下”,巧記語言風格(1)了解相關(guān)知識。
不同的詩人語言風格可能不同,同一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語
言風格也可能不同,要了解相關(guān)的語言風格。
示例:李白的詩風“豪放俊逸”,杜甫的詩風“沉郁頓挫”。
(2)關(guān)注遣詞造句。
從命題形式上看,此類題目一般會指出某個被后人稱道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其妙處。鑒賞關(guān)鍵語句,包括語句的含義、色彩、效果等方面的內(nèi)容??忌Y(jié)合語句中的詞語,尤其要注意語句中動詞、形容詞以及疊詞、修飾語的運用,另外,還要注意語句中的語法現(xiàn)象以及修辭手法等。
(3)抓住關(guān)鍵詞語。
鑒賞語言風格,命題形式多為要求考生概括詩歌的語言特色,或指出詩歌的語言特色并加以評析。這類試題不是要求考生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之處,而是要求考生抓住關(guān)鍵詞語來品味整首詩歌呈現(xiàn)出的語言特點。
(4)聯(lián)系詩歌主旨。
語言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內(nèi)容決定風格,答題時切忌脫離詩歌
主旨而空談語言風格。
2.答題模板
典題示例
(2019 年全國Ⅲ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
插田歌(節(jié)選)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nóng)婦白纻?cè)?,農(nóng)父綠蓑衣。
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
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的能力?!冻陿诽鞊P州初逢席上見贈》首聯(lián)以傷感低沉的情調(diào),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lián)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詩人的悵惘;頸聯(lián)對仗工整,富含哲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尾聯(lián)筆鋒一轉(zhuǎn),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整首詩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語言雅麗而平整。
回到本詩,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簡潔的線條勾勒插秧時節(jié)的大好風光,這幾句筆墨雖淡,卻營造了田野間生機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鄉(xiāng)濃郁的春天氣息。最后兩句通過聽覺描寫農(nóng)民的勞動情緒,表現(xiàn)了他們樂天的性格,描繪出富有特色的民風鄉(xiāng)俗。總體而言,表現(xiàn)出了明快簡潔、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淺顯的語言風格。
答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穩(wěn),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誤區(qū)警示
誤區(qū) 1:不結(jié)合全詩,答案不全面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李白
【注釋】①謝玄暉:名謝朓,南齊著名詩人。
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①。
從煉字角度來說,頷聯(lián)中哪兩個字用得極好?好在哪里?請
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誤答:“搖”“滴”二字用得極好。此二字化靜為動,使靜止的畫面生動起來。涼風吹來,江水搖動,影子跟著搖動,讓人感到城也搖動起來;秋月皎潔,露珠墜落,仿佛是從月亮上滴落下來似的。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本題是一道煉字類試題,煉字類試題要從字義、手法、情感等角度作答,考生要解釋字的深層含義,明確手法,同時要注意結(jié)合詩句分析手法的作用和煉字的效果。首先判斷哪些字用得好,一般選取動詞、形容詞、副詞等。此句選取“搖”“滴”兩個動詞,結(jié)合對詩句的理解判斷有無使用手法。這兩句描繪了涼風吹來,江水搖動,影子跟著搖動,讓人感到城也搖動起來,秋月皎潔,露珠墜落,仿佛是從月亮上滴落下來似的這樣一幅畫面。城是不會“搖”的,但
“涼風發(fā)”,水搖,影搖,仿佛城也搖蕩起來;月亮是不會“滴”露珠的,但“獨上高樓”,凝神仰望秋月皎潔如洗,好像露珠是從月亮上滴下似的。“滴”與“搖”,使整個靜止的畫面飛動起來,使得靜態(tài)的景物畫面有了生機和活力,是化靜為動的寫作手法。最后分析表達效果,這兩字使本屬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諸多景物妙趣橫生,反映出詩人浪漫想象的奇特。上面這個答案遺漏了分析表達效果這一要點。
正解:“搖”“滴”二字用得極好。此二字化靜為動,使靜止的畫面生動起來。涼風吹來,江水搖動,影子跟著搖動,讓人感到城也搖動起來;秋月皎潔,露珠墜落,仿佛是從月亮上滴落下來似的。使本屬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現(xiàn)出不同尋常的情態(tài)。
臨江仙①
誤區(qū) 2:不懂風格,張冠李戴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
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
盡,紅樹遠連霞。
【注釋】①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jié)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
高不見君家”兩句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誤答:“閬苑”寫出一種朦朧縹緲的氣氛,寫出閬山的美麗
神奇。
分析:“飄逸”不等于“縹緲”,“飄逸”作為一種詩文風格,一般形容文學作品風格清新灑脫,意境高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靈動超逸,天馬行空,揮灑自如,富有浪漫色彩等都是“飄逸”的特點。
正解: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詞人突發(fā)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伴伾健蓖ā伴佋贰?,“滁州”望“閬州”,展現(xiàn)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奥務f”二字導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shè)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微考點三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修辭手法
解題指津
1.鑒賞詩歌的修辭手法的方法(1)解讀詩句,理解詩意。
(2)明確修辭手法,分析表達效果。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使
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2.答題模板
典題示例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
春日詠梅花二首
王初其一
靚妝才罷粉痕新,遞曉風回散玉塵。若遣有情應悵望,已兼殘雪又兼春。
其二
青帝來時值遠芳,殘花殘雪尚交光。隔年擬待春消息,得見春風已斷腸。
兩首詩的三、四句都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個修辭在兩首詩
中又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評價詩歌中作者的
思想情感的能力。
其一:第三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若遣有情應悵望”,“悵望”用在梅花上,寫出梅花之“惆悵”,賦予梅花以人的情感。梅花悵望,是因為雪已是殘雪,季節(jié)已經(jīng)到了春天,梅花面臨凋謝零落的命運。
其二:第三句、第四句運用了擬人手法,“隔年擬待春消息,得見春風已斷腸”,在冰封大地的冬日,梅花期待春天的消息,等到春風吹綠大地,梅花將伴著殘雪被遠遠拋在春天的后面,見到春風已到的消息,梅花已經(jīng)“斷腸”,賦予了梅花人的動作和情感,表現(xiàn)了梅花面臨凋零的傷感之情。
這兩首詩,詩人“以我觀物”,使梅花帶有“我”的主觀情感。第一首,寫春日梅花“應悵望”,是一種假設(shè);第二首寫其“已斷腸”,運用擬人修辭,加深了哀傷的程度。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梅花在春天來臨之際就要凋零的傷感。
答案:(1)都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其一第三句說梅花“有情應悵望”,賦予梅花以人的情感;其二第三句、第四句說梅花等待春天的消息,春天來了“已斷腸”,把梅花當作人來寫。 (2)相同點: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梅花在春天來臨之際就要
凋零的傷感。
不同點:其一“若遣”是作者假設(shè)梅花“有情”后的“悵望”;其二“擬待”是直接以人格化來寫梅花,“已斷腸”又比“悵望”加深了哀怨的程度。
二、表達方式
解題指津
1.鑒賞詩歌的描寫手法“四注意”
(1)明確詩歌寫了哪些景物或事物,這些景物或事物有什么特
點。
(2)結(jié)合詩意,分析詩中景物或事物的特征是如何體現(xiàn)的??梢詮膶懢暗捻樞?如點面、高低、遠近等),寫景的角度(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寫景的方法(如渲染烘托、對比襯托、白描、動靜、虛實、抑揚、明暗、聯(lián)想、想象等)等方面分析。
(3)聯(lián)系相關(guān)詩句分析這種描寫手法的具體運用情況。
(4)規(guī)范答題。仔細解讀題干(如這首詩是如何描寫××景物的?這首詩的寫景有什么特點?請從××角度,分析這首詩寫景的妙處),依據(jù)題干中隱藏的信息(如答題范圍、答題角度、答題要點等),并結(jié)合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分條作答。
2.鑒賞詩歌的抒情手法的答題方法
(1)判斷詩歌抒情的方式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是間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還是借史抒情、借事抒情。如是寫景抒情詩,則應區(qū)分是借景抒情還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聯(lián)系相關(guān)詩句分析這種抒情手法的具體運用情況,如是借景抒情,則需要明確是樂景樂情、哀景哀情還是樂景哀情、哀景樂情。
(3)規(guī)范答題。仔細解讀題干(如這首詩是如何抒發(fā)情感的?這首詩是如何處理情景關(guān)系的?這首詩的某一聯(lián)的抒情特點是什么?),依據(jù)從題干中挖掘出的暗示信息(如答題范圍、答題角度、答題要點等),并結(jié)合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分條作答。
3.答題模板
典題示例
(2021 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題。
意難忘·山家
吳偉業(yè)
村塢云遮,有蒼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連石穩(wěn),苔徑逐籬斜。文木幾,小窗紗,是好事人家。啟北扉,移床待客,百樹梅花。
衰翁健飯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話桑麻。穿池還種柳,汲水自澆瓜。霜后橘,雨前茶,這風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爛熳生涯。
【注釋】①癭(yǐnɡ)尊:即癭樽,用癭瘤狀木根所制的酒杯。分別賞析上片的寫景藝術(shù)和下片的敘事藝術(sh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詩歌上闋寫景。由步行向山家時沿途所見落筆,首句“村塢云遮”寫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繚繞中隱約可見。漸行漸近,寫看到一幢房子,小徑沿著籬笆斜伸過去,最后再到室內(nèi)的陳設(shè)。詞的上片用由遠及近、由外到內(nèi)、移步換景的手法寫景。
房子依水傍石,穩(wěn)穩(wěn)地臨溪而立,小徑生滿青苔,接著兩句是寫稍近些看到的老樹上纏繞著青青的藤蔓,翠綠的修竹映襯著溪邊的白沙,色彩鮮明可愛。用白描之筆富有層次地描繪了山家四周的環(huán)境和景物,描繪了隱士山家的幽靜環(huán)境。
“苔徑逐籬斜”,小徑沿著籬笆斜伸過去,“逐”字化靜為動;“文木幾,小窗紗”“啟北扉,移床待客”動靜結(jié)合,表現(xiàn)農(nóng)家生活的意趣,襯托出主人瀟灑出塵的品格。
下片寫席間主客歡洽之情。隱士是個蒼老體弱的衰翁,卻出人意外地飲食健勝。作者用“衰翁健飯堪夸”一句來表示自己的驚奇,“衰翁”與“健飯”形成非常有趣的對比。
老人十分健談,邊啜茶飲酒,邊興致勃勃地談起了農(nóng)事?!鞍寻`尊茗碗,高話桑麻。穿池還種柳,汲水自澆瓜。霜后橘,雨前茶,這風味清佳”,一一羅列敘寫田家生活及農(nóng)事,為鋪陳寫實的手法。
“穿池還種柳”是說在池邊開溝引水,并種上柳樹,與下面“汲水自澆瓜”都是老翁的農(nóng)活。這兩句以農(nóng)家話語寫老農(nóng)的悠游輕松,讓人羨慕隱逸生活的閑適?!斑@風味清佳”非常口語化,老翁怡然自樂的神情躍然紙上。
答案:
寫景藝術(shù):①由遠及近,由外到內(nèi)。從村塢、山家到室內(nèi),步移景換。②意象豐密,色彩和諧。“蒼藤老干”“翠竹明沙”,構(gòu)成明凈清幽之境。③以動寫靜,動靜結(jié)合,如“苔徑逐籬斜”。 敘事藝術(shù):①對比襯托,如“衰翁”與“健飯”。②鋪陳寫實,如“高話”以下,一一敘寫山家生活。③以農(nóng)家話語寫自適情態(tài),如“汲水自澆瓜”。
三、表現(xiàn)手法
解題指津
1.鑒賞詩歌表現(xiàn)手法“三注意”
(1)明確常見的幾種表現(xiàn)手法,如襯托、對比、渲染、象征等。 (2)結(jié)合詩意,分析詩中的景物或事物的特征。如陳毅的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贝嗽娪昧讼笳魇址ǎ们嗨上笳鞲锩?。
(3)聯(lián)系相關(guān)詩句分析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具體運用情況。
2.答題模板
送韓十四江東覲?、?br>典題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
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②,嘆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黃牛峽③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
【注釋】①本詩是詩人在成都白馬江畔送別韓十四時寫的。②老萊衣:此用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老萊子相傳為春秋時隱士,七十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③黃牛峽:位于宜昌之西,韓十四此行需經(jīng)此地。
這首詩的頸聯(lián)使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詩句進行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能力。①以靜襯動?!包S牛峽靜灘聲轉(zhuǎn)”,水聲回響不絕,韓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遠,詩人的離情別緒,也被曲曲彎彎牽引得沒完沒了。一個“靜”字,越發(fā)突出了灘聲汩汩,如在讀者眼前。這是以靜襯動的手法,寫得十分傳神,以峽岸的靜襯托江水的洶涌,表現(xiàn)了對友人行程艱難的憂慮。②寓情于景。等到詩人把離思從幻覺中拉回來,才發(fā)現(xiàn)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靄漸濃,一陣陣寒風吹來,砭人肌骨。稀疏的樹影在水邊掩映搖晃,秋意更深了。一種孤獨感驀然向詩人襲來,江邊寒風中樹影稀疏的凄涼之景,將因友人離去而孤寂傷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虛實結(jié)合。
“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詩人佇立白馬江頭,目送著韓十四登船解纜,揚帆遠去,逐漸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間。韓十四走的主要是長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黃牛峽是必經(jīng)之地。這時詩人的耳際似乎響起了峽下黃牛灘的流水聲,其中白馬江頭的景色是實景,而黃牛峽則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虛景,虛實相生,飽含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④視聽結(jié)合。“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寫水聲回響不絕,韓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遠,作者從聽覺角度描繪一路輾轉(zhuǎn)旅途艱險的情景?!鞍遵R江寒樹影稀”寫稀疏的樹影在水邊掩映搖晃,秋意更深,從視覺角度表現(xiàn)當時的離別之景。
答案:①以靜襯動?!包S牛峽靜灘聲轉(zhuǎn)”以峽岸的靜襯托江水的洶涌,表現(xiàn)了對友人行程艱難的憂慮。②寓情于景?!鞍遵R江寒樹影稀”描寫江邊寒風中樹影稀疏的凄涼之景,將因友人離去而孤寂傷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虛實結(jié)合?!包S牛峽靜灘聲轉(zhuǎn)”句是虛寫,想象友人過黃牛峽時的情景;“白馬江寒樹影稀”句是實寫,寫詩人在江邊送別韓十四的情景。虛實相生,抒發(fā)了作者與友人離別之時的傷感。④視聽結(jié)合?!包S牛峽靜灘聲轉(zhuǎn)”句作者從聽覺角度描繪一路輾轉(zhuǎn)旅途艱險的情景,“白馬江寒樹影稀”句從視覺角度表現(xiàn)當時的離別之景。
四、結(jié)構(gòu)技巧
解題指津
1.鑒賞詩歌結(jié)構(gòu)技巧“三步驟”
(1)積累有關(guān)結(jié)構(gòu)技巧的鑒賞知識。古代詩歌,通常是先寫景敘事,后議論抒情。前面的景物為后面的議論或抒情作鋪墊,而后面的觀點態(tài)度和思想情感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chǔ)上闡發(fā)的。此外,我們還應特別注意詩歌中常見的結(jié)構(gòu)技巧,如開門見山、伏筆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畫龍點睛、過渡、卒章顯志、以景結(jié)情等。
(2)理解詩意,定位技巧。如果考查開篇句的作用,則為開門見山、總領(lǐng)全詩、為后面的詩句作鋪墊等。如果考查中間詩句的作用,一般是過渡或承上啟下。如果考查結(jié)尾詩句的作用,一般是畫龍點睛、卒章顯志、以景結(jié)情等。如果考查全篇的構(gòu)思特點,一般是層層深入或一字貫穿。 (3)分析表達效果,并規(guī)范作答。
2.答題模板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①(節(jié)選)
典題示例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
杜 甫
先帝天馬玉花驄②,畫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牽來赤墀③下,迥立閶闔④生長風。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斯須⑤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注釋】①曹將軍霸:曹霸,唐代著名畫家,官至左武衛(wèi)將軍。②玉花驄:唐玄宗御馬名。③赤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④閶闔:傳說中的天門,這里指宮門。⑤斯須:一會兒。
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做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通觀全詩,答案對應點是前四句。為了凸顯曹霸的畫技不凡,這四句極力蓄勢,先從人的角度言“畫工如山貌不同”,有多少畫家都沒有畫成功,表明此馬難畫,非凡手可成,以之為“綠葉”,對曹霸的畫技進行烘托,使曹霸的畫技更為突出;然后,又從馬的角度言其“迥立閶闔生長風”,寫出這匹馬不是凡馬,它昂首屹立宮門更增添它的威風,要想逼真再現(xiàn)這匹馬的動感神采更非易事,更非泛泛之輩所能成之,以此反襯出曹霸畫技的高超。
答案:(1)畫工如山貌不同:①寫曹霸要畫的馬已有眾多畫工畫過,但畫得都不成功。②強調(diào)此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馬難畫的印象。(2)迥立閶闔生長風:①寫真馬昂頭站立,給人萬里生風之感。②進一步點出畫家要捕捉住此馬飛動的神采尤其不易。
誤區(qū)警示
誤區(qū):不辨手法,生搬硬套
示例: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
秋齋獨宿
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釋】①韋蘇州: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
蘇州”。
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誤答:“山月皎如燭”運用夸張手法,寫月亮像蠟燭一樣明亮,表現(xiàn)出月亮的皎潔;“冷暈侵殘燭”運用對偶手法,與下句“雨聲在深竹”對仗工整。
分析:該答案將修辭手法判斷錯誤?;卮饡r,應先結(jié)合詩句
點明修辭手法并具體分析,后簡要點明效果。
正解:“山月皎如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月亮比作蠟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光的皎潔;“冷暈侵殘燭”,冷冷的月光,侵入將要燃盡的蠟燭,運用擬人或借代(“暈”代月亮)的手法,寫出了環(huán)境的凄冷。
微考點四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
一、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解題指津
1.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四個抓手”(1)抓內(nèi)容。
抓住標題、注解、作者,體味出省略的、含蓄的部分內(nèi)容,這樣理解詩歌主旨會更容易。在詩歌中,情感的抒發(fā)多是間接的。抓住標題和注釋的提示,大致判斷詩歌的類型和內(nèi)容,初步推斷
詩歌會有幾種情感。如看到一首羈旅思鄉(xiāng)詩時,我們就要知道這類詩歌往往是表達羈旅之苦、行役之難、宦游之艱的,作答時要自然聯(lián)想并能結(jié)合詩人相關(guān)信息思考。
(2)抓意象。
分析詩人在詩中描繪的意象,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如楊柳表達離情別恨,梧桐表達寂寞凄苦,枯藤表達蕭瑟荒涼,等等。
(3)抓關(guān)鍵詞。
抓住關(guān)鍵詞語,明確詩歌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和主旨。(4)抓角度。
注意分析概括的角度。分析概括時,要明確該詩所寫的內(nèi)容是什么(人、事、景、物);作者通過所寫的內(nèi)容(人、事、景、物),要抒發(fā)怎樣的感情,闡發(fā)怎樣的觀點態(tài)度,表現(xiàn)怎樣的人生志趣(感情、道理、情趣)。
2.答題模板
第一步,整體感知。關(guān)注詩歌中的意象,確定詩歌體裁,如懷古詠史詩、詠物抒懷詩、邊塞征戍詩、山水田園詩等。 第二步,分析詩句。具體分析所涉及詩句分別寫了什么,概述內(nèi)容。作答形式是“××句(聯(lián))寫了×××”。答題時不要簡單羅列意象,也不要以譯代析。
第三步,概括情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歌表達的主旨或情
感?!笆惆l(fā)了什么”“揭露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
注:這三個步驟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層,要根據(jù)題干要求靈活處理。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先后順序也不是固定的,但答題時,思路一定要清晰。
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①
典題示例
(2020 年全國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
陸龜蒙
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②。因吟郢岸百畝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但醫(yī)沈約重瞳?、荩慌陆ú粷M枝。
【注釋】①襲美: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內(nèi)懸掛的帷幕。指教書。裁詩:作詩。③《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北扔髋囵B(yǎng)人才。④商崖:這里泛指山崖。⑤沈約,南朝詩人,史載其眼中有兩個瞳孔。這里以沈約代指皮日休。
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①“雖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說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經(jīng)相“期”春日聚會,飲酒一醉,但是一個“失”字,讓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詩”一句是說未能作詩之憾。所以這兩句表達了作者不能與友人相聚,一起賦詩飲酒、飽覽春色的遺憾。②本詩是一首“奉
和”友人的詩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閉門謝客,然而他卻給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當然要送上安慰,“但醫(yī)沈約重瞳健”一句則是寬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復健康,表達對友人能夠戰(zhàn)勝病痛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滿枝”一句則用美好的景物對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答案:①表達了不能與友人相聚,一起賦詩飲酒、飽覽春色的遺憾。②寬慰友人,表達對友人能夠戰(zhàn)勝病痛的信心和對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二、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解題指津
1.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應注意兩點(1)分析要細致。
①要緊扣原詩的內(nèi)容。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必須引用原詩中的相關(guān)詩(詞)句來具體分析,千萬不要脫離原詩(詞)泛泛而談。
②要注意點面結(jié)合。既要有面上的整體把握,也要有點上的
細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③注意把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結(jié)合起來,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達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樣表達的。
(2)評價要準確。
評價要準確、恰當,不夸大、不縮小、不絕對化。要注意避免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避免先入為主,用固有的認知代替對具體詩歌的解讀;二是要避免沒有分寸,用偏頗的歷史觀去分析評價,想當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要么無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這樣的評價都是有失公允的。
2.答題模板
寄江州白司馬①
典題示例
(2021 年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②?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莫謾拘牽雨花社③,青云依舊是前途。
【注釋】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經(jīng)的集會。 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
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題干中的“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詩人采用哪些手法勸告了什么,既要對詩句的表現(xiàn)手法作出判斷,又要體會出詩句中隱含的意思。詩中體現(xiàn)勸告之意的是 “惠遠東林住得無”和“莫謾拘牽雨花社,青云依舊是前途”兩句。前者借典故用問句,后者直接表達勸慰之意。只要結(jié)合這兩句詩,把詩人蘊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答案:①第二句“惠遠東林住得無”用“惠遠”“東林”兩個意象,表現(xiàn)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態(tài)度,“住得無”以問句的形式,委婉地表達了對白居易出入佛寺的關(guān)切以及勸告,含蓄地勸誡友人不要輕易產(chǎn)生逃避、厭棄官場的情緒。②尾聯(lián)中“莫謾”“青云依舊”等詞語,直接勸告友人不要過度沉浸在佛法當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達前途無量的勉勵之意。第二句也和尾聯(lián)相呼應,表達了本詩“勸解”的主旨。

相關(guān)課件

2024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課件: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第二部分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向分析,答案A,答案B,4語境角度,人的孤苦等,③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下”,日長簡仲咸①,臨江仙①,思想情感的能力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考點1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課件:

這是一份2023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考點1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幫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考點3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課件:

這是一份2023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考點3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課件,共4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幫,3抒情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2023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考點2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課件

2023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考點2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課件

2023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考點5古代詩歌的比較鑒賞課件

2023版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專題五古代詩歌鑒賞考點5古代詩歌的比較鑒賞課件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九古代詩歌鑒賞課件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九古代詩歌鑒賞課件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五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課件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五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