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復習題
1(2分).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盡量減少。圖所示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2(2分). 汽車安全氣囊內(nèi)所裝化學物質(zhì),能在碰撞后 10 毫秒內(nèi)產(chǎn)生大量氣體,從而迅速充滿氣囊。氣囊產(chǎn)生的主要是一種在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該氣體是( ?。?br />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3(2分). 摩托羅拉公司研發(fā)了一種由甲醛為原料的新型手機電池,其容量為鋰電池的 10 倍,可連續(xù)使用一個月才充一次電,其電池反應原理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學式為( ?。?br />
A.O2
B.CO
C.CO2
D.H2
4(2分). 下列反應既不是于分解反應又不是化合反應的是( ?。?
A.CO2+H2OH2CO3
B.NH4HCO3NH3↑+H2O+CO2↑
C.C2H5OH+3O2 3H2O+2CO2
D.2Cu+O2 2CuO
5(2分).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10 g冰融化成 10 g的水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B.被分解的水的質(zhì)量等于氫氣和氧氣的質(zhì)量之和
C.在化學反應A+B→C+D中,所加入反應物A、B的質(zhì)量分別為 a g,b g,生成C和D c g、d g,則關(guān)系式a+b=c+d一定成立
D.鐵絲燃燒后生成四氧化三鐵的質(zhì)量大于元鐵絲的質(zhì)量,所以不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6(2分). 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br />
A.C+O2CO2
B.Zn+H2SO4ZnSO4+H2
C.HCl+Ca(OH)2CaCl2+H2O
D.3Fe+2O2Fe3O4
7(2分). 相比于普通汽車,氫燃料電池車的排放物只有水,沒有其他污染物,如圖是氫燃料電池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從圖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br />
A.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
C.分子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 18 g
D.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2∶1
8(2分). 下圖依次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檢驗氧氣和驗證其性質(zhì)的裝置。其中錯誤的是( ?。?
9(2分). 下列制取氣體的方案:①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②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③分解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梢圆捎孟聢D所示裝置進行的是( ?。?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0(2分). 用嘴吹滅燃著的生日蠟燭,利用的主要滅火原理是( )
A.隔絕空氣
B.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11(2分). 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X、Y、Z、Q四種物質(zhì),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如表所示。試推斷容器中的反應式可能是( ? )
A.X+Y→Z+Q ? ? ? ? ? ? ? ? ? ? ? ?
B.Z+Q→X+Y?
C.Y→Z+Q ? ? ? ? ? ? ? ? ? ? ? ? ?
D.Z+Q→Y
12(2分). 如圖裝置常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對該實驗認識正確的是( ?。?
A.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霧
B.實驗中的紅磷可以用硫來代替
C.該實驗能說明N2難溶于水
D.紅磷量不足會導致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大于
13(2分). 認真觀察、準確記錄和仔細分析實驗現(xiàn)象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guān)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br />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
B.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鎂
14(2分). 甲、乙是某同學設計的兩套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對兩套裝置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此時甲裝置中的止水夾M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
B.甲裝置具有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jié)束的功能
C.乙裝置的長頸漏斗下端一定要伸入液體中起液封作用
D.乙裝置N處添加止水夾可以與甲裝置具有相同功能
15(2分). 將放置于黑暗處 24 小時的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部分的細胞中無葉綠體),作如圖處理后,在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取下實驗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會變藍的部分是( )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16(2分). 如圖為肺泡內(nèi)氣體交換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過程a與b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xiàn)的
B.氣體c代表二氧化碳,氣體d代表氧氣
C.與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
D.肺泡內(nèi)的氧氣要通過 3 層細胞才能進入血液
17(2分).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光合作用,生物將無法生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 />
A.呼吸作用為幾乎所有的生物提供了物質(zhì)來源和能量來源。
B.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保證農(nóng)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加強措施是增加氧氣濃度
D.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原料的吸收和產(chǎn)物的運輸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
18(2分). 如圖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動過程的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實驗可用于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產(chǎn)生CO2
B.裝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氣中的CO2,避免對實驗造成干擾
C.裝置丙中的植物換成萌發(fā)的種子,裝置丁中也會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
D.若裝置丙不遮光,從裝置丁出來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19(2分). 如圖所示為人體平靜呼吸時肺容量變化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曲線a→b→c表示一次呼吸過程
B.b點肺內(nèi)氣壓小于c點
C.曲線a→b段,膈肌舒張
D.曲線b→c段,肋骨間的肌肉收縮
20(2分). 二氧化碳氣體既是溫室效應的元兇,又是一種潛在的碳資源。實驗室里,科學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與環(huán)氧丙烷(一種簡單有機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該新型塑料在投入工業(yè)生產(chǎn)前,以下不是科學家重點考慮的問題是( )
A.如何提高催化劑的催化效率
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新型塑料的化學性質(zhì)是否穩(wěn)定
D.新型塑料生產(chǎn)是否影響碳循環(huán)
21. 醫(yī)用消毒酒精為 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產(chǎn)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C8H18)作原料,經(jīng)下圖所示流程制取乙醇。
21.1(2分) 步驟①的轉(zhuǎn)化屬于____(填“化學”或“物理”)變化。
21.2(2分) 步驟②是乙烯和含兩種元素的化合物B發(fā)生的化合反應,則B中所含元素是______。
22. 家庭醫(yī)藥箱里有一瓶標簽缺損的醫(yī)用雙氧水,為測定其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小寧設計了如圖實驗:在試管中放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錳,然后用注射器注入 10 mL該醫(yī)用雙氧水,直到試管中不再有氣泡產(chǎn)生,通過測量量筒中水的體積就可以大致計算出雙氧水的質(zhì)量分數(shù)。
22.1(2分) 實驗中用排水法測量氧氣的體積是因為氧氣具有__________的性質(zhì)。
22.2(2分) 若俯視讀得量筒中水的體積,則測得的雙氧水質(zhì)量分數(shù)將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3. 某同學用H2O2溶液制取氧氣時,在燒瓶中加入 50 毫升水及 0.5 克MnO2,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 30 毫升 15%的H2O2溶液。為什么要加入 50 毫升水呢?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在不加入水時,若注入H2O2溶液,反應速率過快,反應會過于劇烈而引發(fā)事故。
【提出問題】水是如何減緩該反應的速率的?
【建立假設】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的濃度,從而減緩反應速率。
【實驗方案】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 30 毫升的 1%、3%和 7%的H2O2溶液進行實驗,觀察并比較。
【實驗結(jié)論】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濃度,使反應速率變慢。
【交流反思】
23.1(2分) 為了更好地比較反應的速率,需控制三次實驗中滴加H2O2溶液的____相同。
23.2(2分) 判斷產(chǎn)生氧氣的速度時,可以通過觀察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還可以通過比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2分) 【繼續(xù)探究】
該同學又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用 3%的H2O2溶液分別在 0℃、20℃和 60℃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進行該實驗基于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某研究小組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以驗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必需的原料”(如圖所示),請回答以下問題(說明: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
24.1(2分) 此方案設計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
24.2(2分) “暗處理一晝夜”的目的是利用________將葉片內(nèi)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
24.3(2分) 步驟③中,小燒杯內(nèi)的溶液是____。
24.4(2分) 步驟④中葉片的顏色不變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5(2分) 小組成員實驗結(jié)束后有所感悟,認為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大氣中的______平衡。
25(8分). 實驗室取 68 克過氧化氫溶液和 2 克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充分反應后,稱量剩余質(zhì)量為 68.4 克。求:
(1)充分反應后,生成氧氣的質(zhì)量為
??? 克。
(2)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
【參考答案】
1.?B
2.?B
3.?A
4.?C
5.?B
6.?D
7.?A
8.?C
9.?A
10.?D
11.?D
12.?C
13.?D
14.?D
15.?B
16.?B
17.?D
18.?D
19.?B
20.?D
21.1.?化學
21.2.?H、O
22.1.?不易溶于水
22.2.?偏大
23.1.?速度
23.2.?相同時間內(nèi)收集到氧氣的體積
23.3.?降低溫度,可以減緩反應的速率
24.1.?沒有對照組
24.2.?呼吸作用
24.3.?酒精
24.4.?沒有二氧化碳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24.5.?碳—氧
25.?
(1)1.6
(2)設產(chǎn)生 1.6 克氧氣需要H2O2的質(zhì)量為x,
=
x=3.4 克 ?
所用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5%。
【參考詳解】
3.?
【解析】質(zhì)量守恒“六不變”中的“三不變”,即反應前后元素種類,數(shù)目和質(zhì)量不變。由電池反應原理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據(jù)此可知:反應前的原子個數(shù):碳原子 2 個,氫原子 12 個,氧原子 6 個,鈉原子 4 個;反應后的原子個數(shù):碳原子 2 個,氫原子 12 個,氧原子 12 個,鈉原子 4 個;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3X中含有 6 個氧原子,故X的化學式為O2。
7.?
【解析】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發(fā)生改變,分子種類一定發(fā)生改變;水分子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 18;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1∶8。
10.?
【解析】A、用嘴吹滅燃著的生日蠟燭,沒有隔絕蠟燭與空氣的接觸,所以這不是蠟燭熄滅的原因;B、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一種固有屬性,一般不會改變,所以用嘴吹蠟燭并不能降低蠟燭的著火點;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蠟燭未能移走蠟燭,所以這不是蠟燭熄滅的原因;D、嘴吹蠟燭時吹走了蠟燭火焰的熱量,從而降低了蠟燭的溫度,導致可燃物的溫度降到了其著火點以下,所以蠟燭熄滅.故選D。
18.?
【解析】A、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使丁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根據(jù)檢驗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該實驗可用于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產(chǎn)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B、空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會對實驗結(jié)果造成干擾,需要除去,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可以使用氫氧化鈉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可以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除凈。不符合題意;C、裝置丙中萌發(fā)的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同時一部分能量是以熱的形式散失。萌發(fā)的種子呼吸作用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裝置丁中也會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不符合題意;D、裝置甲已經(jīng)把鼓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裝置丙不遮光,植物因為缺乏二氧化碳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不能釋放氧氣,因此從裝置丁出來的氣體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符合題意.故選D。
25.?
【點撥】(1)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產(chǎn)生氧氣的質(zhì)量=68 克+2 克-68.4 克=1.6 克。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