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zhuǎn)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咤叱風云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xiàn)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于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同學們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或電視劇嗎?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劉備和諸葛亮?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是劉備的得力軍師。那么,劉備是怎樣尋得這樣一位賢人,諸葛亮為什么會這樣忠于劉備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講述的正是歷史上有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1.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能認讀二類字,會讀會寫生字。3.理解課后習題3的詞語。
輔助 捆好 尊重人才 蜿蜒時辰 策略 茅塞頓開 潺潺 晌午 同榻 恭喜 臥龍岡 秀麗宜人 諸葛亮 恭恭敬敬 疏疏朗朗
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
1.初讀課文,理清層次。2.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課題雖叫“三顧茅廬”,但文中實際只重點寫了第三次,前兩次都很簡單提了一下,課文怎么交待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從這段中你知道些什么。
從這段中我知道劉備拜訪諸葛亮的原因。
課文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劉備的?
“誠心誠意”是什么意思?
劉備兩次拜訪諸葛亮,都沒見著,可他并沒有就此罷休,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思考,哪幾個自然段寫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
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寫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
劉備正準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他的結(jié)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
同桌合作學習第二段,畫出張飛和劉備的對話,分角色讀一讀。
張飛嚷到:“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 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課堂練習冊》第8課一、二、三、四題。
文中是如何描寫諸葛亮的住所呢?用“——”畫下來。讀出美感。 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有何作用?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景物描寫有烘托人物形象得作用,諸葛亮隱居在這清幽之處,表現(xiàn)了諸葛亮雅致、高潔的品質(zhì)。
1.自讀課文,談一談,這一次的拜訪中哪些地方讓你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2.諸葛亮人稱“臥龍”,課文是怎樣寫他的雄才大略的呢?3.你覺得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1)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用“……還有……就……”說一句話。
(2)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
從“輕輕”一詞可以說明什么問題呢?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畫出這句中描寫劉備動作的詞語。
從這些詞語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
(4)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
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從“快步”一詞你可以體會到什么?
(5)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諸葛亮人稱“臥龍”,課文是怎樣寫他的雄才大略的呢?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
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1.“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2.這里的“云霧”、“青天”分別指什么?
你覺得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劉備和諸葛亮非常親密。
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
最后,劉備對關羽、張飛說了一句什么話呢?找出來讀一讀。
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1.讀一讀這句話,換個成語。
2.這句話中是用什么來比喻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物的特點的,讀一讀有關的語句。
劉備三顧茅廬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創(chuàng)大業(yè)諸葛臥龍出山幸會明主大展宏圖揚美名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3* 三顧茅廬課文內(nèi)容ppt課件,共4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三顧茅廬,羅貫中,諸葛亮張飛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24* 三顧茅廬教學演示課件ppt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24* 三顧茅廬多媒體教學課件ppt,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二十三課三顧茅廬,羅貫中,三顧茅廬,語言描寫,比較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