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文言文閱讀詞類活用 了解并掌握各種詞類活用的基礎(chǔ)知識 在具體語境中正確辨析活用的詞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時可參照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要準確閱讀文言文,就必須善于辨析其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掌握文言文詞類活用的翻譯方法。(一)名詞活用1、名詞作一般動詞 (另有:名詞使動用法和名詞的意動用法)當句子中沒有謂語動詞時,當有一個名詞活用作動詞。用一個相應(yīng)的動詞對譯,這個動詞的意義與名詞表示的意義有關(guān)。如:驢不勝怒,之。(《黔之驢》)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其中。(《狼》)處處之。(《桃花源記》)解析:①“用作動詞,譯為用腳踢。②“用作動詞,譯為打洞③“用作動詞,是做記號的意思。這個意思與的名詞義戶口冊子有關(guān),戶口冊子的功用就是登記戶籍。2、名詞作狀語當一個名詞處在主語的位置,但又不是邏輯上的主語,這個名詞當活用作狀語。1、普通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譯為……一樣。如:當窗理鬢。(《木蘭詩》)有亭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記》)解析:是名詞作狀語,分別譯為像云一樣、像鳥張開翅膀一樣。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譯為……”。如: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活板》)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解析:木格”“ 箕畚是名詞做狀語,分譯為用木格 用箕畚。表示處所、趨向,譯為……”“……”。如: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赤壁之戰(zhàn)》)中軍置酒飲歸客。(《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解析:水陸”“中軍是名詞作狀語,分譯為從水面上和陸地上”“在中軍帳里。2、方位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處所或趨向,譯為……”、……”。如: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頗藺相如列傳》)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將兵。(《陳涉世家》)解析:西 在句中是狀語,分譯為向西 在外3、時間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的頻率,、可譯為每天、每月、每年。如:三省吾身。(《論語》)解析:作狀語的譯為每天。表示情況在加深發(fā)展,可譯為一天天一天一天、一天比一天。如:其后,楚日以削。(《屈原列傳》)解析:作狀語的譯為一天天 (二)動詞活用1、動詞作名詞(另有:動使動用法當動詞處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時,常活用作名詞。如:猛浪若。(《與朱元思書》)無眠。(《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解析: 無眠用作名詞,分譯為奔馳的馬”“無眠的人 (三)形容詞活用(另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形容詞的意動用法)1、形容詞作一般動詞當形容詞后面帶賓語時,這個形容詞一般活用作動詞,因為形容詞不帶賓語。 例1:吾妻之美我者,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私:偏愛例2:賢臣,小人。(《出師表》)親:親近。遠:疏遠例3:欲窮其林。(《桃花源記》)窮:窮盡,走盡 (四)使動用法所謂使動用法,是指主語使賓語怎么樣。一般可譯為使/讓……怎么樣。
1、名詞使動用法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
  例2:先破秦入咸陽者之。(《鴻門宴》)
  王:使……為王。3齊宣王欲孫臏。(《孫臏》)將:讓……作主將2、動詞的使動用法例1:寡人之耳者。(《鄒忌諷齊王納諫》)聞:使……聽到例2:亂花漸欲人眼。(《錢塘湖春行》)迷:使……繚亂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例1:必先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苦:使……受苦。例2:春風又江南岸。(《泊船瓜洲》)綠:使……變綠例3:無絲竹之耳。(《愛蓮說》)亂:使……擾亂 (五)意動用法所謂意動用法,是指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或主語把賓語視作什么。一般可譯為……當做(視為)……認為……怎么樣1、名詞的意動用法如: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其然也。(《傷仲永》)解析:以其父為賓客(把他的父親當做賓客);以其然為利(把這樣做當做有利可圖)。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例1:吾妻之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美:……為美認為……例2:漁人甚之。(《桃花源記》)異:對……感到詫異例3:邑人之。(《傷仲永》)奇:以……為奇 思路導析及小結(jié)詞類活用就是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一類詞臨時用作另一類詞并且改變了原來的語法語義的語言現(xiàn)象。其特點:一是要有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沒有語境就不能談活用;二是語義語法的臨時性,此處活用彼處未必。那么怎么辨別詞類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簡而言之,就是劃分句子成分,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劃出來,然后去分辨各個成分上的詞類是否和正常的詞類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使動用法是主語使賓語怎么樣?意動用法是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因此可將其歸納為以下格式:使動用法:主語+(使)+賓語+活用詞形容詞意動用法:主語+(認為)+賓語+活用詞名詞意動用法:主語+(把)+賓語+當作+活用詞這個格式可以作為我們辨析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的基本標準,也可作為翻譯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的基本方法。1.中考對詞類活用的考查一般為明考,及單獨設(shè)題考試。2.高考對詞類活用的考查均放在句子翻譯題里面,綜合考查,也就是說隱性考查,翻譯句子時,遇有活用的詞,需要自己準確體現(xiàn),3.在理解文意中綜合考查,也就是整體閱讀能力。這與初中的文言文教學實際是不很協(xié)調(diào)的。它啟示我們,一定要在高中起始階段認真讀熟讀透課文,注重積累和掌握常用文言文實詞詞義,虛詞用法,文言文句式和有關(guān)的文化常識等,其中尤以詞義積累為基礎(chǔ)。(2020·全國卷I)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5分)譯文: (2)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5分)譯文: 夯實基礎(chǔ) 詞類活用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人皆得以隸使之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而相如廷叱之。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2、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籍吏民,封府庫。沛公欲王關(guān)中。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大楚興,陳勝王。3、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動的詞,并解釋。外連橫而斗諸侯。雖大風浪不能鳴也。李牧連卻之。中軍置酒飲歸客。4、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動的詞,并解釋。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子怪而問之。漁人甚異之。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并指出其活用類型。(1)追亡逐,伏尸百萬,流血 (2)沛公欲關(guān)中 (3)吾得事之(4)嫗,先大母婢也,二世 (5)項伯殺人,臣 (6)滄海之一粟 (7)后人之而不鑒之 (8)畢至,少長咸集 【綜合運用】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粗衣,白冠,后來。孫叔敖正衣冠而出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后來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quán)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敬慎》)(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粗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王不知臣之不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quán)者,君惡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富弼,字彥國,河南人。少篤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舍十余萬區(qū),散處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賦以祿,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病瘠者廩之,仍書其勞,約他日為奏請受賞。率五日,輒遣人持酒肉飯糗慰藉,出于至誠,人人為盡力。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聽流民擅取,死者為大冢葬之,目曰叢冢。明年,麥大熟,民各以遠近受糧歸,凡活五十余萬人,募為兵者萬計。(節(jié)選自《宋史·富弼傳》,有刪改)(1)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舍十余萬區(qū),散處其人,以便薪水。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年,麥大熟,民各以遠近受糧歸,凡活五十余萬人,募為兵者萬計。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建中靖國初,承君(指田晝)入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門下,不能屈,除提舉常平,亦辭,請知淮陽軍以去。吏民畏愛之。歲大疫,承君日自挾醫(yī),戶問病者,藥之良勤。一日小病不出,正晝,一軍之人盡見承君擁騎從騰空而去,就問之,死矣。或曰為淮陽土神云。(節(jié)選自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第十五,有刪改)(1)宰相曾布欲收置門下,不能屈,除提舉常平,亦辭,請知淮陽軍以去。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歲大疫,承君日自挾醫(yī),戶問病者,藥之良勤。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云南昆明中考)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下面小題。(15分)【甲】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乙】齊景公游于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曰: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赦。顏燭趨進諫曰:君樂治海上,不樂治國,而六月不歸。彼儻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也?景公援戟將斫之。顏燭趨進,撫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殺關(guān)龍逄,紂殺比干;君之賢,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說,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nèi)矣。(節(jié)選自《說苑·正諫》)【注】顏燭趨:春秋時齊國人。儻:倘若、或者。斫(zhuó):砍。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傳是個暴君。關(guān)龍逄(páng):夏桀之臣,因諫止夏桀通夜狂飲而被殺。紂:商朝末代君王商紂王,相傳是個暴君。比干:商代貴族,因?qū)掖蝿裰G紂王,被剖心而死。叁:這里指排在第三位。內(nèi):同,接納。不內(nèi),意思是不讓他回國。8. 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請于君 :                    (2)以頭地爾 :                    (3)景公                      (4)中道聞國人不內(nèi)矣:              9. 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乙】兩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1)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2)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10. 【甲】【乙】兩文都有完整的情節(jié)。請用原文中的詞句,將下面的表格補充完整。(3分) 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甲】秦王假仁假義,無理指責安陵君。唐雎從容應(yīng)對,斷然反駁。秦王以      A       恐嚇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懾秦王。秦王道歉【乙】齊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準勸其回國,否則      B       顏燭趨進諫,點明危害。景公發(fā)怒,并且   C   ,但顏燭趨大義凜然,繼續(xù)勸諫景公。景公歸國 11. 【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顏燭趨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請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概括兩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4分)   

相關(guān)學案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3講《文言文翻譯》講學案:

這是一份【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3講《文言文翻譯》講學案,文件包含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3講文言文翻譯解析版docx、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3講文言文翻譯原卷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2講《文言文斷句》講學案:

這是一份【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2講《文言文斷句》講學案,文件包含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2講文言文斷句解析版docx、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2講文言文斷句原卷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1講《文言文特殊句式》講學案:

這是一份【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1講《文言文特殊句式》講學案,文件包含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1講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版docx、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11講文言文特殊句式原卷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學案 更多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06講《修辭手法及辨析》講學案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06講《修辭手法及辨析》講學案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05講《標點符號及運用》講學案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05講《標點符號及運用》講學案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04講《病句類型及辨析》講學案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04講《病句類型及辨析》講學案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01講《詞語的運用》講學案

【暑假高中預(yù)備】初三(升高一)語文暑假預(yù)習-第01講《詞語的運用》講學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暑假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