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培優(yōu)--反應熱的計算訓練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反應2HI(g)?H2(g)+I2(g)????ΔH>0經過以下兩步基元反應完成: ⅰ.2HI(g)=H2(g)+2I(g)?????H1 ⅱ.2I(g)=I2(g)?????H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DH=DH1+DH2 B.因為ⅰ中斷裂化學鍵吸收能量,所以?H1>0 C.因為ⅱ中形成化學鍵釋放能量,所以?H2<0 D.斷裂2molHI(g)中的化學鍵吸收的能量大于斷裂1molH2(g)和1molI2(g)中的化學鍵吸收的總能量 2.已知一定溫度下的一些熱化學方程式: N2(g)+O2(g)=2NO(g)???△H=+ 180.5 kJ·mol-1 2H2(g)+O2(g) = 2H2O(l)??△H= -571.6 kJ·mol-1 則該溫度下H2催化還原22.4L(標準狀況下)NO達到消除環(huán)境污染目的的能量變化為 A.放出376. 05 kJ B.放出752.1 kJ C.吸收376.05 kJ D.吸收752.1kJ 3.化學反應中一定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下列有關能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等物質的量的硫蒸氣和硫粉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熱量多 B.在101kPa時,2g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 C.根據熱化學方程式:S(s)+O2(g)SO2(g)△H=-297.23kJ/mol,可推知1molSO2(g)的能量總和大于1moS(s)和1molO2(g)的能量總和 D.根據稀溶液中反應:H+(aq)+OH-(aq)H2O(l)△H=-57.3kJ/mol;若將含0.5molH2SO4的濃硫酸與含l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時,放出的熱量大于57.3kJ 4.已知氫氣燃燒的下列3個反應: H2(g)+O2(g) =H2O(g) ΔH1=-a kJ·mol-1 H2(g)+O2(g) =H2O(l) ΔH2=-b kJ·mol-1 2H2(g)+O2(g) =2H2O(l) ΔH3=-c kJ·mol-1 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①b>a ②bc ④2b=c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5.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 A.等物質的量的硫蒸汽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前者放出熱量少 B.由C(石墨)===C(金剛石) △H=+1.90 kJ·mol-1可知,金剛石沒有石墨穩(wěn)定 C.在101kPa時,2g 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H2(g)+O2(g)==2H2O(l);△H= 一285.8 kJ·mol-1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1);△H= 一57.3 kJ·mol-1,若將含0.5mol H2SO4的濃硫酸與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小于57.3 kJ 6.碘單質與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①I2(g)+H2(g)?2HI(g)△H =-9.48 kJ/mol ②I2(s)+H2(g)?2HI(g)△H=+26.48 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條件下,1 molH2(g)和足量I2(g)充分反應,放出熱量9.48 kJ B.該條件下,碘升華的熱化學方程式為I2(s)?I2(g)△H=+35.96 kJ/mol C.相同條件下,Cl2(g)+H2(g)?2HCl(g)的△H>-9.48 kJ/mol D.反應①是放熱反應,所以反應①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的活化能 7.已知H—H鍵的鍵能為436 kJ·mol-1,Cl—Cl鍵的鍵能為243 kJ·mol-1,H—Cl鍵的鍵能為431 kJ·mol-1,則H2(g)+Cl2(g)=2HCl(g)的反應熱(ΔH)等于 A.-862 kJ·mol-1 B.183 kJ·mol-1 C.-183 kJ·mol-1 D.862 kJ·mol-1 8.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大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 A.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C.石灰石燒制石灰 D.在生石灰中加水 9.已知H-H、N≡N、N-H的鍵能分別為436 kJ/mol、946 kJ/mol、391 kJ/mol則反應3H2(g)+N2(g)=2NH3(g)的焓變?yōu)?br /> A.-92 kJ/mol B.+92kJ/mol C.+1472kJ/mol D.-1472kJ/mol 10.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已知HI(g)H2(g)+I2(s)???ΔH=-26.5 kJ·mol-1,由此可知1 mol HI氣體在密閉容器中充分分解后可以放出26.5 kJ的熱量 B.甲烷燃燒熱的數值為890.3 kJ·mol-1,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H4(g)+2O2(g) = CO2(g)+2H2O(g)???△H=﹣890.3kJ·mol-1 C.已知2C(s)+2O2(g) = 2CO2(g)???ΔH1,2C(s)+O2(g) = 2CO(g)???ΔH2,則ΔH1<ΔH2 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與稀鹽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熱量,則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aOH(aq)+CH3COOH(aq) = CH3COONa(aq)+H2O(l) ΔH=-57.4 kJ·mol-1 11.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分別加入下列物質:①稀醋酸、②濃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應時的焓變分別為△H1、△H2、△H3,則△H1、△H2、△H3的關系是 A.△H1>△H2>△H3 B.△H1<△H3<△H2 C.△H1=△H3>△H2 D.△H1>△H3>△H2 12.已知:1mol晶體硅中含有2molSi—Si鍵,1molSiO2中含有4molSi—O鍵。有關鍵能數據如下表: 化學鍵 Si—O O=O Si—Si 鍵能/kJ·mol-1 x 500 180 晶體硅在氧氣中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Si(s)+O2(g)=SiO2(s)????ΔH=-990kJ·mol-1,則表中的x的值為 A.462.5 B.460 C.920 D.423.3 13.催化加氫制備是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已知下圖所示的反應的能量變化。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圖1推知反應物斷鍵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鍵釋放的能量 B.圖2中,若生成的為液態(tài),則能量變化曲線為① C. D.制備的反應使用催化劑時,其不變 14.甲烷的燃燒熱為,但當不完全燃燒生成CO和時,放出的熱量為607kJ,如果與一定量燃燒生成CO、、,并放出的熱量,則一定量的質量為 A.40g B.56g C.60g D.無法計算 15.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A.若????,則碳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小于 B.若???,則甲烷的燃燒熱為 C.若,則置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放出熱量小于 D.若???,含的溶液與含的溶液混合,放出熱量為 二、實驗題 16.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獲取反應能量變化有多條途徑?;卮鹣铝袉栴}: (1)理論研究表明,在101kPa和298K下,HCN(g)=HNC(g)異構化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計算可得:HCN(g)=HNC(g)???????H=_____kJ?mol-1。HCN與HNC穩(wěn)定性較強的是_____。 (2)已知: 化學鍵種類 C—H N—H 鍵能(kJ/mol) a b 計算可得:HCN(g)=HNC(g)??????H=______kJ?mol-1(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已知:4gCH4完全燃燒生成CO2(g)、H2O(l)時放出熱量222.5kJ,則表示甲烷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 (4)實驗室用50mL0.50mol/L鹽酸、50mL0.55mol/LNaOH溶液和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測定中和熱的實驗。 ①實驗裝置中尚缺少的一種實驗用品是_____。 ②若測得中和熱的數值偏低,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測量鹽酸的溫度后,溫度計沒有用水沖洗干凈 B.把量筒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小燒杯時動作遲緩 C.做本實驗的當天室溫較高 D.將50mL0.55mol/L氫氧化鈉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鹽酸時仰視讀數 17.某實驗小組設計用 50mL 0.50mol·L-1鹽酸和50mL 0.55mol·L-1氫氧化鈉溶液在如圖1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計算中和熱。 (1)在大小燒杯之間填充碎泡沫塑料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2)從實驗裝置上看,圖1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_______。 (3)若改用 60mL 0.50mol·L-1鹽酸和 50mL 0.55mol·L-1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反應,則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熱量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下同),所求中和熱數值_______。 (4)假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應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1·℃-1為了計算中和熱,某學生實驗數據記錄如表: 實驗序號 起始溫度t1/℃ 終止溫度t2/℃ 鹽酸 氫氧化鈉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ΔH=_______kJ·mol-1(結果精確到0.1)。 (5)在中和熱測定實驗中,若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鹽酸的溫度,則測得的中和熱數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6)實驗小組另取V1mL0.5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mL)。則實驗小組做該實驗時的環(huán)境溫度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NaOH溶液的濃度為_______mol·L-1。 18.I.丙烷燃燒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途徑I:C3H8(g)+5O2(g)=3CO2(g)+4H2O(l) △H=-akJ·mol﹣1 途徑II:C3H8(g)=C3H6(g)+H2(g) △H=+bkJ·mol﹣1 2C3H6(g)+9O2(g)=6CO2(g)+6H2O(l) △H=-ckJ·mol﹣1 2H2(g)+O2(g)=2H2O(l) △H=-dkJ·mol﹣1(abcd均為正值) 判斷等量的丙烷通過兩種途徑放出的熱量,途徑I放出的熱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徑II放出的熱量。 II.利用下圖所示裝置測定中和熱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鹽酸溫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溫度計測出其溫度; ③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設法使之混合均勻,測得混合液最高溫度。 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過量?________。 (2)假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應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1·℃?1。為了計算中和熱,某學生實驗記錄數據如下: 實驗序號 起始溫度t1/℃ 終止溫度t2/℃ 鹽酸 氫氧化鈉 1 20.0 20.0 23.0 2 20.1 20.1 23.2 3 20.1 20.1 24.2 4 20.2 20.2 23.4 依據該學生的實驗數據計算,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ΔH=____kJ·mol?1(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3)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理由是________。 19.在量熱計(如圖)中將100 mL 0.50 mol·L-1的CH3COOH溶液與10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混合,溫度從298.0 K升高到300.7 K。已知量熱計的熱容常數(量熱計各部件每升高1 K所需要的熱量)是150.5 J·K-1,溶液密度均為1 g·mL-1,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4 J·g-1·K(已知CH3COOH電離要吸熱)。 (1)CH3COOH的中和熱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OOH中和熱的文獻值為-56.1 kJ·mol-1,你認為造成(1)中測得的實驗值有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NaOH溶液過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認為CH3COOH的中和熱與鹽酸的中和熱絕對值相比,_________的較大,其原因是_______。 20.已知:A.金剛石、B.MgF2、C.NH4Cl、D.NaNO3、E.干冰、F.固體碘,填寫下列空白。(用序號填寫) (1)熔化時不需破壞化學鍵的是________,熔化時只需破壞共價鍵的是________,熔點最低的是________, 晶體中既存在離子鍵又存在共價鍵的是________。 (2)意大利羅馬大學的Fulvio Cacace等人獲得了極具理論研究意義的N4分子。N4分子結構如圖所示,已知斷裂1 mol N—N鍵吸收167 kJ熱量,生成1 mol N≡N鍵放出942 kJ熱量。根據以上信息和數據,則1 mol N4生成N2的ΔH=______ kJ·mol-1 (3) 50 mL 0.50 mol/L的鹽酸與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 請回答下列問題: 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_____,燒杯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則求得的中和熱數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參考答案: 1.B 【詳解】A.根據蓋斯定律可知兩個基元反應相加得反應2HI(g)?H2(g)+I2(g),DH=DH1+DH2,故A正確; B.ⅰ中HI斷裂化學鍵吸收能量,形成H2成鍵要放出能量,所以?H1要比較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的相對多少,故B錯誤; C.ⅱ中只有I形成I2,成化學鍵釋放能量,所以?H2<0,故C正確; D.反應2HI(g)?H2(g)+I2(g)????ΔH>0,說明斷裂2molHI(g)中的化學鍵吸收的能量大于斷裂1molH2(g)和1molI2(g)中的化學鍵吸收的總能量,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2.A 【詳解】反應①N2(g)+O2(g)=2NO(g)???△H1=+180.5 kJ·mol-1 反應②2H2(g)+O2(g) = 2H2O(l)??△H2= -571.6 kJ·mol-1 反應②-反應①得:2H2(g)+2NO(g)=2H2O(l)+N2(g) △H=△H2-△H1=(-571.6 kJ·mol-1)-( +180.5 kJ·mol-1)=-752.1 kJ·mol-1;22.4L(標準狀況下)NO的物質的量為1mol,則該溫度下H2催化還原22.4L(標準狀況下)NO放出752.1 kJ÷2=376.05kJ的能量,A符合題意; 選A。 3.D 【詳解】A.相同物質的量的硫蒸氣的能量比硫粉多,所以分別燃燒時,硫蒸氣放出的熱量多,故A錯誤; B.已知2g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而熱化學方程式中對應的2mol氫氣,是4g,正確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故B錯誤; C.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所以1molSO2(g)的能量總和小于1moS(s)和1molO2(g)的能量總和,故C錯誤; D.中和熱是強酸和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量為57.3kJ,由于濃硫酸溶于水時放熱,所以放出的熱量大于57.3kJ,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A 【詳解】氫氣燃燒放出熱量,H2O(g)→H2O(l)放熱,則H2O(g)的能量高于H2O(l)的能量,燃燒生成1mol H2O(g)放出的熱量比生成1mol H2O(l)的熱量少,則a<b; 由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可知c=2b>2a; ①和④正確,答案選A。 5.B 【詳解】A、硫蒸汽所含能量比硫固體高,所以,等物質的量的硫蒸汽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前者放出熱量多,故A錯誤; B、從熱化學方程式看,石墨能量低,物質所含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故B正確; C、2g氫氣是1mol,熱化學方程式應為:2H2(g)+O2(g)═2H2O(l);△H=-571.6kJ?mol-1,故C錯誤; D、濃硫酸溶解時放熱,所以,將含0.5mol H2SO4的濃硫酸與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大于57.3kJ,故D錯誤. 故選B 6.B 【詳解】A.該反應是可逆反應,該條件下,l mol H2(g)和l mol I2(g)充分反應,轉化率達不到100%,因此放出熱量小于9.48kJ,A項錯誤; B.按蓋斯定律:②-①得出:碘升華的熱化學方程式為I2(s)=I2(g) △H=+35.96kJ·mol-1,B項正確; C.非金屬單質越活潑,與氫氣反應放出熱量越多,因此氯氣與H2反應比碘蒸汽與H2反應放出的熱量更多(△H的絕對值更大),由于放熱反應的△H為負值,則△H更小,所以相同條件下,Cl2(g)+H2(g)=2HCl(g)的△H < -9.48 kJ·mol-1,C項錯誤; D. 由于固態(tài)碘具有的能量低于氣態(tài)碘具有的能量,因此反應①的活化能小于反應②的活化能,與反應①是放熱反應無關,D項錯誤; 答案選B。 7.C 【詳解】化學反應中,斷開鍵吸收熱量,形成鍵釋放熱量,斷開1molH-H鍵,吸收436kJ的能量,斷開1molCl-Cl鍵,吸收243kJ;則共吸收436kJ+243kJ=679kJ,形成2molH-Cl鍵釋放2×431kJ=862kJ;放出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反應總共放出862kJ-679kJ=183kJ,則該反應的反應熱為-183kJ/mol,故C正確。 故選C。 8.C 【詳解】已知生成物總能量大于反應物總能量的化學反應是吸熱反應,據此分析解題: A.氫氣在氧氣中燃燒是放熱反應,A不合題意;????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放熱反應,B不合題意; C.石灰石燒制石灰是吸熱反應,C符合題意;???? D.在生石灰中加水是放熱反應,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A 【詳解】焓變=反應物鍵能之和-生成物鍵能之和,所以3H2(g)+N2(g)=2NH3(g)的焓變=3′436 kJ/mol+946 kJ/mol-3′2′391 kJ/mol=-92 kJ/mol; 故答案為A。 10.C 【詳解】A.已知HI(g)H2(g)+I2(s)???ΔH=-26.5 kJ·mol-1,反應為可逆反應,由此可知1 mol HI氣體在密閉容器中充分分解后放出的熱量小于26.5 kJ,A說法錯誤; B.甲烷燃燒熱的數值為890.3 kJ·mol-1,生成的氧化物為穩(wěn)定的,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H4(g)+2O2(g) = CO2(g)+2H2O(l) △H=-890.3kJ·mol-1,B說法錯誤; C.已知2C(s)+2O2(g) = 2CO2(g)???ΔH1,2C(s)+O2(g) = 2CO(g)???ΔH2,C(s)充分燃燒時釋放的熱量多,則焓變小,故ΔH1<ΔH2,C說法正確; D.醋酸為弱電解質,電離時吸熱,導致釋放的熱量小于57.4kJ,熱化學方程式為:NaOH(aq)+CH3COOH(aq) = CH3COONa(aq)+H2O(l) ΔH>-57.4 kJ·mol-1,D說法錯誤; 答案為C。 11.D 【詳解】①醋酸為弱酸,電離時會吸收熱量,與NaOH反應放出的熱量等于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與電離時吸收熱量之差; ②濃硫酸溶于水時放出熱量,與NaOH反應放出的熱量等于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與溶解時放出的熱量之和; ③稀硝酸與NaOH反應時放出的熱量就是中和反應時放出的熱量; 綜合以上分析,與1L0.5mol/L的NaOH溶液反應時,醋酸放出的熱量最少,濃硫酸放出的熱量最多,所以△H1>△H3>△H2,故選D。 12.A 【詳解】ΔH =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1mol Si中含有2mol Si—Si,1mol SiO2中含有4mol Si—O,則,解得x=462.5,答案選A。 13.B 【詳解】A.由圖可知反應是放熱反應,生成物形成新鍵釋放的能量大于反應物斷裂舊鍵吸收的能量,故A正確; B.液態(tài)水能量比氣態(tài)水能量低,若生成的為液態(tài),比生成氣態(tài)水放出的熱量更多,應該在實線的下面,而不是在實線的上面,故B錯誤; C.由圖1得①,由圖2得②,得 ,,故C正確; D.催化劑只影響速率,不影響反應熱,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14.C 【詳解】根據已知條件可寫出反應①:;反應②:; 根據蓋斯定律,反應①×2+反應②可得反應③:; 則與一定量燃燒生成CO、、,并放出的熱量,根據對應關系式可解得消耗氧氣的質量為,答案選C。 15.C 【詳解】A.燃燒熱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化合物時放出的熱量,C的穩(wěn)定氧化物為CO2(g),所以1mol碳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大于110.5 kJ,故A錯誤; B.CH4(g)+2O2(g)═CO2(g)+2H2O(g)△H=-812.3kJ/mol,氣態(tài)水轉化為液態(tài)水放熱,所以甲烷的燃燒熱大于812.3kJ/mol,故B錯誤; C.可逆反應有限度,不可能進行完全,2NO2(g)?N2O4(g)△H=+56.9 kJ?mol-1,則2 mol NO2(g)充分反應吸收熱量小于56.9 kJ,故C正確; D.醋酸為弱酸,電離吸熱,氫氧化鈉和醋酸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少于57.3kJ,故D錯誤; 故選:C。 16.(1) 59.3 HCN (2)a-b (3)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4) 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ABD 【解析】(1) 該異構化反應?H=生成物能量總和-反應物能量總和,HCN(g)=HNC(g)???????H=+59.3kJ?mol-1;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由圖可知HCN的能量更低,穩(wěn)定性較強; (2) 由圖可知HCN(g)=HNC(g) 反應的實質為H-C鍵轉化為H-N鍵,反應HCN(g)=HNC(g)??????H=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a-b) kJ?mol-1; (3) 4gCH4即0.25mol,完全燃燒生成CO2(g)、H2O(l)時放出熱量222.5kJ,CH4(g)+2O2(g)=CO2(g)+2H2O(l) ΔH=-222.5×4=-890kJ?mol-1; (4) ①實驗裝置中尚缺少的一種實驗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②A.測量鹽酸的溫度后,溫度計沒有用水沖洗干凈,在測堿的溫度時,測得的NaOH溶液溫度偏高,使酸和堿中和時溫度計示數變化值偏小,導致實驗測得中和熱的數值偏小,故A正確; B.把量筒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小燒杯時動作遲緩,會導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導致實驗測得中和熱的數值偏小,故B正確; C.做本實驗的室溫和反應熱的數據之間無關,故C錯誤; D.將50mL0.55mol/L氫氧化鈉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由一水合氨是弱堿,弱堿電離要吸熱,導致實驗測得中和熱的數值偏小,故D正確; E.在量取鹽酸時仰視計數,會使得實際量取體積高于所要量的體積,酸的用量增加,放熱增多,導致實驗測得中和熱的數值偏高,故E錯誤; 故答案為ABD。 17.(1)保溫隔熱,防止熱量散失 (2)環(huán)形玻璃棒攪拌 (3) 增加 不變 (4)51.8 (5)偏小 (6) 低于 0.75 【分析】(1) 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故答案為:保溫隔熱,防止熱量散失; (2) 中和熱的測定過程中,需要用量筒量取酸溶液、堿溶液的體積,需要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環(huán)形玻璃棒攪拌棒攪拌混合溶液,所以還缺少環(huán)形玻璃棒攪拌棒;故答案為:環(huán)形玻璃棒攪拌; (3) 中和熱是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無關,所以用 60mL 0.50mol·L-1鹽酸和 50mL 0.55mol·L-1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反應,生成水的物質的量增加,反應放出的熱量增加,測得的中和熱的數值無影響;故答案為:增加;不變; (4) 三次實驗中溫度差分別為、、,因此溫度差的平均值為3.1℃,反應中生成水是0.025mol,因此中和熱為kJ/mol=51.8 kJ/mol; (5) 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鹽酸的溫度,導致開始時溫度偏高,ΔT偏小,由Q=m?c?ΔT,可知測量結果偏低; (6) 根據實驗圖象所示,22℃是加入5mL鹽酸反應后的溫度,可知該實驗開始時溫度一定是低于22℃;恰好反應時參加反應的鹽酸溶液的體積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為20mL,所以NaOH溶液的濃度為=0.75mol/L。 18. 等于 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 -51.8 H2SO4與Ba(OH)2反應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熱會影響中和熱的測定 【詳解】I.根據蓋斯定律,丙烷作為燃料不管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多步完成,反應物和產物的焓值是一定的,所以兩途徑的焓變值一樣,放出的熱量一樣,故答案為:等于; II.(1)為了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過量,故答案為:確保鹽酸被完全中和; (2)4次溫度差分別為:3.0℃,3.1℃,4.1℃,3.2℃,第3組數據無效,溫度差平均值=3.1℃,50mL0.50mol?L-1鹽酸和50mL0.55 mol?L-1 NaOH溶液進行中和反應生成水的物質的量為0.05L×0.5mol/L=0.025mol,溶液的質量為:100mL×1g/mL=100g,溫度變化的值為△T=3.1℃,則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熱量為Q=m?c?△T=100g×4.18J/(g?℃)×3.1℃=1295.8J,即1.2958kJ,所以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51.8 kJ?mol-1,故答案為:-51.8; (3)由于Ba2+(aq)+SO(aq)=BaSO4(s)放熱,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反應,否則會使測得的中和熱數值偏大,即H2SO4與Ba(OH)2反應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熱會影響中和熱的測定,故答案為:H2SO4與Ba(OH)2反應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熱會影響中和熱的測定。 19. -53.8kJ/mol; 量熱計保溫效果不好、酸堿溶液混合不迅速、溫度計不夠精確 酸堿中和反應測中和熱時,為了保證一方全部反應,往往需要另一試劑稍稍過量,減少實驗誤差 鹽酸 醋酸是弱酸,電離要吸熱 【詳解】(1)醋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放出的熱量包括量熱計吸收的熱量和溶液溫度上升所需的熱量,即△H=[(300.7-298)×150.5×10-3+4.184×10-3×(100×1+100×1)×2.7]/0.05kJ·mol-1=-53.8kJ·mol-1; (2)測的熱量偏小,應該是造成熱量損失,可能是量熱計保溫效果不好、酸堿溶液混合不迅速、溫度計不夠精確; (3)為了減少誤差,中和熱的測定中,需要有一種物質過量,確保另一種物質全部反應; (4)鹽酸屬于強酸,全部電離,醋酸屬于弱酸,電離時需要吸收熱量,因此鹽酸的中和熱絕對值大于醋酸的。 20. EF A E CD -882 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保溫隔熱,防止熱量散失 偏小 【詳解】一般來說,活潑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形成離子鍵,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共價鍵,(1)分子晶體熔化不破壞化學鍵,即EF中熔化不破壞化學鍵,原子晶體熔化破壞共價鍵,則A熔化破壞共價鍵,一般來說,原子晶體熔點最高,分子晶體熔點較低,E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F,則E的熔點最低;離子晶體中一定存在離子鍵,C、D中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共價鍵;(2)由題意知,N≡N的鍵能為942kJ/mol,N-N鍵的鍵能為167kJ/mol,則1 mol N4生成N2的反應為: N4(g)=2N2(g),反應熱等于反應物的總鍵能減去生成物的總鍵能,故反應熱△H=6×167kJ/mo l -2×942kJ/mol =-882kJ/mol;(3)根據量熱計的構造可知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器;燒杯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溫隔熱,防止熱量散失;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熱數值將會減小。 點睛:本題考查化學鍵、晶體熔點比較、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熱化學方程式以及反應熱的計算,注意理解中和熱的概念以及測定反應熱的誤差等問題。易錯點為(2)由N4分子結構可知,1molN4分子中含有6molN-N鍵,反應熱等于反應物的總鍵能減去生成物的總鍵能,據此計算解答。
這是一份2024屆高三新高考化學大一輪專題訓練---化學反應熱的計算,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高三新高考化學大一輪專題訓練-化學反應熱的計算,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高三化學一輪專題訓練—化學反應熱的計算,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培優(yōu)--反應熱焓變訓練
2024屆高三化學高考備考一輪復習訓練--化學反應熱的計算
2022屆高三化學高考備考一輪復習化學化學反應熱計算專項訓練
2019年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試題反應熱的計算
微信掃碼,一鍵下載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