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
物 理
一、單選題
1.身體健康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石。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關心和重視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如圖所示,在某校的運動會上,男生小明參加 200m (有彎道)比賽,女生小紅參加 100m (直道)比賽。關于小紅、小明能否被看作質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研究小紅比賽成績時,小紅可以被看作質點
B.?在研究小紅跑步動作時,小紅可以被看作質點
C.?不論什么情況下,小明和小紅都不能被看成質點
D.?因小明比賽時經過彎道身體有轉動,在研究比賽成績時,小明不可以被看成質點
2.身體健康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石。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關心和重視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如圖所示,在某校的運動會上,男生小明參加 (有彎道)比賽,女生小紅參加 (直道)比賽。對小紅比賽過程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小紅為參考系,樹木靜止不動????????????B.?以樹木為參考系,小紅是運動的
C.?以小紅為參考系,樹木向前運動????????????D.?以樹木為參考系,小紅靜止不動
3.身體健康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石。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關心和重視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如圖所示,在某校的運動會上,男生小明參加200m (有彎道)比賽,女生小紅參加 100m(直道)比賽。關于小明參加 200m 比賽的位移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等于 200m??????????????B.?大于 200m??????????????C.?小于 200m??????????????D.?不能確定
4.身體健康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石。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關心和重視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如圖所示,在某校的運動會上,男生小明參加(有彎道)比賽,女生小紅參加(直道)比賽。小紅 100m 比賽的成績?yōu)?16s ,小明 200m 比賽的成績?yōu)?27s ,則根據數據可以計算出(?? )
A.?小紅到達終點時的瞬時速度大小????????????B.?小紅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C.?小明到達終點時的瞬時速度大小????????????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5.京滬高速鐵路,簡稱京滬高鐵,是一條連接北京市與上海市的高速鐵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全長 1318km ,設計的最高速度為 380km/h ,圖為京滬高鐵的線路圖。京滬高鐵的開通不僅讓人們享有更快、更便捷、更舒適的出行,也將對沿線城市的經濟、文化、旅游等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某人乘坐 G17 次列車,晚上 19:00 從北京南站始發(fā),途徑南京南站,最后 23:18 分到達上海虹橋站,全程所用時間為4小時18分。下列物理量中,描述列車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 )
A.?時間??????????????????????????B.?位移??????????????????????????C.?速度??????????????????????????D.?加速度
6.京滬高速鐵路,簡稱京滬高鐵,是一條連接北京市與上海市的高速鐵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全長 1318km ,設計的最高速度為 380km/h ,圖為京滬高鐵的線路圖。京滬高鐵的開通不僅讓人們享有更快、更便捷、更舒適的出行,也將對沿線城市的經濟、文化、旅游等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某人乘坐 G17 次列車,晚上 19:00 從北京南站始發(fā),途徑南京南站,最后 23:18 分到達上海虹橋站,全程所用時間為4小時18分。關于文中“ 19:00 ”、“4小時18分”、“ 1318km ”、“ 380km/h ”四個數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9:00 表示時間間隔????????????????????????????B.?4小時18分表示時刻
C.?1318km 表示位移???????????????????????????????D.?380km/h 表示瞬時速度
7.京滬高速鐵路,簡稱京滬高鐵,是一條連接北京市與上海市的高速鐵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全長 1318km ,設計的最高速度為 380km/h ,圖為京滬高鐵的線路圖。京滬高鐵的開通不僅讓人們享有更快、更便捷、更舒適的出行,也將對沿線城市的經濟、文化、旅游等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某人乘坐 G17 次列車,晚上 19:00 從北京南站始發(fā),途徑南京南站,最后 23:18 分到達上海虹橋站,全程所用時間為4小時18分。列車途經“韓府山”隧道,已知隧道長約 800m ,列車車身長約 200m ,通過隧道時速度為 80m/s ,則列車通過隧道所用時間約為(?? )
A.?10s???????????????????????????B.?2.5s???????????????????????????C.?12.5s???????????????????????????D.?2.78s
8.如圖所示,汽車在5s時間內,從0時刻開始,每1s前進的距離分別是9m、7m、5m、3m、1m。以0時刻為原點,以汽車前進方向為正方向建立一維位置坐標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在1s末的位置坐標為9m?????????????????B.?汽車在2s末的位置坐標為7m
C.?汽車在3s末的位置坐標為5m?????????????????D.?汽車在4s末的位置坐標為3m
9.如圖所示,汽車在 5s 時間內,從0時刻開始,每 1s 前進的距離分別是 9m 、 7m 、 5m 、 3m 、 1m 。根據題中所給數據,可以判斷汽車做(?? )
A.?勻速運動????????????????B.?加速運動????????????????C.?減速運動????????????????D.?先加速后減速
10.如圖所示,汽車在 5s 時間內,從0時刻開始,每 1s 前進的距離分別是 9m 、 7m 、 5m 、 3m 、 1m .若汽車做勻變速運動,則 1s 末汽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
A.?9m/s?????????????????????????B.?8m/s?????????????????????????C.?7m/s?????????????????????????D.?6m/s
11.下列圖像能表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是(?? )
A.??????????B.??????????C.??????????D.?
12.汽車的初速度是v1 , 經過一段時間后速度變?yōu)関2 , 用Δv表示Δt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為了在圖中表示加速度a,我們以初速度v1的箭頭端為起點,以后來的速度v2的箭頭端為終點,作出一個新的箭頭,表示速度的變化量Δv.則下圖中能正確表示汽車做減速運動的是(?? )
A.????????????????????????B.?
C.??????????????????????????D.?
13.(2020高一上·長春期末)在真空中,將羽毛和硬幣同時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并拍下頻閃照片,下面頻閃照片符合事實的是(?? )
A.????????????????????????B.?
C.????????????????????????D.?
14.甲、乙兩物體運動的 v-t 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對甲、乙兩物體運動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物體在 1s 末相遇
B.?甲、乙兩物體在 2s 內運動方向相反
C.?甲物體在第 3s 末回到出發(fā)點
D.?甲、乙兩物體在 3s 內沿同一方向運動,它們在第 1s 末速度相等
15.一輛汽車在教練場上沿平直道路行駛,以x表示它相對于出發(fā)點的位移。如圖所示,近似描繪了汽車在0時刻到 40s 這段時間的 x-t 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在 10s-20s 勻速行駛
B.?汽車在 20s-40s 駛向出發(fā)點
C.?汽車最遠位置距離出發(fā)點為 750m
D.?汽車在前 10s 的平均速度小于前 20s 的平均速度
16.如圖所示,氣墊導軌上的滑塊經過光電門時,其遮光條將光遮住,電子計時器可自動記錄遮光時間 Δt ,測得遮光條的寬度為 Δx ,當我們用 ΔxΔt 近似代表滑塊通過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遮光時間 Δt 內,可以認為滑塊做變速運動
B.?在遮光時間 Δt 內,可以認為滑塊做勻速運動
C.?為使 ΔxΔt 更接近瞬時速度,可換用更寬的遮光條
D.?為使 ΔxΔt 更接近瞬時速度,實驗時可將滑塊放在離光電門更近一些的位置
17.伽利略為了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采用了一個巧妙辦法:他讓銅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滾下,研究銅球在斜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然后推廣到自由落體,如圖所示,這就是著名的“斜面實驗”,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關于“斜面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斜面傾角一定,銅球沿斜面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成正比
B.?實驗結果表明,銅球沿斜面滾下的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C.?在傾角小的斜面上進行實驗,可“沖淡”重力的作用,使測量時間更容易
D.?伽利略用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傾角增大到 90° ,銅球仍然會保持勻加速運動
18.跳水運動員訓練時從 5m 跳臺雙腳朝下自由落下(可視為自由落體運動),某同學利用手機的連拍功能,連拍了多張照片。其中兩張連續(xù)的照片中運動員雙腳離水面的高度分別為 3.2m 和 1.8m ,取 g=10m/s2 ,則由此不能計算出(?? )
A.?運動員從下落到雙腳入水的時間????????????B.?運動員雙腳入水時速度大小
C.?手機連拍照片的張數?????????????????????????????D.?手機連續(xù)拍攝兩張照片所用的時間
19.如圖所示,是一個物體運動的 v-t 圖像,則在 t1-t4 時間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B.?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減小
C.?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D.?在相等時間間隔內,速度的變化量 Δv' 和 Δv 總是相等
二、多選題
20.一座大樓中有一部直通高層的客運電梯,電梯的簡化模型如圖甲所示。已知電梯在 t=0 時由靜止開始上升,電梯的加速度a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 0-9s 內電梯加速上升?????????????????B.?第 9s 末電梯的速度最大
C.?在 15s-24s 內電梯加速下降???????????D.?圖像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
三、實驗題
21.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是一條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F、G為相鄰的計數點,每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周期為 0.02s 。
(1)實驗所需器材有長木板、紙帶、復寫紙、鉤碼,此外還需_______(填字母代號)中的器材;
A.?直流電源???????????????????B.?交流電源???????????????????C.?秒表???????????????????D.?毫米刻度尺
(2)在打點計時器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 vD= ?????? ms ;(結果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
(3)在如圖所示的坐標系中用“+”標出 vD ,并描繪出小車的 v-t 圖像;
(4)根據 v-t 圖像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為?????? ms2 ;(結果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
(5)根據小車運動的速度圖像,可以確定小車加速度;也可以根據以下計算式 a=a1+a2+a33=s4-s13T2+s5-s23T2+s6-s33T23=(s4+s5+s6)-(s1+s2+s3)9T2 求得小車加速度(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s為相鄰計數點間距離)。則圖像法求加速度比計算法求加速度優(yōu)勢在于??????。
四、解答題
22.一輛汽車以 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某時刻突然緊急剎車,若剎車時汽車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為 -5m/s2 ,求:
(1)汽車從開始剎車到停下來所用時間;
(2)剎車后汽車行駛的最大距離。
23.制作一把“人的反應時間測量尺”,如圖所示,A同學用兩根手指捏住直尺的頂端,B同學用一只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準備,但手不碰到直尺。在A同學放開手指讓直尺下落時,B同學立刻捏住直尺.讀出B同學捏住直尺的刻度,就是直尺下落的高度,根據自由落體運動公式算出直尺下落的時間,就是B同學的反應時間。某次實驗B同學捏住直尺的刻度值是 20cm ,(取 g=10m/s2 )。求:
(1)B同學的反應時間;
(2)B同學捏住直尺前瞬間直尺的速度。
24.下表列出了三種交通工具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相關數據,甲同學認為速度大的物體加速度一定大,乙同學認為速度變化量大的物體加速度一定大。
初速度 (ms)
末速度 (ms)
時間 (s)
加速度 (ms2)
自行車
0
10
2
小型轎車
0
20
1.5
旅客列車
40
40
100
(1)請將表格補充完整;
(2)請問你是否同意甲、乙兩位同學的觀點?如果不同意,結合數據說明你的觀點。
25.位移傳感器是把物體運動的位移、時間轉換成電信號,經過計算機的處理,可以立刻在屏幕上顯示物體運動速度的儀器。如圖甲所示是利用位移傳感器測量速度的示意圖。該系統(tǒng)中有一個不動的小盒C,工作時小盒C向被測物體D發(fā)出短暫的超聲波脈沖,脈沖被運動物體反射后又被小盒C接收。根據發(fā)射與接收超聲波脈沖的時間差和空氣中的聲速,可以得到小盒C與運動物體D的距離 x1 、 x2 以及 Δx 和 Δt ,則系統(tǒng)就能算出運動物體D的速度v。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制成測速儀,如圖乙。在某次測速過程中,測速儀固定不動,超聲波測速儀對一輛汽車共發(fā)射兩次信號,接收兩次信號,數據如下,
時刻
0
0.5s
1s
1.6s
事件
發(fā)射第一次超聲波信號
接收第一次超聲波信號
發(fā)射第二次超聲波信號
接收第二次超聲波信號
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340m/s ,若汽車沿直線勻速運動,
(1)求汽車第一次反射超聲波信號時,與超聲波測速儀的距離 x1 ;
(2)汽車在反射兩個超聲波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 Δx ;
(3)根據題目中所給數據,計算汽車的行駛速度大小。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答案】 A
【考點】質點
【解析】【解答】ACD.在研究小紅比賽成績時,小紅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被看作質點,A符合題意,CD不符合題意;
B.如果研究小紅跑步的動作時,小紅的形狀不能忽略,不可以被看作質點,B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問題的研究沒有影響時,該物體可以看做質點。
2.【答案】 B
【考點】參考系、坐標系
【解析】【解答】A.以小紅為參考系時,小紅和樹木之間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故樹木是運動的,A不符合題意;
BD.以樹木為參考系時,小紅和樹木之間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故小紅是運動的,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C.以小紅為參考系時,樹木向后運動,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參考系的選擇具有任意性,研究的物體相對參考系位置發(fā)生了變化。
3.【答案】 C
【考點】位移與路程
【解析】【解答】由于小明的軌跡是曲線,而位移的大小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離,則小明的位移小于200m。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位移是初點到末點有向線段的長度。
4.【答案】 B
【考點】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C.由于小紅、小明的速度時刻變化,因此無法求出他們到達終點的瞬時速度大小,AC不符合題意;
B.由平均速度的定義得,小紅的運動是直線運動,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v=xt=6.25m/s
B符合題意;
D.小明的運動不是直線運動,所以不知道小明的位移,因此無法求出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總位移與這段時間的比值;這段時間內的總路程與這段時間的比值,叫做平均速率。
5.【答案】 C
【考點】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的方向表示物體運動的方向。
6.【答案】 D
【考點】時間與時刻,位移與路程,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A. 19:00 表示時刻,A不符合題意;
B.4小時18分表示全程所用時間,B不符合題意;
C. 1318km 表示路程,C不符合題意;
D.最高速度為 380km/h ,是指瞬時速度不能大于這個值,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個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時間段;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最高速度為瞬時速度。
7.【答案】 C
【考點】質點
【解析】【解答】列車通過隧道的時間為 t=x+Lv=800+20080s=12.5s
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該題中列車的長度與隧道長度相差不多時該列車不能看做質點,從而結合勻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得出列車通過隧道所用的時間。
8.【答案】 A
【考點】參考系、坐標系
【解析】【解答】A.以0時刻為原點,汽車在1s末的位置坐標為9m,A符合題意;
B.以0時刻為原點,汽車在2s末的位置坐標為16m,B不符合題意;
C.以0時刻為原點,汽車在3s末的位置坐標為21m,C不符合題意;
D.以0時刻為原點,汽車在4s末的位置坐標為24m,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某點的位置坐標是該點到坐標原點的距離。
9.【答案】 C
【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應用
【解析】【解答】相同時間間隔內,汽車的位移越來越小,則汽車做減速運動。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相同時間內的位移逐漸減小,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10.【答案】 B
【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導出公式應用
【解析】【解答】根據勻變速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可得1s末汽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v1=x02t=9+72m/s=8m/s
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進行分析求解。
11.【答案】 D
【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應用
【解析】【解答】A圖中位移隨時間不發(fā)生變化,處于靜止狀態(tài),A不符合題意;B圖中位移隨時間均勻增大,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B不符合題意;C圖中,速度隨時間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C不符合題意.D圖中v-t圖象是傾斜的直線,速度均勻變化,加速度不變,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與時間成一次關系,位移與時間成二次關系,從而進行 分析判斷。
12.【答案】 D
【考點】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速度是矢量,速度的變化量△v=v2-v1 , 用從矢量v1的箭頭到矢量v2的箭頭的有向線段表示,則由圖可知A、D兩圖表示的速度變化量是正確的,B、C兩圖表示的速度變化量是錯誤的;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由圖可知A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速度是矢量,速度的變量為末點的速度減去初點的速度,從矢量v1的箭頭到矢量v2的箭頭的有向線段表示速度的變化量。
13.【答案】 C
【考點】自由落體運動
【解析】【解答】在真空中物體只受重力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由于物體從靜止開始下落,根據 h=12gt2
由于羽毛和硬幣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故任意時刻都在同一高度,且是加速,故頻閃間距不斷變大。
故答案為:C。
【分析】由于真空中羽毛和硬幣都只受重力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相同位置在同一高度,且間距不斷增大。
14.【答案】 D
【考點】v-t圖象
【解析】【解答】A.甲、乙兩物體在 1s 末速度相等。A不符合題意;
B.在 2s 內,甲、乙兩物體的 v-t 圖線在t軸上方,運動方向相同。B不符合題意;
C.甲物體一直沿正方向移動,在第 3s 末速度為0。C不符合題意;
D.甲、乙兩物體在 3s 內沿同一方向運動,它們在第 1s 末速度相等。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v-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坐標軸圍成圖形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速度的正負表示物體運動的方向。
15.【答案】 B
【考點】S-t圖象
【解析】【解答】A.位移時間圖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則汽車在10-20s內靜止,A不符合題意;
B.圖線斜率正負表示方向,則汽車在 20s-40s 駛向出發(fā)點,B符合題意;
C.由圖象可知,10s末離出發(fā)點最遠,則最遠距離為30m,C不符合題意;
D.位移時間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0-10s內的位移與0-20s內的位移相同,后者時間更長,則前10s內平均速度大于前20s內的平均速度,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x-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斜率的正負表示物體運動的方向;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位移與這段時間的比值。
16.【答案】 B
【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導出公式應用
【解析】【解答】AB.在遮光時間 Δt 內,由于時間很短,可以認為滑塊做勻速運動,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CD.本題是利用平均速度等效替代瞬時速度,故只能盡量減小計算平均速度的位移,即換用寬度更窄的遮光條,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所以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時要換用寬度更窄的遮光條。
17.【答案】 A
【考點】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
【解析】【解答】A.若斜面傾角一定,銅球沿斜面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平方成正比,A錯誤,符合題意;
B.伽利略利用斜面實驗驗證了速度與時間成正比的猜想,表明銅球沿斜面滾下的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在傾角小的斜面上進行實驗,可“沖淡”重力的作用,使測量時間更容易,C正確,不符合題意;
D.伽利略通過實驗發(fā)現銅球沿斜面滾下的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然后采用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傾角增大到 90° ,銅球仍然會保持勻加速運動,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斜面傾角一定,銅球沿斜面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平方成正比,伽利略利用斜面實驗驗證了速度與時間成正比的猜想,傾角較小時測量時間更容易。
18.【答案】 C
【考點】自由落體運動
【解析】【解答】A.根據 H=12gt2
可求解運動員從下落到雙腳入水的時間t=1s
A不符合題意;
B.根據 v2=2gH
運動員雙腳入水時速度大小v=10m/s
B不符合題意;
D.兩張連續(xù)的照片中運動員雙腳離水面的高度分別為3.2m和1.8m時,分別下降的距離為1.8m和3.2m,則根據 h=12gt2
可得 1.8=12gt12
3.2=12g(t1+Δt)2
可求解手機連續(xù)拍攝兩張照片所用的時間 Δt=0.2s
D不符合題意;
C.由此可計算人在下落過程中連拍照片的張數為6張,由于手機開始拍照的時刻不確定,則不能確定手機連拍照片的張數,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運動員自由下落的高度與時間的關系得出下落的時間;結合下落速度與下落高度的關系得出運動員雙腳入水的速度;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高度得出時間間隔。
19.【答案】 B
【考點】v-t圖象
【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物體運動的速度隨著時間逐漸增大,A不符合題意
BC.速度時間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圖可知加速度逐漸減小,B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根據速度的變化量 Δv=aΔt
D.因為加速度逐漸減小,所以速度的變化量不相等,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v-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再結合加速度的定義式判斷速度的變化情況。
二、多選題
20.【答案】 C
【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應用
【解析】【解答】ABC.由圖可知,在0-9s內加速度一直大于零且與初速度方向一致,所以電梯加速上升,9s末速度達到最大,9-15s以最大速度勻速運動,15s-24s加速度變?yōu)樨撝底鱿蛏系臏p速運動,AB正確,不符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
D.a-t圖象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等于速度變化量,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分析】a-t圖像與坐標軸圍成圖形的面積表示物體速度的變化率;加速度與初速度同向時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反向時物體做減速運動。
三、實驗題
21.【答案】 (1)B,D
(2)0.56
(3)
(4)0.80
(5)用圖像法計算加速度可以減小實驗的誤差,同時計算更加簡便
【考點】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解析】【解答】(1)實驗所需器材有長木板、紙帶、復寫紙、鉤碼,此外還需交流電源和毫米刻度尺,故答案為:BD。
(2)在打點計時器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 vD=xCE2T=5.20+5.990.2×10-2m/s=0.56m/s
(3)]描繪出小車的 v-t 圖象如圖
(4)由圖像可知加速度 a=ΔvΔt=0.80-0.320.6m/s2=0.80m/s2
(5)用圖像法計算加速度可以減小實驗的誤差,同時計算更加簡便。
【分析】(1) “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原理進行分析判斷需要的器材;
(2)根據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求出D點的速度大?。?br />
(3)根據描點法畫出v-t圖像;
(4)根據v-t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5)用圖像法求解加速度是為了減小誤差。
四、解答題
22.【答案】 (1)解:由速度時間公式得 0=v+at
解得 t=2s
(2)解: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0-v2=2ax
解得 x=10m
【考點】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得出汽車從開始剎車到停下來所用時間;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求出 剎車后汽車行駛的最大距離。
23.【答案】 (1)解:根據 h=12gt2
可得B同學的反應時間 t=2hg=2×0.210s=0.2s
(2)解:B同學捏住直尺前瞬間直尺的速度 v=gt=2m/s
【考點】自由落體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高度與時間的關系求出B同學的反應時間;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得出B同學捏住直尺前瞬間直尺的速度。
24.【答案】 (1)解:根據速度時間公式v=v0+at
可得自行車運動的時間為 t=v-v0a=10-02s=5s
同理可得小轎車運動的時間為 t'=v-v0a=20-01.5s=13.3s
加速度的定義式可得旅客列車的加速度為 a=ΔvΔt=40-40100m/s2=0
(2)解:不同意,因為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量與相應時間的比值,與速度和速度變化量大小無關。例如旅客列車的速度大于自行車和小轎車,而旅客列車的加速度卻為零;小轎車的速度變化量最大,而加速度卻小于自行車的。
【考點】加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得出自行車和轎車運動的時間,結合加速度的定義式得出加速度的大??;
(2)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可知加速度與速度和速度的變化量無關。
25.【答案】 (1)解:汽車第一次反射超聲波信號時,與超聲波測速儀的距離 x1=v聲?t12=85m
(2)解:汽車第二次反射超聲波信號時,與超聲波測速儀的距離 x1=v聲?t22=102m
則汽車在反射兩個超聲波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 Δx=x2-x1=17m
(3)解:汽車在發(fā)生兩個超聲波信號之間的時間為 t=1+0.62-0.52s=1.05s
汽車的行駛速度大小 v=Δxt≈16.2m/s
【考點】追及相遇問題,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應用
【解析】【分析】(1)超聲波做勻速直線運動,結合勻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得出汽車第一次反射超聲波信號時,與超聲波測速儀的距離?x1?;
(2)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和位移關系得出汽車在反射兩個超聲波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Δx?;
(3)根據時間關系得出 汽車在發(fā)生兩個超聲波信號之間的時間 ,從而得出汽車運動的速度。
這是一份2021北京房山高一(下)期末物理(教師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填空題,計算論證題解題要求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北京清華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教師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北京交大附中高一(上)期中物理(教師版),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1,0 min時刻,B熊速度較大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