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章章末卷2
一、 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2011?杭錦旗)如圖為某種吊車的工作示意圖.利用伸縮撐桿可使吊臂繞O點轉動;伸縮撐桿為圓弧狀,伸縮時對吊臂的支持力始終與吊臂垂直.下列關于這個吊車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吊臂是一個省力杠桿
B.使用這種吊車,好處是可以少做功
C.勻速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變
D.勻速頂起吊臂的過程中,伸縮撐桿的支持力漸漸變小
【考點】7N:杠桿的平衡條件;7Q: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
【難度】中等
【分析】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xiàn)1×l1=F2×l2,根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分析是省力杠桿、等臂杠桿、費力杠桿.
杠桿是一種機械,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根據勻速吊起貨物時,阻力不變,阻力臂變化,動力臂不變,再次利用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判斷支持力的大小變化.
【解答】解:如圖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動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大于阻力,是費力杠桿.故A不符合題意.
杠桿是一種機械,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故B不符合題意.
吊車吊起貨物的過程中,阻力不變,阻力臂減小,動力臂不變,動力減小,所以支持力逐漸變?。蔆不符合題意、D正確.
故選D.
【點評】正確確定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是解決本題的關鍵,吊車吊起貨物時,確定變化量和不變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解決問題.
2.(2011?廣州)用圖甲、乙兩種方式勻速提升重為100N的物體,已知滑輪重20N、繩重和摩擦力不計.則( ?。?br />
A.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
【考點】7V: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7W: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F4: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難度】中等.
【分析】解決此題要知道定滑輪是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動滑輪是軸隨被拉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 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但費距離;
求解機械效率可以利用公式η=×100%,其中W有是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W總是拉力做的功.
【解答】解:由圖可知,甲滑輪是定滑輪,使用該滑輪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體的重力;
乙滑輪是動滑輪,使用該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體和滑輪總重力的一半,則手的拉力:F甲>F乙;
兩幅圖中的W有是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圖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功,比甲圖中做的總功要多,所以結合機械效率公式η=×100%可知,有用功相同時,總功越大的,機械效率越??;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并比較了它們之間的機械效率,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總功區(qū)別之處.
3.(2011?常德)如圖是胖子和瘦子兩人用滑輪組鍛煉身體的簡易裝置(不考慮輪重和摩擦).使用時:
(1)瘦子固定不動,胖子用力FA拉繩使貨物G勻速上升.
(2)胖子固定不動,瘦子用力FB拉繩使貨物G勻速上升.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FA<G B.FB<G C.FA=2G D.FB=2G
【考點】7X: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7V: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7W: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難度】中等
【分析】圖中一共有三只滑輪,分析可知,最上面一只和最下面一只都是定滑輪,只起到了改變力的方向的作用,而中間一只是動滑輪,因為胖子和瘦子拉繩的位置不同,因此,一個省力一個費力,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判斷它們各自力的關系了.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上下兩只都是定滑輪,只是改變了力的方向,而中間一只相對于瘦子來講,只是改變了力的方向,為定滑輪,相對于胖子來講,則是一只費力的動滑輪,因此,可知當裝置勻速運動時,各力的關系為FB=G,F(xiàn)A=FB+G,所以FA=2G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圖中三只滑輪的性質,最根據兩人拉力施加的位置分析出各力的大小關系.
4.(2010?常德)同一物體在如圖所示三種情況下均處于懸空靜止狀態(tài),拉力分別為F甲、F乙、F丙,不計滑輪和繩重,不計摩擦,比較它們的大?。畡t(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考點】7!: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難度】中等.
【分析】首先判斷圖中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n,由于不計滑輪和繩重、不計摩擦,則可根據F=G分別求出拉力,再比較大?。?br />
【解答】解:設物重為G,則由圖可知,甲圖中n=1,F(xiàn)甲=G;乙圖中n=2,F(xiàn)乙=G;丙圖中n=3,F(xiàn)丙=G;故有F甲>F乙>F丙.
故選B.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等知識點,綜合性強,難易程度適中.
5.(2010?紹興)如圖,用測力計將長桿一端A微微抬離地面,測力計示數(shù)是F1;同理,用測力計將長桿的另一端B微微抬離地面,測力計示數(shù)是F2.則長桿的重力是(測力計保持豎直向上)( ?。?br />
A. B.F1+F2 C. D.F1×F2
【考點】7N:杠桿的平衡條件.
【難度】中等
【分析】在杠桿的右端豎直抬起時,B是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求出拉力和重力的關系;在杠桿的左端豎直抬起時,A是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求出拉力和重力的關系.
【解答】解:在杠桿的右端豎直抬起時,B是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
F1×AB=G×OB﹣﹣﹣﹣①
在杠桿的左端豎直抬起時,A是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
F2×AB=G×OA﹣﹣﹣﹣②
①+②得,
F1+F2=G.
故選B.
【點評】這種方法是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重力的一種簡單方法.
6.(2010?郴州)如圖所示,貨物G重280N,動滑輪重20N,為使杠桿平衡,則豎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為(杠桿重、繩重、摩擦都忽略不計)( ?。?br />
A.100N B.200N C.300N D.400N
【考點】7N:杠桿的平衡條件;7W: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難度】中等
【分析】(1)知道物體的重力和動滑輪的重力,根據F=(G+G動)求出杠桿A端的拉力.
(2)設杠桿的一個小格是L,知道動力臂、阻力臂、阻力,根據杠桿平衡條件求出動力大小.
【解答】解:物體和動滑輪由2段繩子承擔,
∴杠桿A的力:FA=(G+G動)=(280N+20N)=150N.
設杠桿的一個小格是L,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F(xiàn)A×OA=F×OB,
150N×4L=F×3L,
∴F=200N.
故選B.
【點評】對于復合機械,要從機械的一端進行逐個分析每一個簡單機械,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7.(2010?凌海市)如圖所示,下列器件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br />
A.坩堝鉗 B.剪刀
C.筷子 D.鑷子
【考點】7O:杠桿的分類.
【難度】易
【分析】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為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等臂杠桿.
【解答】解:A、坩堝鉗,L1<L2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故A不符合題意.
B、剪刀,L1>L2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故B符合題意.
C、筷子使用時,L1<L2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故C不符合題意.
D、鑷子,L1<L2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考查了杠桿的分類方法,根據杠桿使用情況判斷力臂的大小關系是關鍵.
8.(2010?銅仁地區(qū))農村保留一種“舂米對”的古代簡單機械,其示意圖如圖所示.使用這種裝置時,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后立即松腳,B端就會立即下落,打在石臼內的谷物上,從而把谷物打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是省力杠桿,B端下落過程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B.是省力杠桿,B端下落過程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C.是費力杠桿,B端下落過程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D.是費力杠桿,B端下落過程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考點】7O:杠桿的分類;FU: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難度】中等.
【分析】解決此題的關鍵是知道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是費力杠桿;
當物體下落時,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物體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解答】解:由圖可知,該杠桿的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費力杠桿;
B端重物在下落時,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加,即減小的重力勢能轉化為物體的動能;
故選D.
【點評】此類問題是考查學生對杠桿分類的理解情況,并考查了能量的相互轉化問題.
9.(2010?麗水)如圖所示為一種樹木扶正器.將扶正器的B端放在地面上,通過收緊帶與樹根部C保持一定距離.A端固定在樹干上,利用液壓裝置產生一個推動樹干的力,那么,在扶正到如圖位置時,樹干A點( ?。?br />
A.受到沿BA方向的推力 B.受到垂直于AB方向的推力
C.所受推力的力臂為AB D.所受推力的力臂為BC
【考點】7P:力臂的畫法;6E:力的概念;7M:杠桿及其五要素.
【難度】中等.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知道桿產生力的方向是沿桿的方向.同時要掌握力臂的概念,知道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要正確找到支點,此題中BA對大樹的力沿桿的方向指向大樹,支點為C點,所以AB對樹的推力的力臂是C到AB的距離.
【解答】解:桿利用液壓裝置產生一個推動樹干的力,方向沿桿的方向指向樹干,此時樹干將繞樹根轉動,所以C為支點.
因此力臂是從C到AB的距離.所以BCD錯誤,如圖所示:
A正確.
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桿產生力的方向的確定,及力臂的概念.桿產生的力沿桿的方向,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10.(2010?臺灣)一根重量可忽略不計的杠桿以O點為支點,在桿上的a、b、c三處分別受到Fa、Fb、Fc三個方向與杠桿垂直的力作用,且a、b、c三處到O點的距離比為1:2:3,如圖所示.若不考慮杠桿與支點間的摩擦力,當杠桿所受到的合力矩為零時,則Fa:Fb:Fc可能為下列何者( ?。?br />
A.1:1:3 B.1:1:5 C.3:1:1 D.5:1:1
【考點】7R: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
【難度】中等
【分析】由題知,a、b、c三處到O點的距離比為1:2:3,F(xiàn)a、Fb、Fc方向與杠桿垂直,可得三力的力臂關系;進而得出三力的力矩關系,由于杠桿所受到的合力矩為零,可得FaL=2FbL+3FcL;再結合各個選項的力的關系分析判斷.
【解答】解:
由題知,a、b、c三處到O點的距離比為1:2:3,
設Fa的力臂為L,則Fb的力臂為2L,F(xiàn)c的力臂為3L,
Fa的力矩為FaL,則Fb的力矩為2FbL,F(xiàn)c的力矩為3FcL,
∵杠桿所受到的合力矩為零,
∴FaL=2FbL+3FcL;
A、若Fa:Fb:Fc=1:1:3,代入FaL=2FbL+3FcL,該式不成立,故A錯;
B、若Fa:Fb:Fc=1:1:5,代入FaL=2FbL+3FcL,該式不成立,故B錯;
C、若Fa:Fb:Fc=3:1:1,代入FaL=2FbL+3FcL,該式不成立,故C錯;
D、若Fa:Fb:Fc=5:1:1,代入FaL=2FbL+3FcL,該式成立,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杠桿平衡條件的掌握和運用,根據提供條件和杠桿所受到的合力矩為零得出FaL=2FbL+3FcL是本題的關鍵.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46分)
11.(2013?廣東)如圖是某裝置利用浮力進行自動控制的原理圖AOB為一杠桿(質量忽略不計),OA:OB=1:2. A端用細線掛一空心鋁球,質量為2.7kg.當鋁球一半體積浸在水中,在B端施加3.5N的豎直向下的拉力F時,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則鋁球實心部分的體積為 10﹣3 m3,鋁球受到的浮力為 20 N,鋁球空心部分體積為 3×10﹣3 m3.(ρ鋁=2.7×103kg/m3,g=10N/kg)
【考點】7R: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8P:浮力大小的計算.
【難度】中等.
【分析】已知鋁球的質量和密度,根據密度公式可求出鋁球實心部分的體積;對鋁球進行受力分析可知,鋁球受到細線的拉力、重力和浮力作用,因此杠桿A端受到豎直向下的拉力等于G﹣F浮,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可求出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從而得出球的體積,球的體積減去實心部分的體積即為空心部分的體積.
【解答】解:由ρ=可知,
鋁球實心部分的體積:V===10﹣3m3;
由杠桿平衡的條件可得:
(G﹣F?。罯A=FB×OB
(2.7kg×10N/kg﹣F?。罯A=3.5N×OB
2.7kg×10N/kg﹣F浮=7N
F浮=20N;
由于F浮=ρ水gv排
所以v排===2×10﹣3m3;
則v球=2v排=2×2×10﹣3m3=4×10﹣3m3,
則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心=v球﹣v實心=4×10﹣3m3﹣10﹣3m3=3×10﹣3m3.
故答案為:10﹣3;20;3×10﹣3m3.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密度公式和杠桿平衡條件的掌握和運用,關鍵是分析出作用在杠桿A端的力,難度不大.
12.(2013?瀘州)如圖所示,輕質水平木桿AB可以繞O點轉動,在桿的B端用細線懸掛了盛滿水的正方體容器,使該容器靜止在水平桌面上,該容器的邊長為10cm,質量為0.2kg,已知AO長度是OB長度的3倍,在A點用F=4N的力豎直向下拉木桿時,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為 0 N,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 10 N,(不計容器的厚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
【考點】7R: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
【難度】中等.
【分析】要求出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首先求出容器和水的總重力,然后求出繩對容器的拉力.則壓力等于總重力減繩的拉力.
要用到密度的知識m=ρV計算水的質量,然后根據G=mg計算重力.
繩對容器的拉力要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容器是柱體,所以水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水的重力.或根據液體壓強公式計算出水對底面的壓強,然后根據公式F=pS計算出水對底面的壓力.
【解答】解: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FA?OA=FB?OB
又OA=3OB
所以FB=3FA=3×4N=12N
容器的邊長a=10cm=0.1m
由ρ=得,m水=ρ水V=1.0×103kg/m3×(0.1m)3=1kg
所以水和容器的總重力為G=(m容+m水)g=(0.2kg+1kg)×10N/kg=12N
所以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G﹣FB=12N﹣12N=0N
因為是正方體容器,所以F壓=G水=m水g=1kg×10N/kg=10N
故答案為:0;10.
【點評】此題考查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首先掌握杠桿的平衡條件,關鍵分析出杠桿所受的力及對應的力臂.在此題中還用到了密度的知識及重力的計算.
13.(2013?防城港)下面是小王利用刻度均勻的勻質杠桿進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每個鉤碼重0.5N)
(1)實驗前,將杠桿的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下沉,這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右 (選填“左”或“右”)端調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圖1所示,①在杠桿A點處掛4個鉤碼,則在B點處應掛 6 個同樣的鉤碼,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把B點處的鉤碼取下,在B點處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拉力F= 3 N時,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拉力F向右傾斜時,仍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將 變大?。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 F的力臂變小 .
(3)如果小王又進行了如圖2所示的探究,考慮杠桿 重力 的影響,發(fā)現(xiàn)用彈簧測力計在C點豎直向上拉使杠桿仍然處于水平位置平衡時,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應大于 3 N.
【考點】7U: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1)在調平杠桿平衡時,杠桿的哪端高,平衡螺母要向哪端移動;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出在B點掛的鉤碼個數(shù)或拉力的大小;
當拉力F向右傾斜時,分析出力臂的變化結合杠桿的平衡條件判斷力的變化;
(3)若杠桿的支點在杠桿的中點處,此時重力恰好作用在支點,若不在中點,此時杠桿的平衡會受重力的影響,根據重力的方向判斷出重力是使杠桿向哪個方向轉動,從而判斷出測量結果偏差.
【解答】解:(1)杠桿靜止時,杠桿左端下沉,說明右端偏高,平衡螺母需向右調節(jié);
(2)①設杠桿每個格的長度為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FALA=FBLB
4G?3L=FB?2L
解得FB=6G
需掛6個鉤碼.
②若在B點處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拉力,則FB=6G=6×0.5N=3N;
若拉力F向右傾斜時,此時F的力臂變短,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力變大;
(3)若不計杠桿的重力,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F向上L向上=F向下L向下
F′?3L=3G?6L
解得F′=6G=6×0.5N=3N
由于桿的重心在桿的中點,方向豎直向下,重力與鉤碼同時使杠桿向逆時針方向轉動,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應大于3N.
故答案為:(1)右;(2)①6;②3;變大;F的力臂變小;(3)重力;3.
【點評】此題是探究杠桿平衡實驗,考查了杠桿的調平及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在利用平衡條件公式時,要注意分析力和對應的力臂.
14.(2013?佛山)如圖所示,曉月利用鐵架臺、帶有刻度的杠桿、細線、若干鉤碼等實驗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在掛鉤碼前,曉月發(fā)現(xiàn)杠桿的左端低,右端高,她將杠桿兩端的螺母向 右 調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接著曉月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 滿足平衡條件 ; 方便測量出兩個力的力臂?。?br />
(3)改變鉤碼數(shù)量和位置,獲取三組測量數(shù)據(如下表),可以減少實驗的 偶然性 ,根據表中的數(shù)據你得出杠桿平衡條件是: F1L1=F2L2 ,并完成下列表中的空格.
實驗測量數(shù)據記錄表
實驗
次序
動力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
F2/N
動力臂
L2/cm
1
2.0
5.00
1.0
10.00
2
2.0
10.00
2.0
10.00
3
3.0
10.00
2.0
【考點】7U: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1)在調節(jié)杠桿平衡時,哪端較高,平衡螺母向哪邊調節(jié);
(2)為了便于測量力臂,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在實驗中,為了避免實驗結果的偶然性,得到普遍性的規(guī)律,經常多測幾組數(shù)據;
根據表格中數(shù)據分析動力、動力臂的乘積及阻力、阻力臂乘積的關系得出結論:F1L1=F2L2.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代入數(shù)據,便可求出動力臂的值.
【解答】解:(1)由圖知,右端較高,所以平衡螺母應向右調節(jié);
(2)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是為了使杠桿滿足平衡條件在水平位置平衡;
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
(3)在實驗中,獲取三組測量數(shù)據,這樣可以減少實驗的偶然性;
由表格中數(shù)據知,動力、動力臂的乘積等于阻力、阻力臂的乘積,可得杠桿平衡條件是:F1L1=F2L2;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代入數(shù)據:3N×10cm=2N×L2
解得:L2=15cm.
實驗
次序
動力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
F2/N
動力臂
L2/cm
1
2.0
5.00
1.0
10.00
2
2.0
10.00
2.0
10.00
3
3.0
10.00
2.0
15.00
故答案為:(1)右;(2)滿足平衡條件;方便測量出兩個力的力臂;.(3)偶然性;F1L1=F2L2;記錄表應填
15.00.
【點評】此題是探究杠桿平衡實驗,考查了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我們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實驗數(shù)據、總結實驗結論.
15.(2013?嘉興)如圖是液壓起重車的示意圖.使用時液壓桿將起重臂頂起,可將重物吊起并安放到需要的地方.
(1)起重機鋼索下端有一滑輪,這是 動 滑輪.
(2)吊起重物時,應將液壓起重車后部的四個金屬支架放下以代替后輪,這除了起穩(wěn)定作用外,還能減小對地面的 壓強?。?br />
(3)頂起起重臂時,液壓桿向上頂起的力 大于 重物的重力.
【考點】7W: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7N:杠桿的平衡條件;85: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難度】中等
【分析】(1)定滑輪工作中不隨物體一起移動,動滑輪工作時和物體一起移動;
(2)壓強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
(3)杠桿的分類和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費距離;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但省距離;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離也不省力.
【解答】解:(1)起重機鋼索下的那個滑輪隨著重物一起升降,因此是動滑輪;
(2)液壓起重車后部的四個金屬支架放下以代替后輪,增大了起重車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小了起重車對地面的壓強;
(3)由圖可見,液壓起重車的起重臂是一個費力杠桿,使用時費力,但是省距離.
故答案為:(1)動;(2)壓強;(3)大于.
【點評】本題借助液壓起重車綜合考查杠桿的分類、動滑輪的特點以及減小壓強的方法,涉及知識點較多,屬于基礎知識考查范圍,比較簡單.
16.(2013?衡陽)卓筒井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fā)明,如圖甲所示.卓筒井的鉆探原理是通過如圖乙所示的裝置,使鉆頭一起一落上下運動,連續(xù)不斷,即可將井中巖石擊碎,然后再用專用工具將井中泥沙、碎石取出,直至打到食鹽水層.卓筒井一般深約100m,井口直徑10~12cm,為了防止井壁坍塌,古人用一種粗如碗口大小的竹子,將竹節(jié)掏空,筒筒相連,插入井中,起到了固定井壁的作用.取食鹽水時,將鉆頭換成取水桶,放入井底,將食鹽水裝滿,再扳起花車,食鹽水便取出來.請回答下列問題:
(1)打井時,為了增強擊碎巖石的效果,鉆頭的質量取 大 一些好.(選填“小”或“大”)
(2)花車屬于輪軸,使用它提升重物時的優(yōu)點是 省力?。ㄟx填“省力”或“省距離”)
(3)把食鹽水變成鹽主要經過“曬”和“煎”兩個過程,“曬”和“煎”涉及到的物態(tài)變化都是 汽化?。?br />
【考點】7Y:輪軸及其他常見簡單機械;1H: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FO:動能的影響因素.
【難度】中等.
【分析】(1)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據此分析回答;
(2)使用輪軸時,動力作用在輪上,由于輪半徑大于軸半徑,所以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動距離;
(3)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熱;
【解答】解:(1)鉆頭在下落時,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相同的高度時,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下落時可以轉化為更多的動能,擊石效果更好;
(2)花車屬于輪軸,動力作用在輪上,可以省力;
(3)在“曬”和“煎”兩個過程中,都是將液態(tài)的水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跑掉,發(fā)生的都是汽化現(xiàn)象;
故答案為:大;省力;汽化.
【點評】本題為力、熱學綜合題,考查了有關重力勢能、輪軸、汽化的有關知識,知識點多、綜合性強,屬于較難題.
三、作圖題(共6分)
17.(2013?雅安)如圖所示,課桌的重心在O點,若在課桌的C點用力F把桌腿B抬離地面,在抬起時另一桌腿A沒有滑動,請在圖中畫出F相對于A點的力臂l1和重力G的示意圖.
【考點】7P:力臂的畫法;7B:重力示意圖.
【難度】中等
【分析】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過課桌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
根據力臂與力的作用線垂直的關系,過支點A做垂直于F作用線的垂線段即可.
【解答】解:過重心做豎直向下的力,即重力;
過支點A做垂直于F作用線的垂線段l1,即F的力臂l1;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的關鍵是牢記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并且會用示意圖表示力的三要素;知道力與力臂的關系是正確畫出力臂的前提.
四計算題(共9分)
18.(2016?黔南州)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從水中提升物體M,已知被提升的物體M質量為76kg,M的體積為3×10﹣3m3,在M物體未露出水面的過程中,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將物體M以0.5m/s的速度勻速提升了10m的高度,此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隨時間t的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不計繩重和摩擦力大?。螅海╣=10N/kg)
(1)求物體M的重力?
(2)求動滑輪下端掛鉤上的繩子拉力?
(3)求滑輪組提升重物的機械效率?
【考點】7!: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F4: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難度】難
【分析】(1)利用G=mg計算物體M的重力;
(2)物體M浸沒在水中,則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其自身體積,利用F浮=ρ水gV排求出物體M受到的浮力,然后利用力的合成計算動滑輪下端掛鉤上的繩子拉力;
(3)根據公式W有=(G﹣F浮)h計算拉力F對所提升物體M做的有用功.由圖乙可知此時拉力做的功,即總功,再據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計算即可.
【解答】解:
(1)物體M的重力:G=mg=76kg×10N/kg=760N;
(2)物體M浸沒在水中,則V排=V=3×10﹣3m3,
物體M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3×10﹣3m3=30N,
則動滑輪下端掛鉤上的繩子拉力:F拉=G﹣F浮=760N﹣30N=730N;
(3)由于物體未露出水面,物體受浮力作用,則滑輪組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
W有=(G﹣F浮)h=730N×10m=7300J;
貨物以0.5m/s的速度勻速提升到10m的高度,
由v=可知,運動的時間:t===20s,
由圖乙可知,此時拉力做的總功是8000J,
所以滑輪組提升重物的機械效率:
η=×100%=×100%=91.25%;
答:(1)物體M的重力為760N;
(2)動滑輪下端掛鉤上的繩子拉力為730N;
(3)滑輪組提升重物的機械效率為91.25%.
【點評】本題考查了重力、滑輪組繩子拉力、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關鍵是從圖象中找到有用數(shù)據.
五、解答題(共9分)
19.(2015?隨州)一根粗細均勻,長度為1m的木棒AB,將其浸沒在水中,并使其可繞B端的水平軸自由轉動.為使A端不上浮且維持木棒AB始終水平靜止.在A端對其施加一個(方向待求的)力FA=25N,已知木棒重G=100N,木棒的密度和水的密度關系為:ρ木=0.8ρ水,ρ水=1×103kg/m3.
求:(1)木棒所受浮力的大??;
(2)力FA的力臂大?。?br />
(3)力FA的可能方向(推導后將相關角度標在圖中)
【考點】7N:杠桿的平衡條件;8P:浮力大小的計算.
【難度】難
【分析】(1)首先求出木棒的質量,利用ρ=求出木棒的體積,由于木棒AB浸沒在水中,排開的液體體積與木棒體積相等,根據F浮=ρ水gV可求浮力;
(2)為使A端不上浮且維持木棒AB始終水平靜止.則木棒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由于浮力大于重力則木棒受到一個向上的作用力F,則在杠桿A端施加阻礙木棒轉動的力,已知力的大小為FA=25N,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即可求出力臂;
(3)根據力臂L1與AB的大小關系即可判斷力FA的可能方向.
【解答】解:(1)木棒的質量m===10kg,已知ρ木=0.8ρ水=0.8×1×103kg/m3=0.8×103kg/m3,
由ρ=得:木棒的體積V===0.0125m3,
由于木棒AB浸沒在水中,則V排=V=0.0125m3,
所以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V=1×103kg/m3×10N/kg×0.0125m3=125N;
(2)由于木棒AB浸沒在水中,木棒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F(xiàn)?。綠,
則浮力與重力的合力為F=F浮﹣G=125N﹣100N=25N;作用點在重心,方向是:豎直向上;
木棒AB始終水平靜止,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FA×=F×L2,
即FA×L1=F×AB,
所以,L1===0.5m;
(3)由于使A端不上浮且維持木棒AB始終水平靜止,所以在杠桿A端施加阻礙木棒向上轉動,則力的方向是向下,由于L1=0.5m;而AB=1m,
所以力FA的可能方向是:與AB成30°的角向右下方拉,或向左下方拉.
如圖:
或
答:(1)木棒所受浮力的大小為125N;
(2)力FA的力臂大小為0.5m;
(3)力FA的可能方向是與AB成30°的角,方向是向右下方,如上圖.
【點評】本題以杠桿平衡條件為主線,考查了杠桿的平衡條件、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綜合性強,難點是根據力FA的力臂大小與AB的大小關系利用三角形各邊的關系判斷力臂的位置.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級下單元測試卷-第十一章章末卷2,共20頁。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級下單元測試卷-第十二章章末卷1,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解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級下單元測試卷-第七章章末卷2,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解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