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全歸納——模型專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和建立“物理模型”,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一、什么是物理模型自然界中事物與事物之間總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并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面對復雜多變的自然界,進行科學研究時,總是遵循這樣一條重要的原則,即從簡到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逐次深入。物理模型有三個類型:(1)物理研究對象的理想化(對象模型)(2)物理條件的理想化(條件模型);(3)物理過程的理想化(過程模型)二、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1、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2、落實“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3、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三、如何幫助學生的建立物理模型(一)提高認識,重視過程:對研究對象建立理想的物理模型和在研究物理過程中選擇最簡單的物理模型,在教學中是經(jīng)常涉及到的,但學生總不能從中得到啟示。(二)概括總結,觸類旁通:新課程提出高中階段應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較獨立地進行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自已解決問題的能力。  6講 超重與失重問題1.(2018·浙江)如圖所示,小芳在體重計上完成下蹲動作。下列Ft圖象能反映體重計示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是( ?。?/span>A B C D【解答】解:對人的運動過程分析可知,人下蹲的過程可以分成兩段:人在加速下蹲的過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處于失重狀態(tài),此時人對傳感器的壓力小于人的重力的大小;在減速下蹲的過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處于超重狀態(tài),此時人對傳感器的壓力大于人的重力的大小,ABD錯誤;C正確。故選:C2.(2016·全國)一很深的圓筒形容器,開口端是漏斗,筒和漏斗總質量為M,漏斗中盛有質量為m的細砂,漏斗口關閉;整個裝置在彈簧秤上,如圖。當打開漏斗口后,細砂將落向容器底部并最終全部堆積在底部。從細砂開始下落到全部堆積在容器底部的過程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 ?。?/span>A.始終為(M+mg 
B.不會大于(M+mg C.不會小于(M+mg D.有時小于(M+mg,有時大于(M+mg,有時等于(M+mg【解答】解:在沙子落下過程中,開始時沙子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沙子處于失重狀態(tài),此時壓力小于重力;而沙子最后在接觸地面的過程中做減速運動,此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而中間過程以及沙子全部堆積時,不超重也不失重;所以整個過程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有時小于(M+mg,有時大于(M+mg,有時等于(M+mg;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一.知識總結1.實重與視重(1)實重:物體實際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2)視重當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或放在水平臺秤上時,彈簧測力計或臺秤的示數(shù)稱為視重。視重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所受物體的拉力或臺秤所受物體的壓力。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較 超重現(xiàn)象失重現(xiàn)象完全失重現(xiàn)象概念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物體對支持物(或懸掛物)完全沒有作用力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條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大小等于g原理方程FmgmaFm(ga)mgFmaFm(ga)mgFmaagF=0運動狀態(tài)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加速下降或減速上升ag加速下降或減速上升 3.超重和失重的理解(1)不論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體的重力都不變,只是“視重”改變。(2)物體超重或失重多少由物體的質量m和豎直加速度a共同決定,其大小等于ma。(3)在完全失重的狀態(tài)下,一切由重力產(chǎn)生的物理現(xiàn)象都會完全消失。(4)盡管物體的加速度不是豎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豎直方向上有分量,物體就會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
(5)盡管整體沒有豎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整體的一部分具有豎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體也會出現(xiàn)超重或失重現(xiàn)象。4.判斷超重和失重的方法(1)從受力的角度判斷當物體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小于重力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等于零時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2)從加速度的角度判斷當物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向下的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時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3)從運動狀態(tài)的角度判斷物體向上加速或向下減速時,超重;物體向下加速或向上減速時,失重。5.易錯點與注意事項(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減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時,物體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發(fā)生變化,只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發(fā)生變化。(2)在完全失重的狀態(tài)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chǎn)生的物理現(xiàn)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chǎn)生壓強等。6.常見模型 二.例題精講題型一:物體加速度方向是豎直方向1.東京奧運會上,14歲少女全紅嬋一鳴驚人,作為中國奧運代表團最年輕的運動員,以創(chuàng)紀錄的成績奪得10米跳臺冠軍,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東京水上運動中心上空。不計空氣阻力,全紅嬋從離開跳臺平面到觸及水面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上升過程處于超重狀態(tài),下落過程處于失重狀態(tài) 
B.上升過程處于失重狀態(tài),下落過程處于超重狀態(tài) C.全過程中一直處于超重狀態(tài) D.全過程中一直處于失重狀態(tài)【解答】解:上升和下降的過程中,都是只受到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加速度的大小為重力加速度g,都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2.我國空降部隊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多次建立功勛,這與傘兵們平時嚴格的訓練是分不開的。一傘兵從高空懸停的直升機上無初速度下落,5s后打開降落傘。規(guī)定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其沿豎直方向運動的速度一時間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05s內傘兵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B.打開降落傘瞬間,傘兵處于超重狀態(tài) C.傘兵下落50m時速度小于90km/h D59s內傘兵所受的合力越來越大【解答】解:A、由圖可知,在05s時間傘兵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8m/s2,不是完全失重狀態(tài),故A錯誤;B、由圖可知,在5s9s時間傘兵向下做減速運動,所以打開降落傘瞬間,加速度的方向向上,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B正確;C、傘兵下落50mm,解得ts,此時速度vatm/s2025m/s90km/h,故C錯誤;D、由圖可知,在5s9s時間傘兵向下做減速運動,加速度越來越小,即所受的合力越來越小,故D錯誤。故選:B。3.北京冬奧會于202224日開幕,在28日進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比賽中,中國
選手谷愛凌獲得了該項目歷史上第一塊金牌。下圖為“大跳臺”賽道的示意圖,由助滑道、起跳區(qū)、著陸坡、終點線、停止區(qū)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助滑道上運動員下蹲,雙臂向后緊貼身體,以減小起跳時的速度 B.運動員在助滑道上加速下滑時,運動員處于超重狀態(tài) C.所有運動員在著陸坡落地時,他們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著陸時運動員控制身體屈膝下蹲,是為了減小平均沖擊力【解答】解:A、助滑道上運動員下蹲,雙臂向后緊貼身體,以減小起跳時的空氣阻力,增加起跳速度,故A錯誤;B、運動員在助滑道上加速下滑時,加速度向下,運動員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B錯誤;C、由于運動員在空中完成各種動作,調整運動姿態(tài),改變空氣阻力,從而使落地時的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故C錯誤;D、著陸時運動員控制身體屈膝下蹲,根據(jù)動量定理知FΔtp′﹣p,延長落地時間,從而減小平均沖擊力,故D正確。故選:D 題型二:物體加速度不是豎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豎直方向上有分量4.如圖,一小物塊從斜面上的A點靜止下滑,在AB段和BC段分別做勻加速和勻減速運動,至C點恰好靜止,全程斜面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若小物塊在AB段和BC段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1μ2,且AB2BC,則(  )A.在物塊滑行的全過程中,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始終小于物塊和斜面的總重力 B.在物塊滑行的全過程中,地面對斜面始終沒有摩擦力作用 C.由題意知:2μ1+μ23?tanθ 
D.小物塊在下滑過程中先超重再失重【解答】解:ABD、由題意可知,物塊的加速度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物塊先處于失重狀態(tài)后處于超重狀態(tài);所以地面對斜面的支持力先小于斜面與物塊的總重力后大于斜面與物塊的總重力,物塊的加速度在水平方向的分量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斜面與物塊整體分析可知,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故ABD錯誤;C.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物塊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為a1gsinθμ1gcosθ,物塊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為a2μ2gcosθgsinθ,由于第一段過程的初速度與第二過程的末速度均為零,設物塊在B點的速度為v,由速度位移關系有v22a1AB2a2BC,又AB2BC聯(lián)立可得2μ1+μ23?tanθ,故C正確。故選:C。例.如圖所示,表面光滑的斜面體固定在勻速上升的升降機上,質量相等的A、B兩物體用一輕質彈簧連接著,B的上端用一平行斜面的細線拴接在斜面上的固定裝置上,斜面的傾角為30°,當升降機突然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則A、B兩物體的瞬時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說法正確的是( ?。?/span>A,方向沿斜面向下;aBg,方向沿斜面向下 BaA0,aB0 CaA0aBg,方向沿斜面向下 D,方向垂直斜面向右下方;aBg方向豎直向下【解答】解:勻速上升時,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狀態(tài)的受力特點知,A受到彈簧的作用力大小為mgsinθ,完全失重時A物體本身重力不變,故在此瞬間,A同時受到彈簧的彈力(mgsinθ)和重力作用,根據(jù)力的合成特點可知此二力的合力為mgcosθ,故其瞬時加速度為gcosθ;而對B受力分析可知,完全失重瞬間,B受到彈簧的拉力不變仍為mgsinθ,而細線的上拉力與彈
簧拉力相等,此時B的合力就是其重力,所以B的瞬時加速度為g,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 三.舉一反三,鞏固練習兩傾斜的平行桿上分別套著ab兩相同圓環(huán),兩環(huán)上均用細線懸吊著相同的小球,如圖所示。當它們都沿桿向下滑動,各自的環(huán)與小球保持相對靜止時,a的懸線與桿垂直,b的懸線沿豎直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a環(huán)與桿有摩擦力 Bd球處于失重狀態(tài) C.桿對a、b環(huán)的彈力大小相等 D.細線對c、d球的彈力大小可能相等【解答】解:A、對a環(huán)和c球做直線運動,對其受力分析,如圖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到:MgsinθMa               細線拉力為:TMgcosθ再對a環(huán)受力分析,如下圖根據(jù)牛頓定律,有mgsinθfma 
Nmgcosθ+T     ①②③④解得:f0N=(M+mgcosθA錯誤;B、對d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拉力,由于做直線運動,合力與速度在一條直線上,故合力為零,物體做勻速運動,細線拉力等于Mg;再對B求受力分析,如圖,受重力、拉力、支持力,由于做勻速運動,合力為零,所以d球不是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B錯誤;C,對b環(huán)和d球做受力分析有:根據(jù)平衡條件,有M+mgsinθfN=(M+mcosθ綜合上述分析,C正確;D,對于c球受到的拉力大小為TMgcosθ,對于d球受到的拉力TMg,因此受到的拉力大小不等,故D錯誤;故選:C。(多選)某次火箭發(fā)射過程中,火箭的質量為m,發(fā)射塔的高度為h,火箭自塔底以恒定的加速度a豎直向上起飛,火箭可視為質點,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火箭從點火至離開發(fā)射塔的過程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 B.火箭自開始發(fā)射至離開發(fā)射塔共用時為 C.火箭離開發(fā)射塔時的速度大小為 D.火箭離開發(fā)射塔時克服重力做功的瞬時功率為mg【解答】解:A、火箭從點火至離開發(fā)射塔的過程中,火箭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上,所以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A錯誤;
B、由h可得火箭開始發(fā)射至離開發(fā)射塔共用時為.故B正確;C、火箭離開發(fā)射塔時的速度大小為:vat.故C錯誤;D、火箭離開發(fā)射塔時的重力的瞬時功率:Pmg?vmg.故D正確。故選:BD。(多選)如圖a,用力傳感器研究橡皮繩中拉力隨時間的變化。向下拉小球然后釋放,小球沿豎直方向運動,某段時間內采集到的信息如圖b所示,則( ?。?/span>At2t3時間內小球向下運動,處于超重狀態(tài) Bt3t4時間內小球向上運動,處于失重狀態(tài) Ct4t5時間內小球向下運動,處于失重狀態(tài) Dt5t6時間內小球向上運動,處于超重狀態(tài)【解答】解:A、t2t3時間內拉力大于重力,但越來越小,故說明小球向上運動,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A錯誤;B、t3t4時間內拉力減小,且小于重力,故說明小球向上運動,加速度向下,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B正確;Ct4t5時間內小球受到拉力小于重力,但拉力變大,故說明小球在向下運動,加速度向下,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C正確;D、t5t6時間內小球受拉力變大,故小球向下運動,故D錯誤。故選:BC(多選)建筑工地通過吊車將物體運送到高處。簡化后模型如圖所示,直導軌ABC與圓弧形導軌CDE相連接,D為圓弧最高點,整個裝置在豎直平面內,吊車先加速從A點運動到C點,再勻速率通過CDE.吊車經(jīng)過B、D處時,關于物體M受力情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span>
A.過B點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摩擦力水平向左 B.過B點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摩擦力水平向右 C.過D點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一定不受摩擦力作用 D.過D點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底板支持力一定為零【解答】解:AB、吊車從AC運動的過程中,加速度的方向斜向上,在豎直方向的分加速度向上,所以吊車以及物體M都處于超重狀態(tài);同時吊車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的方向向右,所以物體M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向右。故A錯誤,B正確;C、吊車經(jīng)過D點時,吊車做勻速圓周運動,則吊車與物體M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則它們的加速度的方向豎直向下,所以都處于失重狀態(tài);由于加速度的方向豎直向下,所以水平方向物體M不受摩擦力。故C正確;D、由題,只能知道吊車與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不知道吊車的速度,以及圓周運動的半徑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斷出吊車的地板是否對M沒有支持力。故D錯誤。故選:BC。(多選)在20162月舉行的跳水世界杯比賽中,我國運動員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跳板比賽中,若某運動員(可看作質點),其速度與時間關系圖象如圖所示,t0是其向上起跳瞬間,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t1時刻開始進入水面 Bt2時刻開始進入水面 Ct3時刻已浮出水面 D0t2時間內,運動員處于失重狀態(tài)【解答】解:A、B、從開始到t2時刻,vt圖象為直線,說明整個過程中的加速度是相同的,所以在0t2時間內人在空中,先上升后下降,t1時刻到達最高點,t2之后速度減小,開始進入水中,所以A錯誤,B正確;C、t3時刻,人的速度減為零,此時人處于水下的最深處,故C錯誤;D、0t2時間內,人一直在空中具有向下的加速度,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D正確;
故選:BD。(多選)如圖所示,A、B兩個異種電荷的等質量小球,分別被兩根絕緣細繩系在木盒內的同一豎直線上.靜止時,木盒對地面的壓力為FN,細繩對A的拉力為F1,細繩對B的拉力為F2,若將系B的細繩和系A的細繩同時斷開,則兩細繩剛斷開時( ?。?/span>A.木盒對地面的壓力增大 B.木盒對地面的壓力減小 C.木盒對地面的壓力為FN+F2F1 D.木盒對地面的壓力為FN+F1F2【解答】解:靜止時,木盒對地面的壓力為FNG+GA+GB,F1GA+F,細繩對B的拉力F2FGB;細繩斷開瞬間,庫侖力不變,A向下加速失重,B向上加速超重,A的加速度大,B的加速度小,所以AB總的效果是失重,故木盒對地面的壓力減小,木盒對地面的壓力為FN+F2F1。故選:BC(多選)實驗小組利用DIS系統(tǒng)(數(shù)字化信息實驗系統(tǒng)),觀察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他們在學校電梯房內做實驗,在電梯天花板上固定一個壓力傳感器,測量掛鉤向下,并在鉤上懸掛一個重為10N的鉤碼,在電梯運動過程中,計算機顯示屏上出現(xiàn)如圖所示圖線,根據(jù)圖線分析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從時刻t1t2,鉤碼處于失重狀態(tài),從時刻t3t4,鉤碼處于超重狀態(tài) Bt1t2時間內,電梯一定在向下運動,t3t4時間內,電梯可能正在向上運動 Ct1t4時間內,電梯可能先加速向下,接著勻速向下,再減速向下 Dt1t4時間內,電梯可能先加速向上,接著勻速向上,再減速向上【解答】解:A、圖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力,所以圖線顯示了力傳感器對鉤碼的
拉力大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t1t2時間內,拉力減小,鉤碼處于失重狀態(tài);t3t4時間內,拉力增加,鉤碼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A正確;B、從時該t1t2,物體受到的壓力小于重力時,加速度向下,但可以向上做減速運動;從時刻t3t4,物體受到的壓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可以向上運動,也可以向下運動。故B錯誤;C、如果電梯開始停在高樓層,那么應該是壓力先等于重力、再小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大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先加速向下,接著勻速向下,再減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樓層,故C正確D、如果電梯開始停在低樓層,先加速向上,接著勻速向上,再減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樓層,那么應該從圖象可以得到,壓力先等于重力、再大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小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故D錯誤;故選:AC。(多選)直升機懸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裝有救災物資的箱子,如圖所示.設投放初速度為零,箱子所受的空氣阻力與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運動過程中箱子始終保持圖示姿態(tài).則在箱子下落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箱內物體對箱子底部始終沒有壓力 B.箱子剛從飛機上投下時,箱內物體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時,箱內物體受到的支持力比剛投下時大 D.若下落距離足夠長,箱內物體有可能所受支持力等于它的重力【解答】解:剛釋放時,速度較小,阻力較小,箱子做加速運動,空氣阻力與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阻力不斷變大,故箱子做加速度不斷減小的加速運動,當加速度減為零時,速度達到最大,之后做勻速運動;對箱內物體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Nma由于a逐漸增大到等于g,故支持力N0逐漸增大到mg,之后保持不變;故選:CD(多選)個內壁光滑的正方體木箱內裝一個球狀物,球的直徑略小于正方體的內側邊長,設球對正方體上側壓力為N1,對下側壓力為N2,對左側壓力為N3,對右側壓力為N4
,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pan>A.如不計空氣阻力,將物體豎直上拋,上升過程中有:N10N20 B.如不計空氣阻力,將物體水平向右平拋,運動過程中有:N30N40 C.如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將物體豎直上拋,上升過程中有:N10N20 D.如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將物體自由落下,下落過程中有:N10,N20【解答】解:A、如不計空氣阻力,將物體豎直上拋,物體的加速度為g,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故四個壓力均為零,故A錯誤;B、如不計空氣阻力,將物體豎直上拋向右平拋,物體的加速度為g,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故四個壓力均為零,故B錯誤;C、如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將物體豎直上拋,上升過程中,整體受重力和向下的空氣阻力,加速度大于g;假設球不受彈力,加速度為g,球會相對木箱向上運動,故實際情況是球與木箱上側有擠壓,故N10N20,故C正確;D、如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將物體自由落下,整體受重力和向上的空氣阻力,加速度小于g;假設球不受彈力,加速度為g,球會相對木箱向下運動,故實際情況是球與木箱下側有擠壓,故N10,N20,故D正確;故選:CD。 

相關試卷

高考物理模型全歸納 第94講+波的圖像與振動圖像綜合問題: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模型全歸納 第94講+波的圖像與振動圖像綜合問題,文件包含第94講波的圖像與振動圖像綜合問題解析版docx、第94講波的圖像與振動圖像綜合問題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物理模型全歸納 第35講 多體機械能守恒問題: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模型全歸納 第35講 多體機械能守恒問題,文件包含第35講多體機械能守恒問題解析版docx、第35講多體機械能守恒問題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物理模型全歸納 第34講 單體機械能守恒問題: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模型全歸納 第34講 單體機械能守恒問題,文件包含第34講單體機械能守恒問題解析版docx、第34講單體機械能守恒問題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