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學年湖北省部分學校高二(下)聯(lián)考化學試卷(3月份)
1. 與往屆奧運會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氣或丙烷等作為火炬燃料不同,2022年北京冬奧會首次使用氫氣作為火炬燃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氫氣是一次能源
B. 氫氣在燃燒的過程中,ΔH0
C. 氫氣燃燒生成1molH2O(g)放出的能量比生成1molH2O(1)的少
D. 相比液化天然氣或丙烷,氫氣作為火炬燃料有利于減少酸雨的形成
2. 下列晶體中,加熱熔融時無化學鍵斷裂的是(????)
A. 鋁 B. 金剛砂 C. 冰 D. 硫酸鈉
3. VSEPR模型以最簡單的方法形象化了價層電子對,易化了物質空間結構的判斷。下列微粒的空間結構判斷錯誤的是(????)
A. NO2??V形 B. NH3三角錐形 C. SO3平面三角形 D. HClO 直線形
4. 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牽頭負責的高平均功率太赫茲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簡稱CTFEL裝置)首次飽和出光并實現(xiàn)穩(wěn)定運行。這標志著我國太赫茲源正式進入自由電子激光時代。下列有關原子核外電子躍遷說法正確的是(????)
A. 電子僅在激發(fā)態(tài)躍遷到基態(tài)時才會產生原子光譜
B. 元素鉀的焰色呈紫色,紫色對應的輻射波長在可見光中是最長的
C. 激光、煙火、霓虹燈光的產生都與原子核外電子躍遷釋放能量有關
D. 對充有氖氣的霓虹燈管通電,燈管發(fā)出的紅色光是電子由基態(tài)向激發(fā)態(tài)躍遷時吸收除紅光以外的光線而產生的
5. 下列水解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 用醋酸除水垢:CaCO3+2H+=Ca2++H2O+CO2↑
B. 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CO32?+H2O?HCO3?+OH?
C. 用氫氧化鈉溶液滴定硫酸氫鈉溶液:OH?+HSO4?=SO42?+H2O
D. 氯化鐵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變紅:FeCl3+3SCN??Fe(SCN)3↓+3Cl?
6. 現(xiàn)有幾種元素的基態(tài)離子(W?、X2?、Y+、Z3+),其核外電子排布式均為1s22s22p6,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原子半徑:Y>Z>X>W B. 最高正化合價:W>X>Z>Y
C. 電負性:W>X>Y>Z D. 第一電離能:X>W>Z>Y
7. 我國是煤炭的產銷大國,煤炭燃燒產生的煙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和SO2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嚴重的危害??衫枚苎趸瘸煔庵械腟O2,其部分反應歷程如圖所示,該段會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O+SO2→SO3+Cl。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該段反應中,SO2作還原劑
B. 該段反應為放熱反應,④→⑤是決速步驟
C. 該段反應過程涉及極性鍵的斷裂和形成
D. 該段反應轉移0.2mole?時,該段反應消耗SO2的體積(標準狀況)為2.24L
8. 如表數(shù)據(jù)是部分物質對應的熔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編號
①
②
③
④
物質
AlF3
AlCl3
BCl3
NF3
熔點/℃
1291
160
?127
?207
A. 鍵長:B?FW
D. X、Y分別與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各原子均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
10. 反應PCl3(g)+Cl2(g)?PCl5(g)ΔH=?93kJ?mol?1,在溫度為T1、T2時,平衡體系中PCl3(g)的體積分數(shù)隨壓強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由圖可知:p1Kb>Ka
D. 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加入合適的催化劑,d點可以移至b點
11. 下列陳述I和陳述II均正確并且存在因果關系的是 (????)
選項
陳述Ⅰ
陳述Ⅱ
A
某晶體熔點低,硬度小,不導電
該晶體是離子晶體
B
Si、P、S的第一電離能依次增大
Si、P、S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增多
C
金剛石、硅、鍺的熔點、硬度依次降低
C、Si、Ge的非金屬性依次減弱,金屬性依次增強
D
在H2S晶體中,每個H2S分子周圍緊鄰的分子有12個;在冰晶體中,每個H2O分子周圍緊鄰的分子有4個
H2S晶體中,分子間只存在范德華力;冰晶體中,分子間存在氫鍵,氫鍵具有方向性和飽和性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實驗裝置與對應敘述相符的是(????)
2N2O5(g)?4NO2(g)+O2(g)
A.由圓底燒瓶中氣體顏色的深淺判斷該反應放熱還是吸熱
B.可通過直接推拉注射器活塞檢查裝置氣密性
C.排出酸式滴定管內氣泡
D.用稀硫酸和Ba(OH)2溶液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A. A B. B C. C D. D
13. 一種由A、B、C三種元素組成的新物質是潛在的拓撲絕緣材料,其結構如圖甲、乙所示(晶胞參數(shù)已在圖中標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圖乙是該物質的晶胞單元
B. 晶胞中A、B、C三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1:2
C. A、B原子之間最短的距離為22xnm
D. 該晶體中,1個B原子周圍距離最近的C原子數(shù)為6
14. 鈉離子電池因其原材料豐富、資源成本低廉及安全環(huán)保等突出優(yōu)點,在電化學規(guī)模儲能領域和低速電動車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一種新型可充電鈉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電池總反應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放電時,A極電勢更高,發(fā)生氧化反應
B. 放電時,Na+從硬碳中脫嵌,經(jīng)過電解質溶液嵌入MnO2納米片中
C. 充電時,當電解質溶液中轉移1mol電子,硬碳質量增加23g
D. 充電時,陽極反應為NaMnO2+xe?=Na1?xMnO2+xNa+(0≤x≤1)
15. 常溫下,向20mL0.1mol?L?1KH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隨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c點對應的溶液的pH=7
B. b、d兩點對應的溶液的pH相同
C. 從a點到d點,水的電離程度一直增大
D. b點對應的溶液中,2c(Na+)=c(H2C2O4)+c(HC2O4?)+c(C2O42?)
16. KH2PO4是高效的磷鉀復合肥,廣泛適用于各類型經(jīng)濟作物,如水果、蔬菜。某學生通過已有知識設計利用電解法制備KH2PO4,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電源的a極是 ______(填“負極”或“正極”),電極X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 ______,KH2PO4在 ______(填“A室”或“B室”)生成。
(2)電解池工作一段時間后,當電路中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02NA時,兩電極共收集到氣體的體積(標準狀況下)為 ______mL,生成KH2PO4的質量為 ______g。
(3)已知:常溫下,磷酸的各級電離常數(shù)分別是Kal=7.0×10?3,Ka2=6.2×10?8,Ka3=4.8×10?13。現(xiàn)有0.1mol?L?1的KH2PO4,常溫下,該溶液呈 ______(填“酸”、“中”或“堿”)性,原因為 ______(用數(shù)據(jù)說明)。關于該溶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______(填標號)。
A.升高溫度,溶液的pH將減小
B.c(K+)=c(H2PO4?)+c(HPO42?)+c(PO43?)
C.c(K+)>c(H2PO4?)>c(OH?)>c(HPO42?)>c(H+)
D.c(H+)+c(H3PO4)>c(HPO42?)+c(PO43?)+c(OH?)
17. A、B、C、D、E、F、G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只有一種自旋取向,A、B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C元素原子核外s能級上的電子總數(shù)與p能級上的電子總數(shù)相等;D元素原子半徑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E元素的價層電子在s和p能級的原子軌道中運動的電子數(shù)相等;G3+與F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均有5個未成對電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A離子與B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半徑較大的是 ______(填離子符號),A與B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晶體類型為 ______。
(2)比較第一電離能的大?。篒1(B)______(填“>”、“”“”、“W,故A正確;
B.氟、氧元素的非金屬性較強,不存在最高正價,故B錯誤;
C.主族元素同周期從左向右電負性逐漸增強,同主族從上到下電負性逐漸減弱,則電負性:W>X>Z>Y,故C錯誤;
D.主族元素同周期從左向右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逐漸減小,則第一電離能:W>X>Z>Y,故D錯誤;
故選:A。
現(xiàn)有幾種元素的基態(tài)離子(W?、X2?、Y+、Z3+),其核外電子排布式均為1s22s22p6,四種離子的核外電子總數(shù)為10,W、X應該位于第二周期,Y、Z位于第三周期,結合離子所帶電荷可知,W為F,X為O,Y為Na,Z為A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本題考查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結合離子結構、核外電子排布來推斷元素為解答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規(guī)律性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解:A.ClO+SO2→SO3+Cl反應中,硫元素由+4價上升至+6價,則SO2作還原劑,故A正確;
B.由圖可知,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決速步驟為活化能最大的步驟,即為③→④,故B錯誤;
C.由圖可知,反應過程中斷裂氯氧鍵,形成硫氧鍵,則該段反應過程涉及極性鍵的斷裂和形成,故C正確;
D.ClO+SO2→SO3+Cl反應中,硫元素由+4價上升至+6價,每轉移2mol電子,消耗1molSO2,則該段反應轉移0.2mole?時,該段反應消耗SO2的物質的量為0.1mol,體積(標準狀況)為0.1mol×2.24L/mol=2.24L,故D正確;
故選:B。
A.ClO+SO2→SO3+Cl反應中,硫元素由+4價上升至+6價;
B.由圖可知,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決速步驟為活化能最大的步驟;
C.由圖可知,反應過程中斷裂氯氧鍵,形成硫氧鍵;
D.ClO+SO2→SO3+Cl反應中,硫元素由+4價上升至+6價,每轉移2mol電子,消耗1molSO2。
本題考查反應熱與焓變、氧化還原反應,為高頻考點,把握反應中能量變化、活化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選項D為解答的難點,題目難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A.二者都是分子晶體,分子晶體熔沸點與分子間作用力有關,與鍵長無關,故A錯誤;
B.BF3中B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3+3?3×12=3且不含孤電子對,NF3中N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3+5?3×12=4且含有1個孤電子對,前者為平面三角形結構、后者為三角錐形結構,故B錯誤;
C.不能形成分子間氫鍵的分子晶體熔沸點隨著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升高,二者為不能形成分子間氫鍵的分子晶體,相對分子質量:前者大于后者,所以NCl3的熔點將高于?207℃,故C正確;
D.離子晶體熔沸點較高,分子晶體熔沸點較低,AlF3熔點較高,為離子晶體,AlCl3熔點較低,所以分子晶體,AlCl3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陰陽離子,所以AlCl3屬于電解質,故D錯誤;
故選:C。
A.分子晶體熔沸點與分子間作用力有關;
B.BF3中B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3+3?3×12=3且不含孤電子對,NF3中N原子價層電子對數(shù)=3+5?3×12=4且含有1個孤電子對;
C.不能形成分子間氫鍵的分子晶體熔沸點隨著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升高;
D.離子晶體熔沸點較高,分子晶體熔沸點較低,AlCl3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陰陽離子。
本題考查晶體類型判斷、分子空間結構判斷等知識點,側重考查閱讀、分析、判斷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明確晶體熔沸點影響因素、電解質概念等知識點是解本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根據(jù)分析可知,M為Li,X為B,Y為C,Z為O,W為F元素,
A.鋰的密度小于煤油,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金屬鋰可保存在石蠟中,故A錯誤;
B.Li在氧氣中燃燒只生成氧化鋰,故B錯誤;
C.W、Z的最簡單氫化物分別為氟化氫、水,常溫下水為液態(tài),氟化氫為氣態(tài),則最簡單氫化物的沸點:Z>W,故C正確;
D.X與W形成的化合物為BF3,BF3分子中B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3=6,不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故D錯誤;
故選:C。
M、X、Y、Z、W為同一周期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半徑依次減小,說明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逐漸增大,Y形成4個共價鍵,位于ⅣA族,基態(tài)Y元素原子的s能級電子數(shù)是p能級電子數(shù)的2倍,Y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2,則Y為C;四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M形成+1價陽離子,則M為Li;Z形成2個共價鍵,W形成1個共價鍵,則Z為O,W為F;X形成4個共價鍵,其中1個共價鍵應該是與氟離子形成的配位鍵,則X為B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本題考查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結合原子半徑、物質結構來推斷元素為解答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規(guī)律性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解:A.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PCl3的平衡體積分數(shù)增大,則T1vc,故B錯誤;
C.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a、b點溫度相等,則平衡常數(shù):Kb=Ka,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減小,則平衡常數(shù):Kd>Kb=Ka,故C錯誤;
D.加入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但不影響化學平衡,故加入合適的催化劑,不能使d點移至b點,故D錯誤;
故選:A。
A.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PCl3的平衡體積分數(shù)增大,則T1S>Si,故B錯誤;
C.熔點、硬度的高低不能體現(xiàn)非金屬性、金屬性的強弱,故C錯誤;
D.因為H2S晶體中,分子間只存在范德華力,所以晶體為分子密堆積,每個H2S分子周圍緊鄰的分子有12個;冰晶體中氧的電負性較強,分子間存在氫鍵,氫鍵具有方向性,所以在冰晶體中,每個H2O分子周圍緊鄰的H2O分子有4個,故D正確;
故選:D。
A.離子晶體的熔沸點較高,硬度較大;
B.P的3p軌道為半充滿穩(wěn)定狀態(tài),第一電離能大于同周期相鄰元素;
C.熔點、硬度的高低與元素非金屬性、金屬性的強弱無關;
D.H2S晶體中,分子間只存在范德華力,冰晶體中氧的電負性較強,分子間存在氫鍵,氫鍵具有方向性。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前后表達必須具有對應關系,屬于基本知識的考查,難度中等。
12.【答案】A?
【解析】解:A.只有溫度不同,可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由氣體顏色的深淺判斷該反應放熱還是吸熱,故A正確;
B.氣體易從長頸漏斗逸出,不能推拉注射器活塞檢查裝置氣密,故B錯誤;
C.圖中為堿式滴定管,則圖中為排出堿式滴定管內氣泡的操作,故C錯誤;
D.生成硫酸鋇放熱,圖中不能測定中和熱,故D錯誤;
故選:A。
A.只有溫度不同;
B.氣體易從長頸漏斗逸出;
C.圖中為堿式滴定管;
D.生成硫酸鋇放熱。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化學平衡、儀器的使用、中和熱測定、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了晶胞結構及其計算,涉及判斷晶胞結構、原子間距離計算、晶胞中原子個數(shù)計算,側重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遷移運用能力,題目難度中等。
【解答】
A.圖乙是最小結構的重復單元,因此圖乙是該物質的晶胞單元,故A正確;
B.圖乙中A原子個數(shù)為8×18+4×12+1=4,B原子個數(shù)為4×14+6×12=4,C原子個數(shù)為8,A、B、C三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4:4:8=1:1:2,故B正確;
C.A位于頂點,離A原子最近的B原子在面心位置,因此AB原子最近距離為22xnm,故C正確;
D.位于上底面面心的B原子為例,由圖可知圖中離B原子最近的C原子2個,在上方還有2個C原子離B最近,即離B原子最近的C原子共有4個,故D錯誤;
故選:D。??
14.【答案】B?
【解析】解:A.放電時,A為負極,B為正極,A極電勢低,發(fā)生氧化反應,故A錯誤;
B.放電時,A為負極,NaxC?xe?=xNa++C,Na+從硬碳中脫嵌,B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Na1?xMnO2+xNa++xe?=NaMnO2,Na+經(jīng)過電解質溶液嵌入MnO2納米片中,故B正確;
C.電子不經(jīng)過電解質溶液,故C錯誤;
D.充電時,B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NaMnO2?xe?=Na1?xMnO2+xNa+(0≤x≤1),故D錯誤;
故選:B。
電池總反應為,由圖可知,放電時,A為負極,NaxC?xe?=xNa++C,B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Na1?xMnO2+xNa++xe?=NaMnO2,充電時,A為陰極,電極反應式為xNa++C+xe?=NaxC,B為陽極,電極反應式為NaMnO2?xe?=Na1?xMnO2+xNa+(0≤x≤1),據(jù)此作答。
本題考查可充電電池,題目難度中等,能依據(jù)圖象和題目信息準確判斷正負極和陰陽極是解題的關鍵,難點是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15.【答案】D?
【解析】解:A.酸或堿抑制水電離,C2O42?促進水電離,c(C2O42?)最大時,水電離程度最大,根據(jù)圖知,c點水電離程度最大,則c點溶質為K2C2O4、Na2C2O4,溶液的pH>7,故A錯誤;
B.a點溶質為KHC2O4,水的電離被抑制,溶液呈酸性,c點溶質為K2C2O4、Na2C2O4,溶液呈堿性,則b點溶液呈中性,d點溶液呈堿性,所以pH:b點c(HPO42?)>c(OH?),故C錯誤;
D.KH2PO4溶液中,物料守恒關系為c(K+)=c(H2PO4?)+c(HPO42?)+c(PO43?)+c(H3PO4),電荷守恒關系為c(K+)+c(H+)=c(H2PO4?)+2c(HPO42?)+3c(PO43?)+?c(OH?),則c(H+)+c(H3PO4)=c(HPO42?)+2c(PO43?)+c(OH?)>c(HPO42?)+c(PO43?)+c(OH?),故D正確;
故答案為:酸;Kh=KwKa1=1×10?147.0×10?3≈1.4×10?12Li、Na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電子層依次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核對核外電子吸引減弱,Na更容易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 >3d64s2? 4:5 15 CrO?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A為H、B為Li、C為O、D為Na、E為Si、F為Cr、G為Fe;
(1)若A離子與B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離子為H?、Li+,核電荷數(shù)越大離子半徑越小,故離子半徑H?>Li+,A與B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晶體類型為離子晶體,
故答案為:H?;離子晶體;
(2)Li、Na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電子層依次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核對核外電子吸引減弱,故Na更容易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故第一電離能的大?。篒1(Li)>I1(Na),
故答案為:>;Li、Na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電子層依次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核對核外電子吸引減弱,Na更容易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
(3)SiO2屬于共價晶體,NaOH屬于離子晶體,故晶體熔點:SiO2>NaOH,
故答案為:>;
(4)G是前四周期元素,G3+的基態(tài)原子均有5個未成對電子,則基態(tài)G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64s2,G2+外圍電子軌道表達式為,G3+的外圍電子軌道表示式為,二者未成對電子數(shù)之比為4:5,
故答案為:3d64s2;4:5;
(5)電子空間運動狀態(tài)由能層、能級、軌道決定,基態(tài)F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54s1,1s、2s、3s、4s均有1個軌道,2p、3p能級均有3個軌道,3d能級填充5個軌道,
故有15種空間運動狀態(tài)不同的電子;晶胞中Cr原子數(shù)目為8×18+6×12=4,O原子數(shù)目=1+12×14=4,則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CrO,
故答案為:15;CrO。
A、B、C、D、E、F、G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只有一種自旋取向,則A為H元素;D元素原子半徑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則D為Na元素;由原子序數(shù)可知B、C處于第二周期,而A(氫)、B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故B為Li,C元素原子核外s能級上的電子總數(shù)與p能級上的電子總數(shù)相等,C的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4,故C為O氧元素;E元素的價層電子在s和p能級的原子軌道中運動的電子數(shù)相等,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63s23p2,故E為Si;G3+與F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均有5個未成對電子,則F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d54s1,G元素原子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d64s2,故F為Cr、G為Fe。
本題是對物質結構與性質的考查,題目涉及核外電子排布與運動、電離能、晶體類型與性質、晶胞計算等,推斷元素是解題的關鍵,注意電子構型對電離能的影響,掌握均攤法進行晶胞有關計算。
18.【答案】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 +3NH3、Cl?? 0.6NA? 28.7sp2? N>H>C66×59ρNA×a×10?21?
【解析】解:(1)基態(tài)Co原子核外有27個電子,根據(jù)構造原理書寫基態(tài)Co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
故答案為: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
(2)在該配合物中,氯元素化合價為?1價、N元素為?3價、H元素為+1價,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0判斷Co的化合價為+3;中心原子的配體為NH3、Cl?;每個[Co(NH3)5Cl]Cl2中含有的配位鍵數(shù)目6,0.1mol[Co(NH3)5Cl]Cl2中含有的配位鍵數(shù)目為0.6NA,當向其中加入足量硝酸銀溶液時,只有外界中的氯離子能電離,外界中含有2個Cl?,0.1mol該配合物完全電離生成0.2molCl?,生成的AgCl為0.2mol,其質量=2mol×143.5g/mol=28.7g,
故答案為:+3;NH3、Cl?;0.6NA;28.7;
(3)C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是3,所以C原子采用sp2雜化,該配合物涉及的非金屬元素有C、H、N元素,同一周期元素第一電離能隨著原子序數(shù)增大而呈增大趨勢,但第ⅡA族、第ⅤA族第一電離能大于其相鄰元素,所以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順序是N>H>C,
故答案為:sp2;N>H>C;
(4)金該晶胞中的鈷原子數(shù)目=12×16+2×12+3=6,晶胞的密度ρ=MNA×6a×10?14×c×10?7,c=6MρNA×a×10?14×10?7=6×59ρNA×a×10?21nm,
故答案為:6;6×59ρNA×a×10?21。
(1)基態(tài)Co原子核外有27個電子,根據(jù)構造原理書寫基態(tài)Co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
(2)在該配合物中,氯元素化合價為?1價、N元素為?3價、H元素為+1價,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0判斷Co的化合價;中心原子的配體為NH3、Cl?;每個[Co(NH3)5Cl]Cl2中含有的配位鍵數(shù)目6,當向其中加入足量硝酸銀溶液時,只有外界中的氯離子能電離,外界中含有2個Cl?,0.11mol該配合物完全電離生成0.2molCl?,生成的AgCl為0.2mol;
(3)C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是3,該配合物涉及的非金屬元素有C、H、N元素,同一周期元素第一電離能隨著原子序數(shù)增大而呈增大趨勢,但第ⅡA族、第ⅤA族第一電離能大于其相鄰元素;
(4)金該晶胞中的鈷原子數(shù)目=12×16+2×12+3=6,晶胞的密度ρ=MNA×6a×10?14×c×10?7,c=6MρNA×a×10?14×10?7。
本題考查物質結構和性質,側重考查閱讀、分析、判斷及計算能力,明確原子結構、原子雜化類型判斷、晶胞計算方法是解本題關鍵,難點是(4)題晶胞計算,注意配合物中內界和外界的區(qū)別,題目難度中等。
19.【答案】(1)CO2(g)+4H2(g)=CH4(g)+2H2O(g)ΔH=ΔH3+ΔH4?2ΔH2?
(2)①>;0.5; 2.25;② ac ;③v逆;根據(jù)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以及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因此有v(H2)=3v(CO2)=3×(1.00?0.50)mol/L3min=0.5mol/(L?min);起始時,CO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00mol?L?1,根據(jù)n(H2)n(CO2)=3.25,推出起始時H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3.25mol?L?1,反應達到平衡時,c(CH3OH)=c(H2O)=0.75mol?L?1,c(CO2)=0.25mol?L?1,c(H2)=[3.25?3×0.75]mol?L?1=1mol?L?1,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K=c(CH3OH)c(H2O)c(CO2)c3(H2)=0.75×0.750.25×13=2.25,
故答案為:>;0.5;2.25;
②a.催化劑只加快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移動無影響,即使用催化劑不能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故a錯誤;
b.再充入1molH2,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2的轉化率增大,故b正確;
c.斷裂3molC?H鍵,有1molCH3OH被消耗,生成3molH?H鍵,有3molH2生成,同為逆反應方向,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c錯誤;
d.達到平衡后,再按照原來的投料比加入反應物,容器為恒容,因此相當于在原來基礎上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H3OH的產率增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ac;
③根據(jù)圖像可知,M點沒有達到平衡點,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即M點的濃度商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部分學校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化學試卷(含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高二(下)聯(lián)考化學試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學用語表達錯誤的是,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