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學年云南省保山市昌寧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學試卷(3月份)
1. “21金維他”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鐵、鈣等成分,這里的鐵、鈣指的是(????)
A. 元素 B. 分子 C. 單質(zhì) D. 原子
2. 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鐵與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B. 鐵片與氯化銅溶液反應:Fe+Cu2+=Cu+Fe2+
C. 氫氧化鎂溶于鹽酸:Mg(OH)2+H+=Mg2++H2O
D. Cu(OH)2與稀硫酸反應:Cu2++2OH?+2H++SO42?=H2O+CuSO4
3. ClO2和NaClO2均具有漂白性,工業(yè)上用ClO2氣體制NaClO2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步驟a的操作包括過濾、洗滌和干燥
B. 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離子方程式:2ClO2+H2O2=2ClO2?+O2↑+2H+
C. 工業(yè)上可將ClO2制成NaClO2固體,便于貯存和運輸
D. 通入空氣的目的是驅(qū)趕出ClO2,使其被吸收器充分吸收
4.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1molH2O2的質(zhì)量為34g?mol?1
B. C2H5OH的摩爾質(zhì)量為46g
C. 3.01×1023個SO2分子的質(zhì)量為32g
D. 1mol任何物質(zhì)均含有6.02×1023個分子
5. 下列關(guān)于氯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將氯氣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B. 將鮮花放入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鮮花褪色,說明Cl2具有漂白性
C. 金屬鐵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亞鐵
D. 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產(chǎn)生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色煙霧
6.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有“加碘食鹽”“增鐵醬油”“高鈣牛奶”“富硒茶葉”“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碘、鐵、鈣、硒、氟指的是(????)
A. 元素 B. 單質(zhì) C. 分子 D. 離子
7.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實驗室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稱量19.2g固體NaOH
B. Na2O2中陰、陽離子個數(shù)比為1:2
C. 用托盤天平稱取25.30gNaCl固體
D. 用50mL量筒量取4.8mL硫酸
8. 某溫度下,w g某物質(zhì)在足量氧氣中充分燃燒,其燃燒產(chǎn)物立即與過量的Na2O2反應,固體質(zhì)量增加wg.在
①H2②CO
③CO和H2的混合氣??
④HCHO
⑤CH3COOH
⑥HO?CH2?CH2?OH中,
符合題意的是(????)
A. 均不符合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④⑤ D. 全部符合
9.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標準狀況下,0.2mol任何物質(zhì)的體積均為4.48L
②若1 mol氣體的體積為22.4L,則它一定處于標準狀況下
③標準狀況下,1 L HCl和1LH2O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
④標準狀況下,1gH2和14gN2的體積相同
⑤28 g CO的體積為22.4L
⑥兩種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則它們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也相同
⑦在同溫同體積時,氣體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越大,則壓強越大
⑧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與氣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成正比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⑥⑦⑧ C. ⑤⑥⑦⑧ D. ④⑦⑧
10. 下列關(guān)于金屬鈉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金屬鈉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 金屬鈉著火時,可用水來滅火
C. 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可置換出銅 D. 實驗時用剩的鈉塊不能放回原試劑瓶
11. 關(guān)于氮的變化關(guān)系圖如圖:
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路線①②③是工業(yè)生產(chǎn)硝酸的主要途徑
B. 路線Ⅰ、Ⅱ、Ⅲ是雷電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徑
C. 上述所有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D. 上述反應中只有③屬于氮的固定
12. 下列反應中,濃硫酸既表現(xiàn)強氧化性,又表現(xiàn)酸性的是(????)
①2NaC1(固)+H2SO4(濃)?△Na2SO4+2HCl↑
②C+2H2SO4(濃)?△CO2↑+2SO2↑+2H2O
③Cu+2H2SO4(濃)?△CuSO4+SO2↑+2H2O
④2FeO+4H2SO4(濃)=Fe2(SO4)3+SO2↑+4H2O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NH3可消除NO的污染,反應方程式為:6NO+4NH3=5N2+6H2O。現(xiàn)有NO與NH3的混合物共1mol充分反應,若還原產(chǎn)物比氧化產(chǎn)物多1.4g,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 原混合物中NO與NH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可能為3:2
B. 有0.6molNH3被氧化
C. 生成還原產(chǎn)物2.8g
D. 原混合氣體中含氨氣為0.2mol或0.7mol
14. 下列事實與濃硫酸表現(xiàn)出的性質(zhì)(括號中)對應關(guān)系正確的是(????)
A. 在空氣中敞口久置的濃硫酸,溶液質(zhì)量增大(脫水性)
B. 在加熱條件下銅與濃硫酸反應(氧化性、酸性)
C. 蔗糖與濃硫酸反應中有海棉狀的炭生成(吸水性)
D. 濃硫酸可用來干燥某些氣體(不揮發(fā)性)
15. 早在古代,我國人民就積累了不少對化學物質(zhì)變化的認識。例如,晉代煉丹家、醫(yī)學家葛洪所著《抱樸子》一書中記載有“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這句話中的丹砂指的是HgS,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 這個過程只涉及物理變化
B. “積變又還成丹砂”過程中發(fā)生反應:HgS=Hg+S
C. 實驗室中不慎灑落的水銀不能用硫黃處理
D. “丹砂燒之成水銀”過程中還可能產(chǎn)生SO2
16. 把碎紙片b補充到a中,可得到一個完整的離子方程式(未配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物微粒是S、SO32?、OH?
B. 該反應可能在酸性條件下進行
C. 2molS參加反應時,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3NA
D. 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
17. 某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種新的設想:利用原電池原理,設計一種H2、Cl2燃料電池,原電池總反應為:H2+Cl2=2HCl,在對外提供電能的同時還可得到工業(yè)上具有重要用途的較濃的鹽酸.他們設計的原電池裝置如下,其中兩個電極均為多孔鉑電極.下列有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
A. a為負極,通入的氣體為氫氣
B. 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l2+2e?=2Cl?
C. 電流由b極流出,經(jīng)外電路到a極
D. 原電池內(nèi)部,H+移向負極,Cl?移向正極
18. 利用下列化學反應能設計成原電池的是(????)
A. CH4+2O2=CO2+2H2O
B. CaCO3+2HCl=CaCl2+CO2↑+H2O
C. Na2O+H2O=2NaOH
D. Al2O3+2NaOH=2NaAlO2+H2O
19. M、N、P、E四種金屬,①M+N_=N+M2+??②M、P用導線連接放入硫酸氫鈉溶液中,M表示有大量氣泡??③N、E用導線連接放入E的硫酸溶液中,電極反應為E2++2e?=E,N?2e?=N2+.四種金屬的還原性由強到弱順序是(????)
A. PMNE B. ENMP C. PNME D. EPMN
20. 已知空氣-鋅電池的電極反應為:鋅片:Zn+2OH??2e?=ZnO+H2O;碳棒:12O2+H2O+2e?=2OH?,據(jù)此判斷,鋅片是(????)
A. 正極并被還原 B. 正極并被氧化 C. 負極并被還原 D. 負極并被氧化
21. 某同學設計的原電池裝置如圖所示。電池工作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鋅片作正極 B. 鹽酸作為電解質(zhì)溶液
C. 電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D. 電子由銅片經(jīng)導線流向鋅片
22. 常溫下,1mol化學鍵分解成氣態(tài)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結(jié)合表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共價鍵
H?H
F?F
H?F
H?Cl
H?I
E(kJ?mol?1)
436
157
568
432
298
A. 表中最穩(wěn)定的共價鍵是H?F
B. H2(g)=2H(g)需吸收436kJ的能量
C. 432kJ?mol?1>E(H?Br)>298kJ?mol?1
D. 反應H2(g)+F2(g)=2HF(g)放出25kJ的能量
23. 目前,我市電能的主要來源是火力發(fā)電.?下列關(guān)于火力發(fā)電過程中能量轉(zhuǎn)化關(guān)系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化學能轉(zhuǎn)化成機械能在轉(zhuǎn)化成電能
B. 化學能轉(zhuǎn)化成熱能在轉(zhuǎn)化成電能
C. 化學能轉(zhuǎn)化成機械能在轉(zhuǎn)化成熱能在到機械能
D. 化學能轉(zhuǎn)化成熱能在轉(zhuǎn)化成機械能在到電能
24. 2SO2+O2?2SO3是接觸法制硫酸工藝中的一個重要反應,下列關(guān)于該反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增加SO2的濃度能加快該反應的速率 B. 反應過程中SO2能全部轉(zhuǎn)化為SO3
C. 降低體系溫度會減慢該反應的速率 D. 使用催化劑能改變該反應的速率
25. 在一定條件下,將3mol A和1mol B兩種氣體混合于固定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3A(g)+B(g)?xC(g)+2D(g),2min末該反應達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測得C的濃度為0.2mol?L?1.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 x=1
B. 2min內(nèi)A的反應速率為0.6mol?L?1?min?1
C. B的轉(zhuǎn)化率為40%
D. 若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則表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
26. 工業(yè)合成氨的反應N2+3H2=2NH3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合成?1molNH3(l)______ (填“吸收”、“放出”)______ kJ的熱量.
(2)已知:拆開?lmolH?H鍵、lmolN?H鍵、lmolN≡N鍵分別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則上圖中的?a=______ kJ;1molN2(g)完全反應生成NH3(g)產(chǎn)生的能量變化為 ______ KJ.
(3)推測反應?2NH3(l)=2N2?(g)+3H2(g)比反應2NH3(g)=2N2?(g)+3H2(g)______ (填“吸收”、“放出”)的熱量 ______ (填“多”、“少”).
27. 氧化還原反應是常用的反應類型,根據(jù)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其中1為化合反應,則2為 ______反應,5為 ______反應。
(2)現(xiàn)有四種物質(zhì):Fe、H2O、CO、Fe2O3。結(jié)合下列要求回答相應問題。
寫出一個符合3反應但不符合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該反應氧化產(chǎn)物的化學式為 ______。
(3)已知銅在常溫下能被稀HNO3溶解,化學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①請將上述反應改寫成離子方程式:______。
②上述反應中,氧化劑是 ______,氧化產(chǎn)物是 ______(填化學式)。
③用雙線橋標出該反應的電子轉(zhuǎn)移情況:______。
28. (1)高鐵酸鉀(K2FeO4)不僅是一種理想的水處理劑,而且高鐵電池的研制也在進行中。如圖1是高鐵電池的模擬實驗裝置:
①該電池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
若維持電流強度為1A,電池工作十分鐘,理論消耗Zn_____g(已知F=96500C?mol?1)。
②鹽橋中盛有飽和KCl溶液,此鹽橋中氯離子向_____(填“左”或“右”)移動;若用陽離子交換膜代替鹽橋,則鉀離子向_____(填“左”或“右”)移動。
③圖2為高鐵電池和常用的高能堿性電池的放電曲線,由此可得出高鐵電池的優(yōu)點有_____。
(2)有人設想以N2和H2為反應物,以溶有A的稀鹽酸為電解質(zhì)溶液,可制造出既能提供電能,又能固氮的新型燃料電池,裝置如3圖所示,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A是_____。
(3)利用原電池工作原理測定汽車尾氣中CO的濃度,其裝置如圖4所示。該電池中O2?可以在固體介質(zhì)NASICON(固溶體)內(nèi)自由移動,工作時O2?的移動方向_____(填“從a到b”或“從b到a”),負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
29. 給你提供純鋅、純銅片和500mL0.4mol?L?1的H2SO4溶液、導線、1 000mL量筒。試用圖裝置來測定鋅和稀硫酸反應時在某段時間內(nèi)通過導線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
(1)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且1000mL量筒中已充滿了水,則開始實驗時,首先要______。
(2)a電極材料為______,其電極反應式為______,b電極材料為______,其電極反應式為______。
(3)當量筒中收集672mL氣體時(已折算到標準狀況下),通過導線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
30. A、B、C、D、E五種物質(zhì)是含鈉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其中B為淡黃色固體,它們有如圖所示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
(1)推斷各符號所代表的物質(zhì)的化學式:
A ______,B ______,C ______,D ______,E ______。
(2)分別寫出反應②、④、⑤的化學方程式:
②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3)寫出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21金維他”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鐵、鈣等成分,這里的鐵、鈣指的是元素,
故選:A。
A.質(zhì)子數(shù)相同或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同類原子總稱為元素;
B.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一種微粒;
C.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zhì);
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
本題考查了物質(zhì)組成,主要是元素概念的理解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鐵與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2H+=Fe2++H2↑,故A錯誤;
B.鐵片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Cu2+=Cu+Fe2+,故B正確;
C.氫氧化鎂溶于鹽酸的離子方程式為:Mg(OH)2+2H+=Mg2++2H2O,故C錯誤;
D.Cu(OH)2與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OH)2+H+=Cu2++H2O,故D錯誤;
故選:B。
A.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亞鐵離子;
B.鐵與氯化銅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
C.氫離子、水的系數(shù)應該為2;
D.氫氧化銅為難溶物,不能拆開,硫酸銅為易溶的強電解質(zhì),應該拆開。
本題考查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判斷,為高頻考點,明確物質(zhì)性質(zhì)、反應實質(zhì)為解答關(guān)鍵,注意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題目難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步驟a用于從蒸發(fā)后的溶液中得到晶體,操作包括過濾、洗滌和干燥,故A正確;
B.吸收器反應在堿性條件下進行,離子反應為2ClO2+2OH?+H2O2=2ClO2?+O2+2H2O,故B錯誤;
C.固體較為穩(wěn)定,便于貯存和運輸,故C正確;
D.反應結(jié)束后,發(fā)生器中含有少量ClO2,用空氣可以將其排出,確保其在吸收器中被充分吸收,故D正確。
故選:B。
由流程可知,發(fā)生器通入空氣,可將ClO2排出,確保其被充分吸收,在吸收器中發(fā)生2ClO2+2NaOH+H2O2=2NaClO2+O2+2H2O,然后真空蒸發(fā)、冷卻結(jié)晶,再經(jīng)過過濾、洗滌和干燥得到NaClO2,以此解答該題。
本題考查物質(zhì)的制備實驗,為高頻考點,把握制備流程中發(fā)生的反應、混合物分離提純、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guān)鍵,側(cè)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識與實驗的結(jié)合,題目難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1molH2O2的質(zhì)量為:34g/mol×1mol=34g,故A錯誤;
B.C2H5OH的摩爾質(zhì)量為46g/mol,故B錯誤;
C.3.01×1023個SO2分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3.01×10236.02×1023mol?1=0.5mol,0.5mol二氧化硫的質(zhì)量為:64g/mol×0.5mol=32g,故C正確;
D.1mol任何物質(zhì)中均含有的分子數(shù)不一定為6.02×1023,如二氧化硅中不存在二氧化硅分子,NaCl中和不存在氯化鈉分子,且物質(zhì)的量只能描述微觀物質(zhì),故該說法不合理,故D錯誤;
故選C.
A.質(zhì)量的單位為g,g/mol為摩爾質(zhì)量的單位;
B.摩爾質(zhì)量的單位為g;
C.根據(jù)n=NNA計算出二氧化硫的物質(zhì)的量,最高價m=nM計算出其質(zhì)量;
D.物質(zhì)的量只能描述微觀粒子,不能表示宏觀物質(zhì),且有的物質(zhì)不一定含有分子.
本題考查了物質(zhì)的量的計算,題目難度不大,明確物質(zhì)的量與摩爾質(zhì)量、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即可解答,注意把握質(zhì)量與摩爾質(zhì)量的區(qū)別.
5.【答案】A?
【解析】解:A.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鹽酸可使石蕊變紅,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次氯酸可使石蕊褪色,所以溶液先變紅后褪色,故A正確;
B.干燥的氯氣沒有漂白性,氯氣和水反應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故B錯誤;
C.金屬鐵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鐵,故C錯誤;
D.煙是固體顆粒、霧是小液滴,氯化氫遇水蒸氣變?yōu)殪F而不是煙,故D錯誤。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氯氣的化學性質(zhì),注意實驗現(xiàn)象的記憶是解題關(guān)鍵,難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有“加碘食鹽”“增鐵醬油”“高鈣牛奶”“富硒茶葉”“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碘、鐵、鈣、硒、氟指的是元素的存在,
故選:A。
A.質(zhì)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同類原子總稱為元素;
B.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zhì);
C.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一種微粒;
D.原子通過得失電子形成的帶電原子為離子。
本題考查了元素概念、元素存在的分析判斷,注意概念實質(zhì)的理解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解:A.實驗室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應選擇500mL容量瓶,需稱量固體NaOH的質(zhì)量為:0.5L×1mol/L×40g/mol=20.0g,故A錯誤;
B.過氧化鈉中陰離子為過氧根離子,1個過氧化鈉含有2個鈉離子和1個過氧根離子,Na2O2中陰、陽離子個數(shù)比為1:2,故B正確;
C.托盤天平精確值為0.1g,所以不能用托盤天平稱取25.30gNaCl固體,故C錯誤;
D.量取4.8mL硫酸,應選擇5mL量筒,用50mL量取,誤差較大,故D錯誤;
故選:B。
A.實驗室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應選擇500mL容量瓶,依據(jù)m=cVM計算需要溶質(zhì)的質(zhì)量;
B.過氧化鈉中陰離子為過氧根離子;
C.托盤天平精確值為0.1g;
D.依據(jù)大而近的原則選擇量筒規(guī)規(guī)格。
本題考查了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配制,明確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驟是解題關(guān)鍵,題目難度不大,注意過氧化鈉結(jié)構(gòu)組成,注意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8.【答案】D?
【解析】解:由2CO+O2?點燃2CO2,2CO2+2Na2O2=2Na2CO3+O2,即CO+Na2O2=Na2CO3,所以wgCO滿足題意,
由2H2+O2?點燃2H2O,2H2O+2Na2O2=4NaOH+O2↑,即H2+Na2O2=2NaOH,可知wgH2也滿足,
可以拓展化學式能改寫為(CO)m(H2)n就滿足題意;
①依據(jù)上述分析可知,wgH2滿足題干,故①正確;
②依據(jù)上述分析可知,wgCO滿足題干,故②正確
③wg CO和H2的混合氣通過過氧化鈉增重wg,故③正確
④HCHO符合(CO)m(H2)n,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滿足題意,故④正確;
⑤CH3COOH符合(CO)m(H2)n,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滿足題意,故⑤正確;
⑥HO?CH2?CH2?OH中符合(CO)m(H2)n,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滿足題意,故⑥正確;
故選:D。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和質(zhì)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得出滿足條件的化學式的通式,再對照選項選擇即可.
本題考查學生利用化學反應分析增重,該題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對知識理解更深,方法掌握更好,收到一題多變,一題多得,觸類旁通之效,在此過程中更使學生的綜合、抽象、概括、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題目難度中等.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阿伏加德羅定律及其推論,注意根據(jù)PV=nRT理解阿伏加德羅定律及其推論、溫度及壓強對氣體摩爾體積的影響,難度中等。
【解答】
①標準狀況下,0.2mol任何氣體物質(zhì)的體積均為4.48L,但所有物質(zhì)并不都是氣體,故錯誤;
②若1mol氣體的體積為22.4L,由于溫度、壓強影響氣體摩爾體積,則它可能處于標準狀況下,也可能不是標況下,故錯誤;
③標準狀況下,HCl為氣體,而H2O不是氣體,二者體積相等,它們物質(zhì)的量不相等,故錯誤;
④1gH2物質(zhì)的量為1g2g/mol=0.5mol,14gN2的物質(zhì)的量為14g28g/mol=0.5mol,二者物質(zhì)的量相等,標況下,二者體積相等,故正確;
⑤28gCO為1mol,但不一定處于標況下,CO的體積不一定為22.4L,故錯誤;
⑥標況下,兩種物質(zhì)不一定都是氣體,它們物質(zhì)的量相等,占有的體積不一定相等,故錯誤;
⑦在同溫同體積時,氣體壓強與物質(zhì)的量成正比,則氣體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越大,壓強越大,故正確;
⑧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zhì)量之比,也等于相對分子質(zhì)量之比,即氣體的密度與氣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成正比,故正確,
故選:D。??
10.【答案】A?
【解析】解:A.鈉較活潑,易和水、氧氣反應而變質(zhì),煤油和鈉不反應且密度小于鈉,所以煤油可以保存鈉,故A正確;
B.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則鈉著火時,不可用水來滅火,故B錯誤;
C.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先是鈉和水的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氫氧化鈉再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不會置換出銅,故C錯誤;
D.鈉是活潑金屬易和空氣中氧氣、水蒸氣等反應,不能隨意亂丟棄,實驗時用剩的鈉塊應該放回原瓶,故D錯誤;
故選:A。
A.煤油和鈉不反應且密度小于鈉;
B.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
C.金屬鈉和鹽溶液的反應先是和里面的水的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然后看氫氧化鈉和鹽之間是否會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D.實驗時用剩的鈉塊應該放回原瓶。
本題涉及金屬鈉的保存以及性質(zhì)等知識,注意知識的歸納和整理是關(guān)鍵,題目難度不大。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氮及其化合物的轉(zhuǎn)化,掌握工業(yè)生產(chǎn)硝酸的原理、氮的固定的概念是解答關(guān)鍵。
【解答】
A.工業(yè)上生產(chǎn)硝酸的流程是:氮氣和氫氣反應生成氨氣,氨氣與氧氣發(fā)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4NH3+5O24NO+6H2O(路線①),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生成NO2:2NO+O2=2NO2(路線②),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路線③),路線①②③是工業(yè)生產(chǎn)硝酸的主要途徑,故A正確;
B.在放電條件下,氮氣和氧氣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NO:N2+O22NO(路線Ⅰ);NO不穩(wěn)定,易被氧氣氧化為二氧化氮:2NO+O2=2NO2(路線Ⅱ),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路線Ⅲ),故B正確;
C.從氮的變化關(guān)系圖可知:N從N2(0價)→NO(+2價)→NO2(+4價)→HNO3(+5價),氮氣轉(zhuǎn)化為氨氣,氮的化合價也發(fā)生了改變,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故C正確;
D.上述反應中空氣中的氮氣轉(zhuǎn)變?yōu)楹衔?氨氣、一氧化氮),符合氮的固定的定義,屬于氮的固定,②③是含氮化合物轉(zhuǎn)變?yōu)槠渌镔|(zhì),是氮的化合物之間的轉(zhuǎn)化,不是氮的固定,故D錯誤。
故選D。??
12.【答案】B?
【解析】解:①2NaCl(固體)+H2SO4(濃)?△Na2SO4+2HCl↑,只表現(xiàn)為酸性,故①錯誤;
②C和濃硫酸反應生成SO2、CO2和水,沒有鹽生成,只表現(xiàn)為氧化性,故②錯誤;
③Cu+2H2SO4(濃)?△CuSO4+SO2↑+2H2O,S元素的化合價降低,濃硫酸表現(xiàn)為氧化性,生成CuSO4,又表現(xiàn)為酸性,故③正確;
④FeO和H2SO4(濃)反應生成Fe2(SO4)3、SO2和水,S元素的化合價降低,濃硫酸表現(xiàn)為氧化性,生成Fe2(SO4)3,又表現(xiàn)為酸性,故④正確;
故選:B。
濃硫酸表現(xiàn)強氧化性時,與還原性物質(zhì)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被還原成二氧化硫;當反應表現(xiàn)出酸性時,應該有鹽和水生成,據(jù)此進行解答。
本題考查濃硫酸的性質(zhì),側(cè)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考查,為高頻考點,注意濃硫酸的特性,難度不大。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以及有關(guān)計算,為高頻考點,側(cè)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判斷被氧化和被還原的物質(zhì)的量的關(guān)系為解答該題的關(guān)鍵。
【解答】
6molNO還原得到3molN2,4molNH3氧化得到2molN2,兩者相差1molN2,現(xiàn)相差1.4g,1.4g28g/mol=0.05mol,相當于0.3molNO和0.2molNH3反應,依題意NO和NH3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1mol,其中必有一種為過量,所以有兩種情況:0.3molNO和0.7molNH3或0.2molNH3和0.8molNO。
A.氣體有兩種情況:0.3molNO和0.7molNH3或0.2molNH3和0.8molNO,二者比值不是3:2,故A錯誤;
B.由以上分析可知,有0.3molNO被還原,0.2molNH3被氧化,故B錯誤;
C.由N原子守恒可知,0.3molNO被還原,對應還原產(chǎn)物N2為0.15mol,其質(zhì)量為0.15mol×28g/mol=4.2g,故C錯誤;
D.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混合氣體中含氨氣為0.2mol或0.7mol,故D正確;
故選D。??
14.【答案】B?
【解析】解: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則在空氣中敞口久置的濃硫酸,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質(zhì)量增大,表現(xiàn)的是濃硫酸的吸水性,故A錯誤;
B.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則在加熱條件下銅與濃硫酸反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還生成硫酸鹽,表現(xiàn)的是濃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確;
C.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使有機物中的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脫出,則濃硫酸在白紙上書寫的字跡變黑,表現(xiàn)的是濃硫酸的脫水性,故C錯誤;
D.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來干燥某些與濃硫酸不反應的酸性或中性氣體,如氫氣、二氧化碳等,表現(xiàn)的是濃硫酸的吸水性,故D錯誤;
故選:B。
A.根據(jù)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揮發(fā)性來分析;
B.根據(jù)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來分析;
C.根據(jù)濃硫酸具有脫水性來分析;
D.根據(jù)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來干燥某些與濃硫酸不反應的酸性或中性氣體.
本題考查濃硫酸的性質(zhì),明確濃硫酸的三大特性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題目難度不大,選項B為解答的難點.
15.【答案】D?
【解析】解:A.丹砂指的是HgS,水銀為Hg,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所以過程中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誤;
B.積變又還成丹砂過程發(fā)生反應為汞與硫單質(zhì)反應生成硫化汞,方程式Hg+S=HgS,故B錯誤;
C.水銀易揮發(fā),有毒,能夠與硫磺反應生成硫化汞,所以實驗室中不慎灑落的水銀能用硫黃處理,故C錯誤;
D.依據(jù)分析可知,“丹砂燒之成水銀”的過程中,分解生成的S可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故D正確。
故選:D。
A.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變化為化學變化;
B.積變又還成丹砂過程發(fā)生反應為汞與硫單質(zhì)反應生成硫化汞;
C.水銀易揮發(fā),有毒,能夠與硫磺反應生成硫化汞;
D.“丹砂燒之成水銀”的過程中,分解生成S和Hg,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
本題考查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反應類型判斷,把握物質(zhì)的性質(zhì)、發(fā)生的反應為解答的關(guān)鍵,注意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zhì)生成。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了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guān)計算,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把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側(cè)重于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
【解答】
堿性條件下,S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S2?和SO32?,反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S+6OH?=2S2?+SO32?+3H2O,反應中部分S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4價,部分S的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2價,
A.反應物微粒是S、OH?,故A錯誤;
B.酸性條件下,不能有OH?參加或生成,故B錯誤;
C.反應中3molS轉(zhuǎn)移4mol電子,則2molS參加反應時,轉(zhuǎn)移的電子為2mol×4mol3mol=83mol,則電子數(shù)為83NA,故C錯誤;
D.化合價降低的硫作氧化劑,化合價升高的S作還原劑,則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故D正確。
故選:D。??
17.【答案】D?
【解析】解:原電池總反應為:H2+Cl2=2HCl,據(jù)電子流向可知,a為負極,氫氣在負極失電子生成氫離子,b為正極,氯氣在正極得電子生成氯離子,電流自正極b流向負極a,原電池中陰離子移向負極,陽離子移向正極,
A、據(jù)電子流向可知,a為負極,氫氣在負極失電子生成氫離子,故A正確;
B、b為正極,氯氣在正極得電子生成氯離子,電極反應式為Cl2+2e?=2Cl?,故B正確;
C、電流自正極b流向負極a,故C正確;
D、原電池中陰離子移向負極,陽離子移向正極,故D錯誤;
故選D.
原電池總反應為:H2+Cl2=2HCl,據(jù)電子流向可知,a為負極,氫氣在負極失電子生成氫離子,b為正極,氯氣在正極得電子生成氯離子,電流自正極b流向負極a,原電池中陰離子移向負極,陽離子移向正極,據(jù)此分析.
本題考查了原電池的電極反應以及電子流向和電流方向,題目難度不大.
18.【答案】A?
【解析】解:A、CH4+2O2=CO2+2H2O的反應屬于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能設計成原電池,故A正確;
B、CaCO3+2HCl=CaCl2+CO2↑+H2O的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不能設計成原電池,故B錯誤;
C、Na2O+H2O=2NaOH的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不能設計成原電池,故C錯誤;
D、Al2O3+2NaOH=2NaAlO2+H2O的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不能設計成原電池,故D錯誤;
故選:A。
原電池能自發(fā)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存在電子的轉(zhuǎn)移,則能設計成原電池的反應必須是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且為放熱反應,以此解答該題。
本題考查原電池設計,側(cè)重考查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把握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組成條件為解題關(guān)鍵,注意原電池涉及的反應必須是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題目難度不大。
19.【答案】A?
【解析】解:①M+N2+=N+M2+,可說明活潑性M>N;
②M、P用導線連接放入硫酸氫鈉溶液中,M表示有大量氣泡,說明P為負極,M為正極,則活潑性P>M;
③N、E用導線連接放入E的硫酸溶液中,電極反應為E2++2e?=E,N?2e?=N2+,說明N為負極,活潑性N>E,則四種金屬的活潑性順序為P M N E,
故選:A。
發(fā)生置換反應時,活潑金屬能置換出不活潑金屬,形成原電池反應時,較為活潑金屬作原電池的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結(jié)合電解方程式判斷金屬的強弱,以此解答.
本題考查金屬的活潑性的比較,側(cè)重于原電池知識的考查,為高考常見題型和高頻考點,注意把握原電池的正極的判斷,難度不大.
20.【答案】D?
【解析】解:根據(jù)化合價可知,電極反應中鋅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原電池中較活潑的金屬做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則鋅為原電池的負極.
故選:D.
根據(jù)化合價變化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原電池中較活潑的金屬做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本題考查化學電源知識,題目難度中等,注意原電池的兩極上的變化以及原電池原理.
21.【答案】B?
【解析】解:A.鋅活潑性強于銅,所以鋅做負極,故A錯誤;
B.圖中為原電池裝置,電解質(zhì)溶液為鹽酸,故B正確;
C.圖示為原電池,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故C錯誤;
D.鋅為負極,銅為正極,所以電子從鋅流出沿著導線流向銅,故D錯誤;
故選:B。
A.鋅活潑性強于銅;
B.依據(jù)圖示可知鹽酸為電解質(zhì)溶液;
C.原電池是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裝置;
D.原電池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
本題考查了原電池,明確原電池工作原理即可解答,題目難度不大。
22.【答案】D?
【解析】解:A.鍵能越大形成的化學鍵越穩(wěn)定,表中鍵能最大的是H?F,最穩(wěn)定的共價鍵是H?F鍵,故A正確;
B.氫氣變化為氫原子吸熱等于氫氣中斷裂化學鍵需要的能量,H2(g)→2H(g)△H=+436kJ?mol?1,故B正確;
C.依據(jù)溴原子半徑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徑越大鍵能越小分析,所以結(jié)合圖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432kJ?mol?1>E(H?Br)>298kJ?mol?1,故C正確;
D.依據(jù)鍵能計算反應焓變=反應物鍵能總和-生成物鍵能總和計算判斷,△H=436KJ/mol+157KJ/mol?2×568KJ/mol=?543KJ/mol,H2(g)+F2(g)=2HF(g)△H=?543kJ?mol?1,故D錯誤;
故選D.
A.鍵能越大形成的化學鍵越穩(wěn)定;
B.氫氣變化為氫原子吸熱等于氫氣中斷裂化學鍵需要的能量;
C.依據(jù)溴原子半徑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徑越大鍵能越小分析推斷;
D.依據(jù)鍵能計算反應焓變=反應物鍵能總和-生成物鍵能總和計算判斷.
本題考查了化學反應能量變化和鍵能的關(guān)系分析判斷,焓變計算方法是解題關(guān)鍵,題目難度中等.
23.【答案】D?
【解析】解:火力發(fā)電是通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燒,將燃料的化學能轉(zhuǎn)化為水的內(nèi)能,水蒸氣膨脹做功轉(zhuǎn)化為汽輪機的機械能,汽輪機帶動發(fā)電機轉(zhuǎn)動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故選:D。
自然界中的能量都以各種形式的能儲存起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而火力發(fā)電是將化學能轉(zhuǎn)化成熱能在轉(zhuǎn)化成機械能在到電能.
本題考查能量的轉(zhuǎn)化形式,能量既不能產(chǎn)生也不能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為另一種形式或是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
24.【答案】B?
【解析】解:A.增加SO2的濃度,單位體積活化分子數(shù)目增多,則反應速率增大,故A正確;
B.可逆反應反應物不可能完全轉(zhuǎn)化,故B錯誤;
C.降低溫度,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減小,反應速率減小,故C正確;
D.使用催化劑,反應速率增大,故D正確。
故選:B。
一般來說,增大反應物濃度、升高溫度、加入催化劑等都可增大反應速率,反之反應速率減小,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物不能完全轉(zhuǎn)化,以此解答該題.
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為高頻考點,側(cè)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論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運用的考查,注意相關(guān)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難度不大.
25.【答案】B?
【解析】解:A.2min內(nèi)生成n(C)=0.2mol/L×2L=0.4mol,同一個方程式中同一段時間內(nèi)參加反應的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其計量數(shù)之比,則C、D計量數(shù)之比=x:2=0.4mol:0.8mol=1:2,x=1,故A正確;
B.2min內(nèi)D的平均反應速率=0.8mol2L2min=0.2mol/(L.min),同一個方程式中同一段時間內(nèi)各物質(zhì)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計量數(shù)之比,則v(A)=32v(D)=32×0.2mol/(L.min)=0.3mol/(L.min),故B錯誤;
C.2min內(nèi)生成0.8molD同時消耗n(B)=12n(D)=12×0.8mol=0.4mol,則B的轉(zhuǎn)化率=n(消耗)n(初始)×100%=0.4mol1mol×100%=40%,故C正確;
D.恒溫恒容條件下氣體物質(zhì)的量與其壓強成正比,根據(jù)A知,x=1,該反應前后氣體計量數(shù)之和減小,則反應前后氣體壓強減小,當壓強不變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D正確;
故選:B。
A.2min內(nèi)生成n(C)=0.2mol/L×2L=0.4mol,同一個方程式中同一段時間內(nèi)參加反應的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其計量數(shù)之比,據(jù)此計算x;
B.2min內(nèi)D的平均反應速率=0.8mol2L2min=0.2mol/(L.min),同一個方程式中同一段時間內(nèi)各物質(zhì)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計量數(shù)之比,則v(A)=32v(D);
C.2min內(nèi)生成0.8molD同時消耗n(B)=12n(D)=12×0.8mol=0.4mol,則B的轉(zhuǎn)化率=n(消耗)n(初始)×100%;
D.恒溫恒容條件下氣體物質(zhì)的量與其壓強成正比,根據(jù)A知,x=1,該反應前后氣體計量數(shù)之和減小,則壓強減小。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側(cè)重考查判斷及計算能力,把握基本公式、平衡狀態(tài)判斷方法、各個物理量與計量數(shù)的關(guān)系是解本題關(guān)鍵,注意:只有反應前后改變的物理量才能作為平衡狀態(tài)判斷標準,題目難度不大。
26.【答案】放出;b+c?a;1127;92;吸收;多?
【解析】解:(1)由能量變化圖,合成1molNH3(l)則放出的熱量等于(b+c?a)KJ,故答案為:放出;b+c?a;
(2)上圖中的a等于斷裂0.5mol氮氣和1.5mol氫氣所吸收的熱量,即946×0.5+436×1.5=1127KJ;1molN2(g)完全反應則消耗3mol氫氣生成2molNH3(g)產(chǎn)生的能量變化為946+436×3?391×6=?92KJ,故答案為:1127;92;
(3)因為合成?NH3則放出熱量,所以氨氣分解則吸收熱量,又液體氨氣轉(zhuǎn)化為氣態(tài)還要吸熱,所以液態(tài)氨分解吸收的熱量比氣態(tài)氨吸收的熱量多,故答案為:吸收;多.
(1)根據(jù)能量變化圖,合成1molNH3(l)則放出的熱量等于(b+c?a)KJ;
(2)上圖中的a等于斷裂0.5mol氮氣和1.5mol氫氣所吸收的熱量;1molN2(g)完全反應生成NH3(g)產(chǎn)生的能量變化為反應物的鍵能之和-生成物的鍵能之和;
(3)根據(jù)液體氨氣轉(zhuǎn)化為氣態(tài)還要吸熱判斷.
本題考查反應熱與能量變化,側(cè)重于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學能力,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把握題給圖象信息,答題時注意仔細審題.
27.【答案】分解? 復分解? 3CO+Fe2O3?高溫2Fe+3CO2[或CO+H2O(g)?高溫H2+CO2]CO2? 3Cu+8H++2NO3?=3Cu2++2NO↑+4H2OHNO3? Cu(NO3)2??
【解析】解:(1)根據(jù)分析可知,其中1為化合反應,則2為分解反應,5為復分解反應,4為置換反應,
故答案為:分解;復分解;
(2)現(xiàn)有四種物質(zhì):Fe、H2O、CO、Fe2O3,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但不屬于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O+Fe2O3?高溫2Fe+3CO2[或CO+H2O(g)?高溫H2+CO2],該反應氧化產(chǎn)物的化學式為CO2,
故答案為:3CO+Fe2O3?高溫2Fe+3CO2[或CO+H2O(g)?高溫H2+CO2];CO2;
(3)已知銅在常溫下能被稀HNO3溶解,化學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①上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為:3Cu+8H++2NO3?=3Cu2++2NO↑+4H2O;
②上述反應中,氧化劑是HNO3,氧化產(chǎn)物是Cu(NO3)2,
故答案為:HNO3;Cu(NO3)2;
③用雙線橋標出該反應的電子轉(zhuǎn)移情況為:,
故答案為:。
(1)四種基本類型反應中的置換反應,存在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全部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沒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全部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zhì)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zhì)生成的分解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2)符合3反應但不符合4反應,即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不屬于置換反應,據(jù)此分析書寫方程式;
(3)①離子方程式書寫中單質(zhì)、氧化物、水不拆,強酸、強堿、可溶鹽拆成離子;
②物質(zhì)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氧化劑,含有化合價升高元素的產(chǎn)物是氧化產(chǎn)物;
③用雙線橋表示電子轉(zhuǎn)移時,化合價升高總數(shù)=化合價降低總數(shù)=電子轉(zhuǎn)移總數(shù),線橋由升高元素出發(fā)指向升高元素,降低元素出發(fā)指向降低元素。
本題主要考查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guān)系,同時考查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guān)概念等,屬于基本知識的考查,難度不大。
28.【答案】(1)①FeO42?+4H2O+3e?=Fe(OH)3↓+5OH?;0.2
②右;左 ?
③使用時間長、工作電壓穩(wěn)定 ?
(2)N2+8H++6e?=2NH4+;NH4Cl
(3)b到a;CO?2e?+O2?=CO2?。?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原電池工作原理,掌握化學電池工作原理是解題關(guān)鍵,(1)中電極反應式書寫為難點,題目難度中等。
【解答】
(1)①根據(jù)電池裝置,Zn做負極,C為正極,高鐵酸鉀的氧化性很強,正極上高鐵酸鉀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Fe(OH)3,正極電極反應式為:FeO42?+4H2O+3e?=Fe(OH)3↓+5OH?,若維持電流強度為1A,電池工作十分鐘,通過電子為1A×600s96500C/mol,則理論消耗Zn為1A×600s96500C/mol×12×65g/mol=0.2g,
故答案為:FeO42?+4H2O+3e?=Fe(OH)3↓+5OH?;0.2;
②鹽橋中陰離子移向負極移動,鹽橋起的作用是使兩個半電池連成一個通路,使兩溶液保持電中性,起到平衡電荷,構(gòu)成閉合回路,放電時鹽橋中氯離子向右移動,用某種高分子材料制成陽離子交換膜代替鹽橋,則鉀離子向左移動,
故答案為:右;左;
③由圖可知高鐵電池的優(yōu)點有:使用時間長、工作電壓穩(wěn)定,故答案為:使用時間長、工作電壓穩(wěn)定;
(2)該電池的本質(zhì)反應是合成氨反應,所以正極是氮氣發(fā)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N2+8H++6e?=2NH4+;生成的銨根離子與溶液中的氯化氫結(jié)合生成氯化銨,所以A是NH4Cl,
故答案為:N2+8H++6e?=2NH4+;NH4Cl;
(3)依據(jù)圖可知:一氧化空氣形成燃料電池,一氧化碳失電子和氧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發(fā)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CO?2e?+O2?=CO2,所以一氧化碳所在極為負極,通入空氣的一極為正極,原電池放電時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陰離子向負極移動,所以工作時O2?的移動方向從b到a;
故答案為:b到a;CO?2e?+O2?=CO2。??
29.【答案】用導線把a、b兩電極連接起來? 純鋅片? Zn?2e?=Zn2+? 純銅片? 2H++2e?=H2↑0.06mol?
【解析】解:(1)根據(jù)圖示裝置,要想求得電子轉(zhuǎn)移的量,需要設計成鋅、銅、硫酸原電池,量取金屬鋅和硫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體積,根據(jù)原電池的構(gòu)成條件,所以首先要用導線把a、b兩電極連接起來,
故答案為:用導線把a、b兩電極連接起來;
(2)鋅、銅、硫酸原電池中,純鋅片是負極,電極反應:Zn?2e?=Zn2+;銅是正極,該極上電極反應為:2H++2e?=H2↑,
故答案為:純鋅片;Zn?2e?=Zn2+;純銅片;2H++2e?=H2↑;
(3)正極上電極反應為:2H++2e?=H2↑,當量筒中收集到672mL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672mL22400mL=0.03mol氫氣時,轉(zhuǎn)移電子是0.06mol,
故答案為:0.06mol。
鋅、銅、硫酸原電池中,電子轉(zhuǎn)移和產(chǎn)生的氫氣量之間存在聯(lián)系;
(1)根據(jù)原電池裝置的構(gòu)成條件:閉合回路、電解質(zhì)溶液、兩個電極以及自發(fā)氧化還原反應來回答;
(2)活潑失電子的金屬鋅做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銅作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3)根據(jù)電極反應式進行計算即可。
本題以實驗方式為載體考查學生原電池的構(gòu)成條件和工作原理知識,注意基本知識的梳理是解題關(guān)鍵,難度中等。
30.【答案】NaNa2O2? NaOHNa2CO3? NaHCO3? 2Na+2H2O=2NaOH+H2↑2Na2O2+2CO2=2Na2CO3+O2? CO2+H2O+Na2CO3=2NaHCO3? CO2+2OH?=CO32?+H2O?
【解析】解:(1)A、B、C、D、E五種物質(zhì)是含鈉元素的單質(zhì)或化合物,其中B為淡黃色的固體,B能與二氧化碳、水反應,故B為Na2O2,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可知,A為Na,C為NaOH,D為Na2CO3,E為NaHCO3,
故答案為:Na;Na2O2;NaOH;Na2CO3;NaHCO3;
(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反應⑤的化學方程式:CO2+H2O+Na2CO3=2NaHCO3,
故答案為:2Na+2H2O=2NaOH+H2↑;2Na2O2+2CO2=2Na2CO3+O2;CO2+H2O+Na2CO3=2NaHCO3;
(3)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為:CO2+2OH?=CO32?+H2O,
故答案為:CO2+2OH?=CO32?+H2O。
A、B、C、D、E五種物質(zhì)是含鈉元素的單質(zhì)或化合物,其中B為淡黃色的固體,B能與二氧化碳、水反應,故B為Na2O2,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可知,A為Na,C為NaOH,D為Na2CO3,E為NaHCO3。
本題考查無機物的推斷,涉及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及相互轉(zhuǎn)化,物質(zhì)B為淡黃色的固體是推斷的突破口,題目難度不大。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云南省玉溪市易門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學試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已知有如下反應,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云南省文山州廣南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學試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與100mL0,1ml/LFeCl3溶液B, 用脫脂棉包住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2022學年云南省保山市騰沖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學試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取100mL0,21ml?L?1B,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