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一讀下面的短文,并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游覽北海公園 5月28日,我和爸媽一起去游覽北海公園。 10點,我們到了公園門口,買票進去。 首先看到公園里有一個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劃船,湖邊有很多游客。 我們沿湖行走,湖邊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們登上了名為瓊島的小島,看到了負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這是一篇“記流水賬”式的游記。缺少對具體景物的描寫;材料主次不清,詳略不當;缺少自己游覽時的獨特感受和思想情感的表達。
閱讀寫作材料,勾畫并提煉重要信息。
游記往往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交代游蹤;二是描寫景物,抒發(fā)感受。后者是寫作的重點,須詳寫;前者則宜簡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聯作用即可。游覽過程中一些特別的經歷也可寫出來,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寫好游記的關鍵:描寫景物時,要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來寫,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鮮明地呈現其獨特、令人難忘之處。要寫出游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其中還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一篇好的游記,往往還具有知識性。
1.以《壺口瀑布》中“枯水季的壺口瀑布”部分為例,看看作者是怎樣對景物進行定點觀察的,我們能從中得出什么寫作方法和啟示。
作者采用定點換景的寫法,立足點是“河心”,先寫水,后寫石,視角反復轉換。先俯視“河中有河”的龍槽,寫景物之“奇”;再仰觀河面,看滾滾而來的黃河水,以及水霧和彩虹,寫景物之“雄”; 然后視線隨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龍槽,碎為水霧,寫景物之“險”。接下來平視龍槽兩邊,細寫千姿百態(tài)的河水,以及水霧和彩虹,寫景物之多姿多彩; 最后,視角轉換到作者自己的立足點,描寫長年被黃河沖刷侵蝕的河底巨石,寫景物之震撼人心。
應該有一定的觀察順序,如由遠到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中間到四周等。多角度觀察景物,如遠眺、細看、俯瞰、仰視等。這樣,描繪的畫面、景物有大有小,有遠有近,有靜有動,表現出多重意境,層次分明,使景物展現出獨特的美感。
2.結合前面學習寫景文章的經驗,說說自己知道哪些描寫景物的方法。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春》)
方法:調動各種感官使所寫景物豐滿真實,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
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huán)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方法:把主觀感受、想象與客觀描寫融合,慨嘆大自然的永恒與偉力,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永恒壯美的各拉丹冬雪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感官描寫、特寫鏡頭、動靜結合、修辭手法、聯想與想象、虛實結合……
3.想一想:怎樣在寫景中寫出獨特體驗?
作者由小小的壺口瀑布透視黃河博大寬厚的雄壯之美,贊美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贊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對黃河水擬人化的描寫中,像“推推搡搡,前呼后擁”“翻個身再跌下去”,似寫水又似寫人;而“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則近乎主觀感受與客觀景物合一,作者仿佛正是那滔滔河水了。
作者將自己的感受與思考滲透在字里行間。如冰窟中的風本應是寒冷刺骨的,可“感覺不到冷”的作者卻聽著風聲,辨著方向,把思緒放飛到洪荒之始,感喟于自然的永恒。 作者在把主觀與客觀交織融合時,往往從眼前的景物出發(fā),做時間維度上的延展:或感慨于自然歷史的無盡(寫冰河上的風),或暢想眼前奇景的形成過程(寫冰塔林、冰川),或聯想當下景物的“未來”(寫冰下流水)。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運用擬人、聯想與想象、融情于景、將現實與歷史結合等手法,寫出獨特體驗。
4.將“寫作實踐”第一題的提示與下面提示結合,完成習作。
西山的秋天 西山的秋天是美麗的。①秋高氣爽,陽光燦爛。站在半山腰,抬頭仰望,湛藍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②遠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黃色的稻谷,在陽光照射下黃得發(fā)亮。風吹過,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③近看俊俏秀氣的山峰,滿山的橘樹上結滿了沉甸甸的果實,把樹枝都壓彎了。誘人的橘子在綠葉的襯托下更加艷麗,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馬上咬一口。俯看西山腳下,是一望無垠的太湖,
①點明描寫對象及特點。
②以半山腰為立足點,多角度描寫西山秋天的美景。
③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稻谷成熟的景象。
令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④山坡上的草,已經枯萎變黃,恰似給山穿上了一件金黃色的外衣;紅葉此時最為惹眼,它充滿激情和活力,火紅火紅的,好像要燃燒起來,真可謂錦上添花。彎曲的小路旁盛開著點點金色的傲霜秋菊,更為西山增添了勃勃生機。⑤
④至此,“仰望”“遠望”“近看”“俯瞰”,多角度描寫,條理清晰。
1.比較下面兩篇課文的游蹤有何不同,并說說應如何根據游蹤安排寫作順序。
《壺口瀑布》游蹤:雨季的壺口瀑布:站在河灘上。枯水季的壺口瀑布:溝底河心的一塊大石頭上?!对陂L江源頭各拉丹冬》游蹤: 第一天,草壩子的營地—在堅冰叢莽間的礫石堆上—沿冰河接近冰山—置身于冰窟—第二天,仍隨大部隊進入冰塔林。
《壺口瀑布》的游蹤是定點換景《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的游蹤是移步換景
以游蹤作為文章線索,按照時間順序,根據立足點的變化組織內容,安排順序;按照游覽者獨特體驗,分類描摹,一般采用先概括再分述的結構方式。
2.結合《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的內容安排,說說游記作品怎樣做到突出重點、詳略得當。
《壺口瀑布》:詳寫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突出其雄奇壯觀、剛柔相濟之美:作者先俯視龍槽,講明“壺口”之來歷;再仰觀河面,看巨瀑之源頭;然后視線隨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龍槽,繼而又隨水霧由下而上;接下來平視龍槽兩邊,細寫千姿百態(tài)的河水;最后,描寫腳下的巨石。略寫雨季的壺口瀑布,表現黃河的磅礴氣勢,襯托了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的剛柔相濟之美。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詳寫作者置身于冰窟的所見所聞,突出各拉丹冬的雄偉圣潔、威嚴瑰奇的特點:呼嘯的風,紛紛揚揚的雪粒,漂亮的冰體,太陽下的冰世界,冰山上縱橫的裂紋。 略寫探險中的危險和困難,作者身體的難受,近望冰山的千姿百態(tài),襯托了各拉丹冬的威嚴。
能體現景物特征(獨特性)的要詳寫,而不能體現其特征的則要略寫或不寫。
3.寫游記時,可以適當增添一些內容,以豐富文章內容,增添文化氣息。
在游記中加入敘事,引入一些典故、傳說、史料、前人的評價或者文人墨客的詩文名句等,以豐富游記的內涵,給景物添上一層誘人的人文色彩。
《登勃朗峰》:寫下山時車夫車技之高,敘述奇人奇事,具有傳奇色彩。 《一滴水經過麗江》:寫明朝時納西族的首領木氏家族率領百姓筑起四方街,徐霞客把玉龍雪山寫進《徐霞客游記》,四方街中有售賣納西族的東巴象形文字的字畫店,等等,這些都使麗江有了濃郁的文化氣息、歷史底蘊,豐富了游記的內容。
請結合下列資料,看看《壺口瀑布》一文作者是怎樣表達出獨特的思想情感的。
(由河水在壺口展現出的多種形態(tài),聯想到人生的五味雜陳,表現黃河的博大胸懷。)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由水侵巨石,認識到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個性,聯想到民族的偉大精神,引申出“歷經磨難,方顯個性”的哲理。)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
在對景或物的記敘、描寫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運用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賦予游記作品鮮明的主題色彩。
運用以上方法完成“寫作實踐”第二題。
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自己最難忘、獨特的一次游覽經歷,擬寫寫作提綱。
題目:游三峽 中心思想:通過描繪三峽山、水、大壩的特點,表達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交代游覽的時間、地點。
描寫隱沒在綠叢中的白帝城和三峽口。
描寫三峽的山險、秀的特點。
描寫三峽的水與山相互襯托的嫵媚與雄壯之美。
描寫三峽大壩的宏偉壯觀之景。
抒發(fā)對三峽雄奇秀美之景的贊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根據寫作提綱,結合“寫作實踐”第二題的要求與提示,完成寫作。
游三峽 7月26日,我乘坐“江渝234號”,乘風破浪,來到三峽之口,白帝城之下。 隱沒在綠樹叢中的白帝城,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半邊臉。當年劉備曾在此據守,這里還曾住過不知多少猛將大帥,本應當氣勢不凡,今日一見,怎如此害羞? 三峽口,兩座擎天石柱,上懸下削,壁立對峙?!皟蓫{相抱如門閥,一穴大風從中出”,“眾水聚萬涪,瞿塘爭一門”。全川之水匯于門下,奪路爭流,激起巨波,發(fā)出怒吼,更添門之雄偉壯麗。
三峽的山——險。危峰兀立,拔地而起。這里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的雄偉嵯峨,又獨具“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的險峻磅礴。身處其間,登時變得渺小異常,有一種“峰與無關接,舟從地窟行”的感覺。船行江面,抬頭仰望,只見一線天光,幾口懸棺掛于半空之中,那古老的傳說,給三峽更添了幾許神秘…… 三峽的山——秀。千山碧,青翠蒼勁,有的如龍翻騰,有的若鳳展翅,有的似丹青屏障,真是無奇不有,各展英姿。 “神女峰”是群山中的佼佼者,她孤峰突起,高它山一籌,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深情地眺望遠方……
江水匆匆,細雨飄灑,江面白帆點點,空中云霞悠悠,比畫卷生動,比仙境美妙。待紅日探出頭來,輕舟已過萬重山,川江號子雄渾的音符合著拍岸的驚濤,化成山之魂,水之魄。山襯托水,水依托山,給人間呈現出種種嫵媚與雄壯。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焙陚サ娜龒{大壩宛如一條銀灰色的巨龍,橫臥長江,吞云吐霧,震驚了巫山神女;仿佛一座宮殿的三峽電站瑰麗壯觀,氣魄宏偉,它發(fā)出的強大電流照亮了半個中國,閃耀著新世紀的民族之光。水位抬高175米,雄奇秀麗的三峽風景全貌仍在。夔門依舊雄偉,神女依然無恙,白帝城更添風采。三峽大壩給三峽畫上了一個充分顯示人類無窮力量的驚嘆號。
“嘟——”響亮的汽笛聲,把陶醉在美景中的我驚醒。望著眼前的青山綠樹,我真有點兒樂而忘返了。我一定要將這縷縷詩情、悠悠畫意永遠刻在心中。 感謝你,三峽的山,三峽的水,三峽的壩!是你,讓我領略到祖國山河的雄姿!是你,讓我陶醉在祖國的青山綠水間!
點評:這篇習作可謂內容充實,文采斐然,令人贊嘆。 1.寫作順序合理而有序,先寫山再寫水,然后寫三峽大壩,有總有分,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2.抓住特點,運用準確而精美的語言來描述。文中運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了三峽山水的特色,凸顯三峽大壩的特點,同時引用大量描寫山水的詩句、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使文章在詩情畫意中又添了一分古韻。 3.情景交融,寫景抒懷。將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融入對三峽之景的描繪中,可謂情景交融。
同樣的風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情致。寫游記,亦是如此。多了解,多觀察,只是寫好游記的前提。根據游蹤或獨特體驗,合理安排文章的內容、順序、詳略,并運用議論、抒情等方式表達見聞感受,那樣,才能寫出自己心中獨特的風景,獨特的感悟,獨特的靈魂!
說起游家鄉(xiāng),每個人都會有一張自己的私家地圖,有的是美食圖,有的是老街圖,有的是民俗圖……當然也有青山綠水圖、歡樂農家圖,圖中的每個坐標都是你與家鄉(xiāng)最深情的紐帶。要求與建議:(1)以下面的文字為文章的開頭,寫一篇游記(600字左右),吸引更多的朋友來衢州旅游。 親愛的朋友,歡迎你來衢州旅游! 我會與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圖”,現在跟著我出發(fā)吧?。?)為文章配1—2幅插圖。(無須繪圖,只需在文中合適的地方,用括號注明圖片內容)(3)不要出現含有個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4)適當引用古詩文、典故、傳說等,會讓你的游記更吸引人。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寫作 學寫游記多媒體教學ppt課件,文件包含寫作《學寫游記》課件PPTpptx、寫作《學寫游記》教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寫作 學寫游記精品ppt課件,文件包含寫作學寫游記課件PPTpptx、寫作學寫游記教案docx、寫作學寫游記同步練習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寫作 學寫游記教課內容ppt課件,共2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移步換景,3寫景方法小貼士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