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
目標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產(chǎn)生的效果。
3.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學重點
力的概念。
教學難點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學準備
演示
彈簧、鋼鋸條、氣球、磁鐵、磁針、大頭針、鐵塊。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章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力的一些知識。
教學過程設計
一、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我們常常提到“力”這個字,但是在物理學中所說的力的含義要比生活中所說的力的含義狹窄、確切得多。
人推車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來需要力;馬拉車需要用力。這些有力出現(xiàn)的實例中都伴有肌肉緊張,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緊張而來的。但在在大量情況下,雖然沒有出現(xiàn)肌肉緊張的情況,仍然有力存在,因為產(chǎn)生了和肌肉緊張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鐵石吸引這些大頭針,盡管沒有肌肉緊張,不是也有力存在嗎?
請大家舉出有力存在的實例。
請大家考慮,當有力存在(或出現(xiàn))時有幾個物體?
教師:有力存在時,一定有兩個物體發(fā)生了某種作用。吸引、拉、舉等等是對這些作用的具體描繪。
吸鐵石吸引鐵釘,吸引就是吸鐵石對鐵的吸引力。運動員舉杠鈴,舉就是運動員對杠鈴的力?;疖囶^拉車箱,拉就是火車頭對車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說明,有力存在時,總有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發(fā)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組物體是施力的,另一組物體是受力的。對一個力來說,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F(xiàn)在請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教學過程設計
汽車對拖車的拉力;推土機對土的推力;起重機向上吊起集裝箱的力
教師: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對力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兩點。這里所說的作用指的就是力。當有力出現(xiàn)時,應分清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尤其是注意認清哪個物體是受力物體。
三、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演示實驗:吸鐵石吸引大頭針。
2. 演示實驗:鐵塊吸引小磁針的一個極。
四、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1)實驗:用手將彈簧拉長。
教師:彈簧受到拉力時變長了。
(2)實驗:手用力使鋸條變彎曲。
教師:氣球受到手的壓力時變扁了。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1)教師:足球靜止在地面上,腳踢它時給它一個力,足球受到這個力由靜止變?yōu)檫\動。汽車關閉了發(fā)動機后,由于汽車受到阻力,速度逐漸變小,最終停下來??梢娏梢允刮矬w運動的速度變大,也可以使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小。
(2)教師:乒乓球向我們飛來,我們揮拍打去,球的運動方向變化了,又向對方的球臺飛去??梢娏€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五、練習
學生回答
板書
設計
力
一、什么是力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力必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速度和方向)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這是一份物理北師大版一、力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簡述要復習的意圖,投放知識結構,要求閱讀課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一、力教學設計及反思,共2頁。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一、力教案,共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