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9分)
1.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使它先后兩次沿水平木板勻速滑動相同的距離,乙圖是他兩次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第一次做功較少;
B.木塊第一次的動能較大;
C.木塊第二次做功較快
D.木塊第二次受到的摩擦力較大
2.如圖是世警會運動比賽的一些項目,這些項目中力對物體做功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氣步槍比賽中,子彈離開槍口以后,槍對子彈還在做功;
B.拔河比賽中,兩隊僵持不動的時候,運動員對繩子做了功;
C.臥推比賽中,運動員把杠鈴向上推起的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做了功;
D.定向越野比賽中,運動員背著包袱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員對包袱做了功
3.如圖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別將同一重物從它們的底部拉到頂部所用時間相同,所需拉力分別為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分別為PA和PB.則,( )。
A.F1<F2,P1=P2B.F1<F2,P1<P2
C.F1>F2,P1>P2D.F1>F2,P1=P2
4.如圖所示,一個重為600N的物體,通過滑輪組在25N拉力作用下勻速直線運動了2m。已知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60N,這過程中,結果錯誤的是( )。
A.繩子自由端移動了6m;
B.拉力做了150J的功;
C.滑輪組的額外功為120J;
D.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
5.運動員在蹦床練習中,從最高點豎直落到蹦床上直至最低點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此過程中運動員的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動能一直增大;
B.在此過程中,運動員的機械能先不變再減??;
C.最高點時,運動員速度為 0,受平衡力的作用;
D.運動員剛要接觸蹦床的瞬間動能達到最大,蹦床開始形變后,運動員動能開始減小
6.體育運動中蘊含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對下列運動涉及的物理知識理解或描述錯誤的是( )。
A.張湘祥以176kg的成績奪冠,從地面舉起杠鈴的過程中他對杠鈴做的功約為3000J;
B.體操運動員在手上涂防滑粉是為了減小摩擦;
C.賽艇運動員劃槳能使船前進,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弓箭離開弓后仍能繼續(xù)向前飛行一段距離,是由于弓箭具有慣性
7.在探究“物體的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讓質量相同的鐵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釋放,撞擊同一木塊,能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鐵球在斜面上滾動時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系;
B.木塊被撞擊后滑行距離不同,但滑行時所受摩擦力相同;
C.如果添加毛巾、棉布,利用上述實驗器材還可以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D.用小車代替木塊更便于得到實驗結論
8.如圖所示,蹦床運動員正在比賽中,不計所有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下落過程中,只有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
B.在運動員與蹦床接觸后,只有運動員的動能轉化成蹦床的彈性勢能;
C.在運動員與蹦床剛接觸后到最低點之間某位置,運動員具有的動能最大;
D.運動員運動到最低點時,蹦床的彈性勢能小于最初運動員的機械能
9.如圖所示火箭搭載著人造地球衛(wèi)星從發(fā)射塔騰空而起,關于此時的人造地球衛(wèi)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動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B.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C.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總和變大;
D.動能的改變量等于重力勢能的改變量
10.如圖所示,在一個罐子的蓋和底各開兩個小洞,將小鐵塊用細繩綁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兩端穿過小洞用竹簽固定,做好后將它從不太陡的斜面滾下,觀察到罐子在斜面和水平面上來回滾動,直至停下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罐子在斜面和水平面上來回滾動的過程中,機械能總量不變;
B.罐子在水平面上滾動時,動能全部轉化為橡皮筋的彈性勢能;
C.罐子滾動過程中第一次速度為零時,橡皮筋的彈性勢能最大;
D.罐子向前滾出一段距離又滾回,這是由于罐子具有慣性
11.如圖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彈跳的頻閃照片,下列分析圖片后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
A.小球從接觸地面到離開地面時,彈性勢能先變小后變大;
B.小球跳動到C點和D點時的速度相同;
C.小球在跳動過程中會發(fā)熱;
D.小球的彈起的高度逐漸減小,是因為重力勢能不斷轉化為動能的結果
12.嫦娥四號于2018年12月8日成功發(fā)射,進入奔月軌道。大約經(jīng)過110小時的飛行,于12月12日16時45分,順利完成“太空剎車”,被月球捕獲,進入環(huán)月軌道。如圖所示,嫦娥四號在環(huán)月軌道運動時與人造地球衛(wèi)星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相似,關于嫦娥四號在環(huán)月運動時,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嫦娥四號進入環(huán)月軌道后,飛行過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從遠月點向近月點運動時,重力勢能減??;
C.從近月點向遠月點運動時,速度變慢;
D.嫦娥四號關閉發(fā)動繞月運動,從近月點向遠月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13.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一輕質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金屬小球,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開始時通過小球壓縮彈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釋放小球,小球開始往復運動,研究小球的受力、運動及能量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小球從A運動到O的過程中所受彈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斷增大;
B.小球在O運動速度最大,彈性勢能最??;
C.小球運動的最大速度在OB之間某個點C,小球的動能最大;
D.小球在運動過程中運動狀態(tài)始終發(fā)生改變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
14.如圖所示,是籃球在空中飛行的一段軌跡(忽略空氣阻力);
(1)從A到B的運動過程中,球的運動狀態(tài) (選填“有”或“沒有”)改變;
(2)球在上升的過程中,勢能和動能是如何轉化的?答: ;球在A點機械能 球在B點機械能(選填“>”“=”或“<”);
(3)若在最高點,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則球將處于 狀態(tài)。
15.如圖,小明把一個鐵鎖用繩子懸掛起來,將鐵鎖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穩(wěn)定后松手,鐵鎖向前擺去,如圖所示,若不計空氣阻力,鐵鎖擺回時 (選填“一定會”、“一定不會”或“可能會”)打到他的鼻子。A點是鎖擺到左邊的最高處,若此時剪斷細線,鎖將會 (選填“保持靜止狀態(tài)”、“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沿豎直方向向下運動”或“沿繩子AO方向運動”)。
16.如圖所示,是甲、乙兩車一起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時同向行駛的照片。
(1)則 (選填“甲”或“乙”)車可看作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車到達750m處所用時間相差 s;
(2)如果兩車的行駛速度相同,質量大的, 大,行駛的危險性就大,因此,在同樣的道路上,交通管理部門會對不同車型設定不同的最高行駛速度。
17.蹦床運動被喻為“空中芭蕾”。運動員從高點靜止下落至再次回到高點,會經(jīng)歷幾個過程:①高點下落至接觸床面②接觸床面到下落至最低點③最低點反彈至離開床面④離開床面至再次回到高點。若不計空氣阻力,整個過程中運動員的機械能 (選填“守恒”或“不守恒”)。整個過程中,運動員動能最大在 過程中。
18.升國旗時,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繩子,就可以使國旗上升,這是因為在旗桿頂上安裝了一個 滑輪。若國旗的質量是360g,人勻速升旗時,施加的實際拉力為4N,要求出該裝置的機械效率,則 (填“需要”或“不需要”)知道旗桿的高度,若旗桿的高度是12m,則此次升旗的過程中,人做的額外功為 J。(g=10N/kg)
三.實驗探究題(共20小題)
19.(12分)如圖所示,在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讓兩輛小車分別從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撞擊水平木板上同一木塊。
(1)甲、乙兩圖探究的是小車的動能與 的關系,實驗中是通過觀察 來比較動能的大小。
(2)若要探究動能與另一個因素的關系時,應讓同一輛小車從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靜止釋放。
(3)在圖甲裝置基礎上,去掉木塊,添加毛巾、棉布可以完成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為了便于推理,以下放在水平面上的材料順序最合理的是 。
A.木板、棉布、毛巾 B.木板、毛巾、棉布
C.毛巾、棉布、木板 D.毛巾、木板、棉布
(4)要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選用圖乙實驗中的水平長木板、木塊(方便拉動)和砝碼,還需要添加的器材是 。實驗中利用 原理知道摩擦力大小。
20.(8分)某同學在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進行了以下兩個步驟:
步驟1:讓鋼球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為v1,撞擊木塊并使木塊移動,記下木塊移動的距離S1;
步驟2:讓同一鋼球從斜面B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為v2,撞擊木塊并使木塊移動,記下木塊移動的距離S2;
(1)步驟一的目的是研究 (選填“鐵球”或“木塊”)的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系,通過觀察 可以判斷其動能的大小;
(2)小球從斜面上滑下后,碰撞到斜面底端水平放置的木塊后繼續(xù)向前運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一段距離后停下,如圖所示,設碰撞后木塊獲得的動能為E0,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則E0 W(選填“>”、“<”或“=”);
(3)在兩次實驗中,木塊移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別為f甲、f乙,則f甲 f乙(選填“>”、“<”或“=”)。
四、計算題(13分)
21.(7分)一邊長為10cm 的正方體木塊,從距離水平地面3m 的高處由靜止釋放,空氣阻力忽略不,用壓力傳感器記錄了從木塊撞擊地面開始到最后完全靜止時的壓力變化情況,并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壓力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如圖2所示。求:
(1)木塊的密度;
(2)木塊下落過程中,重力對木塊所做的功;
(3)木塊對地面的最大壓強。
22.(6分)全國體操錦標賽中。選手李明在比賽時的助跑距離約30m,用時約3s,助跳板到馬面的高度差約1.3m,李明體重約50kg。g=10N/kg,求:
(1)李明所受重力;
(2)李明助跑的平均速度;
(3)李明起跳騰空環(huán)節(jié)克服重力做功。

相關試卷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專題13 功和機械能(含解析):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專題13 功和機械能(含解析),共3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了解,理解,掌握,功率公式的解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講測練專題13 功和機械能(測試)(教師版):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講測練專題13 功和機械能(測試)(教師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專題13 功和機械能(講練)(原卷版)-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講練測: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專題13 功和機械能(講練)(原卷版)-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講練測,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了解,理解,掌握,功率公式的解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專題13  功和機械能(講練)(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講練測

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專題13 功和機械能(講練)(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講練測

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專題13  功和機械能(測試)(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講練測

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專題13 功和機械能(測試)(解析版)-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講練測

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專題03  內能(測試)(原卷版)-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講練測

初中物理中考復習 專題03 內能(測試)(原卷版)-2022年中考一輪復習講練測

專題13  功和機械能(測試)-2022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

專題13 功和機械能(測試)-2022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