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登泰山記》同步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53.5 KB
    • 2022-10-31 11:05
    • 211
    • 1
    • 星光斑斕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登泰山記》同步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1頁
    1/10
    《登泰山記》同步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2頁
    2/10
    《登泰山記》同步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3頁
    3/10
    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當(dāng)堂達標(biāo)檢測題

    展開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當(dāng)堂達標(biāo)檢測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chǔ)鞏固,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登泰山記》同步練習(xí)一、基礎(chǔ)鞏固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jǐ)  dèng    徠(cú)   道元(lì)     B申(wù)  皓(jiàng   齊(xī)   nàiC.若lǚ)  yuán    水(wén  摴蒱chū pú)D.南lù)  xià)     yú)   diān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其級七千有余 B.石蒼黑,多平方,少圜
    C.絳皓駁色,而皆若僂D.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3.下列加點的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B.石蒼黑,多平方,少圜C.僻不當(dāng)?shù)?/span>者,皆不及往D.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不同類的一項是(    A汶水西          B濟水C當(dāng)?shù)勒?/span>        D.蒼山負雪,明天南5.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京師風(fēng)雪          乘:冒著B.其遠古刻盡        漫:流失 C.而半山霧若帶然      居:停留D皓駁色,而皆若僂    絳:紅色 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皆砌石為磴
    B中迷霧冰滑C.僻不當(dāng)D少半,越中嶺7.下列句子不是判斷句的一項是(    A.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B.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C.中谷繞泰山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D.稍見去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8.對下列省略句中省略成分的補充,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多石,(山)少土B.石蒼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C.(山)少雜樹,(山)多松D.(山)生石罅,(樹)皆平頂9.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A.泰山是我國名山之一,是“五岳”之首,五岳是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這五座山。B.天干地支可以用來紀(jì)年,還可以用來紀(jì)月、紀(jì)日和紀(jì)時。本文中“戊申晦,五鼓”中的“戊申”是用來紀(jì)月的。C.行宮是指我國古代皇帝出外尋訪時居住的處所。 D.《水經(jīng)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作者為北魏晚期的酈道元。10.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農(nóng)歷每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十六為“既望”,最末一天為“晦”。B.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為“陰”。C.城墻有內(nèi)外之分,里面一道為“城”,外面一道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墻。D.文章的結(jié)尾句“桐城姚鼐記”,是姚鼐以桐城標(biāo)明自己所屬流派。11.下列對《登泰山記》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寫的一篇登臨泰山的游記,此行姚鼐是與知府朱孝純一同登泰山的。
    B.作者按游蹤進行描寫,他從中谷登山,登上了古人所說的天門溪水即東谷去欣賞景色。
    C.作者重點描述了日觀峰處日出景觀,通過對山水、云霧、日光的描寫,勾畫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同時介紹了此處的歷史遺跡。
    D.本篇游記的寫景角度靈活,做到了遠近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同時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動。
    二、閱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問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       歷:經(jīng)過  B.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當(dāng)?shù)勒?/span>       限:界限C幾不可登                       磴:石階D.蒼山雪,明燭天南               負:背13.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今所經(jīng)中嶺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span>既上,蒼山負雪③世皆謂之天門④亭東自足下皆A.兩個“及”字相同,兩個“云”字相同B.兩個“及”字不同,兩個“云”字不同C.兩個“及”字相同,兩個“云”字不同D.兩個“及”字不同,兩個“云”字相同14.下列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始循(中谷)以入B.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山)C.越中嶺,復(fù)循西谷(入),遂至其巔D.蒼山負雪,(日)明燭天南15.下面對這段文字意思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段記述了到達泰安和登泰山的經(jīng)過,著重記敘了登山的艱難和到達山頂后所見的景象。B.作者登上山巔,望座座山峰披著皚皚白雪,照亮南天?!吧n山負雪”以靜襯動,寫出了雪之厚。 C.本段運用比喻手法,俯瞰泰安城,漢水和徂徠山、沐浴在夕照中,宛如圖畫;環(huán)繞山間的云霧,就像輕柔的腰帶。D.作者用很少的筆墨描繪的泰山夕照圖,景色逼真,意境開闊,有風(fēng)雪初霽的光輝,有晚日照城郭山水的美景,尤其是半山居霧若帶然,使這幅雪山晚晴圖神采頓現(xiàn),寫出了泰山安詳、明媚,肅穆中有溫柔飄逸美的特殊風(fēng)韻。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問題。游大龍湫記距樂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濱海。余以歲辛已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嶺,至能仁寺。坐少頃,出寺門里許,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龍湫來,為錦溪。錦溪之水至此從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無所倚,高數(shù)百丈,兩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變?yōu)槭?,張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變?yōu)槭?,孤?lián)卧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詭狀殊態(tài),不可勝數(shù)。又行百余步,徑窮路轉(zhuǎn),得大龍湫,為天下第一奇觀。水自雁湖合諸溪澗,會成巨淵,淵深黑不可測。其側(cè)有石檻,中作凹,水從凹中瀉下,望之若懸布,隨風(fēng)作態(tài),遠近斜正,變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驟雨,如云,如煙,如霧;或飄轉(zhuǎn)而中斷,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為深潭,觀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數(shù)十步,水忽轉(zhuǎn)舞向人,灑衣裾間,皆沾濕。忽大注如雷,忽為風(fēng)所遏,盤溪橫而不下。蓋其高五千尺,水懸空下,距石約一二尺許,流數(shù)丈,輒已勢遠而力弱,飄飄濛濛,形狀頓異。他處瀑布皆沿崖直走,無此變態(tài)也。潭之外有亭,曰忘歸亭;其側(cè)有亭,曰觀不足亭。而龍湫右側(cè)絕壁,曰連云障,障上有風(fēng)洞,每洞口木葉飛舞,則大風(fēng)疾作。又有小龍湫,在東谷靈巖寺。水自石城諸溪澗來,會于霞障之右,從巖上飛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懸流,變態(tài)稍不及大龍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許,形如立劍,望之光明瑩潔而搖動,亦奇觀也。相傳大龍湫上數(shù)里復(fù)有上龍湫飛流懸瀉亦數(shù)百丈與大龍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無人跡,今不知其處矣。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蕩,觀大龍湫,御風(fēng),恍惚仙去。今追而記之,不能詳也。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錦溪而行      循:沿著 B.出寺門里      許:左右 C.相數(shù)十步      去:離開D.水涌出石      罅:縫隙 17.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歲辛已四月三十日 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 ④變態(tài)不及大龍湫 A.兩個“以”字相同,兩個“稍”字相同B.兩個“以”字不同,兩個“稍”字不同C.兩個“以”字相同,兩個“稍”字不同D.兩個“以”字不同,兩個“稍”字相同18.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相傳大龍湫/上數(shù)里/復(fù)有上龍湫/飛流懸瀉亦數(shù)/百丈與大龍湫相似B.相傳大龍湫/上數(shù)里復(fù)有/上龍湫飛流/懸瀉亦數(shù)百丈/與大龍湫相似C.相傳大龍湫上/數(shù)里復(fù)有上龍湫/飛流懸瀉/亦數(shù)百丈/與大龍湫相似D.相傳大龍湫上數(shù)里/復(fù)有上龍湫/飛流懸瀉/亦數(shù)百丈/與大龍湫相似19.以下句子中,全部屬于描寫大龍湫瀑布形態(tài)的一組是(   ①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      ②望之若懸布,隨風(fēng)作態(tài) 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   ④水懸空下,距石約一二尺許⑤從巖上飛流而下,高三千尺  ⑥乘云御風(fēng),恍惚仙去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20.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根據(jù)游蹤先后介紹了燕尾泉、錦溪、剪刀峰、一帆峰和天柱峰。B.作者認(rèn)為大龍溪是天下第一奇觀,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瀑布形態(tài)豐富多變。C.文章對大瀑布的描寫,有聲勢,有變化,或細或粗,或緩或急,連帶而下,中間以“或”“如”“忽”等字相接,窮形極態(tài)。D.文章先敘述描寫,后抒情議論,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遠離塵世的人生追求。2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忽大注如雷,忽為風(fēng)所遏,盤溪橫而不下。 2)他處瀑布皆沿崖直走,無此變態(tài)也。   《登泰山記》同步練習(xí)答案一、1.C   “汶”應(yīng)該讀wèn2.C  A項,“有”同“又”;B項,“圜”同“圓”;D項,。3.D  A項,至于,古義:到,到達;今義:表示另提一事。B項,平方,古義: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義:數(shù)學(xué)名詞。C項,當(dāng)?shù)?,古義:對著道路;今義:路中間,或者是“掌握政權(quán)”。4.D  D項是名詞活用作動詞,其他三項都是名詞活用作狀語。5B 漫:磨滅。6.D  D項,道:走,走路,動詞 。其他三項都是名詞,路。7.B   B項是一般陳述句;“崖限當(dāng)?shù)勒?/span>是定語后置句 限當(dāng)?shù)?/span>的定語。8.D  應(yīng)該是“(樹)生(于)石罅,(樹)皆平頂9.B   “戊申”是用來紀(jì)日的,“戊申晦”意思是“戊申這一天是月底”。10.D   “桐城”指姚鼐的籍貫。11.B  沒有到古人所說的天門溪水即東谷去欣賞景色。12.B   限:門檻二、13.B  第一個“及”是連詞,和;第二個“及”是介詞,等到 。第一個“云”是語氣助詞;第二個“云”是名詞,云霧。14.D   應(yīng)該是“蒼山負雪,(雪)明燭天南”。15.B  “蒼山負雪”是以動襯靜。16.C  去:距離17.C  兩個“以”都是介詞,在。第一個“稍”是副詞,逐漸;第二個“稍”是副詞,略微,稍微。18.D19.A   ①寫的是錦溪小瀑布,⑤寫的是小龍湫,⑥寫的是作者的感受。20.D  此文通篇寫景,中間不夾抒情,不發(fā)議論?!斑h離塵世的人生追求”文章沒有此意。21.(1)忽然大水流下,聲響如雷,忽然被風(fēng)所阻,屈曲盤旋,橫在半空,不再下落。 2)其他地方的瀑布都沿著懸崖直流,沒有這種變化的形態(tài)。參考譯文:距離樂清六十里,有一村莊叫“芙蓉村”,村倚天濱海。我在辛巳年四月三十日,由芙蓉村越過丹芳嶺,到達能仁寺。坐了一會,從寺門出來走一里許,有一道泉叫“燕尾泉”。水從大龍湫來,流成錦溪。錦溪的水流到這里從一塊巨大的巖石落下,形成小瀑布。這塊巖石中間高兩邊低,水分開從左右兩邊落下,像燕尾的樣子。沿著錦溪走三四里,有一座峰屹立在水中,峰旁無倚傍,高數(shù)百丈,兩股如蟹螯,遠望似剪刀的樣子,叫“剪刀峰”。到峰下行百余步,山峰又變成石帆的模樣,張開在空中,叫“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山峰變成石柱的形狀,一柱獨撐,高出云表,叫“天柱峰”。左右盡是陡峭如削的石壁,奇形怪狀,姿態(tài)獨特,不能盡述。又行百余步,路似乎到了盡頭,忽然又轉(zhuǎn)向另一邊,兄到大龍湫,它堪稱是天下第一奇觀。水從雁湖流出,匯合眾溪澗,形成巨大的深潭,潭水又深又黑,無法測量。深潭旁邊有一道石欄,石欄中間凹陷,水從凹陷的地方瀉下,遠望像懸掛著的布,隨著風(fēng)的吹動化成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遠看,近看,斜看,正面看,形態(tài)變幻,各不相同:有時像珠,有時像球,像驟雨,像云,像煙,像霧;有時飄轉(zhuǎn)而中間斷開,有時左右分散墜落,有時直下如注,有時屈曲如蛇行。下面是一個深潭,觀賞的人每每站在潭外,離瀑布數(shù)十步,瀑布的水忽然旋轉(zhuǎn)飛舞,向人飄灑過來,灑落在人的衣襟之上,衣襟盡濕。忽然大水注下,聲響如雷,忽然被風(fēng)所阻,屈曲盤旋,橫在半空,不再下落。那石壁高五千尺,水懸空而下,離石壁約一二尺許,下流數(shù)丈,就已勢遠力弱,飄飄蒙蒙,形狀頓時起了變化。其他地方的瀑布都是沿著山崖直落,就沒有這種變態(tài)。潭外有座亭子,叫“忘歸亭”;它旁邊有座亭子,叫“觀不足亭”。龍湫右側(cè)的絕壁,叫“連云障”,連云障上有一個風(fēng)洞,每逢洞口的樹葉飛舞,就是洞中吹出了迅猛的大風(fēng)。又有小龍湫,在東谷的靈巖寺。水從石城峰眾溪澗流來,匯合在霞障右邊,從巖上飛流而下,高三千尺,半截沿崖而落,半截懸空而下,形態(tài)的變化比大龍湫稍有不及。小龍湫下邊偏西之處,水從石縫涌出,直上二尺許,形狀如豎立的劍,望去光亮瑩潔而搖動,也是一個奇觀。相傳從大龍湫往上走數(shù)里,還有上龍湫,飛流懸瀉,也是數(shù)百丈,與大龍湫相似。從前山上有白云屯聚,云外住著兩個僧人,住地偏僻,杏無人跡,現(xiàn)在不曉得這個地方在哪里了:我性好山水,在游過雁蕩山、看過大龍湫之后,就神思恍惚,好像已經(jīng)乘云駕風(fēng),成仙而去。如今追憶那天游覽的情景,將它記錄下來,無法寫得很詳盡。
     

    相關(guān)試卷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測試題: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測試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同步測試題:

    這是一份語文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同步測試題,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閱讀,選擇類,小閱讀-課內(nèi),非選擇類,材料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課時作業(y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6.2* 登泰山記課時作業(yè),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閱讀,情景默寫,選擇 簡答,非選擇類,小閱讀-課內(nèi)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rèn)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電子課本

    16.2* 登泰山記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xué)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