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言虛詞的首尾法:(1)位于句首的虛詞:蓋”、“夫”等發(fā)語詞用在句子開頭、然、夫、而、凡、故、若、茍引導(dǎo)話題:若夫、且夫、至若 表示疑問:何為、何以、何故表示反問:得無 表示結(jié)果:是以、是故表示假設(shè):向使 表示感嘆:何其表示時間:是時、既而 表示轉(zhuǎn)折:然則
例一:(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
夫趙之于齊楚 / 捍蔽也 //趙國對于齊國、楚國來說,是強有力的屏障 猶齒之有唇也 // 唇亡則齒寒 // 猶如牙齒有嘴唇,如果嘴唇?jīng)]有了,那么牙齒會感到?jīng)龅?。今日亡趙 / 明日患及齊楚矣 //如果現(xiàn)在趙國滅亡了,馬上禍患就會危及到齊國和楚國。 且救趙 / 高義也 //況且,救趙國,會顯示我們高尚的節(jié)義 卻秦師 /顯名也 //擊退秦國的軍隊,可以張顯我們的名聲 不務(wù)為此而愛粟 // 不做這些而吝惜糧食,為國計者 /過矣。這不是為國家的長遠(yuǎn)考慮啊。”
人主貴正而尚忠/忠正在上位君主看重和推崇正直忠誠的人,讓他們身處高位,執(zhí)正營事/ 則讒佞奸邪無由進(jìn)矣/擔(dān)任要職執(zhí)政理事,那么讒佞奸邪之徒就無機(jī)會往上爬譬猶方員之不相蓋/而曲直之不相入/這就好像方圓不能相合、曲直不能相入。夫鳥獸之不可同群者/其類異也/鳥獸不能同群,是因為他們不是同類
虎鹿之不同游者/力不敵也/虎鹿不能同游,是因為他們力量不等是故圣人得志而在上位/讒佞奸邪而欲犯主者/所以圣人受重視處高位,這讒佞奸邪之徒如果想要干擾破壞,譬猶雀之見鸇//而鼠之遇貍也/亦必?zé)o余命矣/那就像小鳥碰到鷂鷹、老鼠遇到貍貓一樣,必定要喪命的。是故人主之一舉也//不可不慎也所以君主的每一個舉動,都不可不慎。
(2)位于句末的虛詞:矣、哉、耶(邪)、也矣、乎、也、焉、耳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xué)有難易乎?學(xué)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xué),則易者亦難矣。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做了,那么困難也變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變得困難。人們做學(xué)問有困難與容易的之分嗎?去學(xué),那么困難也變得容易;不學(xué),那么容易也變得困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我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旦旦而學(xué)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每天不停地學(xué)習(xí),等到學(xué)成了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我天資聰明,超過別人;能力也超過別人,
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卻不努力去發(fā)揮,即與普通人無異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鬃拥膶W(xué)問, 最終是靠不怎么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如此看來聰明愚笨,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
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我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譯為:每天不停地學(xué)習(xí),)等到學(xué)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我天資聰明,超過別人;能力也超過別人,卻不努力去發(fā)揮,即與普通人無異??鬃拥膶W(xué)問最終是靠不怎么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如此看來聰明愚笨,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
獨立成句的虛詞:嗟夫、嗟乎、嗚呼、噫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世人都稱孟嘗君能夠招賢納士,賢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殘的秦國逃脫出來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lǐng)罷了,哪里值得說得到了賢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如果不是這樣,(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賢士,(齊國)就應(yīng)當(dāng)可以依靠國力在南面稱王而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雞鳴狗盜之徒出現(xiàn)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2、固定句式法(1)判斷句:者、也(2)假設(shè)句:茍、若、如、欲、使、向使、但使、今(3)反問句:焉、豈、安、何、敢不/乎(4)總結(jié)句:凡。
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贝酥^也。傳說:“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這個意思就是說:當(dāng)君王的想要獲得安寧,那么最好是勤于政事愛護(hù)百姓;想要獲得繁榮,那么最好用隆重的禮節(jié)對待士子;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節(jié)也。想要獲得功名,那么最好尊崇和任用賢能的人,這是君子應(yīng)該要懂得的道理。
?夫 童 心 者 /真 心 也 /若 以 童 心 為 不 可 /是 以 真 心 為 不 可 也 所謂童心,指的是真心。如果認(rèn)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夫 童心 者/ 絕 假 純 真/ 最 初 一 念 之 本 心 也/ 童心是絕對不摻假的純正的心,這是人生初始階段的本性之心。若 失 卻 童 心/ 便 失 卻 真 心 /如果丟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 卻 真 心 /便 失 卻 真 人/ 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做人的心;人 而 非 真/全 不 復(fù) 有 初 矣做人而不真誠,就會丟掉人所具有的真誠的本性。
晉 平 公 問 于 師 曠 曰 / 吾 年 七 十/ 欲 學(xué) /恐 已 暮 矣晉平公向盲樂師師曠請教說:“我現(xiàn)在七十歲了, 準(zhǔn)備學(xué)習(xí),恐怕已經(jīng)晚了吧。/ 師 曠 曰 / 何 不 炳燭 乎 /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點燃蠟燭學(xué)習(xí)呢?平 公 曰/ 安 有 為 人 臣 而 戲 其 君 乎/ 晉平公說:“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國君開玩笑的呢?師 曠 曰 /盲 臣 安 敢 戲 其 君 乎/師曠說:“盲臣怎么敢跟國君開玩笑呢?
臣 聞 之 /少 而 好 學(xué) /如 日 出 之 陽 /我聽說:少年時愛好學(xué)習(xí),像太陽剛出來時的陽光壯 而 好 學(xué)/ 如 日 中 之 光 /壯年時愛好學(xué)習(xí),如同中午時的陽光老 而 好 學(xué) /如炳 燭 之 明 /炳 燭 之 明 /孰 與 昧 行 乎/ 老年時愛好學(xué)習(xí),就像點燃蠟燭的光亮。在燭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種好呢?”平 公 曰 /善 哉 晉平公說:“說得好??!”
晉平公向盲樂師師曠請教說:“我現(xiàn)在七十歲了,準(zhǔn)備學(xué)習(xí),恐怕已經(jīng)晚了吧?!睅煏缁卮鹫f:“為什么不點燃蠟燭學(xué)習(xí)呢?”晉平公說:“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國君開玩笑的呢?”師曠說:“盲臣怎么敢跟國君開玩笑呢?我聽說:少年時愛好學(xué)習(xí),像太陽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愛好學(xué)習(xí),如同中午時的陽光;老年時愛好學(xué)習(xí),就像點燃蠟燭的光亮。在燭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種好呢?”晉平公說:“說得好??!” ??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國 者 不 可 不 知 《 春 秋 》/ 前 有 讒 而 弗 見 /后 有 賊 而 不 知 /為 人 臣 者不 可 以 不 知 《春秋》/ 守 經(jīng) 事 而 不 知 其 宜/ 遭 變 事 而 不 知 其 權(quán)。所以,享有國土的君王不能不懂得《春秋》,否則,前有讒臣卻不見,后有國賊而不知。作人臣的不能不懂得《春秋》,否則,做了正當(dāng)?shù)氖聟s不知道是否合適,遇到變故又不懂得變通。
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秦有六國 兢兢以強 六國既除人人都知道敵人有作為自己仇敵的一面,卻不一定懂得對自己還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敵人對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卻不一定懂得對自己還有有利的一面。秦國有六國為敵,因此能夠兢兢業(yè)業(yè),使國家強盛起來;六國已經(jīng)除滅之后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獎賞和懲罰的政策,說的是獎勵善的懲罰惡的。獎勵用來鼓勵立功,懲罰用來杜絕奸邪的行為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獎勵不能不公平,懲罰也不能不同等賞賜知其所施,則勇士知其所死;通過賞賜使他們知道所以要給予好處的原因,那么勇士就會為了正義奮不顧身;
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通過懲罰使他們知道所要被懲罰的原因,那么做壞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懼了故賞不可虛施,罰不可妄加,所以獎勵不能無根據(jù)地實施,懲罰不能隨便地亂用,賞虛施則勞臣怨,罰妄加則直士恨?!吨T葛亮集》如果沒有根據(jù)的獎勵,有功勞的人就有怨言,隨便地懲罰,那么正直的人就會忌恨
4、頂真反復(fù)法
(1)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2)項 王 至 陰 陵 /迷 失 道 /問 一 田 父 /田 父 紿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澤 中。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廬山的風(fēng)景,秀麗至極,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山的北峰,叫做香爐峰;香爐峰的北面,有一座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介于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那地方最美,又是廬山 之最。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yuǎn)行客過故鄉(xiāng)/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它了,就像遠(yuǎn)行的游子路過故鄉(xiāng)一樣,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戀戀不舍而不忍離去,于是面對香爐峰,下近遺愛寺,蓋了一間草堂。
民事農(nóng)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人民從事農(nóng)業(yè)則土地得到開墾,土地開墾則糧食增加,糧食增加則國家富裕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zhàn)勝,戰(zhàn)勝者地廣。,國富則兵力可以強大,兵強則戰(zhàn)爭可以取勝,戰(zhàn)勝則土地也就廣闊了。
太宗謂太子少師蕭禹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dāng)?shù),自謂無以加。唐太宗對太子的老師蕭禹說:“我從年青時就喜好弓箭,收藏十幾支好弓箭。我自己認(rèn)為沒有比這更好的了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最近,我把它們拿給弓箭工匠看,他們竟然說:‘這些弓箭的材料都不好?!揖蛦査麄兤渲械脑?。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匠說:‘樹心不正,它的紋理都是斜的。弓雖然很有力,而射出的箭卻不正。
寺居山中,山四面環(huán)之。其前山曰陶山/有座寺廟坐落在山中,四面環(huán)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華陽外史弘景之所隱居/其東南山曰日鑄之峰/是華陽外史(官職名)陶弘景隱居的地方。寺的東南面的山叫做日鑄峰歐冶子之所鑄劍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閣/曰松風(fēng)閣/奎上人居之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寺的后面臨近崖石的地方有座樓閣叫做松風(fēng)閣,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
楊朱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朱經(jīng)過宋國東邊的旅店。(店主)有兩個小老婆,其中丑陋的受尊寵而美麗的受冷落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楊朱問其中的緣故。旅店的主人回答說:“那美麗的自以為美麗,我并不覺得她美麗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那丑陋的自以為丑陋,我并不覺得她丑陋?!睏钭又^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楊朱對他的弟子說:“行為善良而能去掉自我認(rèn)為善良的想法,到哪里能不受到贊美呢?”
二、文言斷句的語義層面
1. 魯有惡者,其父出而見商咄,反而告其鄰曰:魯國有個長的很丑的人,他的父親出門看到商咄,回來對他的鄰居說“商咄不若吾子矣?!鼻移渥又翋阂?,商咄至美也。商咄還不如我兒子呢。但是他兒子是長得最丑的,而商咄卻是長得最美的啊彼以至美不如至惡,尢乎愛也。他把長得最美的說成不如最丑的,是受到他的偏愛所局限啊故知美之惡,知惡之美,然后能知美惡矣。
齊 王 好 衣 紫 ,齊人皆好也。齊國五素不得一紫。齊王患紫貴。齊桓公喜好穿紫色的衣服,于是全國人都喜歡穿紫色的衣服。齊國用五匹素也不如一匹紫色的布。齊王為紫布太貴而擔(dān)憂傅 說 王 曰 /詩 云/不 躬 不 親/ 庶 民不 信 /今 王 欲 民 無 衣 紫 者 /太傅勸諫齊王說:"《詩經(jīng)》上面說:'君王不身體力行,百姓就不會相信。'現(xiàn)在大王想要讓百姓不穿紫衣服, 王 以 自 解 紫 衣 而 朝/群 臣 有 紫 衣 進(jìn) 者/ 曰 /益 遠(yuǎn) /寡 人 惡 臭。您就應(yīng)當(dāng)自己先脫下紫衣服上朝。群臣有穿紫衣服進(jìn)見的,您就說:'離我再遠(yuǎn)一些,我討厭那種氣味是日也,郎中莫衣紫;是月也,國中莫衣紫;是歲也,境內(nèi)莫衣紫。'"這一天,侍從宮中就沒有穿紫衣服的人了;這個月,都城中都沒有穿紫衣服的了;這一年,齊國的境內(nèi)就沒有穿紫衣服的了。
三、文言斷句的語法層面
1.老子送孔子曰 :“吾聞寶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老子送別孔子,說:“我聽說富貴者用財物送人,仁者用言語送人。吾雖不能寶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我雖然不能富貴,但得到了仁者的虛名,請讓我用言語送你吧。
凡 當(dāng) 今 之 士/聰 明 深 察 而 近 于 死 者/好 譏 議 人 者 也/凡是當(dāng)今的士人,因聰慧精明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歡譏諷議論別人的人博 辯 閎 達(dá) 而 危 其 身/好 發(fā) 人 之 惡 者 也/因知識廣博喜好辯論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歡揭發(fā)別人短處的人。無 以 有 己 為 人 子 者/無 以 惡 己 為 人 臣 者/作為人子不要想著自己,作為人臣要懂得保全自己孔 子 曰/敬 奉 教 /自 周 反 魯/道 彌 尊 矣??鬃诱f:“我一定遵奉您的教誨?!睆闹芊祷佤攪?,孔子的學(xué)說更加受人尊崇了。遠(yuǎn)方弟子之進(jìn),蓋三千焉。遠(yuǎn)方來向他學(xué)習(xí)的弟子,大約有三千人。
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曰:“臣聞鄙語曰/ 寧為雞口// 不為牛后/蘇秦替楚國搞合縱,游說韓王說:“我聽俗話說,“寧為雞口,不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如今大王您面向西方拱手稱臣侍奉秦國,這跟牛后有什么不同呢?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 而有牛后之名/ 憑大王您的賢能,擁有強大的韓國軍隊,卻具有牛后的名聲,臣竊為大王羞之/ 韓王忿然作色/ 我私下為大王您感到羞恥。韓王氣得變了臉色,攘臂按劍/ 仰天太息曰/ 寡人雖死//必不能事秦!”捋起袖子手按寶劍,仰天長嘆道:“我就是死了,也決不侍奉秦國!”
為將之道,當(dāng)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作為將領(lǐng)的原則,應(yīng)當(dāng)首先修養(yǎng)心性。必須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麋鹿在身邊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夠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對付敵人。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軍事崇尚正義。如果不合乎正義,即使有利可圖也不要行動。
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并非一動就有危害,而是因為后來將有不能應(yīng)付的事情發(fā)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zhàn)。只有正義能夠激憤士氣,用正義激憤士氣,就可以投入一切戰(zhàn)斗。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從前,范陽有一個叫祖逖的人,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dān)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本推鸫参鑴?br/>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dān)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quán),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皶x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亂,由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quán)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外族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
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現(xiàn)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fā),大王您果真能夠派遣將領(lǐng)率兵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fù)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fēng)響應(yīng)者矣?!笔瓜裎易驽堰@樣的人統(tǒng)領(lǐng)軍隊來光復(fù)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fēng)響應(yīng)的人!”
睿素?zé)o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州刺史,給千人廩,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招募士兵。祖逖帶領(lǐng)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
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jì)者,有如大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fù)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jìn)。于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繼續(xù)前進(jìn)
逖既入譙城,石勒遣石虎圍譙,桓宣救之,虎解去。祖逖已經(jīng)進(jìn)入譙城,石勒派遣石虎包圍了譙城,桓宣來解救祖逖,石虎解圍而去晉王傳檄天下,稱:“石虎敢?guī)浫?,渡河縱毒,晉王傳檄文昭告天下,稱:“石虎膽敢率領(lǐng)犬羊烏合之眾,渡過黃河荼毒民眾,今遣九軍,銳卒三萬,水陸四道,徑造賊場,受祖逖節(jié)度?!爆F(xiàn)派遣瑯邪王司馬裒póu 等九軍、精銳士卒三萬,由水、陸四路直赴賊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揮。
大興三年,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甚多,大興三年,祖逖鎮(zhèn)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攔擊后趙軍隊,后趙鎮(zhèn)守的將士歸附祖逖的很多,境漸蹙。秋七月,詔加逖鎮(zhèn)西將軍。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后趙疆土日益縮小。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詔加封祖逖鎮(zhèn)西將軍,祖逖在軍中,與將士同甘共苦,約己務(wù)施,勸課農(nóng)桑,撫納附,雖疏賤者皆結(jié)以恩禮。嚴(yán)于律己,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以禮遇。
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祖逖在積谷練兵,為奪取黃河以北做打算。后趙王石勒很擔(dān)心這件事,于是到幽州為逖修了祖父、父親的墳?zāi)?,。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安排了兩戶人家替他們看守祖墳,于是給祖逖寫了一封信,請求通使及互相貿(mào)易,祖逖沒有答復(fù)這封信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而聽?wèi){雙方民間互相貿(mào)易,收取十倍的利潤。禁止將領(lǐng)們不使他們侵犯后趙的百姓。
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將軍,兩國邊境之間,稍微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四年秋七月,朝廷讓尚書仆射戴淵為西將軍,鎮(zhèn)合肥,逖以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一旦來統(tǒng)之,意甚怏怏,鎮(zhèn)守合肥,祖逖已經(jīng)掃除了障礙收復(fù)了黃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淵突然有一天來統(tǒng)領(lǐng)這里,祖逖內(nèi)心怏怏不樂,又聞王敦與劉刁構(gòu)隙,將有內(nèi)難。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又聽說王敦與劉刁互相結(jié)怨,將要有內(nèi)亂。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緒激動引發(fā)重病。
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親生父母,譙國、粱國之間都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既卒,后趙屢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圍譙。祖逖去世后,后趙多次侵犯河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圍譙城豫州刺史祖約不能御,退屯壽春。后趙遂取陳留,梁、鄭之間復(fù)騷然矣。豫州刺史祖約不能抵抗,退守壽春。后趙于是攻取陳留,梁、鄭之間又騷亂不安了。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B.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C.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D.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錯。從原文來看,“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這里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軍隊。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是古代長江下游軍事重鎮(zhèn),為兵家所重。B. 遺民,指改朝換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區(qū)的人民,文中指后者。C. 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lǐng)招募的私人軍,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D. 傳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諭聲討的文書,傳檄即傳布檄文。
A.“仍然盡力支持”錯。原文是“睿素?zé)o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只給了一千人的糧食,三千匹布,連軍隊都沒給,讓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盡力支持”。
故選A。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祖逖力請北伐,時任左丞相的司馬睿雖無北伐之志,但仍然盡力支持,這堅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發(fā)誓:若不能收復(fù)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B. 祖逖北伐,先在譙城遭石虎圍攻,幸得桓宣救;后鎮(zhèn)雍丘,屢次派兵邀擊后趙軍隊,使后趙疆土日益縮??;又為攻取河北練兵積谷,與后趙相持。
C. 大興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為鎮(zhèn)西將軍。祖逖與將士同甘共苦,嚴(yán)于律己,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nóng)桑,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以禮遇。D. 祖逖死后,后趙頻頻侵犯河南地區(qū),攻陷襄城、城父,包圍譙城,豫州刺史祖約抵擋不住,退駐壽春,后趙攻取陳留,梁、鄭之間又重新陷入了騷亂。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課件,共5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備考之,考情分析,文言文斷句步驟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趣味斷句,學(xué)習(xí)目標(biāo),考點突破,斷句方法,小結(jié)文言文斷句方法,課堂小練,課后作業(y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fù)習(xí):文言文斷句 課件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