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東周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zhèn)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左丘明是中國傳統(tǒng)史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左氏春秋》(左傳)和《國語》兩部史學(xué)巨著,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于所寫作品史料詳實,文筆生動,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xì)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xì)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nèi)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 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鑒》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載歷史事件。 如:《國語》(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戰(zhàn)國策》紀(jì)傳體:通過記載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 如:《史記》《漢書》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èr于楚也。晉軍函hán陵,秦軍氾fán南。 佚yì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yǐ?!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zhuì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bǐ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bó也。若舍shě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gōng其乏fá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wèi晉君賜矣,許君焦jiā、瑕xiá,朝zhā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fú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sì其西封,若不闕quē秦,將焉取之?闕quē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yuè,與鄭人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孫、楊孫戍shù之,乃還huán。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bì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zhì;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huán也?!币嗳ブ?br/> 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退。師:軍隊。 為什么?質(zhì)疑:退 怎么辦? 結(jié)果如何?
問題一:為什么“退”
秦軍為何出師鄭國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1、在什么情況下“退秦師”。2、一人之力退秦師?何種方式?3、如何退師?
晉侯、秦伯圍鄭。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夜縋而出
名作動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往下送
1、在什么情況下“退秦師”。
佚yì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wéi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佚之狐慧眼識人,“必”字表現(xiàn)出佚之狐對燭之武的了解與信任,側(cè)面襯托出燭之武的外交才能。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辭曰:“臣壯,不如人;今老,無能為之。
“壯士不遇,英雄末路”,表達(dá)了自己滿腹才華卻不被重用的委屈和不滿。
2、一人之力退秦師?何種方式?
“須眉盡白,傴僂其身,蹣跚其步”。以致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鳎T夢龍《東周列國志》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薄安粦?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
夜縋zhuì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wèi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fú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quē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yuè,與鄭人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孫、楊孫戍shù之,乃還。
朝、夕:名作狀,在早上/在晚上
1.請同學(xué)們誦讀全文,完成下面的情節(jié)梳理。 起因:秦晉圍鄭 經(jīng)過:( ) 高潮:( ) 結(jié)局:秦晉退兵2.重點研讀第三段,小組合作探討燭之武是
如何一步步說服秦伯退兵呢?結(jié)果如何?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以退為進(jìn),主動示弱陳說利害,厚晉薄秦以利誘之,存鄭無害以史為例,挑撥秦晉推測未來,闕秦利晉
善于揣摩心理善于分析利弊善于利用矛盾講究語言藝術(shù)
鄭 亡 (言于秦)亡 鄭 (害于秦) 舍 鄭 (利于秦) 賜 晉 (負(fù)于秦) 肆 晉 (闕于秦)
明則處處言秦暗則處處圖晉句句與鄭無關(guān)句句關(guān)鄭興亡
用迂回戰(zhàn)術(shù),不暴露游說目的巧施攻心術(shù),先對方之憂而憂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于聽
五論救弱國,妙語退秦師。
秦伯說yuè,與鄭人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孫、楊孫戍shù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bì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zhì;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左傳》具有典型的寫人敘事的白描藝術(shù),請說說課文塑造的燭之武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1.燭之武是怎樣的一個人?
辯士燭之武以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華解除了國家的危機。他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人,說服了秦君,是一個能說會道、巧言善辯的辯士
勇士兩方交戰(zhàn),生死未ト;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夜縫而出”,勇入秦營,是一個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勇士。
志士“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一個“退”字,盡顯燭之武的才華。雖長期未被重用,但在大任面前,他決心以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足以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2、體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shù)性
正面描寫: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燭之武,作者通過他的語言,不管是牢騷,還是說辭,都表現(xiàn)了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智勇敢。特別是說秦時的舉重若輕、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一位出色的辯臣的形象。側(cè)面烘托:佚之狐的推薦、鄭伯的自責(zé),退秦師的事實。
記事精妙優(yōu)美,達(dá)到了微而顯、婉而辯、精而腴,簡而奧的辯證統(tǒng)一。
——郭預(yù)衡《中國文學(xué)史》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這篇文章雖短,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yīng)。例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說明沒有太多的矛盾沖突。這就為下文燭之武說退秦軍埋下了伏筆。
這篇課文波瀾起伏,生動活潑。從大軍壓境到最后的平息,課文都是有張有弛,曲折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
課文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臨危不懼、能言善辯的傳奇人物燭之武,是對燭之武忠心愛國的精神的禮贊,但僅僅是這樣嗎?
《燭之武退秦師》的義利之思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課堂教學(xué)ppt課件,共3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關(guān)于《左傳》,編年體,國別體,紀(jì)傳體,故事背景,公元前630年,課文串講,概括第一段,史背景,B秦晉圍鄭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備課ppt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譯讀經(jīng)典,重要實詞例釋,概括文章內(nèi)容,分析勸說技巧,公元前630年,《左傳》,《左傳》與《春秋》,《春秋》城濮之戰(zhàn),《左傳》內(nèi)容,《左傳》特色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第一單元2 燭之武退秦師背景圖ppt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關(guān)于《左傳》,故事背景,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說退秦師,晉師撤離,三點理由,善于分析利弊,善于利用矛盾,善于揣摩心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