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同步練習姓名:             班級:           等級:             大聲誦讀《芣苢》,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1)  薄言     (2)  薄言     (3)  薄言     (4)  薄言     知識拓展。《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    。本只稱《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    》?!对娊?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三個部分。《風》是    ;《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    》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对娊?jīng)》詩篇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    、興的手法。孔子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芣苢》中用重章疊句法,多次寫芣苢茂盛樣子的句子是    ;寫采摘過程中,從莖上成把地握取的一句是    ;寫采摘得很多,只得把衣襟掖在腰帶上兜取的一句是    (2)  楊萬里《插秧歌》中,用比喻手法刻畫環(huán)境,反襯插秧的緊張氣氛的兩句詩是        。    一句寫的是農(nóng)人忙于勞作,無暇吃飯休息的樣子。 下列對《芣苢》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集體勞動的贊歌,反映了婦女們集體采芣苢的過程,表達了勞動者喜悅的心情。 B.與歌采用重章疊句的手法,在不斷重疊中,產(chǎn)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huán)的音樂感。 C.本詩綜合運用詩經(jīng)賦、比、興手法,在極短的篇章里營造了極動人的境界和形象。 D.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又是不斷變化的,表現(xiàn)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  閱讀課文,回答問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1)  采采這個疊詞在詩中多次出現(xiàn),請解釋這個疊詞的意思并分析其表達效果。(2)  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是變化的,其余全是重疊的。請分析這種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魏風?十畝之間①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②,行③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④兮,行與子逝⑤兮。【注】①十畝之間:指郊外所受場圃之地。②桑者:采桑的人。閑閑:寬閑、悠閑貌。③行:走。一說且,將要。④泄()泄:和樂的樣子;一說人多的樣子。⑤逝:返回;一說往。(1)  根據(jù)本詩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想象,描寫一幅桑園晚歸圖(2)  本詩多用語氣詞,請賞析其表達效果。(3)  本詩與《詩經(jīng)·芣苢》內(nèi)容上都表現(xiàn)了勞動之美與勞動之樂,但表現(xiàn)形式和思想感情有顯著差異,試分析。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小題。何謂詩(節(jié)選)鄭振鐸    我們試讀下面的幾句文字: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向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    試再讀下面的幾句文字:    寶玉默默不對。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傷,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曹雪芹《紅樓夢》    如果我們把這兩段文字拿去,無論問什么人,只要他是識字的,他便會立刻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歐陽修的幾句話是,曹雪芹的幾句話不是但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而問他們道:何以歐陽修的是詩,而曹雪芹的不是詩?或是什么叫作詩?那么,便無論是怎樣有學問的人,都很難有圓滿的解釋或確切的定義給我們了——即使他們經(jīng)過許多時間的思索。奧古斯丁論別一件事時曾說道:如果不問,我知道,如果你問我,我不知道。這個話用在這個場合是非常確切的。    不過詩歌的確切意義,也不是絕對不能得到。詩歌之于一般讀者,如一顆紅潤可愛的蘋果,如一泓清渟的綠湖,他們只要賞贊它的美,它的味,與它的幽穆的景色便夠了,本來不必像植物學家或地理學家之必須研究到蘋果樹的種類與花的形狀,與生長的歷程,研究到綠湖的來源與去路,其他的對于那個地方人民生活的影響。但它對于文學研究者,則其色彩完全不同。文學研究者也賞贊詩歌的美,也飲啜詩歌的甘露,但同時,他卻要如植物學家或地理學家研究蘋果或湖水似的去研究詩歌,研究它的性質(zhì)以及一切。    底下先舉諸家的對于詩歌所下的定義,然后再一一加以批評,綜合起來作一個較確當?shù)?/span>何謂詩的答案。    華特萊①說:無論什么有韻的文字,都常稱之為詩。這個定義是大錯的,因為詩歌的意義絕不是這樣簡單。    如果華特萊的話是正確的,那么: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晨宿列張是有韻的,它是詩么?    文齊斯德說:詩歌是那樣的一種文學,它的主旨是在訴諸情緒,而且是用韻文寫的。    史特曼說:詩歌是有韻的想象文字,表白人類靈魂的創(chuàng)見趣味、思想、感情與觀察的。    這兩個人的定義較華特萊已進步得多;他們知道詩歌的唯一元素絕不在有韻與否,而尚須加以別的更重要的元素。他們以為他們的定義是很周密的,因為用有韻的幾個字,可以把詩歌從小說等文學作品分開來,同時又用訴諸情緒想象的幾個字,把詩歌從別的非文學的韻文分開來。但他們始終堅持詩必有韻的主張,都使他們失敗了。因為,第一,在實際上,現(xiàn)在的詩歌韻文兩個名字,已不能聯(lián)合在一起;近代散文詩的韻的成績已被詩必有韻的主張翻倒。第二,文齊斯徳他自己也知道,訴諸情緒幾個字不能分別詩與小說;如果可以,那么把小說用韻文寫了起來,也可以成為一篇詩了,而在實際上則絕無此事。無論用什么樣的韻文來寫小說之不能變?yōu)樵姼?,正如火之不能變?yōu)樗粯拥娘@明。第三,在別一方面,有韻的詩歌,則可譯成散文,雖把韻文譯為散文卻并不喪失原來的詩的氣息。    阿里斯多德②以為詩人是一個創(chuàng)作者。    席萊③以為詩是想象的表白    愛摩生④以為詩是表白事物精神的永存的努力。    他們的定義,似乎也都有些含混,不能使人一見即明白詩的性質(zhì),如安諾爾特所說的詩的真實與詩的美,更是奇怪,因為我們在沒有明白詩的定義以前,所謂詩的真實與詩的美,我們是更不能知道的。    舊的定義還有許多,但大都不出前面所舉的意思以外;他們既都不甚妥切,于是我們便不能不另定一個,現(xiàn)在且綜合他們的意思,加以補充,定一個較周密較切當?shù)脑姷亩x如下:    詩歌是最美麗的情緒文學的一種。它常以暗示的文句,表白人類的情思,使讀者能立即引起共鳴的情緒。它的文字也許是散文的,也許是韻文的。(選自《鄭振鐸全集》,有刪改)【注釋】①華特萊:即菲利斯·惠特利(約 1753—1784),美國女詩人。②阿里斯多德:即亞里士多德(前 384— 322),古希臘哲學家。③席萊:即雪萊(1792—1822),英國浪漫主義詩人。④愛摩生:即愛默生(1803—1882),美國散文家、詩人。(1)  文章開頭用歐陽修的《蝶戀花》和曹雪芹的《紅樓夢》為例,作者想要闡述什么道理?這樣說有什么好處?                                                                                                                        (2)  簡述文章的說理思路。                                                                                                                         (3)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是詩,《歸去來兮辭》是文,根據(jù)本文作者的定義,說說《歸園田居(其一)》與《歸去來兮辭》的區(qū)別是什么。                                                                                                                         
答案 1.  (1)  拾取,摘取(2)  從莖上成把地取下(3)  提起衣襟兜東西(4)  把衣襟掖在腰帶上兜東西 2.  詩歌總集;詩三百;周代各地的民歌;頌;比;思無邪 3.  (1)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薄言襭之(2)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低頭折腰只不答 4.  C 5.  (1)  采釆二字,可以解釋為采而又采,亦可解釋為各種各樣。有人覺得用前一種解釋重復過甚,故取第二種。然而說車前草是各種各樣的,也不合道理,故其義應該還是采而又采。采采疊用,說明這是群體性勞動,同時具有音樂美,形象地表現(xiàn)出田家婦女,三三兩兩,風和日麗之中,于平原繡野,群歌互答,歡聲笑語。(2)  在不斷的重疊中,產(chǎn)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huán)的音樂感。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又表現(xiàn)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從詩句中能夠感受到勞動者歡快的心情,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興高采烈,重章疊唱可以把這歡快表達出來。 6.  (1)  夕陽西下,暮色欲上,牛羊歸欄,炊煙漸起。夕陽斜暉,透過碧綠的桑葉照進一片寬大的桑園。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準備回家了。頓時,桑園里響起一片呼伴喚友的聲音。人漸漸走遠了,她們的說笑聲和歌聲卻仿佛仍裊裊不絕地在桑園里回旋。這就是十畝之間展現(xiàn)的一幅桑園晚歸圖。(2)  語氣詞很自然地拖長了語調(diào),表現(xiàn)出一種舒緩而輕松的心情,包含了緊張的勞動結束后輕松而舒緩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對一天的勞動成果滿意而愉快的感嘆。詩句與詩境、語調(diào)與心情,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3)  《詩經(jīng)·芣苢》寫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車前子的勞動過程,它通過采摘動作的不斷變化和收獲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現(xiàn)了姑娘們嫻熟的采摘技能和歡快的勞動心情。四字一句,短促而有力,從而使全詩的節(jié)奏明快而緊湊。《魏風·十畝之間》寫勞作之后舒緩輕松的心情,句式舒緩,語氣詞很自然地拖長了語調(diào)。 7.  (1)  說明詩歌的確切意義,似乎分得清,但又是說不清的。這樣說把抽象的詩歌用具體的案例解讀,使讀者更加理解什么是詩歌。(2)  文章先說什么是詩歌,接著說一般讀者與專業(yè)讀者對詩歌性質(zhì)的理解,再列舉多種對詩歌定義的詮釋,最后得出一個詩的定義。(3)  提示:此題為開放式題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相關試卷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6.1 芣苢鞏固練習: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6.1 芣苢鞏固練習,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情景默寫,選擇題組,選擇類,選擇題,混合默寫,非選擇類,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6.1 芣苢精品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6.1 芣苢精品習題,共3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祭祀與史詩,農(nóng)事詩,宴餉詩,怨刺詩,戰(zhàn)爭徭役詩,婚戀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必修 上冊6.1 芣苢課后測評:

這是一份語文必修 上冊6.1 芣苢課后測評,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詩歌閱讀,五句重復第一句,第四,情景默寫,小閱讀-課內(nèi),句子默寫,非選擇類,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電子課本

6.1 芣苢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