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時,反應物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比較,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火柴燃燒只剩下灰燼;酒精燃燒連灰燼都沒有留下;蠟燭燃燒后“蠟淚”消失;生銹的鐵釘質量比未生銹時的質量大……
兩個水分子共含有四個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
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共含有四個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
往氫氧化鈉溶液通入二氧化碳
實驗二:往氫氧化鈉溶液通入二氧化碳
實驗三: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請在學案中填寫小組實驗現(xiàn)象
167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做了金屬錫和金屬汞在敞口容器中煅燒的定量實驗研究,得出了重量增加的結果。
1756年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把錫放在密閉的容器里煅燒,錫發(fā)生變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錫,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質的總質量,在煅燒前后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1774年法國的拉瓦錫做了同樣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論
波義耳的實驗在反應后測得生成物的質量增加了,為什么質量會增加?
實驗二:二氧化碳 + 氫氧化鈉→ 碳酸鈉 + 水
實驗三:硫酸銅 + 鐵→ 硫酸亞鐵 + 銅
想一想:你是否也能將實驗一進行改進,使其得出正確結論呢?
微觀守恒:原子種類不變 原子數(shù)目守恒 反應前后相對質量總和不變
現(xiàn)象:1.發(fā)出耀眼白光 2.放出熱量 3.生成白色粉末(白煙)
1. 冰融化成水質量不變;10g食鹽溶解在100g水中,總質量是110g,以上事實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2. 鐵絲生銹質量為什么變重?加熱高錳酸鉀后的剩余物變輕?是不是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3. 2g氫氣和16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可以生成多少g的水?若用3g的氫氣和16g的氧氣反應又可以得到多少克的水?4. 蠟燭燃燒后的產(chǎn)物有CO2和H2O,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物質的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5. 下圖是一個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從示意圖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發(fā)生改變B.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發(fā)生變化C.反應前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是1: 2D.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
這是一份2021學年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課題 1 質量守恒定律背景圖ppt課件,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微觀質量比,實際質量比,H2O,CO2,Cl2,CH4,質量守恒定律,點石成金,變水為油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 1 質量守恒定律習題ppt課件,共1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習題鏈接,防止錐形瓶底炸裂,引燃白磷,先脹大后變癟,①②⑤,C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密閉容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課題 1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課件ppt,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化學反應,質量總和,c+d,c+d+b-a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