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目標。
(1)體驗聲音的產生是由于振動引起的。
(2)領會聲音傳播需要介質。
(3)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2.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實驗操作技能,能初步學會有目的地觀察。
(2)能利用常見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會描述實驗現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據信息歸納科學規(guī)律。
(3)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標。
(1)感受自然界聲音的美妙與有趣,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養(yǎng)團結合作、主動與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精神。
(3)初步認識科學對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實際意義,培養(yǎng)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聲音產生的原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教學難點:探究物體傳聲實驗;估測聲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鼓一只,吉他一把,紙屑若干,鐘罩一只,抽氣機一臺,鬧鈴一只,氣球一只。
學生合作組器材:紙片,繃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桂和音箱),梳子,樹葉的葉片,一個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幾塊石頭。
多媒體課件:聲波動畫。可到網上查詢。
【設計思路】
教材提供了教學的框架和資源,而課堂活動的組織、安排,內容的邏輯處理卻是教師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本節(jié)課是本書的第一節(jié),又是初二學生剛剛進入物理學習的起始階段。以培養(yǎng)興趣為出發(fā)點,以鍛煉思維和提高能力為根本,并適時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為本教學設計的主旨。
一開始,就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通過讓學生傾聽各種聲音,把學生引入聲的世界,從產生興趣到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善于發(fā)現和提出問題。
接著圍繞著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設計了幾個學生活動。
聲音的產生:1.開展探究和討論,讓學生在產生聲音的過程和較多的現象中歸納出結論;2.討論生活中有趣的發(fā)聲現象,比如動物的交流方式。
聲音的傳播:1.通過學生討論生活事例、設計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聲的小實驗,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教師演示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
聲波:因為比較抽象,在這里不宜展開,可采用多媒體的動畫造型讓學生頭腦中初步產生一個模型即可。
聲速的估測:學生第一次在物理中涉及估測的設計問題,有一定的難度,由“擊敲長鐵管聽聲”事例引人啟發(fā),讓學生拓展聯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教師事先錄制好自然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某些聲音。
例如:電鈴聲、鋼琴曲片段、工廠的電焊聲、叢林中的鳥語、夏日的蟬聲、瀑布聲等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能聽出剛才都是什么聲音?是哪些物體在發(fā)出聲音?
(同學回答)
教師: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研究自然界中聲音的有關知識。同學們自己想知道有關聲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學生: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我們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3)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人耳的?
(4)為什么有的聲音悅耳動聽,有的卻很難聽?
教師在贊賞肯定的同時有選擇地摘錄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確定本節(jié)課研究的主題就是學生剛才提出的問題中的某幾個,并說明其他的問題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漸探索,也可以課后去查找資料,自己先行研究。
二、探究性活動一
這個活動過程分為三個步驟進行:探索性活動──小結──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動。
組織學生活動:怎樣利用桌上的器材,讓它們發(fā)出聲音,比比看,誰的方法多,誰的發(fā)聲方法有創(chuàng)意?介紹桌上的器材,特別是音叉。
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
體驗:你是如何讓物體發(fā)聲的,你觸摸發(fā)聲的物體時,請體會感覺。
思考:①物體發(fā)聲時與不發(fā)聲時有什么不同?②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動: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發(fā)聲,教師參與討論。然后教師請學生代表上臺表演研究結果,對獨特的發(fā)聲方法贊賞和鼓勵。并對上述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共同體驗:摸著自己的聲帶,說一句話。體會手上的感覺,說出感覺。
問題:是不是物體發(fā)聲就一定在振動?
演示:
擊鼓。鼓面在振動嗎?如果在振動,你如何證明,能否讓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動?說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
從上述事例中你能否總結出一種“驗證難以覺察的物體運動”的方法?
2.小結:在以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總結物體發(fā)聲的原因,即物體發(fā)聲是由于物體的振動引起。
3.交流:物體的發(fā)聲現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比較奇特的發(fā)聲方法嗎?比如動物間有趣的交流方式。
說明:
1.學生的發(fā)聲活動是在開放的互動式形式中進行,教師在學生的交流匯報中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展示發(fā)聲方法,匯報體驗和感受,例如對學生把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可激起水花,利用樹葉吹奏發(fā)聲等,更應該鼓勵,并讓學生在現象中歸納問題的本質。如果學生不能對桌上的器材進行實驗,教師可做一定的提示和演示。
2.交流有趣的發(fā)聲方法時,如果學生難以調動,教師可提出有趣的發(fā)聲問題讓學生討論。例如,①動物的發(fā)聲方法:蟬是怎么發(fā)聲的?蚊子和蒼蠅發(fā)出“嗡嗡”聲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②同一物體不同的發(fā)聲方法:怎樣讓一個氣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來?人體除了聲帶外,還可以怎樣發(fā)音?能否一試?可讓學生討論發(fā)言,增加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探究性活動二
情景創(chuàng)設:醫(yī)生的聽診器,心臟跳動或者肺部的聲音是靠什么傳到人耳中的?
猜想:聲音的傳播可能需要什么東西做媒介。
做個最簡單的小實驗驗證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們的課桌當做傳聲物。這個實驗需要提供什么條件?(聯想醫(yī)生聽到病人身體器官運動的條件)如何操作?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也可提示:發(fā)聲體(源)……人耳(接受體),中間為傳聲物體(課桌)。
活動:兩個學生合作,一個學生輕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個學生把耳朵貼在桌面上聽。感受聽到的聲音。再把兩張桌子分開一條縫,進行實驗,前后對比。
從以上的活動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固體可以傳聲)你還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者實驗方案來支持固體可以傳聲這個觀點?(讓學生舉例,例如小學里曾經制作的土電話等。)
問題:那么液體是否也可以傳聲呢?
討論:你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設計一個簡單的小實驗來體驗一下?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舉一些生活事例來證明你的觀點?
這時,讓學生利用桌上的器材進行設計和探究,在設計實驗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對照固體傳聲的小實驗,提出問題:用什么做發(fā)聲物體比較簡單?傳聲物是什么?該把發(fā)聲物體放在什么地方比較合適?
活動:方案設計好以后,學生利用桌上的器材進行實驗。教師輔導。并讓學生列舉生活事例。
問題:空氣可以傳聲嗎?列舉事實說明。1.聽到鈴聲;2.聽到人的說話聲;3.聽見腳步聲;等等。
進一步猜想:如果連空氣都沒有呢?聲音能不能傳播呢?為了證明這個猜想,最好做實驗試一試。
聯想: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想一想這個實驗怎樣做?怎樣實現沒有空氣的狀態(tài)?學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需要提供一個真空的環(huán)境,然后把一個發(fā)聲體(例如小電鈴)放入這樣的環(huán)境里,前后對比。思路理清楚后,由于實驗器材的局限性,這個實驗由教師演示,讓兩個學生上臺輔助,學生進行觀察對比:(1)抽去空氣前和抽氣后鈴聲的對比(2)抽氣后再放人氣體,兩種情況鈴聲的對比。及時糾正猜想的謬誤,最好推理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正確結論。
引導:通過剛才這一段的學習,同學對聲音的傳播有了怎樣的認識,能不能請個代表用你自己的語言歸納一下。
學生:聲音傳播需要物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傳播聲音的物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
四、聲波
問題:聲音在空氣中如何傳播呢?
學生實驗:用鉛筆不斷地點擊水面,你會看見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斷地向四周擴散)
那么空氣中是否也有類似情形呢?
播放多媒體聲波動畫讓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并提出聲波這個概念。
五、聲速以及估測
情景:有時候在電影里看見這樣的畫面,演員的口形與觀眾聽到的話不是同一時間的,聽到的聲音要比演員的口形慢半拍,這說明聲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把聲音在每秒種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媒體顯示:聲速表。快速地熟悉聲音在空氣、水、鋼鐵中的傳播速度。
問題:在一根空的長鐵管的一頭敲一下,在另一頭可以聽到幾次聲音?(搶答并說出理由)。如果要想在另一頭聽到三次敲擊聲,你該怎么做?
學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過程中體會傳聲速度與傳播時間的關系。
說明聲速不僅與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與介質的溫度有關。
問題:如果我們想知道聲音在室溫狀態(tài)下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應該怎么辦?說出實驗方案。
引導:要測聲速,必須知道哪些量?你準備用什么辦法解決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組織學生討論,要求每組想出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
學生討論交流。
說明:在設計實驗的時候,要注意實驗方案的可行性。聲源離人耳的距離適當,不宜過近。測時間的工具也盡可能準確。當然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實驗方案,只要原理得當,應該給予鼓勵。

相關教案

初中物理魯教版 (五四制)八年級上冊第一節(jié)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魯教版 (五四制)八年級上冊第一節(jié)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預習提示,導入新課,新課教學,課堂小結,當堂檢測,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0-2021學年第1節(jié)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第1節(jié)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及反思,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光是如何傳播的,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光的傳播速度,光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 聲現象第1節(jié)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案設計: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 聲現象第1節(jié)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案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師準備,學生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后記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鏡綜合與測試教案

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鏡綜合與測試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案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案設計

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4.1 光的折射教案

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4.1 光的折射教案

物理八年級上冊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學設計

物理八年級上冊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學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版本: 北師大版

年級: 八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