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總結(jié)與檢測(學(xué)案)
知識點一、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
1、強、弱電解質(zhì)
(1)概念

(2)與化合物類型的關(guān)系
強電解質(zhì)主要是大部分離子化合物及某些強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除HF等外)。弱電解質(zhì)主要是某些弱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
2、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1)弱電解質(zhì)
①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且第一步電離程度遠遠大于第二步。
如H2CO3的電離方程式:H2CO3H++HCO3—,HCOH++CO32—。
②多元弱堿電離方程式一步寫成。如Fe(OH)3電離方程式:Fe(OH)3Fe3++3OH-。
(2)酸式鹽
①強酸的酸式鹽在溶液中完全電離。
如:NaHSO4===Na++H++SO42—。
②弱酸的酸式鹽中酸式酸根在溶液中不能完全電離。
如:NaHCO3===Na++HCO3—,HCOH++CO32—。
提醒:①電解質(zhì)、非電解質(zhì)均是化合物,鹽酸、銅雖能導(dǎo)電,但它們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
②CO2、SO2、SO3、NH3等溶于水也導(dǎo)電,是它們與水反應(yīng)生成新物質(zhì)后而導(dǎo)電的,而它們液態(tài)時不導(dǎo)電,故屬于非電解質(zhì)。
③BaSO4等雖難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卻能完全電離,屬于強電解質(zhì)。
3、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
(1)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①溫度:溫度升高,電離平衡向右移動,電離程度增大。
②濃度:稀釋溶液,電離平衡向右移動,電離程度增大。
③同離子效應(yīng):加入與弱電解質(zhì)具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zhì),電離平衡向左移動,電離程度減小。
④加入能反應(yīng)的物質(zhì):電離平衡向右移動,電離程度增大。
提醒:①稀醋酸加水稀釋時,溶液中的各離子濃度并不是都減小,如c(OH-)是增大的。
②電離平衡右移,電解質(zhì)分子的濃度不一定減小,如稀醋酸中加入冰醋酸。
③電離平衡右移,電離程度也不一定增大。
拓展:以0.1 mol·L-1CH3COOH溶液為例:
實例(稀溶液)
CH3COOHH++CH3COO-ΔH>0 
改變條件
平衡移動方向
C(H+)
C(CH3COO-)
C(CH3COOH)
導(dǎo)電能力
加水稀釋
正向
減小
減小
減小
減弱
加CH3COONa(s)
正向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強
加入少量冰醋酸
逆向
增大
減小
增大
增強
通HCl(g)
正向
減小
增大
減小
增強
加NaOH(s)
正向
減小
增大
減小
增強
加入鎂粉
正向
增大
增大
減小
增強
升高溫度
逆向
減小
增大
增大
增強
4、電離平衡常數(shù)
1.表達式
對一元弱酸HA:HAH++A- Ka=。
對一元弱堿BOH:BOHB++OH- Kb=。
2.特點:
(1)多元弱酸是分步電離的,各級電離常數(shù)的大小關(guān)系是Ka1?Ka2?Ka3,所以其酸性主要決定于第一步電離。

知識點二、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
1、水的電離
1.水的電離
簡寫為:H2OH++OH-。
2.關(guān)于純水的幾個重要數(shù)據(jù)

3.外界因素對水的電離平衡的影響:
(1)溫度:溫度升高,促進水的電離,Kw增大;
溫度降低,抑制水的電離,Kw減小。
(2)酸、堿:抑制水的電離。
(3)能水解的鹽:促進水的電離。
(4)能與水反應(yīng)的活潑金屬:促進水的電離。
提醒:①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w=c(H+)·c(OH-),不僅適用于純水,也適用于所有水溶液。
②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說明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電離平衡,都有H+和OH-存在。
③比較由H2O電離產(chǎn)生的c(H+)的大小時,可先對物質(zhì)進行分類,酸堿抑制水的電離,能水解的鹽促進水的電離。
2、溶液的酸堿性與pH
1.溶液的酸堿性
常溫下,溶液的酸堿性與c(H+)、c(OH-)的關(guān)系:
溶液的酸堿性
c(H+)與c(OH-) 比較
c(H+)大小
酸性溶液
c(H+)>c(OH-)
c(H+)>1×10-7mol·L-1
中性溶液
c(H+)=c(OH-)
c(H+)=1×10-7mol·L-1
堿性溶液
c(H+)<c(OH-)
c(H+)<1×10-7mol·L-1
2.溶液的pH

(1)表達式為pH=-lgc(H+)。
(2)使用范圍:pH的取值范圍為0~14,即只適用于c(H+)≤1 mol·L-1或c(OH-)≤1 mol·L-1的電解質(zhì)溶液,當(dāng)c(H+)或c(OH-)≥1 mol·L-1時,直接用c(H+)或c(OH-)表示溶液的酸堿性。
3.判斷下列溶液在常溫下的酸、堿性(在括號中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1)相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2)相同濃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3)相同濃度氨水和鹽酸等體積混合( )
(4)pH=2的鹽酸和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5)pH=3的鹽酸和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6)pH=3的鹽酸和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7)pH=2的CH3COOH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
(8)pH=2的鹽酸和pH=12的氨水等體積混合( )
【練后歸納】混合溶液酸堿性的判斷規(guī)律
1.等濃度等體積一元酸與一元堿混合的溶液—“誰強顯誰性,同強顯中性”
2.室溫下,已知酸和堿pH之和的溶液等體積混合
(1)兩強混合:
①若pH之和等于14,則混合后溶液顯中性,pH=7。
②若pH之和大于14,則混合后溶液顯堿性,pH>7。
③若pH之和小于14,則混合后溶液顯酸性,pH<7。
(2)一強一弱混合——“誰弱顯誰性”。
pH之和等于14時,強酸和弱堿等體積混合呈堿性;弱酸和強堿等體積混合呈酸性(誰弱顯誰性)。
4、多角度計算溶液的pH
【規(guī)律總結(jié)】酸、堿溶液稀釋時pH的變化規(guī)律

稀釋10n倍
無限稀釋
強酸
c(H+)減小為原來的,pH?。絧H原+n7
pH≈7(不可能小于7)
弱酸
c(H+)減小的程度比強酸小,pH?。紁H原+n7
pH≈7(不可能小于7)
5、酸、堿中和滴定
1.概念:用已知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堿(或酸)的方法。
2.原理:c待=(以一元酸與一元堿的滴定為例)。
3.酸堿中和滴定的關(guān)鍵
(1)準(zhǔn)確測定參加反應(yīng)的酸、堿溶液的體積。
(2)選取適當(dāng)指示劑,準(zhǔn)確判斷滴定終點。
4.儀器與藥品
(1)主要儀器:酸式滴定管、堿式滴定管、鐵架臺(帶滴定管夾)、錐形瓶、大燒杯。
(2)藥品:標(biāo)準(zhǔn)溶液、待測液、酸堿指示劑。
提醒:①滴定管的精確度為0.01 mL。
②選擇指示劑的三個要點。
a.變色范圍與終點pH吻合或接近。
b.指示劑變色范圍越窄越好。
c.指示劑在滴定終點時顏色變化明顯,容易觀察判斷。
5.中和滴定實驗操作(以酚酞作指示劑,用鹽酸滴定氫氧化鈉溶液)。
(1)滴定前的準(zhǔn)備。

(2)滴定。

(3)終點判斷:等到滴入最后一滴反應(yīng)液,指示劑變色,且在半分鐘內(nèi)不能恢復(fù)原來的顏色,視為滴定終點,并記錄標(biāo)準(zhǔn)液的體積。
(4)數(shù)據(jù)處理:按上述操作重復(fù)2~3次,求出用去標(biāo)準(zhǔn)鹽酸體積的平均值,根據(jù)原理計算。
c(NaOH)=
注意:在括號中填“>”、“=”或“<”)。
(1)pH=3的等體積的鹽酸和醋酸與等濃度的aL和bL的NaOH溶液中和,則a____b.
(2)等體積等濃度的鹽酸和醋酸與等濃度的aL和bL的NaOH溶液中和,則a____b.
知識點三、鹽類的水解
1、鹽類的水解及其規(guī)律
1.定義
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產(chǎn)生的H+或OH-結(jié)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的反應(yīng)。
2.實質(zhì)
→c(H+)≠c(OH-)→溶液呈堿性、酸性或中性
3.特點

4.規(guī)律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同強顯中性。
5.水解方程式的書寫
(1)一般要求

(2)三種類型的鹽水解方程式的書寫。
①多元弱酸鹽水解:分步進行,以第一步為主,一般只寫第一步水解方程式。
②多元弱堿鹽水解:水解離子方程式一步寫完。
③陰、陽離子相互促進的水解:水解程度較大,書寫時要用“===”、“↑”、“↓”等。
【練后歸納】熟記下列因水解相互促進反應(yīng)而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合
①Al3+與HCO、CO3—、AlO、SiO32—、HS-、S2-、ClO-。
②Fe3+與HCO3—、CO32—、AlO2—、SiO32—、ClO-。
③NH與SiO32—、AlO2—。
6.鹽溶液蒸干所得產(chǎn)物的判斷
(1)K2CO3水溶液蒸干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2(SO4)3溶液蒸干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Cl3溶液蒸干灼燒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Cl2溶液蒸干灼燒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HCO3溶液蒸干灼燒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a2SO3溶液蒸干灼燒得到的固體物質(zhì)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由FeCl3溶液得到FeCl3固體,操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配制FeCl3溶液,為了防止沉淀,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響鹽類水解平衡的因素
1.內(nèi)因
形成鹽的酸或堿的強弱。對應(yīng)的酸或堿越弱就越易發(fā)生水解。如酸性:CH3COOH>H2CO3相同濃度的Na2CO3、CH3COONa溶液的pH大小關(guān)系為pH(Na2CO3)>pH(CH3COONa)。
2.外因
(1)溫度、濃度
條件
移動方向
水解程度
水解產(chǎn)生的離子濃度
升高溫度
右移
增大
增大
反應(yīng)物濃度
增大
右移
減小
增大
減小
左移
增大
減小
(2)外加物質(zhì):外加物質(zhì)對水解反應(yīng)的影響取決于該物質(zhì)的性質(zhì)。
①外加酸堿
外加物質(zhì)
水解程度的影響
弱酸陰離子
弱堿陽離子

增大
減小

減小
增大
②加能水解的鹽

提醒:①稀溶液中,鹽的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但由于溶液體積的增大是主要的,故水解產(chǎn)生的H+或OH-的濃度是減小的,則溶液酸性(或堿性)越弱。
②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并不會與CH3COONa溶液水解產(chǎn)生的OH-反應(yīng),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原因是:體系中c(CH3COOH)增大是主要因素,會使平衡CH3COO-+H2OCH3COOH+OH-左移。
知識點四、難溶電解質(zhì)的溶解平衡
1、沉淀的溶解平衡及應(yīng)用
(1)含義
在一定溫度下的水溶液中,當(dāng)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時,即建立了溶解平衡狀態(tài)。
(2)建立過程
固體溶質(zhì)溶液中的溶質(zhì)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因素

以AgCl為例:AgCl(s)Ag+(aq)+Cl-(aq)
外界條件
移動方向
平衡后c(Ag+)
平衡后c(Cl-)
Ksp
升高溫度

增大
增大
增大
加水稀釋

不變
不變
不變
加入少量AgNO3

增大
減小
不變
通入HCl

減小
增大
不變
通入H2S

減小
增大
不變
2、沉淀溶解平衡的應(yīng)用
(1)沉淀的生成
①調(diào)節(jié)pH法
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雜質(zhì),可加入氨水調(diào)節(jié)pH至3~4,離子方程式為Fe3++3NH3·H2O===Fe(OH)3↓+3NH。
②沉淀劑法
如用H2S沉淀Cu2+,離子方程式為H2S+Cu2+===CuS↓+2H+。
(2)沉淀的溶解
①酸溶解法
如CaCO3溶于鹽酸,離子方程式為CaCO3+2H+===Ca2++H2O+CO2↑。
②鹽溶液溶解法
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離子方程式為Mg(OH)2+2NH===Mg2++2NH3·H2O。
③氧化還原溶解法
如不溶于鹽酸的硫化物Ag2S溶于稀HNO3。
④配位溶解法
如AgCl溶于氨水,離子方程式為AgCl+2NH3·H2O===[Ag(NH3)2]++Cl-+2H2O。
(3)沉淀的轉(zhuǎn)化
①實質(zhì):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沉淀的溶解度差別越大,越容易轉(zhuǎn)化)。
②應(yīng)用:鍋爐除垢、礦物轉(zhuǎn)化等。
提醒:①難溶電解質(zhì)的溶解平衡也是動態(tài)平衡,通過改變外界條件可以使平衡發(fā)生移動——溶液中的離子轉(zhuǎn)化為沉淀、沉淀轉(zhuǎn)化為溶液中的離子或一種沉淀向另一種沉淀轉(zhuǎn)化。
②用沉淀法除雜不可能將雜質(zhì)離子全部通過沉淀除去。一般認為殘留在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小于1×10-5 mol·L-1時,沉淀已經(jīng)完全。
2、沉淀溶解平衡常數(shù)及其應(yīng)用
1.溶度積和離子積
以AmBn(s)mAn+(aq)+nBm-(aq)為例

溶度積
離子積
概念
沉淀溶解的平衡常數(shù)
溶液中有關(guān)離子濃度冪的乘積
符號
Ksp
Qc
表達式
Ksp(AmBn)=cm(An+)·cn(Bm-),式中的濃度都是平衡濃度
Qc(AmBn)=cm(An+)·cn(Bm-),式中的濃度是任意濃度
應(yīng)用
判斷在一定條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①Q(mào)c>Ksp:溶液過飽和,有沉淀析出
②Qc=Ksp:溶液飽和,處于平衡狀態(tài)
③Qc<Ksp:溶液未飽和,無沉淀析出
2.Ksp的影響因素
(1)內(nèi)因:難溶物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這是主要決定因素。
(2)外因
①濃度:加水稀釋,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但Ksp不變。
②溫度:絕大多數(shù)難溶鹽的溶解是吸熱過程,升高溫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Ksp增大。
③其他:向平衡體系中加入可與體系中某些離子反應(yīng)生成更難溶物質(zhì)或更難電離物質(zhì)或氣體的離子時,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但Ksp不變。
注意:
①復(fù)分解反應(yīng)總是向著某些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向進行,若生成難溶電解質(zhì),則向著生成溶度積較小的難溶電解質(zhì)的方向進行。
②并非Ksp越小,其物質(zhì)的溶解性就越小。
對于陰、陽離子的個數(shù)比相同的難溶電解質(zhì),它們的溶解性可以直接用Ksp的大小來比較,Ksp越小,其物質(zhì)的溶解性就越?。欢鴮τ陉?、陽離子的個數(shù)比不同的難溶電解質(zhì),它們的溶解性就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來比較。
③溶度積小的難溶電解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向溶度積大的難溶電解質(zhì)轉(zhuǎn)化。當(dāng)兩種難溶電解質(zhì)的Ksp相關(guān)不是很大時,通過調(diào)節(jié)某種離子的濃度,可由溶度積小的難溶電解質(zhì)向溶度積大的難溶電解質(zhì)轉(zhuǎn)化。
【練習(xí)】1.下列電離方程式中,錯誤的是(  )
A.Al2(SO4)3═2Al3++3SO42﹣
B.HCO3﹣+H2O?CO32﹣+H3O+
C.HI?H++I﹣
D.Cu(OH)2?Cu2++2OH﹣
【答案】C
【解析】A.硫酸鋁屬于鹽,在水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完全電離出鋁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電離方程式為:Al2(SO4)3═2Al3++3SO42﹣,故A正確;
B.碳酸氫根離子屬于弱酸碳酸的酸式鹽的酸根部分,部分電離,電離方程式為:HCO3﹣+H2O?CO32﹣+H3O+,或HCO3﹣?CO32﹣+H+,故B正確;
C.HI是強酸,完全電離,電離方程式為HI═H++I﹣,故C錯誤;
D.氫氧化銅為弱堿,電離方程式:Cu(OH)2?Cu2++2OH﹣,故D正確;故選:C。
2.下列屬于強電解質(zhì)的是( ?。?br /> A.NH3?H2O B.CH3CH2OH C.MgCl2溶液 D.K2SO4
【答案】D
【解析】A.NH3?H2O為弱堿,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故A錯誤;
B.CH3CH2OH為非電解質(zhì),故B錯誤;
C.MgCl2溶液為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故C錯誤;
D.硫酸鉀屬于鹽,溶于水完全電離出鉀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屬于強電解質(zhì),故D正確;故選:D。
3.已知:Kb(NH3?H2O)═1.8×10﹣5、Ka1(H2CO3)═4.3×10﹣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常溫下將pH=3的酸HR溶液與pH=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則混合溶液的pH≥7
B.0.1mol?L﹣1NH4HCO3溶液(pH>7):c(NH4+)>c(HCO3﹣)>c(H2CO3)>c(NH3?H2O)
C.等濃度等體積的氨水和NH4HCO3溶液混合:c(NH4+)+c(NH3?H2O)═c(H2CO3)+c(HCO3﹣)+c(CO32﹣)
D.在0.1mol?L﹣1的Na2S溶液中存在:c(OH﹣)═c(HS﹣)+c(H2S)+c(H+)
【答案】B
【解析】A.若HR為強酸,則HR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yīng),生成強酸強堿鹽NaR,溶液顯中性,pH=7,若HR為弱酸,則HR過量,反應(yīng)后得NaR和HR的混合溶液,且c(HR)>c(NaR),溶液顯酸性,pH<7,故A錯誤;
B.HCO3﹣水解:H2O+HCO3﹣?H2CO3+OH﹣,NH4+水解:NH4++H2O?NH3?H2O+H+,由Kb(NH3?H2O)>Ka1(H2CO3)可知,水解程度NH4+小于HCO3﹣,則c(NH4+)>c(HCO3﹣)、c(H2CO3)>c(NH3?H2O),而水解是微弱的,則c(HCO3﹣)>c(H2CO3),故B正確;
C.由物料守恒,n(N):n(C)=2:1,則有c(NH4+)+c(NH3?H2O)=2[c(H2CO3)+c(HCO3﹣)+c(CO32﹣)],故C錯誤;
D.根據(jù)水電離產(chǎn)生的H+和OH﹣濃度相等,可得質(zhì)子守恒關(guān)系:c(OH﹣)=c(HS﹣)+2c(H2S)+c(H+),故D錯誤;故選:B。
4.如圖為室溫時不同pH下磷酸鈉鹽溶液中含磷微粒形態(tài)的分布,其中a、b、c三點對應(yīng)的pH分別為2.12、7.21、12.66,其中δ表示含磷微粒的物質(zhì)的量分?jǐn)?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選擇酚酞作指示劑,用NaOH溶液滴加磷酸溶液的反應(yīng)為H3PO4+3OH﹣═PO43﹣+3H2O
B.室溫下,水電離的c(H+)?c(OH﹣):a<b<c
C.a(chǎn)、b、c點對應(yīng)水溶液中c(H3PO4)+c(H2PO4﹣)+c(HPO42﹣)+c(PO43﹣)之和相等
D.室溫下,H3PO4的第三級電離常數(shù)的數(shù)量級為10﹣12
【答案】B
【解析】A.酚酞的變色范圍為8﹣10,不能完全中和,用NaOH溶液滴加磷酸溶液的反應(yīng)為H3PO4+2OH﹣═HPO42﹣+2H2O,故A錯誤;
B.因為Ka1>Ka2>Ka3,所以,Kh1<Kh2<Kh3,室溫下,水電離的c(H+)?c(OH﹣):a<b<c,故B正確;
C.a(chǎn)、b、c三點對應(yīng)的pH分別為2.12、7.21、12.66,溶液的體積不同,體積不同,c(H3PO4)+c(H2PO4﹣)+c(HPO42﹣)+c(PO43﹣)之和不相等,故C錯誤;
D.H2PO4﹣?H++HPO42﹣,HPO4﹣?H++PO43﹣,當(dāng)c(PO43﹣)=c(HPO42﹣)時,pH=12.66,Ka3==c(H+)=10﹣12.66,數(shù)量級為10﹣13,故D錯誤;故選:B。
5.下列事實能說明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的是(  )
A.醋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B.25℃時,0.1mol/L醋酸溶液的pH約為3
C.醋酸能與乙醇反應(yīng)生成乙酸乙酯
D.醋酸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答案】B
【解析】A、酸或酸性溶液均能使石蕊溶液變紅,不能說明醋酸酸性強弱,則不能說明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故A錯誤;
B、0.1mol/L醋酸溶液的pH約為3,說明醋酸部分電離,即能證明醋酸為弱電解質(zhì),故B正確;
C、醋酸能與乙醇反應(yīng)生成乙酸乙酯,只能說明醋酸是酸,但不能說明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故C錯誤;
D、醋酸與水能以任意比互溶,說明醋酸溶解性強,電解質(zhì)的強弱與溶解性無關(guān),不能說明醋酸部分電離,則不能說明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故D錯誤;故選:B。
6.下列事實能說明亞硝酸是弱電解質(zhì)的是(  )
①亞硝酸溶液中存在 HNO2分子,呈酸性
②常溫下,NaNO2 溶液的 pH=9
③0.1 mol/L HNO2溶液中,c(H+)=0.015 mol/L
④用 HNO2 溶液做導(dǎo)電性實驗,燈泡很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①亞硝酸溶液中存在 HNO2分子,呈酸性,說明亞硝酸部分電離,為弱電解質(zhì),故正確;
②常溫下,NaNO2 溶液的 pH=9,說明亞硝酸鈉是強堿弱酸鹽,則亞硝酸是弱酸,故正確;
③0.1 mol/L HNO2溶液中,c(H+)=0.015 mol/L<c(HNO2),說明亞硝酸部分電離,為弱電解質(zhì),故正確;
④用 HNO2 溶液做導(dǎo)電性實驗,燈泡很暗,說明溶液中離子濃度較小,但是不能說明亞硝酸部分電離,所以不能說明亞硝酸為弱電解質(zhì),故錯誤;故選:A。
7.在下列敘述中,不能說明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的是( ?。?br /> A.室溫下,0.1mol?L﹣1的CH3COONa溶液的pH=8
B.室溫下,0.1mol?L﹣1的CH3COOH溶液的pH=3
C.體積相同的0.1mol?L﹣1的CH3COOH導(dǎo)電能力不如0.1mol?L﹣1的鹽酸強
D.醋酸中加水后,溶液的pH升高
【答案】D
【解析】A.室溫下,0.1mol?L﹣1的CH3COONa溶液的pH=8,溶液呈堿性,說明醋酸鈉是強堿弱酸鹽,則醋酸為弱電解質(zhì),故A不選;
B.室溫下,0.1mol?L﹣1的CH3COOH溶液的pH=3,溶液中c(H+)小于0.1mol/L,說明醋酸部分電離,為弱電解質(zhì),故B不選;
C.體積相同的0.1mol?L﹣1的CH3COOH導(dǎo)電能力不如0.1mol?L﹣1的鹽酸強,說明醋酸中氫離子濃度小于鹽酸,則醋酸部分電離,為弱電解質(zhì),故C不選;
D.醋酸中加水后,溶液的pH升高,說明溶液中c(H+)減小,但是不能說明醋酸繼續(xù)電離,所以不能證明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故D選;故選:D。
8.某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及藥品進行酸性強弱比較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 />
A.①和②中發(fā)生的反應(yīng)均為復(fù)分解反應(yīng)
B.向Na2SiO3飽和溶液中滴酚酞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
C.一段時間后②中有膠凍狀物質(zhì)生成
D.該實驗?zāi)茏C明酸性強弱的順序是:硫酸>碳酸>硅酸
【答案】B
【解析】A.①中硫酸與碳酸鈉反應(yīng)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氣體和水,②中二氧化碳與硅酸鈉反應(yīng)生成硅酸和碳酸鈉,兩個反應(yīng)都是復(fù)分解反應(yīng),故A正確;
B.硅酸鈉溶液呈堿性,所以向Na2SiO3飽和溶液中滴酚酞溶液后會顯示紅色,故B錯誤;
C.一段時間后②中生成硅酸膠體,則有膠凍狀物質(zhì)生成,故C正確;
D.稀硫酸與碳酸鈉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碳,證明酸性:硫酸>碳酸;將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硅酸鈉溶液中,會觀察到有白色膠狀物,反應(yīng)生成了硅酸膠體,證明酸性:碳酸>硅酸,該實驗?zāi)茏C明酸性強弱的順序是:硫酸>碳酸>硅酸,故D正確;故選:B。
9.室溫時純水中存在電離平衡:H2O?H++OH﹣.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水的電離程度增大,c(H+)增大,pH<7,溶液顯酸性
B.向水中加入少量氨水,平衡逆向移動,抑制水的電離,c(OH﹣)降低
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由水電離出的c(H+)>1×10﹣7mol/L
D.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體,NH4+結(jié)合水電離出的OH﹣,由水電離出的c(H+)>1×10﹣7mol/L
【答案】D
【解析】A.升高溫度,水的電離程度增大,c(H+)增大,pH<7,c(H+)=c(OH﹣),溶液顯中性,故A錯誤;
B.加入氨水,NH3?H2O?OH﹣+NH4+堿性增強,c(OH﹣)增大,故B錯誤;
C.H2O?H++OH﹣,加入硫酸,氫離子濃度增大,抑制水的電離,水電離出氫離子濃度減小,故C錯誤;
D.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體,NH4+結(jié)合水電離出的OH﹣,促進水的電離,使水電離出的c(H+)>1×10﹣7mol/L,故D正確;故選:D。
10.25℃時,0.005 mol?L﹣1Ca(OH)2溶液中H+濃度為( ?。?br /> A.1×10﹣12mol?L﹣1 B.1×10﹣13mol?L﹣1
C.5×10﹣12mol?L﹣1 D.5×10﹣13mol?L﹣1
【答案】A
【解析】25℃時,0.005 mol?L﹣1Ca(OH)2溶液中c(OH﹣)=0.005mol/L×2=0.01mol/L,則該溶液中c(H+)==mol/L=1×10﹣12mol?L﹣1,故選:A。
11.25℃時,水溶液中c(H+)與c(OH﹣)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中曲線所示,下列判斷錯誤的( ?。?br />
A.a(chǎn)c曲線上的任意一點都有c(H+)×c(OH﹣)=10﹣14
B.bd線段上任意一點對應(yīng)的溶液都呈中性
C.d點對應(yīng)溶液的溫度高于25℃,pH<7
D.c點溶液不可能是鹽溶液
【答案】D
【解析】A.a(chǎn) c曲線上的任意一點,由于溫度相同,所以水的離子積相同,根據(jù)b點可知,c(H+)?c(OH﹣)=10﹣14,故A正確;
B.b、d線上任意點都滿足c(H+)=c(OH﹣),溶液一定顯示中性,故B正確;
C.d點時,c(H+)=c(OH﹣)=1×10﹣6mol/L>1×10﹣7mol/L,溶液的pH=6,水的電離為吸熱反應(yīng),所以d點溫度高于25℃,故C正確;
D.在c點c(H+)=1×10﹣8mol/L,c(OH﹣)=1×10﹣6mol/L,溶液顯示堿性,而醋酸鈉溶液顯示堿性,所以c點可能為醋酸鈉溶液,故D錯誤。故選:D。
12.人體口腔內(nèi)唾液的pH通常約為7,在進食過程的最初10min,酸性逐漸增強,之后酸性逐漸減弱,至40min趨于正常,與上述事實最接近的圖象是( ?。?br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進食過程的最初10分鐘,酸性逐漸增強,溶液的pH應(yīng)該減??;之后酸性逐漸減弱,溶液的PH應(yīng)該增大。B圖中的曲線變化符合這一情況。故選:B。
1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 /> A.不用任何試劑可鑒別Ca(OH)2溶液、K2CO3溶液、HCl溶液
B.測量新制氯水的pH時,不能用pH試紙而應(yīng)用pH計
C.當(dāng)蒸餾裝置中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低于蒸餾燒瓶的支管口時,產(chǎn)物中會混有低沸點的雜質(zhì)
D.往某溶液中加過量鹽酸,無白色沉淀生成,繼續(xù)滴加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一定存在SO42﹣
【答案】D
【解析】A、K2CO3溶液和Ca(OH)2溶液、HCl溶液反應(yīng)現(xiàn)象不同,分別是:出現(xiàn)沉淀、產(chǎn)生氣泡,不用任何試劑可鑒別Ca(OH)2溶液、K2CO3溶液、HCl溶液,故A正確;
B、氯水具有漂白性,能漂泊pH試紙,所以不能用pH試紙測定氯水的pH,而應(yīng)用pH計,故B正確;
C、蒸餾時測定餾分的溫度,則溫度計水銀球插在蒸餾燒瓶支管口處,若在下方位置,將收集到低沸點餾分,故C正確;
D、往某溶液中加過量鹽酸,無白色沉淀生成,繼續(xù)滴加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則存在SO42﹣或是CO32﹣中的一種或是多種,故D錯誤。故選:D。
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常溫下,用pH試紙測得0.1mol?L﹣1NaClO溶液的pH>7
B.向醋酸中加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NaOH,溶液呈堿性,且溶液中>1
C.常溫下,pH=3的CH3COOH溶液與pH=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因生成的CH3COONa水解,所以由水電離出的c(H+)>10﹣7mol?L﹣1
D.等體積等pH的醋酸和鹽酸,分別與足量鎂粉反應(yīng),反應(yīng)生成的氣體鹽酸多
【答案】B
【解析】A、NaClO是弱酸強堿鹽,水解顯堿性,但NaClO具有漂白性,應(yīng)選pH計測定,故A錯誤;
B、CH3COONa溶液呈堿性,c(OH﹣)>c(H+),電荷關(guān)系為c(OH﹣)+c(CH3COO﹣)=c(H+)+(Na+),所以c(CH3COO﹣)<(Na+),故B正確;
C、CH3COOH是弱酸,pH=3的CH3COOH溶液與pH=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酸過量使溶液呈酸性,酸抑制水的電離,所以由水電離出的c(H+)<10﹣7mol?L﹣1,故C錯誤;
D、CH3COOH是弱酸,等體積等pH的醋酸和鹽酸中,n(CH3COOH)>n(HCl),所以分別與足量鎂粉反應(yīng),反應(yīng)生成的氣體鹽酸少、醋酸多,故D錯誤;故選:B。
15.25℃時,向盛有25mL pH=12的一元堿MOH溶液的絕熱容器中滴加0.05mol?L﹣1H2SO4溶液,加入H2SO4溶液的體積(V)與所得混合溶液溫度(T)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應(yīng)選用酚酞作指示劑
B.a(chǎn)點溶液中存在:c(MOH)+c(M+)<4c(SO42﹣)
C.水的電離程度:a<b<c
D.b→c的過程中,溫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發(fā)生了吸熱反應(yīng)
【答案】B
【解析】A、生成的為強酸弱堿鹽,溶液顯酸性,酸性范圍內(nèi)變色的指示劑為甲基橙,故A錯誤;
B、a點溶液中的n(SO42﹣)=0.05mol?L﹣1×12.5×10﹣3L=6.25×10﹣4mol;根據(jù)元素守恒,溶液中的n(MOH)+n(M+)=10﹣2mol?L﹣1×25×10﹣3L=2.5×10﹣4mol;n(MOH)+n(M+)<4n(SO42﹣),又因同一體積的溶液,所以c(MOH)+c(M+)<4c(SO42﹣),故B正確;
C、a點溶液中的MOH過量,抑制水的電離;b點溶液恰好生成強酸弱堿鹽的正鹽,促進水的電離;c點溶液酸過量,抑制水的電離,所以,b點水的電離程度最大,故C錯誤;
D、b點溶液恰好完全反應(yīng)生成正鹽M2SO4,恰好完全中和放出的熱最最多;c點溫度降低是因為加入了過量的H2SO4溶液,稀釋了溶液體積,溫度降低,故D錯誤;故選:B。
16.25℃時,用0.1mol?L﹣1的HCl溶液逐滴滴入10.00mL 0.1mol?L﹣1的NH3?H2O溶液中,其AG值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已知AG=lg,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br />
A.滴定前HCl溶液的AG=12
B.M點時溶液中c(Cl﹣)>c(NH4+)
C.從M點到N點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
D.N點溶液中:c(Cl﹣)=2c(NH3?H2O)+2c(NH4+)
【答案】B
【解析】A.0.1mol?L﹣1的HCl溶液中c(H+)=0.1mol/L,c(OH﹣)=10﹣13mol/L,則滴定前HCl溶液的AG=lg=lg=12,故A正確;
B.M點時AG=lg=0,則c(H+)=c(OH﹣),結(jié)合電荷守恒可知:c(Cl﹣)=c(NH4+),故B錯誤;
C.M點溶液呈中性,溶液中溶質(zhì)為氯化銨和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抑制水電離、氯化銨促進水電離,M點到N點過程中,二者恰好完全反應(yīng)時溶液呈酸性,則AG>0,繼續(xù)加入HCl,鹽酸抑制水電離,所以M到N點過程中水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故C正確;
D.N點加入20mL等濃度的HCl溶液,反應(yīng)后溶質(zhì)為等濃度的NH4Cl和HCl,結(jié)合物料守恒可知:c(Cl﹣)=2c(NH3?H2O)+2c(NH4+),故D正確;故選:B。
17.常溫下,將CO2通入1L 0.01mol?L﹣1的某一元堿MOH溶液中,溶液中水電離出的OH﹣離子濃度[c水(OH﹣)]與通入的CO2的體積(V)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 />
A.MOH為一元強堿
B.b點溶液中:c(H+)=1×10﹣7mol?L﹣1
C.c點溶液中:c(M+)=2[c(CO32﹣)+c(HCO3﹣)+c(H2CO3)]
D.d點溶液中:c(M+)=2c(CO32﹣)+c(HCO3﹣)
【答案】B
【解析】A.a(chǎn)點為MOH溶液,﹣lgc水(OH﹣)=12,c水(H+)=c水(OH﹣)=10﹣12mol?L﹣1,c溶液(OH﹣)═0.01mol?L﹣1,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與MOH溶液濃度相同,說明MOH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為一元強堿,故A正確;
B.b點是M2CO3和MOH的混合溶液,溶液顯堿性,對水的電離起抑制作用,b點溶液中:c(H+)<1×10﹣7mol?L﹣1,故B錯誤;
C.c點溶液中,當(dāng)水電離出的OH﹣離子濃度最大時,說明此時的溶液是M2CO3溶液,根據(jù)M2CO3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可得:c(M+)=2[c(CO32﹣)+c(HCO3﹣)+c(H2CO3)],故C正確;
D.d點是MHCO3和H2CO3的混合溶液,水電離出的OH﹣離子濃度10﹣7mol?L﹣1,溶液呈中性,c(H+)=c(OH﹣),結(jié)合電荷守恒c(M+)+c(H+)=2c(CO32﹣)+c(HCO3﹣)+c(H2CO3),兩式相減得:c(M+)=2c(CO32﹣)+c(HCO3﹣),故D正確;故選:B。
18.25℃時,草酸(H2C2O4)溶液中含碳微粒的分布分?jǐn)?shù)與溶液pH的關(guān)系如圖1所示,圖2所示為用NaOH標(biāo)準(zhǔn)溶液滴定未知濃度草酸的滴定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常溫下,草酸的一級電離常數(shù)Ka1=10﹣1.2
B.V=20mL時,c(Na+)>c(HC2O4﹣)>c(H2C2O4)>c(C2O42﹣)
C.25℃時,x點處溶液中,=108.6
D.加水稀釋pH=2的草酸溶液,c(H2C2O4)、c(HC2O4﹣)均減小
【答案】B
【解析】A.由圖可知,pH=1.2時c(HC2O4﹣)=c(H2C2O4),則草酸的一級電離常數(shù)Ka1=c(H+)=10﹣1.2,故A正確;
B.V=20mL時,pH<7,結(jié)合圖1、2可知此時溶液中溶質(zhì)為Na2C2O4、NaHC2O4,HC2O4﹣電離為主,則離子濃度為c(Na+)>c(HC2O4﹣)>c(C2O42﹣)>c(H2C2O4),故B錯誤,
C.25℃時,x點處pH=7,=×××===108.6,故C正確
D.加水稀釋pH=2的草酸溶液,電離平衡正向移動,但溶液總體積增大,則c(H2C2O4)、c(HC2O4﹣)均減小,故D正確;故選:B。
19.下列圖示與對應(yīng)的敘述相符的是( ?。?br />
A.圖1表示向兩份2mL5%H2O2溶液中分別滴加濃度均為0.1mol?L﹣1的FeCl3和CuCl2溶液各1mL,生成氧氣的體積隨時間的變化,表明Cu2+能使反應(yīng)更快
B.圖2表示分別稀釋pH均為12的NaOH溶液和氨水時溶液pH的變化,曲線Ⅱ表示NaOH溶液,n=100
C.圖3表示常溫下,將0.1mol?L﹣1HA溶液滴入20.00mL 0.1mol?L﹣1NaOH溶液中,溶液pH隨HA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說明HA為弱酸
D.圖4表示用已知濃度NaOH標(biāo)準(zhǔn)溶液滴定未知濃度鹽酸
【答案】C
【解析】A.結(jié)合圖示可知,滴加CuCl2溶液的曲線斜率較小,而滴加FeCl3溶液的曲線斜率較大,說明Fe3+能使反應(yīng)更快,故A錯誤;
B.稀釋到m倍時,溶液pH變化:曲線Ⅰ>曲線Ⅱ,說明曲線Ⅰ表示NaOH,曲線Ⅱ表示氨水,由于pH變化2個單位,說明m=100,則n>100,故B錯誤;
C.結(jié)合圖示可知,滴定終點時溶液的pH>7,說明NaA為強堿弱酸鹽,HA為弱酸,故C正確;
D.NaOH溶液呈堿性,能夠腐蝕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旋塞,應(yīng)該選用堿式滴定管盛放NaOH溶液,故D錯誤;故選:C。
20.一定溫度下,滿足下列條件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br /> A.pH=6的水溶液
B.加酚酞后顯無色的溶液
C.c(H﹣)>c(OH﹣)的水溶液
D.能與金屬Al反應(yīng)放出H2的溶液
【答案】C
【解析】A、pH=﹣lgc(H+),則c(H+)=10﹣6mol/L,但不知道溫度,不能確定溶液的酸堿性;故A錯誤;
B、酚酞的變色范圍8~10,顏色分別為:無色、粉紅色、紅色;加酚酞后顯無色的溶液的pH比8要小,但不一定顯酸性;故B錯誤;
C、溶液的酸堿性是根據(jù)c(H+)和c(OH﹣)的相對大小決定的;溶液中c(H+)>c(OH﹣),溶液一定顯酸性;故C正確;
D、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能與金屬Al反應(yīng)放出H2的溶液,可以是酸的溶液,也可以是堿的溶液;故D錯誤;故選:C。
21.下列離子方程式中,屬于水解反應(yīng)的是( ?。?br /> A.HCOOH?HCOO﹣+H+ B.HCO3﹣+H2O?H2CO3+OH﹣
C.NH3?H2O?NH4++OH﹣ D.HCO3﹣+H2O?CO32﹣+H3O+
【答案】B
【解析】A.HCOOH?HCOO﹣+H+為弱酸的電離方程式,故A不符合;
B.HCO3﹣+H2O?H2CO3+OH﹣,為HCO3﹣的水解離子方程式,屬于水解反應(yīng),故B符合;
C.NH3?H2O?NH4++OH﹣為弱堿的電離方程式,故C不符合;
D.HCO3﹣+H2O?CO32﹣+H3O+為HCO3﹣的電離方程式,故D不符合;故選:B。
22.某課外研究小組設(shè)計數(shù)字化實驗探究溫度對鹽類水解反應(yīng)的影響。通過加熱50mL 0.1000mol/L的Na2CO3標(biāo)準(zhǔn)溶液進行實驗,測得溶液的pH隨溫度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 />
A.由ab段可得結(jié)論:CO32﹣( aq)+H2O(1)?HCO3﹣(aq)+OH﹣(aq)△H>0
B.c點溶液中:(OH﹣)=c(H+)+c( HCO3﹣)+2c( H2CO3)=1×10﹣3.35 mol/L
C.bd段pH減小是水的Kw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致
D.從a→d隨著溫度升高,始終增大
【答案】B
【解析】A、隨著溫度的升高,Na2CO3溶液的pH增大,說明平衡CO32﹣( aq)+H2O(1)?HCO3﹣(aq)+OH﹣(aq)正移,即說明水解反應(yīng)是吸熱反應(yīng),△H>0,故A正確;
B、c點溶液中:c(OH﹣)=c(H+)+c( HCO3﹣)+2c( H2CO3)表示Na2CO3溶液中的質(zhì)子守恒式,c點的pH=11.65,c(H+)=1×10﹣11.65 mol/L,因為c點的溫度是30℃,Kw≠1×10﹣14,故c(OH﹣)≠1×10﹣3.35 mol/L,故B錯誤;
C、隨著溫度的升高,水的電離程度越來越大,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w增大,水電離出來的c(H+)即溶液中的c(H+)逐漸增大,故pH呈減小趨勢,故C正確;
D、選項中的代數(shù)式為CO32﹣( aq)+H2O(1)?HCO3﹣(aq)+OH﹣(aq)的水解常數(shù)Kh表達式,從a→d隨著溫度的升高,水解程度增大,故Kh增大,故D正確;故選:B。
23.實驗測得0.5 mol?L﹣1Na2S溶液、0.5 mol?L﹣1 AgNO3溶液以及H2O的pH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隨溫度升高,純水中c(H+)>c(OH﹣)
B.隨溫度升高,Na2S溶液的c(OH﹣)減小
C.隨溫度升高,AgNO3溶液的pH變化是Kw改變與水解平衡移動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D.隨溫度升高,Na2S溶液和AgNO3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為S2﹣、Ag+水解平衡移動方向不同
【答案】C
【解析】A.升高溫度促進水電離,但是純水中仍然存在c(H+)=c(OH﹣),故A錯誤;
B.升高溫度促進Na2S水解、水的電離,溶液中c(OH﹣)增大,故B錯誤;
C.鹽類水解和水的電離都是吸熱反應(yīng),升高溫度促進AgNO3水解也促進水電離,所以升高溫度導(dǎo)致Kw增大,則升高溫度AgNO3的溶液的pH變化是Kw改變與水解平衡移動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故C正確;
D.升高溫度促進鹽類水解,Na2S溶液和AgNO3溶液中都有弱離子水解,升高溫度促進S2﹣、Ag+水解,所以S2﹣、Ag+水解平衡移動方向相同,故D錯誤;故選:C。
24.有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CH3COONa溶液各10mL,物質(zhì)的量濃度均為0.1mol?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三種溶液pH的大小順序是①>③>②
B.三種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OH﹣濃度大小順序是②>③>①
C.若將三種溶液稀釋相同倍數(shù),pH變化最大的是③
D.若分別加入10mL 0.1mol?L﹣1鹽酸后,pH最大的是①
【答案】B
【解析】A.等濃度時強堿的pH最大,強堿弱酸鹽中對應(yīng)的酸性越強,水解程度越小,碳酸的酸性小于醋酸的,所以三種溶液pH的大小順序是:①>②>③,故A錯誤;
B.氫氧化鈉溶液抑制了水的電離,而碳酸鈉和醋酸鈉溶液都促進了水的電離,水解程度越大,水的電離程度越大,所以三種溶液中水電離的氫氧根離子濃度大小關(guān)系為:②>③>①,故B正確;
C.稀釋時強堿的變化程度大,所以三種溶液稀釋相同倍數(shù),pH變化最大的是①氫氧化鈉溶液,故C錯誤;
D.等體積等濃度混合后,①溶質(zhì)為NaCl、②溶質(zhì)為NaHCO3、③溶質(zhì)為CH3COOH,HCO3﹣離子水解顯堿性,所以pH最大的是②,故D錯誤;故選:B。
25.25℃時,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物質(zhì)的量濃度關(guān)系不正確的是( ?。?br /> A.pH=10的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
B.pH=13的氨水與pH=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c(Cl﹣)>c(NH4+)>c(H+)>c(OH﹣)
C.pH=7的Na2C2O4和NaHC2O4混合溶液:c(Na+)=2c(C2O42﹣)+c(HC2O4﹣)
D.濃度均為0.2mol/L的NH4Cl溶液與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c(Na+)=c(Cl﹣)>c(OH﹣)>c(NH4+)
【答案】B
【解析】A.Na2CO3溶液中滿足質(zhì)子守恒:c(OH﹣)=c(HCO3﹣)+c(H+)+2c(H2CO3),故A正確;
B.pH=13的氨水與pH=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氨水過量,混合液呈堿性,則c(OH﹣)>c(H+),結(jié)合電荷守恒可知c(NH4+)>c(Cl﹣),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為:c(NH4+)>c(Cl﹣)>c(OH﹣)>c(H+),故B錯誤;
C.pH=7的Na2C2O4和NaHC2O4混合溶液呈中性,則c(OH﹣)=c(H+),結(jié)合電荷守恒可知:c(Na+)=2c(C2O42﹣)+c(HC2O4﹣),故C正確;
D.濃度均為0.2mol/L的NH4Cl溶液與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恰好反應(yīng)生成等濃度的NaCl、NH3?H2O,則c(Na+)=c(Cl﹣),NH3?H2O為弱堿,部分電離出c(OH﹣)、c(NH4+),水又能夠電離出OH﹣,則c(OH﹣)>c(NH4+),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為:c(Na+)=c(Cl﹣)>c(OH﹣)>c(NH4+),故D正確;故選:B。
26.常溫下,向1L 1.0mol?L﹣1的NaClO溶液中級慢通入SO2氣體,使其充分吸收,溶液pH與通入SO2物質(zhì)的量關(guān)系如圖所示(忽略溶液體積變化和NaClO、HClO的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常溫下,HClO電離平衡常數(shù)的數(shù)量級為10﹣8
B.a(chǎn)點溶液中存在4c(Cl﹣)═c(HClO)+c(ClO﹣)
C.b點溶液中存在c(Na+)>c(SO42﹣)>c(Cl﹣)>c(H+)>c(OH﹣)
D.c點溶液中c(H+)═2.0mol?L﹣1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分析可知,b點恰好發(fā)生反應(yīng)SO2+H2O+3NaClO=Na2SO4+NaCl+2HClO,c點恰好發(fā)生反應(yīng)SO2+H2O+NaClO=H2SO4+NaCl。
A.b點溶液pH約為4,c(H+)≈10﹣4mol/L,n(HClO)=2n(SO2)=mol×2=mol,溶液中的c(HClO)≈=mol/L,c(ClO﹣)≈c(H+)=10﹣4mol/L,則Ka(HClO)≈=1.5×10﹣8,即HClO電離平衡常數(shù)的數(shù)量級為10﹣8,故A正確;
B.a(chǎn)點通入0.2molSO2,n(NaCl)=n(Na2SO4)=n(SO2)=0.2mol,n(HClO)=2n(SO2)=0.4mol,反應(yīng)消耗的n(NaClO)=3n(SO2)=0.6mol,反應(yīng)后含有的n(NaClO)=1mol/L×1L﹣0.6mol=0.4mol,則n(HClO)+n(NaClO)=0.8mol、n(Cl﹣)=0.2mol,結(jié)合物料守恒可知:4c(Cl﹣)═c(HClO)+c(ClO﹣),故B正確;
C.b點恰好發(fā)生反應(yīng)SO2+H2O+3NaClO=Na2SO4+NaCl+2HClO,n(NaCl)=n(Na2SO4)=n(SO2)=mol,n(HClO)=2n(SO2)=mol×2=mol,則c(SO42﹣)=c(Cl﹣),正確的濃度關(guān)系為:c(Na+)>c(SO42﹣)=c(Cl﹣)>c(H+)>c(OH﹣),故C錯誤;
D.c點恰好發(fā)生反應(yīng)SO2+H2O+NaClO=H2SO4+NaCl,n(H2SO4)=n(SO2)=1.0mol,c(H+)==2.0mol?L﹣1,故D正確;故選:C。
27.H2A為二元弱酸。室溫下,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物質(zhì)的量濃度關(guān)系正確的是(忽略溶液混合引起的體積變化)( ?。?br /> A.0.1 mol?L﹣1H2A溶液:c(H2A)>c(HA﹣)>c(A2﹣)>c(H+)
B.0.1 mol?L﹣1NaHA溶液(pH<7):c(Na+)>c(HA﹣);c(H2A)>c(A2﹣)
C.0.1 mol?L﹣1NaHA溶液和0.1 mol?L﹣1NaHA溶液等體積混合:c(OH﹣)=c(H+)+c(HA﹣)+2c(H2A)
D.0.1 mol?L﹣1NaHA溶液(pH<7)和0.1 mol?L﹣1H2A溶液等體積混合:c(Na+)>c(HA﹣)+2c(A2﹣)
【答案】C
【解析】A.H2A為二元弱酸,第一步電離出氫離子可抑制第二步的電離,且均電離出氫離子,則離子濃度為c(H2A)>c(HA﹣)>c(H+)>c(A2﹣),故A錯誤;
B.pH<7,可知HA﹣的電離大于其水解,則c(H2A)<c(A2﹣),故B錯誤;
C.等體積混合濃度不變,溶液中存在質(zhì)子守恒式為c(OH﹣)=c(H+)+c(HA﹣)+2c(H2A),故C正確;
D.由電荷守恒可知c(Na+)+c(H+)=c(OH﹣)+c(HA﹣)+2c(A2﹣),混合后溶液pH<7,c(H+)>c(OH﹣),則c(Na+)<c(HA﹣)+2c(A2﹣),故D錯誤;故選:C。
28.一定溫度下,AgCl(s)?Ag+(aq)+Cl﹣(aq)體系中,c(Ag+)和c(Cl﹣)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 />
A.在AgCl溶于水形成的飽和溶液中:c(Ag+)=c(Cl﹣)
B.b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體,會析出白色沉淀
C.d點溶液中加入少量AgCl固體,c(Ag+)和c(Cl﹣)均增大
D.a(chǎn)、b、c三點對應(yīng)的AgCl的Ksp和溶解度皆不相等
【答案】D
【解析】A、在AgCl溶于水形成的飽和溶液中存在:AgCl(s)?Ag+(aq)+Cl﹣(aq),AgCl溶解生成的c(Cl﹣)=c(Ag+),故A正確;
B、b點溶液為飽和溶液,加入少量的AgNO3固體,使c(Ag+)增大,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逆向移動,會析出白色沉淀,故B正確;
C、d點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未達到溶解平衡,所以加入少量AgCl固體會繼續(xù)溶解,則c(Cl﹣)和c(Ag+)都增大,故C正確;
D、a、b、c三點都在溶解平衡曲線上,均為飽和溶液,Ksp只與溫度有關(guān),溫度不變,則Ksp不變;AgCl的溶解度也只與溫度有關(guān),溫度不變,則溶解度不變;則a、b、c三點對應(yīng)的AgCl的Ksp和溶解度相等,故D錯誤;故選:D。
29.絢麗多彩的無機顏料的應(yīng)用曾創(chuàng)造了古代繪畫和彩陶的輝煌。硫化鎘(CdS)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黃色顏料,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dS(s)?Cd2+(aq)+S2﹣(aq),其溶度積Ksp=c(Cd2+)?c(S2﹣),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T2>T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T1時CdS在c(S2﹣)=0.01mol/L的Na2S溶液中,c(Cd2+)=100a2mol/L
B.圖中各點對應(yīng)的Ksp的關(guān)系為:Ksp(m)=Ksp(n)<Ksp(p)<Ksp(q)
C.向m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體,溶液組成由m沿mpn線向p方向移動
D.溫度降低時,q點的飽和溶液的組成由q沿qp線向p方向移動
【答案】B
【解析】A、根據(jù)溶度積公式:溶度積Ksp=c(Cd2+)?c(S2﹣),c(Cd2+)===100a2mol/L,故A正確;
B、CdS的沉淀溶解平衡中,溶度積受溫度影響,m、n和p點均為T1時對應(yīng)的離子濃度,則其溶度積相同,小于T2時對應(yīng)的離子濃度,q點的溶度積最大,故B錯誤;
C、m點達平衡,CdS(s)?Cd2+(aq)+S2﹣(aq),向其中加入硫化鈉后,c(S2﹣)增大,平衡逆向移動,c(Cd2+)減小,溶液組成由m沿mnp向p方向移動,故C正確;
D、已知T2>T1,隨著溫度的升高,離子濃度增大,說明CdS(s)?Cd2+(aq)+S2﹣(aq)為吸熱反應(yīng),所以溫度降低,q點對應(yīng)飽和溶液的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c(Cd2+)與c(S2﹣)同等程度減小,會沿qp線向p點方向移動,故D正確;故選:B。
30.碳酸和一水合氨是重要的弱酸和弱堿,常溫下,其電離常數(shù)如下表所示?;卮鹣铝袉栴}:
弱電解質(zhì)
H2CO3
NH3?H2O
電離常數(shù)
Kal=4.4×10﹣7
Ka2=4.7×10﹣11
Kb=1.75×10﹣5
(1)碳酸的一級電離方程式為_____,二級電離常數(shù)表達式Ka2=_____。
(2)濃度均為0.01mol?L﹣1的H2CO3溶液和NH3?H2O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_____(寫化學(xué)式),混合溶液中NH4+、HCO3﹣、OH﹣、H+的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
(3)NH4+和HCO3﹣在水溶液中相互促進水解,反應(yīng)為NH4++HCO3﹣+H2O?H2CO3+NH3?H2O,則常溫下,該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_____。(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4)室溫下,向100mL 0.2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100mL 0.2mol?L﹣1NH3?H2O溶液,則c(OH﹣)+c(NH3?H2O)=c(H+)+_____+_____。
【答案】(1)H2CO3?H++HCO3﹣;;
(2)NH4HCO3;c(NH4+)>c(HCO3﹣)>c(OH﹣)>c(H+);
(3)1.3×10﹣3;
(4)c(HCO3﹣);2c(H2CO3)。
【解析】(1)H2CO3為二元弱酸,其一級電離生成H+、HCO3﹣,電離方程式為:H2CO3?H++HCO3﹣;二級電離方程式為HCO3﹣?H++CO32﹣,其二級電離常數(shù)Ka2=,
故答案為:H2CO3?H++HCO3﹣;;
(2)等物質(zhì)的量的H2CO3和NH3?H2O反應(yīng)生成酸式鹽NH4HCO3,因Kb(NH3?H2O)>Ka1(H2CO3),故HCO3﹣水解程度比NH4+大,則c(NH4+)>c(HCO3﹣)、c(OH﹣)>c(H+),因水解均較微弱,則c(NH4+)>c(HCO3﹣)>c(OH﹣)>c(H+),
故答案為:c(NH4+)>c(HCO3﹣)>c(OH﹣)>c(H+);
(3)常溫下,由水解方程式可知該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1.3×10﹣3,
故答案為:1.3×10﹣3;
(4)室溫下,向100mL0.2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100mL0.2mol?L﹣1NH3?H2O溶液后,生成等物質(zhì)的量的Na2CO3、(NH4)2CO3,由質(zhì)子守恒得:c(OH﹣)+c(NH3?H2O)=c(H+)+c(HCO3﹣)+2c(H2CO3),
故答案為:c(HCO3﹣);2c(H2CO3)。
31.可樂中的食品添加劑有白砂糖、二氧化碳、焦糖色、磷酸、咖啡因等??蓸返男晾蔽杜c磷酸(化學(xué)式為H3PO4,沸點高難揮發(fā))有一定關(guān)系。
(1)室溫下,測得0.1 mol/L H3PO4溶液的pH=1.5,用電離方程式解釋原因:_____。
(2)長期過量飲用可樂會破壞牙釉質(zhì),使下面的平衡向脫礦方向移動,造成齲齒。結(jié)合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原因:_____。
Ca5( PO4)3OH(s)5Ca2+(aq)+3PO43﹣( aq)+OH﹣(aq)
(3)向磷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含磷各微粒在溶液中的物質(zhì)的量分?jǐn)?shù)與pH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

①向磷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10時發(fā)生的主要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
②下列關(guān)于0.1mol/L Na2HPO4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
a.Na2HPO4溶液顯堿性,原因是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其電離程度
b.c(Na+)+c(H+)=c(H2PO4﹣)+2c( HPO42﹣)+3c( PO43﹣)+c(OH﹣ )
c.c(Na+)=c(H2PO4﹣)+c( HPO42﹣)+c( PO43﹣ )+c( H3PO4)
(4)小組同學(xué)在實驗室測定某可樂中磷酸的含量(不考慮白砂糖咖啡因的影響)。
?。畬⒁黄靠蓸纷⑷雸A底燒瓶,加入活性炭,吸附色素。
ⅱ.將可樂回流加熱10min,冷卻至室溫,過濾。
ⅲ.取50.00mL濾液,用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劑,用0.100 0mol/L NaOH溶液滴定至終點時生成Na2HPO4,消耗NaOH溶液5.00mL。
①加熱的目的是_____。
②該可樂樣品中磷酸的含量為_____ g/L.(H3PO4摩爾質(zhì)量為98 g/mol)
【答案】(1)H3PO4?H++H2PO4﹣,H2PO4﹣?H++HPO42﹣,HPO42﹣?H++PO43﹣;
(2)可樂中溶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為酸性物質(zhì)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向右移動,導(dǎo)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齲齒;
(3)①2OH﹣+H3PO4=HPO42﹣+2H2O;
②ab;
(4)①除去溶解的二氧化碳氣體;
②0.49。
【解析】(1)室溫下,測得0.1 mol/L H3PO4溶液的pH=1.5,說明不完全電離,H3PO4電離的方程式:H3PO4?H++H2PO4﹣,H2PO4﹣?H++HPO42﹣,HPO42﹣?H++PO43﹣;
故答案為:H3PO4?H++H2PO4﹣,H2PO4﹣?H++HPO42﹣,HPO42﹣?H++PO43﹣;
(2)反應(yīng)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可樂中溶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為酸性物質(zhì),酸性物質(zhì)使沉淀溶解向右移動,
導(dǎo)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齲齒,
故答案為:可樂中溶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為酸性物質(zhì)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向右移動,導(dǎo)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齲齒;
(3)①由圖象知pH=10時的主要生成物為HPO42﹣,發(fā)生的主要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是:2OH﹣+H3PO4=HPO42﹣+2H2O;
故答案為:2OH﹣+H3PO4=HPO42﹣+2H2O;
②0.1mol/L Na2HPO4溶液顯堿性,說明水解大于電離,結(jié)合物料守恒和電荷守恒解題;
a.HPO42﹣的水解顯堿性,HPO42﹣的電離顯酸性,Na2HPO4溶液顯堿性,原因是HPO42﹣的水解程度大于其電離程度,故a正確;
b.c(Na+)+c(H+)=c(H2PO4﹣)+2c( HPO42﹣)+3c( PO43﹣)+c(OH﹣ ),符合電荷守恒,故b正確;
c.根據(jù)物料守恒:c(Na+)=c(H2PO4﹣)+c( HPO42﹣)+c( PO43﹣ )+c( H3PO4),故C錯誤;故選:ab;
(4)①加熱降低氣體的溶解度,加熱的目的是除去溶解的二氧化碳氣體;
故答案為:除去溶解的二氧化碳氣體;
②根據(jù)方程式確立的關(guān)系式計算。
消耗氫氧化鈉溶液體積=5.00ml,n(NaOH)=0.005L×0.100 0mol/L=5×10﹣4mol,結(jié)合反應(yīng)終點是生成Na2HPO4溶液的定量關(guān)系計算磷酸含量,2NaOH~H3PO4~Na2HPO4,則樣品中磷酸物質(zhì)的量=×5×10﹣4mol=0.00025mol,可樂飲料中磷酸含量==0.49g/L,
故答案為:0.49。

相關(guān)試卷

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一章總結(jié)(解析版):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一章總結(jié)(解析版),共16頁。

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四章 總結(jié)(原卷板):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四章 總結(jié)(原卷板),共18頁。

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四章 總結(jié)(解析版):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四章 總結(jié)(解析版),共22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三章 總結(jié)與檢測 練習(xí)(解析版)

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三章 總結(jié)與檢測 練習(xí)(解析版)

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三章 總結(jié)與檢測 練習(xí)(原卷版)

高中化學(xué)選擇性必修一 第三章 總結(jié)與檢測 練習(xí)(原卷版)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練習(xí)

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三節(jié) 鹽類的水解練習(xí)

高中化學(xué)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yīng)與平衡本單元綜合與測試課后復(fù)習(xí)題

高中化學(xué)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yīng)與平衡本單元綜合與測試課后復(fù)習(xí)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化學(xué)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電子課本

本冊綜合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選擇性必修1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xué)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