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1.地球的表面精品課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2017科學五年級上冊21《地球的表面》課件pptx、教科版2017科學五年級上冊21《地球的表面》教案docx、我國常見的幾種地形mp4、教科版5上第2單元第1課-地球的表面mp4、認識海陸分布公眾號小學科學網mp4、認識陸地的地形地貌公眾號小學科學網mp4等6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教科版(2017年)科學五年級上冊《地球的表面》教學設計課題2.1 地球的表面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1.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復雜多樣的,也是不斷變化的。2.知道常見的陸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3. 能夠通過觀察、分析圖片等資料獲得關于地形地貌特點的信息。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常見的陸地地形及其特征。難點:觀察各種地形地貌的圖片,猜想形成不同地形地貌的原因。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課堂導入一、聚焦1. 提問:(教學提示:展示從太空中觀察到的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樣子的?(預設:地球的表面是“坑坑洼洼”的。)地球現(xiàn)有的面貌是本來就有的嗎?(預設:不是本來就有的。)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預設:地殼運動、大自然的力量使地球的樣子發(fā)生了變化。)3.揭題:本節(jié)課將學習“地球的表面”。(板書:地球的表面) 課 程 學 習 二、探索潛望鏡中是什么鏡片?有幾片?怎樣放置?探索一:觀察世界地形圖,描述地球表面的樣子1.分組觀察世界地形圖 提醒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摸,從側面看等)進行觀察。2.簡要交流 提問:通過觀察地形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預設:①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陸地很少; ②陸地上是凹凸不平的; ③陸地上的顏色是不同的。3.教師小結:地球上海洋面積大,陸地面積?。ń處煱鍟汉Q蠖啵懙厣伲?。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勢的高低,說明地球陸地表面是有起伏的(板書:凹凸不平)。4.聚焦到我國地形提問:你能在世界地形圖中找到中國的位置嗎?中國的地形有什么特點?預設:找到了,但太小了看不清;5.引導:那么有沒有哪種地形圖,能夠看清我國的地形呢?預設:中國地形圖。探索二:觀察我國的地形圖,了解我國的地形地貌特點展示我國的地形圖。學生交流中國地形多種多樣,整體趨勢西高東低,西部多高原,東部多平原。提問:怎樣區(qū)分高原和平原,還有什么常見地形?介紹我國常見的幾種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探索三:認識幾種地形地貌1.出示幾種地形地貌的圖片 2. 結合各地形的圖片,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再次明確各地形的特點。3.引導:地球表面的這些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4.學生交流,并在地形地貌記錄表中進行記錄。三、研討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點是什么?2. 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有哪些?四、拓展我國的地形地貌特點:(1)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為主,盆地多風蝕地形,山區(qū)多冰蝕地形,青藏高原多凍土地貌。(2)中部地形以高原為主,北方黃土高原的流水侵蝕地貌,南方云貴高原的化學侵蝕而成的喀斯特地貌。(3)東部地形以平原為主.多是沉積而成的平原。課堂小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山地、高原,東部多平原。按照起伏高低和形態(tài)的不同,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平原低又寬廣,高原高又寬廣,山地比較高、有點陡,丘陵坡度較緩,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有地殼運動、火山噴發(fā)、風的作用、流水作用等。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首先,通過課件展示從太空中俯視地球的樣子,引導學生觀察并聚焦問題,引發(fā)學生對地形地貌形成及其變化原因的思考。其次,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引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形圖,從整體了解地球表面的樣子,觀察我國地形圖,從局部認識陸地的地形地貌,在整體感知地球表面地形特點的基礎上,將學習的視角聚焦到陸地,建立具體的“地形”的概念。最后,通過全班性的研討活動,學生交流觀察結果并猜測形成原因,將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進行總結、歸納,并記錄下來。如此教學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跡可循,更加完整與嚴謹。
這是一份科學五年級上冊1.地球的表面精品ppt課件,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填空題,選擇題,課堂小結,課外延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1.地球的表面習題課件ppt,共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連線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級上冊1.地球的表面評優(yōu)課教學課件ppt,共1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問題導入,四川盆地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