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大象版科學四上教學設計全套(含教學反思)
小學大象版 (2017)3 速度的測量教案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小學大象版 (2017)3 速度的測量教案設計,共4頁。
課題
1.3速度的測量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四年級
教學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可以用速度表示運動的快慢。本節(jié)課中,學生將對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比較運動快慢的科學方法即速度的測量和計算方法進行親身實踐。賽跑是貼合學生經驗的比較運動快慢的活動,以這個活動為載體,聚焦速度的測量中測量距離、測量時間、計算速度、比較速度等具體探究步驟,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使用測量工具、設計探究方案、采集分析數(shù)據等科學探究能力。
學習目標
1.知道測量距離和時間的常見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2.能制訂簡單的探究計劃,并能使用統(tǒng)計表記錄、匯總信息。
3.能對處理后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并得出結論。
重、難點
制定探究計劃,測量速度,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
器材準備:卷尺、秒表、口哨。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想一想、說一說:比賽方案
師:同學們,學校要舉辦運動會啦!運動會中,100米短跑比賽是一個精彩而受矚目的項目,這個項目是怎么比的?
生:運動員都跑100米,比一比誰用的時間短。
師:嗯,組織一場百米賽跑還需要更詳細的比賽方案,需要從哪些方面考慮方案細節(jié)呢?
生1:找到100米的跑道,確定起點與終點。
生2:統(tǒng)一發(fā)出起跑的信號,測量每個運動員跑到終點所用的時間,記錄每個人的成績,排名次等。
師:除了運動員,需要安排別的工作人員嗎?
生:要有裁判員,負責發(fā)令開始和計時。
師:大家考慮的真仔細!我們就請六位同學做裁判員,一人負責吹口哨發(fā)令,四人分別負責四條跑道上的運動員的計時,一人負責記錄員的工作。根據我們的討論,各小組從“比賽方法”“數(shù)據采集”“數(shù)據處理”“小組分工”等方面制訂比賽方案。
(學生發(fā)言交流,完善方案)
各小組從“比賽方法”“數(shù)據采集”“數(shù)據處理”“小組分工”等方面制訂比賽方案。
通過測量速度來比較誰跑的快慢,設計比賽方案。
認一認、用一用:測量工具
師:在這個比賽中,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測量工具呢?
生1:需要尺子,測量出100米的跑道。
生2:需要計時器,記錄每個人跑的時間。
師:(出示10米量程卷尺)卷尺可以測量的距離更長一些,我們可以用它測量跑道。這個卷尺最長可以量10米,怎么用它量出100米的跑道呢?
生:從起點量出10米,做記號,從記號處再量10米,這樣量10次。
師:真是個好辦法!體育老師已經用這樣的方法在操場上測量出了100米的跑道,并畫出了起點和終點。賽跑過程中,測量時間是關鍵,我們用秒表計時(出示秒表)。觀察秒表,說一說它的組成。
生1:有三個按鈕。
生2:有屏幕,屏幕上有數(shù)字顯示時間。
師:秒表上,我們一般用到的是“開始/停止”按鈕和“復位”按鈕。請一位同學來演示一下,我們一起來學讀數(shù)。
學生演示按鈕作用,并且正確讀出所示時間,記錄數(shù)據和單位。
認識并學習使用測量工具。
比一比、記一記:賽跑成績
師:接下來,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制訂的比賽方案和分工,去操場的100米跑道比一比吧!比賽前做好熱身工作。
(學生活動:每小組的4人一起比賽,成績記錄在一張表格內。比賽完成回到教室)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制訂的比賽方案和分工。
比賽前的一個明確分工。
(四)
處理數(shù)據,比出冠軍
師: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成績,誰是我們班100米跑的冠軍呢?怎么比?
生1:把大家成績匯總。
生2:選出每組最快的,再匯總進行比較。
師:課上時間有限,先請每小組比出小組冠軍,并說一說你們是如何比較的。
(學生小組內比一比)
生1:把時間比一比,誰用的時間最短就是最快的。
生2:算一算每個人的速度,比出速度最快的人。
師:我們把每一組的小組冠軍所用的時間填入統(tǒng)計表。十幾個數(shù)據一一比較起來還是有點眼花繚亂,你有更加一目了然的方法嗎?
生:畫統(tǒng)計圖。
師:好主意!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運動員跑得快慢,我們算出他們的速度,再制作統(tǒng)計圖。
(教師演示用Excel表格計算速度、制作統(tǒng)計圖)
師:瞧,誰的速度最快,是100米跑的冠軍?
生:……
師:看來統(tǒng)計圖能更加直觀地展示比賽結果,在運動會上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先匯總運動員成績,計算他們的速度,再用統(tǒng)計圖顯示出排名情況。
借助統(tǒng)計圖,同學們更能直觀、方便的比較數(shù)據。
通過計算的結果,借助統(tǒng)計圖表的整理分析。
(五)
表達交流,分享收獲
師:我們設計的100米短跑比賽的方案,經過我們的親自實驗,又改進不少,也更加詳細了。說一說你的收獲吧!
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想交流。
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
堂
小
結
通過運動會的活動,我們知道了測量距離和時間的方法,采集數(sh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工具,運用統(tǒng)計圖比統(tǒng)計表更直觀。
教
學
反
思
本節(jié)課學生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后,親自實踐測量速度的方法。以設計賽跑方案為任務驅動,學生先設計,再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再完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根據需要,學習使用測量距離和時間的工具來采集數(shù)據,并且優(yōu)化處理和展示數(shù)據的方法。
相關教案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反思單元 偉大的命名者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頁。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4 蜿蜒的旅行教案設計,共5頁。
這是一份大象版 (2017)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巖石與礦產5 礦產資源教學設計,共3頁。

相關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