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利用超聲波可除去人體內(nèi)的結(jié)石,說明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B.用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并將吸管不斷剪短,目的是為了探究聲音的音調(diào)與頻率的關(guān)系
C.在一根長鐵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能聽到前后兩次敲擊聲,這是回聲現(xiàn)象
D.為減少噪聲污染,很多市區(qū)禁止機動車鳴喇叭,從聲學上講,這是從人耳處減弱噪聲
2.民族樂器古箏的音色優(yōu)美,音域?qū)拸V。如圖是古箏發(fā)出G調(diào)1(d)的波形圖,如果用相同的力撥動另一根頻率更高的琴弦,波形可能是 ( )
下列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泰州大橋在水中的“倒影”
B.日食
C.雨后天空出現(xiàn)的彩虹
D.池水變“淺”
4. 小明將一杯溫水放入冰箱的冰凍室里,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杯中的水發(fā)生了物態(tài)變化,下圖所示中的四個圖象中能正確反映這杯水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的是 ( )
5.物質(zhì)處于A物態(tài)時,具有固定的形狀,處于B物態(tài)和C物態(tài)時,具有流動性,對處于C物態(tài)的物質(zhì)進行降溫壓縮后,也可以使其轉(zhuǎn)化為B物態(tài),下列哪種變化為升華
( )
A.物態(tài)A變?yōu)槲飸B(tài)C
B.物態(tài)B變?yōu)槲飸B(tài)C
C.物態(tài)C變?yōu)槲飸B(tài)B
D.物態(tài)A變?yōu)槲飸B(tài)B
6.如圖所示,我們從水面上斜著看插入水中的筷子,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彎折”。下圖中的光路圖能正確解釋此現(xiàn)象的是 ( )
如圖所示,關(guān)于近視眼和遠視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乙為遠視眼,應(yīng)佩戴凸透鏡矯正
B.乙為近視眼,應(yīng)佩戴凹透鏡矯正
C.甲為遠視眼,應(yīng)佩戴凹透鏡矯正
D.甲為近視眼,應(yīng)佩戴凸透鏡矯正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1分)
8.“粵劇”常用笛、琵琶等伴奏,觀眾可根據(jù)聲音的分辨出是哪種樂器。笛子演奏時,管內(nèi)空氣柱發(fā)聲,并在中傳播,使觀眾能聽到配樂。
9. 我們以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當人們感覺室外的噪聲過大時,習慣于關(guān)閉門窗,從控制噪聲角度分析,這是在中減弱噪聲。我們能根據(jù)音樂聲判斷是灑水車工作時的音樂,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
10. 小夢同學身高170cm,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2m處,當她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鏡走近時,她在平面鏡中的像高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170cm;經(jīng)過5s后,小夢和她的像之間的距離是,小夢從平面鏡中看到墻上掛鐘的指針如圖所示,則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是。
如圖所示裝置是某同學在小于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做觀察水的(選填“沸騰”或“液化”)實驗。由圖中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圖象可知:水的沸點是℃;第10分鐘后,水的溫度(選填“不變”或“升高”),但要繼續(xù)吸收熱量。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應(yīng)調(diào)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的中心在同一;若先移動蠟燭使物距為30cm,再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則此時光屏上得到的是一個、的實像。
13.小明從眼鏡上取下一塊鏡片,透過鏡片觀看郵票的文字(如圖甲所示)。所成的是正立、的像。小明將此鏡片放在蠟燭和光屏之間,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鏡片前放置一眼鏡(如圖乙所示),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向后移動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鏡是(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14.小李在實驗室取出-10℃的冰進行加熱實驗,她觀察冰熔化成水直到沸騰的過程并記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jù)圖像可知0~4min內(nèi)這塊冰的內(nèi)能(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加熱到6min時,將處于(選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態(tài)”),加熱到min,水開始沸騰。
三、作圖題(共7分)
15.(1)(2分) 在圖中作出反射光線OB的入射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
(2)(2分) 一束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其折射光線如圖所示,請在圖中作出此光線的入射光線(注意標出法線)。
(3)(3分) 有一點光源S,它在平面鏡中的像與凸透鏡的焦點F重合,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為a,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
①凸透鏡的焦點F;②點光源S的位置;③光線a經(jīng)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四、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18分)
16.(4分) 利用回聲可以測量聲源到障礙物的距離。如圖所示,科學工作者為了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從海面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超聲波,經(jīng)過4s后接收到回波信號,已知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請簡要回答或計算出下列問題。
(1)人耳能聽到超聲波嗎?(選填“能”或“不能”)。
(2)利用超聲波的反射能否進行太空測距?(選填“能”或“不能”)。
(3)請你再寫出一個超聲波在生活中應(yīng)用的實例:。
(4)該處海底的深度是m。
17.(4分) 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平面鏡水平放置,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繞豎直接縫ON翻轉(zhuǎn),如圖甲所示。
(1)實驗中還需要的器材是:、激光筆和鉛筆。
(2)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為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下一步的操作是:。
(3)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進行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現(xiàn)象中,。
(4)如圖乙所示,已知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90°,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shù)。
18.(6分)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1)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觀察到光屏上有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該像是(選填“正立”或“倒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生活中的(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3)實驗過程中由于蠟燭燃燒變短,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將向移動。為了使燭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應(yīng)將凸透鏡向移動。(兩空均選填“上”或“下”)
19.(4分)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該實驗應(yīng)選擇(選填“玻璃板”或“平面鏡”)來完成實驗。
(2)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5cm處,小麗沿垂直板面方向?qū)以5cm/s的速度遠離玻璃板,2s后放穩(wěn),則未點燃的蠟燭B與A相距cm才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
(3)實驗中若移開蠟燭B,將光屏放在蠟燭A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看不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選填“虛”或“實”)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傾斜,如圖乙所示,蠟燭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會(選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五、計算題(共12分)
20.(6分)如圖所示為我國建造完成的第二艘航母,11月17日它
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guān)海域進行試航和例行訓練安裝在內(nèi)部的聲吶探測系統(tǒng),可利用超聲波測海洋深度,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約是1.5×103m/s,若垂直海面發(fā)出信號2s后收到反射回來的波.
(1)那么海洋深度為多少?
(2)這種超聲測位儀能否運用在神州1號飛船上,用來測量在太空中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站間的距離?為什么?
21.(6分)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求:
(1)100m賽跑時,槍聲從起點傳到終點所用的時間?(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2)人對著山崖喊話,經(jīng)過2s后聽到回聲,求人距離山崖多少米?
六、綜合能力題(共21分)
22.(6分)(2021韶關(guān)模擬)圖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時溫度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圖乙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1)安裝器材時,要按(選填“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的順序組裝,海波的熔點是℃,此實驗采用水浴加熱的方式進行,其目的是;
(2)從圖像中發(fā)現(xiàn)海波熔化時間過短,不便于觀察熔化時的實驗現(xiàn)象和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因此,實驗中需要延長海波熔化的時間,在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長海波熔化時間的是(填字母)。
A.增加試管中海波的質(zhì)量
B.增加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
C.降低燒杯中水的初溫
D.撤掉酒精燈或用“小火”加熱
(3)夏天,我們要喝冰涼的飲料,往往會在飲料中加入適量冰塊,而不是直接加入與冰塊質(zhì)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為冰塊的更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冰塊熔化成水的過程中熱量,從而使飲料的溫度下降得更多。
23.(9分) 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亮進行如圖甲所示的實驗:
(1)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將紙板沿ON向后折,此時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如圖乙所示。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在甲圖中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2)如圖丙所示是小亮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在豎立的玻璃板前A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拿一支大小和點燃蠟燭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移動到A′處時,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經(jīng)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像與物的對應(yīng)點如圖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別測出其到玻璃板的距離,并進行比較,進一步分析得出結(jié)論。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是。
24.(6分)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器材,保持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分別進行了四組實驗,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格。
(1)完成如表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2)在光屏上已成清晰像的前提下,用帶小孔的遮光布置于蠟燭跟凸透鏡之間,則所成的燭焰的像為(選填“亮度相同的完整像”“亮度稍暗的完整像”或“圓形亮斑”)。
(3)在第3次實驗中,將透鏡換成一個焦距稍小的透鏡做實驗,則光屏需向(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此時的像與換鏡前相比(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zhì)
1
30
15
倒立、縮小的實像
2
20
①
倒立、等大的實像
3
15
②
倒立、放大的實像
4
5
無
正立、放大的③
這是一份初二物理同步練習聲、光、熱專題復(fù)習,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像有,下列措施中使蒸發(fā)減慢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中考物理各題型專項復(fù)習講義熱、聲、力簡單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雨后晴朗的月夜,甲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復(fù)習 必刷21 力學及力與熱、光、聲的綜合-備戰(zhàn)2020年中考物理必刷選擇題200例(原卷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四幅圖描述正確的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