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shù)卣饋砼R時,我們應該( )。
A.馬上跳樓
B.快速跑到空曠地帶
C.在樓里站著
D.找客廳的中央抱頭蹲著
2.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經是( )和接觸傳播,因此我們要戴口罩,勤洗手,遠離人群密集的地方。
A.呼吸道飛沫傳播
B.血液傳播
C.塵埃傳播
D.風吹傳播
3.人類肆意向大自然索取,最終引發(fā)了環(huán)境惡化等諸多問題,這啟示我們( )。
①不能以主人自居,對大自然隨心所欲
②要全面禁止開發(fā)地下資源
③地球資源瀕臨枯竭,人類必須加大開采力度
④如果對大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4.表示自然災害嚴重的是( )。
A.橙色
B.黃色
C.藍色
D.紅色
5.在面對地震時,下面哪種應對措施是錯誤的? ( )
A.撤離到安全地帶
B.回屋搶救財產
C.躲在小開間的墻角
D.遠離疏松的建筑
6.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下列做法符合環(huán)境保護的是( )。
A.將垃圾分類
B.使用塑料袋購物
C.隨意破壞森林資源
D.使用一次性筷子
二.填空題(共6題,共24分)
1.生物( )的森林、湖泊、濕地等正以驚人的速度減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 )因過度開采而面臨枯竭。
2.提高防災避險的意識、自救自護的( ),可以( )自然災害帶給我們的傷害。
3.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它為人類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間、( )和( )。
4.( )非常干燥,幾乎沒有植被,地廣人稀。
5.人與自然是( )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 )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 )。
6.地球孕育了人類,提供了人類生存的( )。自古以來,人類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與( )和諧相處。
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
1.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合理的行為會誘發(fā)或加重自然災害。( )
2.鄭和率船隊七次下西洋,首次實現(xiàn)了人類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
3.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是目前人類無法人工創(chuàng)造的。( )
4.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我們盡管無法改變自然規(guī)律,但我們可以把自然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
5.保護地球是政府和環(huán)保部門的事。( )
6.人類到月球生存只是一個夢想。( )
四.連線題(共1題,共8分)
1.2007年中國氣象局發(fā)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fā)布與傳播辦法)對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作了規(guī)定,共分為四級,請你用線連出對應的等級。
五.簡答題(共6題,共51分)
1.在防御自然災害方面我們都做了些什么?
2.根據(jù)你生活中的觀察和所學到的知識,你知道哪些新能源?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點?人類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對保護環(huán)境有什么意義?
3.什么是循環(huán)經濟?
4.我國影響最廣的自然災害是什么?
5.為了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我國做了哪些舉措?
6.讀“中國自然災害分布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A
3.C
4.A
5.B
6.A
二.填空題
1.賴以生存;不可再生能源
2.知識和能力;防止或減輕
3.環(huán)境;資源
4.撒哈拉沙漠
5.生命;傷及;規(guī)律
6.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四.連線題
1.
五.簡答題
1.答:(答案不唯一)
①防災避險的意識,自救自護的知識和能力,可以防止或減輕自然災害帶給我們的傷害。
②為了減輕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我國不僅建立了氣象,海洋地質及生物等災害的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還建立了牢固的防災減災工程。
③面對自然災害,人們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方法抗擊災害,從而提高抗災能力。
在人類防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法律也是約束人的行為,減少自然災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2.新能源有:太陽能發(fā)電、海浪發(fā)電、電熱發(fā)電、風能發(fā)電等
主要特點: 1)資源豐富,普遍具備可再生特性,可供人類永續(xù)利用; 2)能量密度低,開發(fā)利用需要較大空間;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對環(huán)境影響?。?)分布廣,有利于小規(guī)模分散利用; 5)間斷式供應, 波動性大,對持續(xù)供能不利; 6)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成本較化石能源高。
意義: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形成困難,燃燒也會污染環(huán)境,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可以環(huán)保節(jié)能。
3.循環(huán)經濟包括產品的清潔生產、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和廢物的高效回收。
4.我國影響最廣的自然災害是旱澇災害。
5.(1)建立氣象、海洋、地質及生物等災害的檢測、預警系統(tǒng)。
(2)建設牢固的防災減災工程。
(3)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約束人們的行為,減少自然災害的危害。
6.(1)我國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率( )(高或低)。
(2)從圖中總結出我國自然災害分布的特點?

相關試卷

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5 應對自然災害課后練習題:

這是一份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5 應對自然災害課后練習題,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清潔能源不包括,是不可再生資源,用一點會少一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1學年5 應對自然災害課后測評:

這是一份2021學年5 應對自然災害課后測評,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地震發(fā)生時,錯誤做法是,世界環(huán)境日是,以下會對水資源造成污染的是,下面不屬于我國自然災害特點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5 應對自然災害一課一練: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5 應對自然災害一課一練,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僅占地球表面的29%的是,沒有誘發(fā)和加重自然災害的行為是,以下哪個不是清潔能源,下列不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的是,雷電交加時,在家應怎么辦?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5 應對自然災害課時訓練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5 應對自然災害課時訓練

小學人教部編版5 應對自然災害習題

小學人教部編版5 應對自然災害習題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5 應對自然災害一課一練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5 應對自然災害一課一練

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5 應對自然災害一課一練

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5 應對自然災害一課一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六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5 應對自然災害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六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