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進行有關時間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掌握計算時間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能進行時間的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
掌握時間計算的方法。
【教材分析】
時間的計算是學生在認識了秒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例2時,要借助情境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算一算自己從家出發(fā)以及到校時間,計算經過時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方法】
遷移類推,引導發(fā)現,講授練習,合作交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我們先來一起回憶有關時間單位換算的知識。
時間單位有時、分、秒。
在( )填上合適的數
4 時 = ( 240 )分 2 分 = ( 120 )秒 (多媒體課件2)
180秒 = ( 3 )分 70分 = ( 1 )時( 10 )分[來源:學§科§網Z§X§X§K]
二、猜謎導入
1.猜謎語:兄弟三人手拉手,從早到晚一直走。(鐘表)(多媒體課件3)
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你對三兄弟了解多少呢?跟大家說一說。
(三兄弟是指時針、分針、秒針;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2.我們已經學會看鐘表上的時刻,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經過的時間”。(板書課題:經過的時間)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 2。(多媒體課件4)
(1)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
(2)教師提問:說一說圖上給出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數學問題?
生:圖上告訴我們小明在早上 7∶30 從家出發(fā)去學校,7∶45 時就到校了。
教師提出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一共用了多長時間?
如何解答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看哪個組想到的辦法好?
教師將學生的解決辦法進行歸納:
鐘面上數格:從 7∶30 到 7∶45 ,分針走了 3 個大格,是 15 分鐘。(多媒體課件5)
因為都是7時多,所以可以列式為: 45 - 30 = 15(分)(多媒體課件6)
教師小結:經過的時間=結束時刻-開始時刻
2.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
四、鞏固拓展
1.在( )填上合適的數。(多媒體課件7)
(1)50分比1時少( )分,1時比45分多( )分。
(2)一節(jié)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學生自由發(fā)言,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2.競賽:教師口頭報時刻,如:4時至4時1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fā)表想法)(多媒體課件8)
學習了如何進行簡單的時間計算。
1.可以通過數鐘面上的格數計算時間。
2.也可以用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時間來進行計算。
六、作業(yè)設計
完成主題課堂作業(yè)對應內容。(多媒體課件9)
【板書設計】
經過的時間
例2:7:45-7:30=15(分)
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的時間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校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致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
這是一份冀教版二年級下冊七 時、分、秒教案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體驗,實踐應用,全課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冀教版二年級下冊七 時、分、秒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探究,尋找策略,課堂練習,鞏固新知,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冀教版三年級下冊一 年、月、日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新知,周日每天營業(yè)多長時間?,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