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達標檢測
(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關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和植物體細胞雜交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組織培養(yǎng)的外植體可以是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
B.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的單倍體可用于單倍體育種
C.植物體細胞雜交的最終目的是獲得雜種細胞
D.兩者的培育過程均需使用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2.如圖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過程,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
外植體愈傷組織長出叢芽生根移栽成活
A.外植體若是月季的花藥,則經培養(yǎng)后獲得的植株為單倍體
B.過程①一般不需要光照,后續(xù)培養(yǎng)中每日需給予適當光照
C.外植體若是菊花的根尖組織,培養(yǎng)成的新植株葉片為無色
D.過程②和③接種的培養(yǎng)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不同
3.干細胞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干細胞是從胚胎中分離提取的細胞
B.不同類型的干細胞的分化潛能有差別
C.ES細胞可以在體外分化成心肌細胞、神經元和造血干細胞
D.由iPS細胞產生的特定細胞,可以用于新藥測試
4.關于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用于培養(yǎng)的細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
B.將所取的組織用酶等進行處理使其分散成單個細胞
C.在培養(yǎng)瓶中要定期用酶處理使細胞從瓶壁上脫離,制成細胞懸液
D.動物細胞培養(yǎng)傳至50代左右,所培養(yǎng)的細胞都會衰老死亡
5.有關單克隆抗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單克隆抗體最廣泛的用途是作為體外診斷試劑,具有準確、高效等優(yōu)點
B.利用同位素標記的單克隆抗體,在特定組織中成像的技術,可定位診斷腫瘤
C.單克隆抗體可以用于治療疾病和運載藥物,如用于治療癌癥
D.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涉及動物細胞融合、動物細胞培養(yǎng)、胚胎移植等技術
6.下列關于胚胎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胚胎移植可以在不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進行
B.對囊胚的內細胞團進行分割時不必均等分割
C.采集的精子無需處理可以直接進行體外受精
D.卵細胞膜反應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
7.下列相關植物細胞工程和動物細胞工程的對比,敘述不合理的是 ( )
A.動物細胞可以傳代培養(yǎng)而植物細胞不能
B.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植物組織培養(yǎng)所用培養(yǎng)基不同
C.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植物細胞培養(yǎng)都需要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
D.煙草葉片離體培養(yǎng)能產生新個體,小鼠雜交瘤細胞可以離體培養(yǎng)增殖
8.通常選取皮膚燒傷患者的自身細胞,經體外培養(yǎng)獲得自體健康皮膚,再通過皮膚移植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通常選取皮膚中分裂能力強、易培養(yǎng)的成纖維細胞或皮膚干細胞進行體外培養(yǎng)
B.在體外培養(yǎng)細胞時,需要對培養(yǎng)液和用具進行滅菌處理,并且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
C.細胞培養(yǎng)過程需要提供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氣體,以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
D.進行傳代培養(yǎng)時,懸浮培養(yǎng)的細胞可直接用離心法收集后制成細胞懸液,然后分瓶培養(yǎng)
9.為研制抗病毒A的單克隆抗體,某同學以小鼠甲為實驗材料設計了以下實驗流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必須給小鼠甲注射病毒A以獲得產生相應抗體的B淋巴細胞
B.促進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需要使用胰蛋白酶處理
C.篩選2過程需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反應的原理
D.通過篩選2獲得的雜交瘤細胞能夠分泌特定抗體
10.如圖為“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的培育過程,其中①~⑤表示過程,字母表示細胞、組織或植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e是一團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薄壁細胞
B.可根據質壁分離現象鑒別雜種細胞的細胞壁是否再生
C.①表示低滲溶液中用酶解法處理植物細胞獲得原生質體
D.植物有性雜交和體細胞雜交都能打破生殖隔離,實現遠緣雜交育種
11.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進行了大熊貓的異種克隆,他們將大熊貓的體細胞核放入兔子的去核卵母細胞中,并使其成功發(fā)育成囊胚,標志著異種核質相容的問題得到解決,異種克隆大熊貓邁過了第一道“坎”,然后至關重要的是選擇一種合適的“代孕母體”。如圖是該研究的理論流程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步驟甲中需要獲取兔子處于MⅠ期的卵母細胞
B.重組細胞發(fā)育成早期胚胎所需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營養(yǎng)液
C.重組胚胎培養(yǎng)過程中為了避免雜菌污染,通常需要在培養(yǎng)液中加入抗生素
D.步驟乙表示胚胎移植,移植的早期胚胎應培養(yǎng)至囊胚或原腸胚
12.下列關于哺乳動物胚胎發(fā)育和胚胎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體外受精完成后即可進行胚胎移植操作
B.原腸胚進一步發(fā)育會導致透明帶破裂,胚胎從其中伸展出來
C.卵裂期胚胎中細胞數目和胚胎中有機物種類不斷增加
D.通過胚胎移植產生多個后代的繁殖方式都屬于有性生殖
13.高等哺乳動物受精后,受精卵開始進行細胞分裂。經桑葚胚、囊胚、原腸胚和組織器官的分化,最后發(fā)育成一個完整的幼體,完成胚胎發(fā)育的全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圖中①②③依次稱之為透明帶、滋養(yǎng)層、內細胞團
B.胚胎從①中伸展出來的過程叫孵化,發(fā)生在囊胚期
C.高等哺乳動物的胚層分化始于原腸胚期
D.胚胎移植前要取出③的細胞進行性別鑒定
14.細胞直接共培養(yǎng)是指將2種或2種以上的細胞接種在同一孔中進行培養(yǎng),以達到模擬體內不同種類的細胞直接接觸來探究它們信息交流方式的目的,具體操作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
A.成塊的動物組織中細胞與細胞靠在一起,在培養(yǎng)前需先將組織塊分散成單個細胞
B.細胞培養(yǎng)過程需要對培養(yǎng)液進行滅菌,對所有培養(yǎng)用具進行消毒,以保證無菌、無毒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
C.推測第二種細胞會貼壁到無細胞區(qū),當兩種細胞分裂生長到表面相互接觸時停止分裂
D.通過檢測混合培養(yǎng)液中是否存在信息類物質可初步推測兩種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方式
15.科研人員利用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的患者自體胚胎干細胞可用于治療某些疾病,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
A.將體細胞注入去核卵母細胞即可得到重組細胞
B.重組細胞需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激活才能完成后續(xù)發(fā)育
C.重組細胞形成囊胚的過程發(fā)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D.用該方法獲得的胚胎干細胞治療疾病可避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
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16.羊奶的脂肪顆粒體積為牛奶的三分之一,更利于人體吸收,其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明顯高于牛奶,并且長期飲用羊奶不會引起發(fā)胖。欲利用胚胎工程技術加快高產奶的薩能山羊的繁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為使薩能母羊超數排卵,可在其飼料中添加適量的促性腺激素
B.卵裂期的細胞數量增加,但細胞的體積和細胞內有機物的種類會減少
C.為提高胚胎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移植等無性繁殖技術
D.生產上可選用原腸胚細胞進行性別鑒定
17.甘草酸是中藥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為了快速檢測甘草酸,科研人員利用細胞工程技術制備了抗甘草酸的單克隆抗體,其基本操作過程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過程①注射相應抗原后應立即從小鼠脾中提取細胞甲
B.過程②誘導細胞融合,利用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C.過程③、④的篩選方法相同,細胞丙、丁遺傳物質相同
D.過程⑤無論在體內還是體外進行,細胞丁都可大量增殖
18.科學家發(fā)現,蝸牛消化道提取液可用來處理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從而得到原生質體,便于進行植物體細胞雜交等操作。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蝸牛消化道提取液含有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可以去除植物的細胞壁
B.處理后獲得的原生質體可用秋水仙素進行誘導融合
C.融合后的雜種細胞可直接分裂形成愈傷組織
D.原生質體融合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19.人工種子是以植物組織培養(yǎng)得到的胚狀體、不定芽、頂芽和腋芽為材料,經過人工薄膜包裝得到的種子,人工種子在適宜條件下同樣能夠萌發(fā)長成幼苗。如圖是以二倍體蘭花體細胞為外植體,培養(yǎng)獲得蘭花植株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①②③過程均發(fā)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B.①過程需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一定的植物激素以利于脫分化
C.經③過程培養(yǎng)形成的植株是純合的二倍體
D.欲制造出蘭花的人工種子,只需培養(yǎng)到愈傷組織階段再經人工薄膜包裝即可
20.人群中有部分人體內缺乏乳糖分解酶,飲用鮮牛奶后會導致腸胃不適、消化不良?!暗腿樘悄膛!钡恼Q生,有望給患有“乳糖不耐癥”的人群提供“放心奶”。如圖是“低乳糖奶?!钡呐嘤^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犢牛的性狀和黑白花奶牛的性狀完全一致
B.去核的卵母細胞可用去核的乳腺細胞代替
C.犢牛的出生體現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D.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可用于人類組織器官的移植和保護瀕危動物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21.(10分)開放式光自養(yǎng)微繁技術是無糖與開放相結合的組培方法,即在無糖組培的容器中,在開放培養(yǎng)環(huán)境下,向培養(yǎng)基中加入廣譜抑菌劑,省去嚴格的無菌操作,在提高組培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使更多植物實現組培產業(yè)化成為可能?;卮鹣铝袉栴}:
(1)植物離體的細胞可通過脫分化形成 ,其在一定培養(yǎng)條件下可再分化成 ,長出芽和根,進而發(fā)育成完整的植株,實現該過程的原理是 。與傳統(tǒng)植物組織培養(yǎng)相比,開放式光自養(yǎng)微繁技術改變培養(yǎng)基成分,培養(yǎng)基中不再含有糖,而是以 作為碳源。?
(2)自養(yǎng)微繁技術中也需要植物激素的作用,加入的植物激素是 ??茖W家通常選用植物頂端分生區(qū)組織培育獲得脫毒苗,原因是 。?
(3)與常規(guī)的種子繁殖方法相比,植物微型繁殖技術的特點有: (答出兩點即可)。?
22.(10分)應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不僅可實現種苗的快速繁殖、培育脫毒植株,也可加快作物及苗木育種。下面是培育柑橘耐鹽植株的實驗流程:
莖
段愈傷
組織挑選生長的
愈傷組織耐鹽
植株
回答下列問題:
(1)愈傷組織是由離體的莖段經 過程形成的,此時愈傷組織細胞 (填“具有”或“不具有”)細胞的全能性。?
(2)對愈傷組織進行了兩次處理,處理1中γ射線照射的目的是 ,用γ射線不直接處理莖段而是處理愈傷組織,原因是 ;處理2中添加的物質X為 。?
(3)愈傷組織細胞 (填“脫分化”或“再分化”)形成耐鹽植株。?
(4)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其他作物的育種中。在培育白菜—甘藍、三倍體無子西瓜中,必須用到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是 。?
23.(10分)我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無法克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首次成功培育出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培育克隆猴的流程圖如下所示,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滅活的仙臺病毒的作用是 。?
(2)圖中運用了 (填“胚胎細胞核移植”或“體細胞核移植”)技術,該技術相對難度更高,原因是 。?
(3)胚胎移植的實質是 ,在畜牧業(yè)生產中采用這種技術的優(yōu)勢主要是 。?
24.(14分)體細胞核移植技術雖然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效率低下制約了該項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研究發(fā)現精子中的一些非遺傳物質對早期胚胎發(fā)育至關重要,這些物質的缺失可能是導致核移植胚胎發(fā)育異常的一個重要原因。某研究團隊分離了牛精子中的小分子非編碼RNA(miRNA),并將其注入核移植胚胎,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如圖1、2所示。
(1)該團隊選用的供體核來自1周齡荷斯坦小牛的皮膚成纖維細胞,選用幼齡動物細胞的原因是 。將動物組織用 酶處理后,放入5% 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3~5代后使用,培養(yǎng)箱中添加CO2的主要作用是 。?
(2)從牛卵巢中獲取卵母細胞,并在體外培養(yǎng)至 期,通過顯微操作對其進行 處理,然后將供體細胞注入,通過電融合法獲得重構胚。?
(3)將精子miRNA注入重構胚中作為實驗組,檢測胚胎的細胞凋亡率,結果如圖1所示,其中對照組1為體外受精獲得的胚胎,對照組2的胚胎應為 。由圖可知,精子miRNA對胚胎細胞凋亡的影響是 。?
(4)研究表明細胞骨架蛋白α-tubulin與胚胎細胞的凋亡有關,進一步檢測三組胚胎第一次卵裂期間細胞骨架蛋白α-tubulin乙酰化水平結果如圖2所示。據此推測精子miRNA可提高胚胎發(fā)育成活率的原因可能是 。?
25.(11分)單克隆抗體在防治 H7N9型禽流感上具有顯著療效。如圖是科研人員制備H7N9病毒的單克隆抗體X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B淋巴細胞是取自 的動物或人。融合的M細胞先用選擇培養(yǎng)基進行篩選,再進行克隆化培養(yǎng)和 以得到符合要求的N細胞,N細胞的名稱是 。?
(2)為了進一步研究H7N9病毒的單克隆抗體X(以下簡稱抗體X)的效果及作用機制,科學家開展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在體外將抗體X與 HA 蛋白(H7N9病毒表面的一種蛋白)混合,檢測抗體X對HA蛋白的親和力。實驗結果如表所示。(注:KD值越小,抗體和HA蛋白的親和力越高;機體Y為一種已知的H7N9病毒的抗體。)
抗體種類
KD
抗體X
5.32×10-9M
抗體Y
1.95×10-9M
實驗二:以一定濃度的H7N9病毒感染小鼠;一天后向小鼠腹腔分別注射一定劑量的抗體X、Y; 14天后測定小鼠存活情況和體重變化。實驗結果表明:抗體X的體內治療效果優(yōu)于抗體Y。
①實驗一結果表明:對H7N9病毒HA蛋白親和力更高的抗體是 。?
②分析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果差異,研究人員提出假說:抗體除了中和病毒活性之外,還可以通過和吞噬細胞表面的受體相結合,從而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進而清除被病毒感染的靶細胞。請以吞噬細胞、感染了H7N9病毒的肺上皮細胞、細胞培養(yǎng)液、抗體X、抗體Y和無關抗體等為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上述假說。寫出實驗思路。????????????????????????????????????????????????????????????????????????????????????????????????????????????????????????
???????????????????????????????????????????????????????????????????????????????????????????????????????????????????????? 。?
本章達標檢測
1.C
2.C
3.A
4.D
5.D
6.D
7.A
8.C
9.B
10.B
11.C
12.C
13.D
14.B
15.A
16.ABD
17.ABC
18.AD
19.AB
20.ABC
1.C 外植體可以是植物體的一部分,如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A正確;花藥離體培養(yǎng)可得到單倍體,經秋水仙素處理后一般可得到純合子,全過程為單倍體育種,B正確;植物體細胞雜交的最終目的是獲得雜種植株,C錯誤;兩者的培育過程都需經歷脫分化和再分化,通常需使用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D正確。
2.C 由配子直接發(fā)育形成的個體為單倍體,外植體若是月季的花藥,則經培養(yǎng)后獲得的植株為單倍體,A正確;外植體經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一般不需要光照,后續(xù)培養(yǎng)中每日需給予適當光照,B正確;外植體若是菊花的根尖組織,其細胞中雖然沒有葉綠體,但其培養(yǎng)成的新植株葉片有葉綠體,因此培養(yǎng)成的新植株葉片為綠色,C錯誤;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植物激素的濃度、比例都會影響植物細胞的發(fā)育方向,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時,有利于根的分化,該比值低時,有利于芽的分化,故圖中②③兩個過程培養(yǎng)基中植物激素的濃度、比例不同,D正確。
3.A 胚胎干細胞是從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離提取的細胞,干細胞不一定來自胚胎,如造血干細胞,A錯誤;不同類型的干細胞的分化潛能是有差別的,如胚胎干細胞的分化潛能大于多能干細胞,B正確;胚胎干細胞(簡稱ES細胞),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可分化為成年動物體內的任何一種組織細胞,C正確;由iPS細胞產生的特定細胞,可以在新藥的測試中發(fā)揮重要作用,D正確。
4.D 用于培養(yǎng)的細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因為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分裂能力旺盛,A正確;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應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組織使其分散成單個細胞,B正確;貼壁細胞存在接觸抑制現象,因此在培養(yǎng)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細胞從瓶壁上脫離,制成懸浮液進行傳代培養(yǎng),C正確;動物細胞培養(yǎng)傳至50代左右,部分細胞可能會出現變異變成不死性細胞,D錯誤。
5.D 單克隆抗體可以作為診斷試劑,準確識別各種抗原物質,與抗原的特異性結合具有準確、高效、簡易、快速的特點,A正確;運用同位素標記的單克隆抗體在特定組織中成像的技術,可定位診斷腫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B正確;根據抗體和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原理,單克隆抗體可用于治療疾病和運載藥物,如用于治療癌癥,C正確;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涉及動物細胞融合、動物細胞培養(yǎng)等技術,但不涉及胚胎移植技術,D錯誤。
6.D 胚胎移植在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進行,A錯誤;對囊胚的內細胞團進行分割時應均等分割,B錯誤;采集的精子需經過獲能處理才可以進行體外受精,C錯誤;卵細胞膜反應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透明帶反應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D正確。
7.A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均可以傳代培養(yǎng),A錯誤;動物細胞培養(yǎng)所用的培養(yǎng)基是液體培養(yǎng)基,植物組織培養(yǎng)所用的培養(yǎng)基是固體培養(yǎng)基,B正確;為了防止雜菌污染,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植物細胞培養(yǎng)都需要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C正確;在溫度、pH適宜、營養(yǎng)充足等條件下,煙草葉片離體培養(yǎng)能產生新個體,小鼠雜交瘤細胞在離體培養(yǎng)時可以大量增殖,D正確。
8.C 根據題意,為治療皮膚大面積燒傷的病人,皮膚中成纖維細胞或皮膚干細胞分裂能力強、易培養(yǎng),通常選取這些細胞進行體外培養(yǎng)更容易成功,A正確;在體外培養(yǎng)細胞時,需要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液和用具進行滅菌處理,可防止雜菌污染,定期更換培養(yǎng)液,可防止細胞代謝物積累對細胞自身造成危害,B正確;動物細胞培養(yǎng)所需的氣體主要有O2和CO2,O2是細胞代謝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故培養(yǎng)時需要通入含有95%空氣和5%CO2的混合氣體,C錯誤;進行傳代培養(yǎng)時,懸浮培養(yǎng)的細胞可直接用離心法收集后制成細胞懸液,然后分瓶培養(yǎng),D正確。
9.B 實驗前,必須給小鼠甲注射病毒A以獲得產生相應抗體的B淋巴細胞,A正確;促進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常用的方法有PEG融合法、電融合法和滅活病毒誘導法等,B錯誤;題圖中共進行兩次篩選,篩選1表示用選擇培養(yǎng)基篩選出雜交瘤細胞,篩選2表示用抗原—抗體特異性反應的原理篩選出能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C、D正確。
10.B e為雜種細胞經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脫分化后形成的愈傷組織,是未分化的細胞,不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A錯誤;雜種細胞的細胞壁如果已經再生,利用滲透原理可以發(fā)生質壁分離現象,故可根據質壁分離現象鑒別雜種細胞的細胞壁是否再生,B正確;①表示植物原生質體的制備,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該操作一般在等滲溶液中進行,如果在低滲溶液中進行,則去掉細胞壁的原生質體會因吸水而漲破,C錯誤;植物有性雜交不能打破生殖隔離,實現遠緣雜交育種,D錯誤。
11.C 處于MⅡ期的卵母細胞具備受精能力,所以步驟甲中需要獲取兔子處于MⅡ期的卵母細胞,A錯誤;重組細胞發(fā)育成早期胚胎所需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兔子的去核卵母細胞,B錯誤;重組胚胎培養(yǎng)過程中通常需要在培養(yǎng)液中加入抗生素,避免雜菌污染,C正確;步驟乙表示胚胎移植,移植的早期胚胎通常培養(yǎng)至桑葚胚或囊胚,D錯誤。
12.C 體外受精完成后形成的是受精卵,受精卵需培養(yǎng)到一定時期才可進行胚胎移植,A錯誤;透明帶破裂發(fā)生在囊胚期,B錯誤;卵裂期胚胎中細胞數目在不斷增加,有機物總量在減少,但有機物的種類增加,C正確;通過胚胎移植產生多個后代的繁殖方式不都屬于有性生殖,若由一個胚胎通過胚胎分割移植或通過核移植技術得到的胚胎產生多個后代的繁殖方式為無性生殖,D錯誤。
13.D 題圖是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的囊胚期示意圖,①②③依次稱之為透明帶、滋養(yǎng)層、內細胞團,A正確;囊胚進一步擴大,會導致①(透明帶)破裂,胚胎從其中伸展出來,這一過程叫孵化,B正確;高等哺乳動物胚胎發(fā)育中,原腸胚階段出現了胚層分化,形成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C正確;進行胚胎分割前,取囊胚中②滋養(yǎng)層細胞進行性別鑒定,D錯誤。
14.B 成塊的動物組織中細胞與細胞靠在一起,在培養(yǎng)前需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將組織塊分散成單個細胞后才能進行培養(yǎng),A正確;細胞培養(yǎng)過程需要對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用具進行滅菌,B錯誤;貼壁細胞在培養(yǎng)過程中會出現接觸抑制現象,由此推測第二種細胞會貼壁到無細胞區(qū),當兩種細胞分裂生長到表面相互接觸時停止分裂,C正確;細胞膜表面上可能存在接受鄰近細胞信號的受體,以完成細胞間的信息交流,通過檢測混合培養(yǎng)液中是否存在信息類物質可初步推測兩種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方式,D正確。
15.A 從卵巢中獲取的卵母細胞應培養(yǎng)至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再將體細胞注入去核卵母細胞通過電融合法后得到重組細胞,A錯誤;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如電刺激、鈣離子載體、乙醇等)激活重組細胞,其目的是使其完成細胞分裂和發(fā)育進程,B正確;重組細胞形成囊胚的過程發(fā)生了細胞的分化,即有基因的選擇性表達,C正確;用該方法獲得的自體胚胎干細胞治療疾病可避免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D正確。
16.ABD 促性腺激素的本質是多肽,飼喂會被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分解,所以不能進行飼喂,A錯誤;卵裂期由于細胞分裂,細胞的數量增加,單個細胞體積有所減小,有機物由于消耗總量減少,有機物被分解或轉化為其他物質,可能會導致有機物種類增加,B錯誤;為提高胚胎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移植等無性繁殖技術,C正確;在囊胚期取滋養(yǎng)層細胞做DNA分析,可鑒定性別,D錯誤。
17.ABC 過程①注射相應抗原后應經過一段時間,使小鼠產生能產生特定抗體的B淋巴細胞,再從小鼠脾中提取細胞甲,A錯誤;過程②誘導細胞融合,利用了細胞膜的流動性,B錯誤;過程③篩選雜交瘤細胞,過程④篩選能產生單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二者方法不同,C錯誤;過程⑤無論在體內還是體外進行,細胞丁都可大量增殖,D正確。
18.AD 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根據酶的專一性原理,要分解植物細胞壁應使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蝸牛消化道提取液可用來處理植物細胞的細胞壁,說明蝸牛消化道提取液可能含有纖維素酶和果膠酶,A正確;誘導植物原生質體融合可用聚乙二醇,秋水仙素不能誘導融合,B錯誤;融合后的雜種細胞再生出細胞壁,并在培養(yǎng)基上通過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而不是直接分裂形成愈傷組織,C錯誤;原生質體融合依靠細胞膜與細胞膜的融合,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D正確。
19.AB 圖中①②③④過程均發(fā)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A正確;①過程需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一定的植物激素以利于脫分化,B正確;經③過程培養(yǎng)形成的植株是否為純合的二倍體,取決于提供外植體的蘭花植株是否為純合二倍體,C錯誤;欲制造出蘭花的人工種子,需培養(yǎng)到胚狀體、不定芽、頂芽和腋芽等階段再經人工薄膜包裝得到,D錯誤。
20.ABC 犢牛的細胞核基因來自黑白花奶牛,但其細胞質基因來自卵母細胞,因此其性狀與黑白花奶牛的性狀不完全一致,A錯誤;卵母細胞質中有促進細胞核全能性表達的物質,因此去核的卵母細胞不可用去核的乳腺細胞代替,B錯誤;犢牛的出生體現了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C錯誤;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可用于人類組織器官的移植和保護瀕危動物,D正確。
21.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1)愈傷組織 胚狀體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CO2(二氧化碳) (2)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2分) 細胞分裂快,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2分) (3)實現種苗的大量繁殖、保持優(yōu)良品種的遺傳特性(2分)
解析 (1)根據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可知,植物細胞在離體條件下可通過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然后經過再分化過程形成胚狀體,長出芽和根,進而發(fā)育成完整個體,該過程主要依據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開放式光自養(yǎng)微繁技術是在開放培養(yǎng)環(huán)境下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可以利用空氣中的CO2作為碳源合成糖類等能源物質供植物利用,所以不需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糖類等碳源。(2)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加入的激素主要是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它們的濃度、比例等都會影響植物細胞的發(fā)育方向。由于植物頂端分生區(qū)細胞分裂快,病毒極少,甚至無病毒,所以常選用植物頂端分生區(qū)組織培育獲得脫毒苗。(3)與常規(guī)的種子繁殖方法相比,植物微型繁殖技術的特點有:高效、快速地實現種苗的大量繁殖;可保持優(yōu)良品種的遺傳特性等。
22.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1)脫分化 具有 (2)誘發(fā)突變(2分) 愈傷組織細胞分裂能力強,易誘發(fā)突變(2分) 氯化鈉(或鹽) (3)再分化 (4)白菜—甘藍(2分)
解析 (1)離體的莖段經過脫分化過程可形成愈傷組織,此時愈傷組織具有未分化的特點,細胞具有較高的全能性。(2)圖中對愈傷組織進行了兩次處理,第一次處理是用γ射線照射,可誘發(fā)愈傷組織細胞發(fā)生突變,愈傷組織細胞分裂能力強,易受到培養(yǎng)條件和誘變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突變。第二次處理是抗鹽接種實驗,即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氯化鈉,適應一定濃度鹽的愈傷組織才可以生長,不適應的愈傷組織死亡。(3)愈傷組織經過再分化形成耐鹽植株。(4)在培育白菜—甘藍雜種植株時,需要通過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獲得雜種細胞,然后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將雜種細胞培育成雜種植株。三倍體無子西瓜的培育則不需要用到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
23.答案 (每空2分)(1)誘導體細胞和去核卵母細胞融合 (2)體細胞核移植 動物體細胞分化程度高,恢復其全能性更困難 (3)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環(huán)境條件下空間位置的轉移 充分發(fā)揮雌性優(yōu)良個體的繁殖潛力
解析 (1)由題圖分析可知,滅活的仙臺病毒的作用是誘導體細胞和去核卵母細胞融合。(2)圖中運用了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由于動物體細胞分化程度高,恢復其全能性更困難,因此與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相比,該技術相對難度更高。(3)胚胎移植的實質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環(huán)境條件下空間位置的轉移,在畜牧業(yè)生產中采用胚胎移植技術,可以充分發(fā)揮雌性優(yōu)良個體的繁殖潛力。
24.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2分)(1)幼齡動物細胞增殖能力強,細胞分裂旺盛;細胞分化程度低,細胞核的全能性容易表現出來 胰蛋白酶、膠原蛋白 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 (2)MⅡ(1分) 去核(1分) (3)未注入精子miRNA的重構胚 精子miRNA可降低細胞凋亡率 (4)精子miRNA可通過提高細胞骨架蛋白α-tubulin-乙?;?降低胚胎細胞凋亡率
解析 (1)核移植實驗時一般選取幼齡動物,因為幼齡動物細胞增殖能力強,細胞分裂旺盛;細胞分化程度低,細胞核的全能性容易表現出來。體外培養(yǎng)動物細胞過程需要用胰蛋白酶、膠原蛋白酶處理,以便將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細胞培養(yǎng)時,通常將培養(yǎng)裝置置于95%空氣和5%CO2的混合氣體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CO2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2)從活體牛的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細胞需要在體外培養(yǎng)到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核移植時,采用顯微操作法去除卵母細胞中的細胞核。(3)研究發(fā)現精子中的一些非遺傳物質對早期胚胎發(fā)育至關重要,這些物質的缺失可能是導致核移植胚胎發(fā)育異常的一個重要原因,由題圖1可知,對照組1細胞凋亡率較低,對照組2細胞凋亡率高,實驗組為將精子miRNA注入重構胚中,細胞凋亡率有所下降,由此推理出對照組2的處理是未注入精子miRNA的重構胚,三組實驗結果對比能說明精子miRNA可降低細胞凋亡率。(4)細胞骨架蛋白α-tubulin與胚胎細胞的凋亡有關,由題圖2可知,對照組1α-tubulin乙酰化水平最高,細胞凋亡率最低,對照組2α-tubulin乙?;阶畹?細胞凋亡率最高,實驗組居中,由此可推測精子miRNA可通過提高細胞骨架蛋白α-tubulin-乙酰化水平,降低胚胎細胞凋亡率。
25.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2分)(1)感染過H7N9病毒 抗體檢測 雜交瘤細胞(或能分泌單克隆抗體X的雜交瘤細胞) (2)①抗體Y
②將吞噬細胞及感染了H7N9病毒的肺上皮細胞分別加入A、B、C三組細胞培養(yǎng)液中(1分),并向這三組培養(yǎng)液中分別加入無關抗體、抗體X和抗體Y(1分),一段時間后檢測并比較肺上皮細胞的裂解百分比(1分)
解析 (1)分析題圖:小鼠骨髓瘤細胞和取自感染病毒的人體內的B淋巴細胞進行細胞融合,M表示融合細胞,N表示篩選出的雜交瘤細胞。B淋巴細胞是取自感染H7N9病毒的動物或人,隨后將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進行融合,對融合后的細胞用選擇培養(yǎng)基進行篩選,挑選出B淋巴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的細胞,然后再進行克隆化培養(yǎng)和抗體檢測,以得到符合要求的N細胞,N細胞的名稱是能分泌單克隆抗體X的雜交瘤細胞。(2)①據題中表格分析,KD值越小,抗體和HA蛋白的親和力越高,抗體Y的KD值小于抗體X的KD值,故對H7N9病毒HA蛋白親和力更高的抗體是Y。②抗體X的體內治療效果優(yōu)于抗體Y,但對H7N9病毒HA蛋白親和力更高的抗體是抗體Y,驗證抗體除了中和病毒活性之外,還可以通過和吞噬細胞表面的受體相結合,從而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進而清除被病毒感染的靶細胞,需要進行抗體X和抗體Y的對照實驗,并與無關抗體進行比較,可以將吞噬細胞及感染了H7N9病毒的肺上皮細胞分別加入A、B、C三組細胞培養(yǎng)液中,并向這三組培養(yǎng)液中分別加入無關抗體、抗體X和抗體Y,一段時間后檢測并比較肺上皮細胞的裂解百分比。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