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能的輸送 新知識課 3月4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便于遠距離輸送”是電能的優(yōu)點,知道輸電過程。 (2)知道什么是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和如何減少功率損失。 (3)知道什么是輸電導線上的電壓損失和如何減少電壓損失。 (4)理解遠距離輸電要用高壓。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綜合和應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要認真、全面分析的科學態(tài)度。 (2)介紹我國遠距離輸電概況,激發(fā)學生投身祖國建設(shè)的熱情。 教學重點:找出影響遠距離輸電損失的因素,使學生理解高壓輸電可減少P與U損失。 教學難點:理解高壓輸電原理,區(qū)別導線上的輸電電壓U和損失電壓ΔU.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需要電能的地方分布很廣,而電站相對來說比較集中,因此要把電站的電能向外輸送,有的需要輸送到很遠的地方,這就涉及電能的輸送問題。用導線把電源和用電設(shè)備連起來,就可以輸送電能了,這是電能的一個突出優(yōu)點。那么,電能在輸送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新課教學: 輸送電能的基本要求是:可靠、保質(zhì)、經(jīng)濟。 可靠,是指保證供電線路可靠地工作,少有故障。 保質(zhì),就是保證電能的質(zhì)量——電壓和頻率穩(wěn)定。 經(jīng)濟是指輸電線路建造和運行的費用低,電能損耗小。 我們重點討論怎樣減少輸電過程中的電能損失。 (一)輸電線的功率損失: 1、任何輸電線都有電阻,存在功率損失。 由于輸電線有電阻,當有電流流過輸電線時,有一部分電能轉(zhuǎn)化為電熱而損失掉了。這是輸電線上功率損失的主要原因。 設(shè)輸電電流為I,輸電線電阻為R,則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為: 設(shè)輸送的電功率為P,輸電電壓為U,輸電線的總長度為l,橫截面積為S,電阻率為ρ,則輸電電流為。輸電一電阻為。 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可表示為。 2、減少功率損失的方法: (1)減少輸電線的 R: ①減小輸電線長度:由于輸電距離一定,所以在實際中不可能用減小來減小R。 ②減小電阻率ρ:目前一般用電阻率較小的銅或鋁作導線材料。 ③增大導線的橫截面積S:這要多耗費金屬材料,增加成本;同時輸電線太重也會給架設(shè) 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實際上,有時即使把橫截面積增大到什么驚人甚至做不到的程度,也不能把功率損失降低到要求的范圍以內(nèi)。我們可計算一下,把功率為200kW的電能用鋁導線輸送到10km以外的地方,要使功率損失為輸送功率的10%,用110V的電壓輸電,導線的橫截面積大約需要96000mm2,顯然太粗。 (2)減小輸電電流: ①減小輸送功率P:在實際中不能以用戶少用或不用電來達到減少損耗的目的。 ②提高輸電電壓U:在輸送功率P一定,輸電線電阻R一定的條件下,輸電電壓提高到原來的n倍,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降為原來的1/n2倍。 采用高壓輸電是減小輸電線上功率損失最有效、最經(jīng)濟的措施。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其他條件不變,把輸電電壓提高100倍,即用11kV的電壓輸電, 導線的橫截面積大約只需9.6 mm2。 (二)輸電線的電壓損失: 由于輸電導線有電阻,電流通過輸電導線時,會在線路上產(chǎn)生電勢降,致使輸電線路末端的電壓U’比起始端電壓U要低。這個差值為輸電線的電壓損失。 1、電壓損失:輸電線路始端電壓U跟末端電壓U′的差值,稱為輸電線路上的電壓 損失,; 2、造成電壓損失的因素: (1)輸電線電阻造成電壓損失。 (2)輸電線的感抗和容抗造成的電壓損失。交流通過輸電導線時,由于自感電動勢阻礙電流的變化,會產(chǎn)生感抗。導線架在空中,和大地這一導體之間構(gòu)成電容器,存在容抗。 高中階段計算時只考慮輸電線電阻所造成的電壓損失。 3、減少輸電線上電壓損失的方法: (1)用增大輸電導線的截面積來減小電阻,對低壓照明電路有效,對高壓輸電線路效果 不佳。 (2)減小輸電電流I:在輸送電功率不變的情況下,提高輸電電壓是有效的措施。 根據(jù)以上分析,采用高壓輸電,以減小輸電線上的電流,是減小功率損失和電壓損失最有效、最經(jīng)濟的措施。 當時輸電電壓也不是越高越好,電壓越高,對輸電線絕緣的要求越高,線路修建費用就會增多。輸電電壓越高,變壓器上的電壓也越高,對變壓器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實際輸送電能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輸送功率大小、距離遠近技術(shù)和經(jīng)濟要求等,依照不同情況選擇適合的輸電電壓。 如果輸送功率比較大,輸電距離比較遠,就要采用較高的電壓輸電。電壓低了,勢必要加大導線的橫截面積。如果輸送功率不太大,距離也不太長,就不必要用太高的電壓輸電。電壓高了反而增加花在絕緣上的費用,而且導線因機械強度的限制又不能太細。 目前我國遠距離送電采用的電壓有110kV、220kV和330kV,輸電干線已經(jīng)采用500 kV的超高壓、西北電網(wǎng)的電壓甚至達到750 kV。 (三)電網(wǎng)供電: 一般發(fā)電機組輸出的電壓在十千伏上下,不符合遠距離送電的要求。因此,要在發(fā)電站內(nèi)用升壓變壓器升壓后再向遠距離送電。到了用電區(qū),先在“一次高壓變電站”降到100kV左右,在更接近用戶的地點再由“二次變電站”降到十千伏左右。然后,一部分電能送往需要高電壓的工廠,另一部分送到低壓變電站降到220V/380V,送給一般用戶。 發(fā)電廠→升壓變壓器→高壓輸電→降壓變壓器→用戶 現(xiàn)在采用的輸電方式是通過網(wǎng)狀的輸電線、變電站,將許多電廠和廣大用戶連接起來,形成全國性或地區(qū)性的輸電網(wǎng)絡(luò),這就是電網(wǎng)。 采用電網(wǎng)送電,可以在一次能源產(chǎn)地使用大容量的發(fā)電機組,降低一次能源的運輸成本, 獲得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電網(wǎng)可以減少斷電的風險,調(diào)節(jié)不同地區(qū)電力供需的平衡,保證供電的質(zhì)量。使用電網(wǎng),可以根據(jù)火電、水電、核電的特點,合理地調(diào)度電力,這就使得電氣化社會的主要能源——電力的供應更加可靠,質(zhì)量更高。 我國遠距離高壓輸電的原理如下圖所示: 設(shè)發(fā)電機的輸出功率為P,則功率損失為: 用戶得到的功率為 電壓損失為,則 例1、 在電能輸送過程中,若輸送電功率一定,則在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 ACD ) A、隨輸電線電阻的增大而增大 B、與輸送電壓的平方成正比 C、與輸電線上電壓損失的平方成正比 D、與輸電電流的平方成正比 【解析】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電壓損失,輸電電流I=P/U,所以,可見功率P一定時,隨R的增大而增大;與I2成正比;與成正比;與U2成反比。 例2、 發(fā)電機輸出功率40kW,輸出電壓400V,用變壓比(原、副線圈匝數(shù)比)為1:5的變壓器升壓后向遠處供電,輸電線的總電阻為5Ω,到達用戶后再用變壓器降為220V,求: (1)輸電線上損失的電功率是多少? (2)降壓變壓器的變壓比是多少? 【解析】(1)發(fā)電機輸出的電壓為400V,經(jīng)升壓變壓器后電壓,由 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 (2)輸電線上的電壓損失=20×5V=100V,加在降壓變壓器原線圈上兩端的電壓, U4=220V。 降壓變壓器的變壓比 例3、 一臺交流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壓為250V,輸出功率為100kW,向遠處輸電所用輸出線的總電阻為8Ω,要使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不超過輸送功率的5%,用戶正好得到220V的電壓,則供電處的升壓變壓器和用戶的降壓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比各是多少? 【解析】升壓變壓器原線圈兩端電壓U1=250V,通過電流 輸電線的功率損失 , 降壓變壓器次級線圈電流(用戶電流) 升壓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shù)比, 降壓變壓器原、副線圈匝數(shù)比 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 (1)輸電導線上功率損失,電壓損失。 (2)提高輸電電壓是減小功率損失和電壓損失的有效途徑。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5 電能的輸送教案,共7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5 電能的輸送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5 電能的輸送教案
注冊成功